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下人造反,应该怎么压制之刃手下,应该怎样管理

后梁的皇帝叫朱温,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朱温这个人,在老家是个流氓,基本上每天的工作就是到街上捏捏鸡蛋吓吓人,这个摊拿个果子,那边摸个女人屁股,干的就是这些缺德事。其实朱温也不想干这事,可是当时社会环境不行啊,有关系的有钱的基本上都走后门去做了公务员,在衙门混个差什么的,朱温家基本上是一穷二白,老妈在别人家做佣人,弄不了几个钱,没钱,没关系,朱温破罐子破摔,混日子吧,他一度以为这辈子就这样了。  这一年,一只队伍来到了他老家。这是一只起义的队伍,头头叫黄巢。朱温一想,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去当兵吧,至少吃的饱,穿的暖,还有工资(兵饷)拿。    于是,朱温应征入了伍。  黄巢的队伍,基本上跟红军差不多,电影都是这样的,红军一到一个地方,大家兴奋地想跟着组织干。不管是红军好,还是日子真的过不下去了,反正人越来越多。  几百万了吧人头数,这保障了朱温因公殉职的几率为,百万分之一。几率还是很大的,跟双色球差不多了,朱温活了下来,跟组织进了长安。  事实上,做流氓的经历给朱温在战场了打了个很好的基础。    黄巢起义的时候,朱温已经过了二十三年郁闷的日子,都二十三岁了,没钱,没女人,没房子,三无产品,这给朱温的心理埋下了很严重的心理阴影,贪婪,骄奢,还看见女人就想上。    俗话说,兔子不吃窝边草。朱温这只老兔子,被他强抢入宫的女人不提了,连儿子的老婆都不放过!    乱伦啊,朱温这个无耻的家伙,居然跟儿媳乱伦。    朱温的儿子们真不知道是什么感觉,是为有个当皇帝的爸爸高兴呢还是觉得杯具。    这一杯具,跟整个后梁的覆灭杯具有着很大的关系。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没了啊? 就这么几句话 啊?
  这个很雷人吗?比比春秋战国差哪儿去了.
  朱温在递给黄巢的简历上,上面只写着两个字,混混。而且,二十几岁的朱温只是个菜鸟。那么,是什么让朱温一步一步崛起,最后成了一个割据一方的小皇帝呢。  其中一个答案是,勇猛。  这是他的老大黄巢欣赏朱温的地方。     朱温确实是比较勇猛的,在老家,邻居们对朱温的印象就不好,”不事生成,以雄勇自负,里人多厌之”,说他不务正业,经常称凶斗勇,大家都很讨厌他。    也可能是朱温确实在老家呆不下去了,当然,这只是我的想法,一般混混都不觉得自己是混混,包括现在也是。大家都很努力,当着一份工作去做的。  参加黄巢的队伍,未必就是朱温同学就“务正业”,有正经人参加造反队伍的吗?  我想,战争勾起了朱温内心的一股欲望。  那就是杀人。  和平年代里,杀人,是要被枪毙的。可是,战争年代里,杀人,不仅不负任何责任,砍了敌人的头,回去还能换钱,换了钱就能出去娱乐娱乐啊,改善改善生活啊。  既满足了心理需要,又满足了身理需要,何乐而不为呢。    这种个性,可能不是个人的,是一个地方的,并且还遗传到了现在。朱温是安徽人,个性是这样,号称狠斗勇,现在的安徽人也是,经常一帮人聚在一起就好闹个事。    很快,勇猛让朱温在黄巢的脑海里留下了第一个映像。
  这种个性,可能不是个人的,是一个地方的,并且还遗传到了现在。朱温是安徽人,个性是这样,号称狠斗勇,现在的安徽人也是,经常一帮人聚在一起就好闹个事  ============================================  
你的意思是 常委里 的几个 聚在一起 闹事。
  和哥哥朱存加入黄巢队伍的时候,朱温才二十五岁,也是这一年,朱温凭借着勇猛升了小队长。  高兴之余,朱温又听了一个消息,哥哥朱存在广州中了一等奖——奖品是阎王收了他哥。  百万分之一的几率还是让朱温他哥赶上了。死的人死,活着的人,生不如死。    黄巢打入长安称帝的时候,朱温三十岁。黄皇帝大封功臣的时候,不曾有朱温的份,朱温这时候还只是一个营的先锋使,是个打仗在冲锋的头头,打仗时要冲在最前面的,性命依然不保中。    但是,朱温这时候已经得到了黄皇帝的重用,证据是朱温被派驻扎在东渭桥。    -——————————  先吃饭,再跟新。  
  这有什么呀!人家是梁太祖!皇帝都好这口!要不你也试试!
  就这些啊,还得多研究
  自古闹革命的那一个是文明人氏!
  东渭桥是长安同往渭北的交通要道,又是接纳存储江淮漕运粮食的所在,兵家必争的要塞。朱温被派到这里,说明是很受黄巢的重视的。    长安这时候,很热闹。黄老大大封功臣,大奏乐歌,朱温却在这个寂寞的军营里,火把烧空,刀剑冰冷。朱温站在桥边劝慰自己,朱温啊朱温,你还年轻,不过才三十岁而已,你等的起,立功的机会多的是。总有一天,你会站在那个明亮的朝堂之上,再也不需要过这种提着脑袋不知生死的生活。    他没有想到,机会,已经不需要等。    他遇到了第一个让他立功的机会,诸葛爽。而且,这一年似乎朱温求过佛似的,一个又一个立功机会出现在他的面前。      诸葛爽,本来是一个衙门小吏,估计是城管之类的,犯了点错被老板打了一顿。诸葛爽急了,制服一扔,老子不做了。  诸葛爽也是个破罐子破摔的主儿,遇到庞勋造反,加入了庞的组织,做到了小校,官不大。  本身诸葛爽加入庞勋动机就不良,庞勋带着手下占领徐州,放纵手下在城中抢劫,诸葛爽看到了发财的好机会,加入了队伍。加入队伍没多长时间,政府开始派兵下来镇压了,诸葛哥哥一看,势头不对,要吃亏,带着几百个人投降了政府。  于是,诸葛爽升了官,发了财。    沙陀老大李克用又造反,诸葛同志作为副帅带着队伍去镇压。走到一半,黄巢占了长安,随即被皇帝叫去勤王。  诸葛爽觉得立功的时候到了,带着队伍往关中赶,赶到栎阳的时候,听到一个消息,这个消息让诸葛爽停一停勤王的脚步。  那个消息是——皇帝跑了,跑去蜀中了。    诸葛爽想啊,皇帝都不在京师了,也不用勤王了,可是这个勤王的队伍怎么办呢?  也去蜀中?  哎哟,诸葛爽想,那多费事啊,也别浪费军饷了,也别累着士兵了,投降吧。  诸葛爽投降了黄巢,黄巢给他封了个官,河阳节度使,相当于军区司令员。这是个很大的官了,一把手。    诸葛爽是个有趣的一生,别人奋斗,都是靠打打杀杀的,提着脑袋踩着尸体往上爬的,诸葛爽有别于其他人,靠叛变和投降,一步一高升。    所以,这也是个无耻的人。      
  当然,说诸葛爽无耻小人,这只是和平时代的我们很轻易说的一句话。诸葛爽活在乱世,随时都有丧命之虞,处境是我们无法想象的,投靠更强的一方,有时候也是生存的一种智慧。    过程不重要,注重的应该是结果,结果诸葛爽活了下来,这就足够了。是投降,是叛变,是耻辱,已经无关紧要了。    果然,随着黄巢的起义被镇压,诸葛爽又归顺了老东家,朝廷。    我很惊讶皇帝似乎也没怎么翻翻诸葛爽这根墙头草的简历,也不追究其之前的叛变污点,心想,既然你诸葛爽来了,咱们就给待遇。于是封了检校司空。    司空,是管理所有国家公务员职事的,应该是个很吃香的职位。    也有一种说法是司徒,是管理土地和农业生产的,这更应该是个肥差。因为中国的土地向来很值钱啊。      诸葛爽的官越做越大,地盘跟着越来越肥,树大这个招风确实不假,这一天,诸葛爽的地盘被另一个军区司令看上了,这个人叫韩简,韩简决定第一个就拿诸葛爽开刀。    韩简的大队人马开拔到诸葛爽的地盘,诸葛爽一下子被打懵了,心说大家都是一个领导下干活的,何必呢这又是。但是韩简和他手下三万人打的很激动,没办法,跑吧。      诸葛爽跑路跑的泪流之下,我忍受后人的责骂,一再见风倒,只不过就是有个喘气的地方,我容易吗我,好不容易有了一个河阳城,结果还被你韩简抄走了。    诸葛爽那个气愤啊。这个梁子是结下了。    韩简这时候犯了个错误,这个错误犯得很正常,却是是致命的,就是诸葛爽弃城跑路后,韩简没有乘胜追击。    或许他觉得没有必要,丧家之犬,逐之无趣呢,还是担心分出兵力追诸葛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呢。反正,没杀死诸葛爽,是韩简失败中的失败。    六个月后,在韩简出兵打曹全晸的时候,一心报仇的诸葛爽带了几千兵趁着韩简留守兵力薄弱的时候,又把河阳城抢了回来。而且,既然你不仁,休怪我不义,一个月后,又出兵打韩简的地盘新乡。    韩简之前一直就像个被掐了头的苍蝇似的,一个劲的朝前打,打到听说手下败将诸葛爽又不知从哪里跑出夺了河阳,河阳被躲韩简也没说什么,想说什么也顾不上,这边也在打呢。——算了算了,本来就不是我的东西,该是谁的是谁的,认了。    结果没想诸葛爽翻了本不够,还想再赚点,去打新乡。这就有点不上路子了。    韩简往回赶。    这边曹全晸正和韩简打着呢,一看韩简往回撤,心里乐了,小样,活该,老鼠的胃口吃大象,终于吃撑了吧,曹全晸这人坏,派了队伍时不时到韩简的队伍后面游击一下,弄得韩简的队伍军心涣散。      诸葛爽乐得捡这个便宜,仇人相见,分外眼红,什么都别说,打吧。这一战,基本上韩简被打残了,八万人被宰。    基本上韩简不是打残,而是被打死了。                
  不是雷人事么。。。
  顶楼主 继续更新吧-----每天来拜读一二
  朱温跟诸葛爽的交叉点,发生在诸葛爽投降黄巢起义军的时候。那一次诸葛爽是由朱温招降的。这两个人对对方历史颇为熟悉,关于随风摇摆的墙头草个性,大有惺惺相惜相见恨晚的意思。      投降的诸葛爽受封河阳节度使,朱温在这次招降中得到的好处并不多,似乎也没有升官的迹象,也没有封赏的消息,无奈的朱温抱着失望的心情转战河南,攻占了邓州。    邓州的占领,形成了一道屏障,阻断了政府军队由荆襄北攻起义军的通道,回来了的时候,朱温跟领导人黄巢亲切的握手,双方就这次战役交换了意见,领导人黄巢带来了安抚的物资,朱温也极尽拍马拍的功夫,说,这都是黄巢皇帝的天威,才能保证这次战斗的胜利,接着我们还会取得更多的胜利,直到统一全国。    领导人很高兴,大大的封赏了一番,又把朱温调去了长安西面,跟纠集起来的镇压军对抗。        
  这时候长安的形势是很危急的,唐弘夫有部队驻扎于渭北,王重荣驻兵驻沙苑,王处存驻军在渭桥,拓跋思恭屯军武功,还有郑畋率军驻兵,对长安形成了合围。    大家都很急,怎么办呢,这可是大部队啊,一人一口水基本上能把长安来个水淹。    黄巢发现了这些部队的弱点。    发现敌方的弱点是取胜的必要因素,发现弱点好啊,那就打吧。黄巢却下令撤退。撤出长安城,向东撤。    同盟军一看黄巢军队撤退,也不追,因为黄巢溜得速度很快,看来城里金银珠宝还没来得及带出去——五个人各怀鬼胎,不抢白不抢。    贪财和各自为政,就是黄巢在同盟军身上看到的弱点。看的非常独特。    那边黄巢一脚走,这边就有人急着进来了。唐将程宗楚率军首先自延秋门进入长安城,唐弘夫紧接着率军赶到,王处存率领精锐士兵五千人于夜晚也进入长安。入城的程宗楚等人恐怕其他将领入城分去他们的战功,竟不通报凤翔节度使郑畋和夏节度使拓跋思恭,入城的官军士兵们放下军器进入居民私宅,抢夺金帛,掠取妓妾。    这波人,真是比黄巢贼军还贼军。    但是人们不这么想, 到底是首都的老百姓啊,身份姿态很高,因为首都是大城市啊,哪能容黄巢那一堆土包子糟蹋呢,乱丢垃圾,乱吐口水,把首都环境都污染了。    所以,黄巢撤退的时候有人用瓦砾打,还资助政府军队了一些武器。这让黄巢很生气,所以在以后又拿下长安城的时候,黄巢给队伍下达了一个很违反起义军原则的事情。    那就是屠城。          
  楼主继续
      作者:正蓝旗baturu 回复日期: 11:51:35 
    楼主继续    ——————————————————    哥们儿姐们儿,我都是现写的啊……
  当然,黄巢撤出长安,可能并非源于一个军事家的眼光,也没玩什么阴谋。真正的原因可能就是长安城里人杀的差不多了,兵力不够,加上五军围城,摸不清镇压军的底细,到底来了多少人呢,一听报告,人家组成了联盟军,心想这下吊了,跟五个群殴一个,不上路子,于是带军东撤。    黄巢起义的目的,压根就不是推翻政府,也不是救民于水火。这个组织的头头一开始抱着的目的是,捣蛋的孩子有糖吃。    因为黄巢基本一年都写信给朝廷,你给个我官做吧。    政府想的是,你先投降。    先投降不行,黄大哥说,要不然你要我怎么跟兄弟交代,所以招安的计划每次读谈崩了,最后黄巢攻进了长安,开始了对政府官员进行了清算。    在这次清算过程中,除了皇帝僖宗,还有几个王爷,一家人早已经在五百个贴身侍卫保护下偷偷离开了皇宫以外,文武百官都被放弃在了都城。在皇帝逃跑名单中,除了保镖,还带了几个妃子,跑路还有工夫娱乐娱乐,心理素质好的不得了。    文武百官下了朝,才知道自己的老板早已经弃他们而去——这件事情充分说明了,果然,向来如此,除了领导,以下的民众基本上都是不明真相。    文武百官只恨爹妈少生了两条脚,叛军黄巢已经到了长安城,逃是逃不出去了,只能躲猫猫了。  
  现在历史写的都比较有意思
  Mark 等肥了宰
  好玩!
  记号!
  正所谓妻不如妾 妾不如偷 偷不如乱 男人心理多少都有点黑色欲望  只是被社会伦理道德约束,权贵帝皇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早不满足一般享受,那种打破禁忌的快感才是最刺激最令人沉迷的```
  正所谓妻不如妾 妾不如偷 偷不如乱     ————————————————————    哥,明显的误导啊,    偷不如偷不到啊
  黄巢作为我国第一个“很好很暴力”的代言人,他的这些事迹还是要说一说的。唐朝的文武百官听见黄巢的军队到了城下,皇帝老板也已经背着民众跑路了,去了蜀中。还挣扎个什么劲儿啊,投降吧,一打听,投降还不行,因为黄巢那边还不一定受降。那边人民终于第一次站起来了,头昂起来了,说话也硬气了,你们这些大地主们,早干吗去了,我只记得早时候你们都骑我们头上呢。    低头不行,砍头可以。    于是,政府百官四处逃匿,躲的躲,藏的藏,事实证明这些土地主们还是有自知之明的,黄巢进了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后,大肆杀戮唐朝官员,“杀唐宗室在长安者无遗”。官三品以上全部停任,四品以下则官复原职。    唐朝宰相豆卢瑑、崔沆还有左仆射于琮、右仆射刘邺、太子少师裴谂等躲在老百姓家里,被起义军搜出后全部宰了。    但是,黄巢这时候对长安的公民们还是很友好的,贴出告示,“黄王起兵,本为百姓,非如李氏不爱汝曹,汝曹但安居无恐。”意思是说,我起兵本身就是为了老百姓,不会像李唐皇族不爱子民,你们只管放心,该干吗干吗。    事实说明,老百姓们还是不怎么领情的,要不然黄巢撤出长安的时候,也不会拿板砖拍了。    清算长安官员的时候,做的最恨的算是对前宰相卢携了,虽然这时候已经死了,还是被硬生生的从墓地里拉出来,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怎么能让你错过呢,拉到菜市场乱刀砍尸。    这是不怎么人道的。这种行为未必是由黄巢和新政府上层领导下令,而是由老百姓自发组成的示威队伍。这可以理解。憋屈了这么久,还让不让人发泄一下喽,不然别着脑袋造反干吗。    杀唐朝官员的这事说不是黄巢和新政府领导下令的,是有道理的,因为现在这般人很忙。    黄巢忙着称万岁,定国号,立皇后,接着忙着封手下的一帮兄弟做官进入领导班子。在这次封官的名单里,有一个人,叫孟楷。    孟楷,就是直接导致朱温叛变投唐的原因。
  被黄巢军拉出来当街鞭尸的那个唐朝前宰相,卢携,很好的代表了一批唐朝上层精英此时到底在干什么?    答案是,吃闲饭的。不仅是吃闲饭的,还劲给朝廷捣乱,劲给五代十国增加喜剧色彩。那边有外乱,我们可不能闲着啊,于是卢携和另一个宰相郑畋,两个人开始搞起了内乱。    不得不说,卢携识人才的眼光还是不错的,推荐了宋威、齐克让、曾衮,高骈等有将帅谋略的人才,可问题是这个人识忠奸的本领差了很大一截,尤其为甚的是高骈这个人。      广明元年(880年)三月,高骈派骁将张璘渡江南下,狙击黄巢,黄巢退守饶州(治今江西波阳)。张璘乘胜进军,五月,黄巢又退守信州(治今江西上饶)。春夏之际,岭南大疫,黄巢军兵力损失惨重,“死者十三四”,张璘穷追不舍,黄巢佯降,又贿张璘大量黄金,恳求他手下留情,高骈上奏朝廷,声称黄巢军“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宰相卢携以朝廷名义,遣散了诸道唐兵。    基本上,黄巢是从高骈和他的伯乐卢携手上放虎归山的。    黄巢在广州的时候,势头正盛,这家过不敢硬碰硬,黄巢打到长安的时候,这家伙也不出师勤王,反而有单干的主意。高骈的结局也不是很好,一生相信术士吕用之,本着用人不疑的原则,军事大权全部交给了吕用之,吕用之也没好好待见他,搞得上下离心,军心涣散,手下哗变。这家伙就是在哗变中被宰的。      黄巢在广州屠城的时候,卢携和田孜两个人依然很镇定忙着干内乱,谁看谁都不顺眼,基本上只要是你说是,我就举手说我反对。田孜建议委任黄巢为广州的节制军政,就是节度使的意思,就是军区司令员的意思,那边卢携就说,这压根就是激动黄巢,等于玉帝封孙悟空做弼马温,之类之类。  田孜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黄巢本来一直就跟朝廷书信来往,希望招安。  卢携说,你也要看看这是什么时候,怎么能黄贼要什么朝廷给什么,不知道的以为咱们怕了他们。  田孜说,你敢情说你心里不怕?  卢携说,任用我推荐的将领就不需要担心,黄贼就怂了,进不了关,就要出海做渔民去?  田孜急了,用你的人,我的人怎么办,你这是变相夺权不是?  卢携一看田孜急了,也急了,怎么的吧,你干不了的事情我来干,万岁没责罚算你幸运,你还叫个屁。  田孜来了句京骂,你丫的。  卢携不示弱,操。  两人开始寻找身边的武器,武器是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找了个凶器,砚台。    皇帝比较头大,听两个人跪在下面说着说着相互扯起头发跳起舞来了,受不了了,滚。  两人都贬了官。
  做个记号慢慢看
  修改:  ————————————   黄巢在广州屠城的时候,卢携和郑畋两个人依然很镇定忙着干内乱,谁看谁都不顺眼,基本上只要是你说是,我就举手说我反对。郑畋建议委任黄巢为广州的节制军政,就是节度使的意思,就是军区司令员的意思,那边卢携就说,这压根就是激动黄巢,等于玉帝封孙悟空做弼马温,之类之类。    郑畋说,你不试试怎么知道。黄巢本来一直就跟朝廷书信来往,希望招安。    卢携说,你也要看看这是什么时候,怎么能黄贼要什么朝廷给什么,不知道的以为咱们怕了他们。    郑畋说,你敢情说你心里不怕?    卢携说,任用我推荐的将领就不需要担心,黄贼就怂了,进不了关,就要出海做渔民去?    郑畋急了,用你的人,我的人怎么办,你这是变相夺权不是?    卢携一看田孜急了,也急了,怎么的吧,你干不了的事情我来干,万岁没责罚算你幸运,你还叫个屁。    郑畋来了句京骂,你丫的。    卢携不示弱,操。    两人开始寻找身边的武器,武器是没有,众里寻他千百度,找了个凶器,砚台。  
皇帝比较头大,听两个人跪在下面说着说着相互扯起头发跳起舞来了,受不了了,滚。    两人都贬了官。
  但是这个卢携有个本事,那就是举荐,举荐武将。各地起义四起,割据严重,武将在唐末是个很受欢迎的产品。比如说,你举荐的武将,立了战功,本人受益,担保人也是跟着受益的。卢携就是那个受益人,高骈就是他所押的宝。    高骈这个人,虽然有才干,但是好杀戮。喜欢滥杀无辜。但是,战争年代,杀人是荣耀的象征,朝廷也不怎么压制他。跟培训野生动物似的,要保持其杀性,不然真等敌人来了只会盘腿打坐念阿弥托福有个屁用。    卢携再次执掌宰相权利的时候,基本上朝廷里靠宦官田令孜,朝廷外就靠这个高骈,一时间地位很稳。这时候,就要考虑报复报复了,基本上卢携一上台,报复的触角就开始慢慢侵袭各个角落。    一是高骈接管王铎的都统职位,二是潼关以东,汝、陕、许、邓、汴、滑、青、衮等州都换了统帅,凡是王铎、郑畋所任命的统帅,都被换掉的。    郑畋对此没有反应。因为,此时的他已经罢相了。    郑畋这个人,在那个时代还算是个好人,也有一腔报国热血,无奈国已不国。他的第二次出现,是在僖宗跑路蜀中的时候,郑畋组织逃兵,抵抗黄巢。    有人问这时候卢携在朝廷中是不是很风光,风光不风光我不知道,风到时中了风。    朝廷很风光的那个人叫田令孜,这个人呢,是个宦官,很得皇帝宠爱,宠爱的优点变态了,皇帝喊他“阿父”。    这个有点不可思议,难道你皇帝没爹了吗——后来一看,是真没爹了,因为唐僖宗12岁在父亲灵柩前即位。田令孜一直照顾唐僖宗的起居,所有皇帝的感情上对田很是有些倚赖。      
  中了风的卢携还在宰相的位子上,有些人一度想赶走这个精神病患者,谁知道有哪些病潜伏在他的体内的呢,但苦于找不到好的理由啊,几个暗地里找着找着,才发现自己错了,原来留着精神病人在位还有另外有个好处。那就是,替罪羊。    黄巢的队伍打到淮南的时候,张麟被杀,许州统帅被赶走,溵水官兵溃败。朝廷上下震惊,惊完了想,这事等找个人来顶啊,这么大的一个事,找谁呢,能到领导班子的人都是有后台的啊,百官准备请教请教卢携卢大人,猛然惊醒,喜极而泣,卢携,卢宰相,这不现成的一个吗?    一是卢携过了气,二是这时中了风。要说后台吧,后台肯定没有,有也估计是他自己了,皇帝呗压根不管事,这天意吧,就搞他!    卢携被搞了也没说什么,就说老臣确实老了,退休年龄估计也到了,皇帝陛下开开恩典,让我回老家吧。    皇帝说,行,走吧。    卢携没想到皇帝这么爽快,说走咱就走,也没行李收拾,内讧了一辈子,心眼也小了一辈子,临末了自己跟自己怄气,喝了毒药死了。    属于卢携这个人的辉煌也好,耻辱也好,终于在他喝下毒酒的煞那间,所有的念想欲望终于消失于尘世。有时候想想,人也不是这样,何必要争呢,争个头破血流的,终于有一天发现自己赢了,紧接着病危通知单也跟着下来了,宣布你会因为失血休克而死。    卢携死了,田令孜却活着。    战乱依然继续着,这时候朝廷发现自己对此根本无法作为,按道理天下之大,莫非王土,可这个时候国家就是不一样,有兵权在手的都拥兵自重,没有兵的,像黄巢那样的,总之老百姓好搞定,那拨人反正永远不知道真相,且喜欢凑热闹。    皇帝这时候做的也很痛苦,爹不是自己亲爹,国家大权在别人手里,土地在别人家的刀斧中受糟蹋,子民举起自己的旗帜反抗自己,反而做皇帝的一点好处没捞着。贿赂风行,银子却始终在别人口袋里。    黄巢的军队已经攻破潼关,六十万大军逼近了长安,皇帝稳住脚下的马球,看来,得需要准备一场长途旅游了。                
  唐僖宗这次旅游活动的策划者就是他的“阿父”田令孜。黄巢军已经攻破潼关,六十万人逼近长安。宰相卢携服毒自杀。各地割据势力又各自翘首观望,是千里勤王还是雪上加霜呢?局势不明朗啊。    然而唐僖宗已经不能再等。田令孜率五百神策军匆忙带领僖宗和少数宗室亲王逃离京城,先逃往山南(汉中),又逃往四川。在四川,田令孜被封为晋国公。    很多人想,五百多人的保镖队伍,多牛逼。要知道在唐末,五百多人的队伍,基本上就满足造反的基本要求了。    可惜,这只队伍是神策军。神策军岁曾是劲旅,但在这时候基本上是由长安富户和恶霸不少列名其中,目的是以求庇护。有的只是借以逃避徭役和获得赏赐,有的倚势横行,欺压百姓。这些人大多只是每月纳课,实际上并不入伍。所有,神策军的整体战斗力逐渐衰弱。    但是我想,作为逃命的唐僖宗来说,这五百人应该也不至于那么差劲,不然,在六十万大军逼近的长安的时候,这五百人能带着皇帝还有皇族从都城逃脱,应该也是不容小觑的。    ————————————————————  加班中    
  食人情节会提到吗?说了会被和谐不?
  肯定的,最真实反映五代十国。      黄巢食人。
  占个地方等待续
  雷人故事占座。。
  在黄巢打潼关的时候,皇帝就是叫神策军守潼关。神策军这时候的质量已经极其衰弱,之前说到捐钱到神策军名下的富家子弟们,一听说神策军要上前线,抱头痛哭。    花点钱找个穷人替吧,一看穷人,不是早被抓了壮丁,就是参加了黄巢起义军,没办法,硬着头皮上吧。这些人,在守潼关的任务中,敌人还没来,这边就先投降了。    后来,不知道哪个聪明的人想了个办法,找乞丐替,给他们洗个澡,理个发,换身衣服,拉去神策军顶替。    这些穿着花里花俏衣服的乞丐们,在还没赶到潼关的时候,半路上遇到前线溃退下来的逃兵。    逃兵一看前面一堆援兵来了,很激动,先把这些穿着名牌衣服的援军给抢了,然后领着黄巢的队伍进了长安。    神策军中比较出众的,被选来跟着唐僖宗一起跑路。由于车票不够,朝廷百官都被遗弃在长安里。可以想象在逃出都城长安的时候,唐僖宗是怎样的心情。    之前各地起义军四起,战火纷纷,皇帝坐在金銮殿上,依然玩着马球,依然斗着鸡,一段时间里,唐僖宗也很忧愁,怎么办呢这天下,后来想想,没事,这帮土包子也就是闹闹,闹够了就收场了。何况天下这么大,拿去一点,割让一点,看起来也没什么影响嘛。    在唐僖宗认为自己的马球技艺可以拿个全国马球比赛冠军的时候,世界的一半已经在别人的手里,而且,这个贪婪似乎还没有停止的意思,夺走了自己的土地,夺走了自己的子民,似乎连一席之地都不想让自己呆。    唐僖宗想反抗,看着这些拿武器手就发软的士兵吗,唐僖宗心凉了,算了,不让呆就不呆吗。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就当旅个游,散个心。    从后来看,唐僖宗觉得自己这次旅游玩大发,一走就走了四年。            
  好帖顶起
  唐僖宗奔蜀中的这一年是中和元年,也就是881年,具体时间是这一年的正月二十八。黄巢起兵的时间在875年,算下来前后也就五年时间,五年间黄巢军队的战绩很辉煌:    一,夺了大唐将近一半的土地。二,占领了唐朝的都城长安城。三,从走私贩子成了大齐的开国皇帝。    论侵略性和发展速度,黄巢应该在千古应该排NO.1。    从后来的进程看,太监田令孜的旅游的策划能力还是很值得夸奖的——所以田被封为晋国公——唐僖宗到了四川,剑南西川节度使陈敬瑄遣步骑三千奉迎。    陈敬瑄跟田策划的关系式,亲兄弟关系。    田令孜本来姓陈,后来他依靠的义父姓田,也改了姓。随着田令孜在朝廷里越来越红,在街上卖大饼的陈敬瑄觉得靠卖饼这辈子看来是没搞头的,于是找到弟弟田令孜。    田令孜想了想,说,行,你卖饼也是丢我的脸,不卖就不卖了,这样,你得学会一门手艺。    陈敬瑄说,行弟,烙饼算不算。    田令孜说,傻啊你,你烙饼烙给谁?明天我带你去马球补习班,你先去那里培训一段时间,什么时候能踢得见人了,什么时候我带你去见皇帝。    陈敬瑄得知再也不要起早贪黑的摆那要命的地摊了,心里很乐意,摆地摊辛苦不说,有时候被城管勒个索暴个打是正常的事,虽然不知道弟弟心里在想什么,乐呵呵地去了马球补习班。    田令孜当然不会白养他的哥哥,他有一个计划。对着白色的荧幕,田令孜阴险地笑了。    过了一段时间,陈敬瑄的马球手艺日渐精进,田令孜这天带着他的哥哥去了皇宫,见了皇帝。    皇帝也没招待他们俩,因为他在玩马球呢。    田令孜推了陈敬瑄一把,轻声说,去玩吧。    陈敬瑄进了马球队伍,很快,他高超的马球技艺引起了皇帝的注意,中场休息,皇帝把陈敬瑄叫到面前。    皇帝问:你是谁啊。    一旁的田令孜连忙跪下,说,万岁恕罪,这人是我的哥哥,刚才随我面圣,看见万岁正在玩马球,一是心痒,才惊吓了陛下。    皇帝一听,笑道,原来是阿父的兄长啊,行,现在他任什么官职啊。    田令孜说,因为愚兄除了天生喜欢玩马球外,没有其他的才能,所以没有官职。    皇帝说,阿父掌管百官人事,难道就忘了给你哥安排一个?    田令孜说,我是一个正直的人,不会因为他是我的哥哥就徇私舞弊,不然有负陛下皇恩啊。    皇帝心情很高兴,跟陈敬瑄说,行,接下来咱们两个比一比,如果你赢了朕就有奖赏。    比赛下来,陈敬瑄赢了。    陈敬瑄也跪下,忙呼赢得侥幸。    皇帝说,行,就封你做西川节度使。      赤裸裸的赌球啊。这。  
  这是天大的好事啊,陈敬瑄摇头摆尾的去了四川。连他自己也想不到,好事在不久的以后一桩接着一桩,要是心理素质不好的话,都能激动死。    听说皇帝到了四川,陈敬瑄连忙带着人马列队迎接。皇帝很感动,不简单啊陈卿家,黄贼暴乱,你不仅不拥兵自重,也没对皇室落井下石,向陈敬瑄同志学习。    陈敬瑄检校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当晚,蜀中的每人都领到赏钱。    唐僖宗到了四川,虽然这里也富庶,随时的娱乐节目也很精彩,但是,唐僖宗这人故乡情结特别重。在四川安稳下来以后,开始计划着反攻黄巢,夺回长安。    ——————————————————      先休息一下
  好贴,顶一下,希望楼主能继续写下去。
  好贴,顶一下
  唐僖宗派使者四处联络勤王队伍,准备打回长安,为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唐僖宗下达了一个命令。    从这个命令可以看出来,唐僖宗确实很着急。很着急就对了,人一着急就容易出错。唐僖宗当然没能避免。    这个命令就是,墨敕授官。    墨敕授官本来的意思是,地方长官以皇帝的名义封手底下的有功之人。    皇帝本来的意思是呢,只要你愿意出兵打黄巢,手底下人事调动和安排就不用上报了,只要立了功,你就大胆的封,你封谁谁谁我都承认。    然后地方将领领悟能力就欠缺了一些,心想这不等于承认了地方割据的嘛,以前,大家作为唐朝的臣子,正大光明的造反还怪有点不好意思的,好了,现在你皇帝的命令下来了,墨敕授官,那么藏着干的就别藏着了,都拿出台面吧。    这些领悟能力稍差的人里面,有一个人,就叫朱邪赤心。    如果不知道朱邪赤心这个名字的话,那么李国昌应该知道了吧,如果不知道李国昌,那么李国昌的儿子李克用应该知道了吧。    李克用,可以说是后梁开国皇帝朱温一生的死对头。    说到朱温,顺便提一下朱温同志目前的工作。朱温这时候为东南面行营都虞侯,攻下了邓州。具体是,中和元年(八八一)的三月五日。    在这个三月份,唐僖宗的动作是以高骈为京城四面行营都统,带兵回攻长安。    另外,赦免了李克用之前叛唐的罪名,命其带着手下三万沙陀兵攻打长安。    罢相回家的郑畋,也在这个月传檄天下,一路上不断收留逃兵和伤兵与黄巢的起义军对抗。    郑畋,给纲常紊乱,礼义仁耻不复存在的唐末,带来了别样的曙光和空气,可是,这可怜的一点光明还随后被吞没了。
  郑畋无疑给蜗居在四川的流亡唐朝庭带来了一丝收复京师的希望。当然得讨好讨好了,这一月,郑畋被封为京城四面诸军行营都统,我觉得这有点为难郑畋了,因为他是个文官,结果活活挤兑成了武官。    幸运的是,错,还是错对了。    郑畋奏上奏皇帝,以泾原节度使程宗楚为副都统,前朔方节度使唐弘夫为行军司马,积极进行复辟准备。另外,和藩镇结盟,仇公遇、李孝昌、拓跋思恭不久也加入了收复京城的队伍。    队伍越来越大。希望越来越近。    那边身在长安的黄巢深感不安,命宰相尚让和外甥林言,京兆尹(相当于首都市市长)王播率领五万人马攻打凤翔。    我想不通为什么黄巢要攻打凤翔,不如直接派兵打到四川去呢。原因可能有几个:    一,黄巢已经在长安称帝,目前的主要工作是休养生息和维持政权。  二,四川比较富庶,且四路藩镇已经聚来,攻四川一时攻不下。  三,凤翔是长安西边的重镇。    郑畋一直未挖掘出来的武将天份被挖掘出来,命唐弘夫埋伏在龙尾陂,龙尾陂的位置在长安往凤翔的要害处,自己率数千人马,举着许多旗帜,疏疏拉拉地于山岗高处布阵。尚让认为郑畋是一介书生,对他是相当的轻视,敲着战鼓蜂涌而进,军队没有队形,向前乱冲乱杀。埋伏在四周的唐伏兵一时四起,黄巢军大败于龙尾陂,被斩首者达二万余级,伏卧于地的尸体长达数十里。    
  养肥了看
  龙尾陂一战,损失两万余人,黄巢的心很受伤,看来长安西边的要塞重镇凤翔目前大齐的手是伸不过去了,没办法,用朱温据东渭桥。前面说了,东渭桥是要道。朱温同志在五代十国的角色地位越来越重要。    东渭桥在长安的西面,所以黄巢在镇压同盟军包围长安的时候,选择了东撤。    黄巢为什么要往东撤,有两种说法。一种说法是,黄巢往东,同盟军收复京师,可以与西面的朱温一起再合围长安。    这种说法主要是彰显黄巢是一位农民军事家,但是,从后来的事情来看,虽然黄巢确实又打回了长安,但是,朱温在回攻长安的的行动中,却没有多大的作为。    第二种说法是,黄巢不得不往东撤,因为朱温在西面,往西撤,朱温如果没有异心,势必开城门迎黄。这带来的后果可能是,一时心起的唐朝同盟军要是追牛角尖,不杀黄巢不收军的话,黄巢的队伍是来不及被朱温的城池吸纳的,也就是说,这边城门才缓缓开启,城下的黄巢队伍正一个一个检票呢,那边又一批唐朝大军挤来了。    城不用攻了,挤也能挤塌了。    加上再往后看,此时黄巢虽然称帝,但是政权很不稳定,虽然手下的弟兄们都是穿一条裤衩长大的,内讧不用担心,但突然到手的真命天子,让黄巢很自卑(一些扯淡的专家们的说法,引用一下,曝个光)。    大概的情形是这样的,黄巢每当夜里,都失眠,为什么呢,他总是扪心自问,我当皇帝合适吗?真的合适吗?唉,上帝,我本意只是想讨点温饱的,现在居然黄袍加身了。我愧啊。          同盟军中有一个人不得不说,因为这个人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历史的主角之一,这个人就是沙陀人,李克用。    李克用虽然是姓李,但并不是李唐的人,相反是个境外的蛮子,赶上李姓,是因为他的父亲李国昌征讨叛军有功,所以朝廷赐国姓。    他们一家本来姓朱邪(ye),关于这个姓,还有个传说。传他们的先祖出生于雕窝之中,酋长因为他生得怪异,便让各族轮流抚养,因此得姓“诸爷”,意思是你不是一个人抚养的,这里大家都有份,大家都是你的爷。    估计是后来他们一家的地位慢慢提高,“诸爷”也偷梁换柱成了“朱邪”。自报家门的时候也不用吞吞吐吐了,还——我诸爷……,让人家占了不少便宜。    于此,我个人还是喜欢“朱邪”的,写出来非主流啊。    
  李克用一家子人是靠镇压起义军起家的。这个沦为踏脚石的是庞勋。    庞勋这个人不在我说的历史连续剧里,只好简单的说一下,庞勋带领的队伍也是起义军,而且前身还是朝廷的志愿军。好好的义务兵结果搞成了造反是这样的,本来应该是义务服兵役的时间是三年,结果当时桂林的最高司令官崔彦慎比较苛刻,苛刻忍个三年,合不来的大不了三年以后拍拍屁股走人。结果,崔彦慎又强拉了这帮人又服了两年兵役。    兵营里怨言四起。    说到为什么还要另外强加的两年兵役,我个人觉得原因有二。    一是崔彦慎这个人思想出了问题,不单是强加兵役的问题,而是私自留了这么多的兵马你说他干什么,这人造反的心已经有了。    二是用老兵戍守边陲,应该出发点也是好的。你想,征了新兵,要训练吧,经验少,也费力。还费钱,老兵的遣送费不少吧,新兵的路费不少吧,不如给朝廷着想着想这一笔省了。    当然,这个并没有征求这帮思乡病越发越严重的士兵们的同意,于是,掏出武器哗变了。    有趣的是,庞勋可能还不是造反之列,哗变的是都虞候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等人,而庞勋当时是个粮草官,发发军饷,发发粮食的,在士兵们心中很有声望。    这个当然,每天伙食,每月的生活费都在这人手上领呢,当然关系好啊。    所以,庞勋成了这次造反队伍的头头。    这个哗变就是个火苗,不幸的是,这个火苗燃在一个偌大的森林,更不幸的是,还有点风。扇风的这个人还就是崔彦慎。    当时政府应付众独立和半独立的藩镇们已是焦头烂额,此时已经再无力分兵对付庞勋。出于不得已,对戍兵下了一道赦免的诏令,让他们停止军事行动,自行返回徐州。    崔彦慎一开始倒来了几封安慰信。    信上说,兄弟啊哥知道错了,你们也别较真了,收拾收拾回家去吧,政府也就不计较你们的造反污点了,你们也就散了吧    庞勋也回了封信,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解除尹戡、杜璋、徐行俭三人的职务,以平众愤;二是戍兵将士自立两营,由一将统领。    崔彦慎接信后,非但没同意庞勋的条件,反公开作了军事部署,一面令徐州严阵以待,一面令宿州方面主动出击。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真是让你伤透了心,行,什么都被说了,打就打吧。    朝廷派来的镇压司令康承训借重沙陀骑兵的优势,调整了作战部署,以更强劲的架势,向庞勋的徐州政权及各城展开了攻势。庞勋这时候已经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自认为“天下无敌”,天天歌舞酒宴,结果醉酒醒来,各地连连失守。    话说这庞勋也不孬,带着手下出彭城,向西经营宋州、亳州,以求两线带面,打破官军的包围圈。没想到手下叛变,宿州失守,接着彭城很快也陷落。    庞勋攻打宋州失利,准备转攻亳州,途中遭到沙陀骑兵追击。他欲折道返回彭城,却被沙陀骑兵追上,遂全军覆没。时为咸通十年(869年)九月。    沙陀兵的将领,就是李克用的爹,后来赐国姓的李国昌。        
  李克用一家子人是靠镇压起义军起家的。这个沦为踏脚石的是庞勋。    庞勋这个人不在我说的历史连续剧里,只好简单的说一下,庞勋带领的队伍也是起义军,而且前身还是朝廷的志愿军。好好的义务兵结果搞成了造反是这样的,本来应该是义务服兵役的时间是三年,结果当时桂林的最高司令官崔彦慎比较苛刻,苛刻忍个三年,合不来的大不了三年以后拍拍屁股走人。结果,崔彦慎又强拉了这帮人又服了两年兵役。    兵营里怨言四起。    说到为什么还要另外强加的两年兵役,我个人觉得原因有二。    一是崔彦慎这个人思想出了问题,不单是强加兵役的问题,而是私自留了这么多的兵马你说他干什么,这人造反的心已经有了。    二是用老兵戍守边陲,应该出发点也是好的。你想,征了新兵,要训练吧,经验少,也费力。还费钱,老兵的遣送费不少吧,新兵的路费不少吧,不如给朝廷着想着想这一笔省了。    当然,这个并没有征求这帮思乡病越发越严重的士兵们的同意,于是,掏出武器哗变了。    有趣的是,庞勋可能还不是造反之列,哗变的是都虞候许佶、军校赵可立、姚周、张行实等人,而庞勋当时是个粮草官,发发军饷,发发粮食的,在士兵们心中很有声望。    这个当然,每天伙食,每月的生活费都在这人手上领呢,当然关系好啊。    所以,庞勋成了这次造反队伍的头头。    这个哗变就是个火苗,不幸的是,这个火苗燃在一个偌大的森林,更不幸的是,还有点风。扇风的这个人还就是崔彦慎。    当时政府应付众独立和半独立的藩镇们已是焦头烂额,此时已经再无力分兵对付庞勋。出于不得已,对戍兵下了一道赦免的诏令,让他们停止军事行动,自行返回徐州。    崔彦慎一开始倒来了几封安慰信。    信上说,兄弟啊哥知道错了,你们也别较真了,收拾收拾回家去吧,政府也就不计较你们的造反污点了,你们也就散了吧    庞勋也回了封信,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解除尹戡、杜璋、徐行俭三人的职务,以平众愤;二是戍兵将士自立两营,由一将统领。    崔彦慎接信后,非但没同意庞勋的条件,反公开作了军事部署,一面令徐州严阵以待,一面令宿州方面主动出击。    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真是让你伤透了心,行,什么都被说了,打就打吧。    朝廷派来的镇压司令康承训借重沙陀骑兵的优势,调整了作战部署,以更强劲的架势,向庞勋的徐州政权及各城展开了攻势。庞勋这时候已经被之前的胜利冲昏了头脑,自认为“天下无敌”,天天歌舞酒宴,结果醉酒醒来,各地连连失守。    话说这庞勋也不孬,带着手下出彭城,向西经营宋州、亳州,以求两线带面,打破官军的包围圈。没想到手下叛变,宿州失守,接着彭城很快也陷落。    庞勋攻打宋州失利,准备转攻亳州,途中遭到沙陀骑兵追击。他欲折道返回彭城,却被沙陀骑兵追上,遂全军覆没。时为咸通十年(869年)九月。    沙陀兵的将领,就是李克用的爹,后来赐国姓的李国昌。        
  今天是没时间写了
  楼主,今天没更新啊
  李国昌一家因为征讨庞勋有功,赐了国姓,官是一节一节的升,另外政府还拨款在首都买了套房子,待遇总的来说应该是不错的。结果,六年后,李国昌和李克用造反了。把当时朝廷在大同的防御使段文楚杀了。    其实也不是李克用要造反,杀段文楚也是有值得理解的原因的。段文楚驻守大同的时候,看见四周的藩镇朋友们,一个一个把驻守的城池变成了自己的后花园,也很羡慕,收收苛捐杂税,刮一刮民膏民财,抢抢民女,愣把志愿军改编了土匪军。    朝廷上这天参奏了段文楚一本,段文楚被卸职了,接替他的是李国昌和李克用父子俩。    父子俩高高兴兴的去上任,走到大同城下,一看,城门紧闭着。这是怎么回事啊,一问,原来段楚文很留恋这个职位,不愿意卸职。    李国昌说,可这是圣旨啊,我们作为臣民的,都得听皇帝的。    段文楚说,那行,我跟唐朝解约了,我不是唐朝的臣子了,现在我是大同的皇帝。    城高兵少,李国昌没办法,发电报回去给朝廷,朝廷说,算了,内蒙古那儿有一块地,你去那儿吧。    也行。李国昌留了一部分人在离大同不远的新城,剩下的去了内蒙古。    在新城的李克用这天接到一个通报,有人求见,来的人是大同城里的一些将领。来人的意思是,跟着段楚文混已经越来越没意思了,所以我们决定跟你来混,拥你进大同。    李克用问,你们为什么不跟段楚文了呢?    那家伙,几个人说起段楚文就很生气,以前跟着他心想受点气也就算了,现在不仅是受气的事情了,居然这家伙连我们的工资都敢扣。    李克用剩下的独眼闪过一丝狡黠,道,行。    李克用和段楚文的几个部将制定了一个计划,计划是,举行一次公开辩论会,地点是,斗鸡台。    参加辩论会的选手有:段楚文,段楚文的部下李存审、盖寓、李存璋,李克用,以及李克用的后援团。    在这次辩论会中,段楚文没有提出任何观点,而是一看李克用也来了,心想嘿,小样儿,胆子很大嘛,竟然敢到我的地盘来争夺冠军,玩完了吧。段楚文下令,拿链子来,把他抓起来。    部将很听话,拿来了铁链子,套在了段楚文的头上。    段楚文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喝道:妈 的,告诉老子这是怎么回事?    没人回答段楚文的问题,段楚文只看见十来个人,提着钢刀,一步一步走向自己,然后自己的身子被一刀斩成了两段。    被斩断之前,段楚文喊了一句,别管我,去报告皇帝。    谁也没有听见段楚文在说什么,因为段楚文被抓的那时候,人群开始爆发出前所未有的欢呼,人们奔走相告,多年的煞星终于歇菜了。加上,新来的老板独眼龙李克用,不仅开仓州开仓放粮,赈济百姓,还把段文楚搜刮的民财还给了自己,还补贴了被段楚文克扣的工资。    大家觉得,这李克用,有搞头。    然而,最后段楚文的那句话还真传到了皇帝的耳朵里。皇帝也很生气,内蒙古你李国昌是别去了,大同呗边陲重镇反正需要一个人守,那大同的事情就不跟你计较了,从内蒙古回来吧守大同。    李国昌也很生气,这算怎么回事。老子为你们政府吃苦卖力,死了不知道多少老乡兄弟,你掰指头算算现在你有多少人能做到我这样的,不给个公道话,老子不去。    本来李国昌实在不愿意去大同政府也拿他没什么办法,此时黄巢的起义军正渡长江,朝廷里兵力少,资金缺,算了,顶多唐朝的大地上又多出一个藩镇来,也不在乎多你一个。    可是,这时候一个部落站出来了,土浑。          
  土浑部落的意思是,你看你,你这样多没面子啊,哪能他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样,你让我带老乡们去打,打下来你给点雇佣金就行了你看怎样?    朝廷意思是,行,就这么干。    说心里,这帮雇佣兵土浑军战斗力真不是盖的,李国昌被打的落花流水,不是李克用从大同带兵支援,回不来的可能性是大大的。    人是就回来了,等李克用带着老爹回大同的时候又遇上一个变故。    大同的城门对李克用父子俩紧紧关闭着。    这算咋意思?李克用也没有派人到大同城中质问,跟惊魂未定的老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几乎让李国昌吓得摔下马来。    爹,咱们也独立干吧。    李国昌很矛盾,咱不能啊儿子,这是违法的啊。  李克用的眼睛泛着绿光,法?这天地之间哪还有法,我们既然被逼到这种境地,就应该逆天而行,我们要创造自己的法度。    李克用在朔州、蔚州招兵买马,招起了三千人马。在山西扎下营盘,训练新兵,随后领兵南下,一连攻下了几个地方。      这是后话,在这个片段里,有一个让我怎么也想不开的问题。那就是,当李克用营救李国昌回大同的时候,得到的回复竟然是,大门紧闭?    前面说过,本来李克用是驻扎在新城,结果大同前城主段楚文的几个手下找到李克用,愿意杀了段楚文,拥李克用为新城主。    李克用成为新城主以后,在群众心中的口碑还是不错的,据说城内的气氛一下子变了。老百姓载歌载舞像过节一样,军队的首领们联名向朝廷写说明说,说是自己杀死段文楚,跟李克用无关,还要求任命李克用代替段文楚。    可是,为什么当李克用只出差一次,回来就发现待遇不一样了呢。    一是可能老百姓们看到朝廷派镇压军来了,知道这次不是闹着玩呢,以前一直以为杀了段楚文就没事了,因为段楚文是个坏人,杀段楚文是为民除害,大家很高兴,可是一看政府不高兴,因为人是政府任命的,而且据说这死鬼在朝廷里还有关系户,放言要搞死李克用,这种情况下,依然收留通缉犯李克用,恐怕是要连累大伙儿了。    二是当初李克用打进大同的时候,大家真正高兴地并不是李克用来了,而是李克用来了只好就发钱发吃的了,当然大家很高兴了,问题是,李克用发了一次就不发了,于是大家开始闹情绪了。所以,李克用也是很傻的,你手上有十块钱,你就作十次发呗,一次一块,你非得有多少发多少,一次全完,真是不会做人。    不管怎么样,大同是进不了了,不过,从大同李克用带出了三个人。简单的说,是三个人才。没有这三个人才,李克用就没有演五代十国重头戏的资格。    这三个人是,李存审、盖寓、李存璋。  
  有点乱。。LZ再好好理理
  这时候,朝廷对李克用几人的定义基本上是,反贼。    李克用的势力周围,有几个朝廷势力,有几个少数民族势力,还有几个反贼势力。虽然大家干的工作都是造反,本来属同行,结果同行还跟同行较劲,看李克用目前还是反贼人员名单中的菜鸟,拥有的兵力还不够强盛,一心想要吞并了他。    879年的这年冬天,朝廷对李克用的军事清算活动正式启动。朝廷方面以昭义军节度使李钧为北面招讨使,联合幽州等军进攻李克用所在的蔚州。    不过很幸运, 那个朝代的气候条件还很正常,天降大雪,镇压军队都是南方人,不耐严寒,而李克用的士兵都是北方人,抗冻性能良好,占了优势,打败唐军,总指挥李钧也很倒八辈子霉,也不知道死于谁手,总之是乱箭射死的。    乱箭好啊,乱箭有时候对想射杀的人偏偏射不到,压根没想射的人结果射中了。    唐朝这次是跟李克用卯上了,今年打不下来,明年接着打,今年老大死了,明年接着派人来,第二年来的人叫李涿,接着打,很好的发扬了坚持不懈的精神。加上领兵数万,要知道当时李克用招聘的士兵总数是三千,又很好的发扬了以多欺少的精神,这一次,李克用决定不玩了。    逃。    李克用往北逃到了鞑靼部落。话说跑路的日子也不过好,寄人篱下,看人脸色,这一年遇上黄巢围逼长安。    李克用觉得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人生世间,光景几何?曷能终老沙堆中哉!这句话,是李克用在鞑靼部落的时候写的。    传说,在李克用住在鞑靼部落期间还有个小插曲,前面不是说土浑受雇佣打李国昌父子俩,现在父子俩被打的逃到了鞑靼部落,按道理也就算了,结果这个土浑首领觉得泱泱大国,应以诚信为本,继续履行条约。李克用逃到了鞑靼部,吐浑首领赫连铎玩起了无间道,秘密派人到鞑靼贿赂鞑靼首领,离间鞑靼首领李克用的关系。    李克用很快就发觉了主人对自己的态度开始有了变化,不过,玩,就要玩下去。李克用假装若无其事,只是常常约鞑靼贵族和将领们到野外打猎,和他们比赛射箭和骑马。那些人都比不过李克用,因此对李克用从心里佩服。然后有一天,李克用宴请鞑靼贵族和将领,在酒席上,李克用说,自己受小人陷害,落了个报国无门的下场,眼下天下大乱,各位要好好努力,一旦朝廷下旨让我们平定天下,我一定和大家奋勇杀敌,为国立功。鞑靼贵族和将领们见李克用没有久居之意,也没对他采取行动。所以李克用一直避难到朝廷让他平定黄巢起义的时候才离开鞑靼。    当然,这是传说。因为李克用离开部落镇压黄巢的时候,带走了鞑靼部落里的万余人。所以,其实李克用跟鞑靼人们感情处的还是很好的。          
  作者:caijun100 回复日期: 13:54:21 
    有点乱。。LZ再好好理理    ——————————————————    不是乱,也不是没有理,对于五代十国来说,这样的叙述应该算是最有条理的了。    历史,是不会跟清单一样的罗列在我们眼前的。        
  五代十国,基本上是一个杀戮血腥的年代,不要说民不聊生了,事实上市早不保夕。经过这个阶段后,人口剧减,国力衰退,元气大伤。
  皇帝那边很着急,下了圣旨,李兄弟,以前的事情大家一概不提OK?现在呢只要你李克用带兵勤王,不仅赦免之前你诸多的造反行为,日后升官进爵也只是小意思。    从李克用后来的发家史来看,那时候的唐政府兵不像我们现在的政府,不喜欢忽悠人和民。之前答应的承诺,哪怕是口头承诺,最后还是一一兑现了。    而且,当时的社会对犯人,也不带着有色眼光看待,说明社会环境良好,除了治安条件差劲点,我想,如果我们现代社会的城管,穿越到了唐朝,唐朝一定会在振兴个几百年,这家伙。战斗力强的没话说。还造反,摆个地摊基本上就打个胃出血,直接叫你植物人儿。    李克用一度很矛盾,纠结于要不要相信我们的组织呢?政府不会忽悠人吧。扔了个骰子,正面勤王,背面流亡,咦,正面。    天意啊,勤王吧。    李克用担心政府忽悠人的情况没有出现,倒是李克用先忽悠了政府一把。事情是这样的,唐朝流亡小朝廷的勤王通知在二月份就发到全国各地去了,李克用三月份带着万把人出发了,唐僖宗听说了,很高兴,心想,真没别疼这人儿啊。够意思,那谁去迎一下。    出门口迎的那人一会儿回来了, 皇帝问:快说,李克用怎么样了,带来了多少兵。    那人如实回到,一万余人,都是蛮胡。    皇帝说,蛮胡好啊,以一敌四五不是问题,看来的朕的国家有救了,咦,那李克用他人呢。唐僖宗张了张脖子,看了看外面,一个人影也没见到。    那人跪下来跟皇帝建议,万岁要不您先喝口水?据说,喝水可以缓解紧张,郁闷和浮躁的心理,对万岁大有好处。    唐僖宗的心中升起一丝不祥的感觉,说,别扯那些没用的,李克用在哪里?    他确实带了万余兵力赶往河东,因为军粮不济,先把一路上的州县先抢了一把,现在基本上这些人像万余只蝗虫一般赶来。    唐僖宗瘫痪在龙椅上,片刻,下令:各州县主动交给李克用军队军粮军饷,以保证李克用的勤王之师顺利完成任务。    唐僖宗望眼欲穿了三个月,李克用的勤王之师依然没有到来,原因是,天气不好,路上大雨,李克用想想又回去了。                      
  这段时间场上的进攻队伍中,特别镜头基本上就全要给郑畋了,且有龙尾陂大捷,一下子士气大振。各地赶来的勤王人马已经慢慢聚集在了长安附近,形成了包围之势。    龙尾陂大捷,不仅让唐兵士气大振,看到收复京师的希望,也让黄巢的大齐政府开始慌张,第一个显示出慌张情绪的是,大齐丞相尚让。    尚让,也是龙尾陂一战中起义军的指挥官。由于轻敌,败给唐军。败就败了,心情不爽是正常的,尚让回到京城的宿舍,抬头一看,大门上挂了一条幅,主要意思就是嘲笑尚让这次军事行动,尚让勃然大怒,加上心情本来就不爽,当时在尚书省的官员和守门的士兵,全部挖去眼睛,头足倒悬挂于门前;又于长安城中大肆搜索能写诗的人,抓到的全部杀死,凡认识字的人均罚作贱役,所杀总计有三千余人。    人们很失望,这时候黄巢军队的走向,已经慢慢脱离所谓的为民请命的本意了。我想,这也是黄巢东撤长安遭到老百姓们嘘声的原因吧。    再说这时候的李克用,李克用带着兵一边勤王,一边抢劫,抢到河东,河东的最高司令官看不下去了,你个蛮子,带的哪是救国的军队啊,这分明是趁火打劫的强盗啊,说什么也不放李克用进来。    李克用进不了城,也没说什么,现在城外抢了一把,抢完,收工,准备回老家了,唐朝政府一看李克用没什么动静,这可怎么行,就做和事老了。    跟李克用说,你抢了就抢了,不跟你计较了,你说兵少,就给你权利募兵,你说粮少,就让各道献粮,所以你也别闹了,你就赶快勤王吧。    跟河东司令官说,你啊就让他抢吧,我知道你心里不舒服,我心里也很不舒服,可是能怎么样办呢,特别时期特别处理,别让别人说咱们搞种族歧视,算了,不计较了。    就这样,李克用哄哄骗骗,带着兵,到了河中。跟黄巢起义军隔河相望。        
  留名,逗号
  李克用在当时也算是个当红人物,拥有的力量还是很具有威慑力的,这不,这边李克用刚到河中,黄巢那边就派来了使者,使者说,哥们,你就别卷进来了,就站在岸上看看可行?如果行的话,这一车金子就是你的。使者叫人把一车黄金推进来。    李克用看了一眼,笑了,忙招呼使者坐下一个劲儿地说,够意思,够意思,行。    使者一听,吃完聚餐,兴高采烈地回去领赏去了,心里那个高兴啊,行贿成功了呀,你想想,一车金子李克用全多收了,哪有收了人家钱不办事的人啊。这脸皮厚的,那叫个天理难容,不可理喻。    不过,事实证明,有这样的人。而且就在眼前,李克用就是这种拿了钱不办事的人,金子收是收了,是,我也叫了好,可我没答应撤兵啊,兵事不撤的,但是如果你愿意再送一车金子来,我也不反对。    黄巢气的哦,河中李克用是没指望了,另外,郑畋领着各路藩镇包抄了来,顺便派了卧底骚扰骚扰长安城。这日子没法过了。    很快,担心就成了事实,前方来报,各路兵马已经包围了长安,黄巢一听“各路”,心想,吊了,好汉不吃眼前亏啊,先跑再说。    黄巢带着一队人马,出了长安,回过头一看,嘿,唐朝的几个傻啊逼没有追上来,拿过望远镜一看,最先打进长安的三个人,程宗楚和唐弘夫还有王处存确实没追上来,忙着正比赛呢,比赛谁抢劫抢的东西多。    军纪不整,军心不齐,正就好办了。    在几个收复京师的唐朝将领正在认真干抢劫和扰民等副业的时候,黄巢又带着兵突袭长安。几个将领可能是这样想的,我打长安,你跑,这次礼尚往来,你既然也大长安,那我也跑。几个人正是这样想的,正是这样做的,但是,由于抢的东西太多了,跑都跑不动了,黄巢的军队打进来,逃走的,也就只有王处存,因为王处存是后脚到长安的,抢的东西不多,跑的快。    看来,人为财亡是很有道理的。    唐朝的第一次收复京师的行动宣告失败了。但是,不急,还有机会。    黄巢也正式称了帝。    坐在龙椅上的两个皇帝,心想着,什么时候能碰个面。都是CEO,相互取个经,各自得利。        
  唐僖宗确实不急,虽然收复京师的前线队伍惨败了,虽然队伍里这时候还有李昌言引兵逼宫郑畋,但是,唐僖宗依然还是心揣着希望,因为李克用和他的鸦儿军还没有上场呢。而且,不久之后发生的一件事,也让唐僖宗兴奋地快要跳起来,觉得离回家的日子不远了。这件事就是此时身在同州的朱温,决定投降了唐将王重荣。    一直勤勤恳恳的朱温,投降是有原因的。    翻阅所有的资料,朱温在黄巢大齐政府下的表现还算是相当不错的,全力以赴,任劳任怨。而且待遇也不错,步步高升,而且,很快成了大齐政府领导人黄巢的手底第一干将和红人。    这样啊,一个人看在眼里,心里就不乐意了。    这个人叫孟楷。    孟楷这时候主要掌管大齐的军务来往信件,和朱温脾气个性不合,反正朱温送上朝廷的信件孟楷就把扣下来。    要是说扣得都是一些拍拍马屁,歌颂歌颂黄巢功德,报告报告个人功绩的信件呗,扣下来也就无所谓啦,问题是,这时候朱温正在跟王重荣打战打的正欢——不,事实上朱温这时候被王重荣打的很惨,于是寄信给黄巢,要求搬救兵。    孟楷这么一扣,就不知道替阎王爷多收了多少人命。    朱温这个急啊——这里要说的是,确实,大家都没有看错,在投降唐朝之前,朱温确实是在跟王重荣打战,然后投降,也是投降在王重荣门下,而且,还认了王重荣做了舅父——接着说这时候还没投降的朱温,孟楷从中捣乱,朱温恨不能直接跳到领导面前,指责个不是。    但这时候的大齐,已经走向了下坡路。先前唐朝的风气一丝不留的全部承袭了下来,贪污腐败,官官相护,勾心斗角,基本上之前的朴素农民们,现在都忙着干这些工作了。    忙着这个,治理国家的工作就丢下了。且说是国家,这时候黄巢的地盘也就是几个城而已,而且这几个城压根粮食就不能自给自足了,以前跟着你打战,是因为有口饭吃,现在连你也填不饱我的肚子了,跟你混也没意思了。大齐士兵的军心开始动摇了。    因为粮食补给被切断了,恐怖的饥荒很快降临。这时候的粮价越来越贵,贵的比现在房价都离谱。在唐盛世的时候,一斗米,卖四五个铜板,到了黄巢这时候呢,同样的一斗米,铜板就要到三万枚了。    真不知道是钱买粮,还是粮换钱。    粮食没得吃了,吃树根树皮吧,虽然味道不怎好,没有肉口来来得好——咦,肉,不知道是哪个聪明的人灵光一闪,肉,不是有吗,这个人看着身边的同伴,这不是活生生的一个人一堆肉躺在我旁边吗,够我吃好些天的了。    这人吸了吸流出来的口水,刀子噗的一声,插进同伴的身体里。流出来的血,鲜红鲜红的,特别的渗人——但是,这个拿着刀子的人已经不这么想啊,看着流出来的那红液体,嘿嘿,多么好的一碗汤啊。    没过几天,人吃人就在大齐流行开了,而且人吃人已经吃出了恶性循环,这个刚刚吃了别人的肉刚刚身上吃了长了点肉,结果又被其他人给吃了。    说了这么多,主要就是说,这时候大齐的高层领导们已经没有了先前的斗志和抱负,除了报复一下同事。朱温就是孟楷报复的对象。    这时候,朱温手底下的一个谋士谢瞳趁机在他耳边吹风,黄巢就是个农民工,眼光短浅的很,几个城就做了城当皇帝享乐了,这种人是你朱温不能长期共事的,况且,现在唐僖宗在四川,各路兵马又逐渐逼近长安,这说明唐朝气数未尽,还没被众人厌弃。将军您在外苦战立功,政权内部却为孟楷瞎捣乱,这又是何苦呢,此处不留爷,自由留爷处,咱反了吧    朱温一拍大腿膀子,说,行,反了。  
  对于朱温的投降,唐僖宗特别激动,还特地下了圣旨,说这个朱温同志,虽然曾经是黄巢的人,是我们的敌人,但是现在既然投降了,跟我们站在同一条战线了,那么我们就要当成是自己人来看。所以,我决定,我给朱温同志改个名字,你的投降拯救了我们的国家,那么,就叫你萌萌吧。    朱温接到萌萌的新名,觉得唐僖宗此时逻辑明显的不正常,就写了封信,希望唐僖宗可以重新改个名字。    唐僖宗想了一夜,说,为了表现朕希望你对国家是全心全意的忠诚,那么,你以后就叫朱全忠吧。    朱全忠——没有新意,但还说得过去,朱温勉强接受了这个新名字,从后来的历史来看,朱温应该是很痛恨这个名字的,全忠,这对他简直是一种侮辱。    先是跟着黄巢,后来背叛了。    接着跟着唐僖宗,后来也背叛了。    后来成为后梁的开国皇帝的朱温,觉得唐僖宗赐名朱全忠每叫一次,就像每扇一次耳光,所以又恢复了朱温的字号。    确实,朱温这个名字好,像一场瘟疫,流感了那个盛唐的宗祠。    朱温谢过皇帝亲自笔墨赐名,这就像是微服私访的皇帝,路过一家路边摊馆,吃了一口,嘿,不错,回到宿舍写了(基本上是天下第一什么什么的)牌匾送来,这可是金招牌啊,收费也收的贵啊,你说凭什么啊,皇帝都说好啊,皇帝都说这是天下第一了,名列天下第一的菜你这辈子能吃几道啊,行了吧别得了便宜卖乖,多收你几个钱你还不乐意嘛    朱全忠,就是朱温的活招牌,走到哪里,别人一喊朱全忠,答应的特别响亮。也给别人一种提醒,我名字是皇帝亲自赐的,所以不要看我是新来的,是降将,你就欺负我。    然而事实上,率部投降唐朝的朱温在新东家这边一点也不孤单。比如有个诸葛爽,之前说过,朱温在黄巢的时候,就劝降了诸葛爽,后来诸葛爽一看唐朝这边形势明朗点,又转投了政府。所以,跟诸葛爽还是有点交情的,只是不知道这两个人,在黄巢那里的时候是同事,到了唐僖宗这里,转过头来一看,咦,原来你也跳槽到这边了啊,真是,真是……    还有一个人,就是朱温的新“舅父”王重荣,以前是唐朝的人,不过后来也跟过黄巢干过一段时间,再后来又回归了唐朝政府。    所以,朱温不管是在新东家这里,还算在黄巢前任东家那里,都是能抬得起头的,气的气死你,让你知道,我走了就是你的一大损失,丫的,不后悔死你。    依我看,这算是各种报复方式中最残忍的一种了,我过得好,对你,就是最大的报复。所以,请各位不要轻易尝试。  事实证明,那边的黄巢看了确实很生气,大骂,朱温,你妈啦个逼的,负锅贼,狗尾巴草,龟儿子,老子……咳咳咳,黄巢气的几乎喘不过去来。            
  黄巢当然有理由急啊。    一是李克用跟万余人的蛮胡兵,不吃行贿这一套,虎视眈眈地坐拥河中。二是各路兵围长安的藩镇还没有退去。    最后,最重要的是,一直以来委以重任的军事人才,朱温,居然背叛了自己,投靠了政府。眼看着敌人的人马越来越多,再看一看自己城内,军纪不存,人心不整,城内还玩着人吃人的小游戏,再这样下去,不要等到唐僖宗的军队来打了,仅是“人吃人”这一个项目迟早能把整个大齐给吃没了。    不仅黄巢是真的很着急,唐僖宗那边也很着急,急着第二轮反攻啊。四处看一看,现在大家都到齐了,那么,就动筷子吧。    第一个先没客气的是唐僖宗。唐军高浔与黄巢军队的李详在石桥打响了第一战,结果是高浔被打败,逃奔了河中,李详率军乘胜收复华州。黄巢任命李详为华州的刺史,等于就是华州的省纪检委的书记。    李详在朱温投降政府,看到待遇还不错,又升官又发财的,内心开始挣扎,人家在那边吃香的喝辣的,我这边呢,上街还得担心被人吃了,于是准备效法朱温前辈也投降了,可惜没投降成,有了朱温这一次,黄巢还会再吃亏一次吗,发觉李详内心开始动摇,于是直接派人杀了。    接着动筷子的还是唐僖宗。唐军节度使支详派手下时浦和另外一个人征讨大黄巢。其实这一战,基本上就不叫征讨,只是出去逛了一下风景。主要要说的是时浦这个人,拿着老大的命令带着兵出去征讨,才走几步,先把四周挨个抢了一遍,这还不算,带着兵折回去,要支祥交出兵权,逼宫。    支祥也没办法,搬出了司令府。朝廷这时候没多话说,谁是司令是不重要的,只要你肯向长安出兵,不管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唐僖宗流亡四川对各路藩镇的总的宗旨。    时浦现在是徐州的节度使,他本身就想事做个徐州的最高司令官,但是在不久以后,时浦遇到的好事远远超过了他的预期,几乎让他应接不暇。    唐军的乱子越来越多,接着是高骈。唐僖宗多次下令高同志勤王,高骈找了很多借口来搪塞,要么说不吉祥,要么说风浪大,为了大家的安全着想,还是不去了吧。大家还能说什么呢,理由很充足嘛,而且高骈这时候掌握着藩镇的兵权和财权,在皇帝面很红。    高骈是这样想的,这时候我可死不得,千万死不得,兵权和财政大权都在我手里掌握着的,有人说过,人生最痛苦的事是什么,是人死了,钱没花了。    还有人说,人生最痛苦的是人活着,钱没了。    精辟。高骈不想陷入痛苦。    但是唐僖宗也不想,高骈这人留不得。    对于高骈来说,最痛苦的事情还是来了,解除兵权,解除财权。高骈气的撸起袖子大骂。精彩的辩论正式开始。    五代十国的历史上,出现了最匪夷所思的一幕。    作为臣子的高骈撸着袖子指着皇帝的鼻子近似于骂街,作为皇帝的李俨还没办法治他,只好脱掉帽子和他在朝堂对骂。    纲常已经乱成这样子的君主臣子,我想就算唐僖宗收复了京师,也没有持久唐朝的希望了。    
  高骈第一个发言,皇帝你给我记好,你解我兵权,解我财权,是你先不仁,就别怪我不义。放着我这个好好的贤臣不重用,却用那些奸臣,我看你国家也撑不了多久了。    皇帝说,哎呀,小子,我说你怎么这么不要脸呢,我怎么不重用你了,江、淮两地的盐利都是有你掌握京北、京西、神策军及各防守,这些地方都是由你指挥的,后来又封你为司徒,再封你为太尉,你摸摸自己的良心,我到底有没有重用你。    高骈吞了吞口水,继续说,王铎在江陵战役中是个败将,崔安潜在四川贪婪轻狂,这两个儒士怎么能统管大军呢!你不如把兵权交给我,上自统帅大员,下到一般将领,若让我筹划料理,我保证,我可以坐着就把黄巢逆贼全部擒获。    皇帝说,你吹牛啊逼,老子长期把兵权交给你,你却不能扫荡剪除乱除贼魁首,黄巢从天长县漏网逃跑经过淮河的时候,你竟一个兵卒也不派出去追击,好了,现在致使他们占据残害京国,前后达三年之久。你说,是不是你的错。    高骈道,我靠,这也怪我,我没话跟你说了,既然你不仁,那么别怪我不义了,我宣布,正式与唐朝分裂,我独立了我告诉你。    高骈这边是没希望了,刑南那边也开始出乱子了。    刑南节度使段彦谟与监军朱敬玫相互仇视,朱敬玫这家伙一点都不孬,精选了精兵三千人,号称忠勇军,亲自统领。    段彦谟看不下去了,于是决定除了朱敬玫。这时候大家本来是暗地里猜忌猜忌,结果朱敬玫先发制人,带领士兵攻打段彦谟,将段彦谟杀死,让少尹李燧做荆南的留后。    段彦谟这个人我没怎么查到史料,但是,我在另一个人另一场战争找到了他的踪影。是这样的,这个人叫曹全晸。唐末最后的大忠臣。    先简单的说一下曹全晸这个人。    那还是878年的是,曹全晸这时候也五十九岁了,官职是淄州的刺史,这时候天平节度使手底下的牙将作乱,曹全晸从任上出兵平定了造反。接着又听闻黄巢部队这时候在略州,又率兵南下。    879年的时候,黄巢带着五十万大兵打襄阳,曹全晸基本上就是唐末的郭靖了,找你找不到,没想到你居然来了,那好,打吧。    曹全晸跟刘巨容合并荆门,曹全晸做的是诱饵,带着老弱病残的兵马跟黄巢打,黄巢一看,心想,天助我也,正好老子这次趁机灭了你。    当然,曹全晸不会傻到送死,都说做的是诱饵,刘巨容在树林里埋伏着呢,黄巢一进来,杀声四起。这一战,黄巢打败,死伤无数。    黄巢赶紧撤啊,渡江东走,曹全晸率兵准备一次性解决。    结果段彦谟出场了。    段彦谟估计后台也很硬,走关系,调到了曹全晸这里,任最高司令官。    这就有点不上道啊,一路上,拼死前线的是我,想办法抵挡黄巢的也是我,黄巢被杀的差不多了你倒来占便宜了。    你说说,杀死黄巢算谁的呢?    曹全晸很生气,大怒,带着追兵回来了。    我想,如果这次一路追到底的话,黄巢说不定就死在荆门了。就没有后来的唐朝灭亡,五代崛起了。    但是,入当年明月所说,历史没有如果。    当然,曹全晸只是性情中人,在受到了不公平对待的时候,只是发了发牢骚,没有破罐子破摔,继续征讨黄巢。    在襄阳一战,黄巢确实大受打击,士气低落,但是渡过江之后,黄巢的兵力慢慢恢复来了,曹全晸叫儿子曹翊领兵追击黄巢。    在襄阳,黄巢记住了这个叫曹全晸的男人,每时每刻想着报仇,很快,天随了人愿,在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不过,这个不幸受到报复的人,不是曹全晸,而是他领兵前来的儿子曹翊。    过程不需要多叙述,黄巢这边设伏,曹翊那边轻进,中了埋伏,力战而死。    接着,黄巢领兵十五万,前来攻打曹全晸所在的青州。昨日之仇,到底还是要报的,让你老死,我找谁去。    这时候,曹全晸手下六千兵,黄巢十五万,悬殊相差太大了,基本上曹全晸手上的兵力只是黄巢的一个尾数。要是说黄巢一人一口水就能水淹青州估计也没人不相信。    有一个人不相信,曹全晸不相信。    曹全晸带着六千兵,拼死抵抗,既然把黄巢的军队给击破了。    黄巢很惊讶,这,这,这还是人吗???    如果这时候手握军权的高骈能发兵相救,应该不说灭了黄巢各部,这十五万的兵马吃还是吃的下的,黄巢会再次元气大伤,说不定一振不起。    依然是那句话,历史没有如果。高骈没有出兵相救,曹全晸没办法,冲出重围,退至泗上。黄巢一鼓作气,追击到底。    曹全晸不顾兵少,誓死相拼,力尽而死。      曹全晸是个英雄,是个让黄巢黄英雄胆战心惊的英雄。  
  现在写史的怎么都这种风格?  不能老老实实的说件事么/  无厘头要适度
  作者:越野音符 回复日期: 18:46:29 
    现在写史的怎么都这种风格?    不能老老实实的说件事么/    无厘头要适度    ----------------------    历史是个无趣的东西,谁也不知道那个时代到底怎么了、而我们在几百年几千年以后,想要重新叙述是很困难的事情。    就像我们现在的世界,本身很单调,但是我们可以自得其乐。
  最近很忙,过完年更新,谢谢那些捧场的,谢谢。新年快乐
  这时候,曹全晸手下六千兵,黄巢十五万,悬殊相差太大了  ----------------------  农民起义的士兵基本上是拖家带口,然后再*n,n&2,不过即使如此,曹全晸也是一个英雄好汉!    支持楼主写下去。
  支持楼主的写作风格
至于某人想看老老实实地
那就买一部24史去看好了
何必来上天涯
  虎年吉祥,继续度假中
  楼主继续呀  写的太好了
  个人觉得五代十国是中国影视题材方面最具发挥性的历史时期了,虽然很黄很暴力,可官方对此解冻甚少,或许也无更多史料留下,民间也就不必说了,无怪乎黄金甲和夜宴都选择他作为故事发生的时间背景了,因为编剧可以乱来........
  貌似南北朝发挥的空间也很大,但对比五代十国,南北朝更是血腥了一点。。
  刚刚过年,因为我是网络上现写的,所有去年的思路可能就这里有点乱了,那么如果有从前读到后的朋友们,不要见怪。    当是看了一集电视剧,看了一部孔子。    进入正题。          曹全晸被黄巢解PK下去以后,黄巢的队伍是越来越强大。这时候的唐朝政府是个流亡朝廷,流亡到四川,唐僖宗命天下各部前来勤王,也不管你是不是违法的藩镇,也不管你有没有前科,只要你能出兵打黄巢,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么我们政府就不计前嫌,颁个证书给你,证明你是合法的。    没办法,这时候家都不能回了,也就不管路过的是狼是狗了,只要能看个门就行了。唐僖宗不是无能,而是无奈,非常时刻,非常办法。    李克用就是这个非常时刻非常决定的最大受益人,既删掉了档案里造反的污点证明,获得了合法身份证,又在代北充盈了自己的队伍。    这时候流亡朝廷向四方发出了邀请函,黄巢占领的都城长安危机四伏。撤,还是不撤,这是个问题。黄巢纠结的很蛋疼。    你说不撤吧,再过不久等各家军队真的来了,人人分一杯羹,痛苦的是自己还就是那羹。干造反,就是个风险投资,风险大,但是回报高,对于黄巢来说,他是有史以来回报效益最高的,几乎要成为这个国家土地,人民,房子的所有者了。可是到现在,拿到的回报是高的,承担的的风险是大的,还没有过去,马上就还有好几十拨人马要来拿回自己的回报。    这绝对不行。老子不愿意。    可是撤吧,还是那句话,老子不愿意。黄巢的后面跟着一百万的人马,人家凭什么跟着你干造反呢,人人都是股民,买了你姓黄的这只股票,肯定不希望你跌的。黄巢啊黄巢,你要带着兄弟们一起往前闯,天天涨停板啊涨停板。    黄巢的压力很大,头发一揪掉一堆啊是,但是,他看到了一个唐僖宗公司里的一个奇怪现象,这让他放心了,下了决心,不撤。    不撤,这是个错误的决定。虽然黄巢看到唐僖宗政府的一个现象是正确的,他的考虑也是正确的,但是,不撤退这个决定是错误的。    黄巢应该带着一百万人马,这时候从长安撤出去。屯兵,屯粮,搞生产大运动,搞整风运动。因为长安这时候只有一些不能吃的稀世珍宝,因为一百万人已经把长安城里所有的粮食都吃光了,一百万人的粮食得不到保证,已经衍生成了人吃人了。  黄巢看到唐僖宗那里的情况是,不团结。虽然四处各地的藩镇都心怀鬼胎的出发了,没想法,皇帝眼皮底下的四川,又爆发了起义。      
  这次带头闹事的人叫阡能。阡能造反的原因不大,因为办事不利,领导决定惩罚一小下,阡能害怕朝廷的残酷刑法,于是聚众起义了。就阡能起义这动机,我觉得不是太光彩。首先办的不利的是公事,既然办的不利,挨个骂是不奇怪的,这残酷刑法绝对是个托词,唐僖宗这时候的政府基本上是无为政府,只要你种你的地,干你的活,政府是不管你的。阡能造反,无非就是看着其他人,都是农民出身的,有的混成了国家领导人,次点的也是部级干部,眼红啊,大家都是人,这哪跟哪啊。    但是既然你造反了,而且是在唐僖宗眼皮底下造的反,就有点不给皇帝面子了,叫我在藩镇面前脸往哪里搁。中国人最讲究的是什么,就是面子,既然你驳了我的面子,那么我就要你的命根子。    处理阡能这一黑性质团伙的是陈敬瑄。就是田令孜的亲兄弟,也就是当今皇帝唐僖宗身边太监,被唤作阿父的田令孜的亲弟弟。不用说,这也是走的后门。    陈敬瑄干嘛傻不拉叽要这么个活儿呢,镇压起义军,从来都是一份吃苦受累,风险很大的事。因为只有把对方全部都砍掉了才叫镇压,不能,就是没镇压得了,上报上去就是军事无能,关系不硬的掉脑袋,关心硬的最起码得降个职,以塞悠悠之口吧。    所有,没有百分之百把握的,基本上是不会主动请缨搞镇压活动的。前面说了,每件事,风险大,可回报效益高啊。你想,对方是一拨昨天还拿着锄头的农民伯伯,今天拿着管制工具造了反了,在乐观主义者陈敬瑄眼里,这,这些都是生手啊。    带着五千兵马,浩浩荡荡往阡能的部队开拔了。    可阡能当然不是傻到一个人在站斗啊,这时候也有一万多兵马了,另外还有四川其他地方四五个起义小分队响应。    陈敬瑄这是带着的是五千人。    这些刚刚学会造反的菜鸟们看来很有天分,在多次义军跟官军的作战中取得了胜利。陈敬瑄排出的先锋有两个,杨行迁跟胡洪略。杨行迁这个人要说一下。因为坏了陈敬瑄事的人就是这个杨行迁。    前面说了,一般人儿是不太愿意主动接镇压义军的任务的,因为风险很大,既然陈敬瑄接了,看起来分析的也有道理,起义的这些人还不是熟练工,打压下去应该不是太难,派了杨行迁打头阵。    结果,杨行迁输了。    杨行迁输了这一战其实也情有可原,因为这时候蜀中已经没有兵可派了。杨行迁要求政府军事支援,陈敬瑄没办法,把看门的,煮饭的,保管的通通拉出去给杨行迁。这哪有不输的道理呢。    陈敬瑄给杨行迁兑了水,以为就这样搪塞过去了,很快,杨行迁就解了一下心头之恨,在跟陈敬瑄上报战局的时候,也兑了水。    陈敬瑄问杨行迁镇压的事情办得怎么样了。杨行迁说,办得很顺利,基本上一天杀个几百人,再给我一段时间,基本上贼军就被全部打垮了。    陈敬瑄相信了,那有没有生擒的?    其实这时候杨行迁在乾豁被阡的队伍打的七零八落,谎报军情完全是没办法,事关脑袋是否搬家,没办法,作假吧。但是,陈敬瑄既然问到有没有生擒的,这本来是个大难题,别说杀敌了,自己都被杀了差不多了,怎么拿生擒的。    杨行迁想了一办法,滥竽充数。    于是,杨行迁的队伍从首要目标镇压阡能义军变成了抓人头,不管男女,不管老少,不管是商是农,只要是个人,都被杨行迁抓来充数。    充数不是说让陈敬瑄看一下就放了那么简单的,看完了,还得杀。              
  使劲养!!!!!!
  谢谢,到底是历史不好搞呵呵
  最近建了一个论坛
是关于大学生创业的,提供十万元创业扶持基金。如果有空的朋友,希望可以帮个忙,帮我聚集一点人气,并且我们也招兼职,做的好的话一个月有一千,可以当正常工作做。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同时转发到微博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智商压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