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玩游戏总是掉线买装备花掉四万元

熊孩子拿父亲手机玩游戏 买装备一夜花掉万元|支付宝|熊孩子-社会新闻_华商网新闻
熊孩子拿父亲手机玩游戏 买装备一夜花掉万元
作者:宦小淮
[摘要]据宴先生介绍,趁家里大人都已经熟睡,儿子半夜12点拿走了他放在客厅充电的手机,开始打一款名为“全民枪战”的游戏,一打就是一宿。刘秀提醒说,事情发生了,宴先生只能和商家进行协商解决。
  刚一睡醒,宴先生就看到手机指示灯在闪烁,拿过来一看,上面已经累积了近20条短信,打开一看他就傻眼了,全是消费提醒。“光是998这个数字就出现了8次!”宴先生打开支付宝的账单才发现,消费的都是“钻石”,等到把儿子叫过来才真相大白。  据宴先生介绍,趁家里大人都已经熟睡,儿子半夜12点拿走了他放在客厅充电的手机,开始打一款名为“全民枪战”的游戏,一打就是一宿。早上起床,手机虽然还在原位,不过,银行卡里的钱却发生了变化。宴先生统计了一番说,儿子在游戏商城买钻石升级装备,总共花掉了10616元。  熊孩子半夜起床打游戏 试出老爸支付宝密码  昨日,9岁的小宴表示,再也不敢拿老爸的手机玩游戏了。1月23日这天晚上,小宴拿走了父亲的手机,藏在屋里打一款名为“全民枪战”的游戏。还在读小学4年级的小宴表示,当时游戏提示要升级装备,他就用了老爸的支付宝。“平时看他输过密码,我就试了几次。”小宴表示,没花多少工夫,自己就试对了。  但他表示,自己只耍了一个小时,不过,他的爸爸却一口认定,他耍了一个通宵。“他乱说,他是想隐瞒自己耍了一晚上游戏的事实。”宴先生承认,在儿子“东窗事发”后,他把儿子狠狠揍了一顿。  买装备升级花了一万多元  孩子父亲怒不可遏  宴先生告诉记者,自己的手机放在客厅充电,儿子是偷偷拿走的,直到上午10点,他才发现手机短信提醒。从1月24日00:03开始,就出现了一笔78元的消费,到2:22,期间出现了218元、328元、518元等数字的消费,到了2:37,998这个数字就开始不断出现,一共出现了8次。  据宴先生介绍,游戏是在自己的手机应用商城里面下载的。“我没有下载过这个游戏。”他透露说,儿子班上也有其他同学在玩类似的游戏,而里面主要有很多爆头的画面。“不知道他怎么喜欢这种暴力的游戏”。 编辑:曹静
相关热词搜索:
相关阅读: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
陕网文许字[7号
本网法律顾问 陕西赢弘律师事务所
王正兴 律师 联系方式:
华商应用:2016辣妈年会
孩子拿着爸爸手机玩游戏,竟然花了10万元
来源:钱江晚报&&
责任编辑:qiaoxiaoli
一个六年级的男孩,用他爸爸的手机玩游戏,背着家人用微信支付的方式,买游戏装备。短短三个月时间,他居然花掉了10万多元。
  现在互联网发达,各种也是聆郎满目。基本上是大小通吃,不管是大人还是小孩往往都会深陷其中,而这些游戏很多都是前期是免费的,等你玩到一定的关卡就会显示收费。11岁的男孩,拿着爸爸的手机玩游戏竟然3个月花了10万元。
  一个六年级的男孩,用他爸爸的手机玩游戏,背着家人用微信支付的方式,买游戏装备。短短三个月时间,他居然花掉了10万多元。
  男孩的爸爸郑先生得知真相后,差点没晕过去。他说,现在只有跟微信支付平台联系,看看能不能挽回一些损失。
  律师说,如能证明钱是孩子支付的,平台应该返还这些钱。
  对着银行清单
  老爸几乎崩溃
  男孩阿拓(化名)在温州一所不错的小学读书,成绩中上。
  父亲郑先生记得,一年多前,阿拓跟他提出想要一部手机,因为“很多同学都有了”。但郑先生认为孩子还小,拒绝了。
  今年暑假,阿拓再次跟父亲商量:能不能趁假期,借他的手机打会游戏。这次郑先生同意了。
  郑先生说,他是开店的,有两部手机,一部给儿子玩玩,还有另一部拿来联系生意。
  今年10月3日,郑先生见手机上有条买137元游戏币的交易记录,当时也没怎么在意。
  10月7日,儿子小郑的QQ号码被盗。郑先生用手机申请拿回儿子的QQ号码,这才发现儿子有多次购买QQ游戏币的记录。
  他去银行一查,崩溃了,卡里十万元左右存款基本没了。拉出银行清单后,他发现,从今年7月13日至10月7日,儿子共花了101517元购买游戏币。其中,7月消费12693元,8月64697元。
  阿拓承认了买游戏币的事,他哭着说自己错了。郑先生只能让孩子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不再玩手机游戏,在学校好好读书。
  第一次买游戏币花了78元
  到后来每次都花4700多元
  三个月花10万元,孩子是怎么做到的?
  郑先生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他和儿子有个共用的微信号。平时,儿子跟同学之间网上联系,也会用这个微信号。
  这个号绑定了郑先生的一张银行卡。郑先生说,儿子有时要给同学发微信红包,每次数额都是10元以下。他觉得,这算是孩子间的一种娱乐,就把微信支付的密码告诉了孩子。
  这张银行卡里的钱,主要是用来给店里进香烟的。
  “我去烟草公司进货,钱就从这张银行卡扣除。”郑先生说,卡里一般有10万元左右存款。
  阿拓告诉父亲,他用这个手机玩微信上的网络游戏,如全民突击、全民飞机大战等,一下子被迷住了。
  “一开始只是玩一下,后来跟几个网上的朋友一起玩,人家嫌他装备太差,他就偷偷买游戏币换装备。”郑先生说,从支付记录上看,第一次阿拓只花了78元,后面数额越来越大,“7月下旬起,他每次购买游戏币都花4700多元,换来价值5000元的游戏币。”
  郑先生:希望微信平台能退钱
  律师:钱应该能退
  这几天,郑先生一直在联系微信支付平台。
  他说,孩子才11岁,属于未成年人,不知道网络游戏币和实际金钱的关联。他希望能将那些游戏装备退回去,希望平台退还部分费用。
  客服人员说,已知晓郑先生的情况并上报公司,一旦有结果会与郑先生取得联系。
  有律师表示,阿拓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对与自己身份相符合的民事行为负责,比如独自买支铅笔、橡皮等小额交易行为。一次支付4700多元来购买游戏币,完全在他的行为能力之外,只有经过监护人的认可,交易才能生效,否则就是无效交易,相关方面应该退回相关费用。但是,郑先生得证明这些费用都是阿拓所为。
  小编想说,不管是手机游戏或者是电脑游戏或者其他购物网站,父母的账号和密码最好不要告诉孩子,因为孩子对于购买东西的判断能力有限,只要是想要的不会去考虑那么多后果。还有,网络游戏有瘾,一定要限制孩子玩游戏的时间。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钱江晚报,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立即通过本站版权申诉渠道提起。
更多今日热门
孕期伴侣微信公众号
客户端下载又有儿子坑爹了 11岁男孩拿爸爸手机玩游戏花掉10万元
家长如能证明钱是小孩花的,那么钱应该能退一个六年级的男孩,用他爸爸的手机玩游戏,背着家人用微信支付的方式,买游戏装备。短短三个月时间,他居然花掉了10万多元。 男孩的爸爸郑先生得知真相后,差点没晕过去。他说,现在只有跟微信支付平台联系,看看能不能挽回一些损失。
律师:家长如能证明钱是小孩花的,那么钱应该能退一个六年级的男孩,用他爸爸的手机玩游戏,背着家人用微信支付的方式,买游戏装备。短短三个月时间,他居然花掉了10万多元。 男孩的爸爸郑先生得知真相后,差点没晕过去。他说,现在只有跟微信支付平台联系,看看能不能挽回一些损失。
律师说,如能证明钱是孩子支付的,平台应该返还这些钱。
对着银行清单
老爸几乎崩溃
男孩阿拓(化名)在温州一所不错的小学读书,成绩中上。
父亲郑先生记得,一年多前,阿拓跟他提出想要一部手机,因为&很多同学都有了&。但郑先生认为孩子还小,拒绝了。
今年暑假,阿拓再次跟父亲商量:能不能趁假期,借他的手机打会游戏。这次郑先生同意了。
郑先生说,他是开店的,有两部手机,一部给儿子玩玩,还有另一部拿来联系生意。
今年10月3日,郑先生见手机上有条买137元游戏币的交易记录,当时也没怎么在意。
10月7日,儿子小郑的QQ号码被盗。郑先生用手机申请拿回儿子的QQ号码,这才发现儿子有多次购买QQ游戏币的记录。
他去银行一查,崩溃了,卡里十万元左右存款基本没了。拉出银行清单后,他发现,从今年7月13日至10月7日,儿子共花了101517元购买游戏币。其中,7月消费12693元,8月64697元。
阿拓承认了买游戏币的事,他哭着说自己错了。郑先生只能让孩子写下保证书,保证以后不再玩手机游戏,在学校好好读书。
第一次买游戏币花了78元
到后来每次都花4700多元
三个月花10万元,孩子是怎么做到的?
郑先生告诉钱江晚报记者,他和儿子有个共用的微信号。平时,儿子跟同学之间网上联系,也会用这个微信号。
这个号绑定了郑先生的一张银行卡。郑先生说,儿子有时要给同学发微信,每次数额都是10元以下。他觉得,这算是孩子间的一种娱乐,就把微信支付的密码告诉了孩子。
这张银行卡里的钱,主要是用来给店里进香烟的。
&我去烟草公司进货,钱就从这张银行卡扣除。&郑先生说,卡里一般有10万元左右存款。
阿拓告诉父亲,他用这个手机玩微信上的网络游戏,如全民突击、全民飞机大战等,一下子被迷住了。
&一开始只是玩一下,后来跟几个网上的朋友一起玩,人家嫌他装备太差,他就偷偷买游戏币换装备。&郑先生说,从支付记录上看,第一次阿拓只花了78元,后面数额越来越大,&7月下旬起,他每次购买游戏币都花4700多元,换来价值5000元的游戏币。&
郑先生:希望微信平台能退钱
律师:钱应该能退
这几天,郑先生一直在联系微信支付平台。
他说,孩子才11岁,属于未成年人,不知道网络游戏币和实际金钱的关联。他希望能将那些游戏装备退回去,希望平台退还部分费用。
客服人员说,已知晓郑先生的情况并上报公司,一旦有结果会与郑先生取得联系。
有律师表示,阿拓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他只对与自己身份相符合的民事行为负责,比如独自买支铅笔、橡皮等小额交易行为。一次支付4700多元来购买游戏币,完全在他的行为能力之外,只有经过监护人的认可,交易才能生效,否则就是无效交易,相关方面应该退回相关费用。但是,郑先生得证明这些费用都是阿拓所为。
猜你感兴趣
最新图文推荐
大家感兴趣的内容
网友热评的文章男童用爸爸手机玩游戏花掉近万元买装备
来源:现代快报
原标题:信用卡被“盗刷”近万元 居然是上幼儿园的儿子干的
  信用卡被“盗刷”近万元
  居然是上幼儿园的儿子干的
  这两则新闻,说的都是身边人“作案”
  信用卡没有被盗,卡上却被人消费了近万元。这是南京市民李先生最近遇到的蹊跷事。警方经过调查后发现,“小偷”居然是李先生还在上幼儿园的儿子,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通讯员 秦公轩 现代快报记者 陶维洲
  前两天,李先生来到南京洪武路派出所报案,称自己的信用卡被人盗刷了,损失近万元。“我就纳闷,我根本没用过这张卡,怎么会欠钱呢?”李先生说,他怀疑是卡被人盗刷了。
  盗刷也要不法分子获得李先生的信用卡信息才行,民警觉得事有蹊跷,于是便带着李先生去银行查询交易记录。民警发现,李先生卡上的钱都被支付给了上海一家游戏公司。和这家公司取得联系后,该公司表示,李先生信用卡上刷走的钱都是一个名为“Adi”的游戏账户消费的。听到这个名字,李先生当即想起来,这是自己正在上幼儿园的儿子的英文名字,而自己手机上有一款游戏,儿子正是用该用户名玩的。
  民警检查李先生手机发现,他的手机绑定了涉案的信用卡,而只要其儿子在玩游戏时需要买什么装备,点击购买,钱就自动从信用卡上扣除了。发现“小偷”其实就是儿子,李先生真是哭笑不得,连连埋怨自己把孩子给惯坏了。
  原来,李先生儿子还小,平时很是调皮,不听话时,李先生便会拿出手机来哄他,结果让孩子养成了玩手机游戏的习惯。“我平时也忙,有事的时候就把手机丢给儿子玩,没想到这小子花掉我这么多钱。”李先生说。
  由于李先生的儿子还小,购买装备的钱也是无意识中花掉的,经过民警协调,游戏公司退还了李先生80%的费用,李先生回家赶紧将自己的信用卡和手机解绑。
(责任编辑:刘盛钱 UN649)
&&&&&&</div
20年来各国在奥运会上的表现,美国独占鳌头的程度令人吃惊…[]
社区热帖推荐
皮卡丘:我过气了吗?……[]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报料热线:&&&&
“熊孩子”玩手机花掉10万元 10:41:28来源:新浪网
据报道,日前,广州一名小学生放暑假在家上网玩游戏,并购买了游戏装备,其母亲的信用卡被“偷刷”了3千多元。长达两个月的暑假正式开始,孩子们除了去托管班,就是宅在家,而上网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触网低龄化现象越来越常见。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暑期以来,各种儿童玩具、文具、零食糖果等商品的搜索率大幅上升,而来自家长方面表示,如今不少的网购消费是由孩子们主导的。更令人无奈的情况,除了网购,有些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家长的手机进行电子支付,购买巨额游戏装备、贵重物品等。
惊!“熊孩子”玩手机花掉10万元
日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草案)》提交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审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的具有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最低年龄是十周岁。草案拟将这一下限下调至六周岁,规定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赵旭东表示:“今后年满6岁的儿童就可以进行简单的、金额不大的消费,比如到商店购买生活用品、学习用品、衣服、自行车等,也可以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到餐厅吃饭,类似这些行为,会具有法律效果,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然而,与“年满6岁可成为小消费者”相对应的,是广州11岁男童暑期沉迷手游刷走妈妈账户3800余元的消息。光仔(化名)是一名小学生,放暑假后,妈妈叶女士特意留了一台红米手机在家,供他学习之余消遣。7月11日下午,正在上班的叶女士突然收到了银行下发的短信,称她的信用卡账户在深圳有1笔POS支出,金额为615.6元。叶女士仔细查看后发现,信用卡里有共计3800余元的消费,都是儿子购买游戏装备花掉的。
3800元,却不是“熊孩子”们用家长的手机花费掉的“最高天价”。此前也有报道称,一个六年级的男孩用爸爸的手机玩游戏,在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花掉了10万多元。除了购买游戏装备,也有越来越多的孩子缠着家长网购,其频率和数额日渐增多。
调查:近六成儿童触网年龄低于5岁
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最新统计显示,我国目前年龄低于10岁的中国网民超过1800万,未成年上网人群已经过亿。2015年,56%的儿童初次上网的年龄甚至低于5岁,一些孩子对平板和电脑的使用技巧甚至超过家长,成为名副其实的“互联网原住民”。
调查显示,大多数家长是支持孩子接触网络的。“有些家长为图省事,寄希望于电子产品,自己在没时间陪伴孩子时,就给孩子一个电子产品打发时间,导致孩子过早接触电子产品。还有一些家长本身就整天热衷于玩触屏电子产品,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孩子很容易效仿。”统计发现,孩子们在周末使用新媒介工具(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超过1小时的比例达到了43.66%。
《2016互联网不良信息对青少年的危害分析白皮书》统计显示,近80%的青少年在上网期间接触过不良信息,其中,诈骗、色情和暴力为青少年接触最多的不良信息类型。
业内人士表示,8岁以下的儿童主要是看视频、玩游戏、听故事等;三年级学生习惯“有问题,找度娘”,四年级学生因为使用电子设备,视力出现问题的情况很多。  家长:
网络和商家“无孔不入”
记者采访发现,除了一些简单的“免密支付”,的确有家长将自己的消费密码告诉了孩子。丁丁妈说:“有时孩子要给同学发微信红包,每次数额都是10元以下。我觉得这算是孩子间的一种娱乐,就把支付密码告诉了孩子。”记者采访发现,也有家长平时让孩子拿着自己的信用卡去家周围的文具店买东西,“图个省事,也想让孩子锻炼一下,就告诉了孩子信用卡密码”,而聪明的孩子们往往也就懂得在家长的手机上尝试使用相同的密码来进行支付了。而刷走妈妈3800元钱的小学生,则是在妈妈发红包输入密码时记下来的。
到底该不该让孩子习惯于“网购”呢?对此,家长们的看法并不一致,有不少家长是表示支持。刚刚在女儿的怂恿下购买了一套“日本食玩”的Zhudy妈说:“网购既方便又划算,也能节约很多带孩子去商场购物的时间。比如,孩子想买些自动铅笔,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在电商平台上进行比较和选择。”Zhudy妈说,“日本食玩”是最近很火的一个能吃又能玩的“零食玩具”,孩子的同学都在网上买了。
不过,也有不少家长对此持反对意见。周先生说:“作为家长,我也是网购一族,但是孩子还小,我不会让她独立去上网购物,一是会影响孩子的视力,二也担心孩子会不会因此网购成瘾。”实际上,周先生已发现,女儿常常在平板上浏览一些商家的玩具广告,缠着家长买。浏览网上的玩具广告,也成为女儿在暑假里每天都乐此不疲的事。
孩子网购需节制
专家认为,“儿童网上购物存在一定的不安全因素,因此孩子网购时家长要加强引导,每次购物最好有家长陪伴,一方面保障购物安全,协助孩子选择需要的物品,叮嘱孩子不轻易透露个人隐私和关键信息,如果需要支付金钱,需第一时间和父母商量。同时对孩子上网时间需要有一定的监管,保证孩子视力和身心健康。”
广州市少年宫副主任张海波认为,应该让孩子掌握一定的网络知识,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明白网络购物的潜在风险。“在现在网络监管缺失的状况下,家长的引导与陪伴是非常重要的。为预防儿童网络成瘾的情况,家长应适当引导孩子正确地使用网络。在家提供上网空间,避免孩子到不可控的地方,如网吧等去上网。如果发现问题,不要对孩子直接捅破,而要换位思考,给孩子一个台阶,并且正向引导。”
此外,家长也可以考虑使用“上网行为管理工具”,对孩子上网使用的流量多少进行控制。
律师解读:
我国现有《民法总则》规定,10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可以独立实施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如购买一些小文具用品等。然而,在网络游戏中购买价格不菲的游戏装备,通常会被认定为是超出了一个10周岁孩子的年龄和智力状况的行为,需要得到他的监护人事先认可或事后追认。不过,用于网络游戏账户充值、购买物品的银行卡和所绑定的手机均在家长名下,因此如果依据《民法》要求商家退款,难免会遇到举证方面的问题。
因此,律师提醒家长要妥善保管账号、手机、银行卡等,同时建议商家进一步完善自己的交易系统。“游戏运营商的电子支付方式不应该设置得过于简单;遇到大额费用支付,例如500元以上时,应尽到提醒责任,客服联系机主本人或者进行身份证号码或安全问题验证,确认是否是账户本人操作,以防出现天价消费事件。”
(记者 冯秋瑜)
编辑:编辑03
免责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太原晚报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神农架申遗成功太原珠海小记者手拉手民航客机成功试飞美济礁、渚碧礁南海亮剑
&&网站业务合作:&&网站投诉:&&电话:
国新网许可证编号:
国务院新闻办批准函(2004)56号
ICP许可证号:晋B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许可证编号
(晋)字第05号
Copyright (C) 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太原晚报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玩游戏月入万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