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信驱散寒冷的最后一个夏天自然段怎么理解

09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语文S版二年级上册第六单元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
中华小学二年级组
  本单元由四篇阅读课文、 一篇识字课文《“枇杷” 和“琵琶” 》及语文百花园六组成。
  本单元围绕“优秀品格” 这一主题, 编选了四篇课文。《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讲的是小男孩雄日面对皇位的诱惑,果断地选择了诚实,得到了国王的赏识。《九色鹿》 讲的是那个被九色鹿救起的人, 为了得到奖赏,
竟然忘恩负义, 最终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孟母断织劝学》 的故事激励孩子们学习、 做事要持之以恒,
坚持不懈,否则将半途而废。几篇课文寓诚信、 勤勉于生动的故事之中, 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教育。 《苏雅的画》 则通过一个小故事,
讲了只要开动脑筋, 坏事就有 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枇杷” 和“琵琶” 》 教育学生在学习汉字时 就要读准音, 认清形, 分清义,
以免闹出财主写礼帖这样的笑话。
  语文百花园中安排了五项内容。 第一至第三项为读、 背、 识、 写活动。意在进一步巩固基础知识,加强写字能力、 丰富语言积累,
提高综合素养。 第四、 五项是说话写话和口语交际。 通过创设生活情境, 引导学生无拘无束地自由表达, 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本单元的几篇课文, 都是寓优秀的品质于生动、 有趣、 感人肺腑的故事之中。 既有绘声绘色的人物语言、神态的描述,
又有惟妙惟肖的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 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 建议老师在教学中不要给孩子们讲述空泛的道理, 要引导学生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发现主人公的优秀品质,感悟做人的道理。
  几篇课文中也有一些优美句子或用得十分准确的词语, 比如在《九色鹿》 中“无忧无虑” 、 “千恩万谢” 、 “见利忘义”
等词语要引导学生理解,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中“十分” 一词让学生做换词练习, 启发学生感受我国语言的丰富多彩,
又如百花园中的短文《上学的小路》里面句子优美, 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学生多读几遍, 总之,
我们语文老师要时时刻刻注意引导学生在读中积累丰富的语言。
  本单元识字任务较重, 要求会认的字62 个,会写的字36 个。 老师要启发学生在读中识字, 联系语境或生活实际识字。
要注重自主识字,尊重学生发现的规律或独到的识字方法,也可帮助学生编口诀、 说儿歌、 组词语、 说句子准确识字。 “识字三”
是本单元单列的识字课, 寓识字方法于令人发笑的故事中。
                 22 手捧空花盆的孩子
一、 课文主要内容:
  这个童话故事讲的是国王要挑选一个孩子做继承人,他发给全国的孩子一些煮熟的花种,并承诺:
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他的继承人。
  雄日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却不见种子发芽。 他只好手捧空花盆去见国王。 最后, 国王选择了他做继承人。
这个故事说明诚实这种美德是被人们称赞和欣赏的, 编者选编这个故事目的就是教育学生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捧、 盆、 选、 继、 承” 等 1 3 个生字, 会写“位、 都” 等 8个字及“鲜花、 国王” 等 4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诚实是一种美德, 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三、 教学重点与难点:
  这是一篇富含哲理的故事。 这个故事在成年人看来, 含义一目了然: 诚实的品质最可贵。但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
由于他们理解水平相对低下, 且故事长, 内容多, 未必能轻而易举读懂。 尤其是文中雄日手中的空花盆,
是一个与文本内涵紧紧相连的焦点,它隐含了雄日对人生的选择: 宁可放弃做王位的继承人, 也要做一个诚实的人。 这份诚实是多么沉甸甸呀!
如何使学生也能体会到这主题, 这是本课的一个难点。本课感悟理解的重点是: “国王为什么要选雄日做继承人? ”
  我们教者应该围绕这个重点设计问题, 想方设法突破这个重点。 注意感悟理解与指导朗读不要分家。
四、 理解教材
  (一) 走进文本
  第一步可让学生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就是读通课文, 明白这个故事主要讲了什么?
  本课总共有四个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是写国王宣布选择继承人的方式:
就是发给每个孩子一些花种,并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 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 ” 让学生去读,
谈谈通过读第一自然段知道了什么? 明确
国王宣布内容要求是:一要用国王发的这些种子,二要培育出最美的花。学生把第一自然段读懂后,注意读好国王威严地宣布“谁能用这些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
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 ” 这句话。 结合最后一自然段, 国王用反问句回答孩子们的疑问: “我发给你们的花种都是煮熟了的,
这样的种子能长出美丽的鲜花吗? ” 暗示了国王选择继承人的标准, 那就是诚实。 这样基本就明白这场特殊考试的用意:
国王想看看谁诚实,他想选诚实的人做继承人。孩子们在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是怎么做的呢?
  让学生读第二自然段,这一自然段第一句是中心句, “有个叫雄日的男孩儿,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
下面几句具体写雄日怎么“用心” 地培育花种, 如: “施肥、 浇水” 最后一句“他天天看哪, 看哪, 种子还是不发芽。 ”
可见他那种急切盼望种子发芽开花的心情。可以让学生们自己读读这一自然段,
说说雄日是怎样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时,要试着通过换词理解“十分“的意思, 把具体写雄日怎样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的重点词句找出来,读一读。
当学生说到, “种子还是不发芽” 时, 要引导学生体会他那种急切的心情, 并通过读体现出来。雄日虽然十分用心地培育花种,
却不见种子发芽, 国王规定的日子到了,他该怎么办?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没有描述, 要启发学生去想象、 体验当时情况: 一边是皇位的诱惑,
一边是空花盆, 面对这样的两难境地, 他果断地决定:我不能为了获取皇位而欺骗国王,我应该实事求是, 捧着空花盆去见国王。
老师引导学生去想象一下雄日当时是怎么想的? 最后他做出了什么决定?(此处要让学生谈透彻, 深深感受到雄日具备诚实的美德。)
  此时也可以想象一下其他孩子是怎么做的?
(这样就是通过比较更进一步感受雄日诚实的美德。其他孩子的做法有好几种:比如一看总是不发芽就换了种子再培育; 或者总是不发芽,
到时候就买了一盆;或者根本就没有培育, 只是到时买了一盆。)在这一自然段中写国王的神情变化是重点,
在学生读本段时应画出表现国王感情的词句。接着汇报交流: 着重引导思考,当国王看到许许多多的孩子捧着一盆盆盛开的鲜花拥上街头时,
为什么没有一丝高兴的表情? 他怎么想的? 当看到手捧空花盆的雄日时, 国王又是怎么想,怎么说的?
  作者写国王的“没有一丝高兴” 就是让我们由此透视到他的内心: “唉! 我给他们的都是煮熟的种子,根本不会发芽,
而现在他们却手捧鲜艳的花来见我, 都在欺骗我, 太不诚实了! ” 从国王高兴地拉着雄日的手, 说: “你就是我要找的继承人! ”
这样的叙述中,又让我们读者窥见到他内心的喜悦: “多么诚实的孩子! 这才是我要找的继承人! ” 国王为什么选雄日做继承人?
(感悟到了雄日的所作所为所想, 认识到了他的诚实品格后,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学生心中就非常明朗了。)这一自然段国王的神情变化是朗读的重点,如果只是简单地让学生注意到此时国王没有一丝高兴,
问学生读出什么样的语气, 既然是不高兴,学生当然能读出那种低沉的语气来, 但这只是简单的模仿,浅显的认识,
而如果去引导学生深思:国王为什么不高兴? 设身处地站在国王角度去想, 等一切明朗了,再去品读评读, 效果是不一样的,
一种是表面上的读, 一种就是发自内心的读了。我们引领学生充分地读,充分地感悟后, 可以总结收获: 学了这篇课文有什么收获?
学生就可能去夸雄日, 也可能去想自己, 觉得诚实是受人欣赏的,
应该做诚实的人等等。而那些手捧鲜花的孩子了解了这一切后怎么想?(这一问题的设计旨在是让其他孩子知道自己错了,
  今后做人一定要诚实, 老师要注意当出现把其他孩子贬得一无是处的倾向时予以纠正。)回归整体, 质疑。 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如果有疑问提出来。
  (二)拓展教育(由文本走进生活)
  1.说说自己与身边人诚实的故事。
  2.让学生回家搜集关于诚实的故事, 要多读几遍, 试着讲出来,老师抽出时间让学生讲一讲,如果时间少, 可以让同桌互相讲,
千万不要流于形式。(为什么这样说呢? 我们要避免孩子只粗略地看一遍就算了, 水过地皮湿, 获取的知识,懂得的道理都不会多深刻。
  (三) 识字教学
  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点, 所以我们在备每一课时都不能忽视这个重点,
要多动脑筋,采取各种有效的方式引导学生识字写字。本课要认识“捧、 盆” 等13个生字, 会写“吗、 都” 等8 个字,
还要会写“一位、 鲜花、 怎么、 国王”等几个词语。初读课文时主要是读准字音,“捧”是后鼻音,“盆”
是前鼻音,要区分开,要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学完课文后指导学生写字, 本课要求会写 8个字, 5个左右结构的字,两个上下结构的字,
国是全包围结构的字, 要写得方方正正。 “怎” 上面是两横, 不要写成三横, “男” 字注意力中一撇不要和田中那一竖连成一笔, “都”
下面是日, 不要写成目。
五、 需注意的一点:
  我们在手捧这教材反复品读时, 不禁有了一些困惑,
如对本课的传统理解是诚实的孩子有好报。但也可以这样有以下两种理解:一种理解是君主、 国王、 尊者、 长辈、 成人可以不讲诚信。
国王把假种子(煮熟的花种子)发给全国的孩子,承诺说谁种出美丽的花就选择谁做继承人, 欺骗全国的孩子, 这首先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
这种违背诚信的行为在童话中没有受到指责,
而被认为是合情合理的,不知童话中除雄日之外的全国孩子会不会委屈地反问“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
不知今天的孩子们学习这篇课文后会不会提出“国王骗人” 的问题? 第二种理解是人们可以为达到正确的目的而不择手段。 国王为了选出“诚实”
的继承人, 耍了阴谋,使用了欺骗的手段, 这无疑是暗示孩子们: 只要目的正确, 可以不讲“诚信” ,
不择手段。在教参第一页上就有“说明”
,提醒我们教者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允许学生对文本的多元感知。在这一课中老师除引导学生明确诚实是一种美德外,学生的其他理解老师要巧妙处理。 
                 23 九色鹿
一、 课文主要内容:
  《九色鹿》是一个神话传说。
敦煌莫高窟墙壁上绘有此故事的连环画。课文主要讲的是九色鹿在河边散步时,不顾生命危险救了调达的命,九色鹿要求调达千万不要告诉别人在这儿见过他,
调达郑重起誓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有一天, 国王贴出布告, 悬赏能够找到九色鹿的人。但在“重金” 面前他竟然见利忘义出卖了九色鹿,
但是弄明真相的国王放走了九色鹿, 而调达受到大家的鄙视和谴责, 惭愧得无地自容。&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做人要信守诺言, 忘恩负义的人最终将受到应有的惩罚。
二、 教学目标:
  1.会认“救、 求” 等 1 2个生字。 会写“于、 义、 求” 等 7个生字以及以下词语: 于是、 要求、 命令。
  2.正确、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
  3.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做人应当信守诺言, 不能见利忘义。
  4.练习课后第三题的读读说说, 并积累这种句式。
三、 教学重点:
  1.学习生字词。
  2.朗读课文, 在朗读中体会九色鹿的美好心灵和被救的调达惟利是图的心理, 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爱憎。
四、我来谈谈对教材的理解:
  这篇课文大致有两部分内容, 一是九色鹿救了调达,调达郑重起誓; 二是调达见利忘义,
受到惩罚。前面提到课文的重点之二是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九色鹿的美好心灵和被救的调达惟利是图的心理,从而唤起学生心灵深处的爱憎。
  围绕这个重点学习第一部分来体会九色鹿的美好心灵, 第一自然段“ 在一片景色秀丽的山林里, 有一头九色鹿。
他身上的毛有九种颜色,美丽极了。 ” 老师在此可以调动学生的朗读欲望, 把九色鹿的美丽通过朗读表现出来。接下来熟读 2——4 自然段,
了解救人经过, 可以结合第一幅插图帮助理解“挣扎、 纵身” 两个词, 特别是抓住“纵身” 一词, 再抓住学生的心理,
让学生说说想对九色鹿说什么, 达到一个目的: 让学生感悟到九色鹿去救人是不顾个人安危,当机立断的。
尊敬、赞美之情油然而生,每个学生都会产生共鸣,学生就会去认真朗读,读出对九色鹿的尊敬与赞美。最后调达郑重起誓, 决不说出九色鹿的住处,
那么, 怎么郑重起誓? 可以让学生演一演。
  第二部分: 国王张贴出布告,谁说出哪里有九色鹿,定有重赏。调达看到有重赏, 当初的诺言抛之脑后,喜滋滋地想:
这是多好的发财机会呀, 调达的内心可引导学生多去描述, 目的是把他的贪婪,见利忘义的心理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 前面对九色鹿爱之切,
这里对调达恨之极,不用过多的分析, 学生心知肚明,让他们通过朗读体会出来。课后第二题让学生说说国王为什么叫人放了九色鹿,
这是本课感悟理解的重点, 此时围绕这个问题, 让学生展开讨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国王了解了事情经过怎么想, 这个补白不难,
国王与学生内心一致, 国王是正义、 公正的, 爱憎分明, 理所当然要放了九色鹿。可耻的人终究没有好下场,
  最后一个自然段“从此, 九色鹿在森林里过着无有无虑的生活。 而调达, 那个忘恩负义的家伙,受不了大家的鄙视和谴责,
灰溜溜地躲到大山里去了。 ”
  引导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结局, 进一步明确人要具备美好品格,要诚信。
五、生字词教学:
  1.这课中四字词语较多, 虽然没有要求记住, 要求会写,但我们语文老师肩负着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
丰富语言积累的重任,因此在引导学生感悟课文时别忘指导积累语言, 课文中的“ 忘恩负义、 千恩万谢、
无忧无滤”等词语可以指导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读(示范读), 这是听党老师执教《军神》时学到的一招。
  2.认字:
  ( 1 )让学生在课文中画出带生字的词语, 自主认读,然后在读课文中指导学生给生字正音。
  ( 2 ) 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自主识字, 如议、 捉、何是熟字加偏旁识字, 愤、 怒、 感可以运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识字,
比如让学生说说愤为什么是竖心旁。写字:指导写字可以分两部分,写字前要观察要写的八个字, 把部件和笔画看清楚, 保证把每个字写正确,
如“求” 字不要丢了一点;其次要观察字的部件和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把字写匀称、 美观。
                  24 孟母断织劝学
一、 教材内容:
  &&孟母断织劝学&&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大学问家孟子的母亲教育他学习要持之以恒不能逃学的事。孟母以剪断布无法再接,
比喻学习如果间断, 将一无所获。
二、 教学目标:
  1.认识10 个生字, 会写 7 个生字及五个词语。
  2.学生自己能有感情地朗读剧本, 分角色朗读, 再演一演。
  3.学生通过学习自己能体会母亲对孩子的教育的良苦用心, 懂得学习、做事都要持之以恒,否则将一事无成。
三、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 分角色朗读课文, 表演课文, 在情景表演中明白做事要持之以恒的道理。
四、 教学建议:
  1.初读课文时要引导学生发现剧本的特点, 通过与原来学的课文进行比较, 弄清楚括号里的话提示了场景、人物动作、 神态;
括号外的内容是人物的对话。
  2.理解: 孟母以剪断布无法再接来教育孟子,
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教参建议我们在指导在体验角色,编演剧本中来感悟这个道理,因此, 说好台词,
使学生经历一次当演员的尝试是指导的重点。 我们要重视这次剧本表演,
千万不要放到课下让孩子自己草草演一演就算,首先是编排剧本的指导,学生在准备服装、 道具, 揣摩人物神态、
语言等过程中会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 其次在表演中我们要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氛围, 充分调动学生表演欲望,
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得到一次锻炼。
  3.生字词的教学:
  识字: 本课可以主要用比一比与加一加的方法来识字, 如“常”与“堂、” “谁”与“推”作比较, “前”加刀是“剪”,“
口”加上“木”是“呆。
  写字: 重点指导“孩” , 它是左右结构, 左窄右宽, 子字旁最后一笔是提, 不要写成横, 右边最后一笔是点, 不要写成捺。
拿“改” 左边部分是自己的己竖弯钩变化成竖提, 让学生注意。
& 25 苏雅的画儿
一、 教学目标:
  1.能认识 13个生字, 会写 7 个会写字及仔细、 评比等 4个词语。   
  2.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懂得只要肯动脑, 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
二 、教学重点 :   
  1.学习生字词 ;   
  2.朗读课文,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
三、 理解教材:
  这篇课文写苏雅在房间里画画, 就在快要画完的时候, 水彩笔掉在上面把画弄坏了。爸爸帮她想了个办法, 在上面画了只小花狗,
巧妙弥补了过失, 结果苏雅的画又变成了一幅漂亮的画, 而且得了全班第一名。 说明了只要肯动脑筋, 坏事有可能变成好事的道理。
  课文是按照画坏——改画——明理的顺序叙述的,全文分三部分: 1 ——4 自然段写苏雅画画时,
不小心就在水彩笔掉在纸上把画弄脏了。在教学这一部分时注意运用动作表演来理解“端详” 一词,苏雅的画弄脏了, 又急又气, “哇”
地哭了, 要读出她当时难过、 焦急的心情。
  5——1 0 自然段写爸爸给苏雅出主意,在弄脏的地方画上一只小花狗, 变坏事为好事。 在这里可以引导学生思考: 画儿画坏了,
苏雅和爸爸的态度一样吗? 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找出相关语句, 并指导朗读出来。
  第 7 自然段: 通过“仔细地看” 、 “正好卧着一只小花狗” 等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 爸爸在认真地思考,
积极地开动脑筋、想办法。 经过爸爸的指点, 苏雅的悉心修改, 她的画又成了一幅漂亮的画,苏雅现在的心情又是怎么样了?
——“不由得拍着手叫起来: “爸爸,您的主意真妙!” 让学生把这种喜悦之情读出来。那么, 究竟怎样才能让坏事变成了好事?
就是要动脑筋。 教育学生以后遇到事情, 不要慌张, 积极开动脑筋想想补救办法, 这样,
坏事就有可能变成好事。这是本文感悟理解的重点,在明白其中道理后可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实例, 展开联想, 加深理解。
  11 ——1 5 自然段写苏雅的画受到了同学的称赞,她从中明白了爸爸说的话的道理。 在这一部分中评比会的场面十分热闹,
要抓住“ 嚷开了” 的情景进行指导, 你一言我一言地读, 再现当时的情境。
四、 生字词教学:
  教参上关于生字词教学讲得非常细致, 我就不多说了, 不说不代表这不重要,
学习生字词是每一课的重点之一,老师们在教学时注意好好把握。
              识字三:《“枇杷” 和“琵琶 ” 》
一、教材分析:
  在这册教科书中安排了三节集中识字课: 。《“枇杷” 和“琵琶 ” 》是其中的一课。本篇课文是一个有趣的小故事。
  这个故事讲了明朝的一位财主送了一筐枇杷给袁知县, 却因为识字少, 把水果“枇杷” 写成了乐器“ 琵琶” , 闹了笑话的事。
区分同音字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是识字的一大重点, 也是识字的一大难点。 如果单纯讲授同音字的区分方法,
课文就会显得枯燥,学生的兴趣提不上来。 作者通过一个很有意思的小故事, 告诉学生同音字搞混容易闹笑话的道理,
让学生树立正确区分同音字的意识, 学生既觉得生动有趣, 又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一举两得。
二、教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 会写 7个字及5个词语,学习新偏旁贝字旁。
  2.朗读课文。 从笑话中体会汉字音同义不同的特点,懂得要认真学习汉字, 区分音和义。
  3.试着搜集音同义不同的字或词加以区分, 进行实践活动。
三、本课教学重点:学习生字词, 正确区分同音词语,
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能够灵活运用。在教学中一定把握好这个教学重点, 不要把理解课文当作重点。 要充分利用书中编排的幽默故事,
把识字方法蕴含其中, 采取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方法, 引导学生在生动活泼的语境中愉快识字,并练习写字。
  故事内容浅显易懂, 但要注意理解几个词句的意思, 如: “敬请笑纳” “回帖” “巴结” ,
回帖上的那句话“若是琵琶能结果,满城弦管尽开花” 。
四、学生准备: 每学一篇新的课文我都让学生提前预习, 如果我教这一课我会打算这样布置预习: 1、
读熟这个故事并试着讲一讲。 2、 认读生字, 分析字形, 就是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比如在家尝试编顺口溜、 编谜语, 到课堂上汇报,
现在一些孩子课上不发言, 原因很多, 有的不自信, 有的是思维不够敏捷, 还没想出这个字怎么编顺口溜呢,
已经让想得快的抢先了,如果提前预习了,这种类型的同学课上也能献高招说说怎么记住这个字了。 3、 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
五、教学建议:
&  (一) 上课时可以让学生看老师板书带注音的课题, 再仔细听老师读一遍,
说说题目中“枇杷” 和“琵琶” 这两个词语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再把植物的“枇杷” 和乐器的“琵琶”
的图片贴到课题上面,让学生更形象地认识到这两个词语只是读音相同, 但字形差别很大、意义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 木字旁的枇杷是一种水果,
而第二个琵琶是一种古典乐器。
  (二) 检查预习 1、 检查读书情况: 先指名读纠正读错的地方, 再同桌互相当小老师检查读。 2、出示生词与生字认读,
认读的形式要多样, 注意表扬读得好的同学, 激励他今后更愿意预习。
  (三) 熟悉故事内容, 准备讲故事。
  1.要求: 认真读故事, 准备在小组讲。
  2.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把这个故事讲一讲, 再互相评一评。
  3.推选代表讲这个故事。
  (四) 质疑,让学生提出不明白的地方,大家讨论交流。
  (五) 总结 。
  1.说说读了这个笑话有什么想法? (就是让学生明白: 在学习汉字时就要读准音, 认清形,分清义,
以免闹出财主写礼帖这样的笑话。这也是编者的意图。 )
  2.举类似事例, 让学生更加明白正确使用汉字的重要性。第一步: 出示课后两组词进行比较练习,人参和人身、
珍惜和珍稀。第二步: 想一想, 还有这样的词或字吗? 引导学生再比较几组。(学生在写话、 日记中出现的混淆的地方多找出几组, 如:
“着” 与 “这” )
  (六) 布置作业 课下再搜集一些音同义不同的词语进行展示。
  (如: 我在电脑上打“出示” 就列出四五个音同义不同的词语让我选择: “出事” 、 “出世” 、 “初试” 。
也可以查字典或词典搜集……)
六、 关于生字词教学:
  (一) 汇报识字可以分两步进行汇报:先出示词语, 琵琶——枇杷区分, 如编顺口溜: 二王比赛弹琵琶, 二木成林枇杷多。
再出示字, 让学生汇报在预习中自己是怎么记住这个字的, 注意表扬好的识字方法,鼓励在家更加动脑筋, 想出更多巧妙的方法来。
  (二) 指导写字重点指导“候” , 不要丢了中间一竖, “特” 与“等” 找异同, “县” 里面两横, “财”
要教给学生是贝字旁, 想想为什么带贝字旁,与木材的材区分, 半扶半放指导写字,可以同桌欣赏、 评议所写的字。
                   语文百花园六
  语文百花园六共有五项内容。 一是语海畅游, 二是背一背, 两组句群都采用了对词对句的形式;三是读短文; 四是说话写话,
话题是“ 我喜欢的照片” ; 五是口语交际“看望生病的伙伴” 。
  进行语海畅游时可以巧妙设计一位小导游(福娃) 带领大家逛语文百花园。在“福娃” 的带领下, 引出百花园中的小动物,
学习第二题“认一认读一读” , 认识 8 种小动物的名字; 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引导他们发现形声字, 声旁表音, 形旁表义的特点。
最后可以扩展: 让学生说出带鸟字旁和虫字旁的字。 随后, “福娃” 又带领学生们走进篱笆小院学习第三题“读一读比一比” 中的两组句子;
出示篱笆小院图, 引导学生观察图中的篱笆、牵牛花和天上的小鸟。 先以第一组句子为例进行比较, 相同的是三句话主要意思一样,
都是写小鸟在天上飞。不同的是读了第二句, 由于有了自由自在, 读后就能使人感受到小鸟飞翔时的状态。 第三句又加上了叽叽喳喳,
就不仅有了鸟形, 还使人感受到了鸟语。 这三句话一句比一句写得具体、明白。 要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体会。 之后, “福娃”
告诉学生们百花园里的花中还藏着 4 个字呢, 并请学生们当小书法家,书写“带、 常、 爱、 茶” 4
个字之前先让学生观察,发现字的结构特点: ( 1 ) 这四个字都是上、中、下结构。 ( 2 ) 带、 常、爱: 上面、中间扁,
下面长。 都有秃宝盖, 强调秃宝盖都比较宽。( 3 ) 茶: 上面扁, 中间“人”
象伞一样要打开。指导写字环节要注意提醒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在执笔方法和书写的姿势上时时强调。 最后, 再由“福娃”
启发学生说出自己的收获。 这样的设计, 能使孤立的三道题结合在一个情境之中, 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说话写话。话题是“我喜欢的照片” , 大概有这几步: (一) 做好准备, 让学生找好照片, 老师讲清要求,
带自己喜欢的,带来后老师逐个检查, 不合适的重新找, 不然上课了有没带来的, 有不加选择随便带的, 课上不好; (二)
指导说图上有什么, 按顺序说; (三)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四)连起来说;(五)指导写出来。
  能说会道:“看望生病的伙伴” 。
  指导学生看图, 展开充分想象,小熊生病了, 谁去看望, 他们怎么想, 怎么说?想象的空间比较大,老师要创设和谐,
民主的气氛, 让学生大胆说, 只要想象合理都要予以肯定。 接下来指导学生运用课前准备的简单头饰、 鲜花、
水果等道具表演,老师注意及时鼓励有创意、 有个性的表演。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地球最后一个修仙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