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国际银行放款的网贷属于网贷吗?

你好,建议查询个人征信报告,然后直接问营业网点人员。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公司名称: 深圳达富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加入协会: 加入 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 担任 会员单位(地方协会)

风投背景: A轮 数千万人民币 深圳前海乾元坤一基金

银行存管: 厦门国际银行-存管上线时间

山雨欲来风满楼,继2016年后,网贷平台再一次迎来了倒闭潮。

7月10日晚,深圳“吆鸡理财” 发布公告称,从即日起暂停运营。

7月9日,深圳“钱爸爸”在官网挂出停止运营的公告,称出现回款延迟现象,平台将暂停运营。

7月9日,“多多理财”发布了关于公告,称平台实际控制人、财务总监已经失联。

7月8日,“坚果理财”爆雷,员工自爆家丑,呼吁投资人抓紧时间维权。

7月7日,杭州云端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被立案侦查。

7月6日,浙江“牛板金”被立案侦查,该平台累计交易规模超390亿元。

7月以来,短短10天内,全国共出现28家问题网贷平台,1家经侦介入、6家跑路,21家提现困难。

据网贷之家统计,就在上一个月,P2P停业及问题平台数量为80家。截止2017年7月,目前国内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总数2281家,累计停业、跑路、倒闭的问题平台已达3826家。

潮水退去之后,裸泳者几乎无处可藏。

拼“”拼“背书”不再管用

和2016年爆雷的“伪P2P”不一样的是,2018年以来的这一波来得更加湍急、凶猛。

不管是风投系的沃时贷,上市系的钱满仓,还是国资系的唐小僧、萌芽金服、小金袋等,不管规模大小,不管有没有银行存管,不管“爸爸”的后台背景如何,都纷纷加入了“倒闭潮”。

说起规模,就7月以来,出事的平台中超过100亿的就有4家:

钱爸爸目前累计交易额突破325亿元;牛板金累计交易规模390亿元;银票网累计成交量140亿元的;投融家,累计交易量103亿元。

规模过百亿,也是说倒就倒。

而说起银行存管,作为此前评判P2P靠谱与否的指标,如今也不太好用了。

运营了5年的“钱爸爸”完成了等保三级测评,办了ICP证,上线了银行存管,由平安银行存管,还是深圳市高新技术企业、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副会长单位。

运营3年的“多多理财”存管机构为新网银行,就在今年5月还荣登网贷之家P2P平台百强榜,位列49名。

融360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23日,全国开展资金存管业务的银行共计65家,其中15家银行踩雷;共有832家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上线银行资金存管系统,累计36家银行存管平台爆雷,涉及问题主要包括跑路、提现困难、经侦介入、转型等。

有银行存管上线的平台也相继爆雷,为什么如今银行存管“背书”不灵了呢?

2016年开始,银行存管便是P2P平台是否合规的硬性指标。

2016年8月24日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要求: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应当实行自身资金与出借人和借款人资金的隔离管理,并选择符合条件的银行业金融机构作为出借人与借款人的资金存管机构。

按理说,网贷平台有了银行存管,资金不直接流向平台,能有效隔离平台与投资人的资金,减少平台自行挪用出借资金的可能性,保证资金在出借人与借款人之间点对点的流动。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网贷平台有了银行存管,似乎是获得了银行给予的“背书”。

但实际上,对银行来说,它只负责对网贷平台放于银行资金进行管理,并不直接介入管理资金的来源与去向,也无法保证投资项目的真实性,更不会保证投资人的收益。

以今年4月爆雷善林金融为例。

4月24日,立于2013年注册资本高达12亿元,在全国的分支机构多达600多家的“善林金融”,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案金额逾600亿元,法定代表人周伯云等8人被警方逮捕。

警方通报指出,“善林金融”对外宣称的投资项目其实并无盈利能力,只是通过借新还旧的方式偿还前期投资人到期本息,属于典型的庞氏骗局。

要知道,善林金融旗下的善林宝、善林财富和亿宝贷三家P2P平台分别与厦门国际银行、新网银行达成合作,三家平台累计成交量超过百亿。

即便如此,善林金融这样的庞氏骗局也持续了5年时间,一直未被发现。

不要说上线银行托管的平台,会看起来毫无征兆似地轰然倒塌,那些“伪存管”平台更是令人防不胜防,一些P2P平台仅仅是在银行开了个户,便借势宣传银行存管,诓骗不明就里的用户。

因此,银行存管只是合规条件之一,并不是“免死金牌”。

流动性风险下,网贷寒冬来临

莫说银行存管不是免死金牌,实际上,在宏观经济形势恶化、市场资金面紧张、强监管政策之下,网贷平台资金流动性的压力几乎如影随形。

国际环境上美元加息缩表效应外溢,国内去杠杆进入深化阶段,虽然刚经历过一轮定向降准,但市场流动性环境依然难言宽松。

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诸多平台本质上的旁氏骗局终于玩不下去了。

很简单,对于P2P平台来说,吸收用户的钱属于负债端,聚到资金池的钱投向属于资产端。

若负债端的钱都以高于年化10%的成本获取而来(这还不包括营销费用),那么资产端的收益要达到多少才能保持盈亏平衡呢?按照业内的通识观察,至少要实现16%以上的收益率才能保证。

但是,请问有多少人或机构的投资年化回报能超过16%,有多少类别的资产年化收益能超过16%?

更有一个问题,吸引用户来的钱一般都是3~12个月为主,但是很多资产投向都属于超过12个月的,这就是期限错配。如果少量的资产进行期限错配,那么问题不大,但如果平台中大量的资金属于这样的情况,问题还小吗?

在平台资金不断增长的情况下,这个问题还不会太突出,但是一旦平台资金增速放缓,乃至负增长时问题就来了。

2018年以来,牛熊君遇到过多位P2P平台的人士,尤其是资产端的投资人士,都在吐槽赚钱难。那么,这样的情况,不断有平台暴雷还不是很正常的吗?

一旦出现当下的平台连环暴雷,那么一些负债端成本相对较低的平台也会陷入挤兑的危机中。这就是俗话说的一颗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挤兑便是被压弯的最后一根稻草。

如今潮水退去,裸泳的开始出现了,但不幸的是这一轮远没有结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SEO研究协会网官方发声,对观点有疑义请先联系作者本人进行修改,若内容非法请联系平台管理员。更多相关资讯,请到SEO研究协会网学习互联网营销技术请到巨推学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厦门国际银行放款的网贷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