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崇拜的武术教练证怎么考

学生成才是我最大的幸福――记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武术教练王德明
&&&&作者:田歌
标签:首都名师访谈
学生成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记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武术教练王德明
&&&&&&&&&&&&&&&&&&&&&&&&&&&&&&&&&&&& 田歌& 马成
一个武林高手的教师梦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受曾是义和团成员的曾祖父影响,因看《三侠五义》《七侠武义》而对武术着了迷的王德明,自9岁开始习武,至今习武已经43年。
1974年,习武14年的王德明参加北京市武术比赛,获得健将组甲组拳第一名,这是王德明第一个武术比赛冠军。
那次比赛结束,王德明于1975年来到首都体育学院学习训练。1977年调到首都体育学院工作。1977年,当中国迎来文革后第一届高考,王德明参加当年高考并考上首都体育学院,大学生活一直在边学边教中度过。
从1982年到1999年的17年间,担任首都体育学院武术专业讲师的王德明迎来送往了一届一届的大学生。
“所谓十年磨一剑,习武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5到8年才能培养一个运动员,而且前提还是必须保证天天练习时间至少是6个小时。”作为首都体育学院的院代表队教练、竞技体校武术专业队教练,王德明发现在针对大学生武术教学的过程中,并不能够从他们中去发现好的武术苗子。
“武术教学必须从娃娃抓起。”虽然在首都体育学院工作了17年,王德明决定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向,目标转向孩子。
“这是我挖来的武术教练王德明。”从1999年5月4日,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主任逢人便这样介绍王德明。那个时候,不光是在学校教育,就是校外教育北京也没几个青少年活动中心开设了武术教学这个项目,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王德明来之前武术教学也是一个空白。
&“武术集合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但是武术教学却一直在走下坡路。作为热爱武术的人,我觉得我有责任去做一个传承武术和武术精神的人。虽然是空白,大家也都觉得很难,但是我想试一下。”王德明卷着铺盖卷儿带着背水一战的劲头来了,“如果我不成,我扛着铺盖卷儿回家。”王德明跟中心主任立下君子誓言。
活动中心第一期开办,收到超过300名学生报名,组成了27个班,王德明是唯一的老师。很多父母将孩子送到活动中心来学习武术,目的非常简单:强身健体。但摆在王德明面前的却是大学教育中未曾遇到的难题:孩子的水平和个人特征也各不相同,小学、中学、大学各阶段孩子都有,有的孩子特别胖,父母希望通过武术学习变瘦;有的孩子太瘦,父母希望通过武术学习变得更健壮;最小的孩子只有5岁,上课的时候还跟老师藏猫猫。
王德明用热情迎接这一切。孩子们缴费上2个课时,但是王德明自己花时间免费为学生另外补5个课时。2002年,因为带着学生为在一次大型活动上表演武术而进行紧张排练,王德明在排练场跟腱意外被拉断,由于伤势严重必须住院且卧床24天。但是,王德明只住了1天医院,第二天便找借口偷偷跑回训练场,坐在轮椅上给孩子们继续排练。连续3个月坚持坐在轮椅上为孩子们排练,这样的精神不仅仅让那次表演顺利完成,王德明也由此获得了家长和学生的认可。
“武术不仅仅能锻炼身体,和任何学校的学科学习一样,武术更注重人精神品质的锤炼。”王德明说,习武43年的心得感悟是:武术能培养人的刚毅品质。
武术的刚毅品质在王德明教学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渗透给了学生。王德明在教学中不怕苦、不怕累、1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成为他教学精华的一部分被学生和家长吸取。从王德明手里走出来的学生得到家长和其他老师的评价都是:专注、刚毅、坚持不懈,是“文武兼备”的优异学生。
永远比别人多做一点&&&& &
&&& 作为一个教授武术的老师,王德明不仅要面临学生对其武术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的挑战,在教学的理论水平、丰富的知识面等等各个方面都要经受考验。
&&&& 学生学武术,要求教授的老师动作要够“帅”,怎么做到这个够“帅”呢?王德明就两个字:勤奋。
&&&& 从年青时代开始,王德明对于武术的精进从未停歇,拜名师学武义,如今他精通形意拳、八卦掌、八卦刀等,个人也分别获得不同比赛的第一名。10年如一日坚持不间断出早操,“多读书、多看比赛、多研究”,这些不断的积累让王德明这10年创编了很多武术套路。
如何让理论水平和知识面更广泛呢?王德明就广泛涉猎生理学、解剖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学科知识,以随时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难题,
由于是校外教育,报名的学生各种情况都有:胖的、瘦的、身体残疾的、个子瘦弱矮小的,每个家长送孩子来提出的要求都不一样。王德明用自己的博学广识,总是能因人而异提出各种灵活又不失专业的学习计划建议,让学生和家长最终达到希望的效果。连续6年,作为校外教育的武术项目,王德明这里从没出现学生流失的情况。
“只有永不停歇地学习和思考,才能为好教学‘保鲜’”这是作为学生心中偶像的博学武术老师王德明的教学心得。
因为长期给学生补课,大家说王德明10年中起码有5年是无报酬“白干”。10年,每天早上6点半离开家,8点半之前绝对到不了家。连续5年每次出国下了飞机来不及倒时差,第一件事情就是直奔活动中心。
总是比别人多做一点,也有人不理解,但王德明坚持着。为什么要这么做?王德明在一个自我总结中这样描述的:不仅仅要做好老师的本职工作――教书育人,还应该“为人示范”“处处走在前头”,甚至要求自己向“一名文武兼备的学者方向努力”。
对自我的要求总是比别人高很多的王德明说:“爱岗,不仅仅是要完成任务。要做到真正的爱岗敬业,就是要比别人多付出,那怕一点点;不仅仅要完成任务,应该超额完成任务。”观念朴素却动人。
高标准要求自己的王德明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回报:10年中,他培养了100多个武术相关的北京冠军,全国业余武术比赛第一名10余项,世界传统武术比赛12个一等奖。自2001年至2006年5年间,在教学任务繁忙的间隙,王德明出版个人武术教学专辑(长拳、形意、八卦、八极)17张。于2005年至2007年,先后在北京《武魂》杂志刊物上发表数篇文章。今年,王德明编写了《中国武术长拳基础教程》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与王德明相处30余年,也曾是李连杰师傅的武术专家九段吴彬先生对王德明的评价是:“王德明在武术界走向了最底层,但是作出了最高层的贡献。”
学生成才是我最大的幸福&& &&&&&
&&&& 在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工作十年的总结上,王德明的几句总结让人印象深刻。
&&&& “当你走进课堂面对少年儿童,是以潇洒自如的直观教学赢得声誉与快乐时,你会觉得自己是那么充实。不要放弃任何教学相长的机遇、空间时间。”
&&&& 提高教学质量赢得尊重,不放弃任何“教学相长”的机会,在王德明的眼里,学生不仅仅是学生,学生也是促进自己不断进步、给自己进步带来动力的源泉。
&&&& 看着学生从藏猫猫的5岁孩子成长到高出自己一个头的15岁健壮小伙子,亲眼目睹学生不断考上重点中学,看着学生上大学并有了一个可以预见的光明未来,王德明说自己这个时候感觉内心满溢着幸福。
“学生成才是我最大的幸福。”正是这样一个内心的理想追求,让王德明“幸福”地坚持,将教书育人视为自己一生的事业和追求。
王德明在活动中心10年,带教学生上千人,最多时曾多达700余人。其中,有学生和家长直接将王德明作为自己未来要做什么样的人的参考“坐标”,其中5个学生考上首都体育学院,因为他们“要当王老师这样的老师。”明年直奔首都体育学院的学生还有3个,看着学生成才,王德明无不充满了骄傲。
“最起码多很多武术老师,推动武术这个民族文化发展的人就会更多。”王德明为自己10余年的辛苦付出感到欣慰。
虽然王德明取得了这么多成绩,但是,王德明却用“得意时淡然,失意时坦然”不断提醒自己,保持一种谦虚严谨的态度一直往前走。
1974年王德明获得武术冠军,当时掀起了很多电影武打片的热潮,武术冠军受邀拍电影很“吃香”。王德明在首都体育学院教书的时候,其中6年,王德明也业余担任武术指导或演员拍摄数十部电影,并且合作的对象都是现在看来的大腕,如郑少秋、刘德华、李安等。
虽然电影拍摄让王德明的阅历不断得到丰富,但是王德明并没有忘记自己作为教师的职责,反而在拍电影过程中,王德明更加坚定:教书育人才是自己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
后来,王德明来到朝阳区青少年活动中心,虽然仍然有港澳台甚至国外的导演邀请他参与电影拍摄或者担任武术指导,但是王德明毅然彻底放下拍电影的事情,再没问津,全情投入武术教学。
“做老师首先要有强烈的激情,然后和学生互动的过程中你要有亲情,在学生不断成长的过程中,你又能够充当学生的引领者的角色。”王德明用自己32年的教学实践,对自己作为教师这一职业如此定义。
正是因为视学生如亲人的这种信念,王德明从未考虑过该休息休息。“你一看到学生,什么都忘记了,不知不觉就会全情投入。”
虽然习武让王德明身体素质很好,但由于教学的影响长期不能规律进餐、休息,身体损伤依然很大。即便如此,当他看到农村偏远学校的孩子对武术充满了强烈的兴趣,便去替孩子们编写教材;为朝阳区中小学老师进行武术教育教学教法讲课,编排校本教材,还经常到国外给外国学生讲课和教学。
“我不想休息,教书育人让人自豪。”王德明说自己将一直坚持下去,为民族体育教育事业倾尽一己之力。我最崇拜的明星成龙作文(共7篇)我最崇拜的明星成龙作文本文目录暑假到了,各种各样的辅导班开始招生报名。大街上到处都张贴着招生广告,家里的门把手上也塞着广告纸,什么阅读班、书法班、美术班、弹琴班、英语班、奥数班、舞蹈班、乒乓球班、篮球班……真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百花齐放,各领风骚。每当遇见这些,妈妈总会过去凑热闹。
“来,宝宝,看看吧!”这不,妈妈又拿了一堆广告来了我大摇其头,唉!真是&&暑假报班也疯狂啊!说起暑假报班,我的心里就泛起一阵痛楚……我想报的班与我擦身而过,不想报的班铺天盖地……
其实,我心里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学武术。巾帼英雄花木兰、民族英雄戚继光、一代宗师霍元甲,无不是我心目中崇拜的偶像,还有武打明星李小龙、李连杰、成龙……他们的飒爽英姿总是浮现在我的脑海中,他们的正义凛然无时不在引导着着我,让我敢于面对困难,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不迷失方向。所以,我一直想学武术,做一个正直的人、一个能够保护自己和保护他人的人。可是,妈妈一直都不想让我学武术,我的梦想遭到全家人包括爷爷奶奶的反对,理由是:一个小女孩儿家家的,学什么武术!我真不明白,都什么社会了,还要三从四德吗?我想了许多办法,可是梦想总像一朵隔岸花,她在那头,我在这头,遥不可及。
话说期末考试前的一个晚上,我赶紧写完作业……然后忐忑不安地跟妈妈商量:“只要我三门都考上95分以上,可不可以让我报武术班?”见妈妈沉吟了起来,似乎有松动的意思,我赶紧趁热打铁,又端水,又捶背,使出我的超级杀手锏,妈妈只好同意了。可是,当考试成绩发下来的时候,我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英语考出了异乎寻常的低分,竟然没有达到95分……我梦寐以求的武术班啊,就这样离我越来越远……
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就像被上足了发条的玩具,马不停蹄地在各个辅导班之间穿梭。早晨起床,洗脸刷牙吃饭去写字班,接下来转战弹琴班每日集训,下午一大堆的辅导课作业和学校的作业,还要抽出时间练琴,备战演出,每周三和周末的英语课,每周五和周日的奥数课……甚至就连我最心爱的校讯通,也被禁止了三天!
哦!我觉得我比奥巴马还忙,比牛还累,比鲁迅还郁闷……我的梦想谁做主?暑假啊,想说爱你不容易。
也许接下来的日子会好了,因为英语班的课程终于结束了,不用整天担心一大堆的英语作业;奥数班八月初也该结束了,不用做奥数作业了……
在八月,还有一个辅导班在等着我,那是我的第二个梦想&&游泳班,这个梦想让我对未来充满憧憬。这个梦想会破灭吗?我真的不敢说。沙发周董--越来越令我不懂邓斓历14年4月25日.
以上是我的个人日历.是我自己从生日开始计算的日历.这个人日历的公元纪年是:公元日,也就是这个星期日.
早晨起床来洗澡时,又在构思这星期的周记到底该写些什么.突然想起某天某个人说过的某句话,令我大受启发.好!就写他了!
先听我娓娓道来……
周杰伦,称号:“亚洲小天王“,“周董“.英文名:JAY.自2000年一脚跨进娱乐圈,以自身独创的说唱式R&B一举成名,掀起了娱乐界又一新起的流行音乐狂潮,从此称霸流行乐坛.6年多来,周杰伦每一次发行专集,销量都稳居亚洲华语乐坛榜首,无人能敌.他又以他酷酷的外貌吸引了万千女FANS的眼球,成为继成龙,刘德华后又一位少女杀手型巨星.
这就是周董,一个有写放荡不羁,而又才华横溢的大男生.别说其他地方了,就说本班吧!数数,只要提起“我最崇拜的明星“,谁会不提及周董?只要提起JAY,谁会不晓那就是女生们最敬爱(用这个词一点儿也不为过)的周董--周杰伦?
哎,偏偏上帝生了我这个有独特眼光的女孩.无论怎样,我对周杰伦总是不感冒.倒也说不上讨厌拉,反正就是不太喜欢他本人.不过我很喜欢他的歌.
记得周五那天,电脑课上完后,我与XML,YE走在一起.我们正在热火朝天的谈论周董.YE突然说了一句令我十分震惊的话.YE:“据网上报道,JAY在接受新加坡某电视台采访时,曾经说过一句话:“我从来就不喜欢大陆,大陆人素质太低,根本听不懂我的音乐.““
当时我有些诧异.我不知道网上这报道是真是假.如果是假传炒作的话,那么造假人就太可恶了;但如果真是周董说的话,那么他也太令人失望了.虽然我不太喜欢他,但我100%喜欢他的音乐.他这么一说,那么他在我心中就……
我当时所做的回应就是:“啊?“而XML,YE她俩的反应更加令人震惊!
XML:“这绝对不是JAY说的!他不会说这种话的!“
YE:“即使是他说的,那这也是实话!大陆人素质本来就低~!“
我倒(吐+狂吐+恶吐)
哎,为什么大家都那么盲目地崇拜周杰伦呢?这个问题我毫无头绪.哎,也许是我跟不上时代了吧!不能跟大家一起向JAY看.
又想起刚才在网上看见了有关周董的八荣八耻(“积极“响应胡锦涛主席的号召啊)
以热爱杰伦为荣,以危害杰伦为耻.
以服务杰伦为荣,以背离杰伦为耻.
以崇尚杰伦为荣,以不知杰伦为耻.
以为杰沉沦为荣,以侮辱杰伦为耻.
以团结杰伦为荣,以损害杰伦为耻.
以诚信杰伦为荣,以见利忘JAY为耻.
以听从杰伦为荣,以违背杰伦为耻.
以支持杰伦为荣,以打倒杰伦为耻!
无言……周董啊周董,越来越令我不懂~.
(此文作于本人周记,所以当中日期不对)板凳不单单是追星在21世纪,有很多形形色色的明星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当然狂热的粉丝也成为了一道道绚丽的风景线。
追星可能在大多数人眼中是荒谬的,甚至是没有意思的。也都是因为这些误解使那些粉丝标上了一些无聊的头衔,我也追星,也喜欢光鲜亮丽的明星,但我不是迷恋、盲目崇拜他们。可能青少年追星在一些家长看来是玩物尚志的,不过我却觉得我们可以在那些明星身上学到很多。
成龙的名字传遍了大街小巷,他的身上就有着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他不仅献身热心为慈善做贡献,还常常帮助工作人员,并且细心指出新人的不足。在很多人的面前。成龙永远是一副笑嘻嘻的表情 ,让人觉得温暖,但他的善心最让人温暖。
周杰伦,娱乐界中崛起的一颗明亮的星星。他从未因为自己红得发紫就骄傲自满,杰伦在我们眼中是酷酷的,总是说着那句“哎呦,不错哦!”,可是在亲人的眼中却是一个乖儿子、乖孙子。那首《听妈妈的话》早已唱红了大江南北,我每次听起却有着不同的感动。私底下的他为亲人唱歌哄他们开心,而他也曾邀请他的外婆参加演唱会与他一起表演,这都让人觉得这时的他更耀眼。
我最爱的明星很低调,像夏天荷叶上的第一滴露珠,又像白莲一般清雅脱俗,音里带有一点许巍的感觉 ,慵懒里面却有着暗含的力量, 内敛中透露的优雅有点小堕落 、小心疼 ,并有着一种穿透力牵引着感觉,仿佛有一抹浅浅淡淡的伤在声音里传达 ;属于温柔里的一点点靠近心口的刺痛 ,如夜色下的繁星 ,繁星下的霓虹 ,霓虹下的黯然神伤。他的名字叫做陈翔,也就是今年快男舞台上最靓丽的风景。他最让我欣赏的是坚持。他不富有,但有着一大笔精神财富,在他最伤心的时候他不被挫折扳倒;在他最伤心的时候他努力保持乐观的态度;在所有人都选择放弃的时候他选择坚持;在他被误解的时候他没有选择在墙角哭泣而是用微笑来掩饰伤感,因此香橙们才见到那个歌声动听的他。
成龙、周杰伦、陈翔的距离离我们很远也很近,当然还有很多明星值得我们去学习。其实,在我们狂热收集自己喜爱的明星的东西或是盲目崇拜时,你会发现他们的距离反而跟我们更远;但如果我们发现他们身上的美好品质并学习时,你就会发现你与他们之间的距离很近很近。
我希望大家可以正确明白追星的意义,我们需要去追求什么、学习什么,而不是举着海报、举着荧光棒说喜欢他。现在的你是一名狂热的粉丝吗?如果你的答案是是的话,我希望你可以做一名称职被认同的粉丝,一名真正让人觉得欣慰的粉丝!#4楼游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游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
想不想与你梦中的偶像面对面,和贝克汉姆来个拥抱,与姚明比比身高,或者拽拽刘翔的鼻子,摸摸葛优的光头——那就是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据说这里的一切都是神秘莫测、变换无穷的的!
登上上海新世界城的观光电梯就来到了位于十二楼的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入口处的成龙正笑眯眯地欢迎我们的到来呢!瞧!他穿着白衬衫,披着西装,多威风啊!我们顺着窄窄的通道、变幻莫测的灯光往里走,哇!出现在眼前的是一个个我们所熟悉的影视明星,咋一看,我还以为是真人呢!可等我上前仔细一瞧,原来是用蜡像做成的真人,太神奇了!迷幻的音乐更是让人身临其境、令人陶醉。你们一定都听过谢霆锋的歌了吧!那不,他穿着华丽的演出服,举着话筒,正投入地唱着歌呢!这可是我心中唯一的影视偶像,我和他照了好多张相片呢!当然,还有其他闻名中外的影视明星,有周杰伦、邓丽君、梅艳芳、布兰妮、斯皮尔斯……再往里走,就来到了体育明星的展览厅,我最崇拜的要数姚明了,大家一定知道他是打篮球的,那正是因为姚明个子有两米多高,我和他站在一起可真是小巫见大巫,差远喽!还有跨栏的刘翔、踢足球的贝克汉姆、跳水的郭晶晶、超帅的的罗纳尔多。。。。。。都是我所喜欢的体育明星,我忙不迭地和这个拉拉手,又和那个拍拍肩,以前只能在电视里看见的名人一下子都成了我的“哥们了”,心里就甭提多高兴了!接着,我们又来到了中外名人展区,我看见了闻明中外的科学家爱因斯坦先生,他穿着淡黄色的格子背心,两手交叉着,银白色的头发一直垂在了肩膀上,粗而黑的眉毛、尖挺的鼻子、雪白的胡须、凹进去的蓝眼睛、尖尖的下巴,好像在思考什么问题呢!还有戴安娜王妃、威廉王子、杨振宁、杨利伟、李嘉成等,都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名人啊!对了,还有蜡像馆的创始人杜莎夫人,她穿着黑大衣,顶着白帽子,提着竹篮子,额头上的皱纹给她增添了几分沧桑、几分神秘。就这样我带着兴奋的心情看完了一个接一个的展览厅,出口处的刘德华正在和我们说“再见”,希望我们下次再来呢!
今天,我和名人亲密接触过,真是太开心了!怎么样?羡慕吧!那你就快来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吧!#5楼My best friend-暗夜紫凝我平生最讨厌三件事:写作文(有时候)&写日记and写字!但奇怪的是,讨厌写作,作文偏略微地出色,讨厌写日记,今天偏偏为了你而破例,讨厌写字,字便写得出奇地小。
我知道,你的农历生日是11月初二,阳历生日是11月4日,因为你经常拿这个来考你的狐朋狗友,而好心的我总是被拉去解围。
我知道,你最喜欢的明星是“东方神起”里的瑜卤允浩,最喜欢看这个韩国第三代舞王跳最炫的舞,因为你曾几次让我花费大量时间帮你找他的图片,虽然心里直叫苦,而面对你的哀求总是无可奈何,虽然你小样在电脑那头一定笑得很嚣张,
我知道,你最喜欢成龙和金喜善合唱的《神话》,你喜欢它的旋律,喜欢它的歌词,喜欢它的含义,虽然你只记得一两句,虽然你常常常跑调。
我知道,你是性感复仇天使的天蝎座,总是炫耀天蝎座有多好多好,每当我极不忍心得告诉你天蝎座是十二星座狐狸精排行榜榜首,下一秒肯定飞来一个拳头。
我知道,你喜欢别人叫你旎子,可我总是叫你牛肉酱,虽然会饱受一顿皮肉之苦,但你那气鼓鼓的模样and红扑扑的脸蛋总是让我忍俊不禁。
我知道,你喜欢模仿,而且总是现学现卖。刚刚从李文那里“偷师”,就大摇大摆到我这里来炫耀,“你要死啊!”“钥匙?K-E-Y,key!“我眨巴眨巴眼睛,看着她阴谋难以得逞而气得吐血,满脸无辜。
我知道,你喜欢欺压我,我一反抗,你就喊救兵,三姑六婆一大堆,总是恶人先告状,那副无辜的模样总是让人信以为真。
我知道,你偶尔会花痴。看允浩的照片,你总是不是发表点评论,那些花痴的语句,总是让我鸡皮疙瘩紧急集合。花痴就是花痴,你前几天才喜欢允浩,这两天就把金基范也拉入你崇拜的偶像行列。
我知道,你是个喜欢八卦的小女孩,不当狗仔队真是屈才。哪儿一星半点的事情让你晓得,那可真不是一个“惨”字可以形容的。怪怪的腔调,奸诈的眼神,说不定还会以此做为要挟,敲竹杠,这样的你总是让人又爱又恨。
但我不知到,你在朋友同学熟人面前活泼调皮,在生人面前你变得文静甚至一言不发,在班上人气超高的你却跟我说你不懂得交际。不知是你那大队长“金色”的外壳让人接近,还是你的特质打动了大家。
但我不知道,你是个外表坚强开朗,内心却多愁善感又脆弱的孩子。你受了委屈或学习不如意时,你绝对不会在我们面前掉一滴眼泪。强忍,是你的绝招,即使再痛,你也会强作笑颜,但这,也是你致命的弱点,没有我们帮你承担,总有一天你会垮的,这样的你让人心疼。
你我同是班里的“天之骄子”,只不过我自由散漫,无上进之心,而你则人缘比我好一点点,才艺比我多一点点,运动细胞比我强一点点,好了,我知道你看到这里一定撅着嘴巴,可不兴打击我这祖国的花朵啊!倘若你是飘忽不定的风,那我便是懒散的云。
你的笑,你的泪,你的烦,你的哀,你的撒娇,你的小拳头,竟那样鲜活得出现在我的脑海……刘璐嘉,这三个字你要记住,它不仅仅是你的名字,更是我死党的大名,总有一天,我会让全创网的人都记住,你暗夜紫凝是我原色的死党!#6楼上海之旅国庆假期去了上海,记忆深刻。
入住上海锦江饭店后,我们去淮海中路附近的原庐餐厅进餐。那里的上海特色菜不仅卖相精致,味道也很好。傍晚,我们还去了上海最具有历史文化风貌的新天地。在那里,我们感受到了中西融合,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充满现代感的新建筑融为一体的别致感。
第二天,是文化之旅。上午,我们去了素有城市山林之称的豫园。在感受古老中华文化底蕴的同时,我们看见一大批的外国游客来到这里参观游览,我还在一旁揣摩他们既像法语又像意大利语的交谈。看来他们对中华悠久的、独特的文化底蕴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参观豫园后,我们在一条小街里找到一家“老上海茶馆”,在那里偷得浮生半日闲,慢慢细品老上海的味道。里面的装修风格与老上海别无二致,我点了名为“夜上海”的工艺花茶,在热水浸泡后,水里居然开出一朵花,我惊喜无比。下午,我们去了世博会,参观了沙特馆和中国馆。待我们六点出来后,还有一大堆人等待进馆,长龙都排到门口了,甚是壮观。
最后一天,我一直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因为要去上海杜莎夫人蜡像馆啦!进入蜡像馆,映入眼帘的是成龙大哥惟妙惟肖的蜡像,我不禁赞叹当今技术的发达。在与众多着名明星(邓丽君等)、世界领袖(奥巴马等)、魅力人物(比尔。盖茨等)、体育明星(林丹等)合影后,我来到了我最爱的音乐展区。过道的尽头,摇滚乐之父“猫王”(埃尔维斯&普莱斯利)的蜡像进入视线,我的思想不由自主地随着他回到了50年代,回想起他令人陶醉的摇滚乐。接下来,我看见一大堆人挤得密不透风拿着相机,心情和我一样激动,马上知道那个蜡像是谁了,当然是“迈克尔&杰克逊”!一旁的大电视上还放着他的经典曲目&&BillieJean。苦苦等待后终于轮到我和偶像亲密接触了。我一个箭步冲上去,搂住“MJ”,与他留影。最后,奥斯卡影后“奥黛丽&赫本”在《凡蒂尼的早餐》中经典形态的蜡像出现了,我也怀着崇拜的心情与她合影。啊!第一次与那么多明星接触,我的心情自然地舒畅起来。
在游览了外滩、隔着黄浦江远眺金融新区陆家嘴之后,晚上,我乘飞机离开了美丽的上海。因为很累,头等舱的服务也很周到,我很快就睡着了……
广州市真光中学初一:陈玥琳#7楼清明清明节古时也叫三月节,公历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
清明节是中国重要的传统民俗节日之一,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间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扫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的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寒冷的冬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
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诗人杜牧的诗《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扫墓是清明节最早的一种习俗,这种习俗延续到今天,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逐渐简化。扫墓当天,子孙们先将先人的坟墓及周围的杂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鲜花等。
由于火化遗体越来越普遍,其结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渐取代扫墓的习俗。
新加坡华人也在庙宇里为死者立神主牌,庙宇因此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节当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在清明节这一天,可到先人坟地、骨灰放置所或寺庙的灵位前静默鞠躬。
不论以何种形式纪念,清明节最基本的仪式是到坟前、骨灰放置处或灵位前追念祖先。为了使纪念祖先的仪式更有意义,我们应让年轻一代的家庭成员了解先人过去的奋斗历史。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按阳历来说,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间,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绿的时节,也正是人们春游(古代叫踏青)的好时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并开展一系列体育活动的的习俗。
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记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炎黄子孙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地方人们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
清明节,又称扫坟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
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我国古代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
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要谈清明节,须从古代一个非常有名的,现在已失传的节日——寒食节说起。
寒食节,又称熟食节、禁烟节、冷节。它的日期,是距冬至一百零五日,也就是距清明不过一天或两天。这个节日的主要节俗就是禁火,不许生火煮食,只能吃备好的熟食、冷食,故而得名。
寒食节相传是源于春秋时代的晋国,是为了纪念晋国公子的臣子介子推。晋国公子重耳,流亡外国19年,介子推护驾跟随,立下大功,重耳返国即位,即晋文公。介子推便背着老母,躲入绵山。晋文公前往寻找,却怎么也找不到。于是他放火烧山,想把介于推逼出来。不料介子推却和母亲抱着一株大树,宁愿烧死,也不出山。晋文公伤心地下令把绵山改称介山(即山西介休县境内的介山),又下令把介子推被烧死的那一天定为寒食节,以后年年岁岁,每逢寒食节都要禁止生火,吃冷饭,以示追怀之意。
其实,寒食节的真正起源,是源于古代的钻木、求新火之制。古人因季节不同,用不同的树木钻火,有改季改火之俗。而每次改火之后,就要换取新火。新火未至,就禁止人们生火。这是当时的一件大事。《周礼·秋官·司煊氏》:“中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可见当时是摇着木锋,在街上走,下令禁火。这司煊氏,也就是专管取火的小官。在禁火之时,人们就准备一些冷食,以供食用,这样慢慢就成了固定的风俗了。以后,才与介子推的传说相联系,成了寒食节,日期长达一个月。这毕竟不利于健康,以后便缩短日期,从七天、三天逐渐改为一天,唐之后便融合在清明节中了。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l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编辑本段]【清明节的来源】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来源。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还有另一种说法:
古人有迎接春天的习俗,农历3月初的天气正好是春意盎然的时候,适合人们开展各类活动,包括踏青出游,乃至“野合”,所以春季最主要的节日也在这个时候。早期的清明节并没有祭扫的习俗,清明节的活动内容与3月初的其它节日是相同的。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历制定的历法,本身并非节日。清明恰好在农历的3月初,正好和古代春天的节日上巳节、寒食节重叠,久而久之清明也成为了春季节日的一部分。
今天,上巳节已经从中国人的节日谱中消失了,但过去它曾是一年中最重要的节日之一。汉代以前定为三月上旬的巳日,后来则固定为农历三月三那天。据记载,春秋时期上巳节已经开始流行,《论语》中所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七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写的就是当时的情形。
最早的时候,上巳节那天人们会去踏青郊游、到河边洗澡。另外,这天也有“驱邪”的功能,古人称为“祓除畔浴”。在上古时期,节日的作用就是驱邪避灾,譬如“重阳节登高”,实际的原因是为了躲避山下的瘟疫,“祓除畔浴”也是这个道理。朱旭强解释说,实际原因是由于冬天河水太冷,3月初的水温恰好,人们急着去洗越冬后第一次澡。
上巳节也有求偶交配的功能,《诗经》所说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也是发生在这段时间,这样的传统一直影响到唐宋,杜甫《丽人行》中就有“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句子。不过,后来随着社会趋向文明,野合的主题被替换为求子,上巳节后来形成了祭奠女娲庙,妇女们在河边求子的风俗。
魏晋时期,士大夫阶层也有过“三月三”的习俗,“曲水流觞”便是当时人们普遍采用的一种休闲方式,这个在王羲之的《兰亭序》里都读到过。
至于清明祭祖的风俗,有一种说法认为与农历三月的寒食节有关,寒食节传说是因为春秋时晋文公为了纪念大臣介之推而设。朱旭强认为,这其实是一种后人附会的说法,就像将端午和屈原扯到一块儿那样。寒食节的来历与古代取火困难有关,一旦得到火种便要保存很久,今天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还保留着在屋子里设火塘的风俗。而寒食节便是一年一度“改火”的日子,人们在那几天要替换新的火种,所以只能吃冷食。所以寒食节本身和祭扫并无关系。[编辑本段]【清明节的祝福】
清明时节中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公历四月五日前后为清明节,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直到今天,清明节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亲人的习俗仍很盛行。[编辑本段]【清明节的由来】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它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因为清明及寒食节的日期接近,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581至907年),清明节和寒食节便渐渐融合为同一个节日,成为扫墓祭祖的日子,即今天的清明节。因此,清明节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寒食节——寒食即禁火,只能吃冷或预先煮好的食物。相传这个习俗起源于春秋时代,当时晋国有人欲害死大公子重耳,忠臣介之推(又名介子推)便护送重耳逃亡,甚至在饥寒交迫之际,割下自己的肉给重耳吃,希望日后他安然回国,当上国君,并勤政爱民。
十多年后,重耳终于回国当上了国君,即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并逐一犒赏流亡期间曾协助他的人,却忘了介之推,他经旁人提醒,才赶忙差人请介之推前来领赏。可是,介之推和母亲到绵山(今介休绵山)隐居。晋文公与臣子在山中遍寻不获,有人提议放火烧山,介之推是孝子,一定会救母亲出来。可是,大火烧了三日三夜,仍不见介之推。火熄灭后,人们在一棵柳树下发现介之推背着母亲的尸体。晋文公非常伤心和懊悔,将二人安葬在柳树下。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第二年,晋文公与群臣素服登山祭奠介之推,他们发现安葬介之推的老柳树死而复活,晋文公上前折了柳枝,围成圈儿戴在头上,并将杨柳挂在门外以示纪念,逐渐演变成今天的清明节习俗。
在春光明媚、桃红柳绿的三四月间,中国传统习俗中最重视的其一节日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就是现在的民族扫墓节。按主日说,约在四月五日前后,按农历,则是在三月上半月。古人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时在春分后十五天,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所以,“清明”本为节气名,后来加了寒食禁火及埽墓的习俗才形成清明节的。
本来,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到了唐朝,将拜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因此便将清明与寒食合并为一了!
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同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来到,“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
而在仍有些寒冷的春天,又要禁火吃冷食,怕有些老弱妇孺耐不住寒冷,也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于是就定了踏青、郊游、荡秋千,踢足球、打马球、插柳,拔河,斗鸡等户外活动,让大家出来晒晒太阳,活动活动筋骨,增加抵抗力。
因此,清明节除了祭祖扫墓之外,还有各项野外健身活动,使这个节日,除了有慎终追远的感伤,还融合了欢乐赏春的气氛;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到处是一派清新明丽的生动景象。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清明祭扫坟茔是和丧葬礼俗有关的节俗。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
《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就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的发达、强固来看,严延年的举动是合情合理的。因此后世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也归入五礼之中:“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的肯定,墓祭之风必然大盛。
清明节是一个纪念祖先的节日。主要的纪念仪式是扫墓,扫墓是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
清明节是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6天。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编辑本段]【清明节的习俗】
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相传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别死离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这是我国古代清明节习俗。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打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
鞠是一种皮球,球皮用皮革做成,球内用毛塞紧。蹴鞠,就是用足去踢球。这是古代清明节时人们喜爱的一种游戏。相传是黄帝发明的,最初目的是用来训练武士。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我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会规定,每年三月十二日为我国植树节。这对动员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开展绿化祖国活动,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象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
第一个清明扫墓的:晋文公
第一个清明被扫墓的:介子推
清明扫墓,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其习俗由来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其实,扫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并相传至今。
清明祭扫仪式本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但由于每家经济条件和其它条件不一样,所以祭扫的方式也就有所区别。“烧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谓“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属从阳世寄往“阴间”的邮包。过去,南纸店有卖所谓“包袱皮”,即用白纸糊一大口袋。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用木刻版,把周围印上梵文音译的《往生咒》,中间印一莲座牌位,用来写上收钱亡人的名讳,如:“已故张府君讳云山老大人”字样,既是邮包又是牌位。另一种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图案,中间只贴一蓝签,写上亡人名讳即可。亦做主牌用。关于包袱里的冥钱,种类很多。
一、大烧纸,九K白纸,砸上四行圆钱,每行五枚;
二、冥钞,这是人间有了洋钱票之后仿制的,上书“天堂银行”、“冥国银行”、“地府阴曹银行”等字样,并有酆都城的图案,多系巨额票面,背后印有佛教《往生咒》;
三、假洋钱,用硬纸作心,外包银箔,压上与当时通行的银元一样的图案;
四、用红色印在黄表纸上的《往生咒》,成一圆钱状,故又叫“往生钱”;
五、用金银箔叠成的元宝、锞子,有的还要用线穿成串,下边缀一彩纸穗。旧时,不拘贫富均有烧包袱的举动。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设供案,将包袱放于正中,前设水饺、糕点、水果等供品,烧香秉烛。全家依尊卑长幼行礼后,即可于门外焚化。焚化时,划一大圈,按坟地方向留一缺口。在圈外烧三五张纸,谓之“打发外祟”。
有的富户要携家带眷乘车坐轿,亲到坟茔去祭扫。届时要修整坟墓,或象征性地给坟头上添添土,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即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
据说,插柳的风俗,也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黄巢起义时规定,以“清明为期,戴柳为号”。起义失败后,戴柳的习俗渐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阴。
清明节春风明媚,绿树成荫。人们在这一天踏青、扫墓、上坟。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户户门口插柳枝。这个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关于清明节有个传说和宋代大词人柳永有关。据说柳永生活放荡常往来于花街柳巷之中。当时的歌妓无不爱其才华,并以受柳永青睐为荣。但因为生活不轨,柳永一生为仕途所不容,虽中过进士最后却于襄阳贫困而亡。他的墓葬费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资的。每年清明节,歌女们都到他坟前插柳枝以示纪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习俗。其实这个习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认为三月三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清明节插柳的习俗非常盛行,人们踏青玩游回来,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无论是民间传说还是史籍典章的记载,清明节插柳总是与避免疾疫有关。春节气候变暖,各种病菌开始繁殖,人们在医疗条件差的情况下只能寄希望于摇摇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还有一种说法:原来中国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为三大鬼节,是百鬼出没讨索之时。人们为防止鬼的侵扰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们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响,人们认为柳可以却鬼,而称之为“鬼怖木”,观世音以柳枝沾水济度众生。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里说:“取柳枝著户上,百鬼不入家。”清明既是鬼节,值此柳条发芽时节,人们自然纷纷插柳戴柳以辟邪了。
汉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灞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李白有词云:“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堤长十里,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因“柳”与“留”谐音,以表示挽留之意。这种习俗最早起源于《诗经.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用离别赠柳来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天中摇曳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折柳赠别”就蕴含着“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它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诗词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赠别之事。唐代权德舆诗:“新知折柳赠”,宋代姜白石诗:“别路恐无青柳枝”,明代郭登诗:“年年长自送行人,折尽边城路旁柳。”清代陈维崧词:“柳条今剩几?待折赠。”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曲,也会触动离绪。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其实,柳树可以有多方面的象征意义,古人又赋予柳树种种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古代寒食节的习俗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老北京过清明节的习俗
老北京清明节时的另一习俗,是在这一天要去城隍庙烧香叩拜求签还愿问卜,在明清民国时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庙,香火亦以那时最盛。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是那时百姓信奉灶王爷、财神爷外最信奉的神佛。这个“爷”其实就是一个城、一个县的“不管部”部长,城隍庙在每年的鬼节——清明节开放时,人们纷纷前往求愿,为天旱求雨(多雨时求晴),出门求平安、有病企求康复,为死者祈祷冥福等诸事焚香拜神,那时庙会内外异常热闹,庙内有戏台演戏,庙外商品货什杂陈。据家中老人回忆在民国初时还有“城隍爷”出巡之举,人们用八抬大轿抬着用藤制的“城隍爷”在城内巡走,各种香会相随,分别在“城隍爷”后赛演秧歌、高跷、五虎棍等,边走边演,所经街市观者如潮。有一首杂咏:“神庙还分内外城,春来赛会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烧香问死生。”即说的清明节这一习俗。[编辑本段]【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清明节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它不仅是人们祭奠祖先、缅怀先人的节日,也是中华民族认祖归宗的纽带,更是一个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催护新生的春季仪式。”中国社科院民俗学博士施爱东说。
作为清明节重要节日内容的祭祀、踏青等习俗则主要来源于寒食节和上巳节。寒食节与古人对于自然的认识相关。在中国,寒食之后重生新火就是一种辞旧迎新的过渡仪式,透露的是季节交替的信息,象征着新季节、新希望、新生命、新循环的开始。后来则有了“感恩”意味,更强调对“过去”的怀念和感谢。
寒食禁火冷食祭墓,清明取新火踏青出游。唐代之前,寒食与清明是两个前后相继但主题不同的节日,前者怀旧悼亡,后者求新护生;一阴一阳,一息一生,二者有着密切的配合关系。禁火是为了出火,祭亡是为了佑生,这就是寒食与清明的内在文化关联。唐玄宗时,朝廷曾以政令的形式将民间扫墓的风俗固定在清明节前的寒食节,由于寒食与清明在时间上紧密相连,寒食节俗很早就与清明发生关联,扫墓也由寒食顺延到了清明。
入宋之后,清明和寒食逐渐合而为一,清明将寒食节中的祭祀习俗收归名下。同时,上巳节“上巳春嬉”的节俗也被合并到了清明节。到了明清以后,上巳节退出了节日系统,寒食节也已基本消亡。春季只剩一个清明节。
“清明节是几乎所有春季节日的综合与升华,清明节俗也就具有了更加丰富的文化内涵。”施爱东说。与其他传统大节不一样,清明节是融合了“节气”与“节俗”的综合节日。清明从节气上正排在春分之后,此时天气回暖,到处生机勃勃,人们远足踏青,亲近自然,可谓顺应天时,有助于吸纳大自然纯阳之气,驱散积郁寒气和抑郁心情,有益于身心健康。
唐代开始,寒食与清明并列放假,不同年号分别有四至七天的假期。宋代是生活日趋都市化的时代,也是民俗向娱乐方向发展的时代。为了让人们能够在清明扫墓、踏青,特地规定太学放假三日,武学放假一日。《清明上河图》描绘的就是当时盛世清明图景。
清明扫墓与踏青,本来是两个不同的文化主题,宋以后慢慢融为一体,并不断地被赋予肯定的文化意义。人们把祭祀先人与中华民族重视孝道、慎终追远的民族性格直接联系起来,认为清明节俗体现了中国人感恩、不忘本的道德意识。其文化意义类似西方感恩节。清明节祭祖扫墓、追念先人功德的活动,与中国文化深层的祖先崇拜、孝的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关系,而这种文化正是中国社会几千年来得以和谐稳定发展的支柱,有助于在古人与今人、前人与后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代际关系,进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这也是清明节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民间根基。
施爱东介绍,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演进,清明节较早出现了由神圣祭祀向世俗娱乐转化的趋向,清明祭墓成为踏青春游的假日时光。因柳树为春季应时嘉木,插柳与戴柳也是清明特有的风习时尚。民国时期,插柳日还曾一度成为“植树节”。但不管如何衍变,追悼与祭祀是中国人过清明的最重要内容。
“无论从起源还是从其流变中,我们可以归纳出清明节的两个象征意义,一是‘感恩纪念’,二是‘催护新生’。”[编辑本段]【清明节】成为法定节假日
清明节,2008年被正式确立为法定节假日。2008年的4月4日——第一个“清明节”法定假日。
英文名称:Tomb-sweeping
Brightness[编辑本段]【清明节的食品】
在清明节的饮食方面,各地有不同的节令食品。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
很多地方在完成祭祀仪式后,将祭祀食品分吃。晋南人过清明时,习惯用白面蒸大馍,中间夹有核桃、枣儿、豆子,外面盘成龙形,龙身中间扎一个鸡蛋,名为“子福”。要蒸一个很大的总“子福”,象征全家团圆幸福。上坟时,将总“子福”献给祖灵,扫墓完毕后全家分食之。上海旧俗,用柳条将祭祀用过的蒸糕饼团贯穿起来,晾干后存放着,到立夏那天,将之油煎,给小孩吃,据说吃了以后不得疰夏病。
江南一带清明节时有吃青团和吃粽子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果,是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
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本地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上海也有的人家清明节爱吃桃花粥,在扫墓和家宴上爱用刀鱼。[编辑本段]【清明节的渊源】
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是重要的“八节”(上元、清明、立夏、端午、中元、中秋、冬至和除夕)之一。一般是在公历的四月五号,但其节期很长,有十日前八日后及十日前十日后两种说法,这近二十天内均属清明节。
寒食节习俗,有上坟、效游、斗鸡子、荡秋千、打毯、牵钩(拔河)等。其中上坟之俗,是很古老的。有坟必有墓祭,后来因与三月上已招魂续魄之俗相融合,便逐渐定在寒食上祭了。《唐书》记云:“开元二十年敕,寒食上墓,《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宜许上墓同拜扫礼。”宋庄季裕《鸡肋篇》卷上:“寒食上冢,亦不设香火。纸钱挂于茔树。其去乡里者,皆登山望祭。裂帛于空中,谓之掰钱。而京师四方因缘拜扫,遂设酒撰(zhuan,饭食),携家春游。”
《荆楚岁时记》:“(寒食)斗鸡,镂鸡子(鸡蛋),斗鸡子。”可见南朝时就有斗鸡与斗鸡蛋之戏了。斗鸡今多见,斗鸡蛋多是乡间小儿互相撞碰鸡蛋作为游戏。在古代,用作碰撞争斗的鸡蛋多是染色、雕镂(1ou,雕刻)过的,十分精美。画蛋。镂蛋之俗,源于《管子》中所记的“雕卵”。无疑它是由古代食卵求生育的巫术发展而来,成了寒食的节俗。今天民间亦有清明吃蛋之俗(如前述的“子福”)。
寒食打秋干,据《艺文类聚》中记,北方山戎于寒食日打秋千。但这恐怕只是传说而已。刘向《别录》记打秋千是在春时,不一定在寒食。又打毯,王建《宫词》:“寒食宫人步打毯。”牵钩与打毯等戏,也不一定在寒食举行。
由于清明节气在寒食第三日,后世随着时间的迁移,逐渐把寒食的习俗移到清明之中。宋代之后,寒食扫墓之俗移到清明之中。踏青春游、荡秋千等俗也只在清明时举行。清明节便由一个单纯的农业节气上升为重要的大节日了,寒食节的影响也就消失了。但寒食的食俗有若干变形的方式却传承下来了,并保存于清明节中。
【清明缘何吃青团】
上海人在清明前后有吃青团的食俗,这种风俗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周朝。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仲春以木铎循火禁于国中”的法规,于是百姓熄炊,“寒食三日”。在寒食期间,即渭明前一、二日,还特定为”寒日节”。
古代寒食节的传统食品有糯米酪、麦酪、杏仁酪扬,这些食品都可事前制就,供寒日节充饥,不必举火为炊。
在寒日节的传统食品中还有一种“青精饭”,据《琐碎录》记载:“蜀入遇寒食日,采阳桐叶,细冬青染饭,色青而有光。”明代《七修类槁》也说:“古人寒食采杨桐叶,染饭青色以祭,资阳气也,今变而为青白团子,乃此义也”。清代《清嘉录》对青团有更明确的解释:“市上卖青团熟藕,为祀先之品,皆可冷食”。
现在,青团有的是采用青艾,有的以雀麦草汁和糯米粉捣制再以豆沙为馅而成,流传百余年,仍旧一只老面孔。人们用它扫墓祭祖,但更多的是应令尝新,青团作为祭祀的功能日益淡化。因此,一些卖青团的店家洞察到这以点,前些年曾出现过多种甜咸馅料的青团,如猪油玫瑰青团、黑洋酥青团、金针耳鲜肉青团等,但好景不长,这些原本受人青睐的青团,竟然无疾而终,实在让人百思不解。[编辑本段]【有关清明节的古诗】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唐】张继
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
【宋】黄庭坚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宋】王禹俏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宋】杨万里
迳直夫何细!桥危可免扶?
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
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
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宋】程颢
芳草绿野恣行事,春入遥山碧四周;
兴逐乱红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矶;
莫辞盏酒十分劝,只恐风花一片红;
况是清明好天气,不妨游衍莫忘归。
送陈秀才还沙上省墓
【宋】高启
满衣血泪与尘埃,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几家坟上子孙来?
清江引·清明日出游
【明】王磐
问西楼禁烟何处好?
绿野晴天道。
马穿杨柳嘶,
人倚秋千笑,
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唐】白居易
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
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
【唐】白居易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
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
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
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清明日观妓舞听客诗
【唐】白居易
看舞颜如玉,听诗韵似金。
绮罗从许笑,弦管不妨吟。
可惜春风老,无嫌酒盏深。
辞花送寒食,并在此时心。
清明日送邓芮二子还乡
【唐】戴叔伦
钟鼓喧离日,车徒促夜装。
晓厨新变火,轻柳暗翻霜。
传镜看华发,持杯话故乡。
每嫌儿女泪,今日自沾裳。
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门率成
【唐】李峤
游客趋梁邸,朝光入楚台。
槐烟乘晓散,榆火应春开。
日带晴虹上,花随早蝶来。
雄风乘令节,馀吹拂轻灰。
【宋】高翥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编辑本段]【清明节游仙诗赏析】
《心祭》是刘小烽所作的四言体游仙长诗。作者通过对一个梦境的描述,寄托自己痛失外婆的哀思。其中“我有所愿,乞上苍怜:愿兹世界,鬼神存焉,他年我死,共在黄泉”,句句如金石掷地,悠悠孝思,绵绵不尽。实乃写孝思方面的经典诗句。
刘小烽,又名刘周,字冷静,男,汉族,山西省吕梁市人,生于1973年12月。作家,学者,辞赋家,文言文复兴倡导者,大众儒学倡导者,自然门武术第五代重要传人。出版著作有:《天有霓裳》、《帷幄仙风奇门遁甲预测图典》等。2003年3月被新华社内参报道。
刘周倡议书,“中国文化复兴的第一步(倡议书)”和“全世界都来践行大众儒学,促进和谐社会和谐建设(倡议书)”在网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心祭(节选)
甲戌岁末,丁丑己酉戊辰之时。炊烟袅袅,日影蹒跚。朔风起而复平,岁寒逼而化暖。天地之气和兮,谁期霹雳以降。怆然悲夫,失我之“婆婆”;冲冠怒兮,天何夺我之亲。思未曾片时断兮,泪未曾一日干,魂牵梦萦,无日而已,剜心之痛,何以复加。时维乙亥清明,余于太原,难奠其莹,五百里远,香火何闻,纸灰随风,遗于路中,惟焚我之心,摄我之魄,遥祭“婆婆”之慈灵于天界。是时父病急也,余与父俱在太原山医一院。此序。(注:婆婆即外婆)
西望临川,山脉高伟;
寄我魂魄,涉彼湫水;
悬壁仙径,止于瑶池;
阴霾初霁,太阳其辉;
照我身者,万道虹霓;
拥护婆婆,莲花以见;
我心大喜,亦一何悲;
念此为幻,曷不心碎;
但睹慈容,宛若生时;
但闻教侮,如旧日声;
婆婆之言,永难忽忘:
阴阳殊途,心无异路;
正善而已,诚能感天;
尔今尔后,汝自保全。
我闻此言,匍伏泪下;
知为梦境,愿不复醒;
闻此言也,泪复如雨;
若无婆婆,我早死矣;
婆婆之逝,心不甘也;
愿随左右,结草衔环;
祷祈弥久,闻钟鼓鸣;
莲花又现,凤鸟毕至;
视我婆婆,立花鸟间;
身赤金色,微笑不语。
我心喜极,无名状者;
着急近前,举步却空;
更是一惊,觉时已醒。
枕边湿透,梦何不永;
辗转反侧,憾也无穷:
我无怙者,赖婆婆生;
甘苦与共,何期其薨;
从今孤独,岂千年哉!
我有所愿,乞上苍怜:
愿兹世界,鬼神存焉;
他年我死,共在黄泉。[编辑本段]【《清明》杂志】
安徽省大型文学刊物(双月刊)。创办于1978年。现当代著名作家陈登科创办。[编辑本段]【歌曲】
《清明雨上》
作词:安琪、Vae
演唱、录音、混音:VAE
想你当年荷风微摆的衣角
七年前封笔
因为我今生挥毫只为你
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
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
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
声声催天雨
涓涓心事说给自己听
梦断都成空
雨打湿了眼眶
年年倚井盼归堂
最怕不觉泪已拆两行
我在人间彷徨
寻不到你的天堂
东瓶西镜放
恨不能遗忘
又是清明雨上
折菊寄到你身旁
把你最爱的歌来轻轻唱[编辑本段]【国外清明节】
日本的盂兰盆节
在每年农历七八月间举行,与我国北方有些地方每年农历七月十五举行的“盂兰会”很相似。不同的是,日本更重视这个节日,机关、团体、厂矿、企业都放假3天,有组织地进行祭祀活动。在乡间活动更热闹,几乎家家户户都不例外,城里人也返乡,到墓地祭祖。远离家乡的人能回来的也回来参加,不能回来的也往往委托别人代自己祭奠。
叙利亚的“烈士节”
叙利亚把每年初夏的5月6日定为“烈士节”,这是由政府规定的法定节日,全国都十分重视,在这一天,全国各地都要举行纪念活动,向烈士碑敬花圈,为烈士墓扫墓,慰问烈士家属。
波兰亡人节
波兰每年春天都要举行“亡人节”,即悼念已经逝世的人。节日这一天,人们都去扫墓,为灵墓祭典,并点上烛灯。有些人全家都到来,特别要带上孩子,年长者点燃烛灯,让孩子敬献,表示纪念故人,以教育后代不忘祖先。
坦桑尼亚哀思节
为悼念为国牺牲的烈士,把每年9月2日定为“哀思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到墓地献花扫墓。国家领导人也到陵园墓地参加扫墓活动,到独立广场纪念碑献上花圈,以寄托对烈士的哀思。
墨西哥扫墓节
每年11月2日为墨西哥的“扫墓节”,家家为死去的人扫墓。去时,准备特别的“亡人面包”、骷髅形糖块和已故亲人爱吃的食物及烟酒,作为祭祀供品。举行仪式后,全家人在墓前铺上布,席地而坐,点上蜡烛,边吃喝,边歌舞,作为守灵,通宵达旦。但各地区扫墓的时间不同,有的地区在白天,有的在晚上。
法国万灵节
每年11月1日为法国“万灵节”。这一天,人们赶往墓地,祭典故人,献上菊花,位于巴黎公墓不远的巴黎公社纪念碑和十多个反法西斯纪念碑,凭吊者最多,献上的鲜花也最多。
突尼斯英雄节
9月1日,突尼斯全国扫墓日,又叫英雄节,用以纪念在独立斗争中殉国的烈士。
东南亚地区拥有独特的宗乡会馆文化,其形成与华人的清明节祭祖传统密切相关。正是为了处理同胞的身后事,早年闯荡南洋的华人共同凑钱置地,建「义山」(免费坟场),盖大伯公(土地公)庙,以实现共同的祭祖愿望,由此逐渐形成对东南亚华人社群起到重要凝聚作用的宗乡会馆文化。
不过,在华人约占总人口75%的新加坡,由于土地资源有限,政府自上世纪60年代起采取了移风易俗的措施,倡导华人改土葬为火葬,幷在郊区建造了大型骨灰瓮安置所,市区内的坟场因此渐渐消失。如今在新加坡,若要土葬,买一处政府提供的坟地约需六七千新元(1美元约合1.52新元),不仅费用高昂,而且使用期只有15年。
清明时节雨纷纷,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一向给人的印象总是一片湿雨。
或是风狂雨恣,或是和风细雨,从清晨开始,至黄昏之际,
在烟雨弥漫的山野中,在泥泞难行的小路上,
总有顶风冒雨,点缀寂寥,行行重行行的扫墓人;
或三五成群,扶老携幼,或一二个孤影,跚跚独行。
远山隐在云雾里,近树笼在孤烟前。
小桥流水,愁鸦悲啼,雨洗清秋,风吹哀愁,
唯见烟雨一片苍茫,不见人家与炊烟。
好一个伤感寂寥的行旅,好一个凄迷彷徨的画面。
抬头偶望,墓地黯然见:
百坟拱起,千碑林立;烟雨朦朦,青草何离离。
一片荒凉,一片凄迷,一片死寂!
山孤烟雾薄,树小雨声稀!
风飘飘,雨潇潇,哀思悠悠,悲情渺渺,
莫道不销魂,何处暗香盈袖?
拔净一片乱草,摆下几杯冷酒,烧上一把纸钱,
风雨愁煞人,杯土带愁,杂草含烟,竟无言以对,
唯有心底弥满幽幽的愁绪和淡淡的哀愁!
死者长已矣,存者永怀悲!音容笑貌,历历在目,
谆谆教诲,犹言在耳,但客心逐流水,
随缘到天涯,念千里孤坟何处话凄凉?标题:内容:相关帖子推荐最新发布的帖子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武术教练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