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3=156怎样列320÷4的竖式怎么列?

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精选15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2)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3)会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找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2.能力目标:  1)渗透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的思想。  2)通过尝试求解,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细致,认真的学习习惯。  2)在积极的教学评价中,促进师生的情感交流。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难点:用列表尝试的方法求出方程组的解。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1.本班共有40人,请问能确定男――各几人吗?为什么?  (1)如果设本班男生x人,――y人,用方程如何表示?(x+y=40)  (2)这是什么方程?根据什么?  2.男生比――多了2人。设男生x人_y人.方程如何表示?x,y的值是多少?  3.本班男生比――多2人且男――共40人.设该班男生x人_y人。方程如何表示?  两个方程中的x表示什么?类似的两个方程中的y都表示?  象这样,同一个未知数表示相同的量,我们就应用大括号把它们连起来组成一个方程组。  4.点明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取数据,让他们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探究新知,练习巩固  1.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  (1)请同学们看课本,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的概念,并找出关键词由教师板书。  [让学生看书,引起他们对教材重视。找关键词,加深他们对概念的了解.]  (2)练习:判断下列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x+y=3,x+y=200,  2x-3=7,3x+4y=3  y+z=5,x=y+10,  2y+1=5,4x-y2=2  学生作出判断并要说明理由。  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概念  (1)由学生给出引例的答案,教师指出这就是此方程组的解。  (2)练习:把下列各组数的题序填入图中适当的位置:  x=1;x=-2;x=;-x=  y=0;y=2;y=1;y=  方程x+y=0的解,方程2x+3y=2的解,方程组x+y=0的解。  2x+3y=2  (3)既满足第一个方程也满足第二个方程的解叫作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4)练习:已知x=0是方程组x-b=y的解,求a,b的值。  y=0.55x+2a=2y  (三)合作探索,尝试求解  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索如何寻找方程组的解呢?  1.已知两个整数x,y,试找出方程组3x+y=8的解.  2x+3y=10  学生两人一小组合作探索。并让已经找出方程组解的学生利用实物投影,讲明自己的.解题思路。  提炼方法:列表尝试法。  一般思路:由一个方程取适当的xy的值,代到另一个方程尝试.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探索并解答问题,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2.据了解,某商店出售两种不同星号的“红双喜”牌乒乓球。其中“红双喜”二星乒乓球每盒6只,三星乒乓球每盒3只。某同学一共买了4盒,刚好有15个球。  (1)设该同学“红双喜”二星乒乓球买了x盒,三星乒乓球买了y盒,请根据问题中的条件列出关于x、y的方程组。(2)用列表尝试的方法解出这个方程组的解。  由学生独立完成,并分析讲解。  (四)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这节课学哪些知识和方法?(二元一次方程组及解概念,列表尝试法)  2.你还有什么问题或想法需要和大家交流?  3.作业本。  教学设计说明:  1.本课设计主线有两条。其一是知识线,内容从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的概念再到列表尝试法,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二是能力培养线,学生从看书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概念到学会归纳解的概念,再到自主探索,用列表尝试法解题,循序渐进,逐步提高。  2.“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体”是本课设计的主要理念。由学生给出数据,得出结果,再让他们在积极尝试后进行讲解,实现生生互评。把课堂的一切交给学生,相信他们能在已有的知识上进一步学习提高,教师只是点播和引导者。  3.本课在设计时对教材也进行了适当改动。例题方面考虑到数――时代,学生对胶卷已渐失兴趣,所以改为学生比较熟悉的乒乓球为体裁。另一方面,充分挖掘练习的作用,为知识的落实打下轧实的基础,为学生今后的进一步学习做好铺垫。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2  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进一步认识除法的含义,并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⒉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动手操作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除法的第二种分法及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难点 使学生掌握除法的第二种分法,懂得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几份,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教法学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主 要 教 学 流 程  一、引入新课  ⒈教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⒉分小圆片:教师拿出8个小圆片。要把这些小圆片分给另一些同学,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几个同学?接着教师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是怎样分的。使学生知道,教师把小圆片先拿2个分给一个同学,同时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另一个同学,再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三个同学,最后拿出2个小圆片分给第四个同学。也就是每2个小圆片分给一个同学,分完后问学生:分给了几个同学?学生观察出:8个小圆片,每个同学分2个,可以分给4个同学。  想一想:刚才老师是怎样分的?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二、新授  ⒈出示教科书第19页的例题5.  ⑴教师:每4个放一盘是什么意思?(每一份是4个竹笋)  ⑵用自己的学具动手摆一摆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对操作有误的同学给予个别指导)  学生分完后,教师请一个同学到黑板前面来演示分的过程。(教师要强调四个四个的分,每4个放一盘,也就是每4个为一份)  ⑶让学生回顾分的过程和结果,提问:我们刚才是怎样分的?分的结果怎样?  小结:我们分竹笋的时候,把4个竹笋放一盘,求能放几盘?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这种方法也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⑷指导算式的写法。  ①竹笋的数量是20个,这是表示要分的数量,写在除号的前面。每4个放一盘,就是每份是4,写在除号的后面。分的结果是可以放5盘,5是分的份数,写在等号的后面。  板书:20÷4=5  ②让学生说一说除法算式20÷4=5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  ③认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  ⑸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了除法,就是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分成多少份,用除法来计算,并认识了除法各部分的'名称。  ⒉练习: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1题。  提问:一共有多少个小圆片?每堆有几个小圆片?可以分成几堆?(先让学生动手摆一摆)  怎样列除法算式?(要摆的小圆片是12个,除号前面写12,每堆6个,除号后面写6,可以分成2堆,等号后面写2)请一个同学读一读这个除法算式。(12除以6等于2)再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把12按照每6个一份可以分成2份)  ⒊练习:教科书第19页做一做的第2题。  三、巩固练习  ⒈完成教科书第20页练习四的第4题。  要分的糖葫芦有几串?那被除数应该写几?每个小朋友2串糖葫芦,表示什么?除数应该写几?可以分给几个小朋友?商应该写几?  完成后要学生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  ⒉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讲评。  ⒊完成教科书第21页练习四的第6题。  要求学生认真读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然后再列式。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  五、板书设计  认识除法的各部分名称  20个竹笋,按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  20 ÷ 4 = 5  被除数 除数 商  表示:有20个,每4个分一份,可以分成5份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识记数单位千。  2、会用千数图表示千与千以内的数。  3、会读千以内的数并登入数位表。  教学重点:  1、点图、简图等多种方式表达数。  2、千以内数的读与写。  教学准备:  千数图,数位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体育馆里正在进行激烈的比赛,A看台上的观众们已再为运动员们“加油”看书P10-11  主题图:  (1) 你估计一下,A看台上坐了多少人?  (2) 你是怎么数的?  (3) 有10个小区,每个小区的座位有什么安排的'?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千”(板书课题)  二、新授  (一)千数图  1、把每个人看作一点,每个小区就变成了一张?(百数图)  2、有几个百数图?板书:10个百数图就组成了千数图。  3、千数图是由几张百数图组成的?共有几个点?  4、小结:一百一百地数,十个百就是一千 100、200、300------1000 指着千数图,一百一百的数数看。  (二)千数图简图  1、如果每次画那么多点,你感觉如何?千数图我们可以用简图来表示。  2、介绍简图:一百用“□”表示、十用“―”表示、一用“.”表示。例:342(□□□――――. .)我们书上的页码也都是用数图表来表示的。  3、试一试(用简图表示)  235
457  4、根据简图我们能很明确地知道一个数的组成,有几个□就表示几个百,有几个―就表示有几个十等等。  (三)数位表  1、我们已经学过了哪些数位,说一说它们的位置  板书:百十个  2、每一位分别表示什么?  3、今天我们认识了“千”、依次从右向左第四位“千”位,表示几个千。  出示板书:千百十个  4、看表读数说一说几,表示什么?  千百十个  342  567  460  406  (四)读写法  1、 上面各题对应板书 :这就是写数,读做什么呢?板书:三百四十  2、 下面请你们自己来把上面题的读法写出来,406、460发现了什么?末尾的0不读,而中间的0要读。  3、 游戏:同桌合作,一人读数、一人写数。  4、 小结:根据读数位表,我们很容易说出数的组成,它是由多少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5、 听组成说数:一个百,二个十、二个一,五个十,六个百、二个千。  6、 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千数图、简图、数位表、读写法。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计量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使学生联系具体情境认识厘米,建立初步的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会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线段或物体的长度,能合理估计一些线段或物体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限整厘米),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准备:  教具:Flash课件,刻度清晰的尺。  学具:学生每人一张练习纸、一把学生尺,每两人一个学具盒(内含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橡皮、方格纸、图钉、回形针、卷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统一标准。  1。 (电脑显示)故事情境:珠宝在哪里?  出示黑猫警长图,认识他吗?黑猫警长是破案的高手,让我们一起来跟随黑猫警长破案。  2。为什么白猫战士没找到珠宝呢?小朋友来分析分析看。(学生分析原因。)  3、说明:  “白猫战士”脚长,“一只耳”脚短,正是因为它们度量的标准不同,所以同样走5个脚长,量出的长度是不一样的。  说明:在度量物体的长度时,我们得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是长度单位。  二、统一标准,建立表象。  1。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其中的一个――厘米。厘米就藏在小朋友的尺子上。请小朋友拿起尺子,看一看,(实物投影学生尺)瞧,这样的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师剥下1厘米:0―1)  请小朋友像老师这样把1厘米的小棒模型请下来。看一看,1厘米有多长?  2。初步感知1厘米。  (1)游戏:和1厘米交朋友。  接下来,我们就和1厘米来交个朋友,看谁能很快地记住1厘米有多长。(学生操作)  (在黑板上贴出1厘米)你觉得1厘米这个新朋友怎么样?  说明: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找一找: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找一找,在我们身边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先找一找,再用小棒比一比验证一下。  交流展示。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图钉的长大约1厘米;食指的宽度大约1厘米;方格的一条边大约1厘米等。  3。用1厘米测量。  橡皮的长度大约有几个1厘米呢?请小朋友四人小组合作,用1厘米的小棒量量看。  汇报交流,引出尺子。  三、观察尺子,认识厘米。  1。认识尺。  尺是量长度的工具。对比你手中的尺子,它还少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揭示:  A。数  尺子上有哪些数呢?我们把他们请上来。  B。刻度  这些长短不一的竖线就叫刻度。0所对的刻度就叫刻度0,1所对的刻度呢?  C。 cm  一大格的长度是1厘米,在尺子上一般用英文字母cm表示。  2。认识1厘米。  (1)请小朋友拿出你的`尺子,先仔细观察,再用铅笔尖指一指:从哪儿到哪儿是1厘米?(如: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说明:像这样,每一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  3。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我们会找了,2厘米你也能找一找吗?  (2)你还能在这把尺子上找到几厘米呢?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3)全班交流。  说明: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四、动手实践,学会测量。  活动情境:小蟋蟀跳远比赛。  1。量几厘米。  (1)小蟋蟀们至少要跳过几厘米才能过关呢?(学生动手测量)  (2)展示交流:你从刻度几量到刻度几?(刻度0―3。)  (3)想一想: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注意什么?  2。量大约几厘米。  (1)3只小蟋蟀分别跳了几厘米呢?小朋友来量量看。  (2)认识大约6厘米。  说明:2号和3号的长度都不是正好6厘米,但是很接近6厘米,我们就可以说是“大约6厘米”。  3。画几厘米。  (1)学生画7厘米的线段。  (2)交流:你从刻度几画到了刻度几?  (3)同桌互相检验。  五、巩固拓展,活化应用。  1。用断尺量。  小蟋蟀的尺子断了,用它还能来量长度吗?怎么量?  2。变式练习。  宝盒里的项链有多长?你是怎么看的?  3。学习估测:奇妙的“身体尺”。  六、回顾总结,拓展延伸。  1。回顾:小朋友,今天这节课咱们和谁交上了朋友?关于这个新朋友你了解了些什么?  小结:我们知道了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在尺子上刻度0―刻度1的长度是1厘米;还知道有很多物体的长度是大约1厘米。  2。游戏:眼力大比拼。(学生动手操作)  3。拓展:在长度单位这个大家族里,厘米只是其中的一个成员,还有很多成员等着和你交朋友。其实10厘米的长度就是一个新的长度单位,把10个这样的长度单位连起来,就又得到一个长度单位。这些长度单位叫什么名字呢?它们有多长呢?和我们今天认识的1厘米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问题留到以后的数学课上再来研究。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寻找解决问题的不同策略。  教学资源:  例题插图,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小兔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一天吃了7个,还剩下几个?  2、小免妈妈买了10个萝卜,小兔上午吃了2个,下午吃了5个,还剩下几个?  小结:刚才的'题目,都是求它吃了几个后还剩下几个,大家都反应很快,真是不错。今天我们就要用刚才这股热情来解决一些实际。  二、互动探索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观察  1、教师引导:图书馆里的书架上共有民间故事书185本,上午借出36本,下午借出52本。  根据这些信息,你准备解决什么问题呢?怎么解决呢?  对于学生的回答要进行评析。  教师引导:要解决“还剩多少本这一问题该怎么办?  你能想一个办法吗?想好后试着将算式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然后和你的同战术交流交流。  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185-36=149(本)
36+52=88(本)  149-52=97(本)
185-88=97(本)  教师追问:你们是怎么想的?  2、组织学生观察、讨论、比较  重点突出每种解法先算出的表示什么。  3、小结: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先算出上午借出36本后还剩下多少本?也可以先算出上午和下午一共借出了多少本,再求还剩下多少本?  这样从不同的方面,选择了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但得到的结果是相同的。这两种方法都是正确的,我们在解决有些像今天所碰到的这类问题时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解答。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想想做做”中第1题  出示情境放大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  完成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流解答时怎样想的,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指名回答后小结:买东西如果在一个柜组中购买的一般先算出所购物品一共需要用多少钱?这儿就是先算出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共用多少钱,再算出应找回多少钱?  2、完成“想想做做”中第2题。  出示情境图。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解答,指名两个板演。  集体评析。让板演的同学说说解答时是怎样想的,为什么这样算,先算什么,后算什么。  3、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  出示情境图。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小朋友做了哪几种颜色的花。  做了黄花24 朵,紫花15朵,做的红花呢?那么做的红花跟黄花、紫花有什么关系?  现在你能列式求出做了多少红花吗?  独立解题。指名口答,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有什么新的想法?  五、综合运用  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2、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独立地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3、形成学生的估计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策略。经历探索减法验算的过程,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会解决含有减法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估算并能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资源:  投影、口算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根据我们所学的知识,这切课继续来学习怎样更好的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板书课题)  二、解决问题练习  1、完成“练习五”第2题。  (1)请学生们看图后,完整地口述题意。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请说一说解题思路。  2、完成“练习五”第4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时,请说一说解题思路。  小结:在解答像刚才这两题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思考,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思考。但在解答时一定要注意:只有相互联系的条件才能求出问题。  3、完成“练习五”第9题。  (1)理解题意:女孩比左边男孩矮15厘米,右边男孩比女孩高24厘米。  可以分别给3个人取上名字。  (2)学生们独立完成。  (3)集体订正时,说说解题思路。  4、完成“练习五”第10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指名说说解题思路。  5、小结。  解答像这些题目时,要先理解题意之后再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三、估算练习  1、完顾“练习五”第1题。  注意了解全班的速度和准确率,发现错误要及时改正。  2、说出下面各数接近几百。  602
398
799
101
209  3、把下面算式看作几百加几百,再估算结果。  503+192
797+296
498+307  (1) 学生们进行估计,老师相应板书。  提问:为什么用约等号?  (2)将3题的加号,改为减号,请学生们估计老师依次板书结果。  (3)提问:像这样的减法,如何估计出它的结果?  (把被减数和减数分别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再进行计算。)  4、完成“练习五”第5题。  学生们独立完成,注意“≈”的书写格式。  5、完成“练习五”第3、6、7、8题。  (1)学生们独立完成。  (2)组织交流,说说各自的想法。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  1、知识与技能: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够进行正确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情境理解乘加的运算顺序,通过知识迁移应用到除加或除减混合运算,学会解答两级两步混合运算。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掌握含有两级的两步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知道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法启发:  思考法 学法 自主探究,交流讨论  教学教具:  情境图 学具 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复习,激趣引入  教师:同学们,春天到了,看公园多美啊!你们想不想也到公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呀?但去之前我们先要为自己准备午餐。  教师:看,这是超市的食品专柜,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学生:一包饼干7元,一个面包4元,一个蛋糕6元,一盒牛奶2元,一筒可乐3元。  学生1: 23=6(元)6+7=13(元)  学生2: 23+7=13(元)  教师:这2种方法都很好。  教师:二位同学说的都很好,老师告诉你们第2个同学列的算式叫做综合算式,今天要学习的混合运算。  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说一说你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和问题。  2. 教师提出:我们应该怎样算?  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放手让学生尝试计算。  交流各自不同的.计算方法。  综合算式53-24+38 1535  =29+38 =55  =67 =25  适时点拨和指导学生脱式计算的格式、步骤和方法:引导学生先说一说每一步运算求的是什么,理解分布解答和综合算式解答的联系。  例2 7+43  =7+12  =19  观察这个算式,你发现什么?  小结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板书设计:  混合运算  53-24+38 1535 7+43  =29+38 = 5 5 =7+12  =67=25 =19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75页内容,树林医生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用纸条来帮助学生理解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分析数量之间比多少的关系。  教学准备:  红色、绿色的纸条,小棒,圆片等。  教学过程:  一、口算训练  见口算题卡  二、复习旧知。  昨天学习的数量关系:多的`=少的+相差的,以及  少的=多的相差的。  三、自主练习  1.第3题。  让学生先说信息,再借助纸条来列算式。集体订正,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第4题。  游戏:先看懂图意,明白小芳说的话(我卡片上的数比你的大65,它是多少?)  3.第5题  练习时先引导学生仔细阅读黄河三角洲自然保护区动物种类的资料,从中获得数学信息,然后提出问题并与同伴交流解决。  4.第6题。  让学生先找出图中的数学信息,再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2.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  学会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公园里举行花卉展,同学们想不想去看?(电脑演示)这么多漂亮的花,都是工人叔叔在苗圃里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让我们跟着工人叔叔到苗圃里去看一看。(电脑演示)  二、探究新知  从这幅图上你能看到什么?  学生汇报:苗圃里有了3种颜色的花,红花有10盆黄花有20盆,紫花有30盆等。(电脑出示10、20、30)  1.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教师板书  A.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  B.红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C.黄花和紫花一共有多少盆  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  板书(10+20)谁还有不同的算式?板书:20+10  10+20等于多少?你是怎样想出来的?请每组的几个同学讨论(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  A.数的方法:10、20、30  B.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C.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功率30  D.想减算加: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E.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一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起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F.摆小棒:先摆一捆小棒,再摆两捆小棒,一共是3捆小棒,所经10+20=30  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方法,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摆的?(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  2.整数减整十数  课件演示: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需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还有多少盆紫花?  原来有30盆紫花,工人叔叔搬走了10盆。想一想,要算还有多少盆紫花,怎样列算式?  板书:30-10=20  你怎么知道30-20等于20给你们组的同学说一说(小组交流)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三、巩固练习  小猫花花要去钓鱼了,同学们,你们想不想去钓鱼?听说小猫和小朋友们一起去钓鱼,猫妈妈可不放心了在钓鱼的路上会遇到很多难题,你们能解决吗?能!好!我要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课件演示:  1.40+20= 60-20= 60-40=  2.30+20= 50-30= 50-20=  师说:这么多难题都没有难住你们,看来你们已经掌握了今天的知识,希望你们能钓到许许多多的'鱼!不过你们要记住只有得数等于60的路,才是回家的路!花花拿着鱼竿和水桶来到了小河边钓鱼。  课件演示:(小猫图)指名说得数  70+20 20+40 70-30  0+80 80-50 100-20  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让我们和花花一起赶紧回家吧,哪条路才是回家的路呢?花花正在犯愁的时候,突然想起了妈妈的话,得数是60的路就是回家的路,请同学们算一算,哪些式子得数是60的呢?(学生活动)  20+30 30+30 0+40  100-60 40+20 40-10  30-30 70-10 70-20  四、归纳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课件演示: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怎样计算?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可以看着是几个十加减几个十;  2.只有相同数位上的数才可以相加减。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52―53页例1,想想做做的 1―4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使同学掌握直接拨珠的不退位三位数减法的珠算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会用口算和珠算互相检验。  2.继续培养同学多种感官协调动作的能力。  3.培养同学迁移、类推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在实际计算中,继续让同学体会珠算的直观与便利,渗透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学会能直接拨珠的三位数不退位减法的珠算方法。  教学难点  按要求各感官协同运作,正确进行珠算减法。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一个大算盘  学具:每名同学一个小算盘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复习拨珠方法和数位:  在算盘上拨上下面各数,再拨去。  335
123
212  要求同学先独自边说数边拨珠,注意指法要正确,然后同桌互相检查拨上、拨下各数时的指法和所拨的数是否正确。  2.复习珠算加法:  用珠算做下面各题。  51+23
212+136
210+608  要求同学先独立珠算,写出得数,然后指名在前边大算盘上珠算这三道题,其余同学判断正误。  教师提问:谁来说说你是怎么做珠算加法的?  二、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刚才我们练习了两、三位数的不进位珠算加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三位数的不退位珠算减法。  板书课题:不退位减法(1)  (二)教学例1、  1.教学例1  (1)板书:例1 用珠算计算 335-123  (2)指名读题  (3)板书:335-123  教师引导同学由珠算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类推,得出做珠算减法,也要在算盘上定好个位,拨上第一个数即被减数后,从高位减起。  板书:1.在算盘上定好个位;  2.拨上被减数后,从高位减起。  定好个位后,师生一起在算盘上拨上被减数335。提醒同学要边说数边拨珠。  引导同学考虑、回答:从335里减去123时  从高位起,百位减百位、十位减十位、到个位减个位。123  的1百要从哪一位上的数减去?然后再减什么?从哪一位上的数减去?  使同学明确:  要减去123,先要减去100,从百位上拨去1,然后从十位的3拨去2、最后从个位上的5拨去3。  同学试算。  指名到前面大算盘上演示,并板书得数。  教师提问:在从335里减去123时,你注意了什么?  使同学明确:  在计算时,要对准数位,从高位起依照数位顺序依次减去减数各位上的数,要边说数边拨珠。  师生一起把335-123再完整地打一遍。  3、用差加减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212+123=  2.反馈练习:想想做做的第一题。  (1)同学试算,教师巡视,和时纠正同学出现的错误。  (2)提示同学,在以后的练习中,可以利用口算和珠算互相检验。  (3)提示同学用珠算得出三数的差后,可用所得的差加上减数,看是否得被减数,用珠算加法来检验珠算减法。  用差加减数的方法进行验算  3.珠算加减法的比较。  教师引导同学把本节课学习的珠算减法与上节课学习的珠算加法进行比较,考虑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引导同学总结出,珠算加法和珠算减法都要在算盘上定好个位;拨上第一个数后,从高位算起;计算时,对准数位,边说数边拨珠。所不同的,加法是在第一个数上加上第二个数,减法是在第一个数上减去第二个数。  三、巩固发展  1.想想做做的3、4题。  教师读数,大家在算盘上拨数,再写出来。教师巡视、判阅。  2.珠算加、减混合练习。  用珠算做下面各题,能口算的用口算检验,不能口算的用珠算检验。  945-424  8/9-805  79+7-53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珠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减法,谁来说说做珠算减法应注意哪些问题?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0  教学内容:  P36我长高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际活动,加深学生对厘米和米的认识,巩固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巩固统计的知识。  教学重点:  进一步建立长度观念。  教学难点:  能准确测量,收集数据。  教学准备:  刻度尺(米尺、厘米尺)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常用的长度单位。(复习常用的`长度单位。)  2、学习了怎样用刻度尺来测量物体的长度。(复习刻度尺使用方法)  3、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用我们手中的'尺子来测量我们身边的物体。你想测量什么东西的长度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二、小组活动要求。  1、小组合作选择你们感兴趣的四样东西进行测量。  2、组长做好记录工作。  (教师巡视指导)  三、小组开始活动。  四、汇报、记录数据。  1、把测量的数据汇报记录在黑板上。  2、完成学生身高统计表。  3、讨论、交流:看统计表了解到一些什么内容?  五、课堂总结。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1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运用有余数除法解决问题,练习学生的生活实际  教学难点:  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分析、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课件  教法运用:  讲解法 分析法 引导法 练习法  学法指导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检查预习) 复习  1.最大能填几?(指名口答)  ( )6<25 8( )<38 7( )<40 指名回答 通过复习巩固了旧知  二、初学新课探索新知  (初步探究)  出示P10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1.寻找信息:有22人、每条船限乘4人  2.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解决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4.让生仔细观察图弄懂题意。  5.让生独立思考。  6.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  三、引导释疑  (合作学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24=5(条)2(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2人。45+2=22。  (2)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3人,一条3人。44+6=22。 1.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方法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让学生各抒己见)  2可让学生在草稿本上用纸画月亮代表小船,用小棒代表人。  3根据摆的图列出算式。  1.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四、拓展学习  (深入探究)  1.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应用了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我们要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我们要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强调:我们在各项活动中都要注意安全,不能做违反安全规定的事。  2.全班交流总结。  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进行交流。 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五、当堂检测、练习巩固  (学习诊断) 完成练一练1,2,题  第1题配合问题串鼓励学生再次经历有余数的除法实际问题进1的过程:先弄懂题意在列式解决  1.先弄懂题意  2.在列式解决  3.指名汇报。  4.集体订正。  5.培养学生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六、课堂小结  (梳理归纳)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你觉得你学的好吗?  1.小组交流。  2.指名汇报。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板书设计:  租船  224=5(条)。.....2(人)  答至少要租6条船。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2  设计说明  在人类的智慧生长期,有5种表征系统在起作用,即动作表征、表象表征、符号性表征、口头语言表征和现实情境表征。要获得真正意义上的理解,就要灵活地实现5种表征之间的转化。因此,在本教学设计中,充分利用多种表征之间的转化,让学生借助学具分一分、摆一摆,积累丰富的活动经验,并结合动作,用语言说清楚,从而加深理解。  1.在操作中体会和感悟。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一边分一边说,反复强调“每2个一份”,体会这种分法与前面所学的分法的不同,同时理解不管分的结果是几份,每份一定是同样多的,突出平均分的含义。  2.重视动作表征或符号性表征到口头语言表征的转化。  在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填一填、说一说,强化学生对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的语言表述,为学习除法的含义奠定基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PPT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棒  教学过程  ⊙复习引入,旧知迁移  1.复习平均分的含义:昨天我们学习了平均分,什么叫平均分?(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平均分)  2.复习平均分的方法:二(1)班的'小朋友要去科技馆参观,买了好多食品,昨天我们帮他们分了一些,现在还有8个果冻,要平均分给4名同学,各小组帮着分一分,然后说一说每名同学分了几个果冻。  3.学生以组为单位,用小棒代替果冻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  4.导入新课: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了把物品平均分成若干份的方法,现在老师要把这道题改一改,请同学们动脑思考,帮助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出示教材10页例3文字部分)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  设计意图:以继续参观科技馆为线索,提出问题,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然后把学生熟悉的问题进行改编,提出新的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探求新知,解决问题  1.动手操作,经历包含分的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分一分,然后汇报分的过程及结果。  (2)学生分组探讨解决“能分成几份”,一边分一边说说分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全班交流反馈,及时评价。  (8个果冻,每2个一份,能分成4份。)  2.探究包含分的含义。  (1)(课件出示例3分果冻的直观图)教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如果不动手分,你能知道这个问题的结果吗?  (2)学生讨论,然后汇报方法。  方法一:刚才把8个果冻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2个,要是每2个一份,一定是分成4份。  方法二:8个果冻,每2个一份,8能分成4个2,就是能分成4份。  (3)教师小结:这位同学能动脑思考,把这个问题想成8里面有几个2,真棒!这道题实际上就是求8里面有几个2,8里面有4个2,就可以分成4份。  3.引导学生独立完成课堂活动卡,探究平均分和包含分的区别与联系。  设计意图: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具体感知“每2个一份,8个能分成这样的4份”。让学生在交流中借鉴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理解平均分,感知平均分在生活中的应用。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3  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动手制作、画,认识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  2. 能找出轴对称图形中的对称轴。  3.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及观察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动手制作、画,认识轴对称的概念,知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教具准备:  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  一、认识轴对称图形  1. 欣赏上海建筑(大剧院、卢浦大桥……)  (1)比较它们的左边与右边。  (2)揭题:像这样,左边与右边都对称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  2. 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像这样的轴对称图形吗?  3. 判断(探究题2)  二、认识对称轴  1. 做一个轴对称图形(蝴蝶),验证其特征。  (1)展开后,你发现了什么?  (2)两个翅膀叠合在一起,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  (3)小结:①轴对称图形对折后会重合。  ②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我们叫做这个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轴对称图形都有一条对称轴。  2. 指轴对称图形(蝴蝶)的对称轴。  3. 找对称轴。  找出刚才我们欣赏的图片中的对称轴。  4. 画对称轴  找一找、画一画它们的对称轴。  5. 判断(题5)  图中哪些红线是对称轴?  三、探究、画轴对称图形  画出它们的另一半,使它们成为轴对称图形(题4)  (1)独立完成。  (2)演示核对。  四、动手制作轴对称图形  动手制作松树、红心、星星……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4  教学目标:  1.通过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的实践活动,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获得初步的记录时间的数学活动经验。  2.了解一些初步记录数据的活动方法,初步体验数据的`随机性,并进一步理解与时间相关的内容。  3.结合上学时间的现实情境,发展发现,提出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记录,讨论一周上学时间。  教学难点:  体验数据的随机性。  教学过程:  一、议一议。  1、问题1是思考讨论,让学生提出实际记录一周上学所用时间的任务要求,并要求学生思考每天上学用的一样吗?。  2、问题2是针对如何记录时间进行讨论。  教科书提到两个关键点:  (1)首先要记录从家到学校除出发的时间几时几分,在记录到达学校门口时几时几分,要保证两个时间节点都要记录下来。  (2)如果不能用同一块手表记录时间,就注意要把家里的表和学校的表根据广播里的时间调成一致的。补评:  (3)注意排除一些影响准确记录的因素,数据记录也要及时,认真。  3、学生与同伴交流记录单,介绍自己喜欢的吉祥物。  二、做一做。  在讨论的基础上,为了能让学生正确顺利的完成时间记录任务,安排完成了淘气的记录表的活动。帮助淘气填表的过程,将促进学生进一步明确和熟悉利用表格记录信息的方法。  三、想一想  主要目的是组织学生展示数据,引导学生对记录的数据进行思考,鼓励学生从中发现信息。  四、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结合整个活动过程评价自己的学习结果。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15  教学内容:  青岛版五年制二年级下册第91~92页。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笔算方法的过程,掌握笔算方法。  2.通过在生活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经历数学化的过程,来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感受大海的富饶,感受劳动者的快乐、幸福,懂得劳动创造财富。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一位数一次进位的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  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信息及问题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  1.播放有关《大海》的录像。  2.交流看到了什么。  一、情境引入: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到海水养殖场去看看,帮助渔民伯伯解决一些问题。  (课件出示情景图)  师:请看大屏幕,渔民伯伯、阿姨们在干什么?  生1:种植海带,放养螃蟹。  生2:运送虾饲料,放养扇贝。  师:再仔细观察,你能发现那些数学信息?  生:每条绳上夹29根海带苗,已夹好3条绳子。  师:根据这组信息,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生:一共夹了多少根海带苗?  师:还有别的信息吗?  生1:一笼养8只螃蟹,共112笼。  生2:可以求112笼共多少只螃蟹?  生3:虾饲料每袋414千克,4袋多少千克?  生4:每笼装125只扇贝,5笼共装多少只?  师:船上有几笼呢?  生:船上3笼,另外2笼正往海里放。  二、解决问题  师:观察很仔细。下面我们就来解决这些问题。  (板贴海带的信息和问题)  师:谁来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题,课件出示海带的信息图。  师:怎样列式?  生:293  师:你想怎样算?  生1:估算。  生2:我想口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  师:下面就请同学们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  生独立计算,师巡视。  师:谁来给大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生:我是估算的,29≈30,303=90,所以293≈90。  师:293的准确结果比90大还是比90小呢?为什么?  生:因为29比30小,所以293的准确结果比90小。  师:同学们同意吗?【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相关文章:二年级苏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25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4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8-01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3-12二年级人教版数学下册教案02-16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案09-21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1-04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1-1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案02-24苏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24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320÷4的竖式怎么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