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gates攻略19第二关为什么圆盘拿不起来

拥有2个小站,订阅0个话题,关注34个小站
(以下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常部分&&Abi按) 阿格里奇,一个风靡全球的名字,这位琴艺卓绝的女钢琴家自50年代后期崛起于世界乐坛以来,她的每一场音乐会、每一张新出的唱片、每次出行或每个不同场合的露面,都会引来乐迷们的关注和期待。40多年来,阿格里奇这名字就像世界乐坛上的一道风景,这景致是瑰丽多姿的,却也是耐人寻味的。但不管你怎样寻味,她都会让你产生新的期待和感动...&
(以下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常部分&&Abi按)& 阿格里奇,一个风靡全球的名字,这位琴艺卓绝的女钢琴家自50年代后期崛起于世界乐坛以来,她的每一场音乐会、每一张新出的唱片、每次出行或每个不同场合的露面,都会引来乐迷们的关注和期待。40多年来,阿格里奇这名字就像世界乐坛上的一道风景,这景致是瑰丽多姿的,却也是耐人寻味的。但不管你怎样寻味,她都会让你产生新的期待和感动。那么,她何以具有这样的魁力?又何以在强手如林,新秀迭出的世界乐坛上保持其不坠的势头呢?让我们走近阿格里奇&& /3CdP'c
  日,阿格里奇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其优越的家庭环境、特别是当外交官的父亲对她的偏爱厚宠,使阿格里奇从小就显得十分倔强和任性。父亲原本想培养她当一名画家,但她因为一个孩子说她不会弹钢琴,便执意不仅要会弹钢琴、还要弹得好过那孩子。而且竟无师自通地很快就真的超过了她的对手。就这样,她的钢琴演奏才能也就不期然地一下子显现出来。女儿能有这样的天赋,父母当然十分高兴。于是,她很快便成了着名钢琴教育家斯卡拉穆扎(V- Scaramuzza)的学生。不过,毕竟是孩子,又是那么地任性。小阿格里奇耐不住枯燥的练习,经常借故逃避练琴、甚至到了憎恨钢琴的地步。可她又的确是个音乐神童,琴练的虽然不够,可琴技却大有长进。几年下来,已经达到了独奏的水平。1949年6月,刚满8岁的阿格里奇终于真正地登台了。这登台不是一般的独奏,而是和百十号人的交响乐团在一起协奏。那天晚上,首都最豪华的科隆大剧院里座无虚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管弦乐团的簇拥下,阿格里奇为听众分别演奏了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其精彩的演奏引来听众的热烈欢迎。翌日,全阿根廷都在传诵:&一个天才的钢琴神童诞生了。& A=pyaU`aE
  此后,阿格里奇一面继续随斯卡拉穆扎学琴,一面也时不时地应邀到国内各地去演奏。期间,一些国际着名的钢琴大师,如阿劳、鲁宾斯坦、巴克豪斯和古尔达等人在来阿根廷访问时,都听过她的演奏,也都对她的琴音给予赞赏和好评。为了使女儿的琴技再获发展,在阿格里奇14岁那年,父母带她来到了欧洲。 MnD^jcx
  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中心和大本营,其丰厚的音乐宝藏令少年的阿格里奇眼界大开,为之心动。她先是在维也纳,被着名钢琴家古尔达(F-Gulda)收为学生。古尔达系当时的&维也纳钢琴三杰&之一,不仅琴弹得好,教学上也很有一套,特别是教阿格里奇这样天赋极好的学生。他没有刻意硬塞给阿格里奇什么,而是录下她的演奏,先让她自己去体会,然后再告诉她:&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从而使阿格里奇不仅琴技大增、掌握了德奥音乐的工整构架,更使她的音乐悟性得以大为提高和扩展。随后,她又来到瑞士,长时间拜另两位钢琴名家马卡洛夫(N-Magaloff)和帕蒂夫人为师,进而领悟到德彪西、拉威尔等人的法国音乐风范、以及巴赫和肖邦的钢琴音乐真髓。这些,对阿格里奇日后在演奏上的发展和成熟,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a #Pr)H
  在阿格里奇的钢琴演奏生涯中,流传最广、也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她16岁时拿过的两个国际音乐比赛大奖。因为这奖拿得实在是有几分传奇色彩。 +{"w5o&CO
  那是在1957年。匆忙中,她已经在古尔达门下学了两年。那么这琴到底学得怎样?到底能不能战胜新的对手?阿格里奇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决定到国际音乐的赛场上去试试身手。于是,她报名参加了这一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以意大利着名钢琴家布索尼(F-8-Busoni l866-1924)的名字命名的这项国际钢琴比赛,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也是规格最高的音乐比赛之一。其要求之严和淘汰率之高也是出了名的,可以说,没有非凡的琴技是难以闯过三关的。阿格里奇第一次参加国际性音乐比赛便挑上这个赛场来比试,能否开张对她实在是个大的考验。第一轮的初赛过关了,她心里没底。第二轮的复赛也过去了,此时她已经很满意,因为她原想能进复赛就是胜利。所以,也就不再为决赛的曲目去练习。孰料她又进了决赛。于是,她匆匆忙忙溜了两遍决赛曲目后,便登了场。结果,竟赢得了这届布索尼大赛的冠军。 3\&I7o3V
  初试赛场便拿了个头彩,照理说该踏实一阵才是。可阿格里奇偏不。她又要参加三周后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而这个赛场也是世界闻名的赛场之一,其过关的难度几乎和&布索尼大赛&不相上下,也许还要高上一筹。阿格里奇的这一着棋明摆着是在冒险,再拿块金牌自然是锦上添花,可若拿不到呢?那前一决金牌势必就会打点折扣。再说,距开赛的时间这么短,哪有时间来准备参赛的曲目呢?不少人劝她不要去,而布索尼大赛的评委们更是坚决反对。理由是一样的,假如你失手的话,布索尼比赛的权威性就会被人怀疑、甚至会让人嘲笑。尽管如此,阿格里奇还是去了日内瓦。结果,正像她临行前给布索尼比赛评委们的信中所说:&请放心,我是绝不会给你们丢脸的。&阿格里奇以她的自信和过人的琴技在这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又赢得了冠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摘取两块最高规格的国际音乐比赛的金牌,这是世界乐坛上所极为鲜见的,遂引来轰动,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而阿格里奇这名字也不径而走,蜚声全球。连续获得两项国际音乐比赛的金牌后,一鸣惊人的阿格里奇自然是成了世界瞩目的钢琴新星,况且她还只有16岁,人又长的潇洒漂亮,所以各种演出邀请很快便频频而至。于是,琴声、掌声、欢呼声加上大把大把的鲜花在她身边此起彼伏、随时簇拥。可是她很快就厌倦了这种到处奔波的生活。她意识到,仅仅靠这两枚奖牌和周围的一片赞赏声是不够的。还需继续修练和提高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不久,她把两块金灿灿的奖牌锁进抽屉,并谢绝了所有的演出邀请。而后,便悄悄地继续去练她的琴了。她来到意大利,拜在钢琴大师米凯兰基利的门下,向这位以&钢琴的雕塑家&着称的名流虚心求教,从而学到了不少东西。 = +qtk(p
  18岁的那年,阿格里奇与华裔音乐家陈亮声一见钟情,马上成婚,并且很快就有了一个女儿。已为人妻亦做人母,阿格里奇本来就不爱练琴,这下便有了更正当的理由。一段时间,她几乎不再摸琴。遂使身边不少朋友及关心她的大批听众都深感惋惜。后来,多亏着名钢琴家阿什肯纳奇及夫人的提醒和厚助,使她重新燃起了练琴的热情,并在阿什肯纳奇的指导下猛攻肖邦,从而又一举夺得1965年第七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冠军。这一年,她仍只有24岁。而她的声名却已位居世界一流钢琴家的行列。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她才正式开始了其广泛而多彩的国际性演奏生涯。 M=hH:[6 &
  舞台上的阿格里奇,长发披肩、秀美端庄、从不施粉黛,也从不着惹眼的奇装,一切都是那么地随意和自然。可是只要她的琴音一响,便立即让你感到是一派清新和生机盎然。无论是莫扎特的明快典雅、贝多芬的雄阔挺拔、肖邦的纤细柔软、李斯特的矫健华丽,还是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彪西等等、她都能演奏得倾情倾度、精致圆熟,同时又总是那么地卓而不群。而她录制的各种唱片也是又好又多又畅销。(下面是这里要说的正题部分&&Abi按)1.陈亮声&阿格里奇是阿根廷美女(OMG真的非常漂亮,年轻的时候,我看傻了- -)风格上也完全继承南美的奔放有力风格,1941年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3岁开始学琴,8岁就开始演奏了,可以说绝对是天才(为啥说她天才,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她那时根本不爱钢琴,可是总能学地比谁都好)16岁就获得了日内瓦和布索尼两项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钢琴家被这位年轻的美女钢琴家轰动了,几乎那时所有人都看好她,认为她是一颗明日之星,但是&& 5k%GjT
这位美女为了不练琴,也不想搞钢琴事业,干脆嫁人~~~她和华人陈亮声一见钟情然后结婚,18岁就生孩子了- -但是该婚姻没持续多久就离婚了,值得一说的是,陈亮声现在是斯琴高娃的丈夫,唉。。。。 Y[_{tS#u
阿格里奇长时间不练琴,又失婚了而且失去了女儿的抚养权,结果她也变得精神状态不好,后来是阿斯克那斯夫妇劝她,希望她别放弃钢琴,这位美女1965年再次拿下肖邦奖冠军,从此她就蜚声钢琴界。她师从古尔达(牛人。。。外加怪人,不是古尔德,记住)和米开朗基里等人,尤其是前者。 MR=dQc&2.阿巴多阿格里奇25岁就已经是世界闻名,她不喜欢接受采访,但是因为技术高超,人长的又十分漂亮,人说美女门前是非多,在古典界,尤其是钢琴界这种雄性动物明显大于雌性动物的地方,阿格里奇受的关注程度自然不用说,她的绯闻已经可以用书来写。 !?AgAsSmc
最早的绯闻对象就是目前世界上的顶级指挥家阿巴多,当年的阿巴多很年轻,阿格里奇虽然已经结婚过,但是也很年轻,而且他们都曾经在古尔达门下学琴,据说俩人从小就那啥,后来还有私生女= =虽然真实性有待考察。阿格里奇和阿巴多合作过几部作品,都是DG的宝贝录音,好评不断,所以他俩也被自然而然地想到一起。 )Y@E5Tuk&&3.迪图瓦&然后,阿格里奇又遇到了指挥家迪图瓦,这家伙不晓得怎么追到阿姐的,他可是和帅字完全搭不上边,完全不如年轻时候的阿巴多,不过也许是有才华吧,加上言谈举止潇洒,阿格里奇1974年又嫁给了迪图瓦,值得一提的是,迪图瓦和阿格里奇的合作也是经典盘。 Zq"&&4.傅聪(这个略亮&&突然冒出来的Abi)阿格里奇,傅聪,迪图瓦加郑京和,这四个主角的关系可以写小说了,阿格里奇和迪图瓦结婚后,婚后似乎并不和美总是吵架,阿格里奇和傅聪关系暧昧,间接还是直接导致傅聪先生和老婆离婚,而离婚后的傅聪又喜欢上了小提琴家郑京和,而郑京和喜欢上的却又是迪图瓦(这家伙艳福不浅)而阿格里奇又有了新情人(科瓦塞维奇?),大囧,阿格里奇和迪图瓦有个女儿,是记者。 N$M:&m3^
且看下面资料: drS&~lSxB
据索尼唱片公司的一份介绍资料透露,傅聪住在伦敦期间,认识了小提琴家梅纽因的长女弥拉,1960年两人结婚,生有一子,9年后,两人分手。1973年,傅聪与韩国驻摩洛哥大使的女儿玄禧晶结婚,三个月后又破裂。原因是玄禧晶无法忍受傅聪与女钢琴家阿格里奇之间的藕断丝连。
就在这时,韩国小提琴家郑京和的出现,又在他内心中激起了涟漪。但是郑京和却另有意中人,不愿接受傅聪的情感。颇有戏剧性的是,1974年,阿格里奇与她的丈夫、指挥杜托瓦同赴东京巡演时,两人因故争吵,阿格里奇赌气飞回了瑞士。这时傅聪才发现,郑京和的意中人原来正是阿格里奇的丈夫杜托瓦,而阿格里奇也有了新的情人。妻子与情人双双离他而去,音乐大师又陷入了感情危机的痛苦中。后来,在钢琴家鲁普的介绍下,傅聪结识了在香港长大的钢琴家卓一龙,两人结婚后,傅聪漂泊的&航船&,才停靠进了平静的港湾。现在,一家四口生活在伦敦,其乐融融。遗憾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尽管非常喜欢音乐,却没人愿意继承他的&衣钵& z4JhLef%&5.科瓦塞维奇&&&& 阿格里奇第三任丈夫,钢琴家科瓦赛维奇,我喜欢的钢琴家,贝钢奏全集、勃拉姆斯钢协1、2、格里格、舒曼钢协等作品是经典啊!以前看到一个对他和阿格里奇的专访(当然是离婚之后的),感觉老科是个至诚君子,老实,阿格里奇很调皮,老是开他玩笑。这段婚姻也不长,有个女儿。 U9"Ij}&6.麦斯基&阿格里奇据传和大提琴家麦斯基也关系不一般,更有二人同居过的传闻,阿格里奇和麦斯基也合作录过好几张作品,两个人的关系也是被媒体传的扑朔迷离。不过从唱片封面两人的姿势神态上看,这绝不是空穴来风。&7.波格雷里奇&
后来,肖邦赛上,阿格里奇红颜一怒为了波格雷利奇(Ivo Pogorelich)不平愤然离席,使得波哥虽然没拿到冠军,却立刻就出名了,波哥当年是个20多岁的小年轻,阿姐比她大十几岁,而风采依旧,波哥也是十分高大帅气,于是乎他俩的绯闻也传开了,波哥雷利奇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钢琴怪才,正因为此参加肖邦大赛的时候不被认可,但是阿姐一定认为波哥是人才,不能不让他进决赛,其他评委不肯,阿姐就退出不干了。(网上传闻) V|vKYEFry
(PS:我认为这不太可能,虽说波哥结婚时,太太年龄比他大一倍,看起来有恋母情节,但是他和太太感情很好,堪称乐坛经典,比得上勃拉姆斯了&&那又是一个故事。这个我不太信。)
8、阿格丽奇与古尔达
转贴∶ g)2m$#T&s
阿格丽希第一次听到古尔达的名字是在她10岁时。当时小阿格丽希非常高兴,因为她认为古尔达能在钢琴上作任何事,而且年轻的古尔达在钢琴上表现得非常完美且总是闪烁着光芒。举例来说,古尔达弹古典时期的奏鸣曲第二乐章抒情主题总是保持速度不慢下来,这跟大多数钢琴家都不同。古尔达在不减缓速度下仍然能保有与众不同的诠释。阿格丽希指出最吸引她之处,在于古尔达在古典乐派曲目上保有非常现代的诠释手法。
至于古尔达怎么会成为阿格丽希的老师呢?当年古尔达在阿根廷告诉阿格丽希的母亲:他不喜欢钢琴教师,而且他也不教琴。后来小阿格丽希第一次上课时,她感到很惶恐。毕竟当年古尔达只比阿格丽希大11岁。但古尔达很快就使小阿格丽希放松下来。古尔达不但没有要求阿格丽希把手放在键盘上,他还先为小阿格丽希弹奏贝多芬,而阿格丽希因为查觉到其实古尔达当时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细节并不是那么清楚,一颗紧张的心也就放了下来。之后阿格丽希为古尔达弹奏了巴赫与舒伯特的作品。由于古尔达很钟爱舒伯特的作品,古尔达对小阿格丽希说-现在我们是一家人了!之后古尔达承诺小阿格丽希,不管她何时去维也纳,古尔达都愿意照顾她! @]}Qh;a~
然而当时小阿格丽希才12岁,维也纳!她根本不敢想,因为阿格丽希的父母并不富有。(而且阿根廷距离维也纳实在很遥远。)然而幸运之神却眷顾着小阿格丽希,因为她父亲后来被任命为阿根廷驻维也纳的大使,使阿格丽希终于能如愿。 ?h&(&HjWV
而在小阿格丽希动身前往维也纳之前,古尔达居然问阿格丽希她是否已在阿根廷谈恋爱?小阿格丽希说没有,古尔达也就安心下来。而这件事让阿格丽希觉得古尔达这个人真是很有趣! 8' WLm
最近在小耳朵看到阿格丽希阿姨的访谈录影,阿格丽希的谈话非常很有意思,我稍微整理一下。阿格丽希提到为何她已经不开独奏会而只选择演出室内乐与钢琴协奏曲呢?原来是她近几年发现演奏钢琴独奏曲目,自己的视野会变得很小,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演出各种组合的室内乐或钢琴协奏曲便不同,自己可以与其他音乐家讨论音乐的处理手法,演奏时也要东看看西看看,关心一下合作伙伴的状况,这样自己的视野会扩大起来。 fSgGQ D4
另外阿格丽希也谈到,明明自己会演奏很多曲子,但是到了某个年龄突然感觉到自己怎么好像甚么都不懂,甚么都不会!这种感觉很深很强,因此阿格丽希顿悟到她应该虚心去学习新的事物,尝试新的曲目演出才对。因此影片中可以看到阿格丽希演奏双钢琴配上爵士鼓弹奏Piazzola的 "Libertango",虽然弹得乱七八糟,自己哈哈大笑,但阿格丽希仍乐此不疲!说到这里,大家是否会觉得年过花甲的阿格丽希,跟她的老师古尔达在某方面愈来愈相像呢? VLl&&Pbe-
在影片中有相当多的篇幅是阿格丽希在谈老师古尔达,由此观之可知古尔达在阿格丽希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上阿格丽希曾跟随过不少老师学习,如著名的钢琴家古尔达与米开朗杰里等人。但阿格丽希自己说这辈子影响她最深的老师是古尔达!
阿格丽希继续说道:当年古尔达才20几岁而我才10几岁,但他是那么有才华!言语中好像少女时期的阿格丽希对古尔达非常崇拜。阿格丽希认为古尔达很特别也很奇怪,满脑子奇异的想法,好像他是从异次元来的一样!古尔达当时会问她,要不要来弹莫札特或贝多芬?还是要来点舒曼?之后镜头就换成古尔达弹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果然拍点非常活跃,音符好像在键盘上跳舞,或许这也是蕾昂丝卡雅所说的-维也纳乐派表现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像古尔达的诠释也是根源自维也纳,却非常活泼! 2=/-d$
阿格丽希在影片中有一段是令我极为难忘的,阿格丽希非常自豪地说:古尔达一辈子只收我一人作学生,而我是他唯一的徒弟!或许也因为如此,2000年古尔达过世,阿格丽希二话不说马上取消演出,而直接前往奔丧......
当记者询问阿格丽希关于她的老师古尔达后来是否有关切她的发展时,阿格丽希答道:我记得我在四十岁时再度遇到古尔达。古尔达对我大发脾气,他气着问我-你对自己的人生付出过甚么?他责怪我不再即兴演奏。对古尔达而言,当年我背叛了理想与我们的青春。 ]xVL11p
当时我向往着自由与严谨的融合。古尔达说一位钢琴艺术家不该是位画家,而该是位摄影家。对他来说,对原谱的尊敬是最重要的事,但当古尔达表演即兴演奏时,他就随心所欲,做他想做的。 3oNt]2w/'
阿格丽希还表示她喜欢古尔达叛逆的那一面。在维也纳,古尔达拒绝接受贝多芬学会要赠予他的贝多芬戒指。古尔达后来发表一篇长篇演说,内容大概是讲:你无法对贝多芬作任何事,那么为何那些人认为可以有权利给我贝多芬戒指呢?阿格丽希认为从此事件可以看出-古尔达是位极度自我要求的人! \dQ2[Ek
一直有人询问阿格丽希何时要录制独奏曲目的专辑,阿格丽希回答道:我没兴趣!阿格丽希补充说如果她在音乐会上表演独奏曲目,当然就顺理成章可以录音成专辑,但她已经不再举行独奏会了,于是出独奏曲目的专辑也就是不可能了。除了上述原因外,没有足够时间练习独奏曲目也是因素之一,因为阿格丽希的生活中有许多麻烦事等她去处理。在她布鲁塞尔的家,访客总是络绎不绝...... PhI{3B/
.5$V7t.t$\
阿格丽希认为她已经有个舒适的生活,没必要再多做其他事。事实上她自认对自己不是那么有兴趣,她对自己不是那么严肃地看待,相反地她对别人非常有兴趣,而了解别人这件事令她开心。 Y }g6IK}
另外阿格丽希提到她的一生已经演奏得够多了,而她从不喜欢有那么多演出活动。阿格丽希说过多的演出活动让她无暇去做她喜爱的事,而弹独奏曲目也不是她会优先考虑的事。除此之外,阿格丽希提到她已不再年轻,她认为自己已赢得权利去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人们将阿格丽希这种主张视为自我沉溺,但她说自我沉溺是指沉醉在自我世界对自己内在有兴趣,然而我的情况并非如此! ek_i{'hFd
注:以上内容取材自Le Monde de la musique(2004/2)
&-9N@$+T& 阿格里奇和克莱默合作过不少唱片,我倒是没想到他们也是情人。
原帖地址:
原帖中可以听到不少阿格里奇的作品。
&&半夜吃烧烤归来的Abi
(以下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常部分&&Abi按) 阿格里奇,一个风靡全球的名字,这位琴艺卓绝的女钢琴家自50年代后期崛起于世界乐坛以来,她的每一场音乐会、每一张新出的唱片、每次出行或每个不同场合的露面,都会引来乐迷们的关注和期待。40多年来,阿格里奇这名字就像世界乐坛上的一道风景,这景致是瑰丽多姿的,却也是耐人寻味的。但不管你怎样寻味,她都会让你产生新的期待和感动...&
(以下是一般意义上的正常部分&&Abi按)& 阿格里奇,一个风靡全球的名字,这位琴艺卓绝的女钢琴家自50年代后期崛起于世界乐坛以来,她的每一场音乐会、每一张新出的唱片、每次出行或每个不同场合的露面,都会引来乐迷们的关注和期待。40多年来,阿格里奇这名字就像世界乐坛上的一道风景,这景致是瑰丽多姿的,却也是耐人寻味的。但不管你怎样寻味,她都会让你产生新的期待和感动。那么,她何以具有这样的魁力?又何以在强手如林,新秀迭出的世界乐坛上保持其不坠的势头呢?让我们走近阿格里奇&& /3CdP'c
  日,阿格里奇出生于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其优越的家庭环境、特别是当外交官的父亲对她的偏爱厚宠,使阿格里奇从小就显得十分倔强和任性。父亲原本想培养她当一名画家,但她因为一个孩子说她不会弹钢琴,便执意不仅要会弹钢琴、还要弹得好过那孩子。而且竟无师自通地很快就真的超过了她的对手。就这样,她的钢琴演奏才能也就不期然地一下子显现出来。女儿能有这样的天赋,父母当然十分高兴。于是,她很快便成了着名钢琴教育家斯卡拉穆扎(V- Scaramuzza)的学生。不过,毕竟是孩子,又是那么地任性。小阿格里奇耐不住枯燥的练习,经常借故逃避练琴、甚至到了憎恨钢琴的地步。可她又的确是个音乐神童,琴练的虽然不够,可琴技却大有长进。几年下来,已经达到了独奏的水平。1949年6月,刚满8岁的阿格里奇终于真正地登台了。这登台不是一般的独奏,而是和百十号人的交响乐团在一起协奏。那天晚上,首都最豪华的科隆大剧院里座无虚席,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管弦乐团的簇拥下,阿格里奇为听众分别演奏了莫扎特《第二十钢琴协奏曲》和贝多芬《第一钢琴协奏曲》,其精彩的演奏引来听众的热烈欢迎。翌日,全阿根廷都在传诵:&一个天才的钢琴神童诞生了。& A=pyaU`aE
  此后,阿格里奇一面继续随斯卡拉穆扎学琴,一面也时不时地应邀到国内各地去演奏。期间,一些国际着名的钢琴大师,如阿劳、鲁宾斯坦、巴克豪斯和古尔达等人在来阿根廷访问时,都听过她的演奏,也都对她的琴音给予赞赏和好评。为了使女儿的琴技再获发展,在阿格里奇14岁那年,父母带她来到了欧洲。 MnD^jcx
  欧洲是西方古典音乐的中心和大本营,其丰厚的音乐宝藏令少年的阿格里奇眼界大开,为之心动。她先是在维也纳,被着名钢琴家古尔达(F-Gulda)收为学生。古尔达系当时的&维也纳钢琴三杰&之一,不仅琴弹得好,教学上也很有一套,特别是教阿格里奇这样天赋极好的学生。他没有刻意硬塞给阿格里奇什么,而是录下她的演奏,先让她自己去体会,然后再告诉她:&这样是不是更好一点?&从而使阿格里奇不仅琴技大增、掌握了德奥音乐的工整构架,更使她的音乐悟性得以大为提高和扩展。随后,她又来到瑞士,长时间拜另两位钢琴名家马卡洛夫(N-Magaloff)和帕蒂夫人为师,进而领悟到德彪西、拉威尔等人的法国音乐风范、以及巴赫和肖邦的钢琴音乐真髓。这些,对阿格里奇日后在演奏上的发展和成熟,均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a #Pr)H
  在阿格里奇的钢琴演奏生涯中,流传最广、也最为人们称道的是她16岁时拿过的两个国际音乐比赛大奖。因为这奖拿得实在是有几分传奇色彩。 +{"w5o&CO
  那是在1957年。匆忙中,她已经在古尔达门下学了两年。那么这琴到底学得怎样?到底能不能战胜新的对手?阿格里奇抱着试试看的心情,决定到国际音乐的赛场上去试试身手。于是,她报名参加了这一年在意大利举行的&布索尼国际钢琴比赛&。以意大利着名钢琴家布索尼(F-8-Busoni l866-1924)的名字命名的这项国际钢琴比赛,是当今世界上最负盛名、也是规格最高的音乐比赛之一。其要求之严和淘汰率之高也是出了名的,可以说,没有非凡的琴技是难以闯过三关的。阿格里奇第一次参加国际性音乐比赛便挑上这个赛场来比试,能否开张对她实在是个大的考验。第一轮的初赛过关了,她心里没底。第二轮的复赛也过去了,此时她已经很满意,因为她原想能进复赛就是胜利。所以,也就不再为决赛的曲目去练习。孰料她又进了决赛。于是,她匆匆忙忙溜了两遍决赛曲目后,便登了场。结果,竟赢得了这届布索尼大赛的冠军。 3\&I7o3V
  初试赛场便拿了个头彩,照理说该踏实一阵才是。可阿格里奇偏不。她又要参加三周后在瑞士举行的&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而这个赛场也是世界闻名的赛场之一,其过关的难度几乎和&布索尼大赛&不相上下,也许还要高上一筹。阿格里奇的这一着棋明摆着是在冒险,再拿块金牌自然是锦上添花,可若拿不到呢?那前一决金牌势必就会打点折扣。再说,距开赛的时间这么短,哪有时间来准备参赛的曲目呢?不少人劝她不要去,而布索尼大赛的评委们更是坚决反对。理由是一样的,假如你失手的话,布索尼比赛的权威性就会被人怀疑、甚至会让人嘲笑。尽管如此,阿格里奇还是去了日内瓦。结果,正像她临行前给布索尼比赛评委们的信中所说:&请放心,我是绝不会给你们丢脸的。&阿格里奇以她的自信和过人的琴技在这届日内瓦国际音乐比赛中又赢得了冠军。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连续摘取两块最高规格的国际音乐比赛的金牌,这是世界乐坛上所极为鲜见的,遂引来轰动,并成为人们的热门话题。而阿格里奇这名字也不径而走,蜚声全球。连续获得两项国际音乐比赛的金牌后,一鸣惊人的阿格里奇自然是成了世界瞩目的钢琴新星,况且她还只有16岁,人又长的潇洒漂亮,所以各种演出邀请很快便频频而至。于是,琴声、掌声、欢呼声加上大把大把的鲜花在她身边此起彼伏、随时簇拥。可是她很快就厌倦了这种到处奔波的生活。她意识到,仅仅靠这两枚奖牌和周围的一片赞赏声是不够的。还需继续修练和提高才能成为真正的艺术家。不久,她把两块金灿灿的奖牌锁进抽屉,并谢绝了所有的演出邀请。而后,便悄悄地继续去练她的琴了。她来到意大利,拜在钢琴大师米凯兰基利的门下,向这位以&钢琴的雕塑家&着称的名流虚心求教,从而学到了不少东西。 = +qtk(p
  18岁的那年,阿格里奇与华裔音乐家陈亮声一见钟情,马上成婚,并且很快就有了一个女儿。已为人妻亦做人母,阿格里奇本来就不爱练琴,这下便有了更正当的理由。一段时间,她几乎不再摸琴。遂使身边不少朋友及关心她的大批听众都深感惋惜。后来,多亏着名钢琴家阿什肯纳奇及夫人的提醒和厚助,使她重新燃起了练琴的热情,并在阿什肯纳奇的指导下猛攻肖邦,从而又一举夺得1965年第七届国际肖邦钢琴比赛的冠军。这一年,她仍只有24岁。而她的声名却已位居世界一流钢琴家的行列。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她才正式开始了其广泛而多彩的国际性演奏生涯。 M=hH:[6 &
  舞台上的阿格里奇,长发披肩、秀美端庄、从不施粉黛,也从不着惹眼的奇装,一切都是那么地随意和自然。可是只要她的琴音一响,便立即让你感到是一派清新和生机盎然。无论是莫扎特的明快典雅、贝多芬的雄阔挺拔、肖邦的纤细柔软、李斯特的矫健华丽,还是勃拉姆斯、柴科夫斯基、德彪西等等、她都能演奏得倾情倾度、精致圆熟,同时又总是那么地卓而不群。而她录制的各种唱片也是又好又多又畅销。(下面是这里要说的正题部分&&Abi按)1.陈亮声&阿格里奇是阿根廷美女(OMG真的非常漂亮,年轻的时候,我看傻了- -)风格上也完全继承南美的奔放有力风格,1941年出生于布宜诺斯艾利斯,3岁开始学琴,8岁就开始演奏了,可以说绝对是天才(为啥说她天才,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她那时根本不爱钢琴,可是总能学地比谁都好)16岁就获得了日内瓦和布索尼两项国际钢琴大赛第一名,钢琴家被这位年轻的美女钢琴家轰动了,几乎那时所有人都看好她,认为她是一颗明日之星,但是&& 5k%GjT
这位美女为了不练琴,也不想搞钢琴事业,干脆嫁人~~~她和华人陈亮声一见钟情然后结婚,18岁就生孩子了- -但是该婚姻没持续多久就离婚了,值得一说的是,陈亮声现在是斯琴高娃的丈夫,唉。。。。 Y[_{tS#u
阿格里奇长时间不练琴,又失婚了而且失去了女儿的抚养权,结果她也变得精神状态不好,后来是阿斯克那斯夫妇劝她,希望她别放弃钢琴,这位美女1965年再次拿下肖邦奖冠军,从此她就蜚声钢琴界。她师从古尔达(牛人。。。外加怪人,不是古尔德,记住)和米开朗基里等人,尤其是前者。 MR=dQc&2.阿巴多阿格里奇25岁就已经是世界闻名,她不喜欢接受采访,但是因为技术高超,人长的又十分漂亮,人说美女门前是非多,在古典界,尤其是钢琴界这种雄性动物明显大于雌性动物的地方,阿格里奇受的关注程度自然不用说,她的绯闻已经可以用书来写。 !?AgAsSmc
最早的绯闻对象就是目前世界上的顶级指挥家阿巴多,当年的阿巴多很年轻,阿格里奇虽然已经结婚过,但是也很年轻,而且他们都曾经在古尔达门下学琴,据说俩人从小就那啥,后来还有私生女= =虽然真实性有待考察。阿格里奇和阿巴多合作过几部作品,都是DG的宝贝录音,好评不断,所以他俩也被自然而然地想到一起。 )Y@E5Tuk&&3.迪图瓦&然后,阿格里奇又遇到了指挥家迪图瓦,这家伙不晓得怎么追到阿姐的,他可是和帅字完全搭不上边,完全不如年轻时候的阿巴多,不过也许是有才华吧,加上言谈举止潇洒,阿格里奇1974年又嫁给了迪图瓦,值得一提的是,迪图瓦和阿格里奇的合作也是经典盘。 Zq"&&4.傅聪(这个略亮&&突然冒出来的Abi)阿格里奇,傅聪,迪图瓦加郑京和,这四个主角的关系可以写小说了,阿格里奇和迪图瓦结婚后,婚后似乎并不和美总是吵架,阿格里奇和傅聪关系暧昧,间接还是直接导致傅聪先生和老婆离婚,而离婚后的傅聪又喜欢上了小提琴家郑京和,而郑京和喜欢上的却又是迪图瓦(这家伙艳福不浅)而阿格里奇又有了新情人(科瓦塞维奇?),大囧,阿格里奇和迪图瓦有个女儿,是记者。 N$M:&m3^
且看下面资料: drS&~lSxB
据索尼唱片公司的一份介绍资料透露,傅聪住在伦敦期间,认识了小提琴家梅纽因的长女弥拉,1960年两人结婚,生有一子,9年后,两人分手。1973年,傅聪与韩国驻摩洛哥大使的女儿玄禧晶结婚,三个月后又破裂。原因是玄禧晶无法忍受傅聪与女钢琴家阿格里奇之间的藕断丝连。
就在这时,韩国小提琴家郑京和的出现,又在他内心中激起了涟漪。但是郑京和却另有意中人,不愿接受傅聪的情感。颇有戏剧性的是,1974年,阿格里奇与她的丈夫、指挥杜托瓦同赴东京巡演时,两人因故争吵,阿格里奇赌气飞回了瑞士。这时傅聪才发现,郑京和的意中人原来正是阿格里奇的丈夫杜托瓦,而阿格里奇也有了新的情人。妻子与情人双双离他而去,音乐大师又陷入了感情危机的痛苦中。后来,在钢琴家鲁普的介绍下,傅聪结识了在香港长大的钢琴家卓一龙,两人结婚后,傅聪漂泊的&航船&,才停靠进了平静的港湾。现在,一家四口生活在伦敦,其乐融融。遗憾的是他的两个儿子尽管非常喜欢音乐,却没人愿意继承他的&衣钵& z4JhLef%&5.科瓦塞维奇&&&& 阿格里奇第三任丈夫,钢琴家科瓦赛维奇,我喜欢的钢琴家,贝钢奏全集、勃拉姆斯钢协1、2、格里格、舒曼钢协等作品是经典啊!以前看到一个对他和阿格里奇的专访(当然是离婚之后的),感觉老科是个至诚君子,老实,阿格里奇很调皮,老是开他玩笑。这段婚姻也不长,有个女儿。 U9"Ij}&6.麦斯基&阿格里奇据传和大提琴家麦斯基也关系不一般,更有二人同居过的传闻,阿格里奇和麦斯基也合作录过好几张作品,两个人的关系也是被媒体传的扑朔迷离。不过从唱片封面两人的姿势神态上看,这绝不是空穴来风。&7.波格雷里奇&
后来,肖邦赛上,阿格里奇红颜一怒为了波格雷利奇(Ivo Pogorelich)不平愤然离席,使得波哥虽然没拿到冠军,却立刻就出名了,波哥当年是个20多岁的小年轻,阿姐比她大十几岁,而风采依旧,波哥也是十分高大帅气,于是乎他俩的绯闻也传开了,波哥雷利奇也是个不走寻常路的钢琴怪才,正因为此参加肖邦大赛的时候不被认可,但是阿姐一定认为波哥是人才,不能不让他进决赛,其他评委不肯,阿姐就退出不干了。(网上传闻) V|vKYEFry
(PS:我认为这不太可能,虽说波哥结婚时,太太年龄比他大一倍,看起来有恋母情节,但是他和太太感情很好,堪称乐坛经典,比得上勃拉姆斯了&&那又是一个故事。这个我不太信。)
8、阿格丽奇与古尔达
转贴∶ g)2m$#T&s
阿格丽希第一次听到古尔达的名字是在她10岁时。当时小阿格丽希非常高兴,因为她认为古尔达能在钢琴上作任何事,而且年轻的古尔达在钢琴上表现得非常完美且总是闪烁着光芒。举例来说,古尔达弹古典时期的奏鸣曲第二乐章抒情主题总是保持速度不慢下来,这跟大多数钢琴家都不同。古尔达在不减缓速度下仍然能保有与众不同的诠释。阿格丽希指出最吸引她之处,在于古尔达在古典乐派曲目上保有非常现代的诠释手法。
至于古尔达怎么会成为阿格丽希的老师呢?当年古尔达在阿根廷告诉阿格丽希的母亲:他不喜欢钢琴教师,而且他也不教琴。后来小阿格丽希第一次上课时,她感到很惶恐。毕竟当年古尔达只比阿格丽希大11岁。但古尔达很快就使小阿格丽希放松下来。古尔达不但没有要求阿格丽希把手放在键盘上,他还先为小阿格丽希弹奏贝多芬,而阿格丽希因为查觉到其实古尔达当时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的细节并不是那么清楚,一颗紧张的心也就放了下来。之后阿格丽希为古尔达弹奏了巴赫与舒伯特的作品。由于古尔达很钟爱舒伯特的作品,古尔达对小阿格丽希说-现在我们是一家人了!之后古尔达承诺小阿格丽希,不管她何时去维也纳,古尔达都愿意照顾她! @]}Qh;a~
然而当时小阿格丽希才12岁,维也纳!她根本不敢想,因为阿格丽希的父母并不富有。(而且阿根廷距离维也纳实在很遥远。)然而幸运之神却眷顾着小阿格丽希,因为她父亲后来被任命为阿根廷驻维也纳的大使,使阿格丽希终于能如愿。 ?h&(&HjWV
而在小阿格丽希动身前往维也纳之前,古尔达居然问阿格丽希她是否已在阿根廷谈恋爱?小阿格丽希说没有,古尔达也就安心下来。而这件事让阿格丽希觉得古尔达这个人真是很有趣! 8' WLm
最近在小耳朵看到阿格丽希阿姨的访谈录影,阿格丽希的谈话非常很有意思,我稍微整理一下。阿格丽希提到为何她已经不开独奏会而只选择演出室内乐与钢琴协奏曲呢?原来是她近几年发现演奏钢琴独奏曲目,自己的视野会变得很小,只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而演出各种组合的室内乐或钢琴协奏曲便不同,自己可以与其他音乐家讨论音乐的处理手法,演奏时也要东看看西看看,关心一下合作伙伴的状况,这样自己的视野会扩大起来。 fSgGQ D4
另外阿格丽希也谈到,明明自己会演奏很多曲子,但是到了某个年龄突然感觉到自己怎么好像甚么都不懂,甚么都不会!这种感觉很深很强,因此阿格丽希顿悟到她应该虚心去学习新的事物,尝试新的曲目演出才对。因此影片中可以看到阿格丽希演奏双钢琴配上爵士鼓弹奏Piazzola的 "Libertango",虽然弹得乱七八糟,自己哈哈大笑,但阿格丽希仍乐此不疲!说到这里,大家是否会觉得年过花甲的阿格丽希,跟她的老师古尔达在某方面愈来愈相像呢? VLl&&Pbe-
在影片中有相当多的篇幅是阿格丽希在谈老师古尔达,由此观之可知古尔达在阿格丽希心目中的地位。事实上阿格丽希曾跟随过不少老师学习,如著名的钢琴家古尔达与米开朗杰里等人。但阿格丽希自己说这辈子影响她最深的老师是古尔达!
阿格丽希继续说道:当年古尔达才20几岁而我才10几岁,但他是那么有才华!言语中好像少女时期的阿格丽希对古尔达非常崇拜。阿格丽希认为古尔达很特别也很奇怪,满脑子奇异的想法,好像他是从异次元来的一样!古尔达当时会问她,要不要来弹莫札特或贝多芬?还是要来点舒曼?之后镜头就换成古尔达弹贝多芬的热情奏鸣曲,果然拍点非常活跃,音符好像在键盘上跳舞,或许这也是蕾昂丝卡雅所说的-维也纳乐派表现手法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像古尔达的诠释也是根源自维也纳,却非常活泼! 2=/-d$
阿格丽希在影片中有一段是令我极为难忘的,阿格丽希非常自豪地说:古尔达一辈子只收我一人作学生,而我是他唯一的徒弟!或许也因为如此,2000年古尔达过世,阿格丽希二话不说马上取消演出,而直接前往奔丧......
当记者询问阿格丽希关于她的老师古尔达后来是否有关切她的发展时,阿格丽希答道:我记得我在四十岁时再度遇到古尔达。古尔达对我大发脾气,他气着问我-你对自己的人生付出过甚么?他责怪我不再即兴演奏。对古尔达而言,当年我背叛了理想与我们的青春。 ]xVL11p
当时我向往着自由与严谨的融合。古尔达说一位钢琴艺术家不该是位画家,而该是位摄影家。对他来说,对原谱的尊敬是最重要的事,但当古尔达表演即兴演奏时,他就随心所欲,做他想做的。 3oNt]2w/'
阿格丽希还表示她喜欢古尔达叛逆的那一面。在维也纳,古尔达拒绝接受贝多芬学会要赠予他的贝多芬戒指。古尔达后来发表一篇长篇演说,内容大概是讲:你无法对贝多芬作任何事,那么为何那些人认为可以有权利给我贝多芬戒指呢?阿格丽希认为从此事件可以看出-古尔达是位极度自我要求的人! \dQ2[Ek
一直有人询问阿格丽希何时要录制独奏曲目的专辑,阿格丽希回答道:我没兴趣!阿格丽希补充说如果她在音乐会上表演独奏曲目,当然就顺理成章可以录音成专辑,但她已经不再举行独奏会了,于是出独奏曲目的专辑也就是不可能了。除了上述原因外,没有足够时间练习独奏曲目也是因素之一,因为阿格丽希的生活中有许多麻烦事等她去处理。在她布鲁塞尔的家,访客总是络绎不绝...... PhI{3B/
.5$V7t.t$\
阿格丽希认为她已经有个舒适的生活,没必要再多做其他事。事实上她自认对自己不是那么有兴趣,她对自己不是那么严肃地看待,相反地她对别人非常有兴趣,而了解别人这件事令她开心。 Y }g6IK}
另外阿格丽希提到她的一生已经演奏得够多了,而她从不喜欢有那么多演出活动。阿格丽希说过多的演出活动让她无暇去做她喜爱的事,而弹独奏曲目也不是她会优先考虑的事。除此之外,阿格丽希提到她已不再年轻,她认为自己已赢得权利去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人们将阿格丽希这种主张视为自我沉溺,但她说自我沉溺是指沉醉在自我世界对自己内在有兴趣,然而我的情况并非如此! ek_i{'hFd
注:以上内容取材自Le Monde de la musique(2004/2)
&-9N@$+T& 阿格里奇和克莱默合作过不少唱片,我倒是没想到他们也是情人。
原帖地址:
原帖中可以听到不少阿格里奇的作品。
&&半夜吃烧烤归来的Abi
Deep in the garden on a hidden place
Mother never saw his face
Ancient spirits of the garden
Made him king of elves and roses
He was the only human being Who lived in ...&
Deep in the garden on a hidden place&
Mother never saw his face&
Ancient spirits of the garden&
Made him king of elves and roses &
He was the only human being Who lived in harmony&
In perfect harmony &
___改编自 Within Temptation&in perfect harmony&&
【写在前面敬请忽略:&
大家好,这里是Abi&
今天的主角是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P.J.Redoute),准确来说不是心理学家,所以有些跑题之嫌。&
然而该怎么说呢,作为一个以科学严谨与唯美著称的植物插画家,这个从法国大革命之前就颇得皇室厚爱、服务于拿破仑两任皇后的宫廷画师,战争爆发,政权更迭,他却以避世的姿态,画了20年的玫瑰。&
想到什么,腥风血雨里的白梅香?(阿巴乱入&&)&
《玫瑰图谱》。原名《Les Roses》,非常简单。很多人称之为The Bible of Roses,但是本人更倾向与称之为图谱。植物的神圣体现在它们的安静与客观,Bible是人为加上的光环。&
Les Roses.这是他的作品。&
也是我在&In perfect hrmony&的陪伴下,一字一句敲下此文的缘由。】&
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Pierre Joseph Redoute,1759年出生于比利时,所以国籍也是比利时,但一生中大部分时光在法国度过,包括他因之著称的在约瑟芬皇后的花园&&梅尔梅森城堡玫瑰园&&里面画玫瑰的那20年,所以经常会被误认为是法国画家。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原本就出生在法国圣于贝尔。当然,我认为他的归属是Perfect Harmony,那座成就他的梅尔梅森城堡花园。所以他的国籍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举世公认的是他的风格,&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与科学中&,评论家们如是说。&
&& 当你看到那些早已灭绝于世,却存活在&Les Roses&那170页版画上的玫瑰的时候,这一点绝对不可否认。&
这种风格应该与他早年的经历还有大环境有关。&
先说说大环境前提吧,18世纪的欧洲正流行着植物插画,而这一艺术的中心,毫无疑问就是法国巴黎。&
雷杜德23岁时成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著名花卉画家杰勒德&斯潘东克的学生兼助手,后又师从植物学家德布鲁戴尔学习,所以掌握了相当的植物形态学知识。这是他的画作中严格的学术与科学意识的来源。比如说Les Roses的分类就非常明确。&
这里我联想到达尔文,比起生物学家,我个人认为更应该称他为博物学家。达尔文比雷杜德晚半个世纪,那么由此推断,在18、19世纪的欧洲,所流行的似乎是一种带着崇敬之心完整而细致地描摹自然的博物情怀。Les Roses 当然是其中最佳之作。&
雷杜德的作品绝对是写实风格,但是写实的玫瑰无论如何都要比写实的人物好看。来自玫瑰本身具有的浪漫与优雅丰满地表现在雷杜德的版画作品之上,Ancient spirits of the garden&
Made him king of elves and roses .他这一生,从跟随植物学家和画家的学习,到在约瑟芬的委托下以20年之久完成Les Roses和另外两部重要的植物版画作品,都可以被称之为与玫瑰有关的人生。&
1788年,雷杜德被法国皇室任命为宫廷画师,因此他得以避世也可以说是受到了贵族的青睐和保护,法国大革命前后,皇室始终为他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相当于颁布给他避世的许可。他需要做的,只有日复一日挥动手中的画笔。&
这一阶段最出名的一件事是所谓的&玫瑰停战&, 出于对约瑟芬皇后玫瑰爱好的敬意,在英法海战时,两国停战以便运送玫瑰给约瑟芬的船只通过。但这恐怕该归功于约瑟芬,这个被拿破仑深爱一生却又因无子嗣而离异,离婚后居住在梅尔梅森城堡,余生都被玫瑰环绕的贵妇,她一生受人敬仰,也颇为传奇的,但不是我们这里的主角。&
所谓&玫瑰停战&发生的时候,画家雷杜德估计还在花园里安安静静地仔细描摹那些单瓣、重瓣、或许还生了锈斑病的玫瑰。&
只是忽然想起这个画家,我也没有更多的要说了。&
要诠释一个画家的一生,唯独他的作品可以做到。想补充的就是,国内流传比较广的出版物有两种,一个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玫瑰圣经》,一个是紫图分了几套出版的《玫瑰图谱》,前者比较全,但紫图的版本是一张一张分开的,纸质也非常好,画面还原度相当高,所以个人比较推荐后一种。我自己有的那一套也是紫图的版本。但是现在没有办法把它拍出来,搜到了《玫瑰圣经》的版本,也就拿几张来展览一下。当然如果能够得睹原版的作品,那真的是一生无憾了。&&&&&&&&&&&&&&&&&&&&&&&&&&&&&&&&&&&&&&&&&&&&&&&&&&&&&&&&&&&&&&&&&&&&&&&&&&&&&&&&&&&& &&Abi&
Deep in the garden on a hidden place
Mother never saw his face
Ancient spirits of the garden
Made him king of elves and roses
He was the only human being Who lived in ...&
Deep in the garden on a hidden place&
Mother never saw his face&
Ancient spirits of the garden&
Made him king of elves and roses &
He was the only human being Who lived in harmony&
In perfect harmony &
___改编自 Within Temptation&in perfect harmony&&
【写在前面敬请忽略:&
大家好,这里是Abi,八卦小站唯一的懒惰勤杂工一名。因为一点私心这一篇文也会在我的小站 &Abi乱讲& 中出现(飘过飘过~~)&
今天的主角是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P.J.Redoute),准确来说不是科学家,所以有些跑题之嫌。&
然而该怎么说呢,作为一个以科学严谨与唯美著称的植物插画家,这个从法国大革命之前就颇得皇室厚爱、服务于拿破仑两任皇后的宫廷画师,战争爆发,政权更迭,他却以避世的姿态,画了20年的玫瑰。&
想到什么,腥风血雨里的白梅香?(阿巴乱入&&)&
《玫瑰图谱》。原名《Les Roses》,非常简单。很多人称之为The Bible of Roses,但是本人更倾向与称之为图谱。植物的神圣体现在它们的安静与客观,Bible是人为加上的光环。&
Les Roses.这是他的作品。&
也是我在&In perfect hrmony&的陪伴下,一字一句敲下此文的缘由。】&
皮埃尔.约瑟夫-雷杜德Pierre Joseph Redoute,1759年出生于比利时,所以国籍也是比利时,但一生中大部分时光在法国度过,包括他因之著称的在约瑟芬皇后的花园&&梅尔梅森城堡玫瑰园&&里面画玫瑰的那20年,所以经常会被误认为是法国画家。还有一种说法是他原本就出生在法国圣于贝尔。当然,我认为他的归属是Perfect Harmony,那座成就他的梅尔梅森城堡花园。所以他的国籍并不是什么重要的事。&
举世公认的是他的风格,&将强烈的审美加入严格的学术与科学中&,评论家们如是说。&
&& 当你看到那些早已灭绝于世,却存活在&Les Roses&那170页版画上的玫瑰的时候,这一点绝对不可否认。&
这种风格应该与他早年的经历还有大环境有关。&
先说说大环境前提吧,18世纪的欧洲正流行着植物插画,而这一艺术的中心,毫无疑问就是法国巴黎。&
雷杜德23岁时成为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著名花卉画家杰勒德&斯潘东克的学生兼助手,后又师从植物学家德布鲁戴尔学习,所以掌握了相当的植物形态学知识。这是他的画作中严格的学术与科学意识的来源。比如说Les Roses的分类就非常明确。&
这里我联想到达尔文,比起生物学家,我个人认为更应该称他为博物学家。达尔文比雷杜德晚半个世纪,那么由此推断,在18、19世纪的欧洲,所流行的似乎是一种带着崇敬之心完整而细致地描摹自然的博物情怀。Les Roses 当然是其中最佳之作。&
雷杜德的作品绝对是写实风格,但是写实的玫瑰无论如何都要比写实的人物好看。来自玫瑰本身具有的浪漫与优雅丰满地表现在雷杜德的版画作品之上,Ancient spirits of the garden&
Made him king of elves and roses .他这一生,从跟随植物学家和画家的学习,到在约瑟芬的委托下以20年之久完成Les Roses和另外两部重要的植物版画作品,都可以被称之为与玫瑰有关的人生。&
1788年,雷杜德被法国皇室任命为宫廷画师,因此他得以避世也可以说是受到了贵族的青睐和保护,法国大革命前后,皇室始终为他提供相对安静的环境,相当于颁布给他避世的许可。他需要做的,只有日复一日挥动手中的画笔。&
这一阶段最出名的一件事是所谓的&玫瑰停战&, 出于对约瑟芬皇后玫瑰爱好的敬意,在英法海战时,两国停战以便运送玫瑰给约瑟芬的船只通过。但这恐怕该归功于约瑟芬,这个被拿破仑深爱一生却又因无子嗣而离异,离婚后居住在梅尔梅森城堡,余生都被玫瑰环绕的贵妇,她一生受人敬仰,也颇为传奇的,但不是我们这里的主角。&
所谓&玫瑰停战&发生的时候,画家雷杜德估计还在花园里安安静静地仔细描摹那些单瓣、重瓣、或许还生了锈斑病的玫瑰。&
只是忽然想起这个画家,我也没有更多的要说了。&
要诠释一个画家的一生,唯独他的作品可以做到。想补充的就是,国内流传比较广的出版物有两种,一个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玫瑰圣经》,一个是紫图分了几套出版的《玫瑰图谱》,前者比较全,但紫图的版本是一张一张分开的,纸质也非常好,画面还原度相当高,所以个人比较推荐后一种。我自己有的那一套也是紫图的版本。但是现在没有办法把它拍出来,搜到了《玫瑰圣经》的版本,也就拿几张来展览一下。当然如果能够得睹原版的作品,那真的是一生无憾了。&&&&&&&&&&&&&&&&&&&&&&&&&&&&&&&&&&&&&&&&&&&&&&&&&&&&&&&&&&&&&&&&&&&&&&&&&&&&&&&&&&&&&&&& &&Abi
伽利略以他反讽的语调拿到这张乍看肃穆实则颇为喜感的..纸
招募副站长一名,唯一的要求是能够积极吐槽整理各专业课知识。长期征集专业课内容整理稿,有趣即可。Abi 敬上...&
招募副站长一名,唯一的要求是能够积极吐槽整理各专业课知识。长期征集专业课内容整理稿,有趣即可。Abi& 敬上
本故事纯属娱乐。
唯一的科学资料来源是少举爷爷的ppt..内容附在最后。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是细胞中绝对的另类。此细胞非常的慷慨,它经常释放肝素、组胺及其它调节因子增加局部血流,被看作所有同伴的依靠,他成为白细胞狮牙会的老大毫无疑问是凭着他的性格魅力。这也影响到了他后来的指挥风格,他的属下信赖他,即便属下都是一帮能力极为出众的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是细胞中绝对的另类。此细胞非常的慷慨,它经常释放肝素、组胺及其它调节因子增加局部血流,被看作所有同伴的依靠,他成为白细胞狮牙会的老大毫无疑问是凭着他的性格魅力。这也影响到了他后来的指挥风格,他的属下信赖他,即便属下都是一帮能力极为出众的细胞,但是无人怀疑嗜碱性粒细胞是他们中可以站在最前列发号施令的细胞。史书中心脏曾经开玩笑地说:&若血细胞皆白细胞,卿可为皇帝&。这话是说嗜碱性粒细胞对于细胞的魅力和号召力强大到心脏也赞叹的地步,他统驭这帮白细胞冲锋陷阵,仿佛雄骏的马王带着年轻的公马们奔行在春天的草原上,有种极其浪漫的气息。&
但是另一方面,嗜碱性粒细胞在白细胞铁驷之车中是性格最不出众的一个。这个细胞没有嗜酸性粒细胞的兵机绝世,没有中性粒细胞的威武勇烈,也没有单核细胞的残酷锐利,他也不会琴棋书画,甚至言谈也不出众。但是这个细胞一旦行动起来。雷厉风行不可阻挡,心脏对嗜碱性粒细胞最大的赞叹在于:&我有兵策问于碱卿,曰可,曰不可,毋多言,多言无益。&是说他问嗜碱性粒细胞什么兵策,嗜碱性粒细胞只说可以不可以,可以的他自然会做好,不可以的他就不会去做,多说也是白说。可见嗜碱性粒细胞在军事上的博大。&
在军事上,嗜碱性粒细胞有着异乎寻常的远见和战略眼光是毫无疑问的。但是他几乎不懂临阵指挥,甚至骑马都骑得不太好,因为他的家学基本不涉及台前的活动。嗜碱性粒细胞一生很少亲自到阵前,他运筹其它白细胞的行军路线更多,他永远带着中军大阵缓缓而动,促进其它白细胞向炎症或者过敏反应区迁移。其它细胞都很难忍受嗜碱性粒细胞的谨慎和缓慢。&
他被称为人体帝国&破军之将&,其实有点名不副实,因为平民细胞众们根本不知道,这个每每军功第一的著名白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根本就不曾到阵前看过战场。你懂的,嗜碱性粒细胞从来没有上场吞噬过任何东西。&
& 中性粒细胞&
中性粒细胞是真正的大贵族后代,他也是很多年后某只(但这位名唤野鸡,哦不,姬野的著名人物不在我们此刻讨论范围之内)的曾祖。&
中性粒细胞加入白细胞狮牙会纯属一种理想,他继承了家族的意志,他立志守护血管的国土,这国土的敌人是衰老的细胞或其他坏死组织的碎片,他便要和碎片为敌。&
他永远是先锋,而且他铁骑所指,几乎任何阵线都可以被突破。心脏曾经开玩笑,说若是再度领军北征,以中性粒细胞为先锋,嗜酸性粒细胞为大将,嗜碱性粒细胞为督军,单核细胞为奇兵。对于中性粒细胞,只要在地图上从心血管到伤口给他画一条直线,让他笔直地打过去就可以了;而对于单核细胞,给他一万个细胞,放他出城,就再也别管他去哪里了;对于嗜酸性粒细胞则告诉他听嗜碱性粒细胞的;对嗜碱性粒细胞则什么都不必说。这样中性粒细胞一路带兵铁蹄烈马一直杀到伤口,身后一条血路,立马一看,单核细胞已经不知何时迂回到城后开始两线夹攻了。而等到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把伤口打下来了,把第二年的营养都种出来了,嗜碱性粒细胞指点着嗜酸性粒细胞,慢悠悠地才过来,后面拖着缴获的堆积如山的辎重。这个很能说明这四种细胞在战场上的性格,(当然,事实证明心脏也是个很自大的皇帝,因为他这次出征当头撞见了一个名叫纳戈尔轰加&帕苏尔的少年,简称细菌,于是他铁驷之车全归无用,心脏至死都没能征服伤口,这是后话,仍然不在我们此刻讨论范围之内)。&
中性粒细胞并非一勇之夫,中性粒细胞对于骑军的创见,堪称影响了后来的三大骑军。中性粒细胞的理论极为简单,速度胜过一切,速度相等的时候防御比攻击有用。这个理论源于他对于士气的看重,他认为高速的骑兵不但可以打乱敌人的战略部署,而且可以在敌人心理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杀到,取得心理上的极大优势。所以和步战至强的嗜酸性粒细胞相反,中性粒细胞是个恨不得睡觉都在马上的骑兵领袖,这个和他的曾孙野鸡极为相似。中性粒细胞一家,从来都是出如雷霆电闪般的英雄。&
为了统驭白细胞强大的铁骑兵,中性粒细胞后来担任了地位极高的白细胞&三军都指挥使&,并且获得&真武侯&的封号。&
& 嗜酸性粒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个军事传奇,终其一生,嗜酸性粒细胞没有在战场上失败过。&
他最后名声之隆,令任何和他对阵的寄生蠕虫将军为之惶惶不可终日,因为无数次战局,无论敌我两方势力对比如何,安安静静的嗜酸性粒细胞总能找到一个完美的战术击溃对手取得最终的胜利。他的名言是:&十万大军有十万大军的战术,一个百胞队也有一个百胞队的战术。&他身体力行,居然真的曾用三个百胞队击溃了两万四千名寄生蠕虫组成的大军,而且仅仅损失了十七名骑兵。&
寄生蠕虫敬畏地称之为&大人解酸将军&。&
所以对于嗜酸性粒细胞的对手而言,往往不是&是否会失败&的问题,而是&会怎么失败&的问题而已。&
嗜酸性粒细胞在战术上的天才和他的出身密不可分,他出身于帝都酸氏家族。这个家族在帝都公卿中从来都是以出星相师而闻名,对于孩子的教育也是从数学开始。嗜酸性粒细胞并未学到什么星相的精髓,却被看作一个战场上的数学家。他可以在庞大的战场上预先计算出弓箭的射程、推进的速度、地势、风向甚至温度对于战局的影响,然后整日地思考,最后定策。他会画出一些天书般不可解的草稿来帮助计算,中性粒细胞看了他的草稿就崩溃了,也不再提跟他学习战阵的事。而嗜碱性粒细胞试图请嗜酸性粒细胞在细胞军校讲解他的战阵之学,但是嗜酸性粒细胞的授课无一人可以理解。嗜酸性粒细胞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曾和卜筮血小板对谈,血小板惊叹地说,嗜酸性粒细胞是个极为特别的孩子,当他进入沉思的时候,对于时间、距离和数字的理解,与常人是完全不同的。&
但是嗜酸性粒细胞也有极大的弱点,就是他的性子很慢。他每一阵前需要思考极长的时间,他最怕急战,所以几乎他始终被放在嗜碱性粒细胞的阵前,因为对于嗜碱性粒细胞这种运筹帷幄的细胞而言,没有什么会是突发事件,而嗜酸性粒细胞便也有了慢慢思考去定策的时间。也许嗜碱性粒细胞甚至会为了配合嗜酸性粒细胞而被迫减弱自己引起的过敏反应。当然,他一定非常愿意这样做,因为他们是好兄弟。&
嗜酸性粒细胞是一个很内向的细胞,作为白细胞会的副宗,他的决策地位还没有中性粒细胞高。他是铁驷之车中最小的,被看作所有细胞的弟弟,于是被给以了很大的照顾。很多细胞都以为嗜酸性粒细胞所以要对抗寄生蠕虫,只是他生活在一群要对抗抗原的兄长们中间,于是他便也要对抗抗原。当然,这也仅仅是一种猜测而已。&
和他的性格不符,嗜酸性粒细胞是个绝世的武士,步战能力强到无与伦比。他平时乘马,一到领军冲锋的时候却会跳下战马来,此时他一胞一剑,所向披靡。后来息帅哥号称&东陆三十年内步战第一细胞&,就是因为前面有嗜酸性粒细胞,评价的人也并无绝对的把握说如果是极盛时的嗜酸性粒细胞遇见极盛时的息帅哥,两人之间的对决将是什么结果。&
& 单核细胞:&
尽管身处在一个细胞辈出的时代,单核细胞依然被认为是血细胞中&最可怕&的。&
这个出身于人解单氏的大贵族细胞背负了全族的希望,被看作单氏&名细胞之血&的继承人,他也确实对得起长辈们的期待。单核细胞从小被授以各种兵法、武术和战阵,在四种细胞中是受训最完整的,可以说他可以被放在任何位置,什么都可以做到。他既可以吞噬杀伤并消化病源微生物、肿瘤细胞和损伤组织,又可以在抗原或多种非特异性因子的刺激下分泌出多种物质,还能激活淋巴细胞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单核细胞是万能的。&
但是,实战中的单核细胞很少和其他细胞配合,没有任何细胞能配合他,他的战术近乎一头孤狼。他是个很难控制的奇兵将领,会在广阔的战场上交错穿插迂回,向着敌军的后方突进。他可以仅带几百细胞不带辎重和粮食穿越茫茫人体,或者转战上千里摆脱上万病原微生物、肿瘤细胞骑兵的追捕,这种战术和心理素质他的血细胞朋友们都无法理解。&
这种战术可能要归结于人解单氏传奇一般的论著。&
根据史官的记载,单氏的祖先曾经向大脑进献《人解安国四卷书》,是由四卷书组成的一部论著,详细阐述了人体中敌我的关系、战术的运用和进退的控制等等道理。大脑非常赞赏,命令抄写以传播四方,至今这四卷书的原件还供奉在脑氏太庙内,分别是《细胞之卷》、《组织之卷》、《骨骼之卷》和《器官之卷》。几乎每个有志于心理学、医学和生物学的人都多多少少看过这四卷书,都是非常深奥而抽象的军事理论,并不容易理解掌握,所以也并无什么用。而另外一种说法,是当时单氏祖先进献的其实是《人解安国八卷书》,前四卷是论&法&,后四卷是论&术&,分别是《兵狼之卷》、《腾蛇之卷》、《枭击之卷》和最后的《劫灰之卷》,大脑觉得后四卷&术&都是直接阐述战争中的指挥艺术和对于心理的看法。最后他说&法可通达天下,术则各在人心&,焚毁了后四卷,仅仅留下前四卷传世。当然,我相信对于面临人解考试的诸位心理学院一年级生来说,这绝对是一件值得举国欢庆的事。&
然而被大脑看作已经进入邪路的四卷《术》,才是人解单氏真正的骄傲。大脑担心的是被太多人掌握了这种可怕的知识,所以嘱咐人解单氏的祖先密藏。而单核细胞被推测得到了《兵狼之卷》,俗称《人体解剖与组织学-最终奥义》。&
单核细胞对于军队的指挥和掌握都不太依据常规,他往往会造成极大的杀戮,他甚至会吞噬杀伤或者消化损伤组织,他往往又对士兵执行极为严酷的惩罚,有时候则放任他们抢劫。可是说单核细胞的军队远没有嗜碱性粒细胞治下的军队那样在义理上被人称道,但是单核细胞可怕的突袭能力同样是嗜碱性粒细胞不能学会的。别的细胞无法想象单核细胞和他的部下在战场上的生存法则,他们就像一群凶险的狼,为了猎物不惜一切。&
而和他的兵学相反,其实单核细胞却是铁驷之车中最随性也最温和的一种细胞,而且没有嗜酸性粒细胞的自闭和执拧。他所以成就那样的名声,可以说还是被人解单氏这个名家之家的长老们推上了一条绝戾的路,一如诸多被《人解安国四卷书》逼上这样一条不归路的心理学院一年级生。&
无核,呈中央双凹的圆盘状,直径约为7μm,最大边缘厚度约为2.5μm
运输O2和CO2,红细胞的生成速度约为2.5&106个/S
中性粒细胞
非特异性免疫中吞噬细胞,吞噬和清除衰老的细胞或其他坏死组织的碎片
嗜酸性粒细胞
①&&&&&&&&&& 寄生蠕虫的免疫反应,过敏反应,②参与机体的过敏反应,限制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的过敏反应,减弱过敏反应的程度
嗜碱性粒细胞
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的肝素、组胺以及其他调节因子能增加局部血流,促进其他白细胞向炎症或过敏反应区迁移
免疫应答 T细胞为细胞免疫,B细胞主要为体液免疫
单核-巨噬细胞:①吞噬杀伤并消化病源微生物、肿瘤细胞和损伤组织②能在抗原或多种非特异性因子的刺激下分泌出多种物质,③激活淋巴细胞并启动特异性免疫应答
小块细胞碎片,形状不规则,无细胞核
促进止血和加速血凝
10点的时候复习肌肉收缩忽然想到这个老梗..写着玩玩,于是就到这个点了..本来想用九州的,可是不知道该把哪一章拿来用..就用《龙族》吧。出场人物及道具CAST:人物:原肌球蛋白:路明非肌球蛋白头部ATP酶:诺诺(陈墨瞳)肌球蛋白头部:凯撒神经细胞内的Ca2+:摩尼亚赫号船长,曼施坦因教授由于故事情节无法完全对应,B组的出现大家就当是为了迎合原文剧情,与路明非...&
10点的时候复习肌肉收缩忽然想到这个老梗..写着玩玩,于是就到这个点了..本来想用九州的,可是不知道该把哪一章拿来用..就用《龙族》吧。出场人物及道具CAST:人物:原肌球蛋白:路明非肌球蛋白头部ATP酶:诺诺(陈墨瞳)肌球蛋白头部:凯撒神经细胞内的Ca2+:摩尼亚赫号船长,曼施坦因教授&由于故事情节无法完全对应,B组的出现大家就当是为了迎合原文剧情,与路明非cos的另一个角色原肌球蛋白和诺诺cos的另一个角色肌球蛋白头部ATP酶无关。没有看过原文的,为防逻辑混乱,忽略就好..&道具:终池:小魔鬼路鸣泽召唤路明非的那一片海洋,孤帆远影碧空尽..神经信号:青铜行动中贯穿始终的屠龙的使命感(我说出来一点气场都没有..T-T)ATP:诺顿的尾刺肌钙蛋白:路明非专属言灵&不要死&终池里的钙离子:作弊码 Gathering突触前膜:摩尼亚赫号终板膜(肌细胞膜):青铜壁肌细胞膜上的受体:青铜壁上微微浮凸出的人面离子通道:漩涡众细胞器:众手持牙笏蛇颈官员(露脸客串)众离子:凯撒的&廉鼬&&曼施坦因的&蛇&神经递质-乙酰胆碱:Gates的一毫升血,但是路明非被咬了..所以这里上场的是后备道具:路明非的血&下面进入正题此处要讲的是青铜行动,看过龙族的都有印象哈..没看过的..看着Abi胡扯就好..然后我们这里的故事是怎样进行的呢?首先神经活动,最高级自然是在脑部,这个是校长和教授他们的事,还有老板,天知道这些大神干了什么..按下快进键,神经信号一路高速快传,到达摩尼亚赫号&&神经细胞突触前膜。然后飞速快进各种准备工作,身担Ca2+之责的曼施坦因教授促发下,水下工作B组的两位携带着钥匙-诺诺弟弟Gates的一毫升鲜血出发!然后他们到达了终板膜。这个时候发生了什么呢?路明非被咬了..于是替补就这么上场了,路明非的血如同乙酰胆碱与受体,那张奇葩的青铜脸结合,那一刹那电光火石,终板电位咔咔咔地到达了肌细胞膜阈电位,青铜脸大叔嘴张得那叫一个大,此处附原文:旁边的活灵不是&不再咬路明非&那幺简单,它张大了嘴,越来越大。如果不是亲眼见过,没人敢相信有&人&能把嘴张这幺大,除非他没有颌骨,嘴巴的结构和一条能吞象的巨蛇相似。总之青铜宫殿内各种激活,动作电位迅速向整个青铜宫殿扩散..此处省略一万字..当然离子通道也被激活了,漩涡出现,B组进入敌方内部..&此处再度按下快进,路明非与诺诺的各种情节飞速闪过(想回顾的众,复习先,考完了我不介意把书给你们~)..哎呀诺诺中招!女王诺诺中招前的各种,如把潜水服换给路明非,如最后一刻扣死潜水钟的门,各种霸气!赞之~\(≧▽≦)/~然后小魔鬼出现了(萌翻全场的弟弟啊~~),对,这里要说的是从终池中赶来的钙离子,即小魔鬼与路明非订下契约后为路明非解封的言灵,作弊码Gathering(其功能据说参见星际争霸,我没怎么打过啦,简单来说就是能力无限),还有另一个我忘记了..(这里我想吐槽的是,当你的基友与你的女人为敌,以你的灵魂为代价也不能两全么..)于是乎,暗恋诺诺的路明非同学以心中的希望解封的言灵&不要死&和Gathering结合,成功唤回已经过去了的诺诺...诺诺,即此处的粗肌丝蛋白头部ATP酶,成功地被激活了活性..于是即使在休克状态也依然霸气外露的诺诺,直接把诺顿插在她胸口的尾刺生生地给掰断了!ATP被华丽丽分解..诺诺没事了啊,恺撒很开心呐,瞬间战斗力满槽!于是恺撒,肌球蛋白头部,它的构象就改变了!撒花~~~然后恺撒就把系在潜水钟绳子上的诺诺拖上去了..此刻肌球蛋白头部合体。然后拿错了刀(真心大爱七宗罪的设定~~)的路明非勉强解决(还没有杀绝)诺顿之后也跟着上去了,所以此处我们勉强解释为肌球蛋白头部拉动原肌球蛋白滑动...于是青铜行动中关于废柴主角路明非的故事到此结束。撒花,坐等麻衣收场。&P.S.原谅我奇葩的行文,我只是背不下来骨骼肌的收缩过程..&&&&&&&
虽然这不是我们心理学的范畴,但是还是小小的放上来炫一下..
所有理论都需证据支持,在这里只是八卦吐槽相关学科内容,所有言论均不得当真,某些比较关键的地方Abi要吐槽会打【】的。欢迎拍砖指正,共同探讨。...&
所有理论都需证据支持,在这里只是八卦吐槽相关学科内容,所有言论均不得当真,某些比较关键的地方Abi要吐槽会打【】的。欢迎拍砖指正,共同探讨。
是的,我又来吐槽了~~首先纠正我自己的常识..边缘系统,又称边缘叶,是大脑皮层的一份子,因为它在半球里侧。至于定位呢,大概就是把大脑剖一个半球出来,就在它的内侧面上,从位于额叶内的嗅叶开始弯弯绕绕沟沟回回的一个椭椭的闭合的环。大概就是丘脑上面那两条,松果体附近那一坨,还有脑桥上面那一条,然后连起来就好。在少举爷爷的PPT彩图上,就是奶白色的那一长条。这里仅仅...&
是的,我又来吐槽了~~首先纠正我自己的常识..边缘系统,又称边缘叶,是大脑皮层的一份子,因为它在半球里侧。至于定位呢,大概就是把大脑剖一个半球出来,就在它的内侧面上,从位于额叶内的嗅叶开始弯弯绕绕沟沟回回的一个椭椭的闭合的环。大概就是丘脑上面那两条,松果体附近那一坨,还有脑桥上面那一条,然后连起来就好。在少举爷爷的PPT彩图上,就是奶白色的那一长条。这里仅仅是说它的定位,因为显然边缘系统也包括皮质下区域。很靠边对吧,所以它叫边缘系统..然后这里提到嗅叶,所以(这个因果关系是怎么回事啊~~)显然边缘系统是由古皮层旧皮层发育而来哈哈。然后关于
问到的属于哪个区域的问题。边缘系统直接隶属于大脑皮层,和额、顶、枕、颞是并列的哈。甚至你还可以把它拿出来和新皮层、椎体系、锥体外系(当然后两个不算在大脑皮层内)并立。分类放依据不同而已。&以上是对其外形及定位的一点背景。------------------------------------------------------------------------------------------------------------------------------------------所以我为什么要吐槽它呢?因为这家伙到处打酱油。最近对它印象比较深是因为昨天狠纠结了一下三个机能系统学说,第一个系统,全称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简称动力系统,定位于网状结构和边缘系统。既然说到了,就顺便区分一下边缘系统和网状结构吧。网状结构在脑干内,乃白质灰质各种混杂的裹不清楚区域。揉揉脑袋卖个萌神马的时候,从左耳后面画一条到右耳的线,如果拿个云母片从这条线戳进去,戳到某个深度就会碰到它..除了作为脊髓和丘脑之间的一个过渡起到必要的过滤和传导作用之外,网状结构最重要的功能是控制唤醒,就是我们所谓的上行激活系统和下行激活系统所具备的功能。因此网状结构是正牌参与&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额,也就是动力系统的。虽然网状结构同样也是一大酱油瓶,这里不是它的主场,就不赘述了..那么边缘系统是怎么跑过来打酱油的呢?因为这家伙包含的东西太多,某些组织曾经是属于边缘系统然后它们渐渐被归为别类,另外一些组织&偶尔&属于边缘系统。我去啊( ⊙ o ⊙ )..我们所学到的包括扣带回、海马回、海马沟、杏仁核、附近的大脑皮层and丘脑及丘脑下部组织。这一大堆喽啰里头谁参与了&调节激活和维持觉醒状态的系统&呢?挨个撸一遍先。扣带回,牵涉到情感、学习和记忆。海马回,主管近期记忆,跟癫痫还有点关系,想到我们苦逼而经典的H.M就有解了。杏仁核,情绪、学习和记忆。最典型的是愤怒。丘脑,皮层下感觉中枢。下丘脑,调节植物性神经系统的皮下中枢。所以周雯同学不负责任地认为,应该是丘脑和下丘脑吧~~~&还有呢?还有神奇的REM睡眠。快速眼动睡眠期主要激活的就是边缘系统。杏仁核、前扣带回、前额叶。个人感觉此处是情绪和记忆吧~~【学习,做个梦能学习到神马啊!!】但是知觉说确实认为做梦有助于记忆和学习我也很无奈啊..当然也有控制觉醒,因为虽说REM期肌肉麻痹,但是..据说会勃起?囧rz..&And then?嗅觉的皮层部位在海马回。&再然后呢?往上数8行,凡是涉及到小喽啰们的功能的,都是边缘系统..这货就仗着它手下多,就到处蹿啊混脸熟有木有!脸熟就可以打酱油不给钱啊!&That's end..PS.我只是在复习的时候找点乐子..
复习到这个地方忽然觉得有点意思,就把这个章节拖出来说说~~参考的资料极少可能有错误请一定要指出。首先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的出现算是心理和物理各种眉来眼去之后终于修成正果了。(这里提一句费希纳还是小费的时候呢是学物理的,交叉型人才有木有~~但是体弱多病加抑郁什么的就转向了心理,然后在他迈向老费的那一年忽然了悟了身心关系~~这算是得到对数定律这个结婚戒指之前繁复痛苦...&
复习到这个地方忽然觉得有点意思,就把这个章节拖出来说说~~参考的资料极少可能有错误请一定要指出。首先费希纳的对数定律的出现算是心理和物理各种眉来眼去之后终于修成正果了。(这里提一句费希纳还是小费的时候呢是学物理的,交叉型人才有木有~~但是体弱多病加抑郁什么的就转向了心理,然后在他迈向老费的那一年忽然了悟了身心关系~~这算是得到对数定律这个结婚戒指之前繁复痛苦而神奇催泪的恋爱吧)而心理作为一种不那么可捉摸的精神现象,对于崇尚简洁精确的极致美感的物理er们来说并不是那么好测量..在很多时候这条定律被称作&韦伯-费希纳定律&。是的,老费他找到了度量的方法,来自生理学校友兼表兄兼老师韦伯(早就说过嘛心理学是一门中间学科,此外他们的关系真纠结..)。不得不说莱比锡真是个出奇葩的地方,希特勒冯特费希纳韦伯皆出于此~要说明的是,虽然费希纳甚至以公式(也就是 K=△I/I )归纳并且命名了韦伯定律,但他们的研究还是有很大的区别的。这一点在宝宝老师的PPT上已经有了充分的表现,韦伯分数用于计算最小可觉差,也就是差别感受阈限,而费希纳对数定律更多地是在探讨身心关系。这里拿出费希纳对数定律的真身。P=KlgI.该结婚戒指的出现不仅升华了心理与物理之间的各种纠结,更重要的是它第一次测量了&精神&(我不知道这个地方可不可以换成心理或者别的更好的说法),相当于心理学以当年的小麻雀形象嫁入物理家的豪门从而得到了科学地位上的认可-嘲笑心理学不是科学的正是康德那个怪老头。而要审慎地评价费希纳的成果的话,对数定律存在很大的缺陷。第一点要提的是费希纳非常单纯地假定刺激增加一个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产生的感觉增量相等。真心被这句话绕了很久啊。在宝宝老师的PPT中韦伯分数那一篇,每种韦伯分数基本都给了具体情况对吧,但是费希纳没有,【大概是物理学那种概括一切的简谐美气质导致】..举个例子,响度在1000Hz/100dB时的韦伯分数是0,088,于是单纯的费君就把所有的响度的韦伯分数设为0.088..管你有没有被第一声炮响震聋,只要第二声的增量超过0.088,你就一定会听到..简直是噪声性耳聋患者的福音..无奈这是不现实的啊老费!第二点就是从对数的图像上来看,不管是什么刺激,费希纳的对数定律所呈现的观念就是,刺激强度增加得快,感觉强度增加的慢。有这么绝对么?于是斯蒂文斯来了..&&&&&&&&&&&&&&&&&&&&&&&&&&&&&&&&&&&&&&&&&&&&&&&&&个人感觉斯蒂文斯作为美帝来人绝非靠谱之人,这家伙居然是用估计的..数据不精确是硬伤啊。此人不仅自己估计,还号召被试们一同估计..从而得到了幂定律。坑爹嘛这不是..所以斯蒂文斯的幂定律就有了很多【来自于他坑爹实验法】{老实说我真的不知道这些局限性的产生原因,我对它们缺乏理解,小鼠= =求指导~ @斯金纳小鼠 )的局限性,譬如不同刺激条件下的同一感觉幂指数居然可以是不一样的,譬如标准刺激一大斜率就high,使用的刺激逼近最小可觉差斜率继续high..但它能够体现一个对数定律不能体现的事情,那就是,人类对危害自己的事情果然是相当的敏感..一切以生存为最终目的。我们说对于能量变化范围小的刺激幂指数会比较高,谈到这些能量变化范围小..为神马小捏?因为电击神马的,压迫神马的,一不小心人就跪了啊!以上是不靠谱的斯蒂文斯对我们做出的【我所知道的】最大贡献。&Abi同学的第一次不靠谱学科八卦就到这里,欢迎拍砖和指正。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100gates攻略19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