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下,沙盘游戏能工作中提升自己哪方面孩子哪方面的能力呢?我在长沙这边呢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孩子的语文阅读老答不到点上,想找个语文补习班加强下,不知道广州越秀这边哪间语文补习班好呢?孩子的语文只能说是中等,阅读题较弱,广州越秀这边有什么好的语文补习班呢?
垰簲痑楱盰Mto4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1.75亿学生的选择
新王牌是小班教学的,老师因材施教,兼顾到每个同学.实行的是按月收费制度.可以试听,不满意无条件退款,试听满意后才收费.不像其他辅导机构,一次性交几千块钱的学费,想退学的时候还不肯退费,硬推责任在学生身上,新王牌的收费还是很人性化的,按勤算费...另外那里是以提优为主,只要你的基础不是太差,那里的老师都会辅导你上一个层次,老师也是一级棒的哦...去那里上课的大多数都是重点中学的学生,所以老师的水平就不用怀疑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_牛宝宝文章网【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专题:[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近年来在国内十分流行,就我比较了解的中小学只要有建立咨询中心一般会再特别布置一间沙盘室,沙盘的价格并不便宜,最少也要上万。最近也刚看到今日说法有一期栏目,在对某个问题未成年人做心理咨询时,其中的心理咨询师也用到了沙盘。下面就看看www.niubb.net小编为您搜集整理的参考答案吧。网友蔡中元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刚咨询完,来阐述一下我的观点,希望能收获到更多有价值的评论和建议。一、国内沙盘简介沙盘在国内现在分为两大流派,一派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张日昇引进的,叫箱庭疗法,因为是在日本学的沙盘,所以给沙盘取了个有东方韵味的名称叫箱庭。另外一派则是以从美国学习回来的申荷永为代表,名称仍叫沙盘疗法。两者基本都一样,只是称呼上的不同。由于我对张日昇的箱庭疗法接触比较多,所以我的陈述围绕箱庭疗法的观点居多。箱庭疗法是以精神分析理论、特别是潜意识理论为基础的,箱庭比起其他精神分析的技术,如绘画、意象的好处就是立体思维空间,可观察。绘画是平面的,意象是模糊不可见的,但是箱庭里面来访者的摆设是立体的而且可见的,不仅如此,箱庭还是个四维空间,所谓的四维是指三维空间再加一个时间的维度,也就是来访者摆沙盘的过程也可以作为咨询治疗的观察的角度。二、为什么这几年沙盘在国内心理咨询的运用当中这么流行呢?(或者再客观一点讲,在我观察到的福建的社会的学校的咨询中心这么流行呢?)我觉得有这么几点原因:1.沙盘有趣新鲜;以精神分析为基础,具有神秘性,让人感觉高深莫测。2.沙盘具有商机;以我们学校为例,一套箱庭两个沙架,一个沙盘,1200个沙具,就要1万元,这还是几年前的价格,而且是最基本的配备,现在卖沙盘的机构有非常多。3.沙盘布置环境好看。沙盘摆放在咨询室可以美观环境,上级来检查可以给对方视觉上的直观的感受——我们的咨询室是先进的。4.我们这里有推广沙盘的土壤;福建漳州师范学院的陈顺森教授就是张日昇的大弟子,张日昇本人也来泉州开过沙盘的培训。三、 我对箱庭疗法产生了怀疑。为什么呢?1.我咨询接待的来访者更多的是高中生,我发现他们并不太喜欢玩沙盘,我觉得原因有三:(1)在我们这个地方沙盘在小学运用更行之有效一些,原因在于小学生更喜欢游戏,而且沙盘更适合在不擅长表达或者在咨询中碰到瓶颈的案例运用,我的实践告诉我可能不大适合高中生。(2)当然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我个人的水平有限。(3)而且在做沙盘的过程中还受到很多限制,例如意象可以让来访者自由的发挥,天马行空,几无限制,只是对于咨询师来说不易观察和回顾。沙盘虽然立体可见,但是沙盘的缺陷在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来访者想摆放的沙具可能很难找到或者找不到。也让来访者兴致不高。后来沙盘就被我闲置了很长时间不用,我这时还没有产生非常大的质疑,只是觉得运用不上手。2.后来向@王怡蕊博士请教了一些问题之后才发现我咨询理念的滞后,原来在澳洲只有循证疗法才是被认可的,非偱证疗法注册心理家是不可以使用的,而精神分析流派的疗法就属于非偱证疗法,而这恰恰就是沙盘赖以生存的理论基础。四、我现实当中观察到的箱庭疗法是怎么被主观夸大的。1.沙盘近年来的推广速度越来越快,而在这一块的学习者的水平良莠不齐,国家也没有统一的资格培训,因而有了不少夸大的宣传或错误的操作,疗效被主观夸大。2.在我经历过的专业的培训当中,沙盘都是被作为一个完成的咨询流程被提及,所以实际上沙盘被国内权威的专家作为一种疗法而存在,实际上现在看来沙盘应该被定位为一种技术而非疗法更准确一些,这部分后面我会再描述。3.在沙盘的操作过程中,虽然我们表面上是不评价不分析的,但是我们只是不说出来,内心还是在分析着的。而我们的问话看似很客观“这里面有你吗?”“你最喜欢哪个?”“他在干什么呢”这些都实际上在暗示来访者沙盘的摆设是有象征的,是有意义的,而这种赋予意义即使是来访者自己定义就一定是客观的吗?可能是一种自圆其说的扭曲的记忆。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沙盘赖以生存的精神分析理论基础是不靠谱的,潜意识理论是不靠谱的。 五、怎么看待和使用沙盘?1.沙盘目前更多是被当做精神分析流派的工具,而精神分析流派是缺乏实证研究的,据某个心理老师转述,“华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书记表达了同样的意思:不提倡学校使用沙盘”。2.沙盘疗法应该称之为沙盘技术更为妥当,如果要作为一种疗法就需要更严苛的要求,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实证基础。例如怎么用沙盘诊断?怎么用沙盘评估?有相关的研究证明其疗效吗?不然怎么称之为疗法呢?或者把它称之为“咨询技术”“咨询技巧”会更妥当一些?我观察了一下,国内心理咨询师的培训教材当中就完全没有提到任何一个精神分析流派的疗法,但是作为技术是有被提及的,例如自由联想。3.沙盘技术是有意义的,作为一种工具是可以的,还有特别适合的群体,例如不善沟通以及低年龄者。而且我自己体验,以及咨询的经验告诉我,体验沙盘的时候能够其他一种放松的作用,同时也会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认识。4.沙盘技术还可以为其他疗法所运用,我们可以在运用其他有实证研究的疗法,例如认知行为疗法的基础之上,来运用沙盘工具作为辅助。潦草打完,有空再修改,欢迎补充批评。网友清流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就我个人工作经验来看,觉得沙盘还是有其特点和效果的一种疗法,尤其是在表现和完成一些潜意识过程上面。在应用上来说,基本上还是对儿童居多,因为儿童不善于言语表达,沙盘对语言能力要求低,在治疗低年龄来访者上有比较大优势,而在应对中学以上乃至成年人方面,沙盘就没有什么优势,一般会有更好的疗法可以选用。比如青少年可以选用现实疗法,成年人可用的疗法就更是不计其数。对国内沙盘疗法的流行程度不太清楚。整体感觉上,国内比较偏好新奇有噱头的手法,如家庭排列、沙盘、NLP、心理剧一类,都是属于手法相对比较特殊或者戏剧化,结果就突出了。这类手法在国外也有心理咨询师在用,并不是说完全没人在用,但总的来说肯定不是最主流、实证最多的手法。网友王怡蕊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赞同了楼上几位的回答,但都不能完整的代表我自己的看法。今天是Good Friday,不用上班,专门写个回答。@王昕妍 邀请我回答如何看待精神分析?沙盘疗法以精神分析理论为支撑,于是我两个问题并一起答。福尔摩斯刚出场不久就说过这样一段很拽的话:“一个逻辑学家能凭一滴水推测出大西洋或尼亚加拉瀑布的存在,即使他并没亲眼见过。”小时候看到这里,佩服的五体投地。但如果现在还有人跟我提类似的观点,我顶多报以“呵呵”。其实柯南道尔的想法很具有那个时代的特色,从一件微小、普通的事情分析出一整个世界,听上去奇妙又浪漫。精神分析学家们从沙盘的摆放、墨迹的挥洒推测出大脑中不为人知的潜意识世界,也是其中一个美好的故事。但要清楚,这只是一个故事,类似于幻想或者设想,把它当真理就有点可疑了。虽然人类的很多幻想最后是会实现的,但很有意思的是,实现的方式,往往离最初的设想有着相当的距离,不是么。精神分析和沙盘疗法的基础是潜意识。要回答如何看待精神分析及沙盘疗法这个问题,那么很自然会产生三个问题:潜意识到底是什么?潜意识的世界怎么影响现实的世界?随便堆个沙子摆弄点塑料玩具就能推测出一个人潜意识的世界么?怎么才能知道根据沙盘推测出的结果是准确的?以下针对这三个问题一一讨论。潜意识存不存在,存在于人体哪个部位,没有人能给出确切的答案。目前的科技手段回答不了这个问题,那么这个问题暂且放在一边。在潜意识理论未被证实之前,试图通过沙盘这个工具来描绘一个人的潜意识,是一种积极地尝试。但这自然就导致了问题3非常难回答。传统的沙盘疗法有个致命的缺陷。根据精神分析的理论可以推断每一个人应该只有一个潜意识,那么两个咨询师应该能沙盘的摆放推测出相同,至少是相似的结果。然而事实上,同样一个沙盘,各个咨询师给出的结论可能千差万别,这个分析的过程非常主观,就连从事沙盘疗法的人自己都接受不了。 在@心晴的介绍中,现代的沙盘疗法是不分析、不评价的。自此,对沙盘测量存疑的人不能再拿它的主观性、不一致性说事了,因为它根本就不测量了。于是这个致命的缺陷被蛮横地堵上了。但随着而来的问题就是,那大家还花那么多钱去摆它干嘛?于是有人说,沙盘反应潜意识,摆沙盘的过程本身就是有疗效的。姑且如此吧。那么给儿童创造一个安全的环境,让ta画画或者写作,应该也能达到同样的效果。没道理只有沙盘才能反应潜意识,画画写作就不受潜意识影响了?心晴还提到了沙盘的优势是它是三维的还可以加上时间这第四维,那么我觉得雕塑(土一点的捏泥人)什么的也是完全可以做到“四维”的。当然,如果不想考虑背后的逻辑,只考虑实用也是可以的。不管黑猫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也是一种科学的态度。那么,精神分析、沙盘疗法是好猫吗?很遗憾,这类疗法虽然有细节美妙动人的个案案例,虽然有天花乱坠的各种段子,但一直没有拿得出手的随机对照试验结果。顺便回复@勇勇,英美体系国家(欧洲大陆国家不清楚)大多盛行认知疗法,比如传统的认知行为疗法和新兴的Acceptance and Commitment Therapy。 澳大利亚的医保系统确实只承认有大量实证基础的认知行为疗法,因为作为一项医疗手段,没有实际效果怎敢让纳税人掏钱?与此同时,注册的心理学家是不能使用循证疗法以外的疗法,但是可以择情使用其它疗法中的有些技术。违规的话初犯可能会被警告。其实,临床心理学的博士硕士入学面试时就会问你是否能保证遵守只使用循证疗法这条规定,如果不能遵守的话,压根就不会录取你。知乎心理学群里有人说这些都是人本主义、认知行为疗法、精神分析疗法之间的纷争的延续,是门户之争。这一点我明确反对。首先,人本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根本就不是一种疗法,它和后面两种心理疗法根本没有可比性。其次,对人本主义和认知行为疗法真正了解的人就会知道,认知行为疗法融合了非常多的人本主义精神。这两者不仅不互相排斥,相反,人本主义的以个人为中心、真诚一致、同理心的理念根本就是认知行为疗法(以及其他的主流心理学疗法)的基本守则。认知行为疗法并不强调人本主义中的无条件的正向关怀,但也并不反对。至于精神分析和前两者之间的门户纷争,精神分析早就退出主流心理学的舞台了,还有什么可争的?详情见心理学学科内部怎么评价弗洛伊德的理论?精神分析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手段,比起其他疗法来,缺乏有效性的证据,它也没有去争的资本啊。如果你连证据都不讲,那我们不讲同一种语言,没法交流。心理学家和咨询师的责任是帮助他人。我们是“医生”,不是“哲学家”,我们的工作不涉及太多形而上的价值观、世界观。对于“治病”来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最好的方法。我认识不少岁数比较大的精神病医生、心理学家和咨询师,在他们受训的年代,精神分析疗法是绝对的主流,所以他们职业生涯的早期都是使用精神分析的,这也许就算是所谓的“精分派”?但随着这半个多世纪心理学爆炸式的发展(据说现在在美国每年PhD毕业生人数最多的就是心理学),开发出了非常多门类的心理疗法。其中认知类的疗法,尤其是认知行为疗法,得到了很多研究证据的支持。于是他们很多人都学了不少新的疗法,认知行为疗法更是必学。所以, 现在的很多争执,与其说是门户之见,倒不如说是部分人抱陈守旧、固步自封,拿“门户之见”给自己找借口吧。========================================================================具体来说,精神分析有没有价值?据博士阶段的老师说,精神分析疗法除了历史价值以及移情、反移情这两个词比较好用之外,实在没有什么其他的用处了。虽然精神分析疗法也在试图改变,但总的来说,它能做到的,其他疗法也能做到,而且做得更好、耗时更少。沙盘疗法有没有价值?沙盘疗法同样缺乏有力的临床证据。它最大的贡献除了历史价值,恐怕就是沙子本身作为一项游戏的意义。澳洲小孩最常玩的游戏之一就是沙子,海滩有沙子,大部分公园里也有沙子,还有玩沙子的工具。于是澳洲小孩非常喜欢、非常习惯玩沙子。内陆地区的小朋友们,即使日常生活中沙子玩的没有那么多,估计也不会讨厌沙子这种可塑性如此之强的玩具(回想下小时候对面粉的爱),以及沙盘中无数可选的迷你小玩具。沙盘作为一项游戏,很容易让小孩放松心情、融入这个陌生的环境里。作为一种疗法,沙盘疗法缺乏实证,早已淡出主流心理学。作为一项游戏,沙盘就更不划算了。绝大部分游戏都不用上万块那么贵,而且各个小孩喜欢的游戏不同,有些小朋友不喜欢玩沙子的。你可以鼓励小孩子通过画画、写作、捏泥人的方式表达自己。有人坚持说沙盘表达性强,这我同意。对于非要沙盘才能表达的儿童(其实真正离不开沙盘的是咨询师吧),完全可以自己在超市里随便买个盒子放点沙,再买点各种各样的塑料小玩意,放点小石头小贝壳啊什么的,一样可以让小孩直观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我就认识两个这么干的咨询师。【如果有感兴趣的朋友,我改天可以请他们拍几张放上来。】既然咨询师不评论、不分析,那么为什么非要使用昂贵的标准化设备?自制的沙盘一样可以满足儿童创造性表达的需求。========================================================================儿童心理治疗的用具,我个人觉得最为有效的是心理治疗专用的贴纸、填色、卡片、桌面游戏、活动。这些材料,针对不同性别、各个年龄段(幼儿至成人)、各种家庭文化背景(比如针对父母离婚的儿童,住在寄养家庭的儿童,澳洲土著人等)、各种问题(比如多动症、愤怒控制、自制力培养、社交困难、bullying、性侵犯、测量培训父母的育儿方式等等)。这些材料用具,有的是根据认知行为疗法设计的,有的从resilience、 skill building 的角度出发,有的考虑夫妻、家庭作为一个整体等等。 写到这儿, 顺便介绍一款我比较喜欢的桌面游戏,名字叫做“Impulse Control”,是专给ADHD的小孩用,这个游戏棋盘好像大富翁强手棋那样,我和小孩(也可以是多个小孩)轮流扔骰子,也有机会卡,运气卡。有的卡片摸到了,要让拿到的人做些奇怪的动作,但更多的卡片是治疗性质的。机会卡片帮助小孩思考控制自己的impulse的意义,比如如果你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冲动,老师会怎样怎样。运气类卡片问,如果你在电影院里面看电影,前面的人挡住你了,请给出2-3种解决方法。我的那个小孩给出的回答是,踹他椅子。我于是问他这样会有什么后果,这种行为合适不合适,他想了想说不合适,然后给出了第二个解决方法,站起来。小孩如果给出了合适的答案,就可以摇一个特殊的骰子,只有1-3点,然后可以拿到与骰子点数相应的分数。答案不合适(踹别人椅子那种),不能摇骰子,不得分。得分最高或者最先到达终点的人赢。这个游戏还有一些特殊的规则,帮助儿童学会控制自己。贴三个卖这类资源的网站Creative Therapy Store, Our Publications,Therapeutic Games Therapeutic Board Games Play Therapy不知道国内有没有类似的网站,欢迎推荐。========================================================================沙盘疗法应该称之为沙盘技术详述一下我对这句话的看法。我觉得不应该否定“沙盘疗法是一种心理疗法”的说法,就好比任何一个系统的看法都有权被称作是理论(theory)一样。但这个疗法是否优秀,是否有价值就是另一个问题了。目前为止,没有足够强有力的证据说明精神分析、沙盘疗法的有效性,所以不能说它是个优秀的理论、疗法。沙盘技术这个说法,在我看来,与其说沙盘是一门技术,不如说应用沙盘是一门技术,就像应用橡皮泥、绘画、描红、桌面游戏等等素材一样,使用者需要耐心、敏锐、积极反馈、管理儿童的行为等等。我引用为心理疗法的改进作出巨大贡献的Michael J. Lambert教授的研究。Lambert教授曾发明了OQ-45这个帮助心理治疗师监控、检测心理疗法效果的工具,该工具具有类似于医生的血压计的意义。Lambert教授的研究这个结果比较惊人。(Reference:Lambert, M.J. (2001). Research summary on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and psychotherapy outcome. (Reference:Lambert, M.J. (2001). Research summary on the therapeutic relationship and psychotherapy outcome. Psychotherapy: Theory, Research, Practice, Training, 38(4), 357-361 PsycNET - DOI Landing page)他的结论是心理疗法的效果:15%是来源于安慰剂效应;30%是来源于common factors(that is, variables found in most therapies),比如安全的倾诉空间,心理学家的共情能力,反馈能力等等;40%来源于心理治疗以外的因素,比如自愈、生活中的积极事件(失业的人找到工作了,孤独的人找到伴侣了)、家人朋友的支持;剩下的15%的效果来源于具体的治疗技术,这里的治疗技术指的是治疗师使用的具体疗法,比如biofeedback、催眠、系统脱敏性。这个研究也许能解释,在大家的观察中,为什么使用沙盘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对很多来访者似乎也挺有效的,这是因为具体的疗法只占到15%的效果。换句话说,如果一个治疗师本身的能力强,来访者自己的生活又有了转机,那么不管用哪种疗法,来访者的情况都会有所好转。所以,尽管使用精神分析疗法、沙盘疗法的治疗师也能够帮助到来访者,但这并不能说明这些疗法本身真的是优秀的。要证明一个疗法的价值,必须通过方法论严谨的大样本的随机对照研究,这类研究会控制安慰剂效应、治疗师的因素和来访者生活中的自然变化的影响,然后再比较哪个疗法效果更佳。遗憾的是,在这类研究中,并没有足够的证据支持精神分析或沙盘疗法。总而言之,来访者接受精神分析疗法、沙盘疗法后症状好转的个案,并不能证明这些疗法本身是优秀的。========================================================================理论和理论之间、疗法和疗法之间,本就是有高下之分。心理咨询行业,不同于其他服务业,只要有人愿意花钱买你的服务就行,它更接近医疗行业。所以,在明知有更有效、更经济的治疗方法的情况下,却抱着明显落后于时代的精神分析、沙盘疗法不放,这不仅浪费了他人的钱财,还耽误了他人治疗的时机(心理疾病同生理疾病一样,也是越早治疗越好)。精神分析、沙盘和认知类疗法之间的纷争,不是门户之争,而是部分人抱陈守旧(要是诛心一点,甚至可以说是没有医德)。 这也是上面说到的,澳洲心理学协会不允许使用循证疗法以外的方法的原因。至于这些疗法在国内大张其道的理由,@李松蔚 显然了解的比我多,更有发言权。除了李松蔚提到的经济政治上的原因,我猜测大众乃至不少心理学专业人士缺乏对现代心理学测量、治疗方法的深刻理解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心理学爱好者读的书大多是精神分析甚至是伪科学方面的,接触过的现代心理学方面的书过少。即使是受过心理学基础大学教育的人,很多在大学里学的也还是老一套的知识,大学里的有些心理学老师说不定自己也没有系统深入地学习过这些知识。网友曹舟力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这个,无意中看到这个问题,我想就我的个人经验来回答。第一次体验沙盘是和大学几位心理学爱好者一起在某新建的沙盘室里面体验。 我觉得很神奇,很符合共时性,很多潜意识和预先信息…… 当时我的沙盘朋友看了说,“你想要个宝宝” 而且完全说对。第一次参加沙盘是和申荷永教授邀请的国际沙盘协会的主席 ,大概能是目前国际最专业的人之一。其中无论是看她们所展现的案例,还是当场别的我认识的资深咨询师所展示的案例,我个人是被深深的(其实事后分析我觉得有惊吓)我第一发现居然可以有如此直观的展现。按照当时培训信息,目前公认的沙盘游戏创始人是多拉卡尔夫,她曾经是荣格的弟子,但是学历不够无法成为荣格派分析师,同时自己也创造了沙盘的疗法 (我初学觉得和 世界技术 world technique有雷同,反正都是投射) 但是沙盘,沙子丰富很多。标准的沙盘有两个,一个可以湿沙,那种湿沙的细腻感更像是那种肌肤碰触感,柔柔,可塑,但是如同我们的内心,只能轻轻地捧着去感受,去触摸,去塑形,而抓紧了反而散了…… 那些感觉。 干沙,一般用沙具。 按照他们的说法,最少要一万个沙具才可能表达的多些…… 所以其实很多地方的沙具是完全不够的。不同的沙具可以激发来访者不同的心理状态(层面),比如上面说到的原型……至于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张日昇引进的,叫箱庭疗法,是多拉卡尔夫的弟子荷合俊雄(据说他也觉得沙盘过于直白,不符合日本人的个性,所以压着多拉卡尔夫的书不出)等他自己出版了箱庭疗法后才引入日本。 @黄宇文 :“更正一下,把沙盘传入日本的是河合隼雄。河合俊雄是河合隼雄的儿子。”就我目前看了十多套设备的感觉下来,箱庭的底色颜色偏天蓝(情绪淡化),而沙盘游戏治疗的底色是深蓝(更潜意识,大海的那种深蓝感),箱庭沙子偏白,而沙盘是细腻的黄沙之类的(有些沙盘游戏师还特意各处找沙子混合)我个人觉得还是有蛮大区别的。 特别是用申教授的那批,更倾向原型的沙具多。(看下图)我的个人分析师之一是欧洲荣格学院院长,我和她在分析的时候,说到梦,然后她问我是否愿意在沙盘中展现出梦中的情绪。我个人同意“得心应手” 其实无论是沙盘、房树人、罗夏墨迹测验等,都是有一定的非常值得参考性的。区别是使用这个信息的人,读取方式…… 因为我也看到过很有意思的沙盘,结果由于沙盘游戏师本身的状态,导致周围一圈人都很绝望感觉看不出方向…… (其实很明显是大家都陷入情结……)反正,和房树人等有共性但也区别很大,但是个人认为是很实用的工具。 而前提是使用人靠谱才能把工具更好发挥。上面箱庭不明显,这个比较清晰,小的是个体沙盘,大的是团体沙盘。 小朋友玩玩很好,玩沙,玩水,玩沙盘。 我们从小有机会就玩,不会走的时候在沙盘上爬过。 他玩我不干涉,甚至上周五他自己玩,我上楼和朋友喝茶聊天,差不多一个小时到他自己收好沙具,抹平沙盘上来找我们了。 (尽管实际沙盘游戏治疗中是建议沙盘游戏师收沙盘的)反正即使是玩具也非常棒!"沙盘游戏的创立源于多拉卡尔夫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经过6年的学习毕业后的一段艰难的日子。从1949年到1956年,虽然卡尔夫经过艰苦的学习完成了苏黎世荣格研究院的全部课程,但是由于卡尔夫没有大学文凭,按照规定她不能获得荣格心理分析家的资格,更不能执业。卡尔夫为此感到非常痛苦同时也感到非常的彷徨。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卡尔夫经常在问自己。无奈之下卡尔夫只好另辟新径。在1954年时,卡尔夫就有了一种内在的梦想,即寻找一种能够有效帮助儿童心理分析的方法与途径。于是,她写信给洛温菲尔德,并前往英国伦敦师从洛温菲尔德学习“游戏王国技术”。在此期间,卡尔夫还从师于维尼考特一段时间。同时卡尔夫还得到了英国的荣格心理分析家,以其儿童发展理论而著称的麦克尔·弗德汉姆的指导。一年后卡尔夫的“沙盘游戏”在瑞士诞生。虽然“沙盘游戏”是卡尔夫把洛温菲尔德的“游戏王国技术”与荣格分析心理学相结合而创立的重要的心理分析方法和技术,它最初的治疗表现形式源自西方。但整个“沙盘游戏”的内涵却在冥冥之中回归于古老的东方文化。卡尔夫曾经说过:“我基本上仍然是从中国文化心理学和整合的心理分析的角度,来对沙盘游戏的寓意进行解释,对沙盘游戏的结构进行分析。”卡尔夫之所以能创立沙盘游戏,除了她在瑞士苏黎世荣格研究院6年的学习时间里,深受荣格的心理学里充满东方古老的文明与智慧的影响以外。卡尔夫还受到她本人做过的两个大梦的启迪,对于她创立和发展“沙盘游戏”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那也正是显示她在冥冥之中所接受的中国文化的感召。卡尔夫的第一个梦,是她还在苏黎世荣格心理分析研究院学习的时候做的,在梦中卡尔夫梦到自己到了西藏。有两个和尚向她走来,其中一个手捧一个金制的矩形工具。郑重交给了卡尔夫。当她在梦中挥动了这个金制的矩形工具的时候,卡尔夫感到远处的大山在摇晃,脚下的大地在震动,并且发出阵阵的轰鸣声,顿时,大地裂开了一个门,呈现出现了一个分为两边的世界,并且在西方的世界出现了一轮太阳。卡尔夫做的另外一个梦,是在1961年6月6日。这一天恰恰是荣格去世的日子。在梦中,荣格邀请卡尔夫一起共进晚餐。当时在餐桌的中间有一堆大米,荣格就指着那堆大米对卡尔夫说:“你应该进行对于东方思想尤其是中国文化的探索。”于是,卡尔夫受到第一个梦中的西藏和尚交给她的金色“矩形工具”(沙盘)和第二个梦中象征中国文化的“餐桌上的大米”(沙子),它们就犹如沙盘和沙盘里的沙子,这些统统源自中国古老文化的启示,构成了卡尔夫创立沙盘游戏治疗的思想体系。在“沙盘游戏”中,卡尔夫用中国宋代理学家周敦颐的“太极图”,作为其“沙盘游戏”治疗的重要理论基础。所以卡尔夫所追求的“沙盘游戏”治疗的本质就是太极四象,阴阳五行,而且卡尔夫把它作为沙盘游戏方法技术的内在核心结构。沙盘游戏中,坤卦之厚德载物以及咸卦之无心之感等最重要的寓意与内涵,就是源于《易经》的“天”、“地”、“人”及其变化的内涵。而“沙盘游戏”的一个重要的步骤,就是来访者对于玩具模型的挑选,这种挑选的双向性,正是卡尔夫对《易经》“感而遂通”原理的典型应用。沙粒是百万年时空的浓缩,正如“沙漏”象征着时间的流动。沙盘所呈现的空间,就蕴藏着“沙盘游戏”的治愈意义,在沙盘里那默默不语的沙子的背后,如沙与水的象征性的意义,山川河流尽显其中;如同大地的承载,如同与大地母亲的联系;如同与集体地原型的沟通和心的灵性与创造……凡此等等。卡尔夫在她专著《沙盘游戏:治愈心灵的途径》对她的全书所做的总结用的一句话:“习坎,有孚,维心亨,行有尚……水流而不盈,行险而不失其信。维心亨,乃以刚中也。”就是来自于《易经》的坎卦。由于沙盘游戏直观性强,操作简单,容易学习和掌握。目前已被众多的心理治疗师和心理咨询师所接受。同时,又由于“沙盘游戏”的创立是由中国的《易经》作为它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内在核心结构,这就给学习者提出了一个极高的要求。即;要想真正的掌握“沙盘游戏”的治疗方法,惟一的办法就是加强对《易经》的学习和理解,深刻理解《易经》的“天”、“地”、“人”及其变化的内涵,以提高自己的境界。否则,你只能看到沙盘里的沙砾呈现给你的表面现象,却不能通过这些形式看到心理的意义和无意识的存在与表现。看不到尽显沙砾之中的纹理之线索,心理之深蕴和理心之妙用,更看不清沙砾的深邃内涵和博大的寓意,所以也就只能“以现象说现象”。这样的沙盘治疗师,他的双脚如同站在沙盘里的一堆松散沙砾之上,充其量只能被称作为一个沙盘操作手而已。目前论述沙盘游戏治疗的经典著作主要有卡尔夫的《沙盘游戏:治愈心灵的途径》、凯·布莱德威的《沙盘游戏:心灵的默默耕耘》、当时碰到的国际沙盘游戏治疗协会主席:茹思·安曼的《沙盘游戏中心灵的康复与转化》,以及哈里特·弗里德曼与瑞·米雪尔合著的《沙盘游戏:过去、现在与未来》、特别值得一读的是后一届的主席:伊娃·肇嘉在2004年出版的《沙盘游戏与心理疾病的治疗》一书,在这本著作里作者对沙盘游戏有许多新的和独到的见解。正因为“沙盘游戏”真正的把“安其不安与心理治疗、安其所安与心理教育和安之若命与心性发展”的心理分析目标三者合而为一,使其成为了一种完整的心理分析。所以“沙盘游戏”的意义与作用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们所接受,而且它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用途也显得非常广泛。[注]:文内材料主要来源:《荣格崇拜》《回忆.梦想.反思》《沙盘游戏:治愈心灵的途径》《沙盘游戏:心灵的默默耕耘》"多拉.卡尔夫与她的“沙盘游戏”网友李松蔚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点完赞之后再多说两句。得票最高的答案先说了沙盘不少好话,才说出我真正想赞的观点。我这里就说得更直接一些吧:我不认为沙盘/箱庭是一种疗法,也不认为它在国内的流行与其疗效有关。关于沙盘/箱庭不足以称为一种疗法,只能说是一种工具,而且是偏测验的一种工具——而且信效度方面的证据尚存疑——这个观点心晴老师已经解释得很到位了。我就不再补充。我主要想说的是,这个东西的流行,首先是因为有利可图(你想想这个卖价上万的东西成本才多少),只要有利,就有逐利之人会不遗余力地推广;其次国内主流院校也有心理学教授为它背书(而且依国内的江湖规矩,你说它好,我就不好意思再说它不好,大家你好我好哈哈哈),然后这东西本身足够大(放到咨询室里够醒目),足够贵(算到硬件设备里够突出),最后也是因为它可以缓解一些经验还不够丰富的咨询师的焦虑:如果我和来访者找不到话说,我们起码还可以摆沙盘嘛。四川震后,很多灾区中小学被援建了心理咨询室,大概是觉得光送沙发茶几显不出“专业性”,所有的咨询室于是都慷慨地配套了沙盘。我至今仍然定期在灾区某地做督导,从我督导的观察来看,对高中生的咨询中几乎不会用到沙盘,对小学和初中生的咨询倒是常用,但我并没有看见对疗效有什么促进。没有案例概念化思路的咨询师,让来访者摆完沙盘后也还是没有。最多,咨询师借着沙盘找到话题聊天,来访者也不至于那么尴尬,时间很容易就被填满,咨询关系稍微亲近了点,双方都没那么紧张了而已。因此就我看到的而言,沙盘即便说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使用(此处仍然存疑),在目前使用沙盘的尤其是中小学老师当中,也并没有发挥它在这方面的效果。我觉得这种工具在国内的流行,主要是搭着各种天时地利的因素,将来恐怕还会流行下去,但效果上总是让人担忧的。网友蒙面大侠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这篇补充写于毕业之后,从事专职的沙盘师有半年的时间,我想现在我大概可以描述一下从事专职的沙盘治疗师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以及使用沙盘游戏在心理治疗中所能起到的作用。首先是讨论一下沙盘游戏相比较其他心理治疗方式的优点以及缺点。沙盘游戏的优点,我觉得主要有三点:第一,沙盘游戏很有趣,相较于精神分析以及认知疗法来说,沙盘游戏要有趣的多,毕竟是在一个沙盘里面可以自由自在的构造自己的幻想王国,这种趣味确实比干巴巴的语言分析来的好,所以比起其他的心理治疗方式来说,更加吸引来访者;第二,沙盘游戏相较于传统的心理治疗方式来说,给了来访者更多的表达的层面,目前我理解的层面就至少包括了:语言、动作、象征,沙盘治疗师可以通过对这三个层面对来访者的心理状态的理解,相比较与其他的心理治疗来说更加全面;第三,沙盘游戏作为一个良好的媒介,可以使心里所想的所构建的从虚幻变成现实,美梦成真对于人类本身来说就具有治疗的作用,而对于一个有经验的沙盘治疗师来说,沙盘本身就可以作为一种来访者心理变化的指示器,对于治疗的进行能够更好的把握。沙盘游戏的缺点,我认为主要有三点:第一,对于咨询师来说相对上手难度较高,对咨询师来说要求较高,并且不容易培训进行。一个合格的沙盘师需要对各种各样的沙具及其象征内容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同时需要相当长时间的个人体验,以保证沙盘师自己作为一个容器是合格的,这也就意味着培训一个合格的沙盘治疗师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虽然目前很多学校与机构都有自己的沙盘室,但是缺少合格的沙盘师,目前这一个缺口据我所知是相当巨大的。第二,目前的沙盘游戏理论体系当中缺少一个相对明确的步骤框架,因为来访者的沙盘是各种各样的,很难去用某种贴标签的方式去进行统一归纳,而只有一种相当宽泛的“主题”概念来进行归纳,但是在“主题”之间是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的,只有是两大类“创伤主题”与“治愈主题”之间的相互转化,而目前两大主题之间的转化机制,有一些不同的假说,但是在沙盘治疗师内部尚未达成一致。第三,目前有关沙盘游戏的研究稍显不足,无论是理论还是具体的定量研究,相较于认知以及精神分析来说,确实远远不足,业内对于沙盘游戏的质疑是有根据的。接下来讨论一下沙盘游戏作为诊断工具的作用。首先在沙盘治疗师内部对于沙盘游戏作为诊断工具来使用是嗤之以鼻的,因为沙盘游戏在实际的个案身上的作用确实远远超出于一个诊断工具的作用。我个人的体验以及看法是,沙盘游戏可以为来访者提供一个在象征层面的表达的场所,并且这个场所不像梦,是意识可以控制可以看到的,这也就可以使来访者的意识可以对自己的潜意识进行探索,从而达到修通与领悟的作用,所以沙盘游戏的过程本身就是心理治疗的过程。虽然沙盘游戏所能做的远远多于一个诊断工具,但是沙盘游戏确实在心理诊断方面有天然的优势。在沙盘治疗师内部,其实也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一个来访者的初始沙盘蕴含着创伤以及治愈创伤的线索。所以对于沙盘治疗师来说,把握初始沙盘是一门必修课程。一个初始沙盘的诊断的资料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个是沙盘的动态特征,这些特征主要就是指来访者在摆放过程中一些特别的过程,例如把沙具掩埋起来,或者是扬沙,或者是凝视某一个沙具等等;第二个是来访者自己的故事,从我个人的经验来看,来访者的故事蕴含了相当有价值的线索,特别是有关于个人处境的问题时,因为沙盘给来访者提供了一个第三人称的视角作为保护,所以使来访者在故事当中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感受;第三个是最后的沙盘结果,这个结果可以通过沙盘的结构以及主题来进行解读。接下来沙盘师就可以根据自己对于人类心理的理解对这些材料进行组织,最后形成对来访者的一系列理解。我个人因为工作性质常常要做这种诊断,我的理解框架包括了:情绪体验、自我认知、人际关系、性相关体验四大方面。而我目前的经验来看,一般我的理解的准确度还是不错的。而目前在研究方面来说,初始沙盘的研究还是很多的。其中以谭剑锋等人的研究为多,他们通过之前的一些对沙盘进行编码的方式,对初始沙盘的主题进行了相当多的研究。他们经常做研究的思路是沙盘与例如MMPI或者康奈尔父母问卷等问卷的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是,在问卷当中筛查出有症状的被试相较于正常的被试来说,在沙盘中“创伤主题”的数目要高于“治愈主题”,并且二者的差异存在显著性。所以就初始沙盘的诊断来说,确实沙盘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参考依据。最后我想探讨一下沙盘治疗与一般心理治疗的差异。首先我想从沙盘治疗的治疗假设开始。与人本心理治疗相同,沙盘治疗假设人类的心灵层面类似于人类的身体,有自我免疫与修复的系统,简而言之,沙盘治疗相信人类的自愈力。只是在生活的体验当中,由于种种原因,这种自我修复的本能没有发挥作用,而使心灵上的伤口一直没有得到合适的愈合,反而形成了隐患。而沙盘游戏则是通过构建一种自由与保护的空间,通过咨询师的共情作为引导,来使来访者的自愈能力发挥作用,从而达到自我修复的目的。而这一假设可以很简单的用身体上受伤来进行理解,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假如我们碰破了皮,拿了一块邦迪贴上,之后一段时间之后伤口就不会出血,之后会结疤,最后回复原来。在这个假设当中,咨询师所起到的作用就是那一片邦迪,隔离与保护,提供给来访者一个安全的空间来使出血的伤口止血以及回复。这一治疗假设意味着沙盘治疗的治疗师的定位则跟一般的心理治疗存在巨大的差异。在沙盘治疗当中,治疗师的地位是一个容器,这个容器需要有良好的容纳空间以及足够坚硬的边界,一般来说,可以把容纳空间看作是咨询师自己的经验以及对来访者的容忍度,而坚硬的边界则可以看做是治疗设置。而这种自由与保护的空间,在人类经验当中,最类似的体验是当孕妇的经验,我们知道,婴儿在孕妇体内的时候,是可以自由转动的,而母体则是婴儿最好的保护,所以某种角度来说,这种定位就意味着治疗师要成为来访者心理意义上的母亲,而这与一般的心理治疗当中治疗师的地位完全不同。因为这个定位,所以要求咨询师无条件包容来访者所有的幻想,不会有任何的面质,也相对较少比较尖锐的体验,很少涉及认知层面,更多的是关注于来访者所有的层面。而相对来说,这一假设对咨询师或者治疗师的要求是最高的。修改于————————————————原回答———————————————————————怎么说这个问题呢。。。。我觉得上面的回答有一定的道理,特别是@王怡蕊 王怡蕊的回答,我感觉受益匪浅,因为她教给我了一些澳大利亚的心理治疗的评断标准,我想感谢她的回答,而其次呢,我想回答一些有关沙盘游戏的一些基本的问题。因为我现在算是在跟申荷永老师在学习沙盘。我觉得我还是勉强有一些资格讨论沙盘游戏的吧。。。虽然我也就是深挖了一些理论。首先,在理论方面,沙盘游戏的理论基础并不是古典精神分析(也就是弗洛伊德学派),而是后来新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荣格。只要是懂一些心理学史的治疗师都会知道这俩被称作精神分析学派皇帝和皇子之间的区别。荣格学派强调集体无意识和原型,而弗洛伊德强调的是性驱力和潜意识,虽然这两者都强调投射在治疗中的作用,但是二者还是有差别的。沙盘游戏是荣格之后的心理治疗师多拉卡尔夫于大概50、60年代所发明,最早是关注到她的儿子们在地板上玩一些玩具,发现这种游玩的过程能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所以她开始研究这种游戏治疗,而随着后人的发展而演变到现在。沙盘的沙具在荣格学派的分析师看来都是原型的体现,而沙具在沙盘里的关系的变化则是体现了潜意识的变化。所以说在荣格学派的分析师看来,沙盘体现了潜意识。在这里我大概的回答了@王怡蕊 王怡蕊所提出的第二个问题。在沙盘里随便摆出一些沙具就能显示潜意识?这里的回答是,因为在沙盘当中摆放的沙具都代表了原型,在摆放沙具的过程当中,是在与集体潜意识中的原型进行对话,同时个人的潜意识中的情结也在发生作用,所以沙盘是在显示潜意识。在这里可能又会产生一个疑问,那就是那些沙具真的是原型的代表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是的,因为沙具被认为是文化的产物,有点类似于神话。每一个沙具都是一个文化当中神话形象或者是一定的具有象征意味的形象,所以说每一个沙盘师的沙具应该是有区别的,因为他们对沙具的选择体现了他们自己的生活品位和对理论的理解。所以说,理论上来说如果你对荣格的理论研究够深的话,可以不去买那些标准化的沙盘,只需要自己钉一个木箱子,找一些干净的沙子,然后找够足够的能代表原型的沙具就可以。但是一般来说没有几个人愿意这么做。那么回到@王怡蕊所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潜意识到底存在不存在。这个问题确实很难回答,因为目前的脑认知心理学当中确实没有一点发现类似潜意识的东西实际存在。但是既然这个问题是关于沙盘,那么我还是应该举在荣格理论体系当中的例子,我不知道荣格当初的研究是否真正指向的是潜意识,但是他所观察到的这一个现象,在他的理论体系当中获得了解释。在1902年左右,荣格做了一个很出名的实验:字词联想实验。这一实验是后来测谎仪的理论依据——虽然我们现在都知道测谎仪是一个多么开玩笑的东西,但是必须要指出的一点是,字词联想实验最早是用来探测潜意识中情结的存在,而把这个东西拿去测谎,也是后人的发明。实验过程大概是这样,荣格从上万个单词当中筛选出100个具有指向性的探测词,把这100个探测词念给被试,要求被试把自己听到刺激词联想到的词大声念出来,记录下反应时和联想出来的词,特别是那些反应时明显高于其他词和让被试产生其他生理反应的词,把它们总结出来,形成一个推论。这一个实验是一个很经典的字词联想实验的范式,荣格通过这一个实验发现了情结的存在,在他后来的治疗病人的过程当中,字词联想也在早期的过程当中起到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我觉得对于这一个问题我回答的很狡猾,因为我并没有正面的回答潜意识的存在与否,我只是举了一个荣格所做的他证明潜意识或者说情结存在的实验,我本身对这个实验是否指向的是潜意识和情结还抱着怀疑态度,但是在我没找到一个更好的解释这个现象的理论之前,我会接受荣格的解释。另外从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来说,就目前来说,我觉得在现在的认知心理学基本不可能发现潜意识的存在。因为目前心理学都是以脑为研究对象的,都认为心理是脑的功能,而在荣格看来,心理并不是脑的附属品,这一基本假设的不同,导致了荣格学派的心理学和目前主流心理学最根本的区别。所以在这里就要思考,我们是要主流的科学心理学去研究脑,还是接受荣格的建议,把心理和脑看做两个不同的部分,去发现潜意识。接着回答@王怡蕊的第三个问题,怎么才能知道根据沙盘推测出的结果是准确的?我觉得这个问题也不太好回答,我只能说一些我自己的见解。就我目前所经历的个人沙盘体验来说,一般的治疗师是不进行分析的。而只是引导来访者自己赋予自己所做的沙盘意义。@心晴对于在沙盘当中咨询师进行引导来访者对沙盘进行赋予意义的质疑,我觉得这一质疑是正确的,因为这里面确实有治疗师本身的东西在里面,但是沙盘的假设就在于在看到一个有原型色彩的沙具的时候,一般的人会产生联想和投射,而如果一定要质疑这一现象的合理性和客观的话,那我必须要说的是,心理治疗不是脑认知神经科学,可以通过一个机器来非常客观的看到当人在进行思考的时候脑中的神经元都进行了哪些活动,心理治疗大部分的疗法都不是客观的,而是主观的。包括合理情绪疗法的错误信念,如果说谁能看到一个信念的客观存在,那么我只能说心理学又往前前进了一大步。而且我不知道在这里讨论这个问题的咨询师有多少个真实的接受过沙盘的培训和团体督导,我只是说下我经历过的培训和督导的感觉。一般的沙盘督导不会过多关注咨询师实际对于沙盘的分析和理解,而更加关注在做沙盘的过程当中来访者和治疗师的移情关系和在做沙盘的过程当中来访者的联想、幻想。所以说@王怡蕊的观点是对的,沙盘是主观的,但是这个主观不是咨询师,而是看来访者实际上赋予这个沙盘什么样的意义和内涵,还有他们自己的联想与幻想。按照申何永教授的观点,沙盘和咨询师都只是一个容器罢了,一个能承受来访者胡闹和疯狂的容器罢了。其次,在@王怡蕊回答当中提到了认知治疗的实证效果问题。我觉得在这里我似乎很没有什么发言权,因为我在这方面读的论文实在是少。国外可能更多一些,但是在国内基本这方面的论文几乎为零。但是我觉得在这里做出有限的质疑可能也是有益的,仅供参考吧,如果有人能甩我一脸的有关这方面的论文,我会非常高兴的被甩脸。首先必须指出的是,Michael J. Lambert教授所做的研究是十分具有贡献的,因为我认为这个研究能够很好的回答从我刚接触申何永教授他就在问我们的问题:心理治疗的治愈因素在哪里。因为我之前的时候只是听说过在国外有人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但是那篇论文我实在是没找到,所以今天看到还是很高兴的。其次,我觉得Michael J. Lambert教授的研究从某种程度上就反驳了说一个疗法能通过实证研究。因为必须看到的是,目前心理学的实证研究还是很严谨的——这里的实证说的不是问卷的部分,而是实验的部分——有很严谨的实验设计过程、指标选择过程、实验过程、数据处理过程。在目前的实验心理学看来,当一个研究目标(比如说一个心理疗法的效果)有太多的额外变量的时候,那么实验就基本是很难进行的。所以我就很困惑,国外真的有大神能够很好的处理这一些额外的变量而单单去验证一个疗法的治疗效果?如果真的存在,那么一定要膜拜了,因为这个很明显是一个很威武的实验范式的出现。再次,一般有一些经验的做心理临床工作的人,都会对一些实验和问卷统计结果嗤之以鼻。为什么呢?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这些结果只是告诉他们一般的情况是什么样,而在临床过程当中,处理的往往可能是那些极端值。也就是说在临床工作当中,所处理的不是一般的情况,而是一些很具体的情境和问题。在人群当中获得的一般值在临床咨询这种过程当中意义不比一堆废纸的价值高。而这里就必须回到一个统计假设的问题,因为心理学的实证研究都基本是以统计学为基础的,统计学一般估计的是一个群体的整体的情况,而极少去解释极端值的特殊性。但是这一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就显得很笨拙了,因为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当你的研究样本只有一个的时候,你怎么去做一个实证研究呢?据我所知的是,一般这样的只能是说做一个个案研究就不错了,因为统计最小的样本量都是5,找到5个完全相同(只是说性格)的人,基本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我们有很多的研究结论,在实际工作当中,真的能放心大胆的把这个结论应用在每一个来访者身上?最后,我必须指出的一点是,认知疗法不等同于认知心理学,它俩之间存在很大的差异。认知心理学的假设是建立在计算机模拟人脑的假设上的,所探讨的是一般人的认知结构是怎么样的,值得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认知结构所说的是感觉、知觉、注意等等,而不是在说我们的所思所想的内容。而认知疗法是在强调人的想法的内容的重要性,例如合理情绪疗法的错误观念等等,这些是被当做理论基石的东西,实际上与认知心理学基本不存在关系。举个简单的类比:认知疗法会把人当做计算机一样进行DEBUG么?我相信一般的认知治疗师也不会这么认为吧。再次,从实际的方面来说,我很认同上面的一些观点,沙盘的流行确实有一定的天时地利的因素在里面,这里我觉得我没什么资格去讨论。但是我必须得说明的一点是,如果说一个人不愿意做沙盘,那么是他这个人在某一些方面还没准备好或者说他暂时不想用沙盘这种工具。但是如果说一个群体不喜欢用沙盘,那么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可能的因素仅供参考:沙具的选择是不是符合这一个群体的需求,可能一部分特殊的群体会觉得这里的沙具幼稚还是什么。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的。在上面我提到过沙具是可以变化的,也就是说可以添加一些你服务的群体需要的沙具类型。这样满足了他们的需要,而起到的治疗效果也是一样的。最后,我必须反驳@王怡蕊的“理论和理论之间、疗法和疗法之间,本就是有高下之分。”这一观点。这里我觉得已经有了一个很根本的错误:那就是治疗到底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证明理论的正确?还是给要证明治疗师所采用的疗法要比其他疗法好?还是说为了治疗师个人的需求?我认为这些都是错的。我认为治疗是给来访者的,所以来访者应该是整个治疗的中心,一个有责任能力的来访者都应该有权利选择合适自己的治疗方式,而不是治疗师强制给来访者某一个疗法,这很明显是自大的。所以说一旦说疗法和疗法之间存在高低之分,那么难道一些高级的来访者就应该更好的疗法的治疗?据我所知世界上的治疗方式有不止300种,一个咨询师可能穷尽一生也就是学得一小部分,而因为来访者的差异,有些治疗方式就是对于某一些特定的来访者有奇效,难道我们就说这一部分不适应咨询师会的疗法的来访者就是低等的?这很明显是错误的。我一直认为如果想真的从事心理治疗,起码就要对各种各样的疗法进行了解,哪怕你不会,但是起码可以找到会的人,这个我觉得是最基本的要求。我认为疗法和理论从来没有高下之分,只有是不是最适合我的来访者,适合我就会用,哪怕我不会,我也会找到一个会的人。从我接触心理治疗开始,我就一直接受一个观点的灌输:在咨询当中,咨询师并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来访者的工具,来帮助他获得自己的治疗。我认为这里的工具的性能实际上不取决于咨询师所采用的疗法,而取决于咨询师的个人修养和容量。我觉得这一个因素的作用要比其他所谓的技术或者技巧要重要的多,而这也是我知道的一些很厉害的咨询师所共有的特质。回到说疗法高下的问题,这里必须要承认精神分析相对于认知疗法来说,确实是比较老的一种方法,但是需要指出的一点是,据我所知,很多认知疗法的创始人(例如ABC疗法的创始人埃利斯和贝克)都有受过精神分析训练的背景,他们的疗法多出于个人的需求,因为受不了精神分析所的比较缓慢和费时的缺点。必须要承认的是,认知疗法相对精神分析来说是很有效率的一种疗法,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一部分节奏较快或者说只是日常困惑的来访者来说可能认知疗法是很有效的方法,但是如果是对一些期待心理成长和比较重的问题的来访者,我觉得认知疗法可能就效果没那么好了。所以说我认为理论和疗法之间没有高低,只有适合不适合来访者的区别。网友极乐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对楼上完全用理论分析沙盘影响的人说:1.请没有实践的,不要乱发言,你们这样不是思考,只是收集偏见。2.你们有思考过我们这些精神分析从业者明知道精神分析不科学还坚持自己的方向是愚昧吗?3.很多反对精神分析者,在接受过50小时左右的婴儿观察之后,都承认自己曾经无知。4请不要再站在你们的立场批评我们了,要想给我们沉痛的一击,请先了解我们,可以吗?回到正题,沙盘治疗方法。首先,亮明我的观点,沙盘游戏是有效的,并且在国内进一步发展是必然趋势。------------------------------------------------------------------------------------------------------------------------------------------沙盘游戏治疗是一种以荣格心理学原理为基础(心理分析技术),由多拉卡尔夫·发展创立的心理治疗方法。(要是不懂起码也先百度一下吧,不要每次怪精神分析都是佛洛依德可以吗,压根不知道沙盘的基础理论,不知道创造者的思考构造,你凭空想象啊?)沙盘的治疗最主要的是体验!体验!!体验!!!不是思考。沙盘对孩子做是比较有效的一种方式,因为他们潜意识与意识的联通更直接,他们更具有灵性。对成人也并非不可以,需要咨询师先前做很多工作,让成人能合理退行,感受到咨询师的holding。沙盘的具体原理,和实施方法:--------------------------------------------------------------------------------------------------------------------------------------------我不讲理论,只讲体验,我的每一句话拆开看都是错的,但是确实在那样的情景下是我的体验。a.如果让我们回归大自然的怀抱,这个世上便不存在精神疾病了,绝大部分心理疾病都是内心秩序和社会秩序以及系统秩序的冲突,而我们的治疗方法是使三者调和。案例:曾今一个妈妈带着一个孩子来咨询,原因是孩子三天拉不出大便。孩子走到沙盘前面很好奇,我和他介绍了柜子上摆的玩具,但是他都不看,只是看着沙子,抓起来,慢慢的从手上流下去。妈妈似乎很愤怒,立刻指责孩子,听医生的话,去拿那些玩具,小孩很害怕,慢慢走到柜子前面看玩具,但是一脸不情愿。我便和那位母亲商量是不是让我和小孩独处,母亲同意了。那孩子看到妈妈走之后很不情愿的拿着一个“老虎”摆,但是很明显,他的注意还在沙子上面。我让那孩子随便怎么来,现在这里只有我们两个人。孩子拿起沙子,然后慢慢的放下去。再拿起来,用力握紧,让沙子在指缝漏出去。我想我明白孩子拉不出来的原因了。我拿起柜子上的一只恐龙模型,这个模型中间是空心的,嘴巴张开,底座也有个洞(工作室是公益形式的,我们都是自己拿的钱,所以很多模具都是义乌小商品市场淘的,质量有问题)我把沙子从恐龙嘴里放进去,然后用手指堵住下面的孔,把这只装满沙子的恐龙交给孩子,帮他用手指堵住那个孔,让他给我指令,他说放,我就放。我放开手指让沙子流出的时候,孩子特别兴奋,一直嚷着自己来,自己来。就这样,自己装沙子,让沙子流出来,再装,再流出来,持续了半个小时,他突然问我:“叔叔,妈妈呢?我想嗯嗯(排泄的拟音词)。”家庭中,特别是有三代人的家庭,对孩子是特别关注的,关注吃饭,关注排泄,这种关注如果过度,会使得孩子产生过大压力,出现一些心理不适,小孩的心理不适很容易在生理上表现出来。让那位母亲明白是过度关注之后,母亲便指责孩子的奶奶,我明白,在这种环境,孩子表现出来的前俄狄浦斯期的问题还会持续,但是家长很难接受自己的错误。我便留了一个后门给那孩子,要是以后再有嗯嗯不出来,就去玩沙子,再有什么不开心,就去玩沙子。b.沙盘模拟,是为了让实施者体验自己潜意识秩序和意识秩序。如果尝试过沙盘,会有这样的体验,自己很难摆出完美的模型,越是思考,越是难以满意,越调试,越不舒服。这是因为,在这种调试过程之中,我们潜意识与意识不断冲突,请不要和我讨论潜意识是否存在。案例:一个很文静的小姑娘,在沙盘摆出这样一个模型:森林里面,一个姑娘周围围着一圈野兽,有老虎,有狮子。然后,她开始更改,去掉一个野兽,再去掉一个野兽,不舒服,再换一个野兽摆上去。如此,不断重复,她似乎越来越焦虑,最后只能向我求助,说,不会摆了,总不满意。我让她换个人试试,把中间那个姑娘换成武士,或者丛林战士。小姑娘立刻很满意的笑了。我不做解释了,那些嘲笑精神分析的,你们解释试试,到底为什么?(抱歉,我用词不恰当,我虽然现在很有攻击性,我意识到了,我表示抱歉,但是,我还是希望你们能体验一下)c.咨询师要做的,是与画面共情,去体验里面人物的处境,以及,给出让其适应的方式尝试案例:一个觉得自己很命苦的女人,告诉我他与丈夫关系紧张,丈夫很没用,因为其丈夫不愿意前来,而且我当时没有条件采用家庭系统排列,我便让她尝试沙盘,摆出家庭。画面是这样的:一个豪华的房子,有个姑娘,背对着一个农民,她告诉我,虽然是她摆出来的,但是她自己看着很不舒服。我让她尝试将那个姑娘正面那个农民,她说做不到,我让她尝试将农民换成高大的武士试试,换了之后,她立刻将姑娘正面武士,并且距离拉近了,关于具体原理我曾在知乎上面的另一篇问题答过,等我学会站内引用立刻补上。网友勇勇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感谢你邀请我回答问题,因为也是在沙龙里老师给我们讲沙盘,就说说。首先,如题,目前学校确实都有沙盘。我也感觉,沙盘比较适合小孩子。不管是沙盘还是意象(意象是中国人的研究),都是和精神分析有关系的。都是是通过潜意识的意识化的表达,能让咨询者发现隐藏在心中的情节。对成人,意象或是精神分析的自由联想都是可以的。但是儿童的感受力和,语言和逻辑的统合能力还不够,而且很难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更喜欢动手,用沙盘比较合适,对于沙盘的解读,其实就要看咨询师的水平,是不是积极地关注,和是不是以来访者为中心了。当然精分的基础和沙龙的必要技能还是要精通的。其实,也不要误解,其实成人也是可以做沙盘的,而且,可以做团体沙盘。最后想说,其实这些方法,都是精分上的枝叶,目的就是发现来访者的情绪,动机,和防御机制,还有客体关系的影响,导致的内部的人格的的冲突或是情结吧。我刚刚开始学习,还说不太清楚,就这么多。网友匿名用户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哈哈~认同"它可以缓解一些经验还不够丰富的咨询师的焦虑:如果我和来访者找不到话说,我们起码还可以摆沙盘嘛。"@李松蔚我们学校也有一套沙盘,有时候给学生做咨询,话题断了,我会把注意力转移到沙盘上,去寻找其他的话题。所以沙盘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个抛砖引玉的形式。那也是因为,我们学校的性质比较特殊,有部分学生 并不是主动来咨询,没有明确的咨询目标,所以我需要一些工具去打开话题。不过,我在学生的沙盘里确实挖到了不少的”宝藏“。一个14岁的女生,首次做沙盘,她用石子摆了一个城堡。我请她说说这个城堡的故事。她告诉我,这个城堡里面住着一个公主,这个公主很害怕外面的世界。公主困在了这个城堡里面,出不去。公主有时候也很想走出城堡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城堡围墙太高了,而且公主对于外面也很恐惧。公主很希望自己能拥有一个魔力,去保护自己,然后走出城堡。讲完这个故事,女生就明白了,这个公主是她自己。比起访谈里面来访者对自己痛苦遭遇的倾诉,沙盘往往能呈现出正面和负面两种元素,例如公主的恐惧和公主的魔力——勇气,这是咨询里面一个很好的突破口。网友蒙面大侠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1.在国内流行的原因:1.1沙盘易学难精,国内绝大多数的从业者(说实话)上手较快,1.2沙盘理论来自于荣格的原型理论,荣格理论中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东方文化,因此对于中国人较为好接受。1.3国内心理咨询来访者多为青少年,而青少年语言表达能力较弱,沙盘是更好的表达方式。2.个人关于沙盘的看法2.1沙盘理论来自于精神分析理论,属于投射测验之一。本方法相对于实证科学更偏重于经验,有时很难说是沙盘有效还是咨询师的人格魅力起效。2.2对于青少年心理咨询,沙盘是首选之一,原因如下:以游戏为载体,减少阻抗;不需要更多的语言,表达更顺利;对来访者的改变于无形,减少来访者及其家庭的压力。2.3任何方法都有局限性,沙盘的局限性个人认为如下:对成年人易产生阻抗(“我花钱来就让我玩儿沙子?”);对咨询师要求更高,因为沙盘的内容永远是被来访者和咨询师两个人投射出来的,如果咨询师经验不足,治疗效果几乎为0,这也是精神分析流派下众多疗法的通病;不利于来访者整体的成长,在沙盘中并未学习到真正有效的社会技能,也就是说改变了过去,但没有“展望未来”。3.小建议:若楼主是心理学从业者且专注青少年领域,建议学习沙盘、家庭治疗和部分认知行为疗法。网友甄名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1 对客户:满足刚需心理咨询室初建时,总需要一个足够大的设备来装点门面(无论是接待客户还是迎接领导检查),这是刚需。否则总不能一张桌子两把椅子就开业了吧?类似的设备是放松椅,也卖的很火,但放松椅的装饰性远逊于沙盘。2 对机构:沙盘销售商业模式简单清晰,门槛低沙盘的硬件制造没有任何技术门槛,只要有销售渠道,任何人都可以在几小时之内迅速把一些廉价配件组装成一套沙盘并卖出获取数倍的利润,因此商业上的可复制性和易推广性非常强,一线销售人员有极强的动力推广这套技术。3 对用户:并非忽悠,有理论和实践基础虽然目前一些严格的学术专著仍未把沙盘治疗作为主流技术收录,但毕竟沙盘也还是有一些实践和研究基础,我个人也见过一些善用沙盘疗法的心理咨询师。特别是在中小学教育和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领域,面向成人的咨询技术大多依赖于语言的力量,而对儿童来说,语言是非常无力的,游戏治疗(沙盘治疗只是其中一支)会是一个主要的出路。说得更简单一点,当老师面对孩子俩人一句话都接不上茬的时候,还有什么比沙盘更好的沟通中介呢?4 引爆点:沙盘治疗师和商业机构把握住了汶川大地震的关键市场机遇满足了上述三点,沙盘已经具备了成为一款流行装备的潜质,所缺的唯有一个引爆点。在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潮来临前(时机非常重要!特定类型的财政投入往往集中在几年的时间之内),汶川大地震期间一批沙盘治疗师和商业机构冲到一线,取得了很好的曝光率,恰逢其时地提供了这个引爆点。网友洪一嘉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对沙盘不是很了解。只能说说我浅薄的认识。沙盘应该属于一种投射测验工具。相对于纸笔测验来说,有几个特点。一是对语言和逻辑的依赖小;二是由于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所以可能更好地降低来访者的防御,指向内心。三是是一套有形的工具和技术,就像医生的各种检测仪器,看起来专业性更强一些。华南师范大学的申荷永老师(荷永的微博 新浪微博)是国内做沙盘比较权威的,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顺着这条藤去了解更多的信息。网友邓Beman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沙盘游戏作为一种成熟的疗法,已经有很多文献的实证研究的支持,在这里夸夸其谈还不如看文献综述去 @李松蔚@王怡蕊 也许术业有专攻,但对沙盘游戏的看法不过是“无知者无畏”,只是代表主流专家的非主流看法网友yaya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接触过心理学,沙盘治疗是比较流行且有效的,因为是病者自己将自己治疗好的,一般摆几次沙盘自己就了解了,会用一种意识去治疗自己。建议家里摆一个沙盘,孩子摆沙盘会健康的发展!网友须弥座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从个人的角度觉得,沙盘只是一种介入手段,让医生和病人之间迅速建立一种联系。病人在因为某种有趣事物转移注意并且放松心里警惕的同时,医生也能够有的放矢地开始进行引导。你要说摆个沙盘就能分析人格,那跟星座有什么区别。网友秦时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沙盘游戏在心理治疗过程中作为一种工具,人类文明史工具的出现是为了促进生产率,同样地沙盘游戏这个工具的出现也是为了促进心理咨询的进步发展。网友贺梓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今天刚参加沙盘大会回来,扫了一圈,比较认同沙盘是一种工具的说法。个人接触沙盘三四年下来直观的感觉是她就是咨询师手中的工具,就像咨询师在咨询的时候鼓励来访者描述感受一样,沙盘只是一个立体的更方便来访者进行描述的工具,当然方便便捷的同时也有可能会错失一些东西。。。既然是工具,沙盘到底有没有效果就基本上取决于使用工具的人了,不同的咨询师使用沙盘也必然会有不同的效果,差一点的起反作用也是常见的。所以,一切都在于咨询师本身、咨询师的咨询理念以及咨询师的受训和督导经历。网友黄媛元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从个人体验来讲,我觉得沙盘游戏是咨询初期可以采取的一种方式,前面也有咨询师提到,沙盘是一种工具,对此表示很赞同。通过这个工具,可以反映出来访者潜意识里的一些或是阴影或是情结,一些连来访者自己可能都未曾察觉到的内容。当问题反应出来之后,然后进行量化,再采取咨询的其他手段对其进行引导和干预。沙盘游戏的科学性的确还有待考证,我认为这是一项主观性很强的咨询方法,因为咨询师要用自己意识上的内容去解释来访者潜意识里的东西,这本身就是矛盾的。网友bynian bynian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皮格玛利翁效应网友蒙面大侠对[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给出的答复:知乎第一答。看到这些个回答我突然有些伤感,因为我不是做沙盘治疗的,而是做游戏治疗的。在国内,做沙盘治疗的还有人讨论一下,游戏治疗我基本就没听人提起过。在香港,游戏治疗在儿童心理咨询中是绕不开的治疗手法——香港大学对辅导学和社工学生都开了游戏治疗的课程。搜了一下,知乎上没有关于游戏治疗的问题,所以我就在这里跑个题介绍一下游戏治疗吧——其实在游戏治疗中,沙盘技术是很常用的手法,后面我会讲一下游戏治疗中的沙盘运用,所以也勉强算是靠了点题吧。游戏治疗的流派也很多,从最早的精神分析派(佛洛依德的女儿安娜在给儿童做心理治疗时就用的是游戏),到现在最主流的Child Centered Play Therapy(译作儿童为本游戏治疗或儿童中心游戏治疗),共同的特征是用游戏的方式给儿童做心理咨询和治疗。“游戏”在这里作为"play"的翻译是不够准确的,play的内涵很广,我觉得译作“玩”会更准确些。游戏治疗中的play,包括玩玩具、角色扮演、玩沙玩水、画画、讲故事等等等等。在游戏治疗的理论里有一句很关键的话:Children's natural language is play. 游戏就是儿童最自然的语言。所以老师会跟我们强调,做游戏治疗,其实就是通过游戏来给儿童做心理咨询,儿童的游戏本身就是表达和沟通。在游戏治疗室里,比较少会有治疗师提要求让儿童玩的情况,哪怕是请儿童用玩的方式讲他们的故事或者烦恼。治疗师相信,当儿童需要的时候,他们会在合适的时间以合适的方式表达。这点上儿童为本游戏治疗尤为明显,治疗过程往往是儿童主导,治疗师为辅。大多数情况下,儿童可以自己决定治疗时间如何分配,如何进行每一项活动,是否需要治疗师参与他/她的游戏。治疗师只在必要的时候给他们设置限制,比如不可以自我伤害、不可以伤害治疗师、不可以破坏游戏室、按时离开治疗室等最低限度的限制。因为儿童为本游戏治疗信奉的是:儿童有自我整合、自我发展、自我治愈的能力,我们需要把解决问题的责任交还给他们。儿童在自主游戏的过程中会提升他们的能力感、掌控感、自我接受度,这是治疗的重要力量。(理论书不在身边,这是凭我的记忆和理解写的,并且一直看的是英文书,不知道对应的中文翻译,可能有不准确之处。)治疗师只是信任、陪同和仅在必要的时候帮助他们的人——是不是跟成人心理咨询的感觉很像?是的,这就是游戏治疗当初最吸引我的地方之一。很多心理学家就连对着成人案主都会有指导者的姿态,如果对着儿童呢?可是真正的心理成长不能依靠外界的指导,而是要负担起自己的成长责任的。当然,治疗师不可能不作为,只是这个作为的度需要很好地把握——时时问自己:“这是出于儿童的需要,还是出于我的需要?他/她真的需要我帮忙或者指导吗?还是我自己需要做些什么以证明我的存在价值?”这么看起来,好像游戏治疗师很容易做,不就是由着儿童玩吗?其实,玩和玩的差别可以很大,在不作为的情况下治疗比用一套有目的有步骤的治疗方法更难。神奇的是,很多儿童每次来游戏室都很开心地玩,但是仅仅这么玩着,就可以看到他们的变化,包括日常生活中的变化。甚至,很多儿童情况好转到一定程度,他们自己会提出没什么好玩的了。他们并不把这个“玩”当做是纯粹的玩,他们内心是很清楚自己来“玩”的目的的。说些好玩的。游戏治疗中,治疗师回应儿童的方式是很特殊的。和沙盘治疗有些类似的是,很多时候,儿童会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戏中,把他们的经历、感受、想法都映射在游戏中。有些在现实中不敢表达或者没有意识到的东西,只有在与现实拉开距离的游戏中才能表达出来。作为治疗师,对这些游戏的回应需要一些特殊的技巧,是不能把儿童拉回现实中去的。这时我们不会直接和儿童对话,也不能打断他们的游戏,但是又要和他们一起投入到游戏中去。这时会用的技巧包括Tracking, Reflecting, Whispering等.不知道怎么翻译,举例子好了。Tracking的目的和作用:表达“我看到了,我听到了,我在这里,我关注。”例子:Eric在用两个塑料恐龙玩。治疗师跟着他的动作,语气跟着剧情起伏,说:“啊!它冲过来了!……两个撞到一起,打来打去!……还在打,这个倒下了。……有什么事要发生了。……那个过来了,站在它上面。……它把它弄起来,它们到那边去了。……”听起来像是在做解说,其实和解说很不一样。解说是明确知道对方在做什么,并且听解说的人也会知道在解说的是什么。但是当治疗师在tracking的时候,如果儿童不讲解,治疗师是不清楚儿童究竟在做什么的,我们看到的理解的和儿童想的未必一样。如上例,Eric拿的是恐龙,也许他心里想的是爸爸和叔叔,如果治疗师说“恐龙”,Eric可能不得不停下来纠正,这就让打断了他的思路,也把他从游戏中拉回现实中了。为了避免误读,tracking很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不给任何东西命名,只用“这个”,“它”之类的代称,除非儿童告诉你它是什么。这个任何东西包括动作。动作通常用最简单的动词+方位词来说。比如上面,“站在它上面”就是个例子,从场景来看很像踩着它,但也许儿童本没有“踩”这个意思。我在学的时候也常跟同学相互做练习,能感觉到玩得很投入的时候一直有人在旁边说话又说不到点上是很烦的事情。但是到我自己的tracking的时候才发现,妈呀简直是连话都不会说了。说得太少,对方感受不到你的投入,反而会有种在别人的监视下玩的别扭感,会破坏治疗师和儿童的信任。说得不对,又破坏了治疗的效果。所以说,看起来像是不作为,其实是很难的。Whispering也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技巧,常用在儿童邀请治疗师一起玩的时候。虽然儿童邀请治疗师玩,但这个游戏仍然是属于儿童的,不代表治疗师可以随意在游戏中加入自己的想法。这时用Whispering就可以很好地帮助治疗师了解儿童对游戏的想法和对治疗师的期望。例子:Alvin在模拟一场战斗,邀请治疗师拿几个士兵和他一起玩。治疗师拿着士兵过来,低语问道:“他们是哪一边的?”Alvin也低语:“那边的。”治疗师把士兵放到敌方阵营,开始对战。当Alvin拿着坦克冲过来,治疗师拿士兵迎上去,低语:“他们要怎么做?”Alvin低语:“他们假装打一下,然后就逃跑,跑到这边来。”这个就不用我分析了吧?总之是很好玩的一个技巧。终于要说到沙盘了:游戏治疗中的沙盘运用(其实就是硬生生地切题嘛哈哈)游戏治疗中也是常用沙盘的,只不过没有沙盘治疗那么系统化,只是把沙盘当做游戏室中的一种工具而已。可以只有一个沙盘,可以有一个干盘一个湿盘,取决于场地和经费。有些游戏治疗室由于场地或者经费限制甚至没有沙盘,也是可以接受的。而用不用沙盘,什么时候用,怎么用,这个是儿童决定的。通常游戏治疗室中的沙盘会限制最多只能倒入多少水(只有干盘的就无所谓啦),以及限制故意把沙撒到沙盘以外的地方、把颜料倒入沙盘等破坏性的行为。沙盘和其他玩具一样,可以各种混搭,甚至儿童自己坐到沙盘里去玩沙也是常有的事。其实,在游戏治疗里,什么情况都可能发生。比如有儿童整一节都躲在一个游戏柜里,什么也不做的;有儿童把所有的玩具都翻出来弄得整个治疗室一团乱的;也有儿童说要给治疗师一个惊喜要求治疗师整一节都背对着她不许回头看的。这些在传统的心理咨询里特别是成人咨询里都是见不到的。面对这些不寻常的情况,特别考验治疗师的信念和能力。我个人认为,在游戏治疗中,所有的玩具包括沙盘都只是工具和媒介。用什么工具,用什么媒介,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通过这些工具和媒介,治疗师和儿童是如何沟通如何相处的。第一次看儿童为本游戏治疗的教材时,里面一句话让我哭了。大意是说:儿童不会要求你必须得是什么样,他们接受你就是你本身。为什么喜欢做儿童工作,为什么选择游戏治疗,不仅仅是看到我可以怎么帮助儿童,也因为游戏治疗的理念决定了在儿童面前,我无法伪装也不需要伪装。不管用什么疗法,平等真诚地对待儿童,才是儿童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关键所在。我们社工常说的一句话是:生命影响生命。不只我们影响了他们的生命,他们也影响了我们的生命。艾玛怎么说到最后煽起情来。原谅我越跑越远的回答吧^_^转载请保留本文连接:分享到:相关文章声明:《【沙盘治疗】心理学从业者怎么看待近年来在国内心理咨询和治疗中十分流行的沙盘(箱庭)疗法?》由“爱的起”分享发布,如因用户分享而无意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TA的分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能力沙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