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农炮,山炮和榴弹炮的区别,加榴炮还有山炮之间的区别在哪

抗战时中日炮兵火力差距悬殊
抗战时中日炮兵火力差距悬殊
来源:腾讯网·军事频道
发布日期:
今年是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抗战8年,战场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形?在这个问题上寻究或许才是对先辈浴血奋战的最好纪念。《讲武堂》特推出《中日军队技术对比》系列文章,第二期——炮兵火力对比,中日两军炮兵火力差距更为悬殊,这令中国军队很难正面抵挡日军攻势。
抗战时期国军最好的火炮——德制sFH18/L32式150毫米榴弹炮
上一期《讲武堂》对比了中日步兵部队的火力差距,中国军队普通部队一个师仅能敌日军一个大队。但在抗战中,中国军队往往集结了更为巨大的数量优势,为何还是难挡日军的正面进攻呢?这其中主要因素是中日两军的炮兵火力差距更为巨大。
中日炮兵的装备差距
先看国军炮兵的装备情况。中国军队在抗战爆发之前,从德国购入了一定数量的105毫米和150毫米榴弹炮,这些火炮是具有30年代中后期世界先进水平的优秀兵器,性能优于同期的日本火炮,很多时候也被人作为中国炮兵技术装备并不弱的证据。但这只是一种虚妄的自大而已,中日炮兵火力差距比步兵部队火力差距更为明显,日军在炮兵上的巨大优势使得其在1944年前几乎所有的大规模会战都能取得巨大的火力优势。
1935年,国民政府在武昌设立了整理处,其炮兵整理部门将其可管辖范围内原有的火炮和近年进口火炮统一整编为预备炮兵部队,可以用于野战的火炮仅有567门,其中110门过于老旧被裁汰,剩余456门可用;装备战斗部队的包括山炮132门,野炮252门,榴弹炮32门。
以下就是1935年国民政府军中央系部队预备炮兵的全部家当:
1、炮兵第1旅装备瑞典制博福斯式75毫米山炮(L/20)48门;
2、炮兵第2旅装备瑞典制博福斯式75毫米山炮(L/20)48门;
3、炮兵第6旅装备德制克虏伯式75毫米野炮(L/29)72门;
4、炮兵第8旅装备国产辽十四式77毫米野炮(L/30)72门;
5、独立炮兵第4团装备日制三八式75毫米野炮(L/30)36门;
6、独立炮兵第6团装备日制三八式75毫米野炮(L/30)36门;
7、独立炮兵第8团装备国产辽十四式150毫米榴弹炮(L/12)16门;
8、独立炮兵第17团装备国产辽十四式150毫米榴弹炮(L/12)16门;
9、独立山炮第1、第2、第3营每营装备瑞典制博福斯式75毫米山炮(L/20)12门;
10、独立野炮第四、第五、第六营每营装备德制克虏伯式75毫米野战炮(L/29)12门;
在进行对比分析前,我们需对山炮、野炮、榴弹炮的技术分类进行一个简单的认识:
野炮,即野战炮,具有较高机动性的中口径加农炮,口径一般为65~80毫米,采用便于战场机动的轻便炮架。野战炮的身管较长,膛压较高,炮口初速高,平射精确性较好。但其炮架仰角较小,采用固定发射药,以较低角度射击为主,难以攻击遮蔽物后的敌军和战壕内的敌军,也不适于复杂地形战斗。野战炮的膛压高,口径小,所以弹丸壁相对较厚,炸药装填量小,爆炸威力弱。
野战炮在传统上是采用榴霰弹攻击敌军步兵队列、以及后来出现的散兵线,在一战后因堑壕发展而逐渐式微。美、德、英等工业发达国家在二战已经基本完全淘汰野战炮,但是在苏、日、意等工业不发达国家还是二战的主力炮种。
克虏伯75毫米野炮
2、 榴弹炮
榴弹炮,具有较高火力灵活性的大中口径火炮,用于野战的型号口径一般为105~155毫米。榴弹炮采用具有较高仰角的炮架,可以灵活的调整弹道,身管相对加农炮来说较短,炮口初速低,发射药有多个号数,配合仰角变化可以灵活调整射程。榴弹炮的弹道弯曲,可以在山地有效使用,也便于轰击掩蔽物和战壕内的敌军。榴弹炮的弹丸口径大,弹壁薄,爆炸威力大,如75毫米山地榴弹炮的炸药装填量可以达到75毫米野战炮的3倍。
山炮,即是小口径榴弹炮,主要用于大中型火炮不便机动的山地战场、以及其它作战地域。中国战场的山炮一般为75毫米口径,身管较短,重量较轻,可以在狭窄的道路上由一两匹马匹牵引,更可以拆卸为几个部件后由马匹驮载。
中国军队装备的博斯福75毫米山炮
1935年时的国军预备炮兵,野炮大多为老式的日本三八式野战炮和德国克虏伯野战炮,榴弹炮则是日本三八式150毫米榴弹炮和其东北仿制型号。这些野战炮的倍径基本为30倍口径上下,而榴弹炮更是只有12倍口径,都属于一战前的老式火炮,野战炮射程不足8千米,榴弹炮甚至只有5900米射程,同类武器在日军已经全面淘汰。较为现代化的火炮是少量的博福斯山炮,其作为山炮射程反而超过了当时国内绝大部分野战炮,达到9150米,其采用新式炮弹,装药量大爆炸威力出色,但是总数过少只有132门。
国军的队属炮兵则以仿制老式克虏伯山炮的沪造山炮为主,沪造山炮的德国原型射程不足4000米,国产产品由于弹药质量差以及使用年限过长,因此射程更短,实际使用中射程甚至比日军的九二式步兵炮更短。此一项已在上一篇中日步兵火力对比中计入,不应再在炮兵对比中计入。
另外,在当时中国军队中,阎锡山的晋绥军也有大约400门75毫米山炮,但晋造山炮在性能上也属于一战水平,而且火炮、炮弹质量更差,晋绥军作战地域也局限于山西及附近地区,所以也不再进入对比。
1935年后,从德国购入了48门sFH18/L32式150毫米榴弹炮、40门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其中36门是开战后运入),这一批火炮性能优秀,但是装备规模太少,尤其是弹药国内完全无法自产,只能严格限制使用。
战前购入的这些火炮,随着战争进程推进,不断损失,使得中国炮兵不断失血。因此在抗战中前期获得苏联援助的400余门山野榴炮,成为了抗战中期国内炮兵火力的支柱。
而日本,作为一个工业化国家,在日俄战争中就有相当丰富的重炮兵使用经验,攻击旅顺口要塞的战斗中,大规模使用280毫米重型攻城榴弹炮攻克203高地的战例在世界战争史中也有其重要地位。
侵华战争中的日军炮兵,也分为队属炮兵和预备炮兵,其实力虽然对于欧美战场来说不值一提,但是对于中国战场来说,也是一把可怕的战神之锤。以之前所述的1938年徐州会战结束后的态势,日军在关内共有24个步兵师团和5个独立混成旅团,不计入联队所属山炮,共有队属山野榴炮101个大队,编制1212门,数量远远超过中国军队的预备炮兵。
1938年中国战场中日炮兵中型火炮数量对比。
如前文所述,中国预备炮兵拥有88门德国制造的150、105毫米榴弹炮,弹丸威力大,弹道灵活,是中国最好的炮兵武器。但是日军即使在队属炮兵,就已经有多个师团配发了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其性能足以和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抗衡,装备数量更是数倍于中国军队的105毫米榴弹炮。
日军预备炮兵,主要是由150毫米榴弹炮和105毫米加农炮组成的野战重炮兵联队、150毫米加农炮、大口径榴弹炮组成的独立重炮兵联队。
1938年10月中国战场有四个野战重炮兵旅团,总兵力超过400门重型火炮,野战重炮兵联队主要武器包括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十四年式105毫米加农炮和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
四年式榴弹炮装备重量较轻,可以灵活的配属给部队在各种地形使用,虽然射程较短,但是只要不遭遇中国军队数量稀少的德造150毫米榴弹炮也无太大危险性。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射程11900米也比中国的150毫米德造榴弹炮的13250米较近,但是150毫米德造榴弹炮重量达到7吨级,实际上已经相当于重型加农炮级别,机动性差,同时由于数量少,所以基本只部署在部分要地充当要塞炮使用,在野战中九六式榴弹炮已经足以压制中国军队任何炮兵兵器。
而十四年式和九二式105毫米加农炮,在射程上也足以和德造榴弹炮对抗,更不要说日军还有数量不低的八九式150毫米加农炮可以参战。即使在105、150毫米口径这个较小的级别上,日军也拥有了压倒性的优势。另外日军还拥有大量的240毫米、280毫米、305毫米甚至更大口径的重炮,作为攻城炮正好可以对付主要用作要塞炮使用的德造150毫米榴弹炮。
1938年中国战场中日炮兵重型火炮数量对比
1939年3月日军进犯南昌,仅仅只有2个完整师团参战的情况下,日军投入了4个野战重炮兵联队,下辖72门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16门十四年式105毫米加农炮,合计重炮88门,还配属了独立重炮兵一个大队,150毫米加农炮4门,同时还有山炮44门,野战炮66门,总共集中了202门山炮以上火炮。而当面中国军队集中28个师兵力,但由于炮兵火力处于绝对劣势,战术又较为呆板,只有被动挨打。日军3月20日发起攻击,7天内就强渡修水,攻击前进上百公里,攻克南昌。
中日炮兵的实战差距更大
比装备水平差异更大的,是炮兵的技战术水平。日本炮兵虽然在列强中处于垫底水平,但是已经具备了间接瞄准图上作业能力,可以通过前方观察哨观察目标,在地图上找到目标的坐标点,通过无线电将目标位置报告炮兵部队,而炮兵部队不需要直接观察目标直接通过在地图上计算作业,直接射击。
而中国炮兵,直到1950年,实际上还是以视野内直瞄射击为主,抗战期间只有少数精锐部队才掌握了日军一样的间接瞄准射击能力。中国军官大部分看不懂地图,更不要说士兵的文盲程度,所以很难组织起具有测距、地形测绘和地图判读能力的炮兵观察哨。
炮兵部队不掌握间接瞄准能力,在作战中是非常致命的。这意味着中国炮兵只能打击预先标定地域,很难对付在另外方向出现的日军部队,而在进攻中也难以组织有效的徐进弹幕配合步兵进攻。
日军炮兵观测气球
日军重炮兵阵地
提到徐进弹幕,其实中国炮兵的弹药供应是更困难的阻碍。即使是国内能生产弹药的山野炮,受制于工业能力问题,弹药供应也是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整个八年抗战期间,山野炮、反坦克炮等炮弹总共只生产了171.6万发,不够欧洲战场一个中等规模战役的需求。
而日军方面,虽然其火力水平远远不足以跟欧美列强相比,但是对于中国战场水平已经足够。1941年11月,日军在战略重心已经基本转向南洋,对中国关内战场只提供最低限度补给的情况下,关内战场的弹药储备达到了30个师团会战份,其中山野榴炮弹药超过250万发,即使不考虑质量差异、口径差异,也相当于中国军队在整个八年抗战期间消耗的炮弹数量。
抗战初期忻口会战中,晋绥军炮兵集中八个炮兵团,在长达21天时间内,发射了4万发质量低劣的肥田粉炮弹,平均每天发射不过2000发,这已然是抗日战争史上(不计入缅甸方向驻印军炮兵)空前绝后的炮兵火力集结。而这种程度的火力集结,在日军来说只是一个师团攻击前进时的正常水平。
而在1941年著名的上高会战中,中方参战部队包括王牌74军在内的4个军,整个会战期间仅发射区区450发山炮炮弹。这样的火力差距,已不是可以用语言、图表来表达的了。抗战,特别是中后期,中国军队是以血肉之躯来抵挡日军的钢铁大炮,这并不是一种对困难的修辞形容,而是对实际战场状况的描述。
在上高会战中,国军只发射了450发山炮炮弹。
抗战期间中日炮兵装备简介
博福斯山炮
在获得美援的M1式75毫米山地榴弹炮以前,中国军队最好的山炮是来自瑞典的博福斯75毫米山炮。博福斯公司是德国克虏伯公司设在瑞典的子公司,所使用的制炮技术均为德国的技术。此炮1930年开发成功,是当时最新式的山炮。
国军所购型号炮管为口径之20倍,全重785公斤,炮膛内有28条膛线右旋,缠度为七度九分四五秒,发射时装药燃烧之气体压力最大为260MPA。炮弹重量为6.5公斤,初速分别是:一号装药250米/秒、二号装药230米/秒、三号装药450米/秒。最大射程9150米,高低射界-10°-- 50°,方向射界-3°-- 3°,由于炮膛线系右旋,射击所发"定偏"为右偏。
该炮身具有的可拆卸防盾,厚约4.5毫米,以供炮组成员在射击时的基本保护,博福斯山炮最大的外形特点,就是它的防盾有一个明显弧线。两个轮子间宽95厘米,轮子直径90厘米,炮身可分成八部载件由八匹马驮载或二匹马挽曳。
博福斯山炮射程大,接近于先进野战炮的射程,其炮弹采用优质钢材冷拔生产,内装烈性炸药超过700克,威力远超其他老式山炮的铸钢炮弹。但是优质炮弹只能依赖进口,而抗战期间国内主要生产铸钢炮弹甚至是铸铁炮弹,性能远不如原装进口炮弹。
博斯福75毫米山炮
日本四一式75毫米山炮家族
日本四一式山炮,是日本在整个侵华战争和太平洋战争中的主力火炮,也是中国军队大规模装备的一种火炮,构成了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战场双方山炮兵的主体。
该炮是日本第一种自主研发的现代管退式火炮,于1908年(明治四十一年)定型。该炮全重540千克,可以采用单马挽曳,同时宽度小,极为适合在中国的乡间土路上行驶,也可以分解成六部分,由六匹马驮载。火炮射程6千米,属于各国山炮中的中平水平,虽然威力不如博福斯山炮,但是其方便灵活的机动性更适合中国战场的使用。
早在北洋军阀混战时期,四一式山炮便开始进入中国,不过原装进口的数量并不是太多,主要是进行仿制,例如东北的张作霖,直系的吴佩孚,还有晋绥军的阎锡山都曾仿制过这种火炮,其中阎锡山的太原兵工厂产量最大。
1924年山西军人工艺实习厂仿造成功日本四一式75毫米山炮,命名为晋十三年式75毫米山炮。该炮最大射程6400米。为了大批量生产,该厂实行包工制,调动了工人的生产积极性,每门炮由6000工日减少到1400工日,产量大大提高。1928年,该厂又对此炮进行改进,最大射程达到7000米。改进后的炮称晋十七年式75毫米山炮,年产量40门。到1929年,这个厂共生产75毫米山炮700门,是抗战期间国内山炮兵的绝对主力。
1925年,东三省兵工厂仿制成功日本四一式75毫米山炮,命名为辽十四年式75毫米山炮,其性能、结构与汉沪两厂75毫米山炮接近,最大射程6350米,所需材料从日本、奥地利等国进口,到1931年,共生产72门。九一八事变后,撤入关内的东北军携带了一些这种火炮,不过很快就消耗殆尽。
日军四一式75毫米山炮
克虏伯火炮家族
在抗日战争中,一个较为奇特的情况,是参战双方都大量的使用了基于德国克虏伯M1903式75毫米野战炮而衍生的庞大家族系列火炮。除了中国在北洋军阀时期引进大量原厂火炮以外,还包括了日本仿制的三八式野战炮、三八式骑兵炮和三八改野战炮,国内的汉阳兵工厂仿造的克式野战炮,奉天兵工厂基于三八式野战炮仿制的辽十三年式野战炮等。
M1903/三八式野战炮全重950千克,另配有牵引前车,六马挽曳。依靠液压后座-弹簧复进系统,理论最大射速达到20发/分。最大仰角16.5°,最大射程8350米。辽十三式和汉阳造克式野战炮基本参数与之接近,但受限于钢铁工业和机械工业水平,性能较差。弹药使用铸钢或铸铁炮弹,铸钢炮弹装炸药约450克,铸铁炮弹装炸药约230克,另可使用榴霰弹以杀伤暴露目标。
在一战中,各国的野战炮皆暴露出弹道过于低伸,难以杀伤堑壕内目标的问题,同时因仰角太小限制了火炮射程,因此战后都对野战炮进行了改进。日本对三八式野战炮进行了大规模的改进,更换了新式炮架,将仰角从16.5°提高到43°,射程增加到11600米,这就是三八改野战炮。改进后,火炮射程极大提高,同时对于工事内目标的杀伤力增长数倍,有效地提高了在攻击作战中的效果。
日本在30年代也生产了性能更好的95式野战炮,采用开脚大架,针对摩托化牵引设计。在低水平的中国战场使用较少。
克虏伯75毫米野炮,中国在清末就有引进。
中国军队的德制榴弹炮
1934年国民政府筹办重炮部队,通过对很多大牌军火公司样炮的比较,最终订单被德国的莱茵金属厂获得,该厂将原来生产的30倍径的150毫米火炮进行了改进,使倍径达到32倍以满足国军对火炮射程15公里的要求。最终该型火炮中国订购了24门,总价达到2088万元法币。该车放列重量6500千克,行军重量7000千克,必须采用摩托化牵引,随炮进口了亨舍尔T33G1 6×4牵引车,加上配套的卡车和摩托车,实现了全团摩托化。随后又订购了24门30倍口径炮,1937年交付完成。
这48门火炮是抗战期间中国战场最先进的重型火炮,一直使用到剩余火炮在解放战争中全部被俘,才从国民政府军中彻底消失。该炮的炮弹威力巨大,但是国内无法为其提供高质量冷拔弹体,只能依赖少量库存弹药作战。
1934年国民政府还购买了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共采购40门。全重约2000千克,最大射程10675米,该炮结构先进操作性良好,但是数量不足和弹药短缺使得该炮在战争中很少发挥作用。
国军装备的leFH18式105毫米榴弹炮
日军主要的野战榴弹炮
1、 大正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
该炮是为步兵师团野炮兵部队与独立野战重炮兵旅团配备的野战榴弹炮。该炮总重2800千克,身管长度为15倍口径,炮口初速每秒389米,最大射程8800米。
该型火炮在1930年代后期已经较为落后,但是其炮车重量轻,弹丸重量大,面对缺乏远程反炮兵火力的中国军队仍然可以一逞淫威,该型火炮数量较大,是抗战期间日军野战重炮兵的主力。
日制四年式150毫米榴弹炮
2、九六式150毫米榴弹炮
该炮口径150毫米,战斗全重4.1吨,炮弹重31.1公斤,炮弹初速每秒540米,射程12公里。该炮是日军在战争中最优秀的重型野战火炮,重量轻射程远,可以和中国军队装备的德式150毫米榴弹炮相媲美。
3、九一式105毫米榴弹炮
该炮口径105毫米,战斗全重1750千克,炮弹初速454米,射程10800米。该炮在太平洋战争中广泛使用,也曾被用来射击美国的M4谢尔曼坦克,在中国战场出现较少。(文/邓肯 杜松涛)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军事《讲武堂》栏目独家稿件,欢迎非商业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搜索阅读:,中日军力差距太大 日本自卫队胆寒认输 20:23:40责任编辑:QZ085 来源:前瞻网 分享到: 中日因钓鱼岛争端危机日益深化,而国际社会对钓鱼岛之战,,且自身工业底子雄厚,中国在这方面没有这种优势,对比现在中日的工业实力,诚然日本从块头上已经大大落后于中国,但是日本长期工业化积累的经验是目前中国所,,中日之间的国力究竟孰强孰弱?窥一斑而见全豹,从中日农村的对比可以看出中日两国之间发展质量的差距。,历史版 用坚实的史料说话 腾讯今日话题, 抗日战争时期,要杀一个日本士兵究竟有多难,要付多少代价?可以从敌我双方士兵的伤亡作比较。据国民政府月16日,陆军第1集团军某炮兵团开展实战化演练,重点对单炮多发射击、极限角度射击等课目进行了演练,不断挖掘某型火炮装备极限性能,有效提升部队实战,,抗战中的耻辱纪录:正面战场大会战中日双方兵力及损失的惊人对比相关文章 中国抗日,“整个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含国共两党)军队共进行大规模和较大规模,,,,炮兵力量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炮兵不仅已超越俄罗斯,而且在西方国家普遍取消炮兵师,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几场地区性战争,主要是军事大国对军事弱国之间,,哪位大虾能介绍一下野炮与山炮、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别是什么 ? 二战时日军用的92步兵炮是属于上面的哪一种 ? 谢谢各位大虾收藏评分分享 分享到:
TOP ,,7k7k账号:
新用户注册 记住用户名找回密码 创建帐号: 建议用您的手机号或QQ
设置密码: 建议使用字母 数字
确认密码: 两次输入的密码请保持一致
老,,一游网炮炮兵团官网专区提供炮炮兵团游戏信息资讯,最全面的炮炮兵团开服表、最详细的炮炮兵团攻略、最精美的炮炮兵团游戏截图、还有炮炮兵团激活码、炮炮兵团礼包,(搜索阅读内容由:提供)
添加微信公众号:微信扫一扫,关注社会大事件,或者公众号搜索“不浮躁”即可回帖 - 论坛 - 野炮与山炮、加农炮和榴弹炮的区别是什么
""的回帖正序查看|&形象的比喻:按弹道,迫击炮是顶级榴弹炮,无后座力炮是顶级加农炮.(zcszhong&07/06/10 18:46)&呵呵(700c&07/06/10 21:48)&foreveryoung458,你怎么吃冰棍拉冰棍 - 没话了 ?(tonymiao/11 06:38)&几天没来了,我一一回复
这个你说的对,不过我们的射击命令是这样下: 全连(营)榴弹A批号(不同时间出厂的炮弹有不一样的批号),5号装药(1-7号),瞬发信管(空炸,穿町),第3炮幺发待令放,方向修正量洞(取自于每日气象报),方向二六洞洞(第一发炮弹),仰度345(打5000米),高低洞(目标于炮阵地海拔相同),准备好发射.(hunterc01&07/06/11 10:48)&我们那时候用的105榴弹炮是二战时候的东东,在我刚到小金门,碰巧遇到弹药库整理,把一个弹药库的炮弹搬到另一个弹药库,大概搬了2万多发....1945年的炮弹.....里面的药包都可以拿来捏面人了.(hunterc01&07/06/11 10:51)&打倒米兰猪极其走狗!!!!!!!!!!!!!!!!!!!!!!!!!!!!!!!!!!!!!!!!!!!!!!!!!!!!!!(卡卡/06/11 16:25)&炮兵是战争之神!(700c&07/06/12 02:25)&呵呵,他们是在谈炮吗?(平民之声/12 02:28)&谈了!(700c&07/06/12 02:43)&獵人,你提的問題之一好像Tony兄忘了回答。既然他忘了,我就試著簡單說一下: 集團軍:Corps 軍:Army 師:Division 旅:Brigade 團:Regiment 營:Battalion 連:除了Company之外,Battery,Troop都是代表連,只是軍種不
同,你的砲兵連就是Battery,後者是騎兵連。
不過很多稱謂都是有變化的,規模也不可同日而語。 像人民解放軍的英文PLA就很有爭議。Army是泛指陸軍,而人民解放軍又不包括陸軍。空軍海軍的翻譯變成PLA AIR FORCE、PLA NAVY,外國人看了搞不好以為是人民解放陸軍航空兵等等。據說現在不再在翻譯上掛上人民解放軍,直接稱CHINA AIR FORCE等,如此比較正名些。(gdyjj/12 12:11)&谢谢学长!(hunterc01&07/06/12 12:15)&hunter:
随便请教楼主几个英文单字....呵呵,谁要你英文好嘛.
炮兵,加农炮,榴弹炮,的英文是什么? 另外请教一下,军队的&连&是Company,那么&营&和&团&的英文是什么?
----------------------------------------------------------- 对不起,猎人,我没有看到,漏掉了,呵呵。谢谢gdyjj1031。
炮兵:artillery,加农炮:connon,榴弹炮:howitzer
gdyjj1031说的基本都对,只是集团军和军的英文搞颠倒了,而且troop不一定是连,它是指“部队,军队”,是什么军种都有可能。
另外再随便补充几个:野战军:field army,集团军群:army group 加强连:reinforced company,旅长:brigadier(tonymiao/12 14:03)&谢谢... &炮兵:artillery& 我记成了ab开头,结果翻遍了字典也没找到....哈哈(hunterc01&07/06/12 15:03)&还说不用看了。晕......顶(glsmahoge&07/06/12 17:48)&猎人,对不起,我又打错了一个字母,不是connon,是cannon。
再发一遍。
随便请教楼主几个英文单字....呵呵,谁要你英文好嘛.
炮兵,加农炮,榴弹炮,的英文是什么? 另外请教一下,军队的&连&是Company,那么&营&和&团&的英文是什么?
----------------------------------------------------------- 对不起,猎人,我没有看到,漏掉了,呵呵。谢谢gdyjj1031。
炮兵:artillery,加农炮:cannon,榴弹炮:howitzer
gdyjj1031说的基本都对,只是集团军和军的英文搞颠倒了,而且troop不一定是连,它是指“部队,军队”,是什么军种都有可能。
另外再随便补充几个:野战军:field army,集团军群:army group 加强连:reinforced company,旅长:brigadier(tonymiao/13 09:45)&&&&&&&&&&&->>精彩推荐二战时期各国陆军配备的次要地面压制火炮是哪种?
(文摘精选)
二战时期各国陆军配备的次要地面压制火炮是哪种?
地面压制火炮次要为150MM火炮,型号不止一种的,我一个一个说吧先说150MM加农炮,二战德国的150毫米加农炮系列发展的还算是比较成功的,功能超过同级别200毫米口径以内的榴弹炮的功能。德国150毫米K16加农炮在德军中配备数量不多,150毫米K18加农炮的功能优秀,而150毫米K39加农炮的射程最远。二战后期,德国在150毫米加农炮的基础上,继续发展了170毫米K18加农炮,和其他更大口径的加农炮来取代150毫米加农炮系列。 150毫米K16加农炮,口径150MM,长6.41M,炮弹重51.4公斤,最大射速2发/分,初速757米/秒,最大射程22000米,150毫米K16加农炮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令同敌方兵士非常恐惧的重炮,二十年过去当前,该炮没有什么大的发展。1938年,德国国防军将功能还凑合的150毫米 K16纳入现役,但是其落后的功能曾经不能顺应德军的战场要求,随后150毫米K18加农炮逐渐取代了德军中的150毫米K16重炮。而有一部分淘汰的150毫米K16重炮被改装成海岸炮,部署在法国境内的“大西洋墙”防御工事内。 德国150毫米K18加农炮,口径150毫米,长8.2米,炮弹重43公斤,最大射速2发/分,初速865米/秒,最大射程24825米。150毫米K18加农炮,是1933年开始研制,1938年开始量产的大口径重炮。150毫米K18功能非常优秀,是德军二战中非常重要的重型援助火炮,其较远的射程和巨大的威力足够完成对步兵的近程火力援助。150毫米K18加农炮拥有2种不同的炮架,一种是运输和行军形状的四轮炮架,还有一种是战役射击形状的2轮炮架。150毫米K18重炮,是二战期间德军服役的标准的重型援助火炮,伴随德军参加了二战的许多严重战役,为德军的南征北讨立下了汗马功劳! 德国150毫米K39加农炮,是150毫米K18的后续型号,克虏伯公司消费了2门原型炮,后来量产型与原型的次要区别是炮架的不同,量产型的150毫米K39重炮运用了其他火炮的炮架。1942年,克虏伯公司开始量产。后来克虏伯公司在150毫米K39重炮的基础上研制了2种更大口径的重型火炮,就是210毫米L/50重炮和240毫米L/46重炮。 再说说榴弹炮,德军二战中的150毫米系列榴弹炮,在整个二战德军的火炮零碎中功能是最差的。甚至在1945年二战进入收宫阶段,德军研制的150毫米系列榴弹炮改进型的功能还赶不上苏联二战前研制的152毫米系列榴弹炮的功能。在德军150毫米系列榴弹炮中,150毫米 s.FH.18作为德军150毫米系列中的标准制式火炮,其分量太重,不方便机动,其火炮的射程也显的不足。150毫米s.FH.18作为取代一战的德军150毫米榴弹炮的后续型号是不成功的,二战中,150毫米s.FH.18没有作进一步的改进了。德军150毫米榴弹炮下属型号: 150MM s.FH13,s.FH13/1, s.FH40,s.FH43,s.FH44,s.FH18,s.FH18/40,s.FH18M,s.FH36。 德军的150毫米s.FH13榴弹炮,口径150毫米,炮架重2250公斤,长2.55米,炮弹重40.8公斤,初速385米/秒,最大射程8675米。 s.FH13榴弹炮是一战期间德军配备的榴弹炮,其中有700门s.FH13 不断在德军服役到1939年,源于一战的火炮,其射程太近,火炮威力严重不足(其实看其出膛初速度这么低就知道功能不怎样样),s.FH13榴弹炮的改进型号有150毫米s.FH13/1榴弹炮,150毫米sFH13/1榴弹炮,该改进型号次要配备在缴获的法军的”洛林迁延机”上,成为自行榴弹炮,次要用于北非战场的作战。 150毫米s.FH40榴弹炮,口径150毫米,长4.9米,最大射速4发/分,初速595米/秒,最大射程15675米,由莱因金属公司消费。s.FH40榴弹炮是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的一个合作火炮项目,次要是以莱因公司为住,项目内容次要是改进德军150毫米榴弹炮,减轻分量和进步射程。在样炮的测试中,s.FH40的射程没超过15公里,但是其分量却超过6吨,改进是失败的,该炮的射程甚至还比不上苏联同级别的老旧型号,象一些二战前苏联研制的122毫米,152毫米榴弹炮.二战迸发后,德国国防军只是将其列入备选消费火炮型号,实践产量很少。 150毫米s.FH43榴弹炮和s.FH44榴弹炮都是s.FH40的改进型号。s.FH 43的design最后是由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兵工厂提出来,后来由德国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斯科达兵工厂的design基础上分别研制的一种全新的150毫米榴弹炮,但是只要莱因金属公司制造出样炮并进行实验, 克虏伯公司后来终止了该炮的研制。二战中,由于莱因金属公司的改进不成熟,所以产量稀少。s.FH44和s.FH43一样,最后design也是由捷克斯洛伐克的斯科达兵工厂提出来, 后来由德国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在斯科达兵工厂的design基础上分别研制的一种全新的150毫米榴弹炮,并制造出样炮并进行了实验。 说说著名的150毫米s.FH18榴弹炮,炮架长7.8米,长4.44米,宽2.3米,高1.7米,火炮总分量6304公斤,炮弹重43.5公斤,火炮俯仰角为-3度——+45度,火炮方向射界为左右正负45度,最大射速4发/分,初速520米/秒,最大射程13325米,产量:5403门。s.FH18榴弹炮1934年进入德国国防军中服役,其后续改进分别由德国莱因金属公司与克虏伯公司同时进行。总体来说,150毫米s.FH18榴弹炮是不成功的,其分量太重射程太近,其有限的射程甚至还不如德军缴获苏联的152毫米榴弹炮的德国仿制品.虽然如此,150毫米s.FH18榴弹炮还是作为德国国防军中的标准重型榴弹炮来配置的,与德军的105毫米 s.FH18轻型榴弹炮构成高低搭配运用,实践作战中,其作战效果还不如105毫米s.FH18轻型榴弹炮,该炮运用火箭弹射程能达到18200米。 150毫米s.FH18M榴弹炮是德国克虏伯公司消费的150毫米s.FH18的改进型号,与s.FH18的次要区别是有炮口制退器,其余类似。 150毫米s.FH18/40榴弹炮,长5.39米,初速595米/秒,最大射程15675米,总产量46门,s.FH18/40是克虏伯公司对s.FH18榴弹炮的改型,火炮射程比s.FH18有所添加,达到15675米。但是对于150毫米这个级别的重型榴弹炮来说,15675米的射程是远远不够的.这个射程比同级别的前苏联的152毫米榴弹炮,美国的155毫米榴弹炮的射程都近,为处理德军150毫米系列榴弹炮的射程短,德军后来采用170毫米加农炮来代替150毫米来作战(170毫米K18),德军的170毫米加农炮威力大,射程远,功能相当不错。 150毫米s.FH36榴弹炮,炮架长10.24米,长3.55米,宽1.75米,高1.88米,炮弹重43.55公斤,最大射速4发/分,初速485米/秒,最大射程12500米。s.FH36榴弹炮是莱因金属公司消费的一种榴弹炮,该炮是德军150毫米s.FH18榴弹炮的轻型化改型,莱因金属公司于1935年开始着手改进150毫米s.FH18榴弹炮,1939年定型消费,次要配备德国国防军的非摩托化步兵师。s.FH36大量采用轻合金制造,分量比s.FH18减轻了不少,炮架也延长了一半,不过火炮的出膛初速度也有所下降,射程比s.FH18还近,才12500米,作为传统步兵师的重型压制榴弹炮,这样的射程是不够的,实践作战中与105毫米s.FH18榴弹炮作战效能重合,这不能不说是个败笔。 再说说步兵炮,德国150毫米s.IG33步兵炮是二战德军产量较大的步兵炮,德国从1933年到1945年,不断不间断的消费150毫米s.IG33系列步兵炮。150毫米s.IG33步兵炮最早研制开始于1927年,1933年正式投产,当前不断改进,衍生了150毫米s.IG33/1,150毫米s.IG33/2两种重要的自行火炮型号。另外德军还有4种装甲车辆也配备150毫米s.IG33。150毫米s.IG33步兵炮存在的次要成绩是其分量太重,达2吨重,作为德军步兵团的直瞄火炮确实比较重,机动性成成绩。s.IG33步兵炮最后开始并没有配置反坦克的穿甲炮弹,直到年间德国新的穿甲弹技术的出台,伴随德国新穿甲弹技术的出来,150毫米s.IG33步兵炮为了强化反坦克能力,在炮口安装了炮口制推器,为了容纳大的发射装药量,炮室也进行了强化,其反坦克穿甲弹的发射药分量为30公斤,在实践作战中,由于该炮的巨大分量限制了其对德军步兵的援助和发挥,所以自行化改装也迅速进行,德国人迅速在德国曾经消费的一系列坦克底盘上加装150毫米s.IG33步兵炮,这样机动性的成绩才得以处理。该炮巨大在威力使其产生了强大的心思威吓力,通常不用几发炮弹,意志薄弱的敌人就会从战壕里出来投诚,另外听说该炮有击毁T-34的记录,得却没有得到过证明。直到1945年和平结束时,该炮仍然保持消费。 还有3种150MM无后坐力炮,150毫米LG240,150毫米LG290,150毫米LG42,就不多说了!
哦,那只说功能参数了。其实二战时个过在火炮功能上的差距不大,次要看数量的,下面是日军的。你要的是地面压制火炮,我就发野战炮好了。
大正十四年式105mm野战加农炮
压制射击用途,日军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野战师团以及野战重炮兵旅团所属炮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
大正14年式105mm加农炮材料
服役年代:
口径:105mm
炮管长:3590.0 mm (L 34.1)
分量:3115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分量:15.76 Kg
弹丸初速:640 m/sec
最大射程:15300 m
八九式150mm野战加农炮
压制射击用途,配备日军精锐步兵师团所属炮兵部队,野战重炮兵旅团,重炮兵联队,独立重炮兵部队的近程野战加农炮,这种炮射程远,而且弹丸威力比日军的150mm野战榴弹炮的弹丸更大,这种火炮在918事故后开始广泛用于中国战场,发挥了巨大毁伤作用,不过在太平洋战场,由于美军采取了避实就虚的蛙跳战术,很少无机会遭遇到这种火炮的要挟,1945年冲绳战役,日军8门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参加了战役,并取得了巨大杀伤效果,美军巴纳克中将也是被这种火炮击中身亡
89式150mm野战加农炮材料
服役年代:
口径:149.1mm
炮管长:5963.0 mm (L 40)
分量:10422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3.0 度
弹丸分量:40.2 Kg
弹丸初速:734 m/sec
最大射程:18100 m
九二式105mm野战加农炮
压制射击用途,野战重炮兵旅团,精锐旅团与精锐师团所属炮兵部队的远射程野战加农炮,精度高,射程远,非常有威力,是当时世界上射程最远的陆军4英寸大炮,在不运用次口径炮弹,火箭炮弹等近程弹的情况下就有超过18公里的射程,当时仅次于日本海军的100mm加农炮,92式105mm加农炮的射程就算是按如今火炮功能来看也是非常远的
92式105mm野战加农炮材料
服役年代:
口径:105mm
炮管长:4725.0 mm (L 45)
分量:3730 kg
配用弹种:榴弹,纵火弹,化学弹
火炮俯仰角:-5 to +45.0 度
弹丸分量:15.76 Kg
弹丸初速:765 m/sec
最大射程:18200 m
红军炮兵部队运用最为广泛的武器是122毫米和152毫米口径的火炮M-30式122毫米榴弹炮也称1938年式,也是出自F·F·皮特洛夫之手,1938年在彼尔姆竣工,随即位于斯维尔德洛夫斯克的第9火炮兵工厂、位于彼尔姆的第172火炮兵工厂和位于斯大林格勒的第221火炮兵工厂开始大规模消费,该炮是苏联二烽火炮的杰作之一,二战结束后的30余年工夫里,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还配备有很大数量的M-30火炮,足见该炮的功能优秀。
  在直射时,该炮能够在1000米距离垂直击穿140毫米厚的匀质装甲钢板,而且该炮的炮身有铆接和铸造两品种型,方便大量制造,炮身坚固,能够装上雪橇,方便在苏联冰天雪地的环境中转移机动。德军缴获该炮后对该炮赞赏不已,为该炮分配编号为K390(r),中国也曾进口过该炮,并在国内自行消费,即54式和54-1式。该炮除了能够发射杀伤榴弹外,还能发射破甲弹,烟雾弹,照明弹等各品种型炮弹,其中杀伤榴弹OF-462的有效杀伤面积为60米×20米,爆炸产生的弹坑直径为2米,深40厘米。为了添加命中率,该炮还配属有BL-460A用于校准火力,BL-463则为曳光弹,D-462A为发烟弹,S-462则为照明弹,该弹在500米上空爆炸,能够照亮直径1公里的区域,而S-463则在400米上空爆炸,能够照亮直径800米的区域,通常这些炮弹的下降速率为8-9米/秒。
  红军炮兵中配备的152毫米系列火炮型号较多,其中早期研制的09/30式榴弹炮由于功能落后,所以只在部队中作为训练器材运用或者只大批配备二线作战部队,不过德军也曾俘获过这些火炮,编号为sFH 445(r)。后期的2毫米加农炮由两种型号,分别有马匹牵引和机动车辆牵引,德军缴获了大量的这种火炮,分配编号K 438(r)。
  2毫米野战榴弹炮由法国在一战前为俄军design,1930年开始进行古代化改进,红军炮兵部队在1941年时还有运用,德军为该炮分配编号。
  1937年式152毫米加榴炮服役后,开始取代1910/34式加农炮,该炮由F·F·皮特洛夫领导,包括M·W·布尔纳舍夫,S·P·基尔岩科等人参加了design,该炮采用了122毫米榴弹炮的炮架,分量较轻,能够发射各品种型的炮弹,该炮结合了加农炮和榴弹炮的特点,为了运用方便,该炮异样发展了两种型号,可以分别用马匹和机动车辆牵引,该炮成为二战时期红军几种核心火炮之一,其消费也贯穿了整个伟大的卫国和平。
  1938年式152毫米榴弹炮虽然具有较远的射程,但该炮的分量过大,牵引速度不超过35公里/小时,所以消费数量不是很大,红军在撤离时该炮成为遗弃的重点目标,所以德军配备了大量的该型火炮,该炮在德军中的编号为sHF 443(r)。
  1943年开始,在F·F·皮特洛夫领导下,A·N·布拉舍夫,P·A·克米萨洛夫等人在不到一个月工夫里完成一种新型152毫米榴弹炮的design,该炮即后来的D-1,1944年开始量产,首批配备该炮的是第1榴弹炮警备旅,随后每个师配备18门。该炮的炮弹采用弹丸和发射药分开的方式,可以根据打击目标的远近选择多达8品种型的发射药,配属榴弹、曳光弹,榴弹重46.96公斤,弹丸重40公斤,装药5.77公斤,可以采用卡车牵引。
  在红军炮兵部队中还有一种配备数量不是很多的152毫米火炮BR-2,该炮只是将152毫米口径炮管安装在了BR-4火炮的炮架上,该炮的炮口初速为880米/秒,发射炮弹分量为48.58公斤,射程27000米。
霉菌的 次要是105和155,也有203和240的M-2/M-101系30年代中期研制定型的105毫米牵引火炮,1940年配备部队,用以取代霉菌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运用的各式75-105毫米山炮、榴弹炮。M-101系M-2的战后改进型,也称M-2A1/A2,曾分别作为美军40-70年代步兵师标准火炮,和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盟军及战后北约制式轻榴炮,至1953年消费总量已达10202门。此外加拿大和西德也有仿制。现已停产,并于70年代起逐渐为M-198式155毫米榴炮和M-102式105毫米榴炮取代。本炮运用极为广泛,除本国外约62个国家的军队也有运用。口径:105mm 初速:472.4米/秒 最大射程:11160m 方向射界:45度 最大射速:4发/分,全长:5991mm 全重:2300kg 弹重:14.98kg
M1 155毫米重型榴弹炮155mm M1 "Long Tom" L / 45
口径 : 155mm 国家: 美国 品种: 榴弹炮 日期:1941.7 厂商: US Ordnance Dept. 编号 : 不详 操作人员 : 14 长度: 7.37 meters 分量 (展开配置): 13880 千克 高度 : +63?/ -1.5?/td& 宽度: 60?/td& 弹药分量: 43.09 千克 初速 : 853 米 射程: 23220 米 间隔工夫 : 2 分钟
M1 240毫米榴弹炮技术数据:口径: 240mm长度: 8.4m倍径: 35M1身管重: 11458kgM1牵引炮架重: 17041kgM1牵引炮总重: 28499kg或29400kg(不同材料来源)T92自走炮总重: 63.5t或127000lb(不同材料来源)弹重(HE榴弹): 163.3kg或175kg(不同材料来源)发射药(全装): 36kg初速(HE榴弹): 701m/s射程(HE榴弹): 23056m或22900m(不同材料来源)爆炸威力: 左右100m前后25m(入射角&45度)最大射速: 2分1发持续射速: 4分1发牵引炮射界: 左右各22.5度牵引炮班: 14人自走炮班: 8人
M1 203毫米榴弹炮技术数据:口径: 203mm(8英寸)长度: 10.15m(美方材料为10.40米)倍径: 50M1身管重: 14419kgM1牵引炮架重: 17041kgM1牵引炮总重: 31460kg或31500kg(不同材料来源)T93自走炮总重: 66.3t弹重(HE榴弹): 108.86kg或109.1kg(不同材料来源)发射药(全装): 49kg初速(HE榴弹): 866m/s射程(HE榴弹): 32570m(美)或31800m或32015m(不同材料来源)爆炸威力: 左右80m前后20m(入射角&45度)最大射速: 2分1发持续射速: 4分1发牵引炮射界: 左右各15度牵引炮班: 14人自走炮班: 8人
TA的引荐TA的最新收藏[转]&[转]&[转]&[转]&[转]&[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