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起源个人看法1000字左右

求一篇有关二战的论文 1000字左右就行_百度知道
求一篇有关二战的论文 1000字左右就行
  让我来帮您回答吧。个人不喜欢抄袭。有事的加我QQ,谢谢。  多给几篇:1:  二战德国为何还是失败了?  1、德国初期的胜利都是短期的,小范围的,所以让德国人认为自己够强,结果一直到42年以前都没转成战时经济……原因是小胡子怕降低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对自己不利。结果后来战争不利了再转就来不及了。  2、苏联人超过德国想象,本来以为3个月能搞定,结果去了发现不得……泥潭啊,道路,气候,军队数量和武器都让德国很吃惊(KV和T34都是德国坦克搞不定得)结果拖入了冬季,受到损失,第二天又兵分两路,两边都想拿,两边都悲剧了。  3、苏联就是靠人海战术,高代价换取胜利。知道苏联人多少吗?德国多少?后备军早就没有了,苏联可以耗,德国耗不起。原本2个月干掉苏联,拖了2年!  4、斯大林格勒战役失败,小胡子对帝国陆军过于信任,提前2个月攻打高加索,无语了,光是派兵,坦克都没调多少,没想到苏联那么突然反击。另外卢保斯指挥不行,希特勒又两线作战,明明可以把后备军大量调往,却没用,要是让隆美尔过来结果就不一样了。  5、美国,小胡子知道打不过,所以一直避免调戏美国,结果日本动手了……拿希特勒的话说:日本猴子在美国屁股上捅了一刀。关于美国的战争潜力可以去查查30年代美国汽车产量就知道多大了……当时美国汽车产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总和……汽车的发动机和钢的重要就不要说了。兵力那叫个多啊……  6、两线作战,要是不去搞苏联,一鼓作气,打下直布罗陀,马耳他,北非杀到中东印度,联合日本搞定中国……用罗斯福的话,到时天知道我们还能做啥……当然我不希望这样,我是中国人啊…  7、然后就是小胡子的指挥,他是天才,但是更多的是战略和政治上的,当后期他开始干涉战术,德国的悲剧就开始了。先是没让德军猛攻,又提前进攻高加索,后来又同意调兵加莱……  8、还有戈林的空军……战略轰炸的忽略导致德国空军的悲剧。如果德国战略空军再强一点,英国,苏联的后方就彻底悲剧了。  9.日本对美国宣战,被盟国轰炸基础设施,工业水平下降的厉害,没有办法继续承担运转的战争机器;民房被炸毁,导致民众对希特勒丧失信心,国内反对希特勒的声音高涨,其中不乏高级军官;人力不足,导致东线德军得不到补充兵力,前线德国战士感到绝望,丧失战斗力;最重要的是世界反法西斯的力量越来越强大,法西斯的出现是违反历史民(和谐)主潮流的。  10、日本对美宣战。不得不提。如果日本从北入侵,一方面德国不用和美国宣战,有一方面又可以和英国…苏联主要人口,经济都在西部,东面都没人了,进去就是长驱直入,苏联就死定了。  综合来看,德国自不量力,发动了对周边的多场战争,在加上入侵苏联,又遇到寒冷的天气和苏联人民钢铁一样的意志。后来强大的美国又参战了,人员物资的援助加速了德国的灭亡。希特勒的错误指挥,多次莫名奇妙的指挥,如在敦克尔克大撤退中,希特勒竟然命令不许进攻,浪费了大好机会。情报战场的失利,错误的迷信了恩尼格玛密码机的安全性,结果许许多多重大情报被盟军破译了,导致德军战场上的失利。  欧洲占领区有非常丰富的战略资源,但是同时向三个世界强国宣战,犯了急于求成的兵家大忌,最终导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成立,几个大国齐心协力打败了希特勒帝国。  我认为主要在于战略错误,不应该同时向苏联、英国和美国作战,应该完全占领苏联以后,再跨海攻占英国,最后再向美国宣战,也就是一个一个彻底收拾。当时欧洲绥靖主义流行,英美都想把战火引到苏联头上。如果希特勒集中精力攻打苏联,英美肯定会作壁上观。没想到希特勒会攻打自己,英美才不得不联合苏联。这一点,可以说希特勒是把英美“逼上梁山”了,最终导致自身的灭亡。  (自己打的…望您修改,对不起啦)  2、  德国所有军队共有多少人?  先把这个的三军人数列出来。  资料完全来自于英文---老规矩,列数据  Heer - The Army (德国国防军,陆军)  Between 1939 and 1945 close to 13 million served in the Heer. Over 1.6 million were killed and over 4.1 million were wounded.  累计接近1300万人  Luftwaffe - The Airforce (德国空军)  Between 1939 and 1945 over 3.4 million served in the Luftwaffe. Over 165,000 were killed, over 155,000 went missing and over 192,000 were wounded.  累计超过340万人  Kriegsmarine - The Navy (德国海军)  Between 1939 and 1945 over 1.5 million served in the Kriegsmarine. Over 65,000 were killed, over 105,000 went missing and over 21,000 were wounded.  累计150万人  另外  Waffen-SS - The Armed SS (武装党卫军)  By the end of WWII over 1,000,000 soldiers in 38 divisions would serve in the Waffen-SS, including over 200,000 conscripts.  在1945年时超过100万----我的数据认为,累计数据接近300万  另附上  1939
战争结束  Germany
375  德国军队战争期间师一级单位的数量  注意,战争后期许多师是空架子。  简论二战对战后世界的影响  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奉行绥靖政策,主要执行者是英法,而美国的“中立”,实质也是绥靖。然而绥靖政策,使全人类蒙受了巨大的灾难。  一、绥靖政策的基本概念  绥靖政策,也称姑息政策。一种对侵略不加抵制,姑息纵容,退让屈服,以牺牲别国为代价,同侵略者勾结和妥协的政策。  二、绥靖政策的具体表现(经济和军事)  军事实力的加强需以经济,特别是军事工业的发展为基础。英、美、法本来可以通过经济手段抑制与打击侵略者,然而由于经济上推行绥靖主义,倒是以原料、资金、技术、装备与武器武装了轴心国家,支持了侵略战争。  年间,流入德国的以美、英为主体的外国资本约计300亿马克,占同时期德国工业工业投资的1/2,工业固定资本的2/3。借助于外国资本的大量流入,德国恢复其第二工业强国的地位,为后来军国主义的复活奠定物质基础。1934年,当希特勒缺乏外汇以资助进口时,英、德签订了协议,规定德国每购买55英镑的英国货,英国便向德国购买100英镑的货物并以现金支付。据称仅由于这笔交易,德国至少得到一亿英镑的外汇用以进口战略物资。年后,美、英两国除同意德国停止外债的尝还外,还通过各种渠道向德国输出资金。自1937年到1940年,美国输至日本物资总额共9.867亿美元,其中军用物资总值占7.039亿美元。  经济上的绥靖主义培植了战争的祸患,准备了战争的温床。而体现在军事上则表现为:  1931年“九一八事变”,容忍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5年3月容忍希特勒重整军备。1935年8月美国通过中立法。1935年10月容忍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6年3月放任希特勒武装进占莱茵区。1936年8月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不干涉”政策。1937年7月纵容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此后又策划太平洋国际会议,阴谋出卖中国,同日本妥协。1938年3月默许希特勒兼并奥地利。这些都是绥靖政策的例证。最典型的体现则是1938年9月的慕尼黑会议和《慕尼黑协定》。英、法及幕后它们支持的美国,妄图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为代价,在欧洲实现“普遍绥靖”,求得“一代人的和平”,实质上是推动德国进攻苏联。  三、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首先,绥靖政策是英法在其实力日益衰退的情况下,为维护霸权地位所采取的策略。英国推行绥靖政策的根本原因是处于经济大危机年代。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遭受严重损失,战后经济恢复非常缓慢。二三十年代,英国历届政府都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经济问题上,把重整军备看作是恢复经济的障碍,企图以没有实力为后盾的外交政策,达到保住霸主地位的目的。法国由于和德国毗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一度保持军备和对德国实行强硬政策。但法国的经济一直处于衰退之中。相对稳定时期发展有限,30年代的经济危机持续时间又特别长,经济形势十分严峻。同时法国的政局也不稳定,内阁更替频繁,使得对外政策难以保持坚定性和连续性。总之,英法的颓势是其推行绥靖政策的物质基础。  其次,绥靖政策的推行是和当时两种社会制度共存这一时代背景有密切关系的。十月革命后,国际关系中开始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的对立和斗争。英美法等西方国家为阻止苏联的影响,把德国当作反布尔什维主义的屏障。当德国建立法西斯政权,进而撕毁凡尔赛和约对外扩张时,英法竭力把这股祸水引向东方。战前英法坐视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美国对英法的政策是支持的),目的是让德军东移,接近苏联,以使苏德两国发生冲突。而当德国向东进攻波兰,美英法统治集团希望德军继续向东,他们希望,随着将德国与苏联隔开的地理障碍──波兰的消失,仇恨社会主义苏联的德国最终能攻向苏联。当德国已经在欧洲大陆燃起了战争大火时,美英法仍然希望这场大火只燃向东方而不燃向西方。  第三,绥靖政策的推行,同当时西方普遍流行的社会思潮也有很大关系。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残酷景象给欧美各国留下惨痛的记忆,因此,战后和平主义思想、厌战畏战情绪相当盛行,在法国尤其严重。英法等国的统治者既受和平主义思潮的影响和制约,又是这一思潮的推行者,绥靖政策只是他们推行这一思潮的产物。  四、绥靖政策的历史教训  历史证明,绥靖政策是一种纵容战争、挑拨战争、扩大战争的政策。它无法满足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却鼓励了侵略者冒险,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对绥靖主义作出的最严厉的批判。二战爆发,便宣告绥靖主义彻底失败。战争进行的6年中,人员死亡达5000多万,直接财产损失高达3000亿美元以上。回眸那段不堪回首的岁月,有许多经验教训值得我们汲取,而最重要的一条,便是大战爆发前后英法美对法西斯国家采取的绥靖政策,给全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绥靖政策的推行,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气焰。希特勒得寸进尺。意大利则跟在德国后面获利不少。日本在亚洲犯下滔天罪行。这些侵略分子之所以为所欲为,得“益”于其他大国的姑息、纵容。  绥靖政策的推行,使大战爆发时间提前、规模扩大。至二战全面爆发前夕,德国在欧洲,意大利在欧洲与非洲,日本在亚洲,已经侵占了不少国家的领土和资源。战争爆发前一年的时间内,英国、法国仍然认为纳粹德国在未来的两三年内不会发动战争。1939年9月,二战全面爆发,德意日通过已横征暴敛来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对战争时间的提前以及战争规模的扩大,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支撑作用。  绥靖政策的推行,推迟了反法西斯力量的形成。英法美有着各自的盘算,最初无法交汇到一起。造成直接的后果便是:德军“闪击”欧洲,而英国遭受“不列颠空袭”、法国败降,一时间反侵略力量散沙一盘,无法遏制侵略者的作为。直到大战打响,才匆匆展开联盟动作。事实证明:大国的忍气吞声,并没有赢得哪怕是短暂的时间,强军备战的设想如同泡影般地破灭了。  二次大战的一个重要教训,就是绥靖主义姑息纵容了法西斯势力的扩张野心,最终导致了不可收拾的局面。这说明,不光是落后挨打,软弱也要挨打。对待邪恶的、反和平的势力,应当旗帜鲜明地予以反对。对和平的过分乞求反而会葬送和平。这是绥靖主义的历史教训。  欢迎访问本人博客(哈哈,就看回答吧),还有较多类似的回答,也欢迎关注我的团队以史为镜,有许多高人的。
参考资料:
最后的荣耀(QQ)原创
其他类似问题
为您推荐:
二战的相关知识
其他1条回答
有关2战什么论文啊? 战役 人物 武器 还是经济?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哪位好心人帮我写篇以这道题为主题的文章,要求1000字,绝对原创的.满意再加100-200我要的_百度作业帮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哪位好心人帮我写篇以这道题为主题的文章,要求1000字,绝对原创的.满意再加100-200我要的
有人认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资本主义是“垂而不死,腐而不朽”,如何看待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状况哪位好心人帮我写篇以这道题为主题的文章,要求1000字,绝对原创的.满意再加100-200我要的是1000的文章呀.
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确立以来,已走过 300 多年的发展历程,经过了若干历史发展阶段.二战之后, 20 世纪下半叶以来,资本主义社会通过改革与调适,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显现出了新的发展活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在现代的新发展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马克思、列宁当年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和弊端的结论,关于资本主义必然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结论是过时了,还是仍然具有现实的指导价值?对资本主义命运的认识和对社会主义命运的认识,是直接相关的两个问题,或者说是 “ 一体两面 ” 的问题.今天,迫切需要我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给予冷静的、科学的分析与回答,引出符合社会生活实际的新结论、新认识. 一、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科学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情况,仍然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唯物史观和理论经济学的基本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下述三个重要的然而过去往往被人们忽视的科学理论和方法,值得重视、掌握和运用. 首先,是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共产党宣言》等著作中,提出了著名的世界历史理论,指出: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正是社会化大生产和世界市场,使历史演变为真正的世界历史.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方法的要点是:从资本主义开始,经济生产呈现全球化态势和趋势,各民族在经济上处于全面的相互交往和相互依赖状态,观察社会的生产方式、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必须用世界眼光,以世界而不是以民族和国家为分析单元;全球化和真正的世界历史,其经济基础乃是社会化大生产(大工业)所造成的国际生产分工体系和近代商品经济扩张所形成的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加上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形成和加剧了国际范围内的两极分化,即发达的宗主国和贫穷的殖民地、附属国二者的分化,造成了国际范围内的 “ 城市 ” 和 “ 乡村 ”
的对立,世界范围内的生产力和交往方式的矛盾运动;因此,工人阶级是世界历史存在的阶级,共产主义革命是世界历史性的运动;资本主义和共产主义革命在世界范围内处于极其不平衡发展的状态.用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和方法观察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应当关注国际分工体系和世界市场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的影响,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同广大不发达国家和地区贫富两极分化状态,即世界范围内的 “ 城乡差别 ” 状态对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以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世界发展的巨大的不平衡性和对立、互补的关系. 其次,是马克思的社会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方法. 马克思在关注社会革命问题的同时,重视以世界历史的眼光思考社会的改革和开放问题,提出了科学的社会改革开放观.同样以《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为基本标志,他提出了社会改革开放观的一系列重要见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也是在改革和开放中演进的历史;资本主义的出现,开创了社会改革开放的时代,资本主义以生产方式的不断革命化和社会结构频繁变革的特征而区别于以往的时代,国际分工、世界市场和经济生活全球化的开放状态取代了以往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保守的状态;工人阶级同样是改革开放的阶级,社会主义社会同样表现出改革和开放的重要性质和特征;决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改革开放特征的物质因素,则是社会化大生产、商品市场经济及其所推动的占有方式的社会化趋势.用这种社会改革开放的理论和方法观察资本主义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应当重视研究资产阶级在维护其阶级利益的前提下推进社会改革和扩大社会开放的理论观点、政策措施及其社会效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社会改革开放的一致性、差别性和互补性,在改革开放中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逐步取得相对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优势. 再次,是善于客观地应用辩证法,分析资本主义的社会矛盾. 认识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毫无疑问应当继续运用辩证法这一思想武器.但正如列宁所说,对辩证法的运用,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主观地运用辩证法,一种是客观地运用辩证法;前者是以理论、原则作为出发点,后者则是以社会生活的实际作为出发点.我们应当旗帜鲜明地客观地运用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辩证法.科学的理论、原则是研究实际生活和实践进程的指南,而不是研究的出发点.研究社会生活,包括研究资本主义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坚持客观地运用辩证法的基本要求是:眼光向着社会生活的实际,把握时代脉搏的跳动,特别是社会生产方式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实际进程及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精神生活的决定性影响;从对生产力和科技革命的分析入手,进而研究社会经济关系、经济结构的新变化,社会政治关系、政治结构的新变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以及社会矛盾体系运动的客观进程和现实状况,对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演进的基本趋势作出预测. 二、从实际出发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情况 资本主义社会是不断发展和变革的社会,它已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区分出若干不同的发展阶段:原始积累阶段的资本主义,或曰初始形态的资本主义;以自由竞争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或曰古典形态的资本主义;以垄断为主要特征的资本帝国主义,或曰近代形态的资本主义;二战以后,资本主义发展到现代形态,或曰现代资本帝国主义.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是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新情况. 现代形态的资本主义,是相对于 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的近代形态的资本主义或曰传统形态的资本主义而言的.资本主义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变,一般认为是以“ 罗斯福新政 ” 为起点,经过20世纪下半叶的调适和变革而逐步完成的.相对于近代的传统形态的资本主义,现代资本主义的新情况、新特点,似乎可以概括为下述几个方面: 第一,在占有关系方面,资本主义所有制结构的多样化,从传统形态的私有制向现代形态的私有制转变.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是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非社会化)之间的矛盾.由于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主要标志的现代生产力的社会化性质的扩张,它同传统形态的私有制的矛盾更为突出和尖锐,迫使资产阶级对所有制结构进行改革,这就是股份制的普遍化,现代市场经济的股份公司的发展, “ 雇员持股计划 ” 的推行,所有权和领导管理的进一步分离.马克思当年在《资本论》中对股份公司的发展将推动 “ 私人资本 ” 向 “ 社会资本 ” 转变的预言,逐步变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现实.资本的社会化发展是有限度的,它没有改变资本家私有制的本质,但改变了私有制的实现形式,突破了传统的纯粹私人占有制的狭隘界限.这是资产阶级对生产力社会化性质的某种承认和顺从,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的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缓和了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从而促进了生产力的新发展. 第二,在交换关系方面,市场经济的调节和运行体制的更新.现代生产力的扩张,传统商品经济向现代市场经济(国际化、金融化、信息化的商品经济)的转变,迫使资产阶级对传统的社会经济调节、运行体制进行检讨和变革,提出和逐步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模式,否定了仅仅依靠市场力量和自由竞争调配资源的放任主义的模式.现代市场经济的调节和运行,要求计划机制和市场机制结合并用.资产阶级在一定程度上吸取了经济放任主义所助长的频繁严重的经济危机的教训,吸取了前苏联前期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经验,采取一系列新的措施,普遍强化了国家调节和干预经济生活的作用和功能,把市场自发调节和政府计划调节这两种手段和机制比较自觉地结合起来.这在很大程度上相对缓和了资本主义的另一固有矛盾 ——— 单个企业生产的高度计划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的矛盾,减轻了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破坏性后果,使世界资本主义获得了新的发展机会. 第三,在分配关系方面,西方资产阶级在从国内特别是海外获取的高额利润的基础上,拿出一部分用以调节国内分配,推行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福利制度.如对大公司征收超额累进所得税,确定最低工资限额,实行低收入补贴,失业与残障者保险等等,以缩小财富分配的差距,保证贫困者生活水平的最低限度,安慰弱势群体,缓和资本和劳动的对立,维持社会稳定. 第四,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开放的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科技、经济、军事、世界市场等方面的显著优势地位,创建、操纵、运用 GATT、WTO、世界经济、IMF等国际经济组织,巩固、扩大北约等军事同盟组织,牢牢掌握着世界科技、资源、金融市场的控制权、主动权,获取为过去所不能比拟的高额利润,加剧着世界南北国家间的贫富两极分化.在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之后,经济全球化的趋势进一步强化了世界范围内的“ 城市 ” (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 “ 乡村 ” (广大南方不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和两极分化,强化了国际上的经济不公正格局.同近代传统的垄断资本主义相比,现代资本主义是名副其实的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现代资本主义的上述新变化、新特点,属于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结构的基本方面.这些新变化、新特点是资本主义社会为缓和其日见尖锐的固有矛盾而不断自我调适的结果,是资产阶级为维护其经济利益而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是频繁变革的和开放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关系,资产阶级不得不顺应社会化生产和市场经济的这种特质和要求,通过经济的改革和开放来摆脱资本主义的困境,谋求社会经济的增长.科技革命、现代生产力和现代市场经济推动着资产阶级的改革和开放,而这种改革和开放又在相当程度上推动了科技革命和市场经济,给资本主义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同时,还要看到,西方发达国家在科学技术、世界市场体系中一直具有原生的积累优势,这些国家巨大财富的积累是建立在对多数不发达国家的经济掠夺、国际剥削(军事、经济手段并用)的基础之上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崛起和原殖民地国家的独立运动,以及两次世界大战,曾经使这种原生的积累优势受到致命的威胁.二战之后,一方面,西方国家的重大而有效的改革,给资本主义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前苏联、东欧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失败,世界社会主义国家处在痛苦的改革转折时期,资本主义失去了重要的竞争对手.这两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使得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原生的积累优势,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科技控制力、市场控制力、金融控制力、军事控制力,得以恢复和强化.我们要用世界历史的理论和方法,全面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发展及其内部外部的原因,注意克服静止僵化的观点和孤立片面的简单比较的研究方法. 三、现代资本主义通过自身调适和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获得了新的发展,而社会主义则处于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低潮.这种情况,容易使人们在对资本主义本质的认识问题上,在对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然性问题的认识上,产生迷茫、困惑和怀疑.在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情况的基础上,需要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世界资本主义的本质和命运. 首先,资本主义仍然具有自我调适、自我修复的能力,仍然是一个继续发展的全球体系. 客观地观察和分析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必然得出这样的结论.如前所述,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由于资本主义自身的改革和调适,加上新的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机遇和社会主义改革过程中的严重挫折,造成了有利于现代资本主义继续发展的内部和外部环境.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对现阶段生产力的发展还具有相当的容纳能力.资本主义社会是改革开放的社会.现代资本主义仍然处于不断变革和调整的过程中,还具有继续发展的潜力和生命力.马克思指出:
“ 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们所能容纳的生产力全部发挥出来之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之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 现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进一步证明了马克思这一论断的正确性. 其次,现代资本主义虽然发生了和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的本质没有变,它的基本矛盾没有解决. 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调节、运行机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但资本主义最本质的东西,资本主义赖以生存的根基 —— 资本主义私有制,并没有改变;帝国主义是垄断的资本主义这一根本特征,也没有改变.如前所述,由于股份制的普遍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股份公司的发展,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结构和实现形式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但这并不是对私有制本身的否定.在股份制的形式下,资本的多元化和资本的社会化趋势明显加强了,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人占有的非社会化的实质.股份制的普遍化,国有经济、合作经济一定程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公有制因素有所增长,但是没有也不可能改变私有制的统治地位、主体地位.现代资本主义仍然是垄断的资本主义,尽管垄断的手段、形式和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现代资本主义的垄断特征不仅没有改变,反而朝着国际垄断的方向得到巩固、强化和扩展. 现代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本质和垄断特征没有改变,因此它的基本矛盾、固有矛盾并没有也不可能在它自身的范围内得以克服和解决.以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为重要特征的现代生产力,它的社会化性质大大增强,因而同非社会化的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对立和冲突势必会加剧.资本主义不会自身去否定私有制,它只会在一定时期一定程度上缓和,但不可能克服生产的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的周期性经济危机,特别是石油危机、金融危机都仍然存在和发展着.在迅猛发展的世界信息技术网络和国际化、金融化、信息化的世界市场体系条件下,资本主义世界性的金融危机不可避免,西方已有人预测类似 1929 - 1933 年的世界性大危机的到来,亚洲金融风暴极可能是一种先兆和预演.同时还应看到,资本主义社会中的资本与劳动的对立,贫富之间的两极分化,不仅没有变,而且在国内进一步加剧(如美国最富有的 1% 的人口拥有全美家庭财富的 40% ,比 90% 的美国人所拥有的财富还要多),并向世界范围扩展.世界财富在欧、美、日本等北方一端积累,贫困则在广大不发达的南方一端积累,世界性的南北贫富分化和对立成为一个严酷的现实.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这一绝对规律仍在强制性地发生作用,必将对资本主义制度以严厉的惩罚. 再次,现代资本主义虽然仍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但资本主义必然向社会主义转变这一客观规律不会逆转. 资产阶级是一个重视改革开放的阶级,现代资本主义仍然具有通过改革开放而不断自我调节、自我修复的能力,资本主义的演进过程是一个不断自我扬弃、自我否定的过程.一方面,资本主义的自我修复和发展不可能改变其私有制的非人性、反人性的本质;一些矛盾缓和了,一些矛盾加剧了,新的矛盾又出现了,但其固有的、基本的矛盾势必呈逐渐激化的趋势.以私有制、剥削、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国内的和国际范围的)为主要特征的资本主义社会,最终不能逃避走向灭亡和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命运.另一方面,现代资本主义,特别是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沿着不同程度地承认生产社会化的方向改革和发展,如股份制的普遍化和资本的社会化,资本主义的国有化和合作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等等,实质上又在为社会主义提供现实的过渡形式和完备的物质基础.现代资本主义的改革和调适,许多方面可以视为在资本主义社会的胎胞里生长着社会主义的因素,是向社会主义转变这一历史总进程的接近.当然,从现代资本主义的实际状况来看,它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将是一个比原来的预计要漫长得多的过程,过渡的具体形式也将会比原来的预计要灵活得多.现实的社会主义,由于其物质基础的先天薄弱和后来改革开放的严重滞后,其发展过程出现了巨大的波折,目前正处于从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变、调整的阶段,它的生长和优越性的发挥也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形态,还将在同一个地球上长期并存、竞争,处于既对立又互为开放的状态.社会主义将在改革开放中转向现代形态,获得新的大发展.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一个必然的漫长的历史过程. 李恒瑞 /dyjy/llsy/zbzyfzlc.ht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