涡轮增压与机械涡轮增压发动机机油哪个更好

热门搜索:
  随着汽车科技的革新,新技术不断搭载在各种车型中,关于涡轮增压和自然吸气的纠葛,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在此不再赘言。今天我们独辟蹊径,遴选出两大劲敌。众所周知,如今运用增压系统的两大主流分别是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PS:气波增压已基本绝迹,故略去)。So,今天谈谈关于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的问题。二者有什么区别,利弊在何处,究竟哪个比较好?
  机械增压(Super Charge),通过皮带或者链条取力自曲轴箱,带动压气机来向进气歧管中压缩气体。
  涡轮增压(Turbo Boost),是一种利用内燃机(Internal Combust Engine)运作转产生的废气驱动空气压缩机(Air-compressor)的技术。机械增压与涡轮增压的区别
  机械增压与涡轮增压二者工作原理不尽相同,其主要区别在于机械增压始终作用,而不像涡轮增压在作用时有爆发感,而且机械增压的优势是在于中低速,涡轮增压的优势在于中高速。
  各自优势及劣势
  机械增压优势及劣势:由于机械增压器始终在增压,因此在低转速时其转矩输出也十分出色。另外,由于空气压缩量完全是按照转速线性上升的,整个运转过程与自然吸气极为相似,加速十分线性。但由于高转速时机械增压器对动力的损耗巨大,因此在高转速时作用就不太明显。
  涡轮增压优势及劣势:不会损失的输出功率,这是因为涡轮增压的动力来源是本应废弃掉的尾气,而不像机械增压器需要通过带动,涡轮增压能够带来40%左右的动力提升;机械增压器会消耗约20%的动力输出,但是会换来额外46%的动力提升,这样算来,机械增压的代价还是值得的。一些高品质机械增压器还能带来50%-100%的动力提升,因此常常出现在赛车上面。
  适用车型:
  欧洲人青睐涡轮增压,尤其是“小+涡轮增压”日益成为消费者心中的完美组合形式,小+涡轮增压固然有一定的优势,那就是在高转速、高车速形式时,燃烧效率与增压效率非常高,并且增压介入的转速区间也十分宽广,但是也绝大多数工作在2000转/分以下的低转速区域,难以发挥涡轮增压车的优势。也增加了排气阻力,也会稍稍耗些油,烧机油(机油消耗量过大)、积碳过多等现象层出不穷,汽车很难达到理想的经济车速。代表车型有:、、等。
  机械增压就无所谓,可以和更好的匹配,效果更好,只不过油耗比涡轮增压的高一点,所以,高级车都是机械增压,或者机械-涡轮双增压,低速用机械,高速用涡轮。代表车型有:、、、、等。
  总结:
  总之,机械增压与涡轮增压各有利弊,机械增压适合不需要高速运行的驾驶情况,涡轮增压适合需要激烈高速驾驶的情况;涡轮增压以搭载中低型车系为主,而机械增压主要搭载在大中大型型,如果难以取舍也没有关系,可以选择双增压车型。
  双增压,一般是指把机械增压和涡轮增压结合在一起,一辆车的上既有涡轮增压,也同时有机械增压,其目的大多都是为了更好解决两种技术各自不足,同时解决低速扭矩和高速功率输出的问题。但是,由于双增压系统结构复杂,不易与匹配,对于零部件的制造要求也较高,因此,目前只在个别车型上实现了应用。目前国内市面上能常见到的双增压车有的部分车型、 T6新上市车型等等。
  好车无忧,用心检测的个人。
  好车无忧服务号:haoche51
  好车无忧订阅号:haochewuyou
  好车无忧是国内首家个人平台,仅面向10年内,无、无泡水、无火烧的私家好车,让摆脱车商和的猫腻,享受到最贴心的买卖体验。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最大的个人二手车交易平台,为私人车主和个人买家提供最有保障...
相关内容阅读Power By RecSys
朗逸的竞争车型
汽车最新实拍图片、官方图片。
与车有关?娱车有关!从汽车科技聊到文化。
汽车产业深度报道,权威信息解读。
用数据告诉你传播、品牌背后的真相,提供独立、专业的价值标准。
广泛的综合性交通多媒体发布平台。
解读前沿汽车科技,剖析精密造车工艺。离心式机械增压和螺旋式增压器哪个好?
如题,在发动机利用率、油耗等方面比较哪种比较好?
提问者:网友
机械增压器的类型有三种:鲁式 (Roots)、双螺旋式和离心式。 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将空气吸入发动机进气歧管的方式不同。 鲁式和双螺旋式机械增压器使用不同类型的啮合凸缘,而离心式机械增压器使用叶轮吸入空气。尽管这三种设计都能产生增压效果,但在效率上却有很大差别。 各个类型的机械增压器都有不同的尺寸,具体选择哪一种取决于您是只想提升汽车的动力,还是想去参加赛车运动。双螺旋式机械增压器 这使双螺旋式机械增压器的效率更高,但需要在制造过程中精密加工螺旋型转子,从而增加了成本。 有些双螺旋式机械增压器与鲁式机械增压器一样,也放在发动机的上方。 它们也会发出很大的噪音。 从排气口排出的压缩空气会发出轰鸣声,因此必须使用降噪技术消除这些声音。 离心式机械增压器离心式机械增压器利用叶轮(一种类似于转子的装置)提供动力,将空气高速吸入狭小的压缩机壳体。 叶轮与转子相似,其转速可达每分钟5-6万转。 由于空气在叶轮轮毂处被吸入,因此离心力会导致空气向外扩散。 这些空气会使叶轮处于高速低压状态。 扩压器是一组环绕叶轮的固定叶片,它会将高速低压的空气转换成低速高压的空气。 当空气分子碰到这些叶片时,会减慢速度,从而降低气流速度以及增加压力。 离心式机械增压器 在所有增压系统中,离心式机械增压器是最有效率、最普遍的一种机械增压器。 它们体积小,重量轻,安装在发动机的前面而不是顶部。 它们也会产生与众不同的轰鸣声,这会增加汽车在街上的回头率。 HowStuffWorks Shopper 网站供图Monte Carlo和Mini-Cooper S均提供机械增压器。所有这些机械增压器均可以作为售后汽车的动力增强装置安装到汽车上。 有许多公司提供成套的产品,用于客户自己动手安装机械增压器。 在有趣的汽车和燃油赛车的世界里,这种定制已成为体育运动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很多汽车制造商也会在其产品样车上安装机械增压器。 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机械增压器的优缺点。机械增压器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增加汽车的马力。 给一辆普通汽车或卡车安装机械增压器,会使其像一台大马力发动机汽车一样动力十足。 但是在机械增压器和涡轮增压器之间应该如何选择呢? 汽车工程师和车迷们一直在激烈地争论这个问题,但通常而言,机械增压器与涡轮增压器相比有一定的优势。 机械增压器没有增压延时--驾驶员踩下油门到发动机响应这段时间的长短。 涡轮增压器存在增压延时,因为它需要一段时间,让排出的气体达到一定速度以加快叶轮/涡轮的转速。 机械增压器没有延时,是因为它们直接通过曲轴获得动力。 某些机械增压器在低转速时效率比较高,而另一些在高转速时效率比较高。 例如,鲁式和双螺旋式机械增压器在低转速时可提供更多的动力。 离心式机械增压器在叶轮快速旋转时效率较高,从而能在高转速时提供更多的动力。 安装一台涡轮增压器需要对排气系统做大幅度的调整,但机械增压器只要拴在发动机顶部或旁边就可以了。 因此,机械增压器的安装更方便,同时也更容易使用和维护。 最后,机械增压器停止工作时不需要专门关闭。 因为它们不用发动机机油进行润滑,便可以正常关闭。 而涡轮增压器必须等待30秒或预先关闭,以便润滑油冷却。 也就是说,预热对于机械增压器十分重要,它们在正常温度下的效率最高。 机械增压器普遍应用于飞机的内燃发动机。 如果您设想飞机长时间在高海拔飞行(此时缺少足够用于燃烧的氧气),就会感觉到一定是机械增压器在起作用。 借助机械增压器,飞机能够飞得更高而且不会降低发动机的性能。 用于飞机的基本配备是一台离心式机械增压器或压缩机。 飞机发动机使用的机械增压器与汽车使用的一样。 它们直接从发动机获得动力,利用压缩机把压缩空气送入燃烧室。 上图演示了机械增压器在飞机上的基本安装过程。 两次世界大战中的出色表现大众汽车公司 (Volkswagen) 最近推出了用于高尔夫GT汽车的 Twincharger发动机。 Twincharger结合了机械增压器和涡轮增压器。 当发动机处于低转速时,机械增压器会将空气送入气缸以增强其低端扭矩。 而当发动机转速较高时,在排出足够数量的气体后,涡轮增压器会推入空气以提升高端扭矩的性能。 GT仅在欧洲销售,它在7.9秒内时速可从0增加到99.8公里。 它的时速可以提高到每小时218.9公里,而仍然保持39MPG。 第一次在飞机上使用机械增压器是在二战末期。 最著名的例子是Supermarine Spitfire,这是英国皇家空军所使用的飞机,将机械增压器安装在罗尔斯罗伊斯“莫林”发动机上。 机械增压器最大的缺点是: 由于由曲轴带动,所以它们必须损耗一部分发动机马力。 这也是机械增压器的特点之一机械增压器会占用一台发动机20%的动力。 但是,由于机械增压器可以提升46%的马力,所以多数人认为这笔交易是值得的。 由于增压会增加发动机的负担,所以发动机必须得到强化以承受额外的压力和更强的爆发力。 大部分制造商在设计一台带有机械增压器的发动机时,都会专门采用重载元件以提高发动机的寿命。 同时这也抬高了汽车的价格。 机械增压器的维护成本也很高,同时许多制造商建议使用高标号汽油。 尽管有这些缺点,机械增压器仍然是一种最经济有效地增强马力的方法。 机械增压器可以提高50%-100%的动力,使汽车更适合比赛、重载运输或单纯增加驾驶的刺激性。
回答者:网友
相关已解答问题
在移动端查看:
还没有汽配人账号?您现在的位置:
&&&发动机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的优缺点详 ...
<span class="userflower_
自行车I,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自行车I,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两种增压方式各有好处也各有缺点,以涡轮增压来说,理论上,是要气缸本体当初设计时,气缸壁够厚、耐得住压力,只要增加涡轮增压器本体的尺寸和数量,增压力道几乎可以无限制增加。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当年HONDA车厂提供给麦凯伦一级方程式车队的涡轮增压引擎,排气量不过才1500CC,但马里输出可以高达吓死人的1500匹!
  而法拉力车队的舒马赫所拥有的著名bugattieb110超级跑车,排气量3.5升,但这具V12的心脏,由四颗涡轮转子串联。马里输出也可高达560匹。
  不过凡事有利就有弊,靠涡轮增压增加动力输出虽然轻而易举,但伴随着增压所产生的高热必须妥善处理,高热会影响两部分,一个是负责直接冷却和润滑的机油,它会因为受到高热而快速氧化。因此涡轮增压引擎必须选用耐高温、抗氧化好的优质机油,而且机油更换周期会相应缩短,才不容易产生氧化物。通常车厂的对应之道是通过加装机油冷却器,来避免油温过高、提早结束机油的使用寿命,这就是为什么设计的精密一些的涡轮增压车,除了机油压力表外还会有一个机油温度表。好让车主随时注意机油的情况。
  另外一个受高温影响的是冷却系统,在进气部分。为了增加进气的含氧量,涡轮增压车大多会增加进气冷却器(Inter-Cooler)的方式,来降低压缩空气的温度,冷却水箱、接温器也会适当加大、提高散热效率,所以近年来已经很少听说涡轮增压引擎有散热不良的情况了。
  不过在使用和保养上涡轮增压引擎还是有一些小技巧的,例如接近目的地时尽量不要拉高转速让涡轮工作。停车前至少让引擎怠速一分钟,别让涡轮转子在无机有的状况下运转过久,这些对保持良好的车况有很大帮助。
  相对于涡轮增压车,机械增压车就简单许多,原则上只要引擎在运转,机械增压就自然而然的产生,引擎转速越高加压力度就越大,好处就是没有涡轮增压所产生的那种迟滞现象,加速感受相当线性化,于自然吸气引擎差别不大,但缺点是机械增压汽靠皮带带动,驱动力还是引擎,因此不利于油耗表现。车厂为了改善此现象,并且让增压力道能在最需要时发挥作用,加装电磁阀和离合器,也让增压器在特定的转速以上时离合器才开始接合、拖动机械增压器,但如此一来多少会有如涡轮增压器的迟滞感。凡此种种都需要经年月积累,才能摸出门道和细节掌控的地方,也正是因此越是没有把握的项目,车厂就越不喜欢触及,免得不小心砸了招牌,久而久之,涡轮增压于机械增压的流派也就自然产生。
<span class="userflower_
拥有车型:G3
自行车II, 积分 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自行车II, 积分 170, 距离下一级还需 130 积分
虽然看不懂,但也要学习下
<span class="userflower_
拥有车型:G3
卡车I, 积分 90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1 积分
卡车I, 积分 9079, 距离下一级还需 1821 积分
恩,同意楼上说得。看不懂也要学习!
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mouseover="if(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resized= this.width=screen.width*0.7; this.style.cursor='hand'; this.alt='Click here to open new window\nCTRL+Mouse wheel to zoom in/out';}" onclick="if(!this.resized) {} else {window.open('.cn/attachment/Day__351cd415bc83.gif');}" onmousewheel="return imgzoom(this);" alt="" />
<span class="userflower_
自行车I,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自行车I, 积分 3, 距离下一级还需 97 积分
呵呵,得赶紧做好准备工作啊,这已经是很危险了!!!
(当前在线)
<span class="userflower_
拥有车型:G3
学习了发动机涡轮增压和机械增压的优缺点。
活跃G3版,希望靠大家!
连续发帖7天即可获得此勋章.
拥有帐号并登录,24小时后即可获得此勋章.
连续登录7天即可获得此勋章.
辛劳地为论坛付出劳动,收获快乐,感谢您!每月在线21天以上可获得此勋章.
抢沙发总数达到100即可获得此勋章.
粉丝数达到100即可获得此勋章.
发表精华帖10篇以上可获得此勋章.
夜游惠州西湖赏花灯,
旅游过大年:西安人自
#有五福,我幸福!#秀
“有五福,我幸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涡轮增压发动机优缺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