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神能科普一下!如何修改战地32里面载具自毁的时间?(需要详细的)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京 东 价:
¥27.90 [7.4折][定价:¥38.00]
温馨提示:
其它类似商品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我从战场归来
¥27.90 [7.4折]
查找同类商品
适读人群 :青少年、成年读者  《我从战场归来》《我钻进了金字塔》《重返巴格达》是有着“新闻斗士”之称的著名新华社记者唐师曾,亲历海湾战争,于战火间出生入死,前后历时10年,付出惨重代价而写就的战地传奇。这一系列作品真实而深刻地记录了20世纪末,海湾战争――这场人类有史以来最昂贵的现代高科技战争――所导致的中东地区国家和人民的多舛命运,以及对国际格局产生的深远影响。  唐师曾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现任新华社记者、中国政法大学客座教授、装甲兵工程学院特约研究员,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政治军事权威。他的文学作品素以“科学的态度,艺术的语言,讲人的故事”,对国际关系及世界战争史有着超越时空的深刻洞悉,同时充满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  唐师曾任新华社驻中东分社记者的三年间,以其独特的个人魅力与勇气,得以历访卡扎菲、阿拉法特、拉宾、曼德拉、沙龙等政商首脑,独家拍摄的照片因极具新闻价值而多次被国际知名媒体采用,被称为“新华社摄影大师”,名震国际新闻摄影界。  其“战争三部曲”自1994年陆续出版,20年来长盛不衰,当之无愧成为记录时代的经典。
  《我从战场归来》是著名新华社记者唐师曾在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之时,浴血深入战地,写就的中东战地见闻。带着“记录战争带给人类的苦难”的使命,他在经费紧缺、物质条件极差、生命安全无以保障的情况下,只身辗转伊拉克、约旦、以色列、塞浦路斯……亲眼见证美丽大地沦为焦土,交战国难民垂死挣扎,记者们在纷飞战火中肝胆相照,热血相助……本书多次再版印刷,累计销量百万册,英雄主义的正义和激情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人。
  唐师曾,男,1961年生于北京,江苏无锡人。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著名战地记者,因采访1991年爆发的海湾战争以及众多国际政治领袖人物而声名大震。也因其九死一生的传奇经历而备受世人瞩目。他的文学作品素以“科学的态度,艺术的语言,讲人的故事”,对国际关系及世界战争史有着超越时空的深刻洞悉,同时充满悲天悯人的人文情怀。主要著作有《我从战场归来》《我钻进了金字塔》《重返巴格达》《我在美国当农民》《我的诺曼底》《我说》《一个人的远行》《黄河的联想》。
第四版前言(唐师曾)笼中之豹(唐师曾)梦回世纪之战(唐师曾)直面死亡的记忆(唐师曾)豁出命的唐老鸭(萧乾)从雪山到火海上下同欲飞往巴格达并非天方夜谭在巴格达,为一张照片临近摊牌的巴格达六百记者云集安曼“打起来了!”安曼祈祷和平鲁威谢德难民营贝卡难民营告别约旦另纸签证从拉纳卡到本古里安生活在面具后面的以色列“飞毛腿”袭来之际戒严中的加沙西岸――没有摄影的摄影采访坦克,进攻!耶路撒冷重返拉纳卡“我要上前线!”烙饼我和河野“死亡之路”我们的家劫后巴格达去南部――什叶派地区烽烟又起去北部――库尔德难民逃难记撞车、撞车、再撞车海湾战争中的北大人罗伯特?卡帕新闻检查再见巴格达多余的话(许延滨)附录(徐佑珠等)
  从雪山到火海  只有先会飞,才能拥有翱翔的翅膀。  ――以色列伞兵  8月3日,我和《民族画报》摄影记者凌风正缩在帐篷里听新闻,“美国之音”干瘪的声音播送了一条令我灵魂出窍的消息:“日中东时间凌晨1时,伊拉克共和国卫队3个师越过边境,仅有2.03万人的科威特军队稍作抵抗即全军崩溃,除5000名散兵撤至沙特,全军覆没。”  伊拉克吞并了科威特!我屏气凝神生怕漏掉半个字,直到转播《时事经纬》,我才一个猫跳钻出帐篷,在雪地上连打三个滚,面对雪山长跪不起……  新华社社长穆老头把“摄影”比作新华社的一个翅膀,我做梦都想当翅膀上的硬羽毛。缩在鸭绒睡袋中,我打着手电起草去海湾的申请。  尊敬的部领导社领导:  新华社正在步入世界性通讯社的行列,中东是最好的突破口。中东位于三洲交会、五海包围之地,集地理、历史、宗教、民族、经济、政治、文化矛盾于一身。古老的大河文明、金字塔、巴比伦与石油命脉纠缠一处。帝国主义殖民经济不得人心,白面孔的美联、路透在阿拉伯世界不如中国受欢迎。  我1983年毕业于北大国际政治系,曾在中国政法大学执教“现代国际关系史”“世界大战史”近4年,并获讲师职称;1988年毕业于新华社汤姆森国际新闻培训中心;1990年毕业于警察学院驾驶学校。身体健康曾达北大锻炼标准。盛夏走过长城,严冬爬过雪山抓熊猫,在世界屋脊探过险,在摄影部新闻中心从事突发事件报道3年半,有丰富的“闪击”经验。无妻儿、恋人拖累,最适合飞往中东采访战争。我决心为新华社争光,报答人民哺育之恩。  就是这篇用军用“小八一”电台发出的明码电报,日后竟被嗜血的人传为血书。其实我这个人最怕见血,更何况在海拔6000多米的青藏高原腹地、6860米的布喀达坂峰脚下,连氧气、淡水都不够,哪挤得出多余的鲜血。  我又连夜起草了两封电报。一封请新华社军分社王建民帮我准备防弹背心;另一封让技术局传真员袁满到北大国际政治系预借有关海湾危机的书籍。  熬过一个不眠的寒夜,我仿佛已飞过寒光闪烁的布喀达坂雪山,来到炽热的中东沙漠。  西方国家在历史上以欧洲为中心,把由近而远的东方各地称为“近东”、“中东”和“远东”,这一政治地理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中东范围没有明确的界限,一般指以西亚为主,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广大地区,包括伊朗、阿富汗、埃及、巴勒斯坦、以色列、叙利亚、伊拉克、约旦、黎巴嫩、也门、沙特阿拉伯、阿联酋、阿曼、科威特、卡塔尔、巴林、土耳其、塞浦路斯。  这一片辽阔富饶的土地约740万平方公里,是东西方交通咽喉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石油资源,其出口量约占世界石油出口总量的2/3,故有“石油海洋”之称。  美国总统五星上将德怀特?艾森豪威尔直言不讳地宣称,“仅仅从地理学上讲,整个世界战略没有比中东更重要的地区”。而海湾又是中东的核心。  海湾位于西亚南部,是印度洋伸入阿拉伯半岛与伊朗高原之间的陆间海。伊朗称之为波斯湾,阿拉伯国家称之为阿拉伯湾,统称海湾。海湾地区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卡塔尔8个国家,统称海湾国家,总面积480万平方公里,人口9159.6万。  海湾地区处中东中部,北扼高加索山、黑海,南濒阿拉伯海,东临南亚次大陆,西接红海,是连接亚、非、欧三洲要道。此外,拥有世界上最丰富、最优质的石油,埋藏浅、产量高、油质好、储量大。已探明储量6517亿桶,占全球储量65%。中东五大产油国沙特、科威特、伊拉克、伊朗、阿联酋均在海湾。  中东极为重要的战略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其一直处在激烈的动荡之中。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中东地区发生的局部战争和规模较大的武装冲突将近50起。其中最引人瞩目的是从1948年5月到1982年6月的五次中东战争(即巴勒斯坦战争、苏伊士运河战争、“六日战争”、“十月战争”、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的战争)以及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阿以争端是中东动荡的重要根源,其中的关键是巴勒斯坦问题。另外,塞浦路斯问题、黎巴嫩内战也一直为人们所关注。  风云多变、冲突迭起的中东,一直是举世瞩目的动乱地区,也是国际新闻界追踪的热点。尽管当时国内大多数人不认为海湾要打一场大战,可根据我的知识和直觉,一场大战非打不可。我祈祷茫茫宇宙,促成我的海湾之行。  飞往巴格达  我在不断的梦想中生活。  ――苏沃洛夫  出发的前两天,我终于有空穿着亚运会发的大红运动衣风风火火跑到北大25楼博士生宿舍,向我的女孩描绘我的军事思想。她低眉顺眼听我白唬了半天,才说:“你怎么总在做梦?”的确,我一直如俄国元帅苏沃洛夫所云:“我在不断的梦想中生活。”  12月20日,1990年。北京,国际机场。  没有比此时飞往巴格达更迷人的了。  我真不懂妈妈干吗抱着我大哭。也许战争中女人比男人失去的更多,我们仅失去生命和肢体,女人则失去灵魂和心。对于有可能发生的意外,我有充分的精神准备。我深知,除非你牺牲一切也在所不惜,否则就别去冒险。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中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都准备献出我们的生命,但只有少数人中选,对这些少数被选中献出生命的人,也无须给予殊荣,因为他们是幸运儿。为祖国献身的人的母亲是世界上最值得骄傲的人,也是最幸福的人。”我心中的不怕死有两重含义:一是明知有危险而不怕;二是不受金钱、权力等物欲驱使。我的冒险就属于这一种,心自由,嘴也自由,行动起来才有活力。  临行前,我把我的财产――从《简氏武器年鉴》到各种军装,分送4位同事的儿子们。像去可可西里探险时一样,摄影部副主任林川和梁师傅拉着哥们儿一直送到机场,外事局小金用力捏了捏我的右手,“鸭子,一定回来,3个月后我在这儿等你。”  由于国际封锁,目前进入巴格达的唯一通道只有约旦,我得先乘中国民航飞到伊斯坦布尔,至于以后的路,只有天知道。8点10分起飞,中国民航CA-943航班蔡机长双手紧抓我的双肩,“小伙子,有什么要求直说,趁还在祖国的飞机上。”他见我一人带了这么多行李,特地给民航伊斯坦布尔孔站长写信:“老同学,设法帮助这位记者,他要去巴格达……”乌鲁木齐边防武警免收我的出境费,并送我一张入境费交讫的凭单,“希望你还从我这儿入境,入境费我先替你交了。”  19点20分途经沙迦,降落前可以看见霍尔木兹海峡外点点油轮游弋于印度洋上。  临近烟波浩渺、战云浮动的波斯湾,一股慷慨别燕蓟的孤独感油然而生。海水中总是浮现我老妈随风飘舞的花白头发,出发前一天晚上,她一直背对着我拼命地洗我换下的一大堆脏衣服。  连续飞行了17个小时后,我在伊斯坦布尔着陆。雨夜朦胧,分社的一位同志早已等候在机场,民航伊斯坦布尔办事处帮我寄存了放大机、传真机和装有钢盔、防弹背心的两只大箱子。  土耳其,这个地跨欧亚的文明古国,悠久的历史可溯源到公元前700年,曾历经东罗马、拜占庭及奥斯曼等盛极一时的帝国,随着军事采邑制的衰落而沦为英、法、德、俄、奥诸国的纷争之地。  这次我匆匆逗留并在那儿转机的城市――伊斯坦布尔,就曾是东罗马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首都。这座原名君士坦丁堡的古城,其城市布局与我国的长江重镇武汉有点相似,分隔欧亚两大洲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将其分为三个部分,呈鼎足之势。博斯普鲁斯海峡北通黑海,南达爱琴海和地中海,地势相当险要,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根据1923年的《洛桑条约》和1936年的《蒙特勒公约》,博斯普鲁斯海峡归土耳其管辖,但外国包括黑海沿岸国家如苏联、罗马尼亚、保加利亚的商船,均可自由出入。一旦此海峡被封锁,黑海顿成“死海”,它的重要性由此可见。  这里比北京时间晚6小时,早晨起床对表,乌黑的煤烟袅袅而来,空气中弥漫着穆斯林的祈祷声。想不到这座土耳其的重要港口城市居然还缺水,所有人家全用容器贮存水,浴池中也是水,饮用水得去买。在伊斯坦布尔大桥旁,停泊着一条30万吨级的伊斯坦布尔自来水公司的大船,它是专门用来运水的油船。  几只棕头鸥在小楼上盘旋、降落,小雨犹未绝。大喇叭传来祷告声,庄严神圣。  土耳其是个穆斯林国家,伊斯坦布尔这个土耳其最大的城市里的清真寺更是数不胜数。我有幸走进了著名的古迹――“蓝色清真寺”和与其隔街口对峙的“圣索菲亚教堂”。建于17世纪的蓝色清真寺高43米,全寺共有260个窗门,屋顶呈圆拱形,名实一致,寺内主要色调是蓝色,它是世界上唯一建有6座宣礼塔的清真寺。与它遥遥相对的是被誉为“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这座代表东罗马帝国建筑艺术高峰的教堂,外观宏伟,内部装饰精致富丽,为伊斯坦布尔最大的教堂。我对伊斯兰清真寺与基督教教堂在一个广场上和睦相对大为赞叹。  托普卡珀宫则是奥斯曼帝国时期留下的建筑,距今约有500多年历史。据说,宫内有很多房间,可住4000人以上。与北京故宫一样,托普卡珀宫也设有“珍宝馆”,陈列历代皇帝收藏的古玩珍器。在那里,我惊喜地发现还有中国明清两朝送给历代苏丹王的瓷器。  次日,我乘约旦航空公司波音-727飞往安曼。安曼机场的警察将我的6包行李全部打开,直弄得防化服上的滑石粉白烟乱冒才甩手而去。  如果人生的乐趣在于这一秒钟不知道下一秒钟会发生什么,我的巴格达之行则饱尝这种提心吊胆的乐趣。在安曼小住一日,我登上了飞往巴格达的伊拉克班机,遇到的安检更加严厉。尽管我已把防化服和传真机都扔在了安曼分社,可我托运的行李还有48公斤重,按规定伊航只许托运20公斤。看到我前面的日本NHK记者大把地从西装上衣口袋中挥洒出成叠的绿票子缴超重托运费,我却分文没有。我耐着性子娓娓动听地给工作人员解释为什么我现在没钱,其窘态不亚于李鸿章签订《马关条约》。他同情地将48公斤改成了30公斤,在收了我一把清凉油之后,又改成20公斤。  自联合国安理会第660、661号决议(8月3日,安理会通过第660号决议,谴责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要求伊拉克立即无条件撤军;8月6日,通过第661号决议,下令对伊实行贸易禁运及国外资产冻结)生效以来,安曼成了伊拉克与外界交往的唯一通道。为了保住这条生命线,伊航别出心裁地要求旅客亲手将自己的行李搬上飞机货舱,以免有炸弹混入,这害得我又一通忙乎。坐在身旁的加拿大电器工程师埃尔萨第,是回来清理他在科威特的财产的。听说我要在巴格达待上3个月,他猛地吹了一声口哨,说1月15日以后巴格达就不存在了。在飞机上,我像其他旅客一样得到一张白色的指令:“根据革命指挥委员会第229号命令,在你抵达巴格达5天之内,必须到指定地点做血液检查。”我这才发现,此时逆着外逃的人流进入巴格达,决不是件轻松事。  一下飞机,我和日本NHK记者\木丸吾及一名法新社记者就被带到候机室一角填写各种表格,并交了一张标准像。我们被告知,所有记者必须住进指定的拉希德饭店,每天费用180美元。日本人“嘿嘿”地连连点头,可我全身上下仅有300美元。因为按惯例新华社外事局仅给我300美元现金。也许这的确能阻止贪污,可对我这样的战争暴徒则无异于送死。窘极无奈,我挺直胸脯走上前,“我是中国人,我没有那么多美元,我的同事在机场外等我。”一位西装男子转身去请示。日本记者\木趁机对我说:“We are controlled(我们被软禁了)。”我忙朝他挤了一下右眼,“Help each other(互相帮助)。”  在中国使馆帮助下,我终于获准暂住新华社巴格达分社,一座英国式的三层洋房。巴格达的冬夜寒冷刺骨,可中国驻巴格达使馆的小客厅却温暖如春。大使郑达庸是北大东语系校友,他热情地表示“欢迎小字辈”,对我这个胆大包天又四处捣蛋的小师弟自然格外照顾。武官曹彭龄亦北大毕业,其父曹靖华当过北大俄语系主任。武官本人一身儒风,怎么看也不像武官,更像个文化参赞。在曹武官宿舍的地毯上,他用茶杯、咖啡罐、腰带摆了态势图,向我介绍一触即发的战争。在最近的140天里,伊拉克已在南方修了2200公里的甲级公路。在北纬31°线集中了它的全部装甲单位,如著名的“麦地那光明师”、“大汉谟拉比师”;“依赖真主师”则进驻库特,摆出决战的架势;北部三省库尔德人居住区仅部署了一个轻装甲师。我不禁对这种面对进攻却分散兵力的防御表示意外,怀疑这种依靠三条纵向公路的战术原则。曹武官点头同意,因为仅从图上作业看,伊拉克将一战即败。  呼吸着冰凉的夜风,我想起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位日本海军将领的诗句:“战未毕,雨季之郁闷天空,犹在头上。”  “飞毛腿”袭来之际  如果你是好样儿的,出了倒霉事就该怪你自己。  ――海明威  每当防空警报响起之际,在特拉维夫希尔顿饭店,工作人员都将所有旅客赶到设在第6层的防毒室,用黑塑料胶条将旅客密封在避弹室里。住在这里的各国记者据理力争,终于有幸享受“豁免权”,他们首推CNN(有线电视)、ABC(美国广播公司)、NBC(全国广播公司)的一帮摄影师,CBS的约翰?海古德、加拿大的自由摄影师乔、美国《新闻周刊》的村田信一和我,总是待在一起,脚边的防毒面具玉体横陈,就像一堆骷髅头。  我从未穿新华社给我的防化服,这倒不是我勇敢。早在撤离巴格达之前,首席老朱和我就将全套防化服连同面具送给了房东。路过安曼时,试穿补充的新式防毒面具险些把我憋死。一到以色列,又得到了我的第三套防毒面具,可我从未用过。现有的防毒面具也只能对付警用催泪弹,连第一次世界大战糜烂皮肤的芥子气也挡不住。钢盔我却从不离身,从北京出发的前一天,《解放军报》摄影记者乔天富特别关照我,80%的战伤是被弹片击中头部,要想多活就别怕沉。  两天前,我站在阳台上首次拍到了迎击“飞毛腿”的爱国者导弹腾空而起的英姿,由于用的1/4秒,弹道轨迹极短,在10寸传真片上不足2寸,但这也引起了村田和乔的大力称赞。乔为了表彰我的勇敢,还送了我一个名牌摄影包,村田在一旁羡慕地说这种“多姆克”专业包在东京卖200美元。  这里的摄影记者55%用尼康,30%用佳能,15%用其他相机,如莱卡。主要型号有尼康F-4S、尼康F-3P、佳能新F-1、佳能T-90和莱卡M-6。他们都随身挂有外接高压电瓶,清一色地背村田说的那种在东京卖200美元的美国“多姆克”牌摄影包。这种包可装两台加MD-4的尼康F-3,四个中等体积的镜头(如尼康80-200f4),两只闪光灯,此外还有两个大口袋可供装其他物品,开关简单,有防水夹层。在国内我只见《中国青年报》贺延光背过这个牌子的包。  每天早上,当我背着美联图片传真机到一楼新闻中心传照片时,都引来一大堆外国同行围观,这使我很难堪,根本不敢把那些臭照片装上机器,生怕给中国人丢脸。澳大利亚News Limited摄影记者Ray Strange笑称我用的是19世纪的机器,问我为何不用美联底片传真机AP-Leafax呢?  这里的美联、路透、法新、共同、时事、读卖新闻清一色地用美联底片传真机AP-Leafax。我在巴格达就曾向共同社摄影记者大河源利男借用过这种机器。其体积只有一台电动打字机大小,在东京卖1.5万美元。可用英文打说明,传一张黑白底片(亦可用彩色底片)只需6分半钟,而我用的图片传真机传一张照片需10分钟。据东京新闻摄影记者吉冈逸夫讲,尼康公司正在试造一种比美联AP-Leafax更小巧的机器,估计打完仗时会投放市场。  美联社摄影记者多米尼克说过:“让一个摄影师拍两种以上胶卷简直不可思议。”英国自由摄影师尼尔?钱德勒说:“只拍彩色负片再好不过。第一,可以专心致志。第二,既可传真,又可给画报提供。第三,快,省事。一小时快冲店四处可见,而D-76显影液在一些地方早已绝迹。可以这么说,凡是有电话机的地方全有快冲店。”  日本摄影记者村田说:“红色中国也应该给你装备这种机器。”不想,这话惹恼了站在一旁的希尔顿饭店保安人员Yossy,“什么红色中国!只有一个中国,中国一个,懂吗?”  言归正传。一连几夜,乔、村田和我都站在阳台上迎着地中海的寒风,仰望夜空,静候“飞毛腿”的光临。由于白天跑新闻,晚上眼睛都睁不开,可在强烈的竞争心理驱使下,谁都不肯认输。村田说最好的办法是我和乔支好相机打开B门,他用烟头给我们画一个“爱国者”撞击“飞毛腿”,我们仨一块儿领普利策奖。乔则气得大骂萨达姆不配合。  等到2月8日午夜,村田和乔终于熬不住了,回到各自的房间去睡觉。可我坚信今夜“飞毛腿”必定光临,因为今天碰巧是穆斯林主麻日的结束,犹太教安息日的开始(希伯来文shabbth,意为第七,犹太教每周一次的圣日。根据《圣经?创世纪》,上帝在六日内创造天地万物,第七日完工休息,故尊第七日为圣日,名安息日。犹太教规定在该日停止工作,礼拜上帝,名曰守安息,基督教承袭这一说法称礼拜日),正好与巴格达的“六三革命节”连在了一起。为此,我还与村田打了赌,可连响两回警报,却一无所有。  我在特拉维夫希尔顿饭店楼顶,等候“飞毛腿”来袭。与我朝夕相处的是美国《新闻周刊》日本雇员村田信一。他一直靠高价出售战争照片为他的巴勒斯坦新娘买黄金首饰。从这张信手拈来的夜景可以看出村田的手段。“35毫米不剪裁”,即使在暗夜也用1/8秒慢门,且稳若泰山。(村田信一摄)  大约凌晨2点30分,我第三次被凄厉的警报声吵醒。我将头钻到枕头底下,认为这次还是“狼来了”,电话铃又响起来,听筒中一个男人用英语命令我闭灯、关水,迅速隐蔽。我摸黑爬上阳台,可特拉维夫全城仍是灯光灿烂。我返回房内拉上落地式大窗帘,这样可以避免炸碎的玻璃横飞。我抄起莱卡、戴上钢盔重新返回阳台上,俯瞰沉睡的城市。  城市中的灯光一片一片地熄灭,我感到肾上腺素直往上涌,心脏狂跳不止,我正面临我职业记者生涯中最富于挑战的几分钟。我不知道我能否坚持下去,不知道能拍到什么东西,我只是尽量地深呼吸,极力稳定自己的情绪。正北方一条火龙腾空而起,直冲夜空,待升到一定高度突然消失。几秒钟后,再度出现。继而传来两声沉闷的巨响,楼板跟着一抖,“飞毛腿”真来了!强忍住袭来的恐惧,我哆里哆嗦地摁下了莱卡相机的Β门。  1991年2月,被“飞毛腿”摧毁的特拉维夫民宅及汽车。(唐师曾摄)  特拉维夫市中心,一对兄弟站在被“飞毛腿”炸毁的自家房屋前。(唐师曾摄)  我从防火梯跑下一楼大厅,已经没有丝毫的恐惧,往日经历过的兴奋与刺激再度回归到我的全身。这里空无一人。门口竟没有出租车。两位背尼康的白人拒绝我的搭车请求,绝尘而去。我只好重新跑回大厅。这时迎面跑出一个法国人,先用法语,后用英语问我看到了什么。我说,开上你的车,我知道在哪儿。  以色列工兵牵着“黑背”在废墟中寻找受难者。(唐师曾摄)  出饭店北行,迎面撞上一队消防车,我们紧随其后,更多的消防车、救护车闪着红黄蓝色的警灯汇入我们的队伍。  空中弥漫着焦糊的气味,自来水管爆裂,水流四射,大卫-本古里安街的路中央有一个直径七八米的弹坑,几辆汽车已烧作一团乌铁。数名消防队员正用水龙灭火。四周的房子已被炸塌。我身后一辆看上去崭新的Oldsmobil牌车被炸坏的水泥预制板砸破了车顶。牵着德国黑背军犬的工兵救护队在废墟中寻找受难者。  子夜,逃出被炸房屋的老人惊魂未定。(唐师曾摄)  附近没有灯,只有消防车顶上的探照灯和乱成一片的手电光,红黄蓝各色警灯闪烁不停。士兵的军车首尾相连形成路障,上百名背M-16步枪的志愿者手拉手配合军警将所有记者赶离现场。救护队员将5名轻伤员抬上救护车,我冲过去,消防水龙喷出的水弄了我一身,一个士兵几次用手挡住我的闪光灯,气得我破口大骂。一位呼呼大喘的大白胖子指手画脚地指挥灭火,满头白发在夜风中飞舞,竟是以色列住房部长阿里尔?沙龙。  路边一对可怜巴巴的老人用防毒面具遮住脸,求我别照了。一条壮汉朝电视记者大吼:“告诉萨达姆!我们要扔原子弹,炸得他屁滚尿流!我们自己打,我们不用美国人!”  这是一周来伊拉克导弹首次攻击拉马特冈,也是弹头第3次落入该城。共有5座住宅被毁,150座受损,26人受伤,无人死亡。被毁的建筑物包括缅甸使馆。这是犹太安息日凌晨首次遭受的攻击。  对于以色列的反应,外界一直颇为注意。上周公布的民意测验表明,超过70%的市民主张克制。以色列总理沙米尔今晨亦在收音机里发表讲话,表示以色列对此次袭击仍将克制。可如果伊拉克使用化学武器,后果可就难料了。他指出,过去5次“飞毛腿”袭击每次都仅发射一枚导弹,说明伊拉克的发射能力已大为减弱。到目前为止,“飞毛腿”导弹已使4名以色列人死亡,270人受伤。  一对被“飞毛腿”命中房屋的老年夫妇不知所措。(唐师曾摄)  特拉维夫被“飞毛腿”摧毁的以色列民宅。受害者正从废墟中抢救可再用的生活用品。(唐师曾摄)  一位住房被毁、名叫Rondi的男子说,警报响后约一分钟他看到四面墙壁都向内压来,玻璃碎片向四面横飞,他以为自己死定了,但是尽管房子塌了,可自己仅仅是手臂受伤,还算幸运。在现场协助救护的一名女军人说,这次袭击十分万幸,因为该区不少居民已离家出走,大多是空屋,故只有26人受伤。  我找了辆出租车赶回希尔顿饭店,甩掉鞋赶紧冲胶卷。趁显影之机,写了篇《“飞毛腿”袭来之际》的短文,送到新闻检查处。再跑回房间,用湿淋淋的底片放传真照片。摄影部值班室听说此时我仅剩一张涂塑传真相纸,命令我留到最需要的时候再用。  我拎着传真机和水淋淋的10寸传真照片跑到新闻检查处,要回审定的《“飞毛腿”袭来之际》文字稿,传往新华社巴黎分社。等到穿军装的以色列新闻检查官在我的送审照片上盖完审查章,北京新华社摄影部的林川、袁满已要通了我。我装上图片,只听袁满大喊一声:“调幅120转,开发。”湿淋淋的图片甩出的小水珠在桌上画出一条线。我抓起另一台电话向林川口授了图片说明。林川指示:战争已拍得差不多了,要注意巴勒斯坦人居住的被占领土。  发完照片,已是早上5点钟。我收起传真机,将两卷彩色负片交给新闻中心的小姐,请她帮我冲一下。我得抓紧时间睡一会儿,天一亮好去被占领土。爬上楼才发现,刚才放完照片忘了关放大机,湿淋淋的底片已烤得打了卷。  早晨,据官方说,昨夜发射的“爱国者”拦截“飞毛腿”导弹没有成功。  坦克,进攻!  给我一个装甲师,一天就可以拿下阿里什。  ――阿里尔?沙龙  从我踏上以色列国土之时起,一位只闻其声未见其面的本-阿巴小姐就无时无处不在关心着我。据介绍,这位阿巴小姐是以色列外交部亚洲司中国处的负责人。2月1日,我刚住进特拉维夫希尔顿饭店,她的电话就追进了我的“战地指挥所”,建议我住到耶路撒冷去,因为特拉维夫“天天都受‘飞毛腿’攻击,太危险了”。我只是礼貌地谢绝,告诉她我是摄影师,来这里的唯一目的是拍摄战争给人类造成的苦难。只要特拉维夫还有一个人,我就会坚持下去。  以后每天晚上,我都会接到本-阿巴的电话,一直到我在特拉维夫坚持到第11天,竟接到她要我去耶路撒冷过春节的邀请,可我还是婉言相拒。  我情感上钦佩犹太人的聪明、礼貌、勤劳和民族意识,可诸如奇袭贝鲁特行动、“巴比伦袭击”之类的流血事件,却让我总把以色列同布痕瓦尔德和奥斯维辛连在一起。在中东地区,阿拉伯世界对以色列刻骨铭心的仇恨四处可见。我总是情不自禁地站在手无寸铁挨枪打的弱者一方,因此我绝不想同犹太人太接近。  直到海湾战争过半,以色列政府才给巴勒斯坦人发放防毒面具,他们担心巴勒斯坦人拥有防毒面具后,无法用催泪弹镇压。(唐师曾摄)  鉴于此时此地仅我孤身一人在这片神秘的国土上,以我一个小记者,最安全的办法是少说多看,奉行大英帝国传统的“光荣孤立”政策。一时不慎,我命送黄泉事小,给我的“新华”惹麻烦可是罪不可赦。我的恩师、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主任赵宝煦教授尝言:“外事无小事。”  以色列外交部已几次表示希望安排官方采访,可我始终以“鄙人乃摄影记者,忙于拍摄战争给人类造成的苦难,无暇他顾”而婉拒。  2月7日,我的好朋友、香港《明报》记者袁国强再次找来,转达设在耶路撒冷的以色列外交部希望接受中国记者采访一事,要我一定同去。我对袁说,我还是不能去,因为我计划去加沙地带等正在戒严的被占领土。袁国强说,你若不去,恐怕我去就没那么大意义了。我说,香港不也是中国吗?你去就行了。你采访完的笔记借我看一下就行。  袁国强真还挺够哥们儿。  次日,我根据他的采访笔记经新华社巴黎分社向北京发报:  新华社特拉维夫2月8日电(记者唐师曾)  以色列副外长莫士耶加昨天在耶路撒冷接受香港《明报》特约记者袁国强采访时表示:以色列极希望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在巴勒斯坦问题上的分歧不应成为建交障碍。  莫士耶加在耶路撒冷对《明报》说,外交关系及政治见解不应混在一起,纵使政见不同,仍可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外交是沟通工具,双边可保持不同意见,但若将政见和外交混为一谈,实际上剥夺了自己的沟通媒介。法国和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问题政见不同,但两国关系良好”。  他说他极希望与中国建交,“但什么时候建立外交关系则视中国而定,我们已准备就绪”。在对台问题上,莫士耶加说以色列在1950年就已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但以色列仍希望与台湾保持商业往来,“贸易活动增加两三倍,越多越好”。  目前,以色列与台湾亦无外交关系,只保持民间、学术、商业往来。以色列在北京设有学术交流机构。在香港设有领事馆,莫士耶加希望在1997年以后仍能继续保存其在香港的领事馆。  回到北京后,我的老朋友、警察学院院长刘尚煜告诉我,战争期间他在“大参考”上看到我写的这段消息特别振奋。也许是中国警方一直对高效率高权威性的以色列警察特别关注吧!  2月11日傍晚,我照例和日本记者村田信一到“我的饭馆”去吃晚饭。这是特拉维夫一家价格便宜得不能再便宜的小饭铺。我每天傍晚都在这儿花20美元吃一顿蔬菜沙拉加一种叫“希希利克”的炸鸡块,喝一听可口可乐。这顿仅有七八块草莓大小的犹太炸鸡,是我每24小时补充的唯一一次动物蛋白,直到连沾了鸡油的香莱、辣椒也吞下肚去。之后揣起吃剩下的两只“皮塔”饼当作夜宵和次日的早餐,中午则在街上买大饼吃。这样就可以把拨给我用10天的经费用上20天。指挥我的林老板命令我尽量节约每一美分,争取在以色列坚持到最后一天。像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放欧陆时的巴顿一样:“进攻!进攻!!再进攻!!!直到汽油用尽,再他妈开步走。”以色列的物价实在太贵,我住的饭店仅住宿费一天就要180美元。  以军占领下的巴勒斯坦,巴勒斯坦小姑娘无助地坐在烈日下。以军全副武装,满腹经纶,而巴勒斯坦则像人类的弃婴。(唐师曾摄)  海湾战争期间,以色列持续向约旦河西岸移民。一家苏联移民正从平板车上卸家具,小姑娘在玩洋娃娃。海湾战争期间,以色列住房部长是阿里尔?沙龙。(唐师曾摄)  饭后,我和村田照例到设在特拉维夫希尔顿饭店一层的IDF(Israel Defence Force,以色列国防军)办事处转一圈,看看有没有什么新闻。一位以军少尉告诉我们,可能要有一次装甲演习。我和村田立即在登记处报了名。  可直到2月12日夜,我要求采访以色列国防军装甲演习的申请还没批下来。这时,新华社文字记者朱界飞也由开罗经陆路进入以色列。经与他协商,他去大学搞专访,我则设法采访装甲兵演习。  由于埃及、叙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参与对伊军事行动的条件是“以色列不参战”,类似“九?一八”后的中华民国,以自己的“不还手”换取全世界的同情和支持,能征善战的以色列士兵只能朝有萨达姆像的纸靶练习射击。(唐师曾摄)  以色列从立国之日起就离不开它的装甲兵。自第一次世界大战康布雷-亚眠之战以来,坦克部队就因集炮火、机动性、通讯能力于一身而成为地面战场起决定作用的兵种。战争史上,凡是掌握坦克战精髓的军人都获意外的成功:像德国的古德里安、隆美尔;美国的巴顿、苏联的马利诺夫斯基和以色列的沙龙。以色列制造的“梅卡瓦”式坦克据称是与美国M-1艾布拉姆斯、英国奇伏坦、德国豹式-Ⅱ同样优秀而神秘的坦克,能一睹以军的装甲演习令我振奋不已。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古德里安就命令施图卡飞行员坐在冲锋的坦克分队前导车上以达到空地协同作战的目的,德军坦克在冲锋中一旦遇到敌人战防武器的遏制,坐在坦克中的施图卡飞行员就呼叫施图卡飞机空中压制,从而协同突破敌军防线。德国国防军所向披靡。  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国防军把空地协作、步坦配合发挥到尽善尽美、战无不克的程度,直发展到1982年阿里尔?沙龙率以军a入贝鲁特,将巴解总部驱赶到北非的突尼斯。  为了一睹以军装甲集团的真容,我最后不得不求助于那位只闻其声不见其面的本-阿巴小姐。  2月13日清晨,我和日本记者村田信一、松川贵合租一辆车加入以色列国防军的一支车队。此次成行,可能有赖于以色列外交部的干预,我成为20名记者中的第18名。  在我们车队前面是一辆雪佛兰大吉普,车尾两根4米多高的鞭状天线被尼龙绳勒向斜后方。紧贴其右后方的是一辆敞篷吉普,车上坐着端加里尔步枪、戴盂形钢盔、穿凯福拉背心的警卫。  以色列军事演习,以军肩章上的兵种识别符号是活动的。折上去什么也看不见,保持机密。翻下来互相识别,在混战中避免误解或自伤。(唐师曾摄)  进入内格夫大沙漠后,我们沿着一条用以色列国旗和红白、绿黑、红黑、绿白、黄黑相间的标志旗指引的一条简易公路飞驰。  我们租的“桑巴路”底盘不断地碰到地面,随着车队,我们爬上一处高地。放眼四望,周围布满了雪佛兰吉普。我们被安排在山坡朝阳的一面,头顶上架好了尼龙防空网。不远处,几辆拖曳式炊事车正准备早餐。我走过去,随手拍了辆炊事车,问做饭的士兵哪儿可以撒尿。一位以军士兵礼貌地带我走进沙漠上一处用白铁修的小屋,这就是野战厕所,令人吃惊的是厕所还准备了绿色的手纸。所有垃圾全部装入黑色塑胶垃圾袋内。只有如此热爱自己所处环境的部队才能攻无不克,战无不取。很难想象一支随地吐痰的部队能攻取什么,又能保卫什么。  以军为参观的记者准备了免费早餐,饮料从橙汁、热牛奶到咖啡一应俱全,热气腾腾,全是那台炊事车变出来的。吃罢早餐,有以军士兵将丢弃的垃圾杂物装入黑塑胶垃圾袋运走,高地又恢复了整洁。我只在描写第二次世界大战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古德里安的“G”坦克军中看到过如此整洁的部队。小时候看《说岳全传》中宗泽考岳飞的一段台词至今还能背诵:  令行阃外摇山岳,队伍端严赏罚明。  将在谋猷不在勇,高防困守下防坑。  身先士卒常施爱,计重生灵不为名。  获献元戎归土地,指日高歌定升平。  M-60A坦克上的以色列装甲兵。我因为爬上坦克拍摄这张照片被捕,经审查后释放。他们怀疑我拍摄了坦克炮塔上的“技术细节”。(唐师曾摄)  其治军精髓与以军不谋而合,只可惜今天如此严整的部队并不多见。  我看中了一位左肩章下别着贝雷帽的上校,他正倚着一辆雪佛兰吉普用希伯来语派兵遣将。我走过去,一位卫兵告诉我不能拍这位军官。  一位自称“希蒙上校”的军官用英语简要介绍今天的演习科目。远方简易公路上平板拖车载着南非制造的155毫米G-5加农炮沿公路快速突进,消失在远方的山包后面。5分钟后,这群G-5加农炮开始向远方轰击。炮火持续10分钟左右,我们面前的沙包突然蠢蠢欲动,迷彩布骤然揭去,原来数十辆M-60坦克和M-113装甲车一直潜伏在我们眼皮底下。  M-60A主战坦克与M-113装甲车互相掩护着交替冲锋。(唐师曾摄)  挂着主动式装甲的M-60喷着白色烟幕冲向前,行进中利用地势迂回跃进,互相掩护作抵进射击。M-113装甲车则紧随其后,坦克和摩托化步兵相互掩护。  以色列的M-60A扫雷坦克。诺曼底登陆时,美军类似的扫雷设备装在M-4谢尔曼坦克上,美军称之为“鞭打路易”。(唐师曾摄)  我们分乘3辆十轮重型卡车紧随其后,观看坦克和摩托化步兵交替冲锋。偏就在沙漠鏖战之际,我的一台尼康FM-2突然停止工作。我开始以为是电池没电,就拆下MD-12马达,可用手过卷还是搬不动。我知道我要倒大霉了。照相机、传真机是我赖以为生的贵重器材,一旦毁坏,我就彻底完了。因为仅1989年一年我就拍了700个胶卷,等于快门开合了25200次。从1987年起,我可怜的尼康们已这么干了4年多。我小心翼翼地拧下镜头,痛苦地发现反光板已翻上去,连结钛合金钢片快门的螺丝钉早已磨断,快门碎成几片……美联社摄影部主任宣称:“我必须给那些用生命做赌注的好小伙子装备一流的设备,倾家荡产在所不惜。”可我的相机全是用了多年的旧货,而且FM-2从来就不是专业型机种。  幸亏我还背着离开北京前摄影部副主任林川塞给我的一台莱卡。可这台莱卡只有35毫米广角。为了拍到大一些的图像,我跳下十轮卡车,趟着流沙向前跑。不想惹恼了身后一个自称给法新社干活的小子:“山本(YAMAMOTO),你再往前走,我就烧了你的护照!”我不知道这个白人崽子是在喊我,径自爬上一辆M-60坦克,不料这小子竟直追过来,用食指点着我的鼻子,“嘿,拿莱卡的,你再往前冲,我们可要合伙儿揍啦。”我猜这小子的爸爸或是爷爷准是死在了珍珠港,不然就是他妈被太君蹂躏了,弄出他这个杂种,否则他不会把一切黄种人都叫山本。看着我兀自不服的样子,这小子转过身对一个打扮得像大花蘑菇的大白妞儿感慨道:“哪儿有日本人,哪儿准坏事!”  两架AH-1“眼镜蛇”式反坦克直升机呼啸着掠过我们的头顶,用火箭攻击地面的坦克群,可我由于相机坏了而兴致大减。从M-60坦克往下跳时,我不知挂在什么地方,牛仔裤腿被撕开一道半尺长的大口子,我像只中了箭的兔子大头朝下坠落在地。  我坐在光秃秃的沙包上,满嘴全是沙土,放眼望去,乘M-113装甲车的以色列国防军已跳出装甲车开始冲锋,硝烟四起,加里尔自动步枪低沉的点射声声回荡,AH-1“眼镜蛇”在山脊上悬停,螺旋桨卷起遮天蔽日的黄沙,虎视着步兵扫荡残敌,引擎震耳欲聋。  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康布雷-亚眠首次亮相的坦克,今天已看不到一点儿旧时的痕迹。第二次世界大战压制敌军火力掩护坦克进攻的“施图卡”式强击机也荡然无存。自越南战争期间美军将UH-1直升机配备给美陆军骑1师以来,军用直升机就成了陆军作战必不可少的运载工具。火力、通讯、机动性更强的武装直升机已直接参与坦克进攻。  我眼前的这支部队充其量不过是个装甲旅,可在短短的一个小时的军事行动中,参加的兵种涉及侦察兵、炮兵、坦克兵、摩托化步兵、电子干扰兵、通讯兵、工兵、运输兵和陆军航空兵。  在当代陆军中,以色列国防军是唯一屡战屡胜从未吃过败仗的军队。这一点在半年后我应聘为装甲兵工程学院研究员后得到专家许延滨将军的证实。难怪以色列的沙龙狂称:“给我一个装甲师,一天就可以拿下阿里什。”迄今为止,我是唯一与这支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骄傲的部队一起行动过的中国人。  我没有看到诸如以制梅卡瓦式坦克,或美制M-1艾布拉姆斯式坦克,甚至连M-2布莱德雷式步兵战斗车也没有,更没有AH-64阿帕奇式反坦克直升机。由此可见,这场演习,不过是对伊拉克“飞毛腿”袭击虚张声势的政治反应而已,但由此更坚定了我认为以军不可能从陆上攻击伊拉克的估计。因为即使是M-1艾布拉姆斯坦克的公路突袭速度,也只有每小时70公里,以色列坦克不可能以高于60公里的时速,在穿越一千几百公里的阿拉伯领土之后攻入伊拉克。因为500个摩托小时需检修的坦克主机、坦克单车1000马力的耗油和上千公里的野战补给线都是无法克服的障碍。从军事角度上讲,这种奔袭将失去以军神出鬼没的沙漠突袭效果和主动权,从政治上讲失去的将更多。  3天以后,我终于修好了我的尼康相机,为换这个该死的快门,用了我近300美元!我只恨这台尼康在我最需要它的时候抛弃了我。  重返拉纳卡  睡梦中的冒险和醒着的冒险间没有绝对的界限。  ――米兰?昆德拉  2月21日,我好不容易订上了飞往塞浦路斯的机票,全以色列只有这一家私人飞机肯飞,条件是如果遇特殊情况比如由于战事或其他原因,一切听天由命,飞机主人不作任何赔偿。售票处拐角处,一对即将开往前线的恋人正在忘情地吻别,以至于顾不上我的相机的存在,使我这个就要飞离这块是非之地的匆匆过客一阵心酸。  次日早上5点起床,分两次把行李搬出房间。6点10分赶到本古里安机场。见我到问询处前探头探脑,一位干瘦的男人用更干瘦的英语问我是不是去拉纳卡,他让我跟他去那边检查行李。一位自称是安检官员的女警官过来问我从何来,行李是谁打的,是否离开过,一直住在哪儿,是否有人给我送礼品,到过什么地方,有无记者证。之后又来了一个比她丑得多的穿长筒皮靴的女人,左顾右盼就像一个轻佻的西部吧女,她又重问一遍上述问题。我问是否要开包检查,她们说不必,这是为了我们大家的安全,请我谅解,然后给我的行李贴上了合格标签。  辗转到2楼,还是只有我一个乘客。3个美国空军在免税店买宝石,这里有一个特大柜台售“以色列钻石”,可我只有有数的美元,连条裤子都买不起。一周前我的老板在电话中表示要用她自己的美元给我买裤子,感动得我真想哭。  生离死别的以色列恋人,一个耗尽十万卡路里的热吻,让前线士兵短暂告别地狱,升入天堂。(唐师曾摄)  西线无战事,战壕旁的士兵,把自己的心上人严丝合缝地摆放进炮车压出的沟壑里,再将两个人“焊”到一起,进入永恒。(唐师曾摄)  我乘小飞机离开以色列前往塞浦路斯,地上散落着我的6件行李。当时国产的箱包随时开线、裂缝,金属箱上的轮子歪歪扭扭、七零八落。(以色列飞行员摄)  终于可以登机了。这次的飞机更小,只有7个座位。2个飞行员、2个安全警察和3个乘客,只有我们7个人。我最后一个挤进机舱,飞行员是从我身上爬过去的,他帮我关上门,说千万别碰门旁的机关,不然门一开我就掉下去了,“摔下去可是地中海”。  小飞机摇摇晃晃颠簸着升了空,上下抖动,向地中海上空飞去,左转弯的时候,左翼朝地,右翼向天,我整个身子全压在机舱门上,紧张得不行,生怕小门禁不住我的分量把我漏出去。我的座位椅背已经断了,没有上半截,我只得用保险带使劲捆住自己,绑附在破座椅上。看着烟波浩渺的地中海,我本想忙里偷闲抒抒情,可由于太疲倦,没过多久已酣然入梦,千奇百怪地与巴顿将军喝起啤酒。  活着的新华社记者上《人民日报》,空前绝后。“这是新华社年轻的摄影记者唐师曾,海湾战争爆发前,并非军事记者的他主动申请去海湾地区采访。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拍摄了数百张反映海湾局势的照片。其中《德奎利亚尔访问伊拉克》为国内外多家报刊采用。他还写了《飞往巴格达》《临近摊牌的巴格达》等通讯,目前,他正活跃在海湾地区,采访战事。”――日《人民日报》(新华社记者黄文摄)  醒来时,小飞机已经在拉纳卡机场上滑跑,机场上风很大,夹有小雨。小飞机像只雨打的耗子似的钻到候机楼旁。我们还未站稳,一辆塞浦路斯警察的轮式装甲车就停在身旁,注视着我们3个乘客的一举一动。安全警察把我带进一间小屋,命令我脱去上衣,仔细检查随身的各种物品,用枪托轻敲我防弹背心上的钢板,怀疑藏有海洛因,使我油然产生我是黑手党教父的错觉。  海关给我两周签证。  分社老陈已在机场门口等候。老陈问我飞机飞得如何,我说我睡着了,反正我已经把自己绑在座椅上了,“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陈夫人已经把饭做好,吃得我胃直疼,因为很久没吃中国饭了。老陈给我留了不少剪报,还有好多不认识的人也来了。由于《人民日报》登了我的“尊容”,他们都想看一眼我这个头号大浑蛋。这是有史以来《人民日报》头一次吹捧一个新华社记者,而且还是一个没有牺牲的活物。看得我自己也不由对报上头顶钢盔、手捏莱卡的鸭子肃然起敬。  很困,很累。一下子睡了一天一夜。  “我要上前线!”  上吊去吧!我们已经在郎德勒西打起来了,而你却不在。  ――亨利四世  2月23日,小雨。中午吃鱼汤,我吃不下。老想起沙特的战事,让一个精通二战史和美军的战地记者站在圈外看101师真不是滋味。在最需要用快刀凯普的时候竟不用。  我从无贬低他人之意,只是说我有干得更好些的主观条件。我老板怪我太张狂得罪了领导。我这才知道是我无意中得罪了中东大法老,可又万般无奈。社会主义国家坏人本来不多,我更不能怀疑我上司。1983年北大国际政治系毕业时,30人投考二次大战史研究生,我在社科院因一分之差名落孙山。我一直怀疑自己是19世纪的普鲁士骑兵转世,或是隆美尔的装甲兵再生。因为我总是身不由己地融入军警之中。我坚信我前生一定在北非沙漠与巴顿作过战,我能轻而易举地将美军将官姓名拼写无误。我会像在以色列那样博得美82师的好感而与其一起行动,拍来真正的独家。  流亡埃及的科威特人,庆祝美军光复科威特。(唐师曾摄)  流亡开罗的科威特人开着“大奔”欢呼以美军为首的多国部队为其收复家园。(唐师曾摄)  晚上看CNN,觉得陆上已开始接触。茫茫黑夜像一团墨,我终于在黑暗中发现点点星辰,我徒劳地等了一夜。东方开始泛白,迎面飘来一团团滚动的红云,像刚切开的三文鱼。美军马上就要表演“黎明前的a入”了。我猜101师和82师将降落到伊拉克境内,海陆战1师将在晚些时候抢占滩头,“从长滩到牛轭湖”。  十几年的准备将付诸东流。  现在《人民日报》会用巴格达废墟吗?人们感兴趣的是战斗、格斗、俘虏,和胜利后的美军大阅兵、科威特人的狂欢……可我却在做梦!  我最烦等,什么在约旦待命、在哪哪哪待命。奉行全面防守的军官打不了胜仗,伤十指不如断一指。有快刀就该现在用。我坚信进攻是永恒的军事原则,最好的防御是进攻。巴顿说:“进攻!进攻!!再进攻!!!直到汽油用尽,再他妈开步走。”  夜里写战地特写,一度挺兴奋,但老想82师,我了解李奇微和这个师,李奇微上前线腰上总带手榴弹,背春田式步枪。  唉,做梦都想科威特。  我又忍不住给摄影部及社领导打报告,力陈南线的重要,希望派我上前线:  昨天曾向北京汇报现在形势极似1944年的欧洲和1945年的日本,布什一个月前就曾说过:“我决不会束缚住将军们的手脚。”美国是要彻底摧毁中东一切强大而又不友好的军事机器。  美国将领九成是西点的毕业生,一成来自弗吉尼亚军校或奔宁堡。装甲部队、骑兵师、空降师受的全是巴顿教育。施瓦茨科普夫已喊出巴顿1944年8月“眼镜蛇”行动时的名言:“进攻!进攻!!再进攻!!!”这帮西点们决不会就此住手,他们的信条是占领,否则无法改变伊拉克的现政体,像他们的学长巴顿对德国、麦克阿瑟对日本一样。因此,去巴格达的大门不在安曼,而在101师的搜索营。  巴顿一直以为自己是拿破仑的骑兵元帅,1943年7月与英军将领蒙哥马利竞争着解放了南意大利,以后由于痛打怕死的士兵被调往英国,连日的诺曼底“霸王计划”都不能参加。他愤而上告罗斯福总统,唤醒西点校友艾森豪威尔的同情。日指挥“眼镜蛇”行动,解放了巴黎、德国、捷克,最后死在曼海姆。当时由于巴顿酷爱摄影而允许卡帕等人随军参战(德国隆美尔亦然),因而也留下了一大批珍贵精彩的史料照片。我想申请与101师、82师一起行动,这种可能性很大。一位美82空降师阿帕奇武装直升机营的驾驶员曾送给我一枚该营的军徽,那是一只展翅腾空的飞马,原因仅仅因为我知道他们的师长是加文将军。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01师师长马克斯韦尔?泰勒,82师师长马修?李奇微(前者当了越战司令,后者当了朝鲜战争司令,两人全当过陆军参谋长,写了《剑与犁》《不定的号角》《朝鲜战争》等书)的奇闻逸事我如数家珍。他们极可能像1944年12月的阿登、巴斯托尼一样作战,即西点标榜的“从长滩到牛轭湖”。英装甲7旅是蒙哥马利阿拉曼时的“沙漠鼠”,法国装甲部队源于1944年的勒克莱尔。  在这种状况下,多有几个战地记者随英、美、法军分头行动,则可以拍得一手的照片,强似在安曼坐等。  因此,我申请去战场,争取随军行动,钻进一辆“艾布拉姆斯”,拍到真正的战地照片。我想我能争取和美军合作。各路防守固好,但更要重点进攻。  服从一切命令的士兵  唐师曾  我想起二次大战中受了200处战伤的尤金?史密斯曾质问不许他上火线的老板:“你们凭什么不让我去死!”战争中除了战伤和勋章之外一无所有,可我至今还未受过一次伤,想想真没劲。  2月24日,格林威治时间凌晨1时,北京时间上午9时,海湾地面战争终于爆发。海湾战争进入最后阶段。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海、空军火力支援下,分东、中、西路对伊拉克军队发动了自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地面战争。与此同时,我接到中东分社社长的命令:“马上回到伊拉克去!”我仿佛听到亨利四世在阿克尔得胜后嘲笑格里永公爵的那段话:“上吊去吧!我们已经在郎德勒西打起来了,而你却不在!”  烙饼  地下的事情从天上做起,做好事先得有好的心肠。  ――歌德《浮士德》  我自作主张地从塞浦路斯撤至开罗、假道约旦回伊拉克,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洗干净从头到脚的犹太味。我一直怀疑被我顶撞了的中东分社社长这么指挥是想把我交到伊拉克人手中弄死,其实我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上司根本不知道以色列与伊拉克在“汉谟拉比法典”“巴比伦之囚”时就结了仇,更不知道伊拉克把一切与以色列发生过关系的人都视作匪谍,而我奉旨进巴格达大有晋见死神之意。我的以色列朋友听说我要返回放“飞毛腿”的巴格达都大为惊骇,小姑娘奥丽特眼泪汪汪地送我一件大Τ恤,上书“我是海湾战争幸存者”,拉着我的手求我三思而后行,“千万别听坐办公室的浑蛋瞎指挥”。我那当了40年美国佬的二伯从加州打电话到新华社约旦分社,让首席记者老符转告我:“研究一下该任务的可行性。”可我多年受的教育都说唯有上司高瞻远瞩,神圣不可抗拒地发布听来正确的命令。  以色列女朋友送我的大背心,上面写着:“我是海湾战争的幸存者。当海湾战争正酣之际,我在以色列,你在哪儿?”大背心下面系着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武装带。交战双方针锋相对,都把我视作双料间谍,可他们的装备在我身上竟然高度和谐。  1991年,在开罗新华社英文编辑部工作的水均益,对“从一个前线转战另一个前线的唐老鸭”十分羡慕,请我去牧羊人饭店喝啤酒。(唐师曾摄)  在开罗,我把奥丽特送我的大Τ恤和钢盔、面具存在英文编辑张海燕处,张是位光长心眼不长肉、英文极佳中文平平的老小姐。与她一同毕业于兰州大学的英文编辑水均益与我同样是个口似拦江网的酒鬼。我在开罗停滞的两夜几乎全是与这两位大仙喝酒度过的。这两位散仙当时并不开心,整天埋怨没人派他们去前线,酒后骂的粗口脏话绝不在我之下。以后凤栖梧桐一个嫁到加拿大,一个去了中央电视台。我猜整个海湾战争期间他们在电脑前坐井观天是其不满的最大原因。战后油田灭  火张海燕好歹去了回科威特,总比水均益运气好些。与二位相比,我真不该再怨天尤人。  3月3日,我憋着一肚子委屈从开罗飞往安曼。与我同机的有共同社摄影记者小原洋一郎,前文提到的日本名记者浅井久仁臣是他的“仲人”(证婚人)。当我呈上我的名片时,他竟怀疑我是个冒牌货,理由是唐老鸭大智大勇,现在只能在科威特,不可能飞回伊拉克。我由于情绪不好,一路缄默不语。听任身旁两位自称是“巴解”的人侃了一路“一个萨达姆倒下去,千万个萨达姆站起来”。最后,一位“巴解”用手捅醒了假寐的我,问我是不是老婆被人拐走了。我看他没完没了,就说:“我想去打仗的沙特、科威特,可我的上司却让我回巴格达。”这位巴解一听竟哈哈大笑:“别难过了兄弟,你用不着去沙特、科威特了。它们已经是美国的第51、52个州了。”  重返安曼,中国驻约旦章大使一见我就喊:“讲故事的唐小鸭回来了。”当晚挤在他的小屋里侃了一晚上。大使说我讲什么他都爱听,但千万别让约旦人知道我去过以色列,否则小命非得丢了。大使约定以后每晚讲一回。我当时只有一个请求,求大使尽快安排我回巴格达。大使则让我多讲故事好好表现,并用了歌德《浮士德》中的“地下的事情从天上做起,做好事先得有好的心肠”。意思是欲为诸佛龙象,先为众生牛马。其实,牛马不过是多讲故事而已。  海湾战争使阿以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自左至右为:叙利亚外交官、埃及外长穆萨(不久为阿盟秘书长)、以色列驻埃及大使。(唐师曾摄)  约旦使馆由于战时疏散,仅有大使等6人留守,加上新华社3位记者和我,10个人轮流做饭。我由于无所事事,干脆顿顿饭全跟着掺和。我本是个大懒蛋,可炒菜舍得放好东西,马马虎虎大家还挺满意。使馆的大狼狗黑背和它儿子对我特亲,因为我总偷偷给它们大块的肉吃,母子俩一见我就往我身上扑。  3月5日,巴格达的郑大使由开罗飞到安曼,搂着我连转了好几圈。郑大使不仅给弹尽粮绝的我带来10000美金,还保证一定带我进巴格达。  次日,郑大使领着我们“6条巴格达汉子”,到安曼检疫所注射了疫苗,左臂伤寒右臂鼠疫,疼得我两眼冒金星。回到使馆就发低烧,由于两种疫苗同时作用,一会儿就升到38.2℃。我午饭也没吃,回到分社就蒙头大睡。  傍晚,轮班做饭的阿文记者老杨趴在我耳边,轻声喊:“老鸭。”我迷迷糊糊坐起来,问他是不是又来了“飞毛腿”。老杨说约旦章大使向伊拉克郑大使称赞我烙的饼好,可我昨天做的饼剩得不多了,故只有请驾了。  我双手撑床坐了起来,两臂疼得穿不上衣服,可脑子却清晰得像块刚擦过的玻璃。老杨哆里哆嗦地帮我抻袖子,不知是冷还是疼,弄得我眼泪都出来了,直想我妈。老杨看我顶不住,只得委屈地一个人先走了。我试着披上件萨达姆的军服,眼前的写字台仿佛旋转着朝我砸过来。  我找出车钥匙,一个人深一脚、浅一脚地摸到了车库,发动了白色奔驰,摇摇晃晃往使馆开。可两眼发黑双手松软,几次险些撞在人家屁股上,我只好挂着一挡往前蹭,气得跟在我后面的汽车一个劲儿按喇叭。  黑背和它儿子已经在使馆门口等我,两个站起来差不多有一人多高的大东西一齐向我扑过来以示敬意。  我钻进厨房揉面,四肢无力,犹如死去重生一般。闭着眼睛高一脚、低一脚往来地烙饼,胳膊仿佛是别人的。故意弄疼它一下,又有说不出的快感:似酒醉,似飞机着陆,似汽车撞车,似与姑娘接吻,麻丝丝地疼,疼得很煽情,疼得没了知觉。  直烙到第7个,郑大使的司机王师傅进来了,我可盼来了救星。我说:“王师傅,您慢慢烙吧。”一个人开白奔驰回分社接着睡。知道我喜欢青菜,使馆半夜给我送来了黄瓜、西红柿。我说免了吧,掉头又睡。一夜连做怪梦。眼前的国旗杆不停地旋转着向我砸过来,我则被人捆住,无路可逃。  次日中午方清醒些,起来吃饭。傍晚与老陈去安曼机场,等欧共体三外长来访,可等到晚上10点半还没有人。老陈说“咱们回吧”。说着拍了一下我挨了针的肩膀,疼得我直哆嗦,话也说不清了,上下牙直打战,眼冒金星。我说,今夜星光灿烂,的确金光灿烂。一直到现在,我也没再看见过那么多金星。  半个月下来,我做饭技艺大长,黑背和它儿子也肥了不少。我自己体重增长了5公斤,两位大使都说我比刚从开罗来的时候壮多了。我说是厨子全胖,事实上,我自己也感到自己越来越像双下巴的罗马皇帝。  ……
  2013再版前言:战场归来二十年  老鸭《战地三部曲》都是老书,其中最老一本已诞生20年,先后被知识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长江文艺出版社四次再版。尽管时过境迁,但因独家、客观、亲临一线而不可替代。  老鸭这辈子做对两件事:上对一所大学;选对一个职业。亦做错两件事:误入一个组织;错结一次婚。或许人生本来就没有对错,否则也不会有今天的我。  老鸭在新华社有两大发明:(1)闪击,将古德里安的“闪击战”应用于突发事件,在孕育期潜入,在爆发时采访;(2)语像,利用“语言+图像”跨界叙述,产生热核武器的聚变效果,突破传统单一表达的局限。  老鸭以往的两位责编都是比我大十来岁的北大中文系学姐,退休前给老鸭极高的文学滋养。此次再版,责编陈曦是比老鸭小二十多岁的机械系小妹,高中四中、本科清华,人生的基础是靠“高中+本科”浇筑的。  我就是从“高中+本科”开始崇拜卡帕的,亦步亦趋一直走到现在,已经坚持了十多年。我为海南出版社《卡帕传》写序,为中国摄影出版社《世界的眼睛――马格南前沿50年》《〈生活〉画报和〈生活〉摄影师》……等书写序。意大利使馆让我代表中国参加“中意战地记者论坛”,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命我为《戈雅,所有战争的新闻记者》写前言。日本共同社河野把价值连城的“LeicaIII”送给我这个“中国卡帕”(河野语),它是卡帕在越南踩地雷时最后一刹手中的“名器”,通过旁轴取景器偷窥枪口,感到毫无遮挡的恐惧时按下快门。  家族和北大的综合教育,使我养成独特的写作习惯:亲临现场、自然定位、社会延展、独立思考、文学描述,五个维度缺一不可。作为新闻记者,我只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基本加工,简单处理后,以新闻的特点、速度即刻传播。不计时间成本地对某个问题深入研究,不是我的本职工作。  上星期,我和北大中文系学长河野彻在东京久别重逢,彼此庆幸都还活着。1990年我们相识于战火下的巴格达,当时我们初出茅庐、满腔热血、无所畏惧,为一张独家照片可以出生入死。现在,河野是共同社国际局次长,老鸭因“再生障碍性贫血”“海湾战争综合征”原地踏步20多年。运气更差的是在巴格达结识的巴萨姆?库巴,他2004年6月殁于汽车炸弹,时任伊拉克副外长。库巴出任驻华大使6年期间,每到周末都和我去密云水库游泳,还为我的《重返巴格达》写序。  改革开放之初,受传统等多重桎梏,中国新闻采集方式严重落后,妄加评论者多,亲临一线者少,复制转帖,“愚乐”大众,误导政府。日海湾战争爆发之际,时任中办秘书局会议处处长的陈佐夫告诉老鸭,某中南海会议上,新华社社长穆青拍案而起,“巴格达没中国人了,只有一个新华社的唐老鸭!”  12亿中国人中,我是被选中进入巴格达拍摄海湾战争的唯一者,年轻气盛,血性方刚。凭与生俱来的新闻本能追逐“异动”,用镜头捕捉画面,以文字交代因果,国际视野、职业素养,合成有生命的新闻“语像”。新华社副总编王文卿看了我的传真说:唐老鸭写的干草都带着露珠。  以科学的眼光,用艺术的语言,讲人的故事――这是我的书20年后仍能以不错的印数和版税再版的基础。  唐师曾于什刹海  日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正在加载中,请稍候...
七日畅销榜
新书热卖榜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淘金币是什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