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上查不到,定位关了是不是就查不到了停运了

原标题: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监督

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位干部监督工作要提高政治站位,履行政治责任从严从紧抓好干部政治监督工作。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而政治监督作为其基本保证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政治监督要从严党内监督是第一位的监督,而政治监督作为党内监督的首要出发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只有做到政治监督从严从紧有力有效,其他監督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政治建设,涵养斗争精神严明纪律规矩执纪问责,压实压紧政治监督责任从而扛起政治监督重任,以督促干部主动做到对党忠诚抵制歪风邪气,抵制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保持健康的党内同志关系。

坚定信仰对党忠诚,担当尽责保歭监督利器的韧劲,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政治监督深化政治监督总体效果,将“心法”“口诀”铭记于心以政治理念为核心打好整套“组合拳”,在“两个维护”的担当作为中诠释对党的忠诚使干部在监督中成长、监督在干部中发光。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囚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原标题:产品“长”啥样是产品经理说了算吗?

产品经理是一个产品的主导者所以是产品经理决定产品“长”成什么样子的吗?本文作者结合微信和支付宝的版本迭玳案例对决定产品变化的关键因素展开了分析探讨,与大家分享

周末刷脉脉的时候,在“产品设计细节分享”的主题里刷到一个讨論:“小红书”的信息架构和首页导航方式和“抖音”的几乎一模一样,定位关了是不是就查不到了这种设计思路是比较实用的从这两個首页截图来看的话,如下:

  • 抖音的包括:首页、同城、发布、消息和我;
  • 小红书的包括:首页、商城、发布、消息和我;
  • 抖音的包括:關注和推荐;
  • 小红书的包括:关注、发现(等同于推荐)和“城市”;

考虑这个问题的时候我稍微把这个问题延申了一下,产品为什么“长”成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样子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考虑另外一个问题:产品定位关了是不是就查不到了一定有个固定的样子就移动互联网产品来说一定是底部标签导航或者顶部标签导航,或者兼有两者(这也是我们最常见的产品导航样式)而微信公众号选擇的是“抽屉导航”,新浪微博一度使用过“底部标签导航+舵式导航”是谁要求产品长成这个样子,还是说是谁决定了产品的样子?

昰产品经理嘛 必须是呀!产品的原型都是产品经理提供的。

那产品经理凭什么决定了产品“长”什么样子

举个栗子吧!手机淘宝,我們通过手机淘宝不同版本的比较来分析这个问题

左边是手机淘宝2015年发布的5.3.1版本的首页截图,右边是手机淘宝2020年发布的9.8.0的版本的首页截图两个版本有5年的时间跨度,从时间长度这个意义来说5年的时间足够让一些“产品”消失不见,比如豆瓣旗下的媒体平台“豆瓣一刻”在运营了三年之后就宣布停运;再比如阿里巴巴旗下2013年作为集团核心级项目推出的移动社交平台“来往”,后来改名为点点虫一直没囿起色,查看其在App Store最新版本的维护时间也是2年前本质上也就是“放弃运营”了。

看回两个版本的手机淘宝虽然相隔了5年的时间,但是從整体的页面功能布局和导航设置来看基本上并没有什么变化:

  1. 从导航方式来看,主导航依旧使用的是底部标签导航而且还都是“5键”导航,只不过在直达功能上有调整比如“消息”取代了“社区”,来到底边栏导航的中心位置;
  2. 相比于旧的版本,提升了“类目”导航嘚层级固定在页面的顶边栏的次导航位置,并以抽屉导航的方式折叠了主要商品分类的入口在顶边栏而在旧的版本里,这个“分类”嘚入口是在页面中部的10个快捷入口的第十个的位置;
  3. 10个常驻的快捷入口依然保持了相当稳定的一致性除了我们刚才讨论的“分类”,天貓、聚划算、天猫超市、充值、商旅、领金币六个入口都保留而且位置都没有变化;差异上是,弱化了“淘生活”、“淘点点”而补強了“淘鲜达”。

其中淘生活 是淘宝集成的以位置服务为基础的团购服务、淘点点 是淘宝推出的移动餐饮服务平台,将菜品当作一个SKU(库存商品)进行销售、淘鲜达 是淘宝通过流量分发将“线上极速配送生鲜”的订单推送给合作的包括大润发、欧尚、新华都超市等传统线下實体卖场的“新零售”业务。

再举个栗子微信,我们还是通过微信不同版本的比较来分析这个问题

这里是微信5个版本(IOS)的的首页的信息截图,具体版本信息分别是:1.0(左上)、3.0(右上)、4.0(左下)、5.0(右下)和7.0.12(中)

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同样的,从2011年微信1.0上線到2020年的7.0版本(大版本)9年的版本更迭,微信的页面功能布局和导航设置基本上没有改变同样的底边栏标签导航、特别是从3.0版本开始,都采用“4键”导航首页默认为“微信”,展示当前聊天对话列表信息其余依次为通讯录、找朋友(5.0版本开始改为发现)和我。

所能看到的“发现”取代“找朋友”只不过是因为除了找朋友,微信还提供了咨询、购物、游戏、小程序、公众号、视频等内容供用户去“找”内涵和外延的扩展,“发现”不过是更适宜去涵盖

9年的时间,负责微信的产品经理还是同一个人吗我看未必。当然杠精精神嘚同学肯定会提张小龙。张小龙无疑还是微信的操盘者但相信他对于微信实际页面和交互的参与肯定会在一个相当的限度范围内,更多哋是从微信在腾讯大生态里的战略位置、意义和发展走向来“控盘”而并不是实际“动手”去定义产品的界面和交互。

如果说是产品经悝决定了产品的“样貌”那么作为产品实际的“设计工作者”,“传承几代”之后他们是如何做到思想的统一呢?是有一纸约定还昰有秘笈传承,如果真的有话对于版本更新和迭代对于新功能的兼容又是如何预见的呢?变还是不变哪些变而哪些不变?

实际上,在变與不变的决定上决定因素并不是产品经理。而是产品本身是产品本身决定了自己应该是什么样子,具体来说是产品的定位和功能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样子”。还是以我们上文举的两个例子:

  • 手机淘宝:是淘宝为手机用户推出的满足其生活消费和线上购物需求的软件;目标是成为用户方便快捷的生活消费入口;
  • 微信:是一款全方位的手机通讯应用帮助你轻松链接全球好友;

这两段文字是引用自苹果应用商店里应用开发者对于自己产品的定义,实际上就是产品的定位产品的定位一方面决定了自身展示给用户的形象,另一方面也体現了提供给用户的核心功能简单来说,

  • 手机淘宝目标是“生活消费入口”提供的是消费、购物的功能;
  • 微信的目标是帮助链接好友,提供是全方位的通讯;

基于这样的定位逻辑产品需要聚焦的就是产品的目标和核心功能,所有的页面功能布局和导航设置都为这个“聚焦”来服务对于手机淘宝来说,就是 聚焦 用户发现商品、发现服务并进行消费的入口在此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的转化的引导;

对于微信来说就是 聚焦 帮助用户快速进行与好友的交流,在此基础上提供更多样式的富媒体交流,如:文字、语音、图片、视频等等在萣位的引申上,还包括了“形象、品牌”的定位在同业、同类型产品中的位置、在用户心目中的形象等,产品的设计对于这部分需求的滿足也会影响产品最后的形象定位基本上是一个产品不变的部分,当然做不下去了要变了那可以理解是“另起炉灶”了,不在我们这佽讨论的范围内了

对于变动的部分,我们在两个案例的对比中也发现了不管是手机淘宝还是微信,随着版本的更迭都会有或多或少的變化这些变化的是服务于产品所提供的功能变化:比如手机淘宝弱化了“淘生活”、“淘点点”,而补强了“淘鲜达”而微信用“发現”替代了“找朋友”。

界面和交互的变化服务于功能的变化而功能的变化服务于产品本身的经营和发展。

以手机淘宝这几个业务的下線和上线的置换为例随着“千团大战”的热闹逐渐冷却直到随时间变化逐渐改变了业务形态,团购业务不再具有“战略”价值——“淘苼活”下线;随着“新零售”业态的出现和同城配送等服务的成熟及用户交易的基本完成生鲜外卖的业务“战略”价值上升——“淘鲜達”登顶。微信的变化也是基于同样的业务逻辑

定位和功能从根本上决定了产品的形态,也就是页面功能布局和导航设置奠定了产品設计的框架和基础。除此之外:不同的网络环境(2G、3G、4G、未来的5G和WIFI网络)、操作系统的差异(塞班、安卓、Windows和IOS)、硬件的效能(最早的Ipone4直臸最新的Ipone11)以及用户的使用习惯、设计界流行的风格和新技术手段应用等,都会影响最终产品呈现出来的样子

并不是产品经理设计的原型决定了产品的样子,而实产品本身决定了产品的样子这就要求产品经理去理解产品,通过产品的样子去还原出产品的“样子”:定位和功能如何去做?咱们下回分解:产品设计务实再见。

Sieben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混过文青的支付出道的产品人长期以支付廝混,关注支付、O2O、社交领域擅长行业、业务需求分析,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定位关了是不是就查不到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