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钻进怪兽子宫里小说女巨人阴小说

有没有一本网游小说,主角有个女生化人管家,去做胸得了一个免费游戏芯片,开始玩游戏,开始遇到女巨人_百度知道
有没有一本网游小说,主角有个女生化人管家,去做胸得了一个免费游戏芯片,开始玩游戏,开始遇到女巨人
我有更好的答案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生化人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新浪广告共享计划>
广告共享计划
塞利纳小说《死缓》汉译本序
一部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游荡小说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Louis-Ferdinand C&line)
实在是一位怪才,是法国20世纪文学史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位作家。之所以有这样一个绕过去绕不过去的问题,主要由于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反犹思想”以及“与纳粹德国合作”的嫌疑身份。2011年塞利纳逝世50周年之际,他的名字也因为遭人抗议而被撤出法国《2011年度国家庆典名录》。
但是,塞利纳的一部小说《茫茫黑夜漫游》(另译《长夜行》、《长夜漫漫的旅程》,1932)就奠定了他在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现任龚古尔奖评委会主席纳·皮沃编撰的《理想藏书》把他的这部“漫游”选为排名前十位的“法国小说”最佳作品之一,与德尼·狄德罗的《拉摩的侄儿》、司汤达的《红与黑》、居斯塔夫·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马塞尔·普鲁斯特的《追寻逝去的时光》、安德烈·纪德的《伪币制造者》、阿尔贝·加缪的《局外人》等辉煌著作并肩而排。《理想藏书》对它的简要介绍词为:“一个忧愁人物巴尔达缪的史诗,记述主人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及战后在非洲和美洲的故事。一种文笔,一种音乐,一种气息,一种崭新的句法。无人仿效过。”
《理想藏书》还选了塞利纳的《一个城堡到另一个城堡》(1957)、《北方》(1960)、《基饶尔的那一帮》(1944)分别作为回忆录作品、战争作品、笑的作品的藏书佳作。
在法国文学界,有一种评论认为,塞利纳是跟普鲁斯特齐名的20世纪最伟大作家之一。《茫茫黑夜漫游》是可以与《追寻逝去的时光》媲美的当代文学巨著。龚古尔文学奖老评委吕西安·德斯卡弗说他是“法国的陀思妥也夫斯基”;法国艺术史家和评论家艾利·福尔认为,《茫茫黑夜漫游》“是普鲁斯特以来最好的作品,比普鲁斯特更富人性”;美国作家菲利普·罗斯则直截了当地说:“塞利纳就是我的普鲁斯特。”法国著名侦探小说作家弗雷德里克·达尔的文风明显受到了塞利纳的影响,菲利普·克洛岱尔则明确表示“塞利纳是法国当代文学的一个里程碑”。
《茫茫黑夜漫游》固然十分有意思,也十分重要,但塞利纳还有一部作品是不可遗忘的,那便是这本《死缓》(Mort &
cr&dit)。法国文学批评家皮埃尔·德·布瓦岱弗尔曾这样说过,相比较于《茫茫黑夜漫游》对现有价值体系“淋漓尽致”的质疑,“《死缓》似乎更进一步”。
跟《茫茫黑夜漫游》一样,《死缓》也有很浓重的自传痕迹。塞利纳选取了自己少年时代的某些亲历故事,但以幽默喜剧的笔调,把它们大大地夸张了,扭曲了,而且,根据自己的叙事需要,打乱了叙述时序。我们不妨来做一番比对。
先了解一下作者大致生平。
路易-费迪南·塞利纳()生于巴黎北面近郊小镇库尔布瓦(今属巴黎大区的上塞纳省),13岁获得初等教育证书,后去德国和英国学习德语、英语,16岁当学徒,在几家珠宝店里工作,分别都只呆了短短的几个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他在骑兵团服役,脑部遭重击,右臂受伤,严重残疾。退役后辗转四方,通过了中学会考,学了医,最后获得医学博士学位,长年当从业医生,在非洲和美洲都留下了行迹,同时,在行医之余从事文学创作。1932年发表了小说《茫茫黑夜漫游》,1936年出版了《死缓》。后又有不少作品留世,计有《我的罪过》(1937)、《基饶尔的那一帮》(1944)、《大口瓶的摇晃》《1948》、《打仗》()、《下一次就是仙境》(1952)、《一个城堡到另一个城堡》(1957)、《北方》(1960)、《轻快舞》(1965)等。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因一些不光彩的“附敌”言行遭到人们的谴责,战后一度被认定为“合作分子”。他在纳粹德国对犹太人实行大屠杀时发表过反犹主义的小册子《给一次大屠杀的无足轻重的话》(1937)、《死尸学校》(1938)、《困境》(1941)等,战后受到法国司法机关的通缉,并被丹麦当局逮捕,关押了一年多。1950年,法国的法院对塞利纳进行了缺席审判,判他一年徒刑,并剥夺公民权。次年,他因身体有伤而获得军事法庭的赦免。后回到法国,重操旧业,常年隐居并笔耕不辍。
再来看看《死缓》的小说虚构。
小说以第一人称写作,是某种回忆性的倒叙。从结构上来看,小说《死缓》可分三部分,先是一大段序曲,它与塞利纳前一部《茫茫黑夜漫游》的调子几乎一样,可算作厚颜无耻,或曰恬不知耻的自叙:主人公“我”叫费迪南,是个医生,也写作。他的生活既充满艰辛,也很放荡,有时也醉也迷惘。费迪南者回顾了自己当下在巴黎近郊所过的医生生活,卑微的社会地位,悲惨的生存境地。然后,某一天,费迪南沉湎于谵妄发作引起的怀旧思绪中,回忆起了自己的童年和少年。就这样,叙述者借助于某种谵妄的发作,让叙述渐渐地沉入到追忆中,滑入到童年的回忆中。但这些回忆始终是一段段的插曲故事,一个个的片断,中间的连接似乎有些断裂,气息很不连贯。
随后,小说就分为两部分的历险或曰流浪,这两部分的分量大致相当。第一部分为在一家家店铺中度过的童年和少年,时间应该是年代。小费迪南家境不太好,父亲奥古斯特在火灾保险公司当职员,性格乖戾;母亲克莱芒丝是做花边刺绣服饰买卖的。小小年纪的费迪南尝遍了生活的艰辛,只有外祖母卡洛琳娜能给他些许保护和温暖,但不久,老太太就因严冬里受寒,患了肺炎死去。费迪南学习不好,但误打误撞地得到了小学文凭;他早早地就当了学徒,但无论做什么事都不成,在哪一家店里都干不长久,不是被诬偷东西,就是笨手笨脚地损坏了商品。总之,费迪南的学徒生活,是一连串的可泣可叹的挫折,一片毫无希望的混沌。
极度失望的父母把费迪南送去英国学习英语。但到了英国的明纬学院,他放任自流,乐得被人视为“白痴”,当成捣蛋鬼,他抗拒英语学习,好长时间都不会用英语跟人交流。无论校长夫人诺拉·麦瑞文太太如何努力,他都没有什么进步,这让她很绝望。后来,明纬学院再也办不下去了,只剩下了费迪南以及“把什么东西都往嘴巴里塞的疯疯癫癫的小怪物”白痴荣金德等几个学生勉强留在学校里。最后,父母的一封长信催他回家,说是无力再供他在英国学习了。
父亲对费迪南的表现很不满意,总是莫名其妙地使劲揍他,后来,费迪南在一次醉酒后,对父亲的辱骂忍无可忍,起了杀人的念头,后被闻讯赶来的邻居制服,被好心的爱德华舅舅接走。在舅舅的开导、指点和介绍下,费迪南跟随库尔西亚德·佩雷尔进入他的公司也即《热尼特龙》杂志社工作。这是一本关于新发明的杂志,里面消息灵通地登载了所有和新发明有关的事情以及发明人所关心的东西。
接着,小说进入第二部分,它以详尽的细节,几乎把剩下的一半篇幅都用来讲述费迪南在科普杂志《热尼特龙》中的一系列历险,着重讲述了费迪南跟随着怪物一般的老板在《热尼特龙》度过的两年工作和生活时间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
仅仅经过两个月在《热尼特龙》的试用期,费迪南便彻底弄明白了,他的老板库尔西亚·德·佩雷尔虽是个知识渊博的主编、孜孜不倦的科技发明人,却根本就没有好好地把心思用在编辑业务上,而是一门心思地赌赛马。每周,都是小孩子费迪南在忙活着杂志社的杂事:要去取所有的校样,打字稿,铅板和雕版。还要喂食做宣传活动用的那些鸽子,做其他许许多多的杂事破事,整天忙得团团转,怎么也停不下来……
后来,《热尼特龙》杂志濒临破产,老板偷出老婆的当票来兑钱还债。无奈之下,费迪南甚至把那些放飞用的鸽子装进笼子,系上石头,扔进塞纳河淹死,因为没有钱买谷物来喂它们。眼看山穷水尽,不料柳暗花明,一个“神秘的”神甫富乐利出了一大笔钱,想通过杂志来征集某种“潜水钟”的设计,以用来探险,在大海深处寻宝,打捞两千多年前在波斯湾沉没的某艘名叫萨尔·奥辛普特号轮船上的财宝。但是,好景不长,不久后,人们发现,那个神甫是个骗子,继“永动机”之后,杂志社的“潜水钟海底寻宝”也就彻底泡汤了。不几日,杂志社的办公室被那些狂怒的受骗订户砸烂,垮塌成了碎片。
巴黎待不下去了,费迪南跟随德·佩雷尔夫妇来到庇卡底地区的一个贫瘠的乡村,开始种土豆,实验如何用“地球电磁波”使粮食高产,实现某种“农业革命”。但土豆栽种最终归于彻底失败,收获的是长满了蛆虫的烂土豆,根本无法食用。但不死心的库尔西亚还在自我安慰,说那些土豆饱含了“氧化铝铁水合物”,可以做肥料,最好的钾肥!但是,很快地,绝望中的库尔西亚终于开枪自杀了。
几经周折,费迪南回到巴黎的舅舅家。舅舅爱德华希望他留下来在自己的车行里干活,不要再心血来潮地东奔西走,不要再变成库尔西亚那样的不负责任的人。但费迪南表示,他想去当兵……
《死缓》的主题就是流浪和成长。
塞利纳在他的前一部巨著《茫茫黑夜漫游》中,叙述了主人公巴尔达缪在全世界的流浪,从巴黎及巴黎郊区到非洲,再从非洲到美国,最后又回到法国,回到巴黎和巴黎郊区,五洲四海都游历到了。而《死缓》流浪的范围则小多了,几乎局限于巴黎的近郊和远郊,最多不过跨海去英国转了一圈。《茫茫黑夜漫游》写了战争和成年生活,而《死缓》则是童年和少年生活。
但假如我们注意到,《死缓》讲述的实际上可看作《茫茫黑夜漫游》故事之前的故事,那么,问题就简单多了。费迪南
“成长为巴尔达缪”之后,《死缓》与《茫茫黑夜漫游》也就衔接上了。
从文学史中,我们知道,塞利纳最开始写这部小说时,曾打算把主人公的生活分作三个时间段来写,为“童年、战争和伦敦”。但最后,长达六百多页的《死缓》一书所写的只是费迪南的少年时代。服役当兵的那一段留给了《打仗》,而伦敦生活则留给了《基饶尔的那一帮》。
如果说,《茫茫黑夜漫游》是现代意义上的《奥德赛》,是20世纪流浪汉小说的杰作;那么,我们可以说,《死缓》是现代意义上的都市游荡小说,与乔伊斯的《尤利西斯》有一比。而且,《死缓》中的渡海去英国,以及在英国上学的经历故事,似乎可以看成为对《茫茫黑夜漫游》中漫游世界大量情节的某种呼应,也是对荷马史诗《奥德赛》的某种心灵回响。其都市游荡的特点,令人联想到文学史上的一系列流浪汉小说和成长小说,如西班牙的《小癞子》,当然还有法国的,如18世纪勒萨日的《吉尔·布拉斯》、伏尔泰的《老实人》、狄德罗的《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等等。
另一方面,《死缓》作为成长小说,讲的是少年费迪南在充满丑与恶的社会中懵懵懂懂而又艰难的成长,用小说中的话来说,这样的“成长就是一场混账透顶的恶作剧”。
小小年纪的费迪南,在十来岁到十几岁时就通过双眼观察社会;在发现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的同时,他也在渐渐成长。小说得以在记录主人公成长的过程中,也描绘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所谓“美丽时代”期间的社会怪相。而反过来,在主人公费迪南的流浪和成长中,读者也随着他的观察和思索,见证了当时法国社会的千百种面貌。
由此,我们当然可以说,《死缓》不仅是一部流浪小说,一部成长小说,也是一部透过孩子的眼睛观察到的,并通过他的嘴说出来的“社会小说”。
这里反映出的社会,与巴尔扎克用现实主义笔触写出的社会有些不同,它无论从表层,还是从深度,都多了一些荒谬、怪诞。但这种从荒诞不经中透露出的对社会的透彻批评,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却有异曲同工之妙。
作为读者,我们在书中看到:费迪南在成长的道路上几乎总是受到负面(负能量)的影响和引导。
我们看到:一个叫布雷童泰的有钱人跟人赌钱,最终把自家在诺曼底的那座城堡和宅邸输了个一干二净。让人看得目瞪口呆,但真正让主人公费迪南一家人担心的却还是怕自己家借出去的那张“路易十五”风格的唯一的真品圆桌子回不了家。
我们又看到:费迪南在贝罗普布行白白干了几个月,就被主人家开了,辞退回家。主人公心里很明白,也很担心,因为他知道:“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里都有成百上千的悲惨的失业者跟流浪汉几乎没什么分别……他们不能好好保护自己”。
我们还看到:在金银首饰行干活时,费迪南好不容易从一个东方学者那里揽到一笔“大”生意,打造一个金子雕镂的佛像当作领带夹。历经不少周折做成后,费迪南却不料被老板娘设下美人计诱骗上了床,等到一番快活之后,他才发现,随身带的那件宝贝早已不翼而飞。
我们还看到:费迪南工作和住宿的地方附近有不少的站街女,他常常帮她们望风来躲避警察的抓捕。由此他跟她们很熟悉,也常常借助近水楼台跟她们“干好事”,当然,更有趣的是听她们讲一些好笑的故事,尤其是那位维奥莱特。
我们还看到:从一开始进入《热尼特龙》杂志社后,费迪南就知道,老板的心思没怎么放在杂志上,而是偷偷地玩赌马,还总因为赌马而输钱,而且越赌越输,而为了遮掩他的赌马行径,便对他人大撒其谎,一个谎话套着一个谎话地拼命圆谎:“他尽跟我瞎说八道,到了半夜三更这些骗人的鬼话还在我脑子里翻江倒海。”
我们还看到:在老板库尔西亚和其他一些人的影响下,费迪南身上的恶的苗头得到了栽培。除了《热尼特龙》杂志的杂事,费迪南还要忙着帮老板做气球升空的打下手,这是杂志为了推销而作的辅助性的宣传活动,每次都会让费迪南跑前跑后地累得个贼死。当然举办气球升空活动时,费迪南也会捞点油水,“从来都不会超过四五块钱……可是,对我来说,这点零花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我们还看到:渐渐地,一点一滴地,老板跟他透露的阴暗秘密也多了起来,每天都会多挤出一点,最后把最开始经商的全部细节都跟他说了。“有些事情太离奇了!一些阴谋诡计足以让人把命都送掉。”
我们还看到:到最后,费迪南对坑蒙拐骗等一切下流邪恶的勾当全都习以为常了。《热尼特龙》破产后,他随同德·佩雷尔夫妇来到乡下,他们又借口“农业实验”需要人手,连蒙带骗地招来了十几个孩子,但这些孩子除了干些农活,主要就是去市镇农庄偷东西,靠偷东西填饱肚子。当然,他们也时不时地被警察发现并抓住。检察官都已经掌握了足够的可以把他们关二十年苦役犯监狱的证据:“诱拐儿童!……放荡成性!……不劳而获!……违法赌博!……偷税漏税!……有伤风化……入室盗窃!……坑蒙拐骗!……夜里打家劫舍!……窝藏未成年人!……最后还有品行不端……反正无所不有!”
最终,我们在小说中还看到:“美丽时代”的整个社会有一种对科技进步的崇拜,这一点表现得十分明显。万国博览会、探空气球、汽车工业、地铁工程、多功能活房子、永动机、电磁波、光波探测器等的描写均为明证。但同时,社会上许许多多的小人物、小老百姓根本就无法适应这一世纪的科技进步。以埃菲尔铁塔为象征的时代进步,让那些小人物疲于应付,疲于奔命。他们总是生活在一种赊欠的经济境况中,小说的题目“死缓”实际上很象征地表现这种生活境况。活着,当然不是舒舒服服享受生活,也并非简简单单地度日子,而是赊账购买的死亡。
小说中最令人难忘的那些人物,大多为社会生活的失败者,现代科技的不适应者,如那位疯疯癫癫的神秘神甫富乐利、英国校长麦瑞文先生,当然也不能忘记费迪南的父母,尤其还有那位最爱科学发明的库尔西亚·德·佩雷尔,当然还包括他的妻子。书中,库尔西亚的形象的确十分生动,是个怪诞的万事通,粗鲁万分的天才,而他的下场也是最悲剧性的:他把枪口伸进自己的口腔,扣动扳机,把自己的脑袋打了个稀巴烂。据史书记载,库尔西亚这一人物的原型是塞利纳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期遇识的一个叫亨利·德·格拉菲尼的人。
小说的唯一的正面人物,应该是不时为费迪南提供物质帮助、提供生活建议的舅舅爱德华。令人意味深长的是,小说的前半部分和后半部分的最后一句话,都是费迪南对舅舅说的:前半部分的末尾,几乎走投无路费迪南对舅舅给他的雪中送炭般的指点说了一句“好的,舅舅。”而小说的后半部分的最后一句话,却是去意已定的费迪南对舅舅说的一个否定句:“不,舅舅。”很显然,在小说故事情节的关键转折点上,舅舅爱德华始终是少年费迪南人生道路的指路人,但费迪南长大了,有自己的主张了,要去当兵了。
就这样,我们看到:主人公要从少年走向青年,费迪南要变成巴尔达缪,《死缓》要接上《茫茫黑夜漫游》。
《死缓》的写作手法很有特色,简单说来就是讽刺批评和黑色幽默。
在《死缓》中,塞利纳似乎根本就不受什么传统写作规则的束缚,无论什么,只要灵感一到,他都任意地信手写来。哪怕写得再天花乱坠,再凌乱无序,再无逻辑,他都不管不顾地一直写下去。也正因为如此,小说对社会的揭露,对现实的批评是如此的淋漓尽致,让人读了直呼痛快,当然,这恐怕也会让许多读者稍稍忘记作品中时不时地表现出的令人别扭、尴尬、迷惘、疑惑的绝望、背德、疯狂和情色。
在小说中,有时候我们会读到一种冷静得不能再冷静的描述,叙述人以貌似无动于衷的口吻,冷静地叙述自己身上发生的那一切,无论事情多么的悲惨、多么的荒诞,他都娓娓道来,好像不掺杂一丝的个人情绪。这种冷幽默或曰黑色幽默,这种似是而非的假客观,跟后来存在主义文学中的加缪和新小说中的罗伯-格里耶似乎有一拼。
小说中对有些可怖场面的描写,尤其是会引起某些读者感官不适的血腥场面的描写,冷静得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无疑与作者的医生经历有密切关联。小说前后写到了好几个人物的死亡;先是贝朗热夫人的死,接着就是外婆卡洛琳娜的死,后来还有英国学校校长夫人诺拉·麦瑞文投水自尽和库尔西亚的开枪自杀。写得都很上心,很费笔墨,有些情境的还充满了丰富的情感:纳闷、迷惘、彷徨、恐惧、伤感、绝望……而小说对尸体的描写也是很“自然主义”的,完全不顾及是不是会引起读者的感官反应、生理刺激。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当属小说最后部分写到库尔西亚的自杀,等他的夫人和费迪南赶去处理尸体时,读者见识了对那番惨状的一种惊人的却又仔细的描写:“他的脑袋已经彻底开花……他几乎已经没有头颅了……非常干脆!……他手上还攥着那把枪……他把它紧紧地抱在怀里……枪的双筒插进了他的嘴巴,从他的整个脑袋中穿过……像铁杆一样穿过那血肉模糊的一堆……所有的肉都碎成了肉泥……肉片、肉酱……大团的血块,大撮的头发……眼珠子已经没有了……已经蹦出来了……他的鼻子像是兜底翻了出来……他的脸只剩一个洞了……洞边全是黏糊糊的东西……或者说像一个凝固的血球……中间塞了一大堆肉酱……”
叙述者总是那么不紧不慢地说着,冷静地转述一些情节,反倒让急于了解故事的读者情不自禁地显出了他们的“迫不及待”。这种冷漠的描写,我们可以从加缪的《局外人》中找到,从萨特的《恶心》中找到,也可以从格诺的《扎西在地铁》中以及众多其他的后来作品中找到。塞利纳的如此写作,对后世显然是有影响的。
小说中也写到了梦幻和谵妄,例如,费迪南跟米海伊在森林中的故事,后来发展成为一场梦魇,一旦入魔,便疯狂不已。但最著名的例子,还是主人公费迪南发病后似梦非梦地看到的幻境:所谓的“女巨人”在巴黎的游走,费迪南在梦幻中看到“女巨人”带领了一大群人在都城中暴走狂奔,把巴黎搅了个天翻地覆:“我们被女巨人衬裙的洪流席卷而去……我们挤做一团,我们气喘吁吁,我们完全匍匐在地……进门的时候,我们的女巨人弯下了身子。这下子也许全完了吧?……我们是不是已经到了塞纳河底下?鲨鱼是不是已经过来向我们要钱了?……嗯?不交钱就进到一个地方,这种事情是不容许发生的,不是吗?……这时我惊叫起来,叫声如此尖锐,如此刺耳,把女巨人搞得惊慌失措!她突然撩起裙子的所有镶边……她的裤子……撩到了比她的头还要高的位置……直达云霄……一时间狂风暴雨大作,凛冽的寒风从下面涌进来,冻得我们哇哇直叫……我们被冻结在河堤上,瑟瑟发抖,无人理会,陷入绝望。女巨人从路堤和三艘驳船之间飞走了!……廊巷里的所有邻居一个个脸色惨白,我一个人都认不出来了……她骗了所有的人!女巨人带着无尽的赃物飞走了……万博会不复存在!……早就结束了!……我们已经听见狼群在王后林荫大道上的嗥叫……”这一番幻境的描绘,不由得让人们想到当年的钱拉·德·奈瓦尔疯狂中写下的《奥蕾莉亚》的片断。
小说中大量的段落是主人公费迪南他和他的老板之间的对话。这些对话围绕着他们所面临的生存困境以及他们所采取的活命策略而展开。其中不乏种种的胡说八道、信口开河,狡黠的诡辩。老板的厚颜无耻、与费迪南的勤勤恳恳恰为鲜明对照。很多时候,不是老板在支撑着那份杂志《热尼特龙》,反倒是费迪南在苦撑危局,老板库尔西亚与学徒费迪南两个人的性格对比,明显地衬托出了少年郎费迪南在恶的社会中生活的艰辛,还有精神成长方面的艰难。阅读《死缓》,总叫我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十八世纪的狄德罗,想到他笔下能说会道却又极其无赖的拉摩的侄儿,还有机警幽默大智若愚的宿命论者雅克。
小说对性欲、性幻想、性暴力的描写也比前一部《茫茫黑夜漫游》要更明显和更直露。秘鲁文学大家巴尔加斯·略萨在《给青年小说家的信》中就这样谈到《死缓》中的性和暴力描写:“它们那肮脏下流和古怪离奇的倾诉令人心醉神迷。”这些描写,读者自可看到,自会“心醉神迷”,我就不在这里多费笔墨了。
小说中还有对呕吐与恶心的大量描写,例如主人公费迪南发高烧时,还有他坐海轮渡海晕船时,以及最后决定要去当兵时,都是恶心感和呕吐状最直接、最逼真、最重复的描写之处。我们读到:“我开始恶心了……我开始呕吐了……我甚至拼命地使劲让自己吐出来……让我轻松了许多……我把什么都呕出来了……我又开始打哆嗦……我的手脚抖得那么厉害,把自己都弄糊涂了……我觉得自己很奇怪……我把通心粉也吐出来了……我重新开始,这对我有很大好处。就好像一切都要过去了一样……方石板地面上到处都是我的呕吐物,我把能吐的东西全都吐出来了……我在挛缩中挤压着……我把腰弯折着想吐出更多的东西,然后是粘液,然后是泡沫……黏糊糊地流淌着……一直流向门下面……我一个礼拜前吃下的那些劣质菜肴通通都被我吐出来了,而且上吐下泻……我不想叫人开门放我出去……我一直爬到立在壁炉旁边的那个水桶旁边……我拉在里面……然后我站不稳了……我感到天旋地转……我再次瘫倒在地,我拉了一地……我水泻……像是泛滥成灾的果酱……”这样的恶心感,写得几乎绝了,跟萨特笔下《恶心》中的罗冈丹绝对有一拼。
从小说中,我们大约能看出作者塞利纳对小说艺术的某种革新,他在作品中大大地取消了对人与物的描绘,而代之以一种节奏分明、有缓有急、举重若轻的回顾性的谈话调子。从某种程度上,我们可以说,塞利纳早于阿兰·罗伯-格里耶进行了某种“新小说”的试验,并取得了经验。
《死缓》使用的小说语言,是一种大众的法语,大致上相当巴黎以及巴黎郊区穷苦大众阶层的日常用语,跟典雅与高贵毫无半点关系。但这一语言仍然具有相当的文学性。它在大众日常用语的基础上,得到了作者的加工和提炼,而变成为一种充满鲜活色彩的文学语汇。我们注意到,大量的未完成过去时(表示跟目前有对应,有关联)代替了以往小说中最爱使用的简单过去时(表示历史性的过去)。另外,这种语言的一大特点,便是口语化,而口语中又充斥了粗俗的俚语、脏话,不由得让人回想起16世纪的语言文学大师拉伯雷的《巨人传》。
《死缓》一书的写作中,让我最为惊讶的,是如此众多的省略号的系统运用。根据我自己的统计,长达五十余万字的整部小说中,省略号就达近两万个之多,换句话说,几乎每一行里都有一处六个点“……”(这里说的汉语译本,原著中则是法语标点符号的三个点)。这大概可以说明作家写作《死缓》时的风格之一:思维的跳跃,意识的间歇,调子的转换,叙述的多变,气息的调整,句法的重置……
据说,原文中的省略号,是作者塞利纳写作中最自鸣得意的地方,他用三个点表示说话的停顿,以及词语的省略,在对话中,在叙述中,在一切场合中,到处都使用。一开始有很多人不理解,提出批评,甚至责难。塞利纳对此十分恼火,专门做了解释,把“三点”比作音乐中的休止符,比作铁轨上的枕木,因为轨道缺少枕木,火车就无法正常运行。
小说的最终名字叫《死缓》(Mort &
cr&dit),但一开始作者用的是《轻柔》(Tout
doucement,或可译为《慢慢来》),此后又想改为《死亡歌谣》(Chanson
morte)。书名Mort &
cr&dit不好译,国内文学史或者简介中有翻译成“缓期死亡”、“延期死亡”、“慢性死亡”、“催命”或“赊欠的死亡”等,译者金龙格先生这里译为“死缓”,用“死”对应“mort”,“缓”对应“&
cr&dit”。他的理解是,“书的开篇就引用了《监狱之歌》里的歌词,暗示书中人物所过的日子跟在监狱里没什么分别。这些人物一个接一个死亡,苟活的那些人苦苦挣扎也逃脱不了必死的命运,就好比一个个都被判处了死刑,只是缓期执行罢了,而死神则是死刑的执行者”。我想,这大致也算呼应了作者的悲观论调:人生的旅程最终不过是死亡,这种死亡有一定的延缓期,但却是迟早都要发生的事。
11日二稿,15日再改于北京蒲黄榆寓中
改定于厦门大学进贤楼公寓
出版社:&漓江出版社
原作名:&Mort
出版年:&2016-1
定价:&60.00元
装帧:&平装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钻进怪兽子宫里小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