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谊德广州沙发十大品牌在市场上的定位是怎样的?它主要面向哪些消费群体销售?

2024年1月6日更新-----------------------------------------------------------------------------TLDR:从一个毕业五年以上,目前在海外生活的密院学生视角:如果你是各类少数群体,美国梦的坚定支持者,想在未来生活在一个更加多元化和包容的地方的人,适合来密院。虽然密院不能帮你一步到位,但却是一个很好的启蒙时期出发点。但如果你坚信“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相信人应该以各种理由被划分等级。以及确定想好了就在国内发展,永远也不考虑出国,密院不适合你。写这次更新是因为我做出了一个很重要的决定:我以后就是尽量会在海外定居了,基本不考虑回国发展了,当然我不欢迎打脸。核心原因在于:我下定决心要生活在一个能够更加包容我的社会。我一开始总觉得很奇怪,为什么我每次一回国,都会感觉气冲冲的。而且总觉得很多人都有一种“莫名其妙的优越感”,后来经过长时间思考才发现,原因在于:国内的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把金钱、学历、考试分数、家境、地位等特征,用来给不同的人划分等级。甚至本来应该毫不相干的特征,如年龄、性格、穿着、口味、长相等等,也可以用来给不同的人划分等级,之后“讨好上等人,鄙视下等人”。因此,在日常生活中,都会人人自危,鸡飞狗跳。但是很少人真正意识到,这些矛盾本不存在,都是人为制造出来的矛盾。当然,特别提醒考虑2+2等项目的学弟学妹们,是否选择2+2项目,是个人的选择,不是用来给人划分等级的一个依据!城市户口的人看不起农村户口的人,城市中又以几线城市分为等级,就算是一线城市户口的人,又会羡慕拥有其他发达国家绿卡甚至护照的人,这样的所谓“鄙视链”何时是一个头呢?不可能人人都变成世界首富,不论你是谁,总有人“在你上面”,可是难道你要一辈子因为“比不上一些人”,“在一些人的下面”而郁郁而终吗?可惜这就是我看到的绝大多数,国内同龄人的现状。你以为他们在谈论和攀比房子,车子,薪水,其实他们在谈论和攀比人的等级。当然我提我的观点,不适用于所有人,甚至不适用于绝大多数人,这是因为我自己有特殊的经历:我在高中的时候,仅仅是因为考试成绩不够好,就被同班的部分老师和同学歧视,高中三年,我就是在别人的白眼中度过的。以至于我在大学的时候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一定要在各类优秀个人评选中出现,用来洗刷我高中的“耻辱”。大学期间,我追求优秀个人评选,这在当时热衷于2+2项目的其他同学中间,我当然也是一个异类。不过好在我现在看来,密院当时的环境还是比较包容我。如果你看我早在2016年写出的回答,你就知道我这样“无厘头”的小子也能在密院,至少混下去。反倒是我看到的交大其他学院,当然都是很好的学院,学术能力什么的至少在国内不差。但是在这些学院学习,总觉得少了一些很重要东西,以至于其他学院的绝大多数人,毕业以后依然以“留在上海,成为上海户口人(如果不是),然后买房买车”为目标。交大每年学生那么多,学生有固定的偏好目标肯定是没问题的。但是如果学生中绝大多数,占绝对数量的人,毕业后的人生目标都出奇的一致,都是“留在上海,买房买车”,那是不是就有什么问题了呢?同样再次强调,我认为一个理想的社会环境,不应该以任何理由给人去划分等级。因此不是说选择留在上海的人就是上等人或者是下等人,这只是个人选择而已。总之来说,从我个人经验来看,我会说在入学的时候,我们密院的学生,其实是比其他学院的学生更加功利的。绝大多数密院学生花更多时间在拼2+2项目而不是到大学多多参加社团活动(比如我这种),为了拼绩点经常熬夜通宵学习,言语中常常透露出对2+2的崇拜和对非DD的鄙视,然后2+2去了美国以后又有各种骚操作去想办法挤进湾区工作(比如当时一些低GPA同学2+2先去密大核物理这样的冷门专业然后立刻转系到CS,当时的2+2政策下的一个漏洞)。但是我相信,当密院的同学一开始随大流出国(密院的大流就是出国),散落在世界各地的时候,经历了海外不同文化冲击过后,会比其他的国内同龄人更早地觉醒,去真正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而不是去拼“人上人”。至少我会感觉毕业五年后,我基于密院当初学习生活,再到海外发展,我会有一个蜕变。我不在追求“优秀个人评选”和“用成为上等人去抹平高中时候当下等人的痛苦”,而是真正地去追求这个世界上真正美好的事物和自己内心的理想。2023年8月24日更新——————————————————————————————其实也没有什么更新的很大必要,只是突然发现,本科毕业5年了,主要就是当留一个纪念了吧。(看这大环境,密院以后能否长期存在都要打问号了)其他评论里面关于密院好的,不好的,其实我要去往这方面评论的话,其实也差不多,和整体答案是比较相似的。因为之前我的答案也谈了很多了,所以也不再重复同样的声音。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密院现阶段更像一个跳板,或者一直以来就是一个跳板。只有你真的去过了欧美名校就读,感受了那边的学习氛围以后,很多问题的答案,包括密院老师教学水平、课程设置水平、老师个人在行业的声望等等,究竟如何、自然是不言而喻的,还是留给每个人心里自己做评价吧。还有就是提醒一下,真的别再问我选课怎么选,选哪个老师了。最好的办法是去问同级同学、高1-2个年级的学长学姐甚至到老师的office hour去谈。我这边九年过去了,密院经历了许许多多的课程调整、教职人员调整等,我完全没法给出任何有价值的建议了,请理解。如果说从密院毕业五年的最大感受,主要还是当年的绝大多数同学们,现在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工作、生活、和娱乐圈子。无论你是在美国、中国、还是世界的其他地方,大家几乎都在专注于自己的生活,自我意识很强了,自然也会很少关注别人的生活,以及和自己不太有关联的事件。如果非要现在去八卦每个人的情况的话,其实大致就是绝大多数人都在世界上的某个地方过着自己的小日子。这个就是从进入密院的小鲜肉,到本科毕业生,再到5年后的我们这些,“大叔大妈”们,直到未来,的自然规律。不过在这个时候,你会发现过好自己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以前把我气得要命的,什么学院个别行政人员的作风问题呀,这个社会多么多么黑暗呀,象牙塔已经安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呀,真的真的已经和你的生活完全无关了,说实话不少同学可能很久不回国,对国内已经十分陌生了。不过这些事情真的都不关我的事情了,佛了。我们当年自然和你们现在一样,有ME和ECE之争,DD和非DD之争,本科毕业保研和出国留学之争,等等。不过我现在观察大家的结果就是:毕业后的五年,大家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不论是自己的专业和就业市场是否匹配,大环境好或不好,什么国家的什么身份好不好拿,等等等等。只要是大家能坚持自己理想的,卷得出来的,基本上都能够过上一个国家衣食无忧的中产阶级生活(但要当人上人,可就不光是要吃“苦中苦”了,机遇和运气反倒会决定一切)。或许有少数飞黄腾达的或者是垂头丧气的,不过大家开心就好吧,比我们更加成功或者更加失败的人总是有一大堆。我们或许还会打听到和学院相关的消息,学院部分领导最近去新加坡看望了一下密院校友(但是我知道这些领导的主要目的还是在新加坡参加密歇根大学的校友活动),除此之外,目前看来我们和学院真的没有什么交集了。不过我还是想说,我觉得,在现在这个时间点,即毕业五年后看来,我在密院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当然我只是代表我自己的看法。我不是江浙沪考生,我也没有参加2+2项目,毕业后在不同的地方工作学习生活,长期不在国内。我在密院最大的收获是环境,一个打开个人视野的环境,让你改变认知和决策,从而改变命运的环境。在我们那个长得像马来西亚吉隆坡的二线城市(现在也叫新一线城市),学生们从小被灌输的观念,就是要考出西南地区,争取到江浙沪的大城市读书工作定居(暴露了事实上二线城市的事实)。其中有不少学生,以成为一个“新上海人”为荣,特别是要想办法勾引到一个“上海本地人”,才能算是嫁/娶得好。这话我给上海人讲的时候都在笑,但是这是我们那边的真实写照,我真的见过太多了,有的人只是嘴上否认而已。至于什么出国,什么美国梦,不懂、不知道、不接触。还有什么诸如“上海学生高考成绩都很差,上海学生都很懒,上海学生能进交大是因为名额多”此类。我在密院,上海学生不考的化学科目,很多人的大学化学分数比我高。当时的许多密院同学为了拼2+2项目,什么熬夜学习、通宵赶due,我高中从来都觉得熬夜是不可能的(当然也就导致大学也没怎么熬夜)。还有就是周围的本地同学,关于课程的消息永远比我灵通(这主要是因为有大量的同一高中学长学姐的热心支持),关于美国的消息那就比我更清楚了。我当时也就只知道拼,各种拼考试、比赛、文艺活动等等。当然我的拼和大学同学几乎一点关系也没有,纯粹是个人的历史原因。如果读者知道我在大学之前经历过什么,你们对我在大学的行为不会感到一点惊讶的,这是世界上最合理的事情了。我也不太愿透露我经历过什么,只是充满着仇恨和怒火的过去了。当然在这里不是说要把哪里出来的人一定划分为人上人或者人下人,也不是说哪种思想就是鄙陋的。我们当地的那种思潮也只是经济和文化互相作用的结果,只是如果我当时一直待在那里,不出来打拼,包括之后出国,在不同国家和城市工作的话,我的视野可能就局限在一个小地方,然后我的活动也就是一个小地方了。总之,密院的环境,包括同学们当时的那种拼劲,还有一种不拘一格的做事和说话风格,学院较为自由(和其他学院相比)的风气,才是影响我最深的。特别是要跳出自己的舒适圈,主动关心我周围的环境发生了什么,特别是对我过去的固定思维强烈冲击的一些事物,引发了我的思考。最终真正决定每个人命运的,不是某个考试知识点是否掌握,不是某门课的分数是否高,甚至不是你在学院里有什么人际关系。而是在这样的一个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特别是见识了密院之后,你要问自己:我未来要去哪?留在国内还是出国?去哪个国家?做什么工作?在哪个行业发展?等等。拥有了一个更广阔的视野后,人能看见更多以前看不到的东西,最主要的是那个以前局限在闭塞信息中的自己。我作为一个二线城市的学生,第一次在一线城市和同龄的最优秀的同学们就读学习,我看见了以前我从未想过的,颇为令我惊讶的事情,也就是这样的经历让我真正决定要再走出去。过去是这样,现在的我也是这样。在海外生活很多年后,我学到的最重要的事情是:一个健康的社会应该是认可和包容多元化和弱势群体的,而不是所有人都以当所谓“人下人”为耻辱,而把“当人上人”作为一种个人优越感和人生目标的体现,从而加剧了整个社会的攀比和内卷。中国的社会还是很缺乏包容的,特别是包容弱势群体,而“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则是一句十分有中国特色的谚语。在国外,就所做职业方面,以及个人财富方面,大家总体来说还是相信人人平等的。我有一个铁哥们在加拿大读博士,一开始他想做家教兼职因为“符合身份”,然而他做了几个月以后才发现“去加拿大的麦当劳打工真香”,而这种行为在中国是不可想象的。双减之前,老师是高端职业,服务员则是低端职业,是下等人。为什么我这么说呢?并非我自己有偏见,而是因为我如果在中国,我就必须要随大流,而中国社会总体而言是不会包容弱势群体的。服务员是笨拙,不努力才有了今天的苦日子,而在上海等一线城市买房买车才是上等人,这类我的同龄人的思想也让我感觉极难融入国内的工作生活环境,是呀,为什么东亚以外的绝大多数普通人,如那些店员、服务员、销售人员,生活就没有什么压力,整天开开心心的呢?为什么他们没有因为自己不是“人上人”而整天萎靡不振呢?话说回来, “人上人”思维其实也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密院在办学上的局限性。你可以请海外的洋教授,你可以学密大的管理制度,你可以把密院的一切都想密大看齐,你的硬件软件可以做得比密大还要密大。但是只要,我们不说是我国特色,而是“人上人”环境在那里,就大大限制了密院的教学水平。我相信考核教授的硬指标都没问题,但是招聘教授并不会考核教授是否真的热爱科研、热爱教学。说实话过去确实有一些教授,将来也一定有很多教授,来到密院不是因为他们热爱教学和科研,而是把当教授看做一种成为“人上人”的阶梯,特别是要升官发财。对教学不上心,毫无奉献精神,只知道追名逐利的人很多而且哪里都有,这个确实就是没有办法改变的。当然这里也不是非要批判某些人、某个人,每个人都是环境的产物罢了。说实话我不经常回国,但是我总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一旦回国久了,就会变得愈发气冲冲的。此处不举例,就是个人直观感受:总觉得别人要害我,总觉得有敌人要斗我,总觉得很多人都在恨我,当然最好这一切只不过是我的臆想了。这种国内外强烈的态度对比也就使得我更倾向在海外长居。当我突破了之前思维的局限性后,我就能更好滴选择自己的生活,一个不被他人定义,做自己的生活。至于可能的其他方面,如学习知识。说实话,我本科所学的东西现在在工作中几乎用不到,主要原因还是世界变化得太快了,在毕业后的工作中,很多时候就是要和一群不同研究背景的人去探索一个新兴行业的技术。至于什么大学人脉关系,我知道有不少人相信可以在高逼xue格fei的密歇根学院,建立牢固的友ai谊qing。或者说,有的人多花几十万就当加入一个所谓“高端俱乐部”或者说“高端婚介所”,现在看来也没问题。不过来密院的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立的,有很清晰的自我计划的,自我意识很强,把县城农村的那套搞关系技巧弄过来纯属没用。至于把密歇根学院当作一个跳板,这个我是认可的。对于美国梦们来说,通过2+2项目去到美国密大读本科,或者四年本科读完再去美国读硕博,然后想办法留在美国,拿绿卡甚至换护照,过上衣食无忧的美国中产阶级生活,不求当人上人,现在看来是真香,不是么?在我那个年代,这种人是大部分。我个人是四年本科,不喜欢长期在国内生活,但也没有特别偏好美国。世界上这么多国家,凭我这种一般的本事,总能在一个地方混下去。我这种情况下,密院确实也做好了一个“跳板”的工作,无非就是这个跳板贵一点,奇葩一点罢了。当然也有密院本科毕业留校读硕博的,密院的保研名额(以及入党)的竞争一直不如其他学院激烈,这也算是一个跳板吧。不过说到底跳板只是一个工具,有能力的人总是能够在各种情况下积极、勇敢地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故事还在继续,也期待未来密院校友们会有什么样的故事。2020年9月2日更新——————————————————————————————8个月前写了那个回答以后,魔幻的2020年给未来增添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密院这里,2016级的2+2应届本科毕业生还大量滞留在美国,2018级2+2开始远程倒时差上网课,2020级密西根学院的招生情况极其严峻。当然了在这里具体表现为这个知乎问题的回答开始重新发酵,而实际上,外部的国际问题和公共卫生问题不仅仅影响了在读的密院学生,毕业多年的学长学姐(不管在哪个国家),以及未来有意向报考密西根学院的学生及家长,都会开始关注这个问题。还是那句话,我这边如果有想到要说的,就会写一点分享给大家,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各位的问题(问题是很复杂的,至少不会是说看到我的回答以后马上问题就解决了),而是给大家一些我所了解的信息,为大家以后可能做出的判断和抉择做一些铺垫。这里我想重点谈一下“2+2”这个项目的隐性机会,当然如果不选择2+2的同学也可以了解一下。(声明:我不是2+2的同学,纯外行,写着玩,所以有2+2的其他问题建议咨询专业人士)4. 艰辛的“美国梦”之前有不少同学和家长问:密西根学院2+2项目,和我本科在交大读,硕士博士去美国读有什么区别?我觉得这个问题的最佳答案是:2+2项目的最大优势就是:在大三大四的时候,你拥有美国学生签证,你人在美国,你有一个美国本科毕业证。换句话说,2+2的“美国梦”意义,可能远远大于其本身的专业和学术意义。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你想要毕业以后在美国工作,因为你人在美国,所以你可以比后者更方便地找到一份美国的工作(或实习后转正)。因为你人在美国,所以你可以去美国顶尖名校,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参与一些本科生科研项目,最后顺利地拿到大牛的博士offer。即使你只是想读美国硕士,据说门槛非常低,远远低于交大保研的门槛,还有一种说法是密西根大学本科毕业想读本校硕士是绝对的“心想事成”。写这些我只是想说,我能确定每一年前来报考密西根学院的学生和家长,有相当一部分是拥有“美国梦”的。这种“美国梦”不是简单地向往美国,而是他们不仅知道我以上写的所有,还早早就在家庭层面上做好了规划和准备。如:家庭资产怎么配置到海外,考不考虑拿绿卡,怎么拿绿卡,是否移民等等。至少我知道有同学是全家移民加拿大失败以后,才通过这种方式,慢慢全家往美国去的。看到这里,我知道会有很多人觉得我太偏题了。看看李冕教授的回答多么有干货,多么学术。其他同学也讲的是密院学习方面的事情。就只有我在这里只知道讲这些“庸俗的东西”。哈哈,果然我这个人年纪大了,就成了“只知道讲房子车子,和琐碎生活有多么不容易的油腻中年人”。对吧?我这边只是想抛给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觉得当初同学们报考密院,包括报考交大,真的只是因为满满的“学术情怀”?“能学到东西”?至少现在“毕业生以就业为导向”的讲法以及是社会共识了。所以这就解释了2018级为什么2+2网课有那么多怨言了。如果从“学术”上考虑,你交了密西根大学很贵的学费是没错,但是你也在上密西根大学本部的课呀,有什么损失呢?但如果提到“没有去美国”,“可能失去美国梦”的隐性损失,一切都说得通了。我会说对于相当一部分同学,他们进入密院,学习反而是次要的。而主要目的,是实现“美国梦”。这种说法确实既low又油腻,导致很少有人在“学在交大”的地方公开说出来,但却很真实,因为每一个同学背后,都站着一个有血有肉的家庭。这个家庭为了同学能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拥有一个更好的教育、更高的平台,呕心沥血了在金钱和精力上投入了十几年。这个家庭有人间真实的喜怒哀乐,有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当然也有对未来风险的担忧。总之,在这里我只是想说,其实大可不必因为不可抗拒的国际因素而把自己当作“受害者”,从而去指责美国政府、病毒和密西根学院。虽然我没有选择去美国,但我是绝对理解大家的“美国梦”的(不害臊地说,我自己大四就因为在硕士留学上的失误,以为自己“去不了德国和新加坡”而在图书馆里面失声痛哭)。从微观上看,能够通过这条路到美国工作的同学,大多都经历了:从密西根学院2+2项目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后到美国以后又克服诸多困难和激烈竞争才拿到美国实习的offer,然后在毕业前又幸运地抽到H1B签证(要知道很多美国梦都死在这里),最后offer又在现在经济形式很差的情况下成功转正,之后如果要拿绿卡移民什么的还要有诸多挑战。而从宏观上看,自美国独立以来,外国人的“美国梦”从来都是充满挑战和不确定的,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难题,只是我们现在在讨论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的难题罢了。从短期来看,国际关系和疫情的不确定性,使得“美国梦”比前几年更加难以实现,这确实让诸多的“美国梦”们蒙上了一层阴影。但从长期来看,对于个体和家庭而言,由于国人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和国际化视野的提升,我们现在的时代和过去改革开放40年的绝大多数年代相比,都有更多的机会和更大的可能性。因此,对于拥有“美国梦”的同学和家长而言,不必因为这一点小挫折而怨天尤人。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战略,活用“曲线救国”的模式,多找找渠道,机会永远只会留给有准备的人的。2020年1月4日更新------------------------------------------------------------我曾经在2016年1月14日写过这篇回答,我不准备删除我的原答案,尽管现在看起来当时的回答确实有些片面甚至是狭隘和幼稚,只是想给大家展示一下,四年前和四年后的我,对密西根学院的理解有什么不同吧。其实自己4年下来,包括对人生阅历的增加,也对这个老问题有了新的理解,同时取匿。本人情况:2014级密西根学院机械工程专业,2018年毕业,在上海工作了一年以后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就读交通物流专业,研究方向是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重庆人,非DD,当过2015级学生的vp160,vp260,vm240(春季+夏季学期) TA,2016级学生的vp260 TA(有的14,15,16级同学应该认得出我这个奇葩) 有学校学生工作的经历,在校525街舞协会混了4年,毕业时有个荣誉是上海市优秀毕业生(虽然当时觉得很自豪,但其实现在看起来也很普通),当然我选择这样一条大学生涯路径,有我个人及其特殊的,别人基本上很难经历的原因,(大概就是当其他大学生憧憬着大学里丰富多彩的生活和如春风般的爱情时,我整天想着的是:斗争,矛盾,复仇。别说那时,就算是现在,十年了,还是刻骨铭心的回忆)大家可以看着乐,不用去非要“和自己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人生阅历的增加,以前以为很重要的事情(比如是否2+2,争取什么荣誉,有什么爱好等)后来才发现其实根本没有那么重要。那些本科期间的鸡毛蒜皮的小事也都成了过往云烟。这也是成长带给我的改变吧。我主要分享几个我思维上的改变吧,和本科期间相比的话:1. 选择无高低,适合才最好无论DD还是非DD,毕业以后是国内读博还是出国留学,其实真的只是自己的一种选择。大家可以看见这个问题下面的回答,有很多人或隐晦或明显地强调:DD的学生比非DD的学生更优秀,甚至打球都要打得好些。我不准备批判这种思维,因为我以前也是这么想的。而且我以前还认为:密西根学院保研的学生更差,因为我们学院的保研名额是“为了照顾那些没有能力出国的学生”而设定的。四年过去了,我们确实多多少少成为了我们以前想成为的那个样子。但我基本上看下来,每一种选择,有好处,也有坏处。更重要的是,不同于四年前我们只是对“留美就业,顶尖大学博士”各种好处坏处的道听途说,现在我们是真正切身体会到了我们当初选择的结果。比如,如果你选择了DD,并且最后成功进入硅谷工作,好处当然是你能够拿着高工资,享受着完善的劳动法保障,周末可以无忧无虑地拿着工资去感受资本主义的优越性,甚至在亲戚朋友面前都“特别有面子”,就像密西根学院向来宣传的那样。但是坏处就是你要承受加州的高物价,职场的天花板,以及前所未有的孤独。这个坏处,现在可不是简单的一句话了,是你切身体会到的无可奈何。看着自己的账单和税吞噬这你看似高的工资,看着似乎永远不能提升的工作岗位和工资,在朋友圈里面看着以前的同学在国内享受热闹的生活,还要担心美国政府阴晴不定的对华政策。我会说包括我在内的很多没有选择去硅谷工作的同届学生,到现在不时地也在幻想:“如果当时选择了DD,是不是现在能过得更好呢?”。但是清醒下来以后,毕竟任何的生活道路究竟好不好,如人饮水,冷暖自知。对于学弟学妹,我会说:“你们绝大多数人还没有切身经历过这些,对于某个发展方向,某种生活有着幻想是正常的。如果你真的幻想去美国工作就能够成为顶级精英,走上人生巅峰,比其他同学就一定更有优越感,还是过于naive了,恐怕会让你失望”。(注:此段可能需要现在在美国工作的同学们做一下指正,我不是DD党,我只能把我观察到的东西讲出来)其实自2014级毕业的开始,确实感觉上,国内保研的同学人数显著增加了,其中甚至不乏GPA极高的同学。我有一名同学,GPA很高,但是却选择了保研医学院,在优秀个人简介上,他说他已经确定了与机械医疗相关的研究方向,这样的事例可以给学弟学妹作为借鉴。因为确实这几年看下来,国内的科研水平,工业界资源,甚至是生活方面确实都有大的提升。也希望大家不要过于崇洋媚外,还是要找到自己个人的兴趣爱好和适合的发展方向。顺便谈一下我个人,我最后选择去德国念书,是因为我确定我的研究方向是智能交通和无人驾驶,而且德国在交通方面的科研水平,工业界资源确实比想象得要强(德国与交通相关的汽车产业就是很发达的)。另外我个人对中美关系持较悲观的态度(不过2020大选可能会有转机吧)。来德国的一个坏处是,我接触到的同学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学风是不如交大密院的(除了这些学生本身本科学校不如交大以外,学习确实不如密院学生用功,看下来家庭条件也差一个档次)。但是相对应的好处就是,在一些实验室研究岗位、奖学金评选的时候竞争压力会小一些(我在密院为了成为“优秀个人”,几乎是拼了命跟同学去竞争,同学们确实非常厉害,我很佩服他们,但我真的不要再去搞那么激励的竞争了)。我现在宁愿两个人分一个苹果,也不要20个人去分一个西瓜了。但其实像我一样选择非主流国家念书的同学,到现在还是比较少,所以以后同学们还是可以考虑一下去德国、法国、日本、新加坡等学校念书。不过真的,看同学们自己的职业和人生规划。2. 社会很复杂,心胸要开阔这个问题下有一个高赞回答,是讲学院某领导有一些作风问题。我对他确实不了解,我也不去评论任何有关他的事情。但我会说,我了解到的学院个别行政人员确实存在作风问题。但这是三四年前的事情了,物是人非,大家也不要去追究了。另外,那位同学结论是“密西根学院已死”,我个人觉得有点极端了。说大白话,这个社会是很复杂的,企业、学校、机关里面究竟有多少的不为人知呢?有利益的地方就有斗争。如果只是用个别行政人员的作风问题来否定整个密西根学院这么多年的发展,说“密西根学院已死”,我觉得还是小题大做了。我本科时期是搞过一段时间的学生工作的,有些时候面对学院甚至学校的一些行政人员,不合、唇枪舌剑、甚至小规模的政治斗争,我都或多或少经历了一些。所以我会把我看到的事情分享出来。就比如说,学校牵头组织的一些活动,对于其中的优秀团队、或者是需要特殊照顾的个人,是有专门拨发奖金的。至少我看见其他学院,确确实实是把这笔钱拨到了学生是账户上。可是到了密院,这笔钱就消失了。你问我为什么不去举报,其实我是有举报过,但是后来不了了之。为什么?因为我们这里有个讲法叫“擦边球”,就是那种模糊的,可以操作的东西。就比如说,学校拨下来这笔钱,通常是先拨给学院,由学院完成奖金分配的。所以,这笔钱可以完全拨给学生,当然也可以先由“学院统一管理”(然后我就不知道这笔钱的去向了,我接触到的信息也比较有限,有可能学院把这笔钱用来给某行政人员公费出差报销了,反正最后学生就是没有拿到这笔钱)。规定上有的地方没说,那我这个就可以操作。我也没有违反规定,这就是厉害的地方。而且类似于这样的事情,在其他学院,其他学校,社会的其他单位中其实并不少见。可是四年前我确实也没有见识,我就认为是学院的体制不行,纵容一些有作风问题的人,我以前可是感到极度愤慨的。我在本科甚至疯狂地去搜索“移民”话题。后来我到了国外,发现,其实这个社会真的挺复杂的,完完全全干干净净的地方是不存在的。国外确实人际关系比较简单,但是涉及到利益冲突的地方还是有政治斗争,也不一定就比国内干净。但是我敢说密院确实已经做得挺好了,至少学院的同学们想要发声还是挺容易的,至少我还没有听说过我们学院为了掩盖什么丑闻而到处公关删帖的。到了社会上,再回头看密院,确实觉得密院已经足够为同学们着想了,至于以前还有争论的,毕业设计比较糟糕,有个别老师上课不负责。我会说,回头来看这些事情,和社会上的复杂事情相比,真的是小事!当然,我很支持大家为了同学的权益对学院做出批评(我本人就这样),但我还想说,别太过于玻璃心,领导有作风问题是世界各地都可能存在的情况,有人在的地方就有江湖。另外,不知道是不是我一个人这么想:自己年龄越大,对于这个问题下李冕教授的回答就越来越认同,真的很感谢李教授能够花这么多的时间来分享自己的看法。3. 密院究竟好不好,和其他学院相比较?我有时也会想,如果当初没有选择密院,而是选择其他学院,自己会不会现在的发展会更好?密院的学费又涨了一次,四年三十万的钱绝不是大风刮来的,而且2+2的话,听说密大学费比我那个时期又涨了不少(听说现在已经五万美金了,我那个时候还是四万美金)。同时,其他学院的国际交流项目其实也在慢慢发展,而且我还会说,从其他学院毕业(比如机动,电院)的同学里面,最后的就业、升学情况其实不比密院差的。或者如果当时去念一个普通学院,然后把省下的二十万学费拿来买一辆车,然后经常开车去复旦大学勾搭妹子(有的时候我就是有神经病, think about random things),是不是现在的生活会更加无忧无虑? 我相信来到这个问题下看回答的同学,多多少少都是对自己的未来发展感到有些不确定的,想看看过来人的评价。实际上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人觉得密院四年改变了命运,有的人却觉得彻彻底底浪费了青春,两种人都有而且不少。但是如果说有什么建议,我还是想说,遵从自己的内心,不管你到了哪一个学院,都要有努力上进的精神,好好利用学院学校能够提供自己的资源,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其实这就够了。学院好不好?发展怎么样?人生没有最优解,知足常乐。Ok,只是谈到一些新感想,以后再过个几年有新感想还会和大家分享,欢迎大家和我讨论,不过最近考试,不一定能及时回复,来日方长。祝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2020新年快乐!也祝密西根学院将来越办越好!2016年1月14日更新------------------------------------------------------之前的日子里,看见了李教授和很多同学的回答,对这个熟悉而陌生的学院有了更多的了解。本来自己也没有太多的话,只是昨日凌晨惊醒,想到一些事情,特此来与大家分享。引子大概的看了一下大家的回答。大家大多谈及学术和项目,能够谈及课外活动及个人生活的很少。我并不感到惊讶,在理工科学院里面,大家大多是做踏实肯干的工程师。我这些话,只是写给在这方面比较有兴趣的同学们,如有不同意见,不用撕逼。有人喜欢课外活动,有人能够专心于学术。人各有志,人以群分。各相安好,互相理解。是什么我在这里说的课外活动,是指做学生会、社团工作、非技术类项目等等。当然,我不会仅仅谈这个,会把一些东西穿插来讲。为什么国际化视野记得当时报考密西根学院,自己看了一下密西根学院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有扎实工科背景的,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级管理型人才。重新审视一下这句话,我们可以得到一些新的启示。之前也有家长问到密西根学院与致远学院的区别的,我说:“致远学院培养科学家,密西根学院培养企业高管。”这句话通俗易懂,但是无法真正概括密西根学院的终极培养目标。我认为密西根学院想培养的是今后在各行各业的领袖人才。课外活动,不但可以为自己的简历加分,而且能够帮助自己成长。困难2+2?本科双学位项目,是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家为这个项目名额也是煞费苦心。但是密西根学院校友王雨舟分享过他的经历:他放弃了2+2项目,因为他觉得,这不是他要的大学生活。2+2项目是一个双刃剑,可以让优秀的同学有出国留学的机会,也可以把密院4个学期当做“第二次高考”。大学本来是同学们形成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绝好时期,这样一弄,又退回到了高中时期,让许多同学在大学依旧迷茫,没有得到成长。没有机会密西根学院学生会,有许多部门和社团。但是部门和社团都有人数限制,只有一部分人可以得到课外锻炼,绝大多数人都不能被部门录取,失去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好机会。不能平衡在理工科学院里面,大家大多是做踏实肯干的工程师。举个例子:对于绝大多数人,比如学电子信息学,以后的定位就是做码农,就是去国企或者外企工作。而课外活动、志愿者活动、生活琐事等等,都是一些“对成功没有用的无意义的活动”。即使做,也只是稍微做一点,绝不可以“玩物丧志”。大多数理工科院校的同学们都是这样的思想。问题价值观各位当初来到密西根学院,是为何?如果只是为了2+2项目,我就问一句,其他学院的人,他们既没有2+2,也没有4+1,3+2。他们什么都没有。他们怎么办?我们也可以看到,他们之中很多人也考上国外名校,并不比我们差。可是我们的学费是他们的10倍,是不是我们吃亏了?或者说,如果你听说有一个机动学院的同学,交着比你少4万5的学费,和你一起考入了MIT的研究生,你会怎么想?绝大多数人还是在高中时期的“单打独斗”的思想,还听说有恶性竞争的事件。大家到了大学,只是为了准备另外一场考试,而不是沐浴自强、进取、乐观的阳光,畅饮仁爱、博爱、团结的甘露。请问现在有谁可以说自己之前学过的知识都一点没有忘记了?如果不是,请问,各位在大学里面究竟得到了什么?视野国际化视野,不是连接着欧美亚非的一条线,而是包罗万象、囊括世界的一个面。交大,就在学院外面,可是,交大社团轮盘,小动物关爱协会,120周年校庆,请问大家对交大熟悉多少?几乎每次校级活动,密西根学院的参与人数都是最少的。很多人认为自己是“国际化视野”,因此不屑于交大这个“穷乡僻壤”。但是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交大不看,何以国际化?许多人把视野限制在了密西根学院里面,交大太大了,不用管那么多。那么,上海比交大还大,中国比上海大,世界比中国大。所以,这些人只是密西根学院里一些的“山大王”,不可能具有“国际化视野”利己主义每个学院里面都有万恶的利己主义者。这些人,想当领导。但是他们这些“领导”,就是一副颐指气使,不能容人的样子。这些人若是在做项目,团队成员如果没有做好,不但不去安慰和鼓励,而且要责骂和欺负,因为他们可能会让自己的GPA降低。若是在presentation,则把功劳都放在自己头上,错误都放在别人头上,因为这样可以在教授面前表现自己,让他们给自己加分。我其实很赞赏学院里面这些人的能力,但是我也知道,他们的名声都是通过踩在别人头上获得的。利己主义者就是吃人的魔鬼,是人民的公敌。素拓我估计很多人都不知道素拓是什么,素拓即“素质拓展证明”。这本来是学生课外活动的一个证明。我们如果去看其他学院,有很多是用“综合测评”,如:GPA80%。素拓20%,各个学院不一样。但是密西根学院没有素拓,GPA成为了衡量学生能力的唯一标准。没有素拓,这的确和美国大学接轨。但是美国人观念不一样,同学们热衷于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运动,这是他们从小的家教,是中国人不能复制的。没有素拓,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同学们学习和生活的失衡。2013级的郭子奇,参加了“守望临终关怀”等校级志愿者服务活动等等,却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在大家眼里,他只是一个“标准理工男”,“学霸”。人们只是谈论他的GPA,却不会谈到他的公益心。这个优秀的标杆,在其他人眼里,已经弯了。想要学习他的人,很多都变成了“书呆子”,而不是他那样的“全能手”再说另外一位同学,作为一名小班,她花了许多时间,给2015级同学们写了“选课指南”、“生活指南”等等,全部是PDF格式的。她放弃了525街舞协会校级迎新晚会login的演出,专心带大家训练学院迎新晚会。她为此还退了一门课,但是,请问有多少人对她为学院的贡献而心存感激呢?如果到了大学,还是有“唯分数论人”的事情,那干脆像高中国际班那样办好了。学生课外活动的空白学院似乎并不支持学生的课外活动,这也可以理解。在学院创立之初,“国际化视野”是否只是用来吸引优秀学生的幌子,只抓出国率是否只是为了给学院增加一些好名声,就像高中宣传自己的状元,有多少清华北大一样,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了。我观察了其他学院,我可以说,即使是在机动,电院这样的压力不比密西根学院小的学院里,课外活动整体来说是比我们好的。另外一些学院,同学们的活跃程度,就更不用我说了。学院的课外活动没人抓,这不怪谁。密院成立才10年,之前一直抓教育,因为那是立院之本。课外活动出现空白也是正常的,但是现在是要把它抓起来了。但是密西根学院,需要一位,或一群在学生课外活动上的,优秀的,总设计师和总改革师。可惜没有人来做。或许学院里面的staff可以做,但是他们是“雇员”,我不是说他们没有能力什么的。他们只是来密院谋一个工作,他们也要平衡工作、生活和家庭。若是一些小事,他们很乐意去帮助。但是说要给同学们做一个真正好的,鼓励同学们做有意义的课外活动的环境。我只能说,我当然希望他们之中有人可以做。密西根学院的一些项目,如:云南支教、新生杯机械赛等等,都是很好的,也获得了学校的认可。但是那是我们的前辈给我们留下的,现在的我们,似乎没有做出什么更进一步的成功,也就是还在吃几年前的老本。误区究竟能否平衡在MIT有“3s原则”:sleep, study, social activities三者只能取二,反映了MIT的高压力。绝大多数人认为密西根学院的学术、课外活动、生活也是无法平衡的。但据我所知,2014级某人,每天晚上玩2小时以上游戏,每天约12点睡觉。GPA约3.6。这样的人,甚至比他更强大的人,还有很多。试想一下这位同学如果把玩游戏的时间用在课外活动上面,那么他就完成了3s的平衡。实际上,密西根学院每一届的学生中,都有能够做到的,而且做得很好的。记得在密西根学院2015级群里面,有几个2014级同学气急败坏地说密西根学院是地狱。但是我观察了一下,大神们至始至终一个都没有说话。很简单,每天都要花几个小时的时间在qq上面聊天的同学,如何能够按时完成作业?结果2015级很多同学们都听信了,可以想见,明年,2015级的这些同学们还会跟2016级同学们这样说。子子孙孙无穷匮也,哈哈。践行看到大家一直在为某个问题争论不休。我只说:作为密西根学院同学,我们要用自己的一点点小贡献,来加快密西根学院的建设脚步。一个不努力上进的集体,当然会经常无事生非,一个齐心协力的集体,可以是一座永远的丰碑。向标兵学习去年,交大百团大战招新时,2014级有个同学在qq里面说,错过了百团大战真是遗憾,结果马上2013级有个“学长”说:“哎!社团都是浮云,你们大二就没有时间了!”其实当时我也是很垂头丧气的,我很喜欢社团活动,但是如果真的到了分别时候,没有做完的梦,最痛。但是后来,我看见了2011级某位学姐的事迹以后,我大受鼓舞:她在大一时就参加了525街舞协会,一直没有退出过。从大一到大四,参加了525街舞协会20余场表演:交大公演、华东理工大学邀请演出、华东师范大学邀请演出等等。不仅如此,她作为“夕阳红”小分队,代表交大参加TIRO大学生街舞比赛,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同时,她是固体力学的助教、密院海外招生办公室的干事。她专业排名年级前五,在之后,她在朋友圈里面晒出了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著名高校的录取通知书。她还经常旅游,足迹遍布大江南北。大家一定会认为她是不同常人的女神,其实她很简单。她分享了一个学习的方法:她要练舞,学习时间比其他人少很多。然而许多同学都是一边听歌一边写作业,磨磨蹭蹭3个小时做完。但是她就是集中注意力,一个小时做完,质量还比其他人要好。这是一项所有人都可以做到的事情,但是只有她去做了。同样的,我也在想,她可以做到的,我也可以做到。现在,我想把她的事例分享给大家,尤其是2015级的同学们。有人做到了,大家也一定可以做到!破除“一定不能”的禁锢,向标兵看齐,做一个自强不息的逐日者!重新思考时常想一想,我们如果2+2走了,是不是就可以功成名就了?是不是就可以退休了?我们这一生究竟要做什么样的人?去一次旅行,去经历一次不平凡的经历。让自己能够成长,让自己做出不后悔的人生决定。对于2015级同学们来说,目标近在咫尺。平衡学习和生活的同时,也要根据自己的情况,不断思考2+2,究竟去不去,三思而后行。携手共建还是那句话,作为密院人,我们要有建设好密西根学院的决心。对院内,细心留意,对学院的不足之处建言献策。对院外,多参加校级大型活动,让其他学院的师生看到密西根学院同学们的真风貌。对人生,细细思考,读一些好书,经历一些事情,树立人生的价值观。对他人,不卑不亢,尊重他人,平等互惠,不做万恶的利己主义者,不做吃人的恶魔、人民的公敌。对时间,合理部署,安排好生活。另外我想强调一点。我们对于学弟学妹们,应该有更加的关爱,让密院成为一个大家庭。不要只想到“把学妹”,而是做出一些真正有帮助他们的事情。听说2013级的同学们成立了一个俱乐部,是把一群有“领导力”的同学们聚集在一起,还不公开招人。我希望,俱乐部里这些人,既然有领导力,就更应该担负起建设学院,帮助学弟学妹的责任,作为标兵,展现自己的无私奉献精神。如果只是给自己加一个“有领导力”的头衔,来表现自己比别人优秀,要拿这个来歧视别人的话,那恐怕就是一群万恶的利己主义者了,恐怕就是吃人的魔鬼群,反动的人民公敌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广州沙发十大品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