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战场指挥控制系统战还有什么战

高技术战争的指挥控制自动化_百度知道解读印军“指挥控制战”
解读印军“指挥控制战”
张汝德 冯正明
&&&&●“指挥控制战”是信息战的主体。海湾战争后,美军的信息战概念引起了印军的高度重视,经过10余年的发展,印军的指挥控制战思想已具雏形并在一些边境冲突中初露锋芒&&&&1998年10月,在斯利那加的街头小巷,印军与克什米尔游击队上演了一场猫捉老鼠式的无线电战游戏。为了围剿克什米尔游击队,印军通信情报分队一直跟踪游击队电台,但由于游击队密码操作员使用预先设置的多种频率传输电文,多次从印军的眼皮底下溜走。几经周折,最终印度陆军的测向仪准确定位了斯里那加瓦布巴扎尔区的一所房子。10月9日,当克什米尔游击队进入这所房子时,遭到了印度陆军和警察部队的猛烈袭击,游击队伤亡惨重。印军的这次胜利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有效的无线电战。&&&&&指挥控制战的前提:信息安全&&&&&印军认为,在未来网络化、数字化的作战环境中,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变得极其重要。据悉,印度陆、海、空三军将共同采取加密和其它电子手段等防范措施,来保护信息网及C4I系统的安全。为防止敌人识别并利用诱导控制信号操纵己方网络,印军要求,指挥控制系统的各信息单元,包括武器制导系统和监视系统不得与外部系统联接,并定时更换加密措施。高级指挥机构的平台杜绝通过主动方式接收和传递信息。在信号编制和线路设计时,印军要求必须采取抗干扰措施,防止敌人刺探己方网络情况,尤其防止某个平台发射的电磁信号暴露友台和友邻部队。印军指出,各级指挥官在使用系统过程中必须加强对系统的管理,必须遵守操作规程,避免因错误操作造成泄密。在加密系统方面,印度已有人建议,可使用早期梵文数学设计密码规则,替代以往从美国进口的56比特算法系统。据印军称,这样一来即便有人试图解开这种密码,恐怕也得耗费上百年的时间。目前,印度海军已与印度理工学院坎普尔分院合作,在开发一种计算机/网络安全密码系统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指挥控制战的主导:通信畅通&&&&&印军认为,通信在未来作战指挥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为确保信息传输畅通,应建立起完善的指挥控制链系统。为此,印军将把三军各自独立的C4I系统合为一体,这样可达到情报的充分共享。此外,印军还将建立战略部队自动指挥控制系统。这些系统对远程武器系统、卫星系统、尤其是核武器时代的指挥和控制系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自动化的C4I系统有助于国家和三军联合指挥机构履行多项职能。它能加强三军联合作战的指挥能力,加强对战略武器系统的有效控制,并能及时获取三军统一后勤机构的有关信息。&&&&&为了充分发挥信息的效用,印军要求,通信系统应能提供一定的越级和迂回功能,使有关指令能通过一切可能的途径从国家指挥中心或军种指挥部直接传达给野战兵团乃至单独分队。不管越级指令是发给指挥链中的哪一级,其中间指挥机构应在指令发出的同时得知指令的内容。在启动越级功能时,军种指挥部或更高权力机关应协调系统的管理程序,以便确保各级指挥部的文电能准确无误地传送。为了使系统在任何时间里都得到最好的利用并发挥最高的使用效率,印军要求,即便在通路相对宽松、灵活的时候,也务必避免对系统的滥用。&&&&&为了保障在各种情况下系统正常运转,其联络功能和指挥权应能自动交接,印军要求,指挥官应拥有备用的指挥中心,预备接替人员。备用指挥中心应尽量设在海上、空中或野战机动平台上。备用指挥中心或指挥平台应尽量隐蔽,以防止被敌人发现。固定址备用陆基中心仅作为第二位的选择。&&&&&印军要求,各系统应在不中断通信联络的前提下,根据当前的网络运行状况自行进行检测。在设施损毁、电子干扰和信息渗漏的情况下,应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持系统完整或通过结构的重新组合使系统恢复功能。通过对网络各节点的实时控制,使系统能进行有效的等级管理,能进行自动诊断、误区隔离并及时启动挽救系统以防止信息和数据的丢失。&&&&&鉴于印度幅员辽阔,特别是在边境地区铺设光缆十分昂贵,印军计划为战略武器系统、边远地区部队和机械化合成部队提供卫星通信,同时将其与地面系统联成一体,以确保信息传输的延伸与扩展。&&&&&指挥控制战的保障:系统生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过去比喻的“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战争将成为司空见惯的样式。但为这一战争样式提供基础的指挥控制系统,必将成为敌方硬武器攻击和电子软杀伤的首选目标。海湾战争首先被轰炸的就是伊拉克的指挥和控制节点、通信设施和广播电视系统。因此,确保指挥控制系统的战场生存能力对决定战争的胜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指挥控制系统能在核战争和常规战争环境里保持生存并持续运作的能力,印军要求,指挥控制系统必须具有可靠的反应和生存能力。在部队指挥官被确认无法正常行使指挥权的情况下,部队应能通过系统顺利地移交指挥权,同时原部队的数据库和处理系统也能一并移交给接收平台。通常情况下,舰队指挥官的指挥位置设在舰艇上,但必要时,也可设在海岸警卫队的舰船上或商船上。同样,国家指挥中心、军区或军级指挥部和野战机场的指挥所应根据情况需要启用备用指挥部(所)。&&&&&为防止因系统出现故障而造成指挥控制中断,印军要求,应实现信息输入/输出故障、节点损毁认知系统的自动化。在系统或设施被损毁时,应能自动保护数据库、自动告警并启动挽救系统。在挽救系统被部分损毁的情况下,其余系统仍能保持连续性并对用户作正常响应。野战部队和边远地区的部队应尽可能使用坚固耐用且轻便的系统设备,同时应为自动转发通信网、转发中心和中继站的固定设备提供野战防卫设施,以对付来自敌方的地面和空中威胁。&&&&&由于现代战争对电子信息的依赖愈来愈强,指挥控制战将在未来战争中起着力量倍增器的作用。印军的指挥控制战思想将对其部队战斗力产生深远影响。&
推荐给朋友:
镜像:     
京ICP证000006号
人 民 日 报 社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战役指挥_百度百科
战役指挥,是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对战役行动的组织领导活动。目的是组织协调各军种、兵种和各部队的行动,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发挥参战各军种、兵种和各部队的作战能力,夺取战役的胜利。正确的战役指挥,对夺取战役胜利具有决定性作用。
战役指挥产生背景
战役指挥是随着战役作战行动的产生而产生的。冷兵器时代,主要由将帅或在谋士和其他辅助人员协助下直接指挥,或派传令官(兵)发令调遣。火器时代,随着炮兵的出现,战役指挥增加了组织运用火力和组织兵种协同的内容。有些国家的军队开始设置参谋部,协助指挥员指挥。19世纪下半叶,欧洲主要国家的军队在军团或军设置了司令部或参谋部,指挥员开始通过司令部实施战役指挥,电报通信手段开始在战役指挥中运用。第一次 世界大战时期,兵种增多,战役行动由地面、海上向空中、水下扩展,出现了联盟各国军队协同进行的战役。与此相适应,建立了不同形式的联合指挥机构,组织诸 军种、兵种合同作战和联盟各国军队协同作战,成为战役指挥的主要内容。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战役规模扩大,战役指挥更加复杂,参与组织指挥的人员大量增 加,战役指挥体制趋于完善。战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战役指挥手段日趋自动化,指挥效能不断提高。[1]
战役指挥基本要求
现代战役,情况复杂,变化急剧,及时准确地掌握情况比较困难,指挥机构易遭袭击,通信联络和协同动作易遭破坏,指挥容易中断。战役指挥的基本要求:①采 取多种手段,及时获取可靠的情报。②服从战略全局需要,按照战役目的,组织计划战役。③依据作战区域、方向、时间,组织参战各军种、 兵种和各部队的协同。④照顾战役各方面的关 系,把握战役指挥重心。⑤根据战役的客观情况,坚定、迅速、灵活、不间断地实施战役指挥,夺取和保持战场主动权。⑥根据战役任务和战场情况,精心组织战役保障。[1]
战役指挥由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组织实施。战役指挥的中心任务是灵活使用兵力,及时变换作战方法,坚决实现战役企图。战役准备阶段组织指挥的主要任务:根 据战略部署或上级指示制定战役方针,或理解上级确定的战役方针;组织战役侦察,及时掌握各方面的情况,作出正确判断,并预见情况可能的发展变化;立足困难 情况,预想多种方案,及时定下正确的战役决心;拟制周密的战役行动计划和保障计划,适时向所属部队下达任务;组织部队开进、机动和展开,建立和完成战役部 署;督促、检查、指导部队落实战役准备,周密组织电子对抗斗争。战役实施阶段,坚定不移地贯彻战役决心,实施正确、不间断的指挥;抓住战役枢纽和重心,周 密组织协同,及时协调参战部队的作战行动;控制战役节奏,把握各战役方向和不同战役阶段的进程,保证战役态势的稳定和协调;根据战役进程和情况的发展变 化,适时调整部署,合理使用力量,掌握战役主动权;一旦指挥中断,采取一切有力措施迅速恢复。战役结束阶段,组织所属部队迅速、隐蔽地撤离战场,并利用战 役间隙抓紧部队休整和补充,以利再战。[1]
未来作战,对战役指挥员及其指挥机关的素质要求更高; 战役指挥机构将更加精干、 灵 活,生存能力、机动能力更加提高;指挥手段将高度自动化。[1]
戴怡芳《中国军事百科全书》
.江西新闻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购买最佳搭配
定 价:&40.00
文轩价:&30.00
出版时间:
开 本:16开
页 数:207
印刷时间:
字 数:240.00千字
装 帧:平装
语  种:中文
I S B N:6
指挥与控制站》
1.1现代战争及其指挥与控制
1.1.1现代战争的主要形态是指挥与控制战
1.1.2指挥与控制战的特点
1.1.3指挥与控制战的作战域
1.1.4指挥与控制战对指挥与控制的要求
1.2指挥与控制的概念
1.2.1指挥
1.2.2控制
1.2.3指挥与控制
1.2.4指挥与控制的要素及其发展
1.2.5指挥与控制系统
1.3指挥与控制战提出的背景
1.3.1必然性
1.3.2荚军的指挥控制战及其发展历程
1.4指挥与控制战的概念
1.4.1指挥与控制战的概念及其内涵
1.4.2概念分析
1.5指挥与控制战的作战运用
.1.5.1作战运用要点
1.5.2作战样式
1.5.3作战手段
1.5.4作战要素
第2章指挥与控制战的作战体系
2.2指挥与控制战的作战体系
2.2.1基本含义
2.2.2基本思想
2.2.3关键要素
2.2.4主要特点
2.3指挥与控制战作战体系的分类
2.3.1作战环境
2.3.2作战人员
2.3.3作战思想
2.3.4核心作战装备与技术
2.4指挥与控制战作战体系的能力
2.4.1信息感知能力
2.4.2指挥与控制能力
2.4.3网络通信能力
2.4.4作战防护能力
2.5指挥与控制战作战体系的运用
2.5.1作战原则
2.5.2作战手段
2.5.3作战重心
2.5.4作战过程
2.5.5作战组织
2.6指挥与控制战作战体系的评估
2.6.1指挥与控制战作战体系的评价标准
2.6.2指挥与控制战作战体系的效能指标
2.7作战体系的典型作战运用想定
2.7.1基本情况
2.7.2作战背景
2.7.3作战过程
2.7.4想定时间表
2.8作战体系适应的典型作战样式
2.8.1情报战
2.8.2通信战
2.8.3网络战
2.8.4火力战
2.8.5特种作战
第3章指挥与控制战的装备体系
3.1.1指挥与控制战装备体系的分类
3.1.2指挥与控制战装备体系的特点
3.2指挥与控制系统装备
3.2.1指挥与控制系统装备的分类
3.2.2指挥与控制系统装备的组成
3.2.3指挥与控制系统装备的功能
3.2.4指挥与控制系统装备的发展趋势
3.3战场感知系统装备
3.3.1战场感知系统装备的分类
3.3.2战场感知系统装备的组成
3.3.3战场感知系统装备的功能
3.3.4战场感知系统装备的发展趋势
3.4直接毁伤武器系统装备
3.4.1直接毁伤武器系统装备的分类
3.4.2直接毁伤武器系统装备的组成
3.4.3直接毁伤武器系统装备的功能
3.4.4直接毁伤武器系统装备的发展趋势
3.5信息毁伤武器系统装备
3.5.1信息毁伤武器系统装备的分类
3.5.2信息毁伤武器系统装备的组成
3.5.3信息毁伤武器系统装备的功能
3.5.4信息毁伤武器系统装备的发展趋势
3.6综合保障系统装备
3.6.1综合保障系统装备的分类
3.6.2综合保障系统装备的组成
3.6.3综合保障系统装备的功能
3.6.4综合保障系统装备的发展趋势
3.7联合防护系统装备
3.7.1联合防护系统装备的分类
3.7.2联合防护系统装备的组成及功能
3.7.3联合防护系统装备的发展趋势
3.8机动承载系统装备
3.8.1机动承载系统装备的分类
3.8.2机动承载系统装备的组成
3.8.3机动承载系统装备的功能
3.8.4机动承载系统装备的发展趋势
3.9模拟训练系统装备
3.9.1模拟训练系统装备的分类
研究人员,普通成人
&&&&《指挥与控制站》在分析战争发展历史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指挥与控制战是现代战争的主要形态,对指挥与控制战的概念和特点、指挥与控制战的作战体系、指挥与控制战的装备体系、指挥与控制战的关键技术、指挥与控制战未来发展等进行了简要阐述,用指挥与控制战的思想对当前的一些信息化、网络化对抗手段及其装备和技术加以分析和整理,使其成为完整的指挥与控制战体系。
&&&&《指挥与控制站》适合从事指挥控制、信息对抗、现代战争和武器装备及相关领域研究开发的科技人员以及高校教师、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使用。
同类热销商品
近七日热销榜
新书热销榜中国握有尖端武器&控制战争能力飙升
2011美国对华军力报告中强调,中国武器发展已近飞速,新一轮“中国威胁论”再度掀起。美国媒体日前报道,中国新型钻地炸弹已经研制成功,可打穿15米的加固混凝土,而美国的GBU-28钻地炸弹只能打穿6米的加固混凝土。中国新型钻地炸弹全重达3。2吨,炸弹内装填了1吨高爆炸药,的确够恐怖。
<img BORDER="0"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xilupic/50272.jpg"
ALT="中国握有尖端武器&控制战争能力飙升"
TITLE="中国握有尖端武器&控制战争能力飙升" />
  其实,早在2008年解放军二炮导弹对模拟目标实施攻击的情景就引起外界注意,从现场录像显示,二炮的目标是对台湾机场最大程度的破坏与杀伤。而演习所用的“特种”导弹是对解放军新研发的弹头包括爆破弹头、集束弹头、碎片集束弹头、高空爆破弹头和爆炸燃烧弹头。其中集束弹头重为152公斤,一旦爆炸的话可以覆盖2。8万平方米的范围,其他各型弹头的破坏力也相当惊人。
  且不论事实究竟,“中国威胁论”和“中国无能论”都是美国说了算我们为何要激动?究竟谁威胁谁世人皆知。但是,身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大国,中国制定的“科技强军”国防战略不需要别人说三道四,更无需看人眼色,加快新型武器装备研制,推动武器装备发展,着眼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现代技术特别是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是中国势在必行国防发展之路,新型钻地炸弹算个鸟?中国要在高新科技武器领域有所发展,在空间武器、激光武器、脉冲武器和电子信息战方面取得突破,这才是真正具备抗衡美帝国主义尖利武器。
  激光武器:所谓的激光武器其实世界很多国家都有,就是低能量的激光致盲武器而已,高能量的激光武器只有美国进入了实用阶段,其他国家都还在实验室里研究。激光的重点是,光学瞄准,雷达瞄准,缓冲电容,能源发生装置,散热系统,还有炮台转速,高能量集束模式,高速射击模式的转换,尤其是电容系统和散热片必须先进,再加上超快速的炮台转速,雷达锁定,就可以在极短时间内打下来一大片目标,同时也可以切换到高能量模式把敌舰可以是,一下切成两半。在此可以自豪的肯定,中国在这一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
  脉冲武器:这种武器可以产生能量束摧毁电子系统,电磁脉冲弹能摧毁所有电子系统,而且脉冲武器足以对付航母战斗群。电磁脉冲是进行氢弹空爆试验时意外发现的一种现象,并且随着爆点的高度增加而影响范围扩大,是美苏两国60年代进行核试验的时候发现的。美国人看到了军事上的巨大用途,遂开始研究。而中国早在进行了氢弹的核试验时候也进入的这一项目的研究,早在1996年“电磁脉冲干扰弹可行性研究”获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奖。这里“电磁脉冲干扰弹”,可能就是所谓的“电磁脉冲弹”,从资料看出,我们这方面的研究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
  电子信息战:也叫指挥控制战,决策控制战。旨在以信息为主要武器,打击敌方的认识系统和信息系统,影响制止或改变敌方决策者的决心,以及由此引发的敌对行为。单就军事意义讲,信息战是指战争双方都企图通过控制信息和情报的流动来把握战场主动权,在情报的支援下,综合运用军事欺骗、作战保密、心理战、电子战和对敌方信息系统的实体摧毁、阻断敌方的信息流,并制造虚假的信息,影响和削弱敌指挥控制能力。同时,确保自己的指挥控制系统免遭敌人类似的破坏。
  所采用的信息攻击手段,如:电子干扰、电子压制、各种类型的电脑病毒等手段,以其无形的“软杀伤”特点,更令对手防不胜防。信息战的目的也从传统的攻城掠地、杀伤敌人有生力量转变为削弱、压制敌人对信息的获取、处理和传输能力,迫使敌军陷于“看不见,听不到,走不动,打不着”的困境!中国早在90年代就开始注重电子信息战的发展,至今为止,中国已基本具备与任何敌对国展开电子信息战。
  从以上探究可以发现,中国在发展高新科技武器方面的发展是卓有成效的,继续努力赶超世界是我们的目标,管他说三道四个鸟,强硬就是真理,这个世界从来就不会怜悯弱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野战指挥控制系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