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三国演义义》属于问问的哪种类型?

三国演义写的是假的吗?难道三国志写的又是真的?哪个统治者难道不希望文化文人为自己歌功颂德?
三国演义写的是假的吗?难道三国志写的又是真的?哪个统治者难道不希望文化文人为自己歌功颂德? 5
打着戏说,调侃历史,很有意思;打着正史幌子,葫芦僧糊涂案,也不知羞?
没有真书一说,新闻联播报的都不绝对是真的。再说,陈寿他爸,曾是刘备属下,被刘备杀害。陈寿难道不恨刘备?三国演义,就是模仿三国志的,艺术加工了下。
三国志以魏为正统,所以曹比较正义的感觉,演义刘为正统,所以刘又成了大好人!其实他们都一样。曹操抓流民充军粮,刘备自己称帝比谁都早。所以都存在质疑。但是历史的必然性是成者王候败者贼!因为胜利者才有资格写历史。才有能力改变后人对历史的见解
“正义必将战胜邪恶”,实际上是说,只有胜利者才有,也就是说,“战胜了的必是正义-有评论权,失败了的必是邪恶-没有话语权。”
刚刚取代了上一任统治者,所以必须有合法性,先累积上一任统治者的“残暴”然后再神话自己,比如出生时天有红光满天,天有巨雷等,因为要确保自己在被统治(普通)者心中的地位。比如我朝太祖皇帝毛,如果你在问问上评价他的错误一定会被禁言。因为他是正统,蒋曾经的也成为了毛的功劳(现在才被认证蒋抗战出过力)。其实抗战百分之九十九是蒋打的。在蒋分身与日寇作战时毛起来了。所以蒋的功劳被抹杀了。又比如杀兄诛弟,于是他的就成了草包,建成太子在大业中也立过功劳。他的父亲起兵也是他劝说的,处于被动
其他回答 (22)
真真假假,艺术嘛
三国演义与历史有所差异,他主要刻画的是刘备。晋代陈寿所作史书《三国志》,才是真正的三国历史
《三国演义》是小说嘛!《三国志》是一部史书类型的
恩,陈寿是诸葛书童的儿子,没太可能造假的。何况后来裴松之注释,连曹瞒传都用上了,这可不是偏袒胜利者了。因此应该是真的。
三国演义的假,是必然的。小说嘛,允许虚构。再说三国演义成书于明代,离三国远得很。写这本小说取材于正史+野史+街头评书+戏曲+根据爱好胡编,可能也包括做梦。书中的赵云根本就是完人,书中的孔明就是一个神棍,还看什么星象,都知道天上星星远比地球大很得多,地球上人或事,根本和星星扯不上关系。书中会装神弄鬼,好象什么都不会。但是孔明可比管仲乐毅,他们两位就不是神棍。陈寿的父亲是马谡的参军,陈寿也在蜀汉当过官,晋灭东吴后,开始写三国志,作为一个史官,职业道德有点。要不后人,就不能信任何史书了。
应该是真的
已经距今一千多年的《三国志》是否记叙的全部实史,我们无从知晓,但陈寿著书是在三国时代结束几十年后,真实性还是较大的。而《三国演义》就没有那么真实了,从某些情节可以看出故事的虚假,何况它只是一部“演义”。
一部分是假的
有七分实三分假
三国演义是本小说当然要写的传神点要不谁看啊 里面好多的情节都是戏里需要而写的 三国志才是真正的史实 三国演义不是三国的时候写的所以不存在谁要美化谁
正所谓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三国演义做为一部小说,其中自然虚假,为吸引读者阅读兴趣,虚假是不可避免的。而三国志是正史,虽然有些是不真实的,但大多数应该是真的,毕竟是后代人研究历史的依据之一。世上本来就没有很真的的事,何必陷入其中,有些事得过且过
《三国志》是真实的史书,而《三国演义》是罗贯中根据《三国志》改编的历史小说,大部分是真实的,但也有许多虚写的。谢谢采用!
历史需要的是史料的考证…不可能都是真的…毕竟谁都没生活在那个时代……
《三国志》的真实性还是比较可靠的,作者陈寿是晋朝人,那时吴国灭国不久。资料什么的来源都比较可靠。而且陈寿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对于有争议的事情他宁愿不写进去。所以《三国志》非常简短。而后来南朝的裴松之为其做注时虽然列出很多事件的不同说法,但也经过具体分析在注中说明那种可信那种不可信。这就是古代人治学之严谨,哪像现代人啊,随便乱扯还说古代人的不可信。难道觉得自己比古代人聪明?读的书比他们多?见识比他们多?
三国志基本上是真的,你太小看古代的历史学者了,那些是真正的知识分子,三国志最主要的缺点是史料少,可见取材已经足够严谨了,陈寿的身份也很特别,他是蜀国人,对故国机有感情,一部史书想要真正流传千古必须要做到一丝不苟,当然阻力肯定是有,但那些无法掩盖真相,真正对历史感兴趣的人是喜欢这种推敲的。演义只能算是个艺术品,说实在话,三分真都没有,它们之间没有任何好比较的,就好比你玩游戏是信官网的公告还是信游戏里的传言一样,不需有什么不爽和困惑,反正也不可能在回到那时候看看,还是信了吧。。
真是假时假亦真
历史为胜利者书写是对的,但也不能说三国志真实性就不强。演义里个人情感体现的比较多,史书里应该还是相对客观的反应历史的,LZ有这种思考是好的,不过也不能完全否认史书的记载。
等待您来回答
中国文学领域专家宁波天气到底属于哪种类型?
宁波天气到底属于哪种类型?
宁波天气到底属于哪种类型?鬼天气,一下下雨一下那么热?
还经常搞什么太阳雨,郁闷啊!
宁波位于中国大陆海岸线中段, 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南翼
东经120°55’至122°16’,北纬28°51’至30°33’
时区与北京相同,为东八区
宁波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海洋季风性气候,因紧邻东海和市区有三条主要河流都汇入东海,故有强降雨的话,也能使城市及时排涝,不会形成打的涝灾
像现在宁波处于梅雨季节,温热多雨,会比较闷热,梅雨季节之后的夏天天气会比较炎热,受台风影响比较多,多发生在8-10月份
其他回答 (7)
宁波的气候属于亚热海洋风性气候。
一年四季分明型
冷能冻死人,热能烤死人,总之很极端,很叫人受不了
宁波的气候属于亚热海洋风性气候,现在是梅雨季节。
亚热海洋风性气候。 左ぁ★海ぢ
13:46 检举
亚热海洋风性气候
亚热海洋风性气候
等待您来回答
浙江领域专家曹操是属于那一边 现在的哪个城市
曹操是属于那一边 现在的哪个城市
请说得明白一点。。谢谢
安徽亳县人
姓名: 曹操
庙号: 太祖
谥号: 武皇帝
陵墓: 高陵
政权: 曹魏
在世: 155年--220年
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州市)人。中国东汉末年着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及诗人。
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他的父亲曹嵩本姓夏侯,因为后来成为中常侍大长秋曹腾的养子,於是改姓曹氏。曹操年轻时即已文武双全,《魏书》说他「才力绝人,手射飞鸟,躬禽猛兽,尝於南皮,一日射雉获六十三头」。《三国志》说他「才武绝人」,「少机警,有权数」。
公元175年曹操举孝廉,任洛阳部尉。公元177年任顿丘令,公元179年娶卞氏为妻,公元180年升为议郎。公元184年,在东汉王朝镇压黄巾军起义的战争中起家,任骑都尉。由於镇压黄巾军有功,升任济南相。后历任东郡太守、都尉、典军校尉等职。公元189年董卓入京后,逃亡回家乡陈留起兵讨伐董卓。
公元192年,曹操正式组建自己的军事集团「青州兵」,公元196年率军进驻洛阳奉迎汉献帝,「奉天子以令诸侯」并迁都至许昌。公元200年到公元207年间,经官渡之战等战役,打败袁绍和其它割据军阀,统一中国北部。建安十三年(208年)十二月,於赤壁之战中败於孙权和刘备联军,从此奠定中国历史上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
公元213年,曹操封为「魏公」。公元215年,攻灭汉中的张鲁势力。公元216年,再被晋爵「魏王」,受九锡,设天子旌旗,戴天子旒冕,出入得称警跸,并作泮宫。他名义上虽仍为汉臣,权倾朝野,实际上已具备皇帝的权力和威势,但仍未纂汉自立。曹操死於公元220年3月15日,享年六十六岁,谥曰武王。
公元220年长子曹丕立魏代汉,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他是魏国的奠基人。着有《孙子略解》、《兵书接要》等军事着作和《蒿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诗篇。后人并且辑有《曹操集》。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资治通鉴》引谋士荀、郭嘉对曹操的评,说曹有十,即“道、义、治、度、谋、德、仁、明、文、武”。着名的《让县自明本志令》作於建安十五年(210年),光明磊落,字字真挚。曹操感性地说:「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事实的确如此。
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里面,因为文学上的需要,而表现出明显的贬曹笔法。然而三国志对他的评价,可算是魏蜀吴三国君主之中最高者,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后世学者认为,这是《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有意歪曲事实,并没有正确评价曹操。曹操唯才是用,军事上战术战略灵活多变。他对东汉末年中国北方的统一,经济生产的恢复和社会秩序的维有着重大贡献。在内政方面,曹操创立屯田制,命令不用打仗的士兵下田耕作,减轻了东汉末年战时的粮食问题。
曹操手迹曹操的诗歌,极受乐府影响,现存的诗歌全是乐府歌辞。这些诗歌虽用乐府旧题,却不因袭古人诗意,自辟新蹊不受束缚,却又继承了「感於哀乐,缘事而发」的精神。例如《薤露行》、《蒿行》原是歌,曹操却以之悯时悼乱。《步出东门行》原是感人生无常,须及时行乐的曲调,曹操却以之抒述一统天下的抱负及北征归来所见的壮景。可见曹操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歌,开启了建安文学的新风,也影响到后来的杜甫、白居易等人。
曹操诗的内容大致有三种:反映汉末动乱的现实、统一天下的理想和顽强的进取精神、以及抒发忧思难忘的消极情绪。
汉末大乱,曹操又南征北讨,接触的社会面非常广大,故多有亲身经验和体会如《蒿行》谓汉末战乱的惨象,见百姓悲惨之馀又见诗人伤时悯乱的感情。故后人谓曹操乐府「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曹操生於官宦,对天下具有野心,故怀有统一之雄图,《短歌行》有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可资明。其进取之心亦可见出,如《龟虽寿》言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言己虽至晚年仍不弃雄心壮志。
一代枭雄,纵风光一世,亦有星落殒灭之时。曹操对此也感到无能为力,只有作诗感,无可奈何。如《短歌行》中「譬如朝露,去日苦多」的感伤,《秋胡行》之低沈情绪,《陌上桑》等游仙作品中都可见他的消极情绪。
曹操的诗歌形式是十分创新的。他尤擅写五言体和四言体。《蒿行》原是杂言,曹操却以五言重写,非常成功。四言诗方面,本自《诗经》之后已见衰落,少有佳作,但曹操却继承了《国风》和《小雅》的传统,反映现实,抒发情感。例如《短歌行》、《步出夏门行》等均是四言诗之佳作,使四言诗重生而再放异彩。曹操诗文辞简,直抒襟怀,慷慨悲凉而沉郁雄健,华美辞藻并不常见,惟形象鲜明,如《观沧海》一诗:「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寥寥数笔,即能以辽阔的沧海景象,表现诗人的胸襟,不加润饰。
清代安顺地戏面具曹操像曹操有二十五位儿子:
曹昂,年轻时曾举孝廉,为张绣所杀。
曹丕,公元220年迫汉献帝禅让帝位,是为魏文帝。
曹彰,绰号黄儿,为一勇将,曾大破代郡乌丸。公元225年封任城王。
曹植,擅长文学,曾作《洛神赋》。虽然得到曹操宠爱,但最终与其兄曹丕争位失败,从此在政治上无从施展抱负。公元225年立为陈王。
曹熊,早薨。
曹铄,早薨。
曹冲,为着名神童,传说中曾根据浮力的原理为大象秤重。
曹据,公元232年封为彭城王。
曹宇,公元232年封为燕王。
曹霖,公元232年封为沛王。
曹衮,公元232年封为中山王。临终病重时魏明帝曹对其爱护备至,死后又获厚葬。
曹,公元211年封为西乡侯。
曹峻,公元232年封为陈留王。
曹矩,早薨。
曹干,公元232年封为赵王。
曹上,早薨。
曹彪,公元232年封为楚王。公元251年与太尉王凌谋反事,被赐死。
曹勤,早薨。
曹乘,早薨。
曹整,公元217年封为侯。
曹京,早薨。
曹均,公元217年封为樊侯。
曹棘,早薨。
曹徽,公元232年封为东平王。
曹茂,素来与曹操及曹丕不和。公元232年封为曲阳王。
其他回答 (10)
出来去哪儿去了
当时的曹操相当于今天的军阀,割据北方挟天子令诸侯,鼎立后,汉献帝封其为“魏国公”,曹操死后其子曹丕篡汉改国号为“魏”,追操为“魏文帝”,可以说是属于魏国的,魏国国都在河南省的许昌,也称北魏。谢谢
经学者考证,他是今安徽毫县人。
安徽毫州的
沛国谯县人
等待您来回答
历史话题领域专家少年版三国演义诸葛亮 刘备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社 刘禅属于哪个国家
少年版三国演义诸葛亮 刘备 关羽 张飞 赵云 马社 刘禅属于哪个国家
不区分大小写匿名
呵呵,蜀国
蜀国啊,刘备是帝,关羽张飞赵云 是5虎将的, 诸葛亮是军师, 刘禅是刘备的儿子 刘备死后 他就是蜀国的皇帝
等待您来回答
三国系列游戏领域专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演义单机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