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下面是什么游戏?求名。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旅游中的数学”实践活动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系列活动。在“租车”的活动中,通过解决40人如何安排车辆的问题,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在“用餐”活动中,通过搭配快餐,让学生懂得合理选择的重要性。同时,通过计算用餐的费用,复习、应用小数的加减法。在旅游计划中,通过让学生了解旅游的路线、景点、费用等活动,提高他们收集与处理数据的能力。

  由于本课之前,教材已有类似内容分别编排在其他各册中,学生已有初步的活动经历、体验。加之我班学生经济条件有限,外出旅游的机会少,要体会旅游中的情境稍有困难。但学校处在旅游之地,离旅游景地较近,对旅游有所了解,因此,我在创设情境时,选择了带领同学们去模拟旅游。将租车、买门票、参观、用餐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发展数学思维的能力

  1、知识技能目标: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过程方法目标: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经历观察、思考,运算等数学练习过程,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1、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你们都去过那些美丽的地方?谁来告诉老师。(指名学生回答)

  2、师:同学们都知道我们临潼也是一座旅游名城,著名的旅游景点有华清池、骊山、鸿门宴遗址、西安事变蜡像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等,你们最想去哪旅游呢?(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这节课老师将带领同学们去兵马俑博物馆旅游,去探究旅游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课题:旅游中的数学)

  【设计意图:通过提问,唤起学生对以前旅游美好经历的回忆,为后面旅游活动作铺垫;接着利用临潼丰富的旅游资源, ,创设去临潼兵马俑博物馆参观的情境,使学生自主参与到模拟旅游的活动中。创设这样的旅游情境,有利于引发学生强烈地学习兴趣,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

  1、师:那么,我们要想去旅游,该怎么去呢?(乘车)让我们一起去租车吧!请大家看,从屏幕中你发现了哪些信息呢?(课件出示情境信息)

  (1)共有40人去参观。

  (2)有两种型号的车可以租:大车限乘18人,每辆160元;小车限乘12人,每辆120元。

  2、提出问题:我们怎样租车呢?

  (1)同桌讨论租车方法,指名口答。

  ①可以租大车。大车坐的人多。②可以租小车,小车花的钱少。

  ③我觉得两种车都可以租……

  3、教师总结:同学们的想法很好,我们租车时不仅考虑怎样租车比较省钱,还要考虑让车的座位尽量坐满,如果不可能坐满,空位必须尽可能少。

  教学要求:使学生会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各位都不进位)以及整十数乘整十数。

  1.出示例题:三年级有117人,每人一瓶牛奶,搬下10箱够不够?

  要知道10箱牛奶够不够,只要算出10箱有多少瓶牛奶,与三年级人数进行比较,就可以了。

  那位同学能够说说计算10箱牛奶的算式呢?(12×10=)

  谁能来口算一下结果(120)

  哪位同学来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呢?

  这10箱牛奶够三年级的同学喝吗?(指名回答,板书答句)

  2.如果搬下30箱,够分给多少个同学喝?(第30页)

  请大家在书上写出算式,并计算出结果。

  谁能来说说口算的方法?

  3.想想做做1:集体练习

  小组讨论,独立计算

  1.想想做做3、4、5、6

  1、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2、理解平均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1、周末,妈妈买了许多糖果,分给哥哥6颗,妹妹4颗,你对妈妈的做法有什么看法?你有什么办法让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一样多?是多少?

  2、老师(出示两个笔筒分别装了27枝送给23个女同学,23枝送给23男同学,学生动手分:让女同学和男同学分的一样多。

  3、引入“平均数”象哥哥和妹妹分得一样多的5颗就是哥哥和妹妹分到的糖果的平均数。25枝就是男同学和女同学分的笔的平均数。

  4、学生讨论:你们喜欢刚才谁的方法?

  二、学习计算平均数

  1、出示情景图:说说老师和同学们在干什么?

  2、出示统计图:引导学生收集信息。

  3、引导学生运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求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利用这个统计图,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方法。

  4、提出问题:生活中,大家分头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大家是怎样集中过来的?如果没有这个统计图,只是每个人汇报自己收集了几个?你们有什么办法可以知道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多少个?

  5、小组讨论解决的方法并派代表交流,并说说13个就是平均数,那是不是说他们每个人都是收集13个呢?理解平均数是个虚的数。

  6、小结求平均数的方法。

  1、另外一个环保小组也收集了许多矿泉水瓶,小军收集15个,小伟收集16个,小朋收集12个,小新收集了13个,这个小组平均每个人收集了几个?

  2、根据统计表算一算,三年段平均每班踢几下?

  班级三(1)三(2)三(3)三(4)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练习十一1、2、3

  1、结合“货比三家”的具体情境,经历比较小数大小以及与同伴交流的过程。

  2、体验比较小数大小的策略的多样性,会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发展数感。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准确表达自己想法的能力,体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学会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能正确比较简单小数的大小

  1、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

  2、小数大小比较的策略的多样性。

  同学们,喜欢逛商店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一起逛商店。我们先到食品店去逛一逛。在逛的同时别忘了记一记你所看到的食品的价格。(课件播放视频)

  师:你记住了哪些食品的价格?

  (学生根据自己的记忆来回答,以此来复习小数的读法。)

  2、接下来我们到文具店去逛一逛。咦!这儿有三个文具店。这三个文具店分别叫“奇奇文具店”“丁丁文具店” “豆豆文具店”,我们挨个进去瞧瞧。(课件3出示三幅图)

  (让学生扮演售货员,对三家文具店的商品的价钱进行介绍。)

  1、探索比较小数大小的方法。

  (1)师:新学期到了,我们的好朋友淘气准备买一个铅笔盒,请同学们帮他拿拿主意,他到哪家文具店买便宜些呢?

  学生说自己的想法。

  (2)问:你是怎么知道的?

  让学生分析自己的看法。

  (3)问:怎样比较4.9元与5.1元的大小呢?下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比一比哪一个小组的同学想出的办法最多。

  (5)全班交流。只要合理都予以肯定。(师完成板书:4.9元

  2、小结: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关于比较小数大小的办法,真了不起。

  3、我们的好友笑笑也还准备到这三家店里买些学习用品,你猜猜她可能会买什么?应该到哪家去买?

  (1)学生小组合作交流,并提出问题。

  (可能会买尺子,彩笔,书包,橡皮)

  ①“去哪家文具店买书包便宜?”

  (个别学生汇报,全班交流。师板书:8.2元

  ②“去哪家文具店买橡皮便宜?”

  先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先进行两个小数的大小比较,再进行三个小数的大小比较,最后得出:

  先观察这几组小数的特点,然后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两个小数大小比较的一般方法。先比较整数部分(元),整数部分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元)相同,再比较小数部分(角),以此类推。

  1、(第4页的第1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他们俩清点了自己的钱包,发现都还剩有很多钱。这是淘气剩下的,这是笑笑剩下的。(课件出示图片)

  说一说他们各自剩有几元钱?谁剩的钱多?并说一说你是怎么判断的。

  2、(第4页的第2题)智慧老人看见同学们表现这么棒,也想来考考大家。

  (1)学生独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小数大小的比较,并把结果填在课本上。

  (2)班内反馈时请学生分别说出答案和自己判断的过程,让其他学生进行判断,并补充不同的判断方法。重点处理3.50元和3.5元的大小。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对不同的想法进行比较,总结出两个数是相等的。

  3、(练一练第2题)淘气和笑笑买完文具,走在回家的路上,看到路旁有三个新开的百货商店。(课件出示第2题图)

  (1)让学生仔细观察情景图,然后读出各种商品的价格,并用几元几角几分进行口头表达。

  (2)解决“到哪个商店买毛巾便宜?”

  (3)如果要买牙刷,到哪个商店买便宜?如果买牙膏呢?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通过今天的学习,同学们又增添了许多智慧。我们在买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多到几家商店看看,在商品质量相同的情况下,我们要选择价格较低的商品。这就叫“货比三家知好坏,价问三处知贵贱。”

  1、通过画图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会对称图形的特征,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通过“摆一摆”“找一找”等练习,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

  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点子图,方格纸等。

  1、课文第15页“练一练”的第1题。

  (1)先让学生找一找,这里的哪些字是对称的。是对称的字,在它的下面打个“√”。

  (2)在小组中交流。说一说是怎么找的,并互相检查找得对不对,完整不完整。

  通过观察,思考,让学生说一说他们在对称方面有什么区别。看看学生能不能发现其区别,即对称轴的位置不同或对称轴的数目不同。明白有的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不只一条。

  2、请学生说一说对称图形的特征。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出自己的体会,主要是抓住两点。

  (1)沿着对称轴对折。

  (2)对称轴左右两边图形完全重合。

  1、课文第15页“练一练”的第2、3题。

  第1个图。先让学生说一说画出的图形是不是对称图形,然后找出对称轴的位置。

  第2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是纵向的对称图形(左右对称)。

  第3个图形。要求学生画出对称轴是横向的对称图形(上下对称)。

  让学生照课文摆一摆,也可以参照课文图形,自己设计新颖的,简单的图形。

  2、课文第16页的第4、5题。

  第一个图形像一座桥或椅子。

  第二个图形像飞机。

  第三个图形像火箭。

  (1)让学生独立尝试练习。

  (2)同伴之间,相互交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与画法。

  (3)教师指导,并说明要点。

  (4)针对错误图形,进行分析。

  3、课文第16页“你知道吗?”。

  (1)让学生根据课文图形,判断哪些树木是对称图形。

  (2)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想到什么?

  1、课内外作业。(课文第18页“练一练”的第1、2、3题。)

  (1)先让学生猜一猜,并打上“√”;

  (2)用镜子来试一试,进行验证。

  (1) 让学生按题目要求试一试。

  (2) 把镜子所放的位置画出来。

  (3) 说一说,这条线是什么。

  (1) 让学生收集一些对称的图形、图案和照片,在班里展览。

  (2) 会剪纸的学生,自己动手剪一些简单的作品。

  1、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看整个图形是什么,再画出另一半。

  2、从镜子中看到的左边图形的样子是什么?画“√”。

  ( ) ( ) ( )

  把镜子放在虚线上,看一看镜子里的图形和正个图形。

  1.通过整理和复习,建立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在讨论归纳整理的过程中,树立自主探索的意识,养成学数学、用数学的好习惯。

  2.通过复习使学生加深对面积含义的理解,让学生进一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知道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3.能进行有关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并能利用所学的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共同整理学过的面积知识,使学生形成完整清晰的知识结构,并能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在整理中构建面积知识之间的联系,正确地利用知识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马小虎日记――从错误出发引入“面积的复习”。

  二、回顾整理、构建知识

  1、独立思考:我们学习了有关面积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2、全班交流、构建知识

  根据学生汇报,教师相应板书:

  面积 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

  面积单位 平方米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等有多大。

  抢答方式完成面积单位填空,口答完成单位换算。)

  面积计算 长方形面积=长times;宽 正方形面积=边长times;边长

  (小练习:计算图形面积)

  1、油画长15分米,宽10分米,要给它配上玻璃,再装个画框。画框长多少分米?玻璃的大小是多少平方分米?

  一生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交流反馈。

  2、教室有一面墙壁,墙壁中间有一扇正方形的窗户。现在要粉刷这面墙,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结合板书简单向学生渗透复习整理的方法。

  五、介绍小游戏“抢地盘”。

  人教版实验教材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1、知道什么是面积,以及面积与周长的区别;

  2、会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物体或封闭图形的面积大小。

  1、三张大小不同的长方形纸,一张正方形的纸(学生每人一份);

  3、实物图,足球,封闭图形,非封闭图形1个;

  5、画好方格的长方形纸两张。

  一、情景引入、探究新知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唱一首儿歌,好不好?唱一首《粉刷匠》

  生:齐唱《粉刷匠》

  师:粉刷匠不错,能把房子刷的漂亮。有谁想当粉刷匠来个刷墙比赛呢?(选两名同学给大小不一的两块黑板涂色)

  生:说出比赛的不公平。

  师:(怎么了?)逼破学生说出他涂的太大了,肯定涂得慢。(什么太大了?)黑板太大了,(黑板的什么太大了?)黑板的面太大了,(黑板有好几个面,其实你们比赛刷的是两块黑板的表面)

  生:用完整的语言说一说不公平在哪里?(我刷的黑板表面比他刷的黑板表面大)

  师:比赛不公平,比赛结束。

  1、探究什么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师:同学们,黑板有表面,生活中哪些物体也有表面?

  生:找一找,摸一摸,说一说(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的表面,什么什么的表面这么大)

  师:出示电视机,钟表,彩旗,五角星实物图,足球实物,贴在黑板上(它们有表面吗)让学生指一指他们的表面。(明确:物体都有表面,有的物体的面是平的,有的物体的面是曲的,例如:球或笔)

  生:比一比几个物体表面的大小,说一说大小关系(明确:物体的表面是有大小的)

  师: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给它起个名字叫―――面积

  板书:面积。(板书)

  生:与教师一起边摸边说:这是什么什么表面的面积,并进行比较。

  2、探究什么是“封闭图形”的面积

  师:物体的表面有面积,哪里还有面积呢?出示封闭图形(贴在黑板上)长方形,三角形,圆,五角星以及不规则的树叶形。它们有面积吗,

  涂一涂这些图形的面积。

  课件:出示一个非封闭图形

  师:这个图形有面积吗,你能涂出这个图形的面吗?

  明确:这个图形没有具体的面,也就没有面积可言了。(或它的面积无法确定)

  师:这个图形与其它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

  生:讨论,明确:封闭图形有面积,而非封闭图形没有面积。

  补充板书:封闭图形

  小结:什么是面积?

  3、探究面积与周长的区别:涂一涂,描一描,比一比,连一连

  (完成练习纸与课件中的习题)

  4、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1)A墙面积大B墙面积大,怎么知道的。――观察比较

  (2)比较两张大小差不多的长方形纸的面积,并说说是怎么比的。―――重叠比较

  (3)比较通过观察比较不出的物体面积,或无法重叠的物体的面积。

  小游戏:引出测量法比较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面积需用统一的标准测量。

  (4)比较大的物体的表面,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呢?计算面积―――计算比较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或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⒈、经历平均数产生的过程,理解平均数的概念,了解平均数的特点和作用,掌握求简单平均数的方法。

  ⒉、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估算和说理能力。

  ⒊、渗透统计初步思想。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师:从孩子喜欢的球类运动入手:“小朋友们,你们都喜欢什么球类运动?”

  生:“足球!”“篮球!”“乒乓球!”……

  师:“这么多小朋友都喜欢足球,我也和你们一样是个球迷!不过,今天由于场地的限制,我们想组织一次拍球比赛,有兴趣吗?”

  师:“咱们全班男女生分为两大组,每组商量一下,先为本组起一个名字。”

  (很快,男生组起名叫“必胜队”,女生组起名叫“快乐队”。)

  师:“如果一个人一个人地来拍球,时间肯定不够,咱们想个办法,应该怎样进行比赛呢?”

  【课伊始,趣已生。从孩子喜欢的'游戏入手,激发了学习兴趣;让孩子自己想出比赛的办法,把自主权留给了孩子。】

  二、解决问题,探求新知

  1、感受平均数产生的需要

  问题提出,同学们马上有办法,各队推选一名最有实力的代表进行比赛。比赛开始,男生10秒钟拍球19个,女生10秒钟拍球20个,老师宣布“快乐队”为胜。男生马上不服气,“不行!不行!一个人代表不了大家的水平!再多派几个人!”于是,两队又各派四人上台。比赛结果:男生队拍球数量为:17、19、21、23。女生队拍球数量为:20、18、15、23。同学们用计算器算出:“必胜队”拍球总数为80个,“快乐队”拍球总数为76个。老师高高地举起男生代表的小手宣布:“必胜队胜利!”“

虽然都是基础,却是比较重要的部分.

6.C/C++编译器中虚表是如何完成的?
7.谈谈COM的线程模型。然后讨论进程内/外组件的差别。
8.谈谈IA32下的分页机制
小页(4K)两级分页模式,大页(4M)一级
9.给两个变量,如何找出一个带环单链表中是什么地方出现环的?
一个递增一,一个递增二,他们指向同一个接点时就是环出现的地方
10.在IA32中一共有多少种办法从用户态跳到内核态?
11.如果只想让程序有一个实例运行,不能运行两个。像winamp一样,只能开一个窗口,
用内存映射或全局原子(互斥变量)、查找窗口句柄..
FindWindow,互斥,写标志到文件或注册表,共享内存。.  
12.如何截取键盘的响应,让所有的‘a’变成‘b’?
 13.Apartment在COM中有什么用?为什么要引入?
 14.存储过程是什么?有什么用?有什么优点?
我的理解就是一堆sql的集合,可以建立非常复杂的查询,编译运行,所以运行一次后,以
后再运行速度比单独执行SQL快很多
 15.Template有什么特点?什么时候用?

网络编程中设计并发服务器的问题

网络编程中设计并发服务器,使用多进程 与 多线程 ,请问有什么区别?
1,进程:子进程是父进程的复制品。子进程获得父进程数据空间、堆和栈的复制品。
2,线程:相对与进程而言,线程是一个更加接近与执行体的概念,它可以与同进程的其他
线程共享数据,但拥有自己的栈空间,拥有独立的执行序列。
两者都可以提高程序的并发度,提高程序运行效率和响应时间。
线程和进程在使用上各有优缺点:线程执行开销小,但不利于资源管理和保护;而进程正
相反。同时,线程适合于在SMP机器上运行,而进程则可以跨机器迁移。

什么是预编译,何时需要预编译:
1、总是使用不经常改动的大型代码体。
2、程序由多个模块组成,所有模块都使用一组标准的包含文件和相同的编译选项。在这
种情况下,可以将所有包含文件预编译为一个预编译头。

答:函数内的sizeof有问题。根据语法,sizeof如用于数组,只能测出静态数组的大小,
无法检测动态分配的或外部数组大小。函数外的str是一个静态定义的数组,因此其大小为
4.函数内的str实际只是一个指向字符串的指针,没有任何额外的与数组相关的信息,因
此sizeof作用于上只将其当指针看,一个指针为4个字节,因此返回4。

一个32位的机器,该机器的指针是多少位
指针是多少位只要看地址总线的位数就行了。80386以后的机子都是32的数据总线。所以指
针的位数就是4个字节了。

"AAA"是字符串常量。s是指针,指向这个字符串常量,所以声明s的时候就有问题。
然后又因为是常量,所以对是s[0]的赋值操作是不合法的。
6、写一个“标准”宏,这个宏输入两个参数并返回较小的一个。
7、嵌入式系统中经常要用到无限循环,你怎么用C编写死循环。
8、关键字static的作用是什么?
9、关键字const有什么含意?
表示常量不可以修改的变量。
10、关键字volatile有什么含意?并举出三个不同的例子?
提示编译器对象的值可能在编译器未监测到的情况下改变。

17.进程之间通信的途径
管道:以文件系统为基础
资源竞争及进程推进顺序非法
19.死锁的4个必要条件
互斥、请求保持、不可剥夺、环路
鸵鸟策略、预防策略、避免策略、检测与解除死锁
FCFS(先来先服务),优先级,时间片轮转,多级反馈
22.类的静态成员和非静态成员有何区别?
类的静态成员每个类只有一个,非静态成员每个对象一个
23.纯虚函数如何定义?使用时应注意什么?
是接口,子类必须要实现
24.数组和链表的区别
数组:数据顺序存储,固定大小
连表:数据可以随机存储,大小可动态改变

25.ISO的七层模型是什么?tcp/udp是属于哪一层?tcp/udp有何优缺点?
TCP 服务提供了数据流传输、可靠性、有效流控制、全双工操作和多路复用技术等。
与 TCP 不同, UDP 并不提供对 IP 协议的可靠机制、流控制以及错误恢复功能等。由于
UDP 比较简单, UDP 头包含很少的字节,比 TCP 负载消耗少。
tcp: 提供稳定的传输服务,有流量控制,缺点是包头大,冗余性不好

面试题: 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和联系? 线程是否具有相同的堆栈? dll是否有独立的堆栈?

进程是死的,只是一些资源的集合,真正的程序执行都是线程来完成的,程序启动的时候
操作系统就帮你创建了一个主线程。

每个线程有自己的堆栈。
DLL中有没有独立的堆栈,这个问题不好回答,或者说这个问题本身是否有问题。因为DLL
中的代码是被某些线程所执行,只有线程拥有堆栈,如果DLL中的代码是EXE中的线程所调
用,那么这个时候是不是说这个DLL没有自己独立的堆栈?如果DLL中的代码是由DLL自己创
建的线程所执行,那么是不是说DLL有独立的堆栈?

以上讲的是堆栈,如果对于堆来说,每个DLL有自己的堆,所以如果是从DLL中动态分配的
内存,最好是从DLL中删除,如果你从DLL中分配内存,然后在EXE中,或者另外一个DLL中
删除,很有可能导致程序崩溃

第二题,c=0x10,输出的是int,最高位为1,是负数,所以它的值就是0x00的补码就是12
30,所以输出-128。
这两道题都是在考察二进制向int或uint转换时的最高位处理。

当你malloc一块内存的时候,管理库向操作系统申请一块空间(可能会比你申请的大一些
),然后在这块空间中记录一些管理信息(一般是在你申请的内存前面一点),并将可用
内存的地址返回。但是释放内存的时候,管理库通常都不会将内存还给操作系统,因此你
是可以继续访问这块地址的。

sizeof()和初不初始化,没有关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隐藏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