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弹炮,加农炮 榴弹炮 迫击炮,滑膛炮,膛线炮,到底有什么区别哦

野炮 山炮 加农炮 榴弹炮 都有什么区别 - 猎奇网
            
  
         
    
         
    
         
  
         
    
         
    
   
您的位置: >
野炮 山炮 加农炮 榴弹炮 都有什么区别
原标题:野炮 山炮 加农炮 榴弹炮 都有什么区别&&&&【】
  线膛炮是在炮管内分布不同数目的膛线,用于保证有效保证弹丸的稳定性,提高射程和涉及精度。现代大多数炮都是线膛炮。
  迫击炮弹道曲线弯曲,攻击距离近,加农炮弹道平直,射程远。榴弹炮介于二者之间,具备曲射和平射的功能,因为功能与加农炮接近。两种炮已经融合。称为加榴炮,滑膛炮膛内无膛线,炮弹初速度高,因此多为坦克炮采用。
美军陆战队使用的迫击炮
上篇: &&下篇: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华英法联军的线膛火炮及其在华的传播.doc 19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80 &&
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华英法联军的线膛火炮及其在华的传播.doc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侵华英法联军的线膛火炮及其在华的传播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西主导型火炮尽管都是前装滑膛炮,但侵华英法联军的火炮技术却正处于从前装滑膛向后装线膛的方向发展。英军在陆海战中部分地使用了刚发明的后装线膛、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阿摩士壮火炮,法军使用的拿破仑前装线膛铜炮为其特色。线膛炮的性能比滑膛炮要大得多,致使侵略军在与清军对垒时,其炮力发挥充分。欧洲炮制的完善有一个过程。阿炮在欧洲的竞争对手是德国的克虏伯炮,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英式前装线膛阿炮和德式后装线膛克虏伯炮一直是清人最倾向购买的种类,但由于清人对德国军事的仿效,“炮用克虏伯”的原则逐渐成为其共识。阿炮在中国的传播历程加速了清军近代化的历程。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中西火炮是最为得用的武器。侵华英法联军在1860年7月以来的第三次大沽口中西之战中,“共21412人;携炮1095门,火炮比例占5%;1~6级各类木质或铁壳战船共144艘,其中蒸汽船119艘(风帆和螺旋桨驱动的木质炮艇占主导),占82.6%的比例(铁壳船共15艘,占10.4的比例),此外还有215艘木质商船辅助之”。①炮艇载炮数虽少,但因解决了火炮机动性的问题,可以越造越大(最大炮重达112英担/5689千克,最大炮弹达110磅/49.94千克),自然性能增强。英军主导性火炮仍为传统的前装滑膛炮,但已部分地使用了刚发明的后装线膛、发射锥头柱体炮弹的阿摩士壮火炮(以下简称“阿炮”)。法军火炮大致和英军相同,但以使用了拿破仑12磅弹前装线膛铜炮为其特色,但实质上是对英国弃而不用的轻型12磅弹炮的仿造而已。线膛炮的使用对于海战的影响,比装甲舰要大得多。如此在陆海战场上,英法侵略者可以凭借军器的优势而致清军于被动地位。至于英军使用的包括阿炮在内的火炮分类的史料如下,如日的大沽口石头缝炮台中西之战,英陆军司令格兰特爵士(Grant,年)称:联军共有3500人,英军的重炮包括4门8英寸(20.3厘米)口径的大炮,2门20.3厘米口径的榴弹炮,2门发射32磅弹的大炮,3门20.3厘米口径的臼炮;轻型炮为2个阿炮兵连,2个发射9磅弹的炮连,1个发射康格里夫火箭的火箭连。②    炮管是火炮的主体,其形制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迄止元代(13世纪末至14世纪初),中国有了不易烧毁的金属管形火器――喇叭口形的铜火铳,明洪武十年(1377年),前装滑膛铜铁炮问世,此时,炮口由容易敞气的喇叭口改成闭气性好的直筒形。在14世纪初,中国火器由阿拉伯人传入西班牙,尔后又从西班牙传至欧洲其他各国。前膛式炮的缺点主要在于发炮费时费力,火力不连续,给敌方以可乘之机。在16世纪的大部分年代里,西班牙在造炮方面始终占据着优势。如1470年问世的佛郎机后装滑膛炮(Prangi)为欧洲15世纪末至16世纪前期流行的炮种之一,使用至17世纪。但它在西方并无流行,传到中国后,倒成为装备明清军队的重要火器。此炮未能解决好闭气问题,在制造技术完善到能够解决闭气的问题之前,前装弹药成为标准方式并占支配地位。截止15世纪90年代,西洋前装滑膛炮已经具备了之后370年所一直沿用的状态。铸炮匠工在16世纪中期对其制式达成共识,流行的经典样式为前装弹整铸炮,一直服役至1865年才退出战场。  在一定程度上,火炮的创新与轻武器的创新乃是同步进行的,但却大大落后于轻武器。后装弹药的直膛线火炮在17世纪中叶的欧洲也已出现,但历经两个世纪之后,技术条件才臻于成熟,它是古近代火炮的分水岭。工业化对技术的提升和19世纪三四十年代线膛小型武器的出现,促使欧洲发明家们采用前装弹药的膛线野战炮,在四五十年代开始生产。由于射弹要保证让炮膛非常准确地咬住膛线才能完成旋转,所以最初的前装线膛炮装弹很难且射速很低。意识到后装才是唯一的答案和这样做不会让炮兵那么费力之后,欧洲人用各种方法来测试所设计的炮尾装置。如意大利人卡瓦利(Cavalli)少校在1846年制成了可供实战用的后装螺旋线膛炮雏形,同年英国也制成之:  拿破仑战争时期,法国入侵英国的谣言直接刺激了英国武器发展,英法国家与俄国间的克里米亚战争(CrimeanWar,年)又刺激了英国发展线膛武器的热情,身兼工程师和企业家的平民阿摩士壮(Armstrong,清人译为爱默斯德伦,年)得到两个朋友的帮助,以及许多人的工作都成了他研制火炮的铺路石,经过相当艰苦的探索之后,后装线膛炮问世了,他也成为了英国线膛炮标准的奠基者。他的成功得益于众人的智慧、工业革命的时代背景,以及他个人的天分和英国自1624年颁布的专利制度的辅助。①  即他于1854年造出了后装线膛炮,炮栓上通常有两个带着握把的大铁球,1855年取得专利:  1859年他通过与政府商妥的交易,将该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迫击炮,迫榴炮,加农炮,加榴炮,榴弹炮的区别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榴弹炮和加农炮的区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