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坐a2白金奶粉怎么样矿山可不知怎么样

我现在有一座花岗石矿山,想找一个股东请问是在哪里招商,知道的说 不知道的别乱说谢谢。 回答的好可以追_百度知道
我现在有一座花岗石矿山,想找一个股东请问是在哪里招商,知道的说 不知道的别乱说谢谢。 回答的好可以追
提问者采纳
来的商你估计也不会信任。如果你只是缺少开采资金,那么你可以去附近的企业谈入股谈合作,签协议
其他类似问题
按默认排序
其他3条回答
花岗石矿山开采福建人最在行,也最有兴趣。你可以到福建水头企业谈合作,
请问你的具体的地方,我们有兴趣投资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回答者:
花岗石的相关知识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家里承包一座矿山全是露天的优质硅石矿,不知道可以销往哪里?_百度知道
家里承包一座矿山全是露天的优质硅石矿,不知道可以销往哪里?
在湖南,品位在99度以上
提问者采纳
做耐火材料的公司!湖南有湘钢可以看看周边的企业!附近还有湖北的武钢附近应该耐火材料企业也很多!
提问者评价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推广
硅石矿的相关知识
按默认排序
其他2条回答
广东磨陶瓷用的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甘肃法制报
甘肃农民报
甘肃经济报
【百花】矿山,一座城市的臂膀
网-甘肃日报
  徐长峰
  白银矿,白银厂
  在中国版图的西北一隅,因为一座矿山,便孕育了一座城市&&白银。
  的确,这里也出产大量白银,以及金、铝、铜、铅、锌&&这些大量的有色金属家族,不知在地壳深处安家落户多久了,在黑暗和寂寞中成长繁衍,这也许是地域的造化,也是天赐之恩吧?
  这些带有光芒的家伙,一旦被聪明的人们发现,也就成为聪明者之福祉了。其实,走出黑暗,也是一种解脱,梦想也变得光明起来。
  不是么?
  1956年的最后一天下午3点,奇迹出现了&&
  永载共和国冶金史册的惊天一爆,霎时,蘑菇状云烟腾空而起!这座叫&白银厂&的矿山诞生了。
  世界睁大了眸子,国人惊喜若狂&&
  开拓者欢呼雀跃,矿山摇旗呐喊,采掘机举臂显威,矿车咆哮奔跑&&
  有一个至关重要的时间:日,产出第一炉熠熠生辉的铜&&之后的18年,连续创造了铜矿产量、产值、利税雄居全国首位的辉煌!真是了不起啊,&铜城&白银奇迹般地屹立在大西北的黄土高原上。
  日,伟人邓小平来了,亲临、抚慰这个不容易的矿山,这个了不起的矿山!他由衷地感慨:&你们这里是艰苦奋斗!&
  一号坑,二号坑
  站在凤凰山巅望着你读着你,让目光热辣辣碾过你的身躯,让思绪漫过你年轮的坑坑洼洼,作为今天的白银人才会轻轻地喊出:一号坑,二号坑。
  其实,你是镌刻在白银这座城市扉页上的墓碑,为了矿山大爆破,英勇献身的陈永江、郭文华烈士的名字就铭记在这里,还有&烈火金刚&&白银铜人&,以及新一代&矿山铁人&、英雄劳模&&他们都是白银这座以金属命名的城市的开拓者、奉献者。
  其实,一号坑也罢,二号坑也罢,也是矿山或折腰山顶上栖落的金凤凰,要么坑边斑驳可见的红、绿、蓝在印记着什么呢?
  站在一号坑或者二号坑边,人们似乎还可以聆听昔日矿车轰鸣的旋律,或者还可以抚摸到运输车沿山道盘旋而上的大喘气。呵,那正是当年的矿工们用铁钎和地球对话的画卷,用信念和大自然抗争的写照!
  今天,铜城的后裔们来到一、二号坑畔,目睹这座城市的过去,感悟矿山的历史,不就是在读一本厚厚的书么?这部沾满金、银、铜的书中,记录了当年不毛之地的郝家川&&&风吹石子跑,处处野狼嚎&的场景;记录了当年的创业者身裹皮袄打井放炮的影子;记录了&日出斗金&的矿山英姿和凤凰山上每天升起的火辣辣的太阳;记录了一代代铜城的开拓者在冶炼炉前那红彤彤的面颊,以及大把大把的汗珠&&
  采掘机,蒸汽机
  有了矿山,便有了功不可没的矿山大&英雄&&&采掘机、蒸汽机。
  现在,这些&英雄&们退了下来,或许在休憩,或许在回忆,或许在矿山公园一隅讲述故事。看看它们那只巨大的铁手,想一想当年的壮士,想一想喝苦水、吃炒面、点油灯的情境,想一想大漠风和帆布帐篷&&
  不用说了,还是靠近它们吧,采掘机、蒸汽机,用心擦去它们身上的汗水和尘埃,用心抚慰它们的沧桑和疲惫,用心听听它们的铮铮誓言、铿锵号子&&责任和担当的暖流,汇集无穷力量,那就是&&艰苦奋斗,创业奉献!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曾有“亚洲第二”之称的宝山选矿厂全景
上世纪80年代中期的宝山建设
上世纪80年代,电铲车与汽车在露天矿场联合作业
开发宝山大会战中,老一辈矿工住的“干打垒”泥巴屋和用杉树皮、竹片、茅草扎起的茅屋,后来经过不断整修加固
10月23日,工人在浮选矿厂区查看设备运行情况
(记者 吴凯风/ 摄)
游客在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的330巷道参观
上世纪70年代初露天矿繁忙的开采场面
靠近南粤,气温骤升。站在海拔519米的宝山之巅,虽目光所及甚远,但要了解她的伟岸,我们还需走近些,再近些……
观光车轰轰隆隆,载着我们穿过五光十色的时空遂道,进入海拔330米的矿井深处。一对90后情侣跳下观光车,把导游甩在身后,踏上修葺平整的巷道。
这里是不久前才开园的宝山国家矿山公园,也是宝山矿冶遗址的一部分。
进入采矿区,女孩用手触摸着冰冷的巷道壁,目光四下游移,像襁褓中的婴儿,好奇地打量身边的世界。男孩一脸平静,没有惊喜,跟在女孩身后,如同在熟悉的乡间小路行走。
男孩是桂阳本地人,对于矿山太熟悉了。“矿井跟父辈们的描述差不多,比我下过的矿井略显低矮,巷道不够宽。”男孩说。
“桂阳县城是这座矿山孕育出来的城市。”与我们随行的宝山矿工会工作人员这样解释男孩的表情。
她的这一说法,在我们随后的采访中得到了佐证。视界桂阳图文协会主席雷云近期在开始他的一段矿冶考察之旅,他告诉我们,应该是先有采矿业,再有桂阳县城。宝山在桂阳还有另一种称呼,叫“母亲山”。
一座矿山托起一座城。过去,现在,将来,都有属于她的荣耀。
商贾云集成就一座城
今年72岁的骆政是桂阳本地人。1995年从宝山矿退休后,就随儿子居住在北京。10月22日,骆政携老伴回长沙参加完同学聚会,径直来到桂阳,第一件事就是前往宝山国家矿山公园参观。
在该公园的博物馆里,目睹展出的旧时物品和图文资料,骆政一脸兴奋。
“宝山矿建矿之前,这里是一片山林。山上到处可见古人采矿废弃的石头,不少石头被村民搬运出去填修道路了。”骆政说,大家并不知道,这些石头里其实还含有大量珍贵的矿物质。
宝山又名宝岭,古称大凑山,在桂阳有两种解释。一种认为,桂阳自古号称“八宝”之地,因金、银、铜、铁、铅、锡等聚集而称为“大凑”;另一种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在桂阳州西,旧志云,出银矿,当其盛时,炉烟蓊然,上接云汉,烹丁纷错,商旅往来辐辏,因以为名。”“辏”古时通“凑”,因矿山开采,各地的矿工(古时称“烹丁”)在此聚集,商贾往来。
不管哪种解释,这里自古就名声远播。有文字可考的采矿历史始自汉代,主要为山顶铁矿的露天开采。
郴州市委党校何琦教授推测,东晋时,陶侃选择在今天的桂阳县建立平阳县,应该与宝山矿开采的历史有关。平阳县选址不倚靠江河,与古人兴城建邑常识不符,“南船北马”,南方的城市大多选址江河边。
“平阳县建城倚靠宝山,不选择境内的舂陵江,也就不得不让我们有宝山产宝、早有不少矿山开采之人聚集在此的思考。”何琦说,桂阳县城与宝山有密切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没有宝山,就没有桂阳县城。
从2003年郴州出土的晋简可查到一片简牍,上书“口一千七百四十八,采银工”。晋代或汉代,在桂阳内,仅官方登记造册的采银工就有1748人之多。
在桂阳县城,前些年还保存有一条很古老的街道,叫做“七里街”。上了年纪的老人回忆,“七里街”当年商贾云集,文人留连,市井之声不绝于耳,其中的北关街就是当时平阳县城所在地。
“当时的桂阳,应该与改革开放后的沿海城市一样,吸引了全国各地的人前来务工。”雷云认为,桂阳县至今有100多种方言与这一历史事实有关。也因为这一历史事实,桂阳人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外地人来桂阳经商或务工都不会受到歧视”。
古矿遗址表明,早在2000多年前,中国“已有效地采取竖井、斜井、平巷、斜巷相结合,多中段的开采方式,初步解决了井下通风、排水、提升、照明和巷道支护等一系列复杂的技术问题”。
宝山矿开采始于汉代,在采矿技术方面,经历了秦汉、隋唐、宋元三个提高阶段,在明清时得到了全面发展。在宝山地下巷道中,至今仍存留有古人采矿的真实遗迹——一些古窿洞和方框支护、竹背篓、竹水管、竹水管接头等保存完好的古代采矿工具。
今年74岁的原宝山老矿长尹秀毅回忆说,他们在采矿掘进过程中,经常会发现古人留下的采矿工具,甚至还有不幸遇难的古人遗骨。“只可惜当时的保护意识不强,大部分被扔掉了。”尹秀毅遗憾地摆摆手。
尹秀毅他们发现的古人开掘的巷道,仅能容一人弓着背通过。这不难令人想象出这样的情景:瘦弱的矿工,佝偻着身躯,背负着矿石,爬行在曲折狭窄的巷道里,一趟趟来回折腾,将地下的宝藏送往地面。
因为宝山产铜,唐代就在桂阳开设了铸造铜钱厂,铸有“开元通宝”“咸通元宝”,并于背面加“桂”字。当时全国铸钱炉99座,桂阳占5座,三分之一的官银出自于此。
清朝同治年间王闿运编著《桂阳直隶州志》记载:“大凑矿久矣。自唐以来皆立烹户,定课额。宋初,冶场二百有一,而桂阳特置监。”
桂阳有201处冶炼场,那么所铸的“桂”字钱究竟有多少呢?据《元和郡县图志》记桂阳监,“在城内,每岁铸钱五万贯”。每年五万贯,也就是年铸量大概在五千万枚小平铜钱了。
宝山的采矿业到了明代初期,进入一个“休矿”阶段。在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封山后,直到明神宗时期才恢复开采。清嘉庆元年即公元1796年再次停止开采。
“采矿的时禁时放,一方面与当时采矿技术有限,无法做更深度的开采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当朝者认为采矿破坏一方‘风水灵气’有关。”骆政说。
露天采矿开启一扇窗
老家衡阳常宁的尹秀毅带着一支队伍来到宝山铜矿时,才30岁。他此前在湘东钨矿工作了10来年。
根据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自1954年起,先后有地质局425队、408队、436队、401物探队及冶金217队、236队、238队对宝山矿区开展了地质普查与勘探工作。12年后,也就是1966年,国家批准兴建宝山铜矿。
一场露天开发宝山铜矿的大战拉开了序幕。
尹秀毅回忆,当时有来自湖南瑶岗仙钨矿、湘西金矿、湘东钨矿、湘南锰矿以及桃林铅锌矿等全国各地的30多支矿山精英,汇聚宝山,斗志昂扬参加开发宝山的大会战。
“不少人是携妻儿老少一起过来的,自此以后,这些人也基本上定居桂阳了。”尹秀毅说。
1966年,跟随尹秀毅来到宝山的矿工有50多人。他们从株洲坐火车到郴州后,步行进入桂阳。“40多公里路,肩挑手提行李,走了大概8小时。”尹秀毅清晰地记得,他们一来到宝山,首先并不是到宿舍放置行李,而是先到工地开展爆破工作,“放了几炮才回宿舍休息”。
“先生产,后生活”是那个时代响亮的口号。30多支矿山精英队伍来到宝山,燃起篝火,用黄土建筑“干打垒”泥巴屋,用杉树皮、竹片、茅草扎起简陋的茅屋,开始了矿山的艰辛创业。从那时起,整个宝山露采场不分昼夜炮声隆隆、钻机轰响、电铲奔忙。
大会战中,女人们也没有闲着,在矿区食堂里忙碌,一有空就走上矿场,帮着夯土墙;孩童们放学后也自发加入矿场的劳作。
陆盛华是宝山矿工会一名有着30多年工龄的工作人员,同时也是探寻宝山矿历史文化的爱好者。1966年,当他随父母从辽宁本溪钢铁公司来到宝山时,年仅4岁。他说,小时候最得意的事就是拿着工人们探矿时废弃的岩石样本去学校炫耀。
“条件艰苦却充满了快乐。”尹秀毅说,虽然大家来自不同的地方,但很团结,一心想着把宝山铜矿建设好,“白天上班,晚上在各支队伍之间开展拉歌比赛,唱的都是革命歌曲。”
从1966年开始露天开采,到1995年全面闭坑,30年时间,共完成总采量1519万立方米,采出矿量588万吨,产值达4.5亿元。如今,这个露天采矿场就像一个古罗马竞技场。上部直径达500多米,底部直径在20米左右,中心垂直高度有220米。
穿过记忆的城墙,我们仿佛依稀看到当年的法国12吨“贝利特”、苏联27吨“别拉斯”、上海产15吨 “交通牌”和北京产20吨“471”大型矿用自卸汽车在露天采矿场上你追我赶,穿梭往来。
比露天采矿晚几年,大约是上世纪的70年代,宝山的矿产开采开始向井下发展。
1984年来到宝山矿工作的退伍军人黄祖发第一次走到井下时,还有点“胆怯”。“感觉特别吃力,一个斜坡走下来,双腿发软。”黄祖发说,井下开采经历了10多年的发展,但条件还是很简陋,“30度的斜坡,阶梯宽窄不一,巷道上碎石渣土也比较多,一不小心,就会摔跤。”
这一种体验也增加了他们这一代人对老一辈采矿工人的敬佩。比黄祖发晚几年来到矿山工作的黄开群就表示,他一直以来认为老一辈采矿工人很了不起,在那种劳动环境下,一生的心血都贡献在了矿山。
当然,现在矿山的开采环境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走下矿井,跟进溶洞参观旅游一样。”一名刚来宝山矿工作不到三年的矿工说。
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的330巷道原是1986年采铜所开凿的巷道。整洁的巷道足够一辆小汽车畅通行驶。导游介绍,现代井下采矿的巷道除了没有灯光装饰外,基本上与这条观光旅游的巷道一样了。
在330巷道里,根据旅游观光的需要,还经过安全论证保留下来了一些当初采铜时所形成的空穴,面积普遍较大。
巍峨“母亲山”从未老去
从山脚到山顶,从井内到井外,宝山国家矿山公园的井下探秘区、露采场景区、古郡观景台、矿冶博览园等风景令人回味。一念之间,历史的车轮已辗过了上千年。被遗忘的可以重新拾掇,被损坏的可以重新修复,在现代科技的无穷魅力下,过往的一切都栩栩如生。
90后情侣手拉着手,向我们丢下一句“大自然很美,人类很智慧”,就一路欢笑,离开了公园,在他们身后依然是巍峨的山峦。山峦的内部结构中,数百上千工人正在采掘着今天的历史。
失去的场景可以再现,但采枯的矿产资源是不可重复的。在宝山人眼里,他们现在有一个最大的遗憾,就是建矿初期对钼矿的大规模开采。
宝山矿最辉煌的美好时光是上世纪80年代,企业在国家计划经济宏观调控下,年年超额完成计划任务。号称“亚洲第二”的宝山选矿厂日处理量达2500吨,每年处理40~50万吨露采铜、钼综合原矿。
“钼矿的价格已是成倍增长。如果那时少开采点,留一部分到现在开采,那经济收入就更可观了。”受访的宝山人都这样跟我们说。
在宝山选矿区最后一道脱水工序车间里,我们看到一个厂房前,竖立着一块警示牌,写着“闲置厂房,禁止入内”的字样。车间主任告诉我们,这个厂房,以前就是对钼矿进行脱水的,如今因探明的钼矿已全部采完,厂房就闲置了。
经过长期开采,资源逐渐萎缩和枯竭是所有矿山不可回避的问题。
2006年,宝山矿也因浅部已探明矿产资源基本开采完毕,资源趋于枯竭,矿山处于停产半停产状况。同年,宝山矿开始实施国家政策性破产。
宝山人站在了迷茫的十字路口。但他们并没有回避问题,而是加大了宝山边部和中、深部探矿,现已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一潜在的资源让人们看到了新的希望和契机。
2007年,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通过破产重组正式挂牌成立。宝山人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提出了以“铅锌提质扩能、宝山铜项目、工矿旅游、尾矿综合回收、矿山机加工、资源扩张”的战略发展。
如今,宝山国家矿山公园从9月16日开园至今,仅门票收入一项近百万元。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桂阳共接待游客总数6万余人次,其中宝山国家矿山公园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
正因如此,在桂阳人眼里,他们称之为“母亲山”的宝山从未老去。过去,现在,将来,宝山都是他们的荣耀。何琦教授这样写道:作为山的形象,宝山无疑是一座文化之山,它是桂阳历史文化的见证。
(除署名外,图片由湖南宝山有色金属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辽宁弓长岭也是一座“精神矿山”
 来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百家经验】
  辽宁弓长岭是一个因矿而兴的城市,铁矿石储量达17.7亿吨。与此同时,由于是“工人雷锋”工作过的地方,这座只有10万人口的小城市,如今每6个人中就有一个学雷锋志愿者,因而又被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精神矿山”。
  1959年,鞍钢决定在弓长岭铁矿建一座年产30万吨焦炭的焦化厂,从鞍钢调给焦化厂一批技术骨干和青年工人,雷锋主动报名,来到了条件异常艰苦的弓长岭,并在这儿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
  “雷锋对弓长岭也充满了感情。”辽阳市委副书记郭辉告诉记者,雷锋入伍后,听说辽阳遭受洪水灾害,就把自己省吃俭用积攒下来的100元钱寄给了灾区。他在汇款单上写道:“辽阳是我的第二故乡,弓长岭就是我的家。”
  55年来,弓长岭人民怀着对雷锋精神的高度认同感,深入开展“中国梦·雷锋城”创建活动。“我们一是注重载体建设,推动学雷锋活动常态化;二是发挥典型作用,示范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弓长岭区委宣传部长姚广说。
  近年来,弓长岭区先后投资2000万元,改建扩建辽阳雷锋纪念馆;联合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雷锋在1959》,被评为中宣部第十三届“五个一”工程作品;以雷锋纪念馆为轴心,建成雷锋街、雷锋桥、雷锋公园、雷锋塑像、领袖题词、雷锋日记碑廊和雷锋小学等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雷锋七元素”;成立雷锋精神研究会,创办《雷锋精神研究》会刊,举办首届弓长岭雷锋精神论坛,推出一批全新的理论成果;创立学雷锋总队、纵队、大队、中队、小队五级联创机制,截至目前五级联创志愿者队伍实名制登记占全区总人口的16.1%。
  弓长岭区既有大批雷锋战友,又有众多雷锋工友,依靠这些宝贵的教育资源,弓长岭充分发挥“身边雷锋”的感召作用,深入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雷锋窗口、雷锋班组、雷锋示范店、雷锋中队遍布各行各业,雷锋车队连续多年“爱心送考”,爱心企业家连续多年“爱心助学”,涌现出一大批“身边雷锋”,区委先后命名“身边雷锋”“雷锋式好干部”“感动弓长岭人物”等先进典型300余人。
  范士申与雷锋当年同在弓长岭工作,同时从辽阳应征入伍,既是工友又是战友。1965年3月退役后,他又回到了原单位弓长岭矿。领导问他想做什么工作,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下井。有人问他:“为啥自找苦吃?”他说:“就因为我是雷锋的工友和战友,雷锋不在了,雷锋精神不能丢。”
  雷锋的“义弟”吕学广一直用雷锋精神鼓舞自己。1970年,刚满19岁的他到矿里当了一名工人,别人一天推20车矿石,他推30车,年年被评为“劳模”。2001年退休后,吕学广买了一辆三轮车搞营运,又在村头摆了个摊修车,他有个原则:对那些生活条件不好的,一律免费。2011年冬天,在村干部支持下,吕学广组织村民成立了一支40多人的学雷锋志愿者小分队,谁家遇到难事儿就帮一把。吕学广说:“我只有一生奉献,才能对得起九泉之下的雷锋哥哥。”(光明日报记者 毕玉才 光明日报通讯员 刘 义)
更多内容请扫描二维码访问光明网[责任编辑:丛芳瑶]
一周图片排行榜
光明网版权所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白金护肤品怎么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