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觉得生命中有哪些遗憾哪个失误最遗憾?

很真实地欣赏着自己的心
偶然间我与你面对面坐下来
现在我们俩只能在静寂中煎熬
我们梦想着每一种不同质的东西
只是每次要等到经历最困难的时候
我们才能学会如何去歪曲生命的定义
我们靠各种努力才能建立起
一层一层将自己包装起来

当然可以有这么个美好的时光
还有什么比你的思想更单调
说道∶夜,是非常滥情的一个调料
但无论这个夜是如何不纯洁
看见对方在明天突然变卦
那场风雨必将打湿了花絮
我们都会感慨万千,好似
揉碎我们心里最后一点残留的东西

其实迷失方向的风就在窗外徘徊
久久地清扫世界每一个角落
而春天的嫉妒只是一次偶然的失误
隔着最后一个冬天的夜色
与初升的太阳一起来到人间
令人感到因美而萌生的失望

象一个拼错的名字,极其随机
或者说一封空空如也的信
我们虽然同为一个时代的路人
我呢,靠着这份自信苟延残喘
我们莫明之极的生命反而变得不重要
没有价值,好象那做肥料的灰烬

这里被踏成一个巨大的屠宰场
天也相信这是一出突如其来的不可避免的
让我们能再次偶然地逃出这里
而我们虚弱的身体更累了
太阳悠悠地挂在那里浪费自己
为什么我们突然觉得还在夜里?
即使我们忘掉了时间的概念
但,你还是不知道在你的身后

与她在案发后逃走,象两个隐士
消失在一群不知情的人后面
是否还能随着时间的流逝
我还存在,那么你与她是否
而我相对而言仍然有着活动的自由
欣赏着你们在往事里进行
在那群人身后的起跑线上

今天的你孩子般地寻找美丽的定义
你的神态也是一种潇洒的体现
在天上没有愁云的一个瞬息
不同的人都多多少少真心希望这个宏大的场面
则是嫉妒与仰慕交织的景色
让你更留恋那个丑陋一些的身影

错,只是一个强加的观念
是没有被读懂被消化的神话
爱情是神话里多余的一个差使
让你的灵魂在旷野里暴露

多年以来我就是如此固执
算起来我的日子就是被这顽石所压
尽管我不在乎每天是否下雨
一种很微妙的却很浪费的创造,从你的
当它落在我非常平凡的身上
在傍晚的空气里慢慢怅然消失

要在时间里挽救失去的过去
可以再次体会那种熟悉的滋味
一定有与今天不同的味道
则更需要一份非常的勇气
其实这所有的事情都很难做到
但你已经错误地跨入了今天
遗憾与否,你必须往前跨出

虽然看不见什么物事全非的东西
你是否会空穴来风地回个头
我在失去的鲜血和时间的刹那间
不相信还有什么比这更逼真
一如这静止的夜色,落进空荡荡的我

空气里弥漫着宿命论的安排
我会替你捡起一首歌的陈词滥调
孵出我们体内的往事,就这样
也许不仅仅只有往事与憾事
在狼烟四起的另一个国度
我们这辈子走到今天才刚开始

遨笛,网络诗人,已经在网络民刊上发表多篇长诗。

原微信文章题目:李克强总理谈教育:教育走的太快,请等等落下的灵魂

写在前面的评论,一句话--此文至少值得所有正当或拟当父母的朋友们(包括教育工作者)阅读的。--闵宝权

青少年应该朝气蓬勃的,全身有使不完得劲,脸上挂着灿烂笑容的,眼睛是明亮和灵动的,内心充满好奇和幻想,人格保持单纯和善良。请问:您的孩子是如此的吗?您教的孩子是如此的吗?

您可能非常忙,至少您可以浏览该文中粗体字的部分和闵宝权的评论。

此篇文章的内容非常不错,让人振聋发聩醍醐灌醒,这几天微信上都在疯传,但因愿标题里标注“李克强总理”,心里或多或少有些疑问,后来我专门在网上搜寻。该文章实际上应该出自张克运(重庆市第71中学校长,国家教育行政学院中小学校长远程培训导师)之手,至于为什么挂上李总理就不得而知了,我估计是希望中国的家长们、教育界工作者们以及政策的制定者们更多正视国内的教育问题,尊重教育的内在规律,尊重人性,还教育以其本来的教书-育人的本质,而非被外在的名利所困扰所迷惑。

9月初开学伊始,就不断听到学生跳楼的传闻和校园凌霸的新闻(尽管学校方面拼命封锁消息),最近携程幼儿园的老师体罚和虐待幼儿的新闻沸沸扬扬.......这些都是有关教育的负面新闻。是啊,天下的父母都爱自己的孩子,天下的教师都想教好属下的孩子,在大家都希望孩子学习成绩好、上个好学校(小学、中学、大学)、找个好工作和找个好伴侣,这些都没错都可以理解,只是考虑这些基本的述求以前,我们是否应该停下来想想,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应该还教育什么样的本来面目?这篇文章非常好,非常中肯的回答了这个问题,故我在此全文转载。同时还附录几篇有关教育方面的非常不错的文章。

正文后面附录的主要内容:

附录3:南怀瑾老师讲述:现在不仅孩子要受教育,家长更要重新受教育

附录4:中国的孩子早已变了,老师和家长却还痴迷不悟

下面是正文部分:作者-张克运

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教育的核心问题不是出在我们的术、不是出在我们学生的能力、不是出在改革、不是出在技术层面——我们的教育缺乏的是灵魂的东西!我可以说这么一句话,中国的教育技术层面已经走得太快了,“灵魂”跟不上了。

我对教育的信仰就是要回归到教育的规律:慢慢地、静静地、悄悄地做,不要浮躁、不要显摆。一定会有我们想要的结果,那个时候我们的孩子不管是分数、才能,还是能力都很好,他们的灵魂也很丰满。这才是教育新常态。

古希腊有个哲学家叫西塞罗,他说“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摆脱现实的奴役,而非适应现实”学习或者教育对学生本身来说最核心的应该是为己的,不是为别人学的,不是为父母学,而是为丰富自己学的。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一个优秀的孩子,又会弹钢琴、又会跳舞,还会画画,学习成绩还好。长大了,读初中了也是什么都会,每次考试前几名,考上重点高中,高考又成为状元或者前几名,考上国外或者国内最好的大学。很多人都是这样过来的。几年以后读研究生,再读博士。

你看,父母亲也荣耀了,感觉我的孩子很优秀,不到45岁可能就是一个副处级干部了,不到50岁就是个正处级干部了。亲戚朋友、同学、家人逢人便说我的孩子有出息。

不到55岁他就进监狱里去了,父母亲这个时候还流着一行老泪,“我的孩子怎么会出现这个情况?!”自己的子女刚好长大成人,进去肯定是有很多原因的。现在它已经成了普遍现象了,芮成钢不就是吗?

(闵宝权简评:像芮成钢还毕竟显得很“成功”-上了好大学,找了好工作,有一定的社会名气了,还有不少孩子早早的就倒在进入社会的门槛外面,不能顺利完成学业,或走向社会后不能自食其力,不能融入社会,存在明显的人际交流问题等等。我每天的门诊都会接待几位有问题的青少年,接待多位有焦虑抑郁失眠的成人,背后的问题均与家庭养育模式、亲子模式和社会教育模式有关!)

这样的教育、这样的结果是我们要的吗?当年我们追求分数、琴棋书画、那么多才干,最后走向芮成钢这个道路,那我们就要思考了,教育的问题出在哪里?

上面有76篇文章,涵盖亲子关系、头晕、头痛、周围神经病、脱髓鞘病、神经官能症(躯体化症状)、医患沟通、静坐观呼吸等原创文章。

特别推荐:对亲子关系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在此网站文章区阅读我的拙文 给孩子多些陪伴,给孩子多些自主空间,鼓励孩子与同龄人交往

4:欢迎收看闵宝权主持的有关医学心理的讲座视频,在公众微信号搜索:“医百科技”,进入后点击“医百直播”,搜寻“宣武心理”,点击“视频”。里面有关于亲子教育、躯体化症状、“房树人画图投射”系统解读、心理咨询设置等方面的视频讲座。

特别推荐:闵宝权医生在兰州及西宁给医护工作者讲的“身心临在,家长如何陪伴孩子慢慢长大”的完整视频(3小时)。

欢迎感兴趣的朋友去收看一下,毕竟孩子是每个家庭的重心和未来期望所在,是国家的希望。呵护好孩子,抚养好孩子,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就是呵护好我们的未来!

注5:欢迎参阅公众微信号“宣武心理”,上面有不少活动告示和心理咨询方面的精品文章。欢迎医护和心理同行加入宣武心理俱乐部的学习交流群,欢迎大家参加俱乐部举办各种公益心理沙龙和相关培训。英雄莫问出生,有为民服务的高尚情怀和优异才能者(心理咨询方面),欢迎您毛遂自荐前来讲学或加盟我们的实战心理团队,或参加每年的年度脱产实战技能培训计划。欢迎对心身疾病和心理咨询感兴趣的医务工作者前来我科的心身疾病专业组进修或来宣武心理平台上观摩学习。

注6: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简介

(自2017年10月开始每年举办一期)

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第一期“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初中阶)已经顺利完成, 当初经过3轮面试,最初有13位心理咨询初学者(也有学习多年但实战经验欠缺的)进入该计划,1年后实际顺利毕业的有7位,并于2018年10月被宣武心理团队聘任留用,并进入随后为期2年的中高阶的实战培训(要求更高、更具体、针对性的培训计划)。她们是:华磊、凌至华、盛金虹、张淼、周山力、李菁、陈艳苹。

截止2018年12月6日,经过详细严格的面试和遴选,已有12位心理咨询初学者进入第二期实战培训计划。他们是:张思娜、李婧怡、宋元东、王艳艳、何超、赵立荣、柯斌、滑东平、宋丹、王琪、任道辉、郭宁。

上面的的19位心理咨询师目前也是宣武心理团队一线的骨干心理老师,他们边接受培训边为闵宝权医生和其他医护人员介绍的病人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团队其他资深心理咨询师尚有大津秀女(总督导)、丛立美、康小瑞、周玥、陈慧珍、黄凯。

关于“宣武心理实战咨询技能培训计划(全年脱产)”培训内容请参阅此公众微信号2018年6月16日的文章《全年心理咨询师脱产实习计划,助你1年达到独立执业水平》和11月15日的文章《市场为本,实力为王,实战派心理咨询师的养成之路在何方?》

对此计划感兴趣的朋友请留意2019年6月份新的第三期招募告示(可能会2020年1月开班)。

第三期计划现在可接受预报名,针对上面所有的内容,或有心理案例推荐等,均可来电垂询管理助理张国云老师(微云)(可加微信)。

1990 华西医科大学 临床医学 学士

协和医科大学 神经免疫病学 硕士 导师:许贤豪教授

2002 首都医科大学 临床神经病学 博士 导师:贾建平教授

1995-至今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你觉得生命中有哪些遗憾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