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通宵下载了个DNF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不能打开一打开就是不是WIN32有效程序 后来能打开了又一直自动更新,怎么办?

我的电脑打开有些软件,提示是不是WIN32有效程序,不能直接打开求大神帮助_百度知道
我的电脑打开有些软件,提示是不是WIN32有效程序,不能直接打开求大神帮助
提问者采纳
[HKEY_CLASSES_ROOT&#92,lnk&#92,ShellEx&#92,快捷方式&quot,{0-}&quot,lnkfile&#92,shellex&#92,lnkfile&#92,,ShellNew] &quot, [HKEY_CLASSES_ROOT&#92,reg ----双击REG文件导入注册表 Windows Registry Editor Version 5,,00 [HKEY_CLASSES_ROOT&#92,lnk&#92,rundll32,shellex&#92,{--C000-}] @=&quot, [HKEY_CLASSES_ROOT&#92,cpl,ShellEx&#92,lnkfile] @=&quot,lnk&#92, [HKEY_CLASSES_ROOT&#92,shellex&#92,{750fdf0e-2a26-11d1-a3ea-}&quot,&quot, [HKEY_CLASSES_ROOT&#92,lnkfile&#92, [HKEY_CLASSES_ROOT&#92,shellex&#92,{0-}&quot,希望采纳, &quot, [HKEY_CLASSES_ROOT&#92,DropHandler] @=&quot,PropertySheetHandlers&#92,=dword,{0-}] [HKEY_CLASSES_ROOT&#92,{0-}&quot,{000214EE--C000-}] @=&quot,ShellEx&#92,,lnk&#92,lnk&#92, &quot,EditFlags&quot, &quot,,lnk] @=&quot, [HKEY_CLASSES_ROOT&#92,ShellEx&#92,IconHandler] @=&quot, [HKEY_CLASSES_ROOT&#92,{513D916F-2A8E-4F51-AEAB-0CBC76FB1AF8}&quot,lnkfile&#92,{0-}] @=&quot,Offline Files] @=&quot, [HKEY_CLASSES_ROOT&#92,lnkfile&quot,{0-}&quot,ContextMenuHandlers] [HKEY_CLASSES_ROOT&#92,IsShortcut&quot,shellex&#92,NewLinkHere %1&quot,=&quot,=&quot,{0-}&quot,lnkfile&#92,lnk&#92,lnkfile&#92,&quot,ContextMenuHandlers&#92,shellex&#92,Command&quot,shellex] [HKEY_CLASSES_ROOT&#92,ShimLayer Property Page] @=&quot,PropertySheetHandlers] [HKEY_CLASSES_ROOT&#92,{0-}&quot,NeverShowExt&quot,exe appwiz,CLSID] @=&quot,,把下面给你的内容复制到记事本中并保存为1,=&quot,lnkfile&#92,shellex&#92,ContextMenuHandlers&#92,{0-}&quot, [HKEY_CLASSES_ROOT&#92,{BB2E617C--9A0B-00C04FC2D6C1}] @=&quot,lnkfile&#92,,ShellEx] [HKEY_CLASSES_ROOT&#92,,lnkfile&#92,
其他类似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下载知道APP
随时随地咨询
出门在外也不愁来自子话题:
与其说是手机取代个人电脑,不如说是电脑取代手机。&br&手机功能早已被边缘化,你现在在用的其实就是一台电脑!
与其说是手机取代个人电脑,不如说是电脑取代手机。手机功能早已被边缘化,你现在在用的其实就是一台电脑!
来自子话题:
来自子话题:
明知道它碍眼,还非要拿出来用?这个功能本来是提供给「不方便」的人士使用,以及 Home 键失灵后做暂时的替代品。你们倒好,直接拿来取代 Home 键了。&b&如果你因为害怕按键损坏而打开 AssistiveTouch,那么,从它被打开的那一刻起,你的 Home 键就已经坏了。&/b&真想保护它,可以从手机使用习惯入手,比如不要老是双击 Home 键打开多任务栏,关闭后台应用。&br&&br&动不动就「杀后台」,除了会让你的 Home 键耗损得更快,没有其他作用。最近一位前 Genius Bar 员工 Scotty Loveless 的博文(&a href=&http://www.overthought.org/blog/2014/the-ultimate-guide-to-solving-ios-battery-drain&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he Ultimate Guide to Solving iOS Battery Drain&i class=&icon-external&&&/i&&/a&)中就明确指出——Stop Quitting Your Apps in Multitasking.&br&&br&最后声明:反对打开 Assistive Touch 是基于「觉得它碍眼」这一重要前提,问题描述已经明确指出,「这个小圆点放哪里都觉得碍眼」。如果你不觉得它碍眼,可以无视我这一回答。
明知道它碍眼,还非要拿出来用?这个功能本来是提供给「不方便」的人士使用,以及 Home 键失灵后做暂时的替代品。你们倒好,直接拿来取代 Home 键了。如果你因为害怕按键损坏而打开 AssistiveTouch,那么,从它被打开的那一刻起,你的 Home 键就已经坏了。…
来自子话题:
1.你要养成一个放弃相机AUTO档的习惯,把你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几个需要靠自己调节来拍照的档(M档 A档 S档 P档).我建议新手的话就长期选在A档(光圈优先)上.等到自己有一定进步,能在各种光线条件下熟练拍照以后,再去根据自己的需要换成其他档。&br&想要拍一张用光合理,不拍得太白也不拍得太黑的照片。需要熟练运用这三个变量:&b&光圈&/b&(就是我在上面和你说的那个光圈优先的“光圈”)、&b&快门&/b&、&b&感光度&/b&(ISO). &br&
光圈在你相机的显示屏上应该是以“F后边加一个数来表示”。光圈说白了就是能让你的照片后边变得更虚的一个量。你应该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拍的照片人物是实的,后边背景是虚的.这就是大光圈的效果。需要向你提醒的是,光圈越大,F后边的数字越小.同时大光圈也会帮助让照片显得更亮,所以在强光的环境下,你的光圈大小要慎重。&br&
快门,这个概念你在生活中应该有接触。快门越快,显示屏上的数字越大,越能拍到一瞬间的照片。快门如果太慢(一般1/40秒及以下),你手不稳的话可能会拍虚,所以这也就是为什么需要用到三脚架。同时快门越快,照片越暗,所以你要选好环境光的强弱,或者用好另外两个变量的搭配来控制照片的明暗。&br&
感光度(ISO)就不给你解释原理了。你就记住,感光度的数字越大,你拍的照片就越亮,越适应于暗的环境。反之亦然。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感光度如果过大(一般指超过800)照片的质量会下降,需谨慎。&br&2.&b&想要做好摄影最重要的就是,拍,勤拍。&/b&拍出问题了以后再到书中,说明书中找答案。一个我在摄影上对我有教导的人跟我说过,&b&你有多少的快门次数就有怎样的水平&/b&。现在已经不是胶片时代了,数码时代的好处就是让我们有反悔的空间去重新弥补。所以,不要吝惜你的快门次数,多拍,多练,技术自然就上去了。&br&3.多看别人的图,看完了不要就过去了,要去琢磨别人的构图,别人想表达的想法。这方面,建议你多看国外人的照片,我上的比较多的是Flickr网站和500PX网站,国内的图虫也不错.在模仿别人的作品中找到自己的风格,你会越来越有自己对摄影的体悟。&br&4.切忌浮躁。很多人一有了一点小成就,就高兴得不知道自己是什么了。在人人,微博疯狂拿自己其实在别人眼中不怎么样的图片刷屏,很惹人嫌。有一点进步之后,周围人的赞美自然而然会来。但这时候自己要清楚自己的水平到底是怎样的,不要被别人的夸赞冲昏了头脑,做出一些以后想起来会觉得“白痴”的事情。在这上面,摄影和做别的事情都是一样的。谦逊的人终归是更容易进步的。&br&5.刚开始拍照,真的没必要去看什么摄影书籍,学构图什么的对一个新手来说也是不切实际的。多拍,多想,多看,多悟,构图会慢慢有进步。到时候再去系统的学习才有帮助。&br&&br&一下说了这么多,可能是因为我特别理解一个新手刚开始的无助。我刚拍照那会,周围一个愿意教我的都没有。我也是自己慢慢一点点摸索出来,上面是我的一点经验,希望对你有帮助。自己摄影时间也只有3年,可能一些观点稍显稚嫩,也请各位影友指正!
1.你要养成一个放弃相机AUTO档的习惯,把你的全部精力都用在几个需要靠自己调节来拍照的档(M档 A档 S档 P档).我建议新手的话就长期选在A档(光圈优先)上.等到自己有一定进步,能在各种光线条件下熟练拍照以后,再去根据自己的需要换成其他档。想要拍一张…
来自子话题:
&p&“一剧两星”释义: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方式进行调整,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二集。&/p&&p&政策出台的直观原因如图:&img src=&/f051fada87e28ce49aae_b.jpg& data-rawwidth=&1372& data-rawheight=&8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72& data-original=&/f051fada87e28ce49aae_r.jpg&&&/p&&p&影视企业价值链简图:&/p&&img src=&/47ffffb664bf_b.jpg& data-rawwidth=&554& data-rawheight=&10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4& data-original=&/47ffffb664bf_r.jpg&&&p&下面正式答题:&/p&&p&“一剧两星”的实行可能产生如下影响:&/p&&p&1.此举事实上是对影视剧行业的重新洗牌,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就创作者和制作方而言,能够提供优质内容、受市场热捧的将赢得一张船票,内容滥俗低劣的自然被淘汰。于各大电视台,像原来就推行独播剧的央视和芒果台等电视台大V,此举自是深得其心。这些电视台财大气粗不差钱,可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买到独家优质的资源,而原来靠“凑单”的二三线电视台要么靠“两星”合购点边角余料,要么碰运气买到价廉质优的黑马资源,要么就开拓点新路子吸引观众,要么就只能靠政府“养老”了。&/p&&p&2. 电视剧市场近年来一直供过于求,就2013年产出550部电视剧,共计一万五千集,而实际播出的仅为260部,仅占了不足一半。由此可以想见电视剧产业每年高达80亿的行业浪费。“一剧两星”的实行在短期内通过减少内容供应的同质化来刺激各地方卫视的购剧需求消耗掉一部分积压库存,来缓解上游制作方的压力。然而制作成本能否下降仍值得商榷。原因在与一来影视制作公司面临激烈的竞争,明星阵容和大制作才能得到更多的曝光量,小众和小制作极有可能石沉大海,得不到回报,因此导演和演员这些投资可以说已经是硬性投资了,不会有更多下降空间(附图:电视剧《红高粱》的制作成本);影视制作公司与电视媒体之间存在关系不对等,说白了就是影视制作公司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虽然处在价值链的核心,仍然受制于卫视媒体,利润率维持在较低的水平。&/p&&img src=&/eab44d6c7a32d11aebf7_b.jpg& data-rawwidth=&1334& data-rawheight=&8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334& data-original=&/eab44d6c7a32d11aebf7_r.jpg&&&br&&p&3. 对于“一剧两星”中提到的后一条——“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二集”,直观的影响是电视节目的排挡会存在一个空档,需要用其他的内容进行填充,除了用记录片和新闻片来填补空白,也存在卫视媒体自主开发新节目的可能。长期看来,卫视媒体将更多地参与精品内容的制作和开发,定制剧以依托明星和卫视品牌的形式得到更长足的发展。&/p&&p&4.在这当中不可小觑的一股增长势力来自于视频网站。视频网站依托他们的土豪主子轻易地拿下几千万上亿的节目和剧集的独播权,并依据其高互动性和灵活性、快捷多屏转换的优势得以迅速发展,与电视台争夺广告资源的大战方兴未艾。除了“独家播放”的杀手锏,依托强大的数据库和用户数据分析,更多迎合用户口味和体验的自制剧和其他优质资源被源源不断得生产出来,这也给传统媒体带来极大的威胁。&/p&&p&最后,此举不慎将可能导致更多观众流入美剧、英剧和韩剧等外国市场,而放弃国内电视剧。最终受益的还是视频网站。另外说点题外话,答主认为中国的“编剧中心制”迟迟没有建立起来恰恰体现了中国的软实力不足,令人忧桑的是文化作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筹码,还远远没有放开也不能开放,这一点也使得我国的剧本千篇一律,而一些有意思的题材却变成雷区,不敢轻易触碰。中国并非完全的市场经济,总有些可为有些不可为。我们只能说政策的力量是巨大的,它的实行将对整个股市造成极大的波动。行业门槛提高,大大小的公司都会受到影响,小公司往往直接成了被牺牲的旗子,大公司则面临更大压力,上市公司更有来自股东的压力,有一定的任务和指标要完成……至于上有政策,下有怎样的对策就值得期待了。&/p&&p&不管怎么说,存在即合理,它既有好的一面,必然也有坏的一面。&/p&
“一剧两星”释义:黄金时段电视剧播出方式进行调整,同一部电视剧每晚黄金时段联播的卫视综合频道不得超过两家,同一部电视剧在卫视综合频道每晚黄金时段播出不得超过二集。政策出台的直观原因如图:影视企业价值链简图:下面正式答题:“一剧两星”的实行…
来自子话题:
如果戴着铐子还永远称赞主子铐得好,这绝不是普通青年的行为。。。这里我先讲一个插曲,gizmodo拿着一个 iPad2 去采访一堆苹果用户,谎称这就是新 iPad3,让他们用用说说体验。结果所有的用户都说这个 iPad “外观设计精美,操作速度快,屏幕非常华丽”——这里大家可以看到,为什么果粉特别不招人待见,因为他们具有指黑为白的能力。能够把被人谎称为 iPad3 的 iPad2 也说成屏幕显示效果非常好(明明显示效果是 iPad2 最大的软肋,果粉也能说这个“用 iPad2 扮演的假 iPad3” 比自己的 iPad2 显示效果好 ),我想,你很难从这一类果粉身上找到苹果的真正优缺点。&br&&br&不支持sd卡最主要的好处是利益,看32G,64G版本的价格,会知道苹果已经成为世界上最贵的闪存销售商。……但这只是利益之一。&br&&br&利益之二,不提供sd卡有助于对应用程序及数据进行隔离,这提高了破解软件的门槛,也给用户备份数据带来了不便。不过对appstore的盈利肯定有好处。……当然了,在越狱面前这一切只是浮云。&br&&br&利益之三,集成的闪存对于结构和工业设计都有好处,少个插座简化了设计,有利于减少厚度降低成本,降低故障率(等同于降低售后成本)。&br&&br&严格的说,不提供sd卡槽,主要的利益在厂家,对用户的好处很有限(厚度控制方面有点优势而已),不提供sd卡槽当然是缺点,苹果又不是没有缺点。。。&br&&br&最后补充一句: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触了苹果绝大多数产品,甚至自己也用 &i&iPad&/i&,但,优点就是优点,缺点就是缺点,苹果的优势不是没缺点,而是有足够的亮点,有足够亮点的东西就有销量,有销量就可以无视少数的缺点。——把苹果的一切缺点都说成优点,很扯淡。。。努力做理智的苹果用户,你能。
如果戴着铐子还永远称赞主子铐得好,这绝不是普通青年的行为。。。这里我先讲一个插曲,gizmodo拿着一个 iPad2 去采访一堆苹果用户,谎称这就是新 iPad3,让他们用用说说体验。结果所有的用户都说这个 iPad “外观设计精美,操作速度快,屏幕非常华丽”——…
来自子话题:
苹果的音质一般,得分成两部分来说。&br&&br&&b&iOS设备方面&/b&,因为电池的限制,很难在音质上有所建树。&br&实际上所有厂家的手持设备的音质都不算多好。电源供应的原因,是关键性的。&br&少数国砖的音质不错,但那是以牺牲体积为代价,而且只需要实现音乐播放这个单任务,假如国砖还要打电话上网之类的,估计3个小时就没电了。&br&&br&&b&Mac设备方面&/b&,包括台式机和笔记本,本来确实是可以把音质做得更好一点,技术上的难度为零。&br&但我猜测,可能苹果方面认为:&br&&ol&&li&对音质有较高要求的用户,都会把mac数字输出另外转接专业音频设备来进行重放。mac的音频系统即使再好也满足不了他们,还会造成重复投资。所以苹果只要给mac提供充沛的音频接口就行。&br&&/li&&li&对于普通用户而言,mac的音质已经够好了,他们分辨不出mac和顶级设备的区别。&br&&/li&&li&那些既没有专业音频外设,却又嫌mac声音不够好的用户,只是读杂志上网看帖子人云亦云而已,这些人无论提供什么级别的音质给他们,都会继续挑刺,所以没必要理他们。&/li&&/ol&&br&注:我是果黑。
苹果的音质一般,得分成两部分来说。iOS设备方面,因为电池的限制,很难在音质上有所建树。实际上所有厂家的手持设备的音质都不算多好。电源供应的原因,是关键性的。少数国砖的音质不错,但那是以牺牲体积为代价,而且只需要实现音乐播放这个单任务,假如…
来自子话题:
2014年11月更新说明:&br&&br&1.本文是我在2013年写的,关于&b&&u&乐视盒子 C1S 和小米盒子1代&/u&&/b&的对比,鉴于两公司的产品都有了多次更新换代,故本答案参考价值已减弱,请选择性参考。&br&&br&2.本文确实没写完,我再回头看固然有不严谨之处,但也无暇续写或修改,列位可以直接忽略。&br&&br&3.鉴于有知友问我现在的使用情况,如下:......我现在俩盒子都很少碰,家用机和电视也多月落灰。哈哈哈哈哈。& _ &&br&&br&----------------------------------------------------------------------------------------------------------&br&&b&&u&日更新对比Part.1--准备买盒子,但没想好买哪个的朋友请细看本答案下方的全方位对比!&/u&&/b&&br&&b&&u&未完,閑了再寫。&br&&/u&&br&乐视盒子和小米盒子我都买了,而且两个都把玩很久并细细对比过。以上回答我也都看了,表示没有一个回答是全面的,尤其是得分排前二的,乐视和小米团队的那两个答案。。。直接滚粗好吗没对比光夸自己家好,说个丁日啊。。。&/b&&br&&br&闲话:一开始由于对小米雷布斯式宣传的反感,加上对乐视的好感(买了美剧《Community》以及很多摇滚现场的版权),使我感性偏向乐视盒子。购入后发现问题很多,不光有硬件设计缺陷,使用体验各种不好,最受不了的是和电视信号冲突,遥控器经常失灵(我翻过论坛,不是个案),于是我就把它扔到别的家里偶尔用用。&br&&br&后来跟罗永浩锤子一比,发现小米还是干了些实事的,于是逐渐黑转路人(小米真的要感谢罗永浩呵呵)。购入小米盒子,居然发现比乐视盒子好用很多。。。&br&&br&&br&&u&&b&综合评比结果:小米盒子远优于乐视盒子。&/b&&/u&&br&&br&完了我会列具体使用情况对比,现在主要想借吐槽来扫一扫大部分人对高清机顶盒产品的盲区,以下。&br&&br&楼上有位仁兄的逻辑是:“盒子产品最重要的是什么?资源。小米没有乐视那么大的资源库,所以体验再好都是渣,乐视盒子完胜小米盒子。” &b&← 这一看就是没怎么用过张口就来,而且认知误区很大。&/b&&br&&br&中国绝大部分人群对电视台的依赖极大。而对于很多网络深度用户如我,虽早已不看电视,但也要顾及家人的需求。如果机顶盒产品只有高清点播功能,没有取代有线电视、闭路电视的功能,那绝壁不可能占领市场,多点儿资源更无法成为产品优势。毕竟手持设备、电视外接电脑等方法均可以取代所谓“高清点播”的功能,“资源”更是完爆一切盒子,无非就是麻烦一点。&br&&br&但是所有盒子用户都必须知道的是,它就是一个安卓设备,不管是大米小米高粱面盒子,只要安装全聚合、泰捷、兔子TV等&b&第三方启动器&/b&,就可以直接看电视,囊括中央台大小地方台香港台湾韩国日本俄罗斯美国Comedy Central/FX/HBO等1000多个电视台,而且第三方启动器内的网络点播资源库远大于乐视资源库,所以他口中的优势荡然无存。为什么我会买盒子,还会买俩?就是因为我发现它可以替代年费1000多元的数字电视顶盒,并且具有点播功能,这是盒子的绝招所在。最近很多朋友来家做客后,纷纷表示要在今年数字电视到期后停办,改用盒子,就是因为它可以满足需求。但这杀手锏却是隐性的,属于&b&世人皆知的秘密&/b&,商家又没法拿来宣传。&b&←这也就是盒子产品现在无法普及的原因。&/b&&br&&br&&b&&u&结论:在国内语境下,&/u&&/b&&b&&u&多几部电影电视剧资源无法达成杀手锏,而是要有电视台渠道,这在国内短期无法实现,此仁兄的论调不成立。在国内第三方软件充足的情况下,资源面前盒盒平等,接下来呢,也就只能拿体验说话了。&/u&&/b&&br&-----------------------------------------------------&u&分隔线&/u&-------------------------------------------------------&br&下面简要做对比,主要点出缺点。&br&&b&1.外型篇:&/b&&br&俩盒子外型都很美观,上手后你会发现乐视更大更轻,小米更小更沉,不过这都无所谓,又不是手持设备,仅供对比。&br&&b&乐视盒子在细节上还是有很多缺点:&/b&&br&&img src=&/9edd14a187f7d6b560d5b4_b.jpg& data-rawwidth=&531& data-rawheight=&2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31& data-original=&/9edd14a187f7d6b560d5b4_r.jpg&&&br&a. &b&开机操作逻辑&/b&:盒子和遥控器上各有一个Power键,用户需要点击两次才可以开机,这完全多此一举(小米盒子只需用遥控器控制开关既可),而且Power键手感很差,是向内凹的,操作时需要另外一只手固定住盒子才稳。&br&b. &b&设计语言&/b&:乐视盒子主机上居然重复了两次letv的logo,顶部一个,正面一个,这个真的让我囧了很久...无力吐槽,好吧可能是我要求太多了。&br&c. &b&指示灯美感&/b&:和小米盒子的白色呼吸灯相比,乐视盒子上的三个红绿指示灯确实要掉价很多。因为俩盒子都是深空灰(5S的颜色命名..),各位想象一下是白灯好看还是红绿灯好看。&br&&br&&b&当然小米盒子也有短板:&/b&&br&&img src=&/0e7f8dad1d7dff9a92a4ed1_b.jpg& data-rawwidth=&282& data-rawheight=&86&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2&&&img src=&/d38c87fabfbe88e8e666_b.jpg& data-rawwidth=&365& data-rawheight=&109&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5&&&br&插槽太少,跟乐视差远了。乐视除了有多个USB接口外,还有SD卡槽(侧面),OPTICAL接口,对用户来说简直太方便了。而小米只有个Micro-USB接口,需要另配OTG数据线才能连接USB设备--------这其实挺费解的,不知道小米在把Micro-USB换成USB上是否有内部结构的设计难处,还是纯属为了效法Apple-TV。&br&&br&&b&2.遥控器篇:&/b&&br&盒子产品中,与使用者直接产生触觉关系的就只有遥控器了。(除了乐视开机需要多此一举的在主机上按开关)当我第一次拿到小米遥控器以后,手感爽...滑滑的,按键特舒服,爱不释手。而且键位布置的很合理啊,主页键的面积小,放在左上角,返回键使用频率高面积很大放在最下方,手很容易触到。而乐视遥控器,简。直。就。是。垃。圾,键位失败:返回键布置在右下角一个很拧巴的位置,大拇指得够一下才能按到;手感失败;做工很糟糕---按键很松。我在看官方论坛时,看到很多用户反应按键不灵,你猜官方是怎么回复的:可能是官方附送电池太松导致接触不良,建议往里塞一块纸......。当然了这只是我的个人感受,我在优酷找到一个遥控器对比视频,感兴趣可以看一下:&a href=&/v_show/id_XNTAwMDA4NTQw.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乐视盒子小米盒子遥控器对比&i class=&icon-external&&&/i&&/a&。
2014年11月更新说明:1.本文是我在2013年写的,关于乐视盒子 C1S 和小米盒子1代的对比,鉴于两公司的产品都有了多次更新换代,故本答案参考价值已减弱,请选择性参考。2.本文确实没写完,我再回头看固然有不严谨之处,但也无暇续写或修改,列位可以直接忽略…
来自子话题:
希望任天堂能改变对中国的看法。&br&希望破解早日消失,正版价格下降。&br&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也能在商场超市,看到家长和小孩子为了一盘新的卡带做出“我下次考全班第一你就买给我”的可爱承诺。&br&希望我们的汉化组,能够穿上卡普空,任天堂,索尼的工作服,坐在印着 Logo 的写字楼里,将外语翻译成我们的母语。&br&希望中国的游戏制作人,也能有一天,骄傲的,拿着自己的作品,发出“这个世界上的 RPG 只有两种,我的,还有垃圾”这样的豪言。&br&希望有一天,IGN,GT,XXX,他们的评分,能够出现在我们的平面媒体上。&br&上面的 XXX,我希望是,汉字。&br&我希望。&br&我希望。&br&希望这一天能到来。&br&天佑中华。&br&&br&————————————&br&谢谢大家,第一次这么多赞,蛮感动的。&br&我一向是一个乐观的人,尤其是对于自己的祖国。&br&有这么多希望,其实很单纯的就是真的希望它,这个行业,能好起来。&br&本身自己从 PSP,NDS 一路走来,现在手里360,WiiU,3DS 也基本一直在服役,对整个行业很有兴趣。&br&虽然明显的对不起题主,跑题严重,但是我还是觉得,与其期待一个破解汉化,这种短暂如同杀鸡取卵一样的时代,还不如用版权意识、法律意识和我们自己的努力,来为将来或许会有的正版中文化时代做一点点贡献。&br&嗯,我就是玩了20年游戏的小学生。&br&嗯,接着刷 MH 去了。
希望任天堂能改变对中国的看法。希望破解早日消失,正版价格下降。希望中国人有一天也能在商场超市,看到家长和小孩子为了一盘新的卡带做出“我下次考全班第一你就买给我”的可爱承诺。希望我们的汉化组,能够穿上卡普空,任天堂,索尼的工作服,坐在印着 L…
来自子话题:
跟数字公司一点关系都没有!&br&&br&&br&继续补充一点东西吧。说这些之前还是想说一个事实: 隔行如隔山.&br&&br&关于i0n1c的infoleak漏洞, 这个是培训材料的一部分, 并且我们已经支付了费用, 而且培训并没有签署任何的NDA协议。 这个洞知道的人和公司并不少, 别人都在用, 只是i0n1c一直反对免费越狱, 我们用在免费越狱上,这也是他最不爽的地方。这种类型的洞很多, 并不是完美越狱中最重要的, 最重要的反而是我们自己的代码签名和内核漏洞。&br&&br&i0n1c一直在做iOS的安全研究, 为什么他反对公开越狱, 为什么不希望漏洞用于公开越狱上? 他的那些漏洞都是卖给一些公司和机构, 用于手机取证、获取数据等项目, 如果在公开越狱上用了漏洞, 那么会降低漏洞的使用期限, 这也是他一直最反对的地方。如果漏洞一直没有公开, 那么代表这些机构和公司可以长期的使用这些漏洞来实现他们的目的。就算不是他的漏洞他都要跳出来喷, 就像之前evasi0n越狱那样, 那是因为可能他卖出去的漏洞别人也发现了, 如果别人用了, 那么他的漏洞也被补了。i0n1c自己发现的漏洞只会卖给机构或者公司, 绝对不会用于公开越狱。&br&&br&我们也有自己的infoleak漏洞, 为什么没用, 只是不想浪费掉, 因为i0n1c的那个洞已经不是秘密了。&br&&br&关于这次越狱中我们使用了开源的libimobiledevice和duilib,我们都在主页上公开致谢了,如果我们只是开发mac版本和windows版本, 完全可以不用libimobiledevice, 因为我们还想发布linux版, 所以采用了开源库。&br&&br&这一次越狱中一共有6个漏洞, infoleak只是其中一个很小的环节, 而且我们有自己的infoleak漏洞, 其他几个核心的漏洞完全是我们自己的, 不管老外说他们也有还是如何, 首先这些漏洞我们独立发现, 没有从任何人那里获取, 马后炮有用么? 难道以后别人发越狱, 我们是不是可以说这个洞我也有, 这是在刷存在感么?&br&&br&过期证书也是一个漏洞, 苹果iOS8应该会修复这个漏洞. &br&&br&开发一次完美的越狱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 首先是国外前辈的技术积累和分享, 然后才是我们自己的漏洞挖掘、分析、利用,光为了某一个漏洞利用的稳定性,足足想了几十种方法去测试,然后最后才找到一个稳定的方法。在这最后,才是把所有的东西整合到一起, 开发一个完美越狱工具。&br&&br&后续我们还会继续研究iOS8,因为我们手里还有些漏洞还在分析&br&&br&更新一下, 看来这一次有公司在背后做黑手, 还是不够冷静!
跟数字公司一点关系都没有!继续补充一点东西吧。说这些之前还是想说一个事实: 隔行如隔山.关于i0n1c的infoleak漏洞, 这个是培训材料的一部分, 并且我们已经支付了费用, 而且培训并没有签署任何的NDA协议。 这个洞知道的人和公司并不少, 别人都在用, 只是i0…
来自子话题:
小米3:我全球最快芯片&br&mx3:我有现货&br&小米3:我比你薄&br&mx3:我有现货&br&小米3:我销量高&br&mx3:我有现货&br&小米3:我便宜&br&mx3:我有现货&br&小米3:我也开放购买了!&br&mx4:你说啥?&br&&br&————————————————————&br&谢谢大家指证,我真不是煤油,我是米粉;纯粹只是想吐槽最开始小米2、然后红米次次抢都没抢到的事而已。
小米3:我全球最快芯片mx3:我有现货小米3:我比你薄mx3:我有现货小米3:我销量高mx3:我有现货小米3:我便宜mx3:我有现货小米3:我也开放购买了!mx4:你说啥?————————————————————谢谢大家指证,我真不是煤油,我是米粉;纯粹只是…
来自子话题:
&b& 关于耳机销量的补充&/b&&br&关于HD600和K701的销量没有官方数据,大致只能从烧友们买到手的耳机编号推测。实际数量可能会有偏差。&br&K701的可以参见这里:&br&&a href=&.cn/s/blog_6bc17fe70101hkk6.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简评AKG K701和K712一些特性。&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至于功劳也就要放到7系列的在产型号K701中,曾经的旗舰型号、以及手办的带动,造成了现在已经到10W只的编号了,我这只也是奥产中最后9W+编号。&/blockquote&文章是作者2013年年底写的,根据描述K701应该已经超过10万只。考虑到这两年Q701, K702等型号的出现,估计K701应该不会超过12万只的水平。比之前答案里的可能稍多一些。&br&森海塞尔的HD600可以见这里:&br&&a href=&/thread--1.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最新版的HD650,HD600简单比较~&i class=&icon-external&&&/i&&/a&&br&&blockquote&有些刚入门的烧友还是有些摸不着头脑,都想知道这两经典森海耳机最新的情况 ,包括我吧,嘿嘿!。我手里正好现在同时有HD600,HD650,都是最新版的。可以说就是现在市面上可以买到的。HD600,编号155489、HD650,编号147170。&/blockquote&文章发于日。作者也表示这是最新版的HD600。10几年卖15万只,正常推理下几个月时间是不可能卖到20万只吧。所以大致上HD600的全部销量也就在16-18万只之间。&br&======================================================================&br&贴一张森海塞尔2012年年报损益表,德勤审计。来自&a href=&http://www.sennheiser-geschaeftsbericht.de/home/2012/pdf/Sennheiser_AR_2012_Financial_Report.pdf&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www.&/span&&span class=&visible&&sennheiser-geschaeftsbericht.de&/span&&span class=&invisible&&/home/2012/pdf/Sennheiser_AR_2012_Financial_Report.pdf&/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img src=&/7cd468a672de05f48a741_b.jpg& data-rawwidth=&620& data-rawheight=&703&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20& data-original=&/7cd468a672de05f48a741_r.jpg&&原材料还是占比较大,人工也是很重要的成本。专利权什么的放到无形资产里摊销的量不大。但根据对会计准则的了解,有很大一块研发费用是不能资本化形成资产摊销的,所以其他经营支出186 million里应该有一块是费用化了的研发支出,这个我纯推测,年报中没有具体提及。销售费用,广告费,各项杂费什么的应该也都是在这个其他经营费用里面体现。净利率7.5%左右,不算很高。&br&&br&森海的产品线应该很广。但是相比之下高端耳机在这里面不会比中低端耳机利润率高,基于几个考虑:&br&&u&第一、高端耳机销量不大,没有什么规模效应。&/u&森海的HD600这种超经典款卖了10几年了也就卖出去10几万副,这还是高端耳机里卖得多的。AKG的K701不超过10万,拜亚动力的DT990可能也就几万的样子,这些都是卖了快10年的产品了。&br&&u&第二、由于产地和调音的需要,高端耳机人工成本高很多。 &/u&比如AKG的K701应该是奥地利手工生产的,HD600应该是爱尔兰产的。而低端耳机都是中国,菲律宾什么的。你说森海,AKG有低端,不是奢侈品,那是低端产品。虽然我觉得奥地利手工生产并不一定是奢侈品吧,但也不是跟100块钱的低端一个档次的。同样,高端耳机的品控、调音你以为是随便找个人就能搞定的么?AKG Q701的调音师Quincy Jones曾经是Michael Jackson唱片的制作人。另外,这些耳机出厂前也都需要专门的人员校音的,都是成本啊老兄。&br&&br&对耳机研究多点,以上说的耳塞同理吧,都适用的。&br&&br&另外还有一些高科技含量的成本,比如振膜什么的,也就不多说了。&br&&br&高端耳机跟低端耳机完全是两个世界的东西,你拿低端耳机的思维去想高端耳机当然想不通。至于在高端耳机界,哪怕只是1%的提升都是需要巨量投入的。你认为不值是因为你不知道其中的投入,但知道后你还是会觉得不值,觉得这样打的投入只为1%的提升不值,因为you'll never become the target customer.&br&&br&再补充一点看法,高端耳机/耳塞除了专业人员的专业用途(监听,返听)之外就是个奢侈品。
关于耳机销量的补充关于HD600和K701的销量没有官方数据,大致只能从烧友们买到手的耳机编号推测。实际数量可能会有偏差。K701的可以参见这里:至于功劳也就要放到7系列的在产型号K701中,曾经的旗舰型号、以及手办的…
来自子话题:
&img src=&/263bd4f86c00fc8509420_b.jpg& data-rawwidth=&686& data-rawheight=&38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86& data-original=&/263bd4f86c00fc8509420_r.jpg&&只发图,不说话&br&----------------------------------------------------------------&br&补充&a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LilHayah& data-hash=&051c22cd394ffd6f744d4c& href=&/people/051c22cd394ffd6f744d4c& data-tip=&p$b$051c22cd394ffd6f744d4c&&@LilHayah&/a&的评论:&br&&blockquote&C for Crocs!&/blockquote&
只发图,不说话----------------------------------------------------------------补充的评论:C for Crocs!
来自子话题:
&b&如果你是真玩家,买PS4,否则哪个先出盗版买哪个。&/b&&br&&br&这个答法比较客观了吧。&br&&br&对绝大多数中国“玩家”来说,没破解的游戏机,就和屎没有区别,就算有区别也是屎强过它。&br&这话是15年前一位前辈告诉我的,至今仍然是至高真理,谁不信就不客观。&br&&br&如果不是盗版党,那好,要买一台3000元以上的游戏机,买至少20个300元以上的正版游戏,我认为这样的人,应该称之为玩家,没错吧?我很自然地推断出,他即使不是狂热,起码也是真正的游戏迷,对比中国和发达国家的收入水平,这样的人在外国属于玩家中5%的那种超核心玩家了。&br&&br&&b&既然是核心玩家,肯定全机种制霸啊!&/b&&b&&b&不买WIIU就已经够匪夷所思的了,怎么可能去纠结PS4和X1买哪个?&/b&&br&&/b&&br&所谓买哪个的问题,针对的是发达国家广大根本不喜欢游戏就是买个机器打发时间的非玩家(大约占总销量的60%强),或者是谢尔顿这样没事找事的患者,完全不是核心玩家应该考虑的。&br&&br&有人可能觉得买两台机器相当于选哪部车或者买谁家单反的情况,实际完全不同,因为两台游戏机之间基本是没有替代性的,类似与自行车和汽车之间的关系。机器的钱比起软件实在是小头,买6个游戏的钱就顶过1个主机了,而美国只认得马里奥和光环的家庭主妇购买游戏一般在8个左右。如果你真的没钱买两台主机,那我几乎可以肯定你是没钱玩正版的。&br&&br&&b&可能有人说他虽然是核心玩家,但是钱少,A主机上喜欢的游戏比B主机多,那这样的话也不用问买哪个机器了对吧?&/b&&br&&br&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他是厂商青,不喜欢敌对厂家的机器,问题是这样的人需要问买哪台吗?&br&&br&这就是我的推理过程,请大家说说有没有道理?&br&&br&&img data-rawheight=&289& data-rawwidth=&700& src=&/1bc1fc00c_b.jp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00& data-original=&/1bc1fc00c_r.jpg&&
如果你是真玩家,买PS4,否则哪个先出盗版买哪个。这个答法比较客观了吧。对绝大多数中国“玩家”来说,没破解的游戏机,就和屎没有区别,就算有区别也是屎强过它。这话是15年前一位前辈告诉我的,至今仍然是至高真理,谁不信就不客观。如果不是盗版党,那…
来自子话题:
&p&*********************************7.7重大更新*****************************&/p&&p&
周末出去玩了两天,今早上一醒看到四条通知问我SurfacePro3的使用感受,其中有一个是@微软帮助与支持,于是我准备开个大坑,不讲测评,就写使用感受。&/p&&p&
惯例分板块,最后会专门有板块介绍OneNote和触控笔的使用感受。为了简化给微软的反馈,我会另开帖子集中说bug和不足的地方。&/p&&p&0.综述&/p&&p&Surface Pro 3确实可以当作平板来使用,但是不建议任何人抱着买个更加牛的iPad的心态购买。它确实主要还是一个笔记本。&/p&&p&
本体验报告基于1周内多场景的重度使用,相信比较有参考价值。&/p&&br&&p&&b&1.便携性&/b&&/p&&p&他确确实实应该是最便携的笔记本,即使NEC有台超级本比它轻了几克。在整体的便携性上,微软应该也是做到了极致。&/p&&p&首先是裸重约800g,单手握持其实是有困难的,但借助小臂的支持,可以不太费力的单手持握完成操作。加上键盘,如果你不乐意购买TypeCover,那么你也可以购买其他重量在200g以内的超薄蓝牙便携键盘,加上一个ArcTouch for Surface鼠标,总重基本能控制在1kg。&/p&&p&随机附送的充电器其实并不算太小,和iPad的充电器比明显大和重了很多,但其实仍然是非常轻便的,加上电缆线,总重和大小也就相当于一个正常的桌面鼠标。而起电缆线长有将近2m(目测),作为笔记本使用时,也是足够的。所以Surface Pro 3的旅行重量不会超过1。2kg。而事实上,只要不涉及复杂作图,鼠标是可以不带的。一个旅行重量1kg左右的笔记本,我是很难说它不便携的。&/p&&p&而且,其实你也可以把键盘给省了。得益于12寸大的显示屏,surface的虚拟键盘十分好用。虽然肯定比不上实体,但只要你不是一整天码字,轻量级的输入工作完全可以由虚拟键盘代劳。而且自带的输入法微软拼音也很好用,且为触屏和外接键盘分别优化过,完全没有必要安装例如搜狗输入法这种恼人的弹窗软件。&/p&&p&而且,如果是短途出行,比如说去个图书馆,上个课或者是周边3日游,那么你也可以把充电器给省下了。微软号称的9-hour web browsing并非吹牛,周末两天,在70%亮度下边听音乐边看PDF做笔记查单词两个半小时电量下降仅30%,非常给力。尤其是昨天我在火车上使用surface的时候我对面的菇凉电脑正好没电,四处寻找可用插座的时候,我真想给她推荐surface。&/p&&br&&p&&b&2.温度及噪音&/b&&/p&&p&作为一台只有9mm厚的设备还给它塞个大直径风扇,真是难为那帮工程师了。&/p&&p&首先是噪音,不得不说,控制的很好。日常使用比如说大约使用word进行文档编辑或者使用IE看一些新闻网站这种,你是基本感觉不到风扇在转的,你需要仔细听甚至需要把耳朵凑近。而且系统进入睡眠状态风扇就会立马停转。而从睡眠中可以0秒唤醒,就是基本能做到在你按了电源键同时系统就被唤醒了,基本没有延迟。虽然SurfacePro3侧边有半圈都是散热孔,但我基本没有感觉到过出风,哪怕是满负荷的时候,也是很轻微的空气流动。而满负荷的时候,确实还是有较明显的声音的,但并不吵,相较于大部分笔记本都要声音温和许多。&/p&&p&日常情况下,机器温度就是室温。当然,毕竟CPU是四核(经提醒应为双核四线程)i5最高可睿频至2.9GHz,满负荷下还是特别的烫手,感觉应该可以煎鸡蛋了。好在烫手的区域仅集中于右上角,双手持握或者是左手单手持握并不会有困难。而如果放在膝上操作则毫无压力,得益于超强的支架设计,当平板或者当笔记本,发热区域完全不与身体接触,在膝上操作时都完全不会觉得热。&/p&&p&可能是由于Win8 的App执行效率不高的原因,高发热情况多出现在使用App时,如果使用的是桌面程序,大部分时候发热都还好,风扇也都挺安静的。&/p&&br&&p&&b&3.分屏显示&/b&&/p&&p&相较于iPad,Surface在分屏显示上有天然优势。&/p&&p&第一是屏幕足够大。12寸的屏幕有人说会觉得小,但基于我这几天的使用体验,觉得是完全够用的。尤其是在Modern界面下,所有的APP对显示面积的利用都很充分,在字号字体的选择上也是下了功夫的。所以12寸完全可以胜任分屏办公,哪怕你还需要不时的调出虚拟键盘,主要程序的现实内容也至少是iPad mini Retina同等。如果不用虚拟键盘,你的主窗口就可以和iPad Retina有同等多的显示内容。&/p&&p&如图:&/p&&img src=&/93ee97ca01e6a22fe7dbfd_b.jp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2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60& data-original=&/93ee97ca01e6a22fe7dbfd_r.jpg&&&br&&p&长微博可能看着有点小,但扩展到12寸全屏,真心不小。&/p&&p&而且,许多Win8的APP对分屏显示有天然支持。当你将某个窗口缩放到屏幕边缘时,程序会只显示主要模块,其他的例如标签啊菜单啊都会收起,只需用手势从边缘划动就可唤出。&/p&&p&你甚至可以丧心病狂的分3屏(虽然好像最高支持4屏)。有人说会没用,我就告诉你,其实对于有些狂魔来说是有用的!!&/p&&img src=&/f597aecabbce226a5a6a_b.jp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2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60& data-original=&/f597aecabbce226a5a6a_r.jpg&&&br&&p&我不骗你们吧噗噗噗。&/p&&br&&p&&b&4.触控笔和OneNote.&/b&&/p&&p&终于到了大家最期待的触控笔测评环节了。&/p&&p&随机附赠电磁笔的重量、手感、粗细、长短以及刚性(坚硬程度)【啊咧?】都非常的好,写起来也和普通的笔很接近。只要你不是写英文和中文都得用不同笔的狂魔,你就应该会满意这支笔。&/p&&p&由于是有源电磁笔,精确性非常的高,基本指哪打哪,而且可以有悬浮操作,非常方便。笔上的两个按钮也很好用。&/p&&p&而且几乎没有漂移和延迟。书写非常的畅快。偶有系统高负荷的情况下,用OneNote Modern 版本书写时会出现小延迟,但就一次,最近一直没有发生。&/p&&p&不多说,上图,别吐槽我字丑!!!!!&/p&&img src=&/410fca491ffce01f9ef0fe_b.jpg& data-rawheight=&1440& data-rawwidth=&216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2160& data-original=&/410fca491ffce01f9ef0fe_r.jpg&&&br&&p&第一组是以最快速度书写的中英文,模拟记课堂笔记时的情景。而第二组是正常的书写速度,模拟记读书笔记的情形。如果将其先放大,按照参考线书写,查看时再按照正常比例书写,则会更好用。&/p&&p&如图:&/p&&img src=&/fc1e64e89ca2704bcd0a5c1_b.jpg& data-rawheight=&824& data-rawwidth=&126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61& data-original=&/fc1e64e89ca2704bcd0a5c1_r.jpg&&&br&&p&第一组是放大200%视图下书写的中英文。模拟日常手写摘抄的场景。第二组是不放大,直接书写并且写的还挺快的效果。模拟正常手写记录的场景。&/p&&p&另:桌面版的OneNote只要有一个实体的标准键盘,即使没有手写笔甚至没有鼠标都是非常好用的。&/p&&br&&p&&b&5.IE11&/b&&/p&&p&是的,就是那个敢于问你是否设为默认浏览器的IE的Ver.11, 也是Windows 8.1自带的浏览器。我要说的是它的Modern版本。&/p&&p&说实话,非常好用,除了不像Chrome那样支持超多的扩展之外,我觉得在Modern下没有比它还好用的浏览器了,简洁,快速。&/p&&p&是的,非常的快速,渲染速度感觉比我的主力笔记本上的Chrome要快。也许是得益于Surface的硬件吧。&/p&&p&另外,你想想,一台平板,有一个全功能的浏览器,无论是你那破烂的教务系统或者是重要的网银,哪怕是需要U盾才能付款的网银,都能用,不是一件很带感的事情么?&/p&&p&还有什么问题可以留言给我询问。&/p&&p&长微博工具的图片并不清晰,上传到微相册,大家按需查看。&/p&&p&等会会再写一篇BUG及建议反馈给@微软帮助与支持。&br&&/p&&p&*********************************6.30更新*********************************&/p&&p&已经不会再爱了,刚打好多居然不小心跳转到别的网页没保存。为了防止此事再次发生,我就边写边保存。就不标注更新时间了。&/p&&p&不废话了,开测。为了切(tou)题(lan)我就不做太专业的测评,说说实际感受,集中于专业测评没提到的小的细节。&/p&&p&本来准备开箱的,但箱子其实超级简单。单层抽屉,分两格。分别放着电源线和surface,surface下边是小册子和笔。蛮简洁的,其实并不喜欢其他电子产品里三层外三层的一层放一点东西的布局。&/p&&p&&b&第一:规格&/b&&/p&&p&数据官方有,细节图就不拍了。&/p&&p&确实很轻。我的土豪舍友摸了之后说好想把他的alienware给砸了,我差点丢人的说出请砸我【羞】。厚度也不厚,肯定比iPad Air厚不少,但你完全不会感觉厚。手感也不错,没啥塑料感,不过确实没有iPad的全铝合金看着带感。不过正面看其实还是挺好看的。上图。&/p&&p&*img1*大小对比-与iPad mini&/p&&img src=&/ace71e8f19e25b5f34e37af6e435c895_b.jpg& data-rawheight=&3648& data-rawwidth=&5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2& data-original=&/ace71e8f19e25b5f34e37af6e435c895_r.jpg&&&br&&p&(知乎今天传图特别慢,我传dropbox和OneDrive准备外链过来结果知乎不支持https协议,百度相册无法分享,我只有手动缩图到400K了。抱歉)&/p&&p&*img2*配合上之前买给iPad的键盘和给笔记本配的ArcTouch,一台全功能笔记本就诞生了!总重1kg!&/p&&img src=&/906e108ccff2b17bbf028_b.jpg& data-rawheight=&3648& data-rawwidth=&547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72& data-original=&/906e108ccff2b17bbf028_r.jpg&&&br&&p&然后说说重量手感。嗯,重量其实确实挺轻。横屏时长时间单手持握还是有点困难但竖屏像笔记本一样架在小臂上用问题不大。大小也很合适,刚刚好的感觉。另很喜欢这个比例,用起来很舒服。而且横竖屏切换不像iPad是整屏幕旋转,而是屏幕先缩小一下再直接切换方向。不晃眼,个人觉得整屏幕旋转只适合小屏幕的设备比如手机。&/p&&p&&b&第二:系统&/b&&/p&&p&自带的是win8.1,我之前笔记本是win7的,不过在再之前的笔记本上装过win8的preview,也用过父上的win8超极本。感觉和父上的win8比最大的不同是从屏幕左边缘做滑动手势,win8上好像是出现任务栏,而surface上如此操作大概相当于普通PC的Alt+Tab的作用,切换回上一个应用。但再从左边缘滑动就会变成在不同应用间切换。而要呼唤出Modern界面下的任务栏需要先从左边缘划出不松手再划回去。虽然描述起来很复杂其实用起来还是相当方便的。&/p&&p&登陆windows live ID后就可以把很多和这个账号相关的东西同步过来了。当然主要就是OneNote,OneDrive还有Office365。&/p&&p&AppStore也挺好用的,游戏其实不少,但常见应用也不很全。比如说刚准备下个百度网盘它就木有。不过是完整的windows系统,所以没啥好担心的。桌面端软件都能用。&/p&&p&Win的稳定性一直是话题,虽然我觉得现在的win比以前好很多了,但在我刚开机装的第一个软件就是Office结果安装一半就提示PowePoint出错需要关闭。&/p&&p&嘛,不是大问题。&/p&&p&另,虽然是在加拿大买的机器系统在刚开始设置的时候没有中文可以选,而且系统语言暂时也不能改成中文,但可以选中国地区也可以将AppLanguage设置成中文。&/p&&p&自带的微软拼音就已经非常好用,所以不准备再下载输入法了。&/p&&p&另另,虽说很多全屏App令人诟病,但有些情况下确实看起来更舒服,干扰项更少利于集中。&/p&&p&&b&第三:触摸屏&/b&&/p&&p&Modern界面的触屏操作还是很方便的。各种App也都为了触摸操作优化过,一些触摸手势的应用导致有些地方甚至触摸操作比鼠标操作更方便。&/p&&p&比如说IE,modernUI下的IE的标签页切换可以用手从低端向上划,然后切换,而用鼠标只能慢慢移到低端点击出现的AppBar再切换,经常容易误操作。不过好在也有桌面版的IE。&/p&&p&整体的触摸也很顺滑,屏幕手感不错,之前有人反馈说硬度不行,用劲按会有波纹。我表示其实非常不明显,以至于我没法拍出来,具体和iPad差不多。并不需要担心。&/p&&p&屏幕色彩很好,暂时还没遇到传说中windows对高分屏指出不好看的不舒服的问题。以后有了再说。&/p&&p&&b&第四:触控笔&/b&&/p&&p&我想很多人关注的是这个吧。表示触控笔确实是必备设备,确实离不了。&/p&&p&Modern界面有很多针对触摸的优化,比如在Modern下开IE写此答案时插入图片,就会用Modern的文件管理器,全触摸操作毫无问题。但在传统桌面下,确实图标和字都太小,很容易误操作,尤其是在你有较长指甲的时候。&/p&&p&然后就是书写,并没有装别的软件,用自带的OneNote测试了一下。&/p&&p&笔的手感很好,书写起来其实很像真的在纸上写字,有轻重。但由于屏幕比较滑,所以确实没有真纸笔爽啊!(废话)平时对笔和本子没啥挑剔的人完全可以接受并会喜欢它的手感,而像写中文和写英文都得用不同的笔的强迫症患者,其实也是可以接受的&/p&&p&&b&第五:其他&/b&&/p&&p&首先是电源适配器。用的美标,国内可直插。很轻很小,当然相对iPad的确实大了好几圈也重不少,而且感觉比我爹的win8的超级本的适配器要稍微重一些。但肯定比传统笔记本好多的,加键盘鼠标的旅行重量也就两瓶矿泉水。&/p&&p&而且电源接口是磁力吸附的,并不是依靠阻尼保持连接的。本来我想着别整这些奇怪的老老实实用传统的方式插进去多闻。但刚才我发现,这其实还是很有用的。当你走路碰到充电线的时候如果绊到了,问题不大,并不会和我一起绊到iPad充电线一样整个机器都从桌上飞出去,而且磁力不算太小,只要线不绷直,连接还是很稳定的。&/p&&p&充电线的长度也是足够的,比我的主力笔记本电缆短大约50cm,大约2m。正常使用足够。&/p&&br&&p&先写到这里,等我明天带着它去图书馆自习一天,再补发下触控笔的详细测评。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提出来,我会星详细解答的。&/p&
*********************************7.7重大更新***************************** 周末出去玩了两天,今早上一醒看到四条通知问我SurfacePro3的使用感受,其中有一个是@微软帮助与支持,于是我准备开个大坑,不讲测评,就写使用感受。 惯例分板块,最后会专门…
来自子话题:
HTC不了解,不过小米跟魅族比起来,强烈推荐魅族,老M8用户告诉你,魅族真心良心产业,另外手机做工MX3绝对比小米好!不过小米的米柚系统确实是它的一大特色!mx3的flyme也有它的优点,就看个人的喜好了!总之就是推荐mx3!&br&=============================分割线====================================&br&鄙人DS苦逼工科生一枚,对这个问题的回答也只是站在个人的角度上回答,满足不了所有人的口味实在惭愧,觉得知乎上回答这种问题很水的兄弟们我也没看你回答过有多么专业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看不惯请离开知乎,哪儿好玩去哪玩去!也谢谢点赞的各位兄台对鄙人回答的认可,刚入知乎没想到水还挺深!以后必会认清自个有多大能力就回答多大问题!哦了!各位兄台也别点赞也别评论了!鄙人这就马上圆润的滚开!
HTC不了解,不过小米跟魅族比起来,强烈推荐魅族,老M8用户告诉你,魅族真心良心产业,另外手机做工MX3绝对比小米好!不过小米的米柚系统确实是它的一大特色!mx3的flyme也有它的优点,就看个人的喜好了!总之就是推荐mx3!=============================分…
来自子话题:
iOS 的滑动操作显然是有速度上限的。基本上有两种选择方法:&br&&ul&&li&不使用日期选择器,在日历界面改变时间&/li&&li&使用日期选择器(就是那个滚筒一样的 Picker)&/li&&/ul&&br&下面记录的都是最快滑动时的速度(已经排除了滑动的加速阶段):&br&&br&对于 iOS7(iPod touch 5th)来说:&br&&ul&&li&返回到年视图进行滑动——&b&大概 1 分钟 2400 年左右&/b&&/li&&li&新建一个日历事项,选中「全天」开关,以年为单位在日期选择器中进行选择。在新建完成后,会跳转到相应的日期——&b&大概 1 秒钟 550 年左右&/b&&/li&&/ul&&br&对于 iOS6(iPhone 4s——经提醒,这台是 iOS5 的,但是核心是一样的啦!)来说:&br&&ul&&li&没有年视图,只能按住月视图右边的小箭头进行快进——&b&大约 1 分钟 40 年左右&/b&&/li&&li&新建一个日历事项,选中「全天」开关,以年为单位在日期选择器中进行选择。在新建完成后,会跳转到相应的日期——&b&大概 1 秒 900 年左右&/b&&/li&&/ul&&br&同时,iOS6 和 iOS7 的日期选择器年上限是不同的:&br&&img src=&/17c235624afa3cff48e70e9e6f847c8e_b.jpg& data-rawwidth=&1936& data-rawheight=&259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936& data-original=&/17c235624afa3cff48e70e9e6f847c8e_r.jpg&&&i&iOS6&/i&&br&&br&&img src=&/60ef24008fcdd15c5f7dd3fa6ef4b603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60ef24008fcdd15c5f7dd3fa6ef4b603_r.jpg&&&br&&i&iOS7&/i&&br&&br&无论如何,用日期选择器来选择日期,都是速度最快的,iOS6 与 iOS7 的日期选择器年份上限,一个是 99999,一个是 10000。考虑进滑动的加速阶段,这意味着:&br&&ul&&li&实现 iOS6 上的 100000 年,&b&只需要 2 分钟&/b&&br&&/li&&li&实现 iOS7 上的 10000 年,&b&只需要 20 秒&/b&&br&&/li&&/ul&&br&也就是说,要实现 &a data-hash=&ed1e73e8adefb& href=&/people/ed1e73e8adefb&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yskin& data-tip=&p$b$ed1e73e8adefb&&@yskin&/a& 的 iOS7 10000 年,还有 &a data-hash=&7daac46c75d7cac1e7d2& href=&/people/7daac46c75d7cac1e7d2&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朱焕杰& data-tip=&p$b$7daac46c75d7cac1e7d2&&@朱焕杰&/a& 的 iOS6 100000 年,&b&根本不费事儿!&/b&&br&&br&同时,这意味着在日历竞赛中,10000 年以下的 iOS7、和 100000 年以下的 iOS6 没有探讨意义,&b&只有超越日期选择器上限的日期,才是真正的战斗。&/b&&br&&br&&img src=&/d9fbfb5d095281ada52e8e00ec1f0347_b.jpg&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113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d9fbfb5d095281ada52e8e00ec1f0347_r.jpg&&&b&所以我想,只有咱花 40 分钟实现的 iOS7 100000 年才是目前答案里最高端的…!&/b&&br&&br&(怀着「抚摸人类未来」的心态进行滑动就不会失去耐心了…)
iOS 的滑动操作显然是有速度上限的。基本上有两种选择方法:不使用日期选择器,在日历界面改变时间使用日期选择器(就是那个滚筒一样的 Picker)下面记录的都是最快滑动时的速度(已经排除了滑动的加速阶段):对于 iOS7(iPod touch 5th)来说:返回到年视…
来自子话题:
作为一个用Lumia 520的人,找一则我几个月前写的日记给题主看看,也算是声援一下题主。&br&————————————————&br&6.18.
天气很热,太阳晒得我直哆嗦&br&&br&今天下班之后,照样坐地铁回家。路过珠江新城的时候,“呼”地挤上来了一大波人围在了我的身边。他们都拿着苹果牌的手机,有人在打电话有人在看视频还有人在玩游戏,都不亦乐乎的样子。我端正地站在其中,目不斜视,一脸平静。&br&&br&但这些果粉们却似乎看不惯手上没有拿手机的我,经常把目光向我射来,那目光中带着些狐疑,又显得十分嚣张。&br&&br&我并不想在地铁上跟人有什么冲突,但老被人这么看着显然也不是什么愉快的事情。于是我摸出了兜里的Lumia 520。那一瞬间,我仿佛听到了果粉们正拼命往下咽但依然满得要溢出来的的笑声。&br&&br&我叹了口气,打开诺基亚的后盖,按出了里面的Micro SD卡吹了吹灰。果粉们的笑声似乎小了。然后我又从口袋里摸出一块电池,从容优雅地给手机换了一块电池。那本已虚了的笑声顿时止了,果粉们惊恐地退开去,仿佛看到了一个正在苏醒的旧世界。&br&&br&地铁到了下一个站,忽然间乘客们都发现,屏蔽门打不开了。&br&&br&我拨开人群走上前去看了看,屏蔽门的位置有橡胶,应该可以撬开。&br&&br&我拿出手机,那上面闪耀着五个厚重饱满的字母“NOKIA”,这曾是一个让人自豪的名字,它坚韧不拔而又无坚不摧,忠诚地守护着它的每一个主人。&br&&br&我把手机插入门缝里,发力一撬,门果然开了。&br&&br&果粉们涌出车厢,当中有不少人转身向我道谢,我微笑着回礼。&br&&br&那一瞬间,我的脑海里突然浮现出这样一幅名画。&br&&br&&img src=&/5e631c9b8334deeade06b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5e631c9b8334deeade06bc_r.jpg&&&br&啊,那飘扬的红白蓝三色,难道不就是Lumia 520外壳的颜色么?&br&&br&我觉得很高兴,这一天过得充实极了。&br&&br&——————————————————&br&&br&&b&题主,请务必对自己有信心。你必要以这样的心思,去教导你的室友,带他们走进这乐园,品味美妙的生活。你将带他们行于这地上,他们必称颂你的名。&br&&/b&&br&说我写软文的,请上传收据照片或截图。
作为一个用Lumia 520的人,找一则我几个月前写的日记给题主看看,也算是声援一下题主。————————————————6.18. 天气很热,太阳晒得我直哆嗦今天下班之后,照样坐地铁回家。路过珠江新城的时候,“呼”地挤上来了一大波人围在了我的身边。他…
来自子话题:
iPhone 5C销量低下其实是个很危险的信号:iOS不再是iPhone的核心竞争力了。&br&&br&相比稳定优质的OS和软件群,人们更看重的是硬件设计,乔布斯说Apple热爱软件所以才做硬件,但现实是人们根本就不care你的软件。&br&&br&“只在iPhone”——Apple恐怕再也无法说出这句波澜不惊但霸气十足的广告语了。&br&&br&&br&&br&&br&&br&PS:明白的人自然明白我在说什么。&br&&br&&br&——————————————————————————————————————————&br&&br&好吧我掰细了说。&br&&br&Apple会不会出低端手机来扩大iOS的份额是一直以来大家都在争议的问题。该不该这么做其实就看一件事:低价销售设备给Apple带来的软件上的利润是否高过iPhone、iPad的硬件利润。&br&&br&比方说Console Game市场,主机可以不赚钱甚至亏钱卖,厂商的收入完全依靠软件。完全依靠软件是什么意思,就是你要玩的这个游戏软件别的地方没有,只能买我的硬件才能玩。比方说马里奥,就只出在任天堂的主机上,比方说战神,就只出在索尼的主机上,虽然有跨平台的游戏比如GTA,但整体上看不同主机的软件阵容,更多的还是差异。&br&&br&这实际上就造成了一种局部市场的垄断——你买游戏机不是目的,但你要玩的游戏被某个主机垄断了。这种垄断在初期,比如硬件刚发售、软件阵营不足的时候威力并不大,但它发展到极致的结果,就是硬件拥有高溢价。比如PS2,整整十四年前发售的,硬件本身放到现在无异于电子垃圾,可它仍然可以卖到几百块人民币,完全无视摩尔定律,就是因为——你要玩PS2上的游戏,你只能买它。所以硬件初期可以不赚钱,但硬件价格降低的速度远小于成本下降的速度(任天堂的硬件打一开始就是赚钱的,那是因为它的第一方独占游戏太过强势)。&br&&br&一部3000块钱塑料造的PS4,和一部6000块钱一体成型铝合金蓝宝石玻璃的PS4,你买哪个?&br&如果你说PS4是放在家里玩的没法拿出装逼,那我问你,&br&一部1500块钱塑料造的3DS,和一部3000块钱一体成型铝合金蓝宝石玻璃指纹识别语音助手超窄边框的3DS,你买哪个?&br&&br&回过头来看Apple,当初iPhone4的那句广告怎么说的来这,“30万应用,只在iPhone” 。说得再明白不过了,一个手机卖5000块你还会买的原因是你要想用那些优雅的、有趣的、实用的、众多的软件,你就必须、你就只能买iPhone,这就是溢价。iPhone高大上的工业设计只是一个包装,真正有价值的是里面的软件——甚至不是iOS,是那些App。&br&&br&你以为Apple一心高端,不想做手机领域的Windows啊,你傻就以为Apple也傻啊?&br&&br&理想情况下,这种模式利润最大化实际上就是等于iOS的市场占有率最大化,所以Apple当然应该出低端手机,不仅是硬件有差异,甚至可以针对不同目标用户,在软件上也设计一些差异。Apple当然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但市场状况没这么简单,因为有Android,因为App市场现在最大的收入是游戏App(也就是说游戏外的应用并不支撑收入)。所以Apple做了iPhone5C:硬件上差一点但不是很多,价格低一点也不是很多,系统和软件群一模一样,看看市场买账不。要验证的事情就是一个:&br&&br&iOS和App Store是不是iPhone的核心竞争力。iPhone+iOS+App Store到底能不能走软件驱动的商业模式。&br&&br&有人说5C的作用是衬托5S,让5S显得更超值。这其实也是一种经典的营销手段(google
“Color TV Game 15 & Color TV Game 9”),但很可惜Apple并不是这么想的,因为刚发售时5S产能没跟上,5C又造多了,真要是营销手段情况应该是反过来的。我都不和你说反衬营销需要的是在产品的核心卖点上造成差异,我都不和你说新开一个生产线增加多少生产成本和预测成本反正你也听不懂。退一万步,即使5C只是个营销手段,那为啥5S这会需要一个陪衬,iPhone4、iPhone4S那会不需要呢?为啥iPad不出个塑料壳的呢?&br&说5C就是5所以销量低这个理由也不成立,4和4S在换代之后都没有出现库存积压的负面,如果5C对Apple的定位就是5,那没理由会出现这样的状况:&a href=&/articles/14/01/27/tim-cook-admits-iphone-5c-share-lower-than-expected-says-demand-was-different-than-we-though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im Cook admits iPhone 5c share lower than expected, says demand was 'different than we thought'&i class=&icon-external&&&/i&&/a&&br&&br&5C的销量并不符合Apple的预期(厨师亲口承认的你们就别给他洗地了行不行),因为和五年前相比,iPhone对Android的体验优势正在变得越来越小,iPhone仍然是最好的手机,iOS仍然拥有最好的使用体验,但对顶级的Android手机来说这些优势已经不是碾压了: &a href=&/136039/widget/notes/6022555/note//&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136039/&/span&&span class=&invisible&&widget/notes/6022555/note//&/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br&如果你用过G1和3GS,也用过iPhone5S和4000块以上的任一款猴王,你肯定明白我在说什么。&br&&br&BTW,你看iPad的使用体验碾压一众的猴板,为什么Apple却一度把它的价格定得那么低、毛利那么薄?&br&(again,傻逼就别评论了)&br&&br&Apple现在市值全球第一,手机市场7成的利润都被它一家拿走,看似大而不倒,但2/3(还是3/4?)的利润其实是来自它的硬件,Apple的工业设计是牛逼闪闪,但如果软件不是核心单靠硬件玩耍的话——&br&&br&相信你也会想到当年的NOKIA的。&br&&br&&br&这就是为什么一些人不再看好Apple、说它的问题是结构性问题。&br&&br&&br&阵营相关:非果粉,非谷粉,非米粉,非煤油,索尼三爽一生黑。&br&&br&PS:那些会说出 “这样的答案还能被顶到第一,知乎到底是怎么了?” 的人,到底是谁不能接受不同看法?&br&&br&你们是如此的见不得“傻逼”二字,不是因为你们干净,是因为你们忍受不了有人戳穿你们傻逼这个事实。
iPhone 5C销量低下其实是个很危险的信号:iOS不再是iPhone的核心竞争力了。相比稳定优质的OS和软件群,人们更看重的是硬件设计,乔布斯说Apple热爱软件所以才做硬件,但现实是人们根本就不care你的软件。“只在iPhone”——Apple恐怕再也无法说出这句波澜不…
来自子话题:
通篇看下来,只想说3个字:所
?&br&&br&把各类老板,企业家,设计师数落个遍,然后,所
?&br&&br&跟锤子能不能成功有半毛钱关系!?&br&&br&锤子有哪些地方比他们强?说了吗?&br&&br&罗永浩比其他企业家懂设计在哪里?说了吗?&br&&br&罗永浩比其他设计师懂商业在哪里?说了吗?&br&&br&什么都没说,什么证据都没摆,只是把其他企业和企业家设计师喷了一通,然后丫就成为下一个索尼下一个苹果?&br&&br&这就好比说&br&&br&在一群傻逼里,一个傻逼说:你看这些人都是傻逼。然后就能证明他自己不是傻逼了?&br&&br&可不要太敢秀下限哦~&br&&br&--------------------------------------------------------------------------&br&针对匿名用户提出的分割线部分的 Update On 430:&br&--------------------------------------------------------------------------&br&&br&那个...其实我认为罗永浩之所以在秀下限就是说他这种 &b&干事之前吹牛逼&/b& 的行为和 &b&为了传播就可以整个吓死人的标题骗点击&/b& 的行为。&br&&br&关于你所引用到他微博的部分,说句不客气的,罗永浩自己扇自己耳光不要太响亮哦:&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埋头做好一个产品,然后用最嚣张的方式让它成为城市话题。
&/code&&/pre&&/div&只想问:产品呢?&br&&br&没产品还好意思咋咋呼呼把业内人士骂个遍之后说:我其实是个标题党哦~~&br&&br&这种行为就叫做秀下限。&br&&br&&div class=&highlight&&&pre&&code class=&language-text&&我用引起争议的态度发一篇理性的好文章,过程中虽然有噪音,但传播效果通常会更广。
&/code&&/pre&&/div&&br&为了理性思考而引发争议,就好比说: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所以我让圣杯杀掉了全人类。&br&&br&这种行为就叫做秀下限。&br&&br&写了一篇文不对题的东西发到微博上有人给他指出来文不对题了,然后就指人家笑骂:你们怎么都关注这个标题呀?就没理解到我希望理性思考的初衷吗?&br&&br&这种行为就叫做秀下限。&br&&br&&br&&br&所以总结陈词就是:罗永浩老师,可不要太敢秀下限哦~&br&&br&那个...多说一句啊~写得很冲,但是只针对这个事情,并不是针对你吖~~如果造成了误会,深感抱歉噢~对不起~&br&&br&--------------------------------------------------------------------------&br&那我也再 Update On 207:&br&--------------------------------------------------------------------------&br&所以说这个题目就是问 &b&如何评价&/b& 嘛,我这个答案整个的意思就是:&b&罗永浩老师在秀下限&/b&&br&&br&产品怎么样,好不好应该在另外的问题下回答,但是问题是&b&没有产品,怎么提问题呀!?&/b&&br&&br&&br&光说不练还到处咋咋呼呼,我觉得这个行为挺秀下限的,你说对吧?
通篇看下来,只想说3个字:所 以 呢 ?把各类老板,企业家,设计师数落个遍,然后,所 以 呢 ?跟锤子能不能成功有半毛钱关系!?锤子有哪些地方比他们强?说了吗?罗永浩比其他企业家懂设计在哪里?说了吗?罗永浩比其他设计师懂商业在哪里?说了吗?什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开始我是拒绝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