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个问题,假如若两个数字之和为1, 那么0.1和0.9, 或0.325和0.675两个数之间是什么关系?

6.2.3 配筋计算 43 6.3 池壁配筋情况汇总 46 七、裂缝验算 47 7.1 计算公式 47 7.2 外侧验算荷载标准值(检修阶段) 48 7.4 裂缝计算 49 7.5 裂缝验算结论 50 一、结构设计 1.1 平面布置方案 主梁5根,中心间距4.2m; 次梁5根,中心间距2.9m; 柱子10根,中心间距5.8m; 板36块, 尺寸4.2m×2.9m; 清水池平面示意图: 池内凡是直角处皆要求做腋托——包括池内边与内角;柱顶边与底边 。 1.2.6覆土和垫层 覆土厚1m,垫层厚0.1m; 1.3 材料容重: 钢筋混凝土容重25 kN/m3; 水泥砂浆容重20kN/m3; 热沥青重0.1kN/m2; 池顶覆土容重18kN/m3; 垫层素混凝土容重23 kN/m3; 水容重10kN/m3; 二、荷载计算 2.1. 顶盖自重 2.1.1 楼板自重 体积:V= 2.1.5 粉刷层荷载 (1) 排水斜坡: 排水斜坡在20mm厚水泥砂浆抹面的基础上作,排水坡度取1%,短向排水,分水岭平行于长向遇据障碍物则穿孔排水,纵剖面示意图: 排水斜坡水平长度(单侧):L 计算厚度所用长度L’ 排水斜坡最大厚度 8.4 0. 平均厚度=(0. 排水坡体积(两侧)=2×0.06 自重:G= 2 (2) 其他粉刷(即水


根据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0)建标协字第36号文 《关 于印发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2000年第二批推荐性标准制、修 订汁划的通知》的要求,制订本规程。 本规程是在收集美国卫生管道工程与机械官员协会(IAP- MO)有关PVC-C冷热水配置系统的安装标准及日本有关耐热 硬质聚氯乙烯管材配件设计 、施工手册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管道设 计、施工的经验和特点编制而成的 本规程共分6章和2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有:1.产品质量要 求;2.管材和管件主要物理化学性能;3.管道布置和敷设;4.管道 变形计算和补偿措施;5.管道水力计算;6.防冻、保温、隔热措施; 7.管道连接技术;8.管道支承;9.试压消毒;10.安全施工;11.检验 验收。 根据国家计委标[号文 《关于请中国工程建设标准 化委员会负责组织推荐性工程建设标准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现 批准协会标准 《建筑给水氯化聚氯乙烯(PVC--C)管管道工程技 术规程》,编号为CECS 136:2002,推荐给设计、施工和使用单位 采用。本规程由中国L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给水排水委员会 CECS/TC24归Q管理,由上海建筑设计科技发展中心(_上海市石 门二路258号,邮编200041)负责解释。在使用中如发现需要修 改和补充之处,请将意见和资料径寄解释单位。 主编 单位:上海建筑设计科技发展中心 参 编单 位:上海汤臣塑胶实业有限公司 福建亚通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环宇 实业 有限公司 环琪 (太仓)塑胶工业 有限公 司 主要起草人 :张 森 肖祥弊 陈 鹊 何安华 王永峰 黄 烈 桑鲁青 目 1 总 则 ·,...(1) 2 术语 管道水力计算 ····,···············

附录A (规范性附录) 室内空气气味实验室评价方法 A.1 概述 本附录规定了室内空气气味强度、气味不满意率、气味可接受度、气味浓度和愉悦度的实验室评价方法。 当出现以下情况必须采用实验室评价方法: 1)室内空气气味现场评价由于交通、成本、隐私安全等原因无法实现; 2)室内或周围环境存在严重干扰气味评价小组测定的任何因素(如强光、噪音等); 3)室内的面积不足以容纳气味评价小组进行工作; 4) 气味评价小组的活动对室内空气气味有显著影响。 A.2 选点要求 A.2.1 采样点的数量:根据现场情况而定,以期能正确反应室内气味污染情况。原则上50m2以下设置1个点;50 m2~100m2设置2个点,100m2以上设置3个点,对于室内情况相似的房间可以选择其中一间作为代表。 A.2.2 采样点的位置:采样点应在房间对角线或以梅花式均匀分布。采样点的高度应与人的呼吸带高度相一致,距离地面0.5m~1.5m之间。 A.3 采样方法 A.3.1 采样前应当记录采样时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数据。 A.3.2 对于自然通风的房间:采样前关闭门窗24h,直至采样结束。 A.3.3 对于机械通风的房间(如装有新风系统或中央空调等设备):关闭所有门窗,正常开启通风设备,运行3h后,关闭设备密闭房间24h,直至采样结束。 A.3.4 对于需要评价非自然状态下室内空气气味污染情况,应在结果报告中标明,如开启地暖、空调、加湿器等影响气味评价结果的任何因素时。 A.3.5 采集的气体样本储存在低吸附无气味材质的气袋(4.1)中。 A.3.6 采样时,实验人员打开采样设备,待采集足量气体后关闭设备,密封气袋并做好标记。 A.3.7 对于气味强度、气味可接受度、气味不满意率和愉悦度评价,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50L气体样本。对于气味浓度评价,每个采样点至少采集30L气体样本。 A.4 样品运输过程 A.4.1 空气样品运输过程中应当避免高温、低温环境和强光照射。 A.4.2 从空气样品采集完成到实验室测定完成,时间不得超过24h。 A.5 质量保证措施 A.5.1 气密性检查:所有气袋在进行采集气体样品之前需要经过气密性检查。将气袋充满洁净空气或高纯氮气,密封后于室温下放置24h,观察气袋中气体是否明显减少。 A.5.2 气袋清洗及本底气味测定:所有气袋在气味评价结束后需要经过清洗,以便下次使用。清洗方法可以用中性气体对气袋进行反复清洗,直至气袋中的气体无任何气味;也可以先后用脱脂棉蘸清水和无水乙醇擦洗气袋内表面,然后在室温下晾干,直至气袋中的气体无任何气味。气袋使用前需要通过气味评价小组评价其本底气味,气袋本底无气味,可以用于气体采集。 A.5.3 环境空气气味参考空白采集:每一批次除了采集对应采集点的空气样品,还需要采集室外上风口环境中的空气样品至少一个,作为参考,并记录在最终结果报告中。 A.5.4 气味评价员在气味评价实验开始之前,需要在气味评价实验室内或类似环境实验室中适应至少10min,以减弱环境改变给实验结果带来的影响。 A.6 气味强度 A.6.1 气味评价小组:由至少8名气味强度评价员组成。 A.6.2 实验步骤: A.6.2.1 将待测气袋连接入原始气体嗅辨仪(5.5)并打开气袋出气阀。 A.6.2.2 气味检验师指导气味强度评价员依次对气味样本进行嗅辨,气味强度评价员保持原始气体嗅辨仪(以下简称嗅辨仪)的嗅辨口介于鼻子和上嘴唇之间,距离1cm~2cm,但不接触。开启嗅辨仪并慢慢地吸入气味样本。气味强度评价员对同一个气味样本可以连续多次进行嗅辨,但不允许超过3次,否则应于无气味处休息至少10min再进行嗅辨,以避免感官适应对结果的影响。 A.6.2.3 气味强度评价员根据感受到的气味强烈程度与表A.1中的强度描述进行匹配,并报出强度等级,仅允许报出整数强度值,6级和6级以上均以6级计。 表A.1七阶段法气味强度等级表 等级级别 状态描述 0级 无气味 1级 非常弱 2级 弱 3级 明显 4级 强 5级 非常强 6级 极强,不能忍受 A.6.2.4 结果计算:计算所有气味强度评价员结果的算数平均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如果平均值不是整数或半数等级,以最接近的整数或半数等级作为最终结果,结果表示方法见表A.2。如果任一气味强度评价员的结果与最终结果相差1.5或更多,则为无效结果;如果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无效结果,则应重新组织测定。 表A.2 气味强度结果表示方法 个人气味强度结果的算术平均值 X/级 最终表示结果/级 0≤X≤0.25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0.01+0.02+0.03+...+0.98+0.99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