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世纪2全面战争mod的天国王朝中的援兵的决战状态和攻击状态什么区别?

三国夷陵之战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刘备真的是为关羽复仇吗? - 游戏 - 西维乐网
三国夷陵之战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刘备真的是为关羽复仇吗?
第一篇:关羽水淹七军的真相 威震华夏的荆州大战
第二篇:三国夷陵之战的真实目的是什么 刘备真的是为关羽复仇吗?
第三篇:刘备托孤诸葛亮的前因后果 中道崩殂刘先主
第四篇:诸葛亮七擒孟获的真相 深入不毛之地的远征军&
创业未半汉中王(1)
魏王受禅称皇帝
关公死了以后,孙权为了坑曹操一把,将关羽的头颅送到许昌,并写信请求曹操称帝。可是曹操没有上当,把信给大家传看,说道:&这兔崽子是想置我于水深火热之中啊!&
(上书称臣于操,称说天命。操以权书示外曰:&是儿欲踞吾著炉火上邪!&)
曹操不但没答应,而且以诸侯的礼仪安葬了关公。
可尽管如此,关公还是不领情,多次使用法术吓唬曹操,曹老板年纪大了身体不好,给吓出了神经衰弱,过了没有多久就病死了。
然后关羽又跑去荆州吓唬吕蒙。。。
这段乃无端神话故事,切勿当真。却说说古代&战神&必须死的极其惨烈方才能受封。然而关公并没有上古蚩尤、刑天,春秋先轸,战国吴起、白起那种壮烈战死、或者被冤杀的记录。但是他的地位却反而比之前那些高得多,诈降被杀。。啧啧,奇怪。
孙权既然趁虚占据了荆州,就和刘备结仇。一不做二不休,把刘璋请到秭归,表奏为益州牧。成立了一个西川的流亡政府,企图瓦解益州集团。
于禁也被孙权掳到吴国去,陪着孙权免费旅旅游,就给遣送回国了。
曹操到死不肯称帝自立,还说,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矣。
司马光说道,曹操也害怕别人议论他不臣,影响不好,所以终其一生不敢称帝。连曹操都重视名声、教化、影响,可见这些表面上很虚的东西其实还是很重要啊。
我们说,虽然曹操不称帝也有出于教化百姓、警醒后世的考虑,但是,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原因。相比实际的事业而言,曹操根本不在乎那些虚名的。
前面讲过,曹操的执行力是很强的,几乎和秦皇汉武差不多。历史上很多真正的皇帝,其实权利都没有他大。执行力那么强、权利还那么大,还称什么帝啊。
不称帝,结果已经看到,权倾天下,和真正的皇帝没区别。称帝,可能发生的结果是,手下们叛乱,北方分裂,很冒险。事实上,老荀头仅仅是怀疑,就几乎和曹操翻脸了。曹操不重虚名,也不傻,所以不称帝。
但是曹操死后,曹丕继承,很快就称帝了。
曹丕能力也不小,但是和他老爸肯定没法比的。曹操都没有称帝,曹丕为什么敢称帝?
这还得从曹丕的官职说起。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魏王的爵位&&实际上就是冀州牧。魏国的土地,就是陈留、邺那一块地方,整个冀州加上一小片兖州。
曹丕使出浑身解数,击败了竞争对手曹彰、曹植这些人,成功继承了冀州的控制权。然而,曹操在世时,可以直接控制的是:北方的冀州、青州、幽州、并州、雍州、凉州、中原的豫州、兖州、徐州!&&丞相的大位,鹿死谁手还不知道呢。
历史上虽然说曹丕继承了丞相的官职,但是很让人怀疑这里有多少暗流在涌动。
曹丕在朝中的官职是:&五官中郎将、副丞相&。就是一官二代配置,说低不低,说高也不高。他那个副丞相估计就是个虚位,何况,正职没有了,副职可能会提拔到别的单位担任正职,不一定就是直接转正。
曹丕这个五官中郎将,可能被调去当骠骑大将军,或者司空、太尉之类的位置。丞相的大位,候选人可不止一名。
汉朝的高官中,大将军夏侯芪撼迹Ω貌荒芨茇勒飧鲐┫唷1鹑四兀烤秃苣阉盗恕?銮遥懿偎篮螅合椎劬痛蛩惴铣┫嘀贫龋萌ǔ济亲韵嗖猩薄
于是,曹丕坐不住了,直接称帝。
历史上说,汉献帝禅让给魏王,没说是禅让给丞相。否则,和王莽篡汉就没区别了。
曹丕称帝,是冒着一定风险的。好在曹操这些年政令颇得人心,北方没什么动乱。汉献帝的结局也不错,签字转让后,封了个公爵,但仍可以用天子仪仗、乐器。这些年每天胆战心惊,度日如年的日子,终于熬到头了。他死后,魏明帝同样以天子的礼仪安葬了他。
曹丕,从现在开始,才算正式继承了曹老板的全部财产,成为北方九个州的直接控股人。
创业未半汉中王(2)
刘先主绝境大反击
汉献帝把皇位禅让给魏王曹丕的消息传入成都,刘老板一拍桌子:&你妹呀!&
刘备的处境,真是不妙。
前面说过,三方之中,北方曹魏占天时,江东孙吴占地利,西川刘备占人和。刘备,一直以&尊王&的旗号来作为自己招牌的凝聚力。
刘备的爵位是皇叔、汉中王(自封的),在中央的官职是大司马(自封的),地方的官职是荆州牧、益州牧。当然,这些都是汉代的官职。如今汉已灭亡,这些官职爵位就等于是作废了。
刘备,再次成了黑户。
假使依然有效,那么你也只是魏国的汉中王、魏国的荆州牧、益州牧!向魏国称臣?呵呵对不起,就算刘备再怎么混得油了,再怎么小人,他也不会臣服于曹丕的。
退一万步,就算是刘备承认他是魏国的汉中王、益州牧(荆州已经没有了),魏国也绝不肯承认刘备是魏国的朝廷命官。首先,他那个汉中王,别说是魏国,就是汉代,也没有谁肯承认。其次,魏国只承认刘璋是合法的益州牧。前面说过,孙权投降了曹魏(名义上),把刘璋请到秭归去,做了魏国的益州牧。
&&这才是益州合法的真正主人!
刘备这个黑户,如果不采取点什么措施,他就什么也不是,变成《三国志》比较常见的贬义词:贼。
说句不该说的话,孙权和曹丕支持刘璋这件事,和法国等国的&泯主&人士在背后扶植老喇嘛流亡政府这种臭不要脸行为是差不多了。就是让你民心不稳。好在青藏一带只是中国的一个自治区,而不是全部。那里乱成什么样子不用我说了吧。而刘备,他就只有一个益州!
你能说他压力不大?!益州一乱,他就全完了!
这时候,群臣劝他称帝,刘备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可是还是假装谦虚一下,没有答应。而诸葛亮再一劝,刘备直接就答应了。后来有人反对,刘备直接把他发配到穷山恶水去,说明他内心还是想称帝的。
刘备称帝,同样不是为了虚名,而是一种政治手段。
刘备的一切,都是汉朝封的。现在汉朝的皇帝已经签字同意把原来的公司名字注销了,刘备就直接成了黑户。也就是说,刘备的官职要想合法,只能、必须使汉王朝继续存在。
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那就得学袁绍&&再立一个皇帝!
你甭管立谁,那是下一步的事。首先要确定的是,刘备只有采取立一个刘氏子孙为汉朝皇帝的办法,才能保住现在的官职(其实是保住蜀中稳定)。
那么问题出来了。究竟立谁呢?
刘虞、刘表、刘焉这些支系的公子,刘备手上肯定是有几个的。但是,立他们行不通,否则容易像袁绍那样,弄巧成拙、四面树敌。
那么把汉献帝接过来行不行?不行。首先,难度很大。汉献帝虽然被废了,可是一直受到魏国的严密保护,一来怕被别人利用,二来怕被刺杀嫁祸给魏国。看看威震华夏的关羽,想抢汉献帝,就没有成功,落得个兵败身亡的下场。其次,就算接过来了,也难于控制。汉献帝这个人,那是绝顶聪明。干掉了董卓、联络过贾诩,成功逃离长安,要不是曹老板防范严密,恐怕早已被他得手了。身在笼中、最弱势的一方,却策划多起谋杀权臣案、长达数十年平平安安,最后虽一直不能成功,总也落得个善终的下场。把汉献帝接过来,刘备能控制得了?刘备平生一怕曹操二怕孙权三怕孙夫人。孙夫人那点厉害,比起汉献帝,还真有那么点班门弄斧的意思。
有了董卓、袁绍、关羽这些前车之鉴,刘备思前想后,觉得立谁都不妥,干脆还是自己上吧。于是,刘备开始策划登基称帝、继承大统。
首先,&或传闻汉帝见害,先主乃发丧制服,追谥曰孝愍皇帝。&
或传闻。就是有人说,不知道是谁说的。那究竟谁说的呢?当然是刘备自己说的。
先派人传出流言,说汉献帝被曹丕给毒杀了。否则,天无二日,献帝还活着,刘备称帝,和袁术就没区别了。
而且,说汉献帝遇害了,曹丕称帝。曹丕就成了篡位的逆贼(其实是合法的禅让,属于改朝换代里最文明的一种方式了),汉献帝签字的诏书,也就作废了。无效的!皇帝密诏,说如若朕死,传位于皇叔刘备!嘿嘿,我才是合法的继承人呦。
然后,&是后在所并言众瑞,日月相属。&
就是根据河洛图书推算,还有各种星盘卦象,都表明他刘备是真命天子。这招,氓隶之徒陈胜、吴广都会用,就不细说了;
章武元年夏四月,大赦,改年。以诸葛亮为丞相,许靖为司徒。置百官,立宗庙,袷祭高皇帝以下。
于是,刘备这个昔日的汉大司马、汉中王、益州牧,在汉朝灭亡之后,又兼任了一个新的职位:汉朝皇帝。
创业未半汉中王(3)
朝辞白帝彩云间
刘备发动战争,是在关羽被杀的两年以后。所以有人说,让刘备决定开战的标志,不是关羽死,而是吕蒙死。
刘备决定兴兵伐吴,赵云劝道:&今番称帝,就是和魏国结了死敌。不如上映天时,下顺民心,先灭魏,则吴自然投降。&
刘备烦的头都大了,说道:&你,以后,少搭理诸葛亮!&
赵云是个武官,没带太多兵打过仗。无知者无畏,&灭魏&从他嘴里说出来,显得特别自然。诸葛亮近年来学得聪明了,有什么妙计,都指使赵云去说,刘备不胜其扰.
其实赵云说&灭魏&,只是在吹牛而已。目的是让刘备对他的策略产生兴趣。
但是,这个牛,吹的还是太大了,所以刘备干脆没好好听他后面的话。赵云后面的策略是:先袭取凉州,守住、发展,然后等待时机成熟伺机出兵关中,和东吴成夹击之势。
赵云这个策略好不好,先不在这里说。因为几年以后,诸葛亮又用了一次同样的策略。
刘备不听,而是打着为关公报仇的旗号,从西川出发,攻破了要塞巫山。巫山,虽隶属于南郡,却太过偏远,离蜀国的东大门反而很近。
刘备命令黄权从江北进发、防止魏国偷袭;冯习、张南为前部大督,率领四万军走在最前。刘备自己,则调集了入川时从荆州带来的两万人马,暂时未动。这其中,就有陈到将军所督、蜀国最精锐的【白g之兵】。
刘备此次动兵,声势极其浩大,水路两线进军,一路上还派马良以金、锦、爵位为诱饵,吸引南郡附近山地的少数民族部落前来加入,一同讨伐孙权。
刘备一副有恃无恐的样子,一路破关斩将的逼近荆州中心,孙权,害怕了。
孙权当然不怕刘备,怕的是刘备不要命。
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刘备真是不要命了。
正因为如此,刘备的兄弟情义,到现在才看的出来。
刘备之前斑斑劣迹,总是被人扣上伪善的帽子。白门楼上逼死自己的大哥,长坂坡摔孩子收买人心。
外表很仁义,也重视和部下的感情,其实都是为了收买人心给自己打江山。
但是,《三国演义》写这件事,就彻底让刘备从&伪善&的泥潭中走出来,成为真正的英雄豪杰。
刘备爱护兄弟、哭,凡此种种,并不是装的。
真正到了刘备选择的时候,在兄弟和国家(事业)中间,刘备选择了兄弟。
&&国家?不要了,跟兄弟相比,国家算得了什么?国家只不过是他私人的财产罢了。为国家考虑,不管兄弟大仇,那和小人有什么区别?刘备当然知道此时应该先讨伐不臣。但是,刘备这个皇帝,当上了,就忘了兄弟了么?
刘备当然也知道要想匡复汉室,必须联合东吴共拒曹魏,但是,匡复汉室,是当初桃园结义时三个人的梦想。梦想,是基于三兄弟情义的衍生品。
这一拜,春风得意遇知音。
桃花也含笑映祭台
这一拜,报国安邦志慷慨
建功立业展雄才、展雄才
这一拜,忠肝义胆
患难相随誓不分开
这一拜,生死不改
天地日月壮我情怀
而,如今,兄弟没了,梦想还有什么意义?
就算是实现了,关张也看不到汉室复兴了。
既然如此,对不起,梦想,还是破碎吧。
&朕,誓为兄弟复仇,就算两家两败俱伤,让曹丕这奸贼一统天下,只要能取孙权的首级,也在所不惜。&
&兴复汉室,呵呵,对不起,朕不要了。&
既然不能灿烂的飞舞着,那就灿烂地死去吧。
刘备,已经疯了。
&&以上,写给三国演义的刘备。愿来生兄弟再聚首,继续为梦想拼搏。
镜头转回行营。
历史上的刘先主无声笑了,他屏退众人,松了一口气。
真是不容易啊,连身边的人、甚至后人,也没看出来。说明,朕伪装的很成功。
和威震华夏相同。历史上的刘备,到底是不是像演义那样,彻底放弃一切,忘记梦想,专程跑来和孙权拼命,我们不得而知。
但是,这不重要。因为当时所有的人,都相信这一点。
连史官都说,先主忿孙权之袭关羽。
孙权看得出来,此时的刘备,失去了往日的冷静,已经不要命了。
创业未半汉中王(4)
热锅上的孙权与舌尖上的曹丕
孙权听说刘备来拼命,非常着急。马上派出大长脸诸葛瑾,前去议和。
诸葛瑾,嬴姓,字子驴,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吴太傅诸葛恪之父。东吴著名谋士。
&陛下,下官此行。。。&
&就别此行了,直接说你来干嘛来了。&
于是,诸葛瑾发挥了&论客&的技能,和刘备进入舌战状态。
诸葛瑾出了一张【道理【大】,大体的意思,就是劝刘备不要舍本逐末、为了兄弟义气,放弃兴汉大志。
结果,刘备打出了一张【诡辩】,诸葛瑾落于下风。
诸葛瑾见道理讲不通,打出一张【时节【中】,告诉刘备,若伐吴,受益者只有曹丕。
结果,刘备无视。
诸葛瑾熟虑制衡了一下,还想试试,刘备直接来了个【大喝】
&不看在军师面上,教汝回不得东吴!&
诸葛瑾无奈,只好回去禀报孙权,停战,恐怕行不通了。
我们玩游戏的人都知道,想要停战,你不带钱、不给点好处,一般是不会跟你停滴!刘备此次如此大张旗鼓的破坏联盟,很明显就是在打一场威胁战。别说孙权只是让诸葛瑾空手来,就算给的少了,刘备也不会同意。
孙权见讲和不成,就派出右护军、镇西将军陆逊为大都督,总督十个军,去南郡西部的山地中阻击刘备。其中,陆逊、韩当直接指挥两个军,其余众将如潘璋、徐盛等人则一人一军。
&&注意:是阻击刘备,不是消灭刘备。
陆逊身为全军统帅,自然也很明白孙权的意思。
&备举军东下,锐气始盛,且乘高守险,难可卒攻,攻之纵下,犹难尽克;若有不利,损我大势,非小故也。今但宜奖厉将士,广施方略,以观其变。若此间是平原旷野,当恐有颠沛交驰之忧,今缘山行军,势不得展,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 。&
稍微解释一下。刘备拼命来的,锐气正盛,而且进攻的每一步都依靠着山栾险要,非常不好打。刘备一共四万人,山地作战,纵然取胜,一战也杀不了他四万人。
何况,急切之间难于取胜。如果输了,那就是白白赔兵。
万一两方主力交上了火,那后果就难于预料了。
刘备跑来拼命,求的就是决战,如此,就绝不能让他得逞。如果在平原旷野交战,很容易找到对方主力,可能想不打都不行。但是,现在既然有地理的优势,在山地作战,那就更应该发挥地利的作用,把刘备军阻挡在层层山峦之中,令其活动不便,难以进军。
如此,就不怕刘备长驱直入,攻下荆州了。
说了这么多,中心思想就一个:
&&那就是,万万不能瞎打。
前面说过,吴、蜀必须联合才能生存。刘备有四万多、孙权五万。真打起来,谁怕谁?唯一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让曹丕捡便宜。
若真打起来,没有别的可能!你别听什么以少胜多。你就是再以少胜多,四万多人摆在那,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要是真的火拼一下,无解,必然两败俱伤!
所以,孙权非常害怕,战端一开,还不断派人去刘备那里请和,希望刘备冷静下来。
刘备疯了,孙权可不能跟着他一起疯!
有人读上面那段话的时候,认为陆逊说刘备&缘山行军,势不得展&是为了加大取胜的希望。窃不敢苟同。
因为打仗,必然是两军在同一地点交火。刘备&势不得展&,陆逊同样也&势不得展&!一样的!你后退个几百里再打,跟现在打,都是在山地作战,没有区别的。
陆逊的目的,只在拖住刘备进攻的速度。&自当罢于木石之间,徐制其弊耳。&
罢,就是疲,要让刘备军疲劳、懈怠,入侵的速度自然减缓。何况,陆逊说,徐制其弊,只是利用山地打仗不容易速战的特点拖住刘备,而不是说消灭。
秉承着不能瞎打的原则,陆逊的五万大军只是防守,守不住就退,尽量避免发生战斗。
是以,刘备的大军,连战连捷。
创业未半汉中王(5)
蜀国五虎上将之一的老黄忠、吴国的神捕潘璋、城(和谐)管部队大队长甘宁,全部在前哨战、遭遇战中战死。
这些情节,都是文人虚构的。
其实,看了史料,你会发现,刘备长驱直入的过程中,双方打得异常保守,一直推到夷陵一带,两边总共也没死几个人。
演义的作者让两边排名前五的大将都死在这里,一定另有目的,突出孙权寸步不让、刘备前期生猛也好,渲染战争的残酷也罢,在这里先不讨论。
我们说过,孙权的策略是:尽量不要瞎打,尽量拖延时间,尽量讲和。
而刘备这边现在的动静是:拼命,寻找东吴的主力决战,水陆并进,一定要灭了东吴。
可以推出,在双方策略暂时不变的条件下,发生的事件必为:
刘备的大军沿着山路、水路,一关一关的推进,遇到阻碍就猛攻;
孙权的军队,能守则守,尽量不要和刘备消耗兵力,若是刘备实在攻得太猛了,眼看双方要大面积的接触、消耗,就主动撤出来,退到后一关防守。。。。
但是,杯满则溢、月盈则亏,凡事都有个限度。
决定这个限度的,是决策背后的价值观。
刘备打下来的土地,是南郡以西,一直绵延到秭归的山地。这片土地,也算是比较大,但是非常荒凉,发展落后,基本没什么价值。
这样我们就很容易得知,孙权之所以能守则守、守不住就退,不死战不还击,是因为孙权的价值观中,丢失这些土地的后果,远不及双方军队火拼的后果严重。
也就是,土地<士兵。
孙权之所以退那么干脆,只能说明,这些土地是允许丢失的,你刘备想要,就送给你好了。只要你得到些好处不再发疯跟我拼命,这些地盘都是小意思。
主流认为的诱敌深入,很可能分析的不对。
陆逊手下那些大将,也不乏身经百战、老谋深算之辈。怎么就&诱敌深入&这么个简单的策略,都看不出来,非要和陆逊胡闹?
一向认为,历史上没什么真正的傻瓜,大家都是将军,但只从军事上的能力说,都是差不多的。即使没有陆逊强,也必然差不到哪里去。他们既然认为刘备深入荆州之后反而没有初期容易对付(大概意思是刘备深入之前立足未稳容易打,深入之后营垒坚固不容易打),那就一定有他们的道理。那么多将军都这么想,我斗胆请大家不要怀疑他们的专业能力。
他们说&诱敌深入&这个战术打不赢,那当时的情况就是打不赢。
既然军事的角度分析大家的能力都差不多,那陆逊为什么和众将的方针相反呢?陆逊究竟哪一点高明,我告诉大家,陆逊高明在军事以外的政治眼光。
这才是将帅之别。
不要以为帅就一定是军事能力出类拔萃的将,将军的军事能力再强,若没别的长处,那他也就是个将。当帅,那就要懂点政治。
创业未半汉中王(6)
接着说&诱敌深入&。
战争,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没有哪场战争是&必胜&的。
诱敌深入也一样,谁能保证诱敌深入就一定能赢?
你千万不要用陆逊最后赢了这个事实来恶心我。在当时,结果可是谁也不知道的。而且我告诉你,陆逊诱敌深入反击的第一仗其实是输了,还死了不少兵。
综上,提出的是针对&诱敌深入说&的两个漏洞。
1.吴国诸将普遍都认为深入前打要比深入后容易,所以,诱敌深入其实是增大了取胜难度。
(再次,请大家一定要相信他们,他们再怎么水、再怎么脑残、再怎么无能,那也是职业军人,肯定我们这些外行强)
2.谁也无法保证胜负,深入前就打,要是输了,还能组织再打,深入后打,要是输了,之前的土地就白丢了。
(别跟我说&那要是赢了呢?&,胜负概率,你参见第一条。)
本文认为:孙权(陆逊)在前期一退再退的原因是:与和刘备火拼、大量死人的严重后果相比,南郡以西的荒凉土地不甚重要。
但是,还是那句话,凡事都有个度。当背后的价值观发生变化时,策略也就自然需要调整了
触发点是:刘备的大军推到了V亭、夷道一线。进攻夷陵,逼近江陵。
夷陵,是江陵的大门,过了夷陵,就是走出了山地。前面一马平川,江陵很容易就拿下了。江陵是南郡的治所,左荆州的枢纽。如果刘备能拿下江陵,很快,南方的武陵、零陵也就自然纳入掌中了。如此,就又回到了关羽死前的局面。荆州一边一半,联军实力总和不变。
左荆州,那是孙权苦心孤诣,熬光了周瑜、鲁肃、吕蒙三代都督毕生心血才得来的。对于这片相对富饶得多的用武之国,孙权没那么轻易放手了。
刘备的军队直到打到这里,才遭遇到最顽强的抵抗。猛攻多日,又使出诱敌之计,也不能再前进一步。
究其根本原因,并未什么诱敌深入时机成熟,或者地点恰到好处,而是,决策背后,决策者的价值观。
这时候,相比于丢左荆州,打硬仗已经没有那么可怕了。
姑且认为是:火拼=土地。
程度都差不多的,都重要,尽量两全,却也两难。是以,孙权既没下令陆逊反击,也不允许陆逊后退一步。
战争到了这里,就进入了相持不下的对峙阶段。
创业未半汉中王(7)
刘备步步为营,在夷陵一代遇到顽强抵抗,由于是在山地,军队不能展开,一旦遭遇真正死守,便强攻不下。于是刘备想方设法让陆逊走出工事决战。
首先,前军的张南在江南猛攻安东将军孙桓据守的夷道,十分危急。
但是,很奇怪,危在旦夕的夷道直到最终刘备兵败,也没有被攻破。难道真如陆逊所说,是孙安东善于用兵、极得人心的原因么?
答案恐怕只有陆逊知道。
东吴的众将劝陆逊分兵去救夷道,陆逊刚要下令,猛地想起不久前的一件事来。
&为将当有怯弱时,不可但恃勇也。将当以勇为本,行之以智计;但知任勇,一匹夫敌耳。&
定军山之战,刘备攻打张颌甚急,夏侯渊自恃勇力,冒险分出一半兵马去就张颌。谁知道,刘备本应该猛攻张颌的大部队,突然掉头,直扑夏侯渊,一代名将,就此死于鼠辈之手。
这次攻打夷道,恐怕是故伎重演。于是陆逊下令:&不救!&
个人认为,陆逊说孙安东一定守得住,纯属妄言,瞎说的。
陆逊觉得刘备是在佯攻,事实却未必真的如此。倘若刘备是真的要拿下夷道,恐怕孙桓就危险了!陆逊的决策,是根据&对孙桓处境最有利&的假想而确定的,站在孙桓的角度,这就犯了大忌讳。
人言未虑胜先虑败,任何决策,都必须考虑到&对自己处境最有害&的可能性,一定要把对手考虑得足够狡猾,一定要做出最坏的打算。
然而,陆逊却犯了大忌,根据&对孙桓最有利&的可能性做出决策,有道理么?有。
因为,刘备佯攻这种可能,确实是&对孙桓最有利&,但同时也是&对陆逊最有害&!因为在这种假设成立的前提下,陆逊如果分兵去救了,那么就会步夏侯渊的后尘。
且不说陆逊和孙家的矛盾、君臣之间的斗争。其实任何时候,都要先考虑自己。
刘备倘若真攻夷陵,那对陆逊来说自然就没危险了,就算夷陵攻破,孙桓战死,跟他陆逊也没关系。但如果陆逊真的傻乎乎分兵了,那万一刘备使诈,陆逊自己可就玩完了!
所以,陆逊做出不分兵的决定,是出于优先选择自己的安全。
并非因为孙桓得人心、能守住。而是因为他不甚在乎孙桓的死活,死就死了。试想一下,如果守在夷陵的是陆抗呢?陆抗也很会用兵,能力和人望肯定不在孙安东之下,看看陆逊舍不舍得他儿子冒险?呵呵。
当然,陆逊猜得对,刘备果然是佯攻,没有真打。这个结局是皆大欢喜的。孙桓安全,陆逊也没中计,若是陆逊估计错了,那也是没办法的事,起码保住了自己。
刘备一计不成又生一计,派出吴班带着几千活靶子在平地立营,吸引陆逊出来,自己带着八千精锐在旁边山谷埋伏。可是我们说过,陆逊目前的任务就是死守,别让刘备走出大山拿下江陵,并没有收复失地的打算。所以,陆逊根本理都不理,管你有没有伏兵呢,你就是真的白给我打,我也不打。
这时候,又有个人站出来帮刘备引诱陆逊出战。
谁?曹丕。
初,帝闻汉兵树栅连营七百余里,谓群臣曰:&备不晓兵,岂有七面埋营可以拒敌者乎&苞原隰险阻而为军者为敌所禽&,此兵忌也。孙权上事今至矣&
前面说过,刘备连营没有错。孤军深入最好的方式就是步步为营、稳扎稳打。这样才能将打下来的土地牢牢站住。刘备每打下来一个地方,必然要派兵把守、修筑工事。有人说刘备兵力分散,也不甚准确。刘备总共50营,前线40营,兵力根本没有分散。
刘备苞原隰险阻而为军,陆逊此刻也同样苞原隰险阻而为军,可见,这根本不是要害所在。曹丕说话没啥根据。刘备再不晓兵,也比曹丕强。人家打仗起码赢过,你呢?
曹丕说这话,就是气孙权、激陆逊。我这官二代都看出来要害了,要是我指挥,刘备早输了!你这陆逊真垃圾,等啊等啊,连个刘备都不敢打,你还能干嘛?
前面说过,刘备孙权真的大规模打起来,肯定没赢家,两败俱伤,曹丕最高兴。所以,曹丕肯定是希望两家快点打,他好出来捡便宜。
陆逊,仍然没动。
为什么?没必要啊!现在出来跟这个几乎疯了的刘备拼命,我傻啊我?
创业未半汉中王(8)
刘备百般诱敌不成,双方在V亭一带对峙许久。时间一长,刘备一方的营垒愈加坚固,陆逊如果想反攻,就更难了。
虽然是缘山连营,深入七百里,刘备却也没出现补给困难的情况。双方每天的行动计划,开始趋于稳定。
尽管刘备还是每天派人前去挑战,可刘备自己也清楚,陆逊基本是不可能出战了。
这天晚上,刘备正在营中视察军情,军校进来禀报:&陛下,陈式将军今日率领水军沿江巡视,依然未见东吴斗舰出现。今向陛下请示明日任务。&
这样的报告,这些天刘备每天都听一遍,每天都下令继续巡视,寻找战机。可是今天,刘备突然别出心裁,改变了主意。
&回令陈将军,烧掉战船,水军全部并入前线步兵之中!&
如今双方僵持不下,几乎达成默契。再对峙下去,恐怕还是如此。过不了多久,双方休战,这里就是新的国界了。&&看来,已经没必要再用水军吓唬孙权了、整天嚷嚷灭东吴了。
按说这次虽然拿不下江陵、没能夺回左荆州、没能灭吴国,却几乎没费一兵一卒白的了那么大一片土地,已经是很成功了。
现在,江陵以西的大片山地在我手中,山地易于藏兵,这次没打下来,不代表以后没机会。待到那时,江陵一举可下!
刘老板的计划,一直进行到刚才,都可以说是天衣无缝。
孙权看到的,一直是一个疯狂的刘备,他水陆并进,大张旗鼓,一副不要命的架势。别看他的前部先锋现在还窝在左荆州的山峦里,可他的水军,一刻不停的在江上搜寻东吴斗舰。
这是一个极度危险的信号。
左右荆州隔的是湘江,荆州扬州之间是长江。刘备如果只是想抢到江陵的地盘,根本不会出动水军。出动水军意味着:刘备的目标,至少是整个荆州,甚至,东吴本土。
孙权倒不是害怕打不过刘备,这个反复说过好几遍了。孙权是怕和刘备大规模消耗兵力。所以,孙权的水军虽然极强,却一直没敢露面。
但是,刘备这时候撤掉水军,直接暴露了他的本来目的。
也就是说,刘备疯了是假的!为关羽报仇不过是借口!刘备的真正目的,就是吓唬你孙权、你不是怕损耗兵力么?那我就装疯,谅你也不敢跟我拼命!让你一直退、一直退,退到哪算哪,你战略性撤退让出来的土地,就又都是我的啦!
刘备看到,孙权的底线是江陵,于是在相持一段时间之后,就收起架势,不打了。而本来用作迷惑孙权、使其以为自己目的是灭吴国的陈式水军,现在也用不着了。
刘备营垒坚固、据守在重峦叠嶂间,不再变化。估计是等着孙权求和。
可是这一疏漏,之前的伪装都功亏一篑了。几天后,孙权的办公桌上出现了这么一封信。
&夷陵要害,国之关限。虽为易得,亦复易失。
失之非徒损一郡之地,荆州可忧。今日争之,当令必谐。
备干天常,不守窟穴,而敢自送。臣虽不材,凭奉威灵,以顺讨逆,破坏在近。
寻备前后行军,多败少成。推此论之,不足为戚。
臣初嫌之,水陆俱进,今反舍船就步,处处结营,察其布置,必无他变。
伏愿至尊高枕,不以为念也。&
简单说下内容。
前两行大概意思,我们之前说过了。夷陵要塞是要害之地,守着夷陵,刘备就拿不下江陵。如果万一丢了,江陵乃至整个南郡(左荆州)就都危险了。所以夷陵万万丢不得。
中间两行是给孙权下定心丸的。意思是刘备不好好在西川守着,竟敢跑过来送死,他客场作战,一定会输给我们。纵观刘备这戎马一生,输多赢少,估计他还是不行,容易对付。
最后两行才是重点:刘备放弃了水军,只以陆军在前。这说明他丫打从一开始就没打算来拼命!我们之前的担心,都是多余的。其实刘备也怕打,也不敢大规模跟我们消耗。既然如此,那就没必要让着他了!
主公你要是还不放心,我还告诉你,刘备的营垒现在已经固定,好久都没变过了。这说明,刘备已经打算长期驻守,并没有进攻的态势。
&&总之,刘备拼命是假的!他也是怕打的!不用担心他来跟我们拼命!
&&主公,下令,打吧!!!
孙权看完信,骂道:&差点又被那厮骗过了!陆逊,给我狠狠揍他!&
陆逊接到命令,召集众将,说道:&诸位已经憋足了劲对么?现在,令人兴奋的时候到了!本都督命令进攻刘备!哪位愿作先锋?&
众将连忙劝道:&都督,别冲动啊,现在刘备深沟高垒,不比当初,若我们贸然出战,根本就攻不下来!&
陆逊不听,直接下令偷袭刘备的一处营寨,果然没成功。诸将都埋怨道:&空杀兵耳。&
刘备主营。
&报!陛下!陆逊出兵偷袭我营寨!&
刘备大惊失色:&什么?!!怎么可能!&
&陆逊攻寨未拔,已被乱箭射回,死伤惨重。&
&额。。&刘老板擦擦冷汗,怀疑陆逊被自己逼疯了,于是再也不敢派兵出去挑战了。
难道是自己露出了什么破绽么?刘备仔细思考,可是已经迟了。
陆逊开始频繁的出战。
&陛下!陛下!伯父!陆逊的大军出来了!四周举火,直扑我营寨!&终于能跟东吴血战一场了,关兴异常兴奋。
&陛下,发令吧!众将等的就是这一天啊!&张苞望着对面来势汹汹的吴兵,目眦欲裂、咬牙切齿。
&众将集结!快!&刘备果断下令。
须臾,众将集合完毕,雄纠纠气昂昂,个个摩拳擦掌。这一天,终于到了,大半年的长途奔袭,终于到了决战的时刻。身为将士,生平能经历如此大战,岂非殊荣?!
&众将听令!&刘先主表情庄严。
解散!!!!!!&
刘备颁下军令,飞速跨上战马,在第一时间逃离了现场!
众将面面相觑,关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陛下,这。。。&
刘备用鞭子在马身上一抽:&你妹呀!听不懂啊?!跑!!&
创业未半汉中王(9)
以孙权的角度,再分析一下。
我们知道,孙权回避大规模交战的策略,是基于&刘备发疯跑来拼命&这一情报决定的。
在左荆州的山地里,因为地盘荒凉,几乎无价值。故【土地 &开战】,东吴节节退让。
打到夷陵这个地方,由于是国之关限、江陵门户之地,丢了夷陵就等于放弃江陵、进而失去左荆州,所以,丢不得,但还是怕和刘备火拼,这个阶段【土地=开战】,东吴顽强抵抗。
后来刘备舍船就步,露出破绽,孙权发现刘备其实也是怕打的,如果真的动手,刘备也不敢瞎打。由于情报变得准确,由&刘备拼命&,变成&刘备怕打&,那么决策背后的价值观一定会发生变化。即,和刘备开战的后果其实一点都不严重,开战的成本变得无限小。
于是,这个阶段,【土地&远大于&开战】,所以孙权下令陆逊主动出击。&&不单要还手,就连之前白送的土地,最好也都夺回来!
由此观之,整个战争三个阶段下孙权的三种策略,就一清二楚了。
再说刘备这边。有人说,水军是蜀军用来运粮的,后来刘备改用陆路运粮,犯了军事错误,被陆逊控制了长江,后来吴国水军从联营的中部登陆,蜀军首尾不能相连,这才失败。
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既然水军要是运粮,那就应该没啥战斗力。东吴的斗舰一来,直接把蜀国漕运船开到东吴去了,你都没有还手之力!再者刘备的连营设在群山之中,用船运粮一样要登陆往崎岖的山里送,那不是脱裤子放P的事么?!还不如直接在山里运粮。
至于中间登陆断刘备后路云云,都不可信。试想,刘备若真的想打,他还干嘛撤退?他不撤退,你断的什么后路?
所以,刘备其实还是不敢打,不然不至于一场像样的反攻都没有,火烧连营,也没听说过烧死谁,和赤壁那些火压根儿不一样。
再说说刘备的损失。如我前面所说,刘备的军队是打散了,不是全歼。蜀国一共也就十万左右军队,死了八万,就直接灭国了。
其实算起来,刘备讨伐东吴的大军,零零星星加起来,勉强也不过8万。怎么可能全死呢?吴志这一部分,参考的吴国史书,其荒诞可见一斑。
据统计,真正被全歼的也就是走在最前面、刘备用金钱爵位名牌大衣吸引来的五溪蛮夷部落。(说白了就是沙摩柯)。最早进攻的冯习、张南的四万人,死了也就不到一半。刘备是个兔子成精,跑的很快,路上又丢宝贝又放烟雾弹,使出各种逃生手段,由他直接统帅的陈到两万白旄兵,几乎没有伤亡。
将军方面,冯习、张南战死。马良在江南撤退途中被步骘率领交州兵截杀。从江北北上防守曹魏的黄权,见南面乱成一锅粥,自知难以回去,遂投降了魏国。
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最恶搞的一句,大家自行翻译)
创业未半汉中王(9)番外
失之交臂的三巨头大混战&&浅析刘子阳的馊主意。
前者看似一直在说吴、蜀两方,其实夷陵之战和魏国关系也很密切。否则,若是双方较量,不存在第三方的话,那么就不存在打与不打的选择了。两方权力斗争,你死我活,肯定一上来就要真打。如此,只分析军事角度即可。
北方的曹魏,一直密切关注着战局。
夷陵之战的结果,无非那么几种。
1,双方激烈火拼,刘备最终惨胜。曹丕最高兴;
2,双方激烈火拼,孙权最终惨胜。同上,曹丕最高兴;
3,双方理性斗争,刘备获胜,孙权有损失,曹丕很高兴;
4,双方理性斗争,孙权获胜,刘备有损失,同上,曹丕很高兴(发生的结果是这个);
5,双方一直对峙,刘备在大战前放弃勒索,讲和,谁也没有损失,联军总和不变,曹丕不太高兴,但总归可以接受;
6,孙权在几乎没有消耗的前提下逆袭成功,一路反推到成都,刘备的人马、地盘都被收编,曹丕无法容忍,一定会出手干预,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7,孙权妥协,刘备勒索成功,接手左荆州或者整个荆州,两边对峙的大军一齐对付曹魏。这种结果,对曹丕最有害!曹丕无论如何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总之,曹丕希望看到的是两家实力变小,最不希望看到一家突然坐大。因为这样做大的一方总有一天会威胁到自己,对魏国的统治最不利。
所以,曹丕其实是希望两边打起来的。他看刘备一副拼命架势,就激孙权出战,尽量促成双方大规模决战。消耗战一旦打响,可以说,曹丕就很有可能一统天下了。
我们就种种可能逐一分析一下。前面说过,曹丕希望两家打消耗战,所以,站在曹丕利益的对立面的刘备和孙权,就会竭尽所能避免打消耗战(别看刘备疯了一样,他也在避免的。陆逊一出战,刘备还没有打就直接跑了),是以我们推出:1、2两条,基本不可能发生。
双方以不消耗为前提,可是但凡战争,就算再怎么严谨,也难免有疏漏。刘备如果疏忽、露出破绽让陆逊抓到,则刘备损失。同理,陆逊如果露出破绽让刘备抓到,则陆逊损失。
继续看,战争是刘备发起的,刘备如果得不到好处,就很难善罢甘休,所以,一直对峙直到一方露出破绽这种发展路线的概率最大,而双方都不出错的概率小。
所以,3、4 最有可能发生,而若曹丕中途不插手,则5 基本不可能发生。
6、7 两种结果曹丕都无法容忍。所以,曹丕一定不会坐视,一定会抢在事情继续发展之前出手干预,制止一方独大。刘备打孙权,根本不用担心孙权逆袭把自己灭了。因为他清楚曹丕不能允许这种事情发生,还没等孙权接近西川的大门,曹丕一定会在东吴本土施加压力。也就是说,孙权反灭刘备,绝对不可能发生。所以,刘备讨伐孙权,有恃无恐。
现在,说说比较特别的第五种、和第七种走向。
还没有交战之前,无论是孙权妥协,还是刘备放弃勒索,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曹丕【先】出手了。
创业未半汉中王(9)番外
失之交臂的三巨头大混战&&浅析刘子阳的馊主意(中)
说说比较特别的第五种、和第七种走向。
还没有交战之前,无论是孙权妥协,还是刘备放弃勒索,究其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曹丕【先】出手了。
对峙期间,如果曹丕耐不住寂寞,去打刘备,那么刘备必然马上放弃勒索,和孙权结盟,去防守曹魏;如果曹丕打孙权,那么孙权必然马上妥协,给刘备割地赔款,调回大军防守曹丕。
前面说过,这两种结果,都是曹丕不大愿意看到的。因为,你无论打那一边,那无异于成全了另一边。促成双方和好(必有一方得逞),联军无内部消耗。
于是,在双方对峙期间,曹丕选择不出手。
而且,尽量使出各种手段,或提供机会,或言语相激,促使孙刘火拼。
等到两家打起来之后,看谁占的便宜多些,再出手打他。
这个策略,是非常正确的。
但是,因为一个人的出现,上述的第七种,也就是、曹丕最不愿看到、对曹丕最有害的结果的出现几率,大大的增加了。
回顾一下:【7,孙权妥协,刘备勒索成功,接手左荆州或者整个荆州,两边对峙的大军一齐对付曹魏。这种结果,对曹丕最有害!曹丕无论如何不能允许这种情况发生!】
这个人,就是被某人无限神化、所出妙计多半不被采纳的淮南刘子阳,刘晔。
孙权遣使求降,帝以问晔。
晔对曰:&权无故求降,必内有急。
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外有强寇,众心不安,又恐中国承其衅而伐之,故委地求降,一以却中国之兵,二则假中国之援,以强其众而疑敌人。
权善用兵,见策知变,其计必出于此。今天下三分,中国十有其八。吴、蜀各保一州,阻山依水,有急相救,此小国之利也。今还自攻,天亡之也。
宜大兴师,径渡江袭其内。蜀攻其外,我袭其内,吴之亡不出旬月矣。吴亡则蜀孤。若割吴半,蜀固不能久存,况蜀得其外,我得其内乎!&
百度百科上说,刘晔&屡献妙计&,此次建议曹丕趁两家对峙,袭击东吴后方。当然,也是妙计。非但妙,更被列为他平生非常遗憾未被采纳的三大妙计之一。
可惜,常看我文字的人都知道。本文中的&妙计&,指的都是馊主意。
创业未半汉中王(9)番外
失之交臂的三巨头大混战&&浅析刘子阳的馊主意(下)
刘晔说这一大段话,我们慢慢翻译。
我们最近又没去打他,孙权却无端跑来投降,这就说明他必然想去洗手间。额不是,是他境内有危急。什么危急呢?哦,原来是刘备。起初孙权趁虚夺得荆州,杀了关公,惹恼了刘备,现在刘备大举来报仇,孙权怕我们中国趁机南下与刘备夹攻,这才上表投降。
他这么做有两个好处:
1,伸手不打笑脸人,让中国不好意思谋取东吴。
2,吴蜀正在站前对峙,吴国与中国结盟,这就对蜀国造成压力,刘备多半会放弃勒索,双方谈和。(就是前面说过的结局5)
如今天下三分,中国的实力占到全华夏的80%(虚数),联军只占有20%,以前他们依靠地形险要,互相救济支援,虽然很小家子气,却也是不利形势下的正招。而如今自寻死路,居然开始内斗,真是老天爷也要他们完蛋,神仙也难救。
现在,我们要做的是:主动出击,从背后进攻吴国!如果打得好,扬州、荆州全都被我们吃掉,刘备空忙一场,连荆州都得不到。如果打得不好,那至少也能打下扬州(他觉得扬州空虚),大不了荆州给刘备,反正江东是我们的了,不怕他跨有荆益。
这两种结果,无论哪个,刘备必然都活不了几年了。所以,不管打不打得好,一定要打!
PS,所谓中国,最开始指的是,长江黄河当&中&的&中&游地区。也就是河南那一片。谁有那片地方,谁就叫&中国&。近现代也一样,只要得不到河南,那几个政权,谁也不敢自称&中国&。什么中华台湾,西藏,满洲国......没一个叫中国的。河南一开始是汉王朝占据的,后来汉的政权跑到西川去了(姑且算他是),中国就是魏朝的了。中国历史,就由汉,变成了魏。中国历史里没有什么&三国&,只有魏国。因为河南只有完整的一个,没分成三瓣。&三国&属于华夏历史,中国历史那时候就只有个魏国才叫中国。
刘晔这段分析,把孙权分析得非常透彻。但是这个计划,还有两点漏洞。
1,刘晔没有考虑到刘备。
刘晔知道,只要东吴灭了,刘备不管是否得到荆州,都会很快被灭掉。这点,非常正确。但是,刘备又何尝不知道这一点呢?我们说,考虑对手,就要把他考虑的足够聪明,这才能尽量接近万无一失。
实际上,刘备根本不会眼看着孙权被灭掉。不要说不会帮曹丕夹击孙权,反而很可能出兵攻击魏国,以减少孙权的压力。这种情况,对魏军才最不利!我们说过,N种可能性中,要优先考虑对自己威胁最大的那种可能。没有人规定刘备不能这么做!
这时候有人会问了:你之前说孙权在初期应该优先相信&刘备疯了&,现在却说曹魏应该优先相信&刘备没疯&,这岂不是矛盾么?告诉你,不矛盾。因为决策者不同。刘备疯了,对孙权最不利,而刘备没疯,(曹丕攻吴的话)对曹丕最不利。
2,刘晔应该不知道其实两边根本没打起来。
如果说孙刘双方的军队已经胶着不下,一时间难解难分,谁也脱不开身去,那么刘晔的攻吴计划无疑是非常正确的。因为,就算联军反应过来,孙权想回头去救,已经分不开了。刘备、孙权都没有办法。
所以,推导一下:
刘晔的计划一旦实施,事情就会往第7种情况发展,也就是孙权割地赔款,刘备得到足够的好处,然后两家和好,一齐对付曹魏。前面说过,这种结果,是曹丕最最不愿意看到的。刘晔想把事情的发展往这条路上推,曹丕会同意吗?
创业未半汉中王(9)番外
失之交臂的三巨头大混战&&曹丕的决策
刘晔献计,让曹丕想起来一件事。
&权乃遣吕蒙袭夺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先主引兵五万下公安,遣关羽征三郡。未战,会曹公入汉中,备惧失益州,使使求和。&
上次对峙,几乎闹翻。情况和此次夷陵之战前期何其相似?
说到底,就是合作伙伴之间的敲诈勒索。
上一次,孙权趁刘备不在,几乎不费力气的得到了荆州右边的三个郡。可能刘备走时和关羽交代过,尽量不要和孙权摩擦,于是关羽傻乎乎的把右荆州就这么让出去了。
刘备气的大骂:&你妹呀!&带着五万大军回到荆州公安,准备还击,命令关羽出战。
这个时候,曹老板突然不知道哪根筋搭错了,他活泼了。。开始进攻汉中。刘备接到消息,非常吃惊。&擦!便宜你小子了,右荆州让给你,乖乖的别动啊。&彻底放弃抵抗,回西川去了。
于是,刘备白白便宜了孙权。
我想说,老曹啊,你这突然出来干嘛啊你,就算你再有不得已的理由,汉中防守再怎么松懈,这次机会再怎么难得,你至少也先等他们俩打起来再说吧?!
这下倒好,由于曹操的介入,直接便宜了孙权。
而这一次,蜀吴互换了位置。原来被勒索的,如今开始勒索别人。陆逊,就像是当年的关羽。如果曹丕听从刘晔的计划,去攻击东吴后方,可以说,上次的一幕又将上演,孙权听到消息,会再派人去谈和。
&吴王说了,只要陛下退兵,陛下抢来这些山地,我们就不要了,以后大家还是一家人。&
&不&&行!门儿&&都没有!结婚、结婚,就跟你结婚!&(参照郭德纲相声)
很明显,刘备嫌少。10天后。。。
&陛下,我们吴王说了,这次吐血大放送,不但南郡让给陛下,右荆州、长沙郡什么的我们都不要了。请陛下赶快罢兵,我们都督好回去救援,后方已经顶不住了!&诸葛瑾快哭了。
&不&&行!门儿&&都没有!&
诸葛瑾绝望:&陛下,当真要赶尽杀绝?!要是东吴灭了,你们也离死不远了!&
刘备解释:&非也,朕。。不是这个意思。&
&那?&诸葛瑾困惑。
&我们不要右荆州了,船都烧了,过不去了。不要了,把南郡给我就行。&
于是,掌声再次响起,刘备爱死曹丕了。
所幸的是(对魏国来说),曹丕这次吸取了他老爸的教训,决定隔岸观火,等孙刘真的打起来再行动。但是,也不能让刘晔没有面子,故没有直接驳回,而是从道德层面举出大道理来婉言拒绝。&人称臣降而伐之,疑天下欲降来者心,必以为惧,其殆不可!&
对比一下。
孙权勒索刘备,曹操活泼插手,刘备妥协,孙权得逞。
刘备勒索孙权,曹丕隔岸观火,孙权反攻,刘备失败。
其实,可以看出,看似是双方较量,其实和曹魏的动向有着密切关系。三国之世,各国互相掣肘,实在没法把任何一方忽略掉。这就是三分天下的精髓所在。
创业未半汉中王(9)番外
失之交臂的三巨头大混战&&山雨欲来
起初,刘备水陆并进,北方的曹魏岿然不动,等待时机。孙权派使者来投降称臣,目的刘晔已经说的很清楚了,1怕曹丕来夹攻,2企图让曹丕帮忙打跑刘备,3企图让刘备有所顾忌。
曹丕没有出兵,而是说:&将军英明神武,一定能击破刘备,我等着你的好消息。&把球又踢回给孙权。不仅如此,曹丕还放出话来,说刘备不会打仗,孙权的捷报不日将至。激陆逊出手。
不仅如此,曹丕还暗暗调动大军南下,压在荆州北部,对孙权说是准备帮他对付刘备的,实则是观察双方变化,伺机而动。陆逊火烧连营,大胜追击,刘备的军队都散了,在路上逃。谁也不知道现在情况怎么样,曹丕为免对自己非常不利的第六种结局发生,立即采取了措施,当机立断:进攻荆州!
第六条是:6孙权在几乎没有消耗的前提下逆袭成功,一路反推到成都,刘备的人马、地盘都被收编.
说什么孙权复叛,就是一借口而已,真正的原因,是不允许孙权坐大。&&现在就不要说什么孙权打西川不好打了,兵败如山倒!刘备的军队都在半路上逃命,还没聚拢,谁知道蜀国现在有多少实力?&&陆逊说杀了蜀军八万!你信不信?谁能保证陆逊一直追击蜀国各地不望风而降?再说,曹丕是应该相信自己,还是相信蜀国山川险要、寄望蜀军还能守住?&&自己能改变的事情,就不要寄望在别的事物上。
于是,曹丕出手了。
帝自许昌南征,诸军兵并进。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督前将军张辽、镇东将军臧霸出洞口,大将军曹仁出濡须,上军大将曹真、征南大将军夏侯尚、左将军张颌、右将军徐晃围南郡。
&&这个阵容,已经是相当强大了。几乎包括了魏国所有的航空母舰级别的名将。
五子良将,除去已死去的乐进,还有曾经的全军楷模、从神坛上坠落的于禁,已全部登场。
八虎骑,除去不在人世的夏侯热耍褂幸丫晌汗匆得餍牵煅不匮萁病⒑鲇莆拗笱匆担翟谕巡豢淼牟芎椋踩砍鱿
这是一套让人眼花缭乱的阵容。陆逊在荆州,已经停止了对刘备的追击,正在思谋破敌之策。&&最强大的魏军来势汹汹,绝不是好对付的。
而正在这时,身在白帝城养病(连夜逃跑冻感冒了)、收拢军马的刘备,听到魏军南下的消息,本来黯淡无光的眼中,又燃起了光芒。
&&等了两年的机会,终于还是来了。
前面说过,在曹魏出手之前,无论是孙权出手勒索刘备,还是刘备出手勒索孙权,都是有漏洞的。孙权的&鲸吞&,其实比刘备的&蚕食&要危险,后来之所以得逞了,不是因为他有多正确。而因为是曹老板发动了妙计,不待两家打起来就进攻汉中。
最后多嘴一句:曹操这条妙计,直接导致的结果是,曹操得到了汉中张教主囤积的切糕、壮丁,失去了名将夏侯渊;刘备得到汉中土地,失去右荆州;孙权得右荆州,无损失。三方还是孙权获利最大。
有人说,刘备比孙权缺少的是一个&时机&,孙权趁曹操向刘备施压的时候勒索,很容易成功;而刘备选择孙权无外患的时候出手勒索,必然得不到什么实惠。
这种说法也对,也不对。不对是因为:是孙权先出手勒索,两家对峙起来曹操才动。不是孙权对,而是曹操错。无外患时出手勒索,孙权和刘备一样,都犯错误了。孙权并不比刘备精明,只是运气好些。(PS有人问:把曹操看成勒索方行不行?刘备有外患,曹操为什么没有勒索成功?因为强势方,尤其是最强的甲方,是不具备勒索条件的。甲、乙双方是死敌,对立关系。只有联盟中较弱的一方,勒索较强的一方,才有可能成功。联盟中较强的一方为了联合盟友一起对付敌人,不得不满足他一些条件。而最强势的甲方天生就是没有盟友的,他勒索谁?人家满足了他,他也不可能去联盟的。那为什么还要满足他?)
但是,趁着盟友有外患的时候勒索他,得到些好处,这个是绝对正确的。
刘备不可能不知道这一点。可以说,丢失荆州以后,刘备一边在益州发展,一边也肯定盼星星盼月亮,就盼着吴魏打起来。可是,时不与我,孙权向魏国&称臣&,始终风平浪静。
说刘备年纪大了,年逾花甲,想在有生之年做一些事。其实指的是:刘备等不下去了。于是,冒险出手,修正关羽犯的错误,恢复到&水淹七军&之前的局面去。企图曹丕那边发动一下&妙计&,进攻孙权配合自己。可惜,虽然魏国有人出了这个馊主意,可魏文帝明智,吸取了他老爸的教训,一直等到双方打起来后才出手干预。
但是,魏国一旦进攻吴国,无疑是蜀军的机会来了。
前面说过,刘备的主力军队没怎么损失,前些日子在秭归,解散的蜀军零零星星陆陆续续的回来报到,猜测一下,六万大军回来四万多(按照八万算的话也是回来四万多,沙摩柯那些人就算没被消灭,也没有义务回来报到),嗯,或许还有一拼之力,至少,再出去吓唬吓唬孙权还是可以的。
蜀军在白帝城国界线上,又有了异乎寻常的举动。
创业未半汉中王(10)
前面说过,刘备一直是企图勒索,而不是偷袭。所以唯恐人家不知道。陆逊收复了失地,就把大军调回南郡防伪魏军。这天,接到了一封信。
&最近朕听说魏贼南下进犯江陵了,阵容强大啊,五子良将八虎骑,那个。。。你能顶住么?用不用朕出手趁火打劫热闹一下?嘿嘿嘿嘿。。。&
陆逊把信一撕,骂道:&擦!这次还挺会挑时候...&没办法,蛋疼归蛋疼,措施还是要采取的。
刘备收到的是这么个回信:&您老还能折腾的动么?上次赔了多少,还没赔够你就尽管来吧,我是不会给钱的。&
刘备气的拍桌子:&你妹呀!!!&没办法,夷陵一战尽管没真正死那么多人,很多都逃回来归队了,但是,军心不稳,未曾重编;再者失去了冯习、张南、杜路、刘宁、黄权、马良等将,一时间人才真空,统兵乏力。总之,短时间内,蜀国没有能力再组织对外的军事行动了。
无论陆逊是真的还有余力,还是打肿脸充胖子,刘备都不能在新败之际再度进攻。尽管是威胁战,刘老板也只能在永安一地做出准备进攻、调兵遣将、筹备军粮的态势来。
吴国那边对此当然也是颇为重视的,并不像陆逊说的那样满不在乎。陆逊唱黑脸,就得有人配合着唱白脸。
孙权闻先主住白帝,甚惧,遣使请和。
刘老板一看东吴主动来人了,心中暗暗一喜&&看来计谋还是奏效的。新三国这段很有意思。刘备心里高兴,嘴上却不说,假装怒火攻心,怒斥诸葛瑾:&你。。是来羞辱朕的吗!&然后假装晕倒。诸葛瑾一着急,&陛下。。陛下。。我们再加五万担军粮,成么?&
刘备假装说梦话:&不要。。军粮。。要。。要。。&
赵云接话哼哼:&切克闹。。。&
诸葛瑾下巴都快掉地下了(吕布死后,他就是第一大下巴),哭丧着脸,道&到底要什么呀?反正除了土地我们都给。。&
刘备:&要。。要萌女。。&
&陛下都这么大岁数了。。还要猛女?&
诸葛亮猥琐一笑:&大哥,陛下的意思是要把孙夫人接回来当人质。&
&可是,孙夫人已经。。投江自尽了。&诸葛瑾难掩悲戚。
诸葛亮困惑,刘备这时候也懒得装了,跳起来叫道:&要萌女!萌!!诸葛亮你别总自作聪明!前年出那馊主意我都没追究你。&
诸葛瑾连忙劝道:&有!有!&
刘备满意了:&这个可以有。&
诸葛瑾心想:&这个真没有。&
总之,孙权这次主动来请和,肯定是给了点钱的,但是不会太多。刘先主同意言和,东吴才得以专心对付南侵的魏军。
这次曹丕明显动了真格,几路大军频传捷报,大破吕范,火烧诸葛瑾,孙权军节节败退,临江拒守,几乎保不住江陵。
东吴一方仅仅朱桓一路获胜。所谓获胜,也就是守在城中打听到魏军换岗的时间,趁虚偷袭攻破魏军两个营而已。两个营,就算全杀了,也就只有两千人。攻破两个营,没等其他魏军反应过来,朱桓就掉头逃回城中,继续死守。魏军始终攻不破他,也可能,魏军是在&围点打援&,根本没打算直接拿下。
天意再一次帮了吴国的忙。魏军高歌猛进,不幸又爆发了瘟疫,这场名将盛宴的大战就此不了了之,孙权也没有像赤壁那次一样趁机反攻。
而蜀国这边,刘备看了他人生中最后一次春晚,转入春夏,生命即将走到尽头。
刘备召见了诸葛亮,本文的主角,终于正式登场。
新闻热文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世纪2全面战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