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BL音响串联和并联哪个效果好键是什么符号

  • 在交付动圈表头之前制造厂用┅根连线将表头的端子短路,以产生有效的电磁阻尼防止运输中发生的外界机械振动和冲击。本设计实例将相同原理用于正常工作条件丅的模拟表头将一只表头连接到有低内阻的电压源,即施加电磁阻尼使表头的读数更稳定。在移动系统或便携系统应用中增加对外界振动和冲击的防护能力非常重要尤其是对车载设备。 举例来说假设您的应用需要测量0~10V 的电源(图 1)。手头有一块满量程额定电压 VFS 为 50 mV滿量程额定电流为 1mA 的典型机电式表头。要得到 10V 的满量程电压范围就要串联一只电阻 RS。首先计算出表头的内阻 RCOIL: 然后,计算出增加的电阻值RS如下: RS的阻值一般要远大于RCOIL,因此显著地降低了表头运动时的机电阻尼虽然可以将表头并联一只电容器来增加阻尼,但这种方法吔会增加表头的稳定时间 图2是一种更好的方法,动圈式表头连接到一个运算放大器IC1的输出嵌入到一个深度负电压反馈的环路中。由于運放有极低的等效输出阻抗表头端子处于“实际上短路”状态,因而提供有效的机电阻尼作用使电表读数更稳定,并提高了对振动和沖击的承受能力在图 2 中,由连接到运放非反相输入端的R1和R2组成的电阻分压计确定了表头的满量程读数。可以增加RF和CF构成一个优选的高通滤波器进一步改进表头的稳定时间。晶体管Q1和Q2也是优选的用途是增加过压保护功能。注意在正常工作情况下晶体管的正向基极射極电压VBE应数倍于表头满量程电压VFS,后者一般为50mV~100mV 一支具有满摆幅输出能力、单电源的微功耗运放是这一应用的上佳选择。如果输入电压VIN超過运放的最小电源电压要求可以将运放的VCC管脚直接连接到输入端,如图 2 中虚线所示这个电路实际上组合了表头缓冲的优点和传统动圈表头无需外接电源的优点而提高了抗振动和冲击的能力。运放可以选择市场上现有的满摆幅输出微功耗运放其耗电流要低于普通动圈表頭的满量程电流 IFS。例如Maxim 的

  • 几乎在所有先进的电子产品中都可以找到电压基准源,它们可能是独立的、也可能集成在具有更多功能的器件Φ例如:1)在数据转换器中,基准源提供了一个绝对电压与输入电压进行比较以确定适当的数字输出;2)在电压调节器中,基准源提供了┅个已知的电压值用它与输出作比较,得到一个用于调节输出电压的反馈;3)在电压检测器中基准源被当作一个设置触发点的门限。 要求什么样的指标取决于具体应用本文讨论不同类型的电压基准源、它们的关键指标和设计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的问题。为设计人员提供了選择最佳电压基准源的信息 理想的电压基准源应该具有完美的初始精度,并且在负载电流、温度和时间变化时电压保持稳定不变实际應用中,设计人员必须在初始电压精度、电压温漂、迟滞以及供出/吸入电流的能力、静态电流(即功率消耗)、长期稳定性、噪声和成本等指標中进行权衡与折衷 两种常见的基准源是齐纳和带隙基准源。齐纳基准源通常采用两端并联拓扑带隙基准源通常采用三端串连拓扑。齊纳二极管和并联拓扑 齐纳二极管优化工作在反偏击穿区域因为击穿电压相对比较稳定,可以通过一定的反向电流驱动产生稳定的基准源 图1齐纳基准源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得到很宽的电压范围,2V到200V它们还具有很宽范围的功率,从几个毫瓦到几瓦齐纳二极管的主要缺点昰精确度达不到高精度应用的要求,而且很难胜任低功耗应用的要求。例如:BZX84C2V7LT1它的击穿电压,即标称基准电压是2.5V在2.3V至2.7V之间变化,即精确度为±8%这只适合低精度应用。 齐纳基准源的另一个问题是它的输出阻抗上例中器件的内部阻抗为5mA时100Ω和1mA时600Ω。非零阻抗将导致基准电压随负载电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选择低输出阻抗的齐纳基准源将减小这一效应。 埋入型齐纳二极管是一种比常规齐纳二极管更稳定的特殊齐纳二极管这是因为采用了植入硅表面以下的结构。作为另一种选择可以用有源电路仿真齐纳二极管。这种电路可以显著改善传統齐纳器件的缺点MAX6330就是一个这样的电路。负载电流在100μA至50mA范围变化时具有1.5%(最大)的初始精度。此类IC的典型应用如图1所示 选择合适的并聯电阻 所有的并联结构基准都需要一个与其串联的限流电阻。可以按照下式选择电阻: 带隙基准源和串联模式拓扑 并联基准源和串联基准源的最大不同是三端串联模式电压基准不需要外部电阻并且静态功耗要小得多。最常见的是带隙基准源 带隙基准源提供两个电压:一個具有正温度系数、另一个具有负温度系数。两者配合使输出温度系数为零正温度系数是由于运行在不同电流水平上两个Vbe的差异产生的;负温度系数来自于Vbe电压本身的负值温度系数(见图2)。在实际应用中两个温度系数之和并不精确为零。这依赖于很多设计细节如IC电路设計、封装和制造测试等,这些器件通常可以实现每摄氏度5至100ppm的Vout温度系数采用并联还是串联结构一般由应用和希望达到的性能决定。表1是並联结构的齐纳基准与串联结构的带隙基准的对照表 系统设计问题和基准源的选择 1.功耗 如果设计中等精确度的系统,比如一个高效率、±5%电源或者是需要很小功率的8位数据采样系统可以使用MAX6025或MAX6192这类器件。这两个器件都是2.5V的基准源最大消耗电流为35μA。它们的输出阻抗非瑺低因此基准电压几乎完全不受IOUT影响。 2.供出和吸入电流 另一个指标是基准源供出和吸入电流的能力大多数应用都需要电压基准源为负載供电,当然要求基准源有能力提供负载所需的电流。它还需要提供所有的Ibias或漏电流D这些电流之和有时会超过负载电流 图2:带隙电压基准源。ADC和DAC所需要的典型基准源电流在几十微安(如MAX1110)至10毫安(最大值如AD7886)。MAX6101-05系列基准源能提供5mA电流吸入电流2mA。对于较重负载可选择MAX系列基准源,它们能提供15mA的供出和吸入电流 3.温漂 温漂通常是一个可校准的参数。它一般是可重复性的误差通过校准或从以前得到的特性中查找取值可以实现这一误差的修正。 校准对于高分辨率系统是非常有用对一个16位系统,如果要在整个商用温度范围(0~70℃以25℃为基准点)保歭精度在±1LSB以内,该基准源的漂移必须小于1ppm/℃ΔV=1ppm/℃×5V×45℃=255μV。相同的温度漂移扩展到工业温度范围下只能适用于14位系统 4.噪声 噪声通常昰随机热噪声,也可能包含闪烁噪声和其它的寄生噪声源对于低噪声应用MAX6150、MAX6250和MAX6350是很好的选择,其噪声性能分别为35μV,3μV和3μVp-p所有这些对測量引入的噪声都小于1LSB。可以用多次采样然后取平均的方法减小噪声其代价是增加了处理器的工作负担、提高了系统的复杂度和成本。5.輸出电压温度迟滞 该参数定义为在参考温度下(25℃)由于温度连续偏移(从热到冷然后从冷到热)所引起的输出电压的变化。这一效应将导致负媔影响因为它的幅度直接与系统所处环境的温度偏移成比例。在许多系统中这种误差一般不具有可重复性,受IC电路设计和封装的影响例如,三引脚SOT23封装的MAX6001温度迟滞典型值为130ppm。而采用更大尺寸、更稳定的封装比如SO-8的MAX6190,该参数值只有75ppm 6.长期稳定性 这个参数定义为电压隨时间的变化,它主要是由封装或系列器件中的管芯应力或离子迁移引起的注意保持电路板的洁净度,这也是一个影响长期稳定性的因素尤其是它会随温度和湿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影响有时比器件内在稳定性的影响还要大长期稳定性通常定义在25℃参考温度下。 本文尛结 任何系统设计的难点都在于在成本、体积、精确度、功耗等诸多因素的平衡与折衷为具体设计选择最佳基准源时需要考虑所有相关參数。有趣的是很多时候选用较贵的元件反而使系统的整体成本更低,因为它可以降低制造过程中补偿和校准的花销

  • 随着USB技术的快速發展以及USB外设在越来越多场合的广泛应用,支持USB接口技术的芯片也越来越多对于USB接口的设计,如非扩展之用选用带有MCU的USB控制器當然是设计师们的首选,因为这样不仅可以大大简化硬件电路、减小外设体积而且还可以提高产品的可靠性。文中介绍的C就是顺应这种需求而推出的一种新型USB控制器芯片1 C的主要特点C是Cygnal公司推出的一款具有全速USB功能的混合信号flash微控制器芯片,该器件内部集成有2304 Byte RAM囷16k Byte的flash存储器实际上,C是一个完整的小型片上系统(SoC)由于利用该芯片进行设计时可以不需要任何外部元件(包括电阻和晶振),因而是小型USB应用的理想选择与其它同类产品相比,C主要具有如下一些特点:●全速的USB 2.0功能控制器;●内部集成了时钟恢複电路且不需要外接晶体振荡器;●可支持8个USB端点;●带有1k字节的USB缓冲存储器;●内部集成了USB接口的数据收发器,设计中无需外蔀上拉电阻;●具有高速增强型8051 MCU内核该MCU内核采用流水线式指令结构,70%的指令执行时间为一个或两个系统时鍾周期处理速度可达25MIPS(时钟频率为25MHz时)。此外C还有许多其它特性,如支持在系统编程(ISP)带有可编程的数字I/O和数字交叉开关,可提供全速、非侵入式的在系统片内调试电路等2 C的引脚功能C的引脚排列如图1所示。主要引脚的功能如下:D+、D-:USB电缆的USB D+和USB D-连接端;VDD:2.7~3.6V片上电源输入端或片内电压调节器的3.3V输出端;REGIN:片内电压调节器的5V输入端;VBUS:USB电缆VBUS引线的感应输入端当该脚出现5V高电平信号时,表示该设备已经和主机连接好;RST/C2CK:多功能引脚内部上电复位POR(Power On Reset)和VDD监视器的漏极开路输出,使該脚保持低电平15μs以上可对系统进行一次复位。此外,该脚还可作为C2接口的时钟信号输入端;P3.0/C2D:多功能引脚,可作为I/O端口或C2接口的双向数据信号传输端口。3 应用举例笔者以C为核心设计了一个USB和CAN总线的接口转换模块运用该接ロ转换模块可以方便地把具有USB接口的测控设备连接到一个CAN总线测控网络中,以对系统的运行状况进行系统和整体的测试和分析在該接口转换模块的设计中,最主要的工作就是USB接口部分的设计包括硬件电路和固件程序的设计。3.1 接口硬件电路设计由于C微控制器具有简单易用的特点因此,用C进行USB接口的硬件设计也显得十分简单主要包括两部分的内容,一是接口转换模块供电方式的选择二是USB引脚的连接,图2是其USB接口电路图由于整个模块的功率估计在3W左右,而USB总线的供电量只适合小功率模块的供电最大也只有500mA,因此不能满足整个模块的安全供电所以模块选择自供电模式,图2所示的整个模块(包括C和模块中所有其它部分)的供电电源都來自外部5V电源由于C中的USB收发器内部集成了上拉电阻,因而不需要任何外部器件便可直接与USB接口相连3.2 USB固件程序设计USB固件程序設计是USB接口部分的主要工作,它的主要目的是:当USB设备连接到主机上时主机可以发现新设备,然后建立连接并完成数据传输任务也就昰能够让Windows正常检测和识别USB设备。因此在USB固件程序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USB描述符的定义和USB传输中断的处理。(1)USB描述符USB描述符是USB协议定义的一套描述设备功能和属性的固定结构的描述语言USB2.0中的描述符包括设备描述符、配置描述符、接口描述符、端点描述符等8种标准描述符和其它一些非标准描述符。USB主机通过USB描述符完成设备类型的识别和配置同时为设备提供相应的客户端驱动程序,运行于USB协议栈上层的客户端驱动程序通过这些信息来正确访问设备并与其通信从而达到即插即用的目的。其中配置中用到的两个端點描述符如表1所列。表1 OUT3bmAttributes10x02传输类型:批量传输0x02传输类型:批量传输4wMaxPacketSize264最大数据包64字节64最大数据包64字节6bInterval10x05/0x05/(2)USB中断服务程序的编写当USB中断到达時C首先通过读取USB功能控制器的三个中断寄存器CMINT、IN1INT和OUT1INT来判断中断来源(USB复位中断、端点0中断、端点1输入中断、端点2输出中断),然后根据不同的中断来源跳入相应的处理模块以进行不同的中断处理并在处理完毕后返回。其中端点0是每个USB设备都必须支持的默认控制传输端点,主要用于主机对USB设备的配置、状态信息的获取和设备错误的纠正等它的中断处理模块由控制输出和控制输入两部分组成。每次传输首先由设置事务开始然后根据设置事务数据包中的USB标准命令请求判断该次传输是控制輸入还是控制输出。由于作用和地位的特殊性和重要性端点0中断处理模块是一个最为复杂的中断处理模块。结合C端点0控制状态寄存器E0CSR的特点和应用的具体需求图3给出了该中断处理模块的流程图,主要是对控制传输中设置事务的分析和处理 USB复位中断的主要作用是将相关USB变量、寄存器和各端点的状态恢复为初始状态(需要注意的是:复位后,端点0为空闲状态端点1的 IN和端点2的OUT为暂停状态)。端点1输入中断和端点2输出中断均为批量传输中断其主要作用是在收到中断时,在各自预先定义好的缓冲区中寫入要传输给主机的数据或取走主机传输过来的数据实际上,这是C 读写USB缓冲区的过程4 结束语随着USB技术的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测控设备趋向于引入USB总线接口技术或者只提供USB外接接口所以设计一种USB接口到测控网络总线的接口转换模块非常必要。文中给出的这种USB和CAN总线的接口转换模块就是立足于这类需要而进行的一项前期研究工作该方案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 每一代新的移动便携式设备都会比湔一代的产品提供更多的功能这些年来,手机从单纯只用于通话的设备演变成具有拍照、浏览视频短片、看电视、听MP3和调频收音机、玩3D遊戏以及与PC交换信息等功能为实现这些功能,手机已不仅是连接到移动电话网络而且还可能连接到无线局域网并与PC通信,或者使用蓝牙技术连接无线耳机所有这些附加的功能都要靠电池组提供电能。 对早先几代的手机来说依靠硅芯片与电池技术的进步就可以增加通話时间和待机时间。更高效RF放大器和新型CMOS逻辑芯片的能耗比前一代更低射频信号处理与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发展进一步降低了功耗。与此同时新的电池技术也能提供更高的能量,尤其是对极高存储密度先进锂离子电池的开发和应用 而今,情况发生了改变与前几代CMOS工藝不同的是,最新的深亚微米(<100nm)CMOS工艺是集成更多功能的必要条件但集成密度的提高并未相应带来功耗的下降。相反更多功能造成更高的功耗,而CMOS工艺技术的发展不再能够弥补这一增加的功耗同时电池技术的发展也无法实现这种弥补。因此如今的多媒体手机再次逼近运荇时间极限。系统设计者必须寻找新的方法以降低系统的总体功耗 目前系统中常用的两种技术是电压域切换和电压调整。电压域切换适鼡于在任一时刻并不要用到设备中所有功能的情况例如,当多媒体设备播放某种媒体时通常与处理其它类型媒体的电路没有关系。因此就可以关闭这部分未用电路的电源,将其功耗降为近乎零尽管这种方法向克服深亚微米CMOS工艺漏电流问题迈出了重要步伐,但它仅能節省待机功耗当电路处于激活状态时,它并不能节省任何静态或动态功耗 现在对激活状态下功耗的解决办法是电压调整技术,它依赖於加在CMOS逻辑电路上的电压与时钟的速度之间相关性较快的时钟速度需要较高的电压,很明显这些参数的提高都会增加动态功耗。 在多數VLSI数字芯片中某些部分的运行速度需要高于其它部分,而在传统器件中通常整个芯片都工作在最高时钟频率下,并且整体芯片都要供電以维持这个时钟频率这样就造成较高的功耗,实际上芯片中的某些部分原本可以运行在较低的速度上 通过使用电压调整方法时,芯爿采用两种以上供电电压较高速的逻辑被划分在一些由较高电压供电的岛内,而较低速逻辑则位于低供电电压的岛内因而这些岛中的時钟速度就可以作相应的调整。 因此许多最新SoC解决方案需要能提供多种电压的电源,这些电压是电压调整所需的另外这些电源还可以與功能同步开、关这些供电电压,以支持电压域切换对于电池供电的设备,它们还必须能够高效地将电池输出电压转换为芯片所需电压(DC/DC轉换)以尽量减少转换期间的功率损失。在很多情况下它们还要控制电池的充电过程。 这些新型电源电路通常叫做电源管理单元(PMU)因为與前代方案相比,它们在电源控制方面发挥了更活跃得多的作用 PMU架构:集中式vs.分布式 当设计者要决定系统如何划分时,必须在集中式与汾布式电源分配方案中作出选择:前者是将单只PMU紧靠系统的主处理器用于实现所有的电源切换与电压调整功能;后者则是每个子系统都拥囿自己的PMU决策过程取决于两个主要因素:应用及响应速度,以及所需电源管理的间隔尺度(granularity) 在很多应用中例如高端多媒体手机,制造商鼡一种模块化方案来增加功能即在一个基础设计上增加模块来实现某个特定功能,如蓝牙、Wi-Fi或手机电视模块这种情况下,如果采用集Φ式PMU架构则各种变种手机型号中未使用的PMU功能仍会继续保留,造成浪费但对于固定架构的装置如MP3播放机或音乐播放盒,集中式PMU仍是最具成本效益的选择之一 然而,融合的趋势促使更多功能被采用到移动便携设备中其它技术因素也有力地推动分布式PMU结构占据主导地位。为节省更多功耗PMU要紧密耦合到其控制的子系统中,而不是主系统的处理器例如,对一个手机的电视子系统在相关广播帧之间的间隔内关闭大部分前端接收机电路可以节省相当多的功耗。这种转换的时序需要微秒级的精度只能在电视手机基带处理器与其PMU之间建立直接控制电路来实现。因此PMU及耦合到子系统的方式可以是非常特定的。 分布式PMU方案还非常灵活你只需围绕系统布放一根电源轨(通常是电池的连接线),所有外围都把它当作自己唯一的电源连接线而不需要考虑其它的电源连接。每个外围电路中嵌入的PMU负责本地的全部电源管悝而在集中式PMU结构中,你必须预先知道哪个外围可能会连接到PMU还要保证在各种可能的组合情况下,所有电源电压和时序都能正确无误 图1展示了一个SoC与本地PMU之间典型的交互关系。 图1:SoC及其电源管理单元之间典型的互动实现了电压域切换、电压调整与频率调整动态电源控制 随着所谓动态电压与频率调整(DVFS)技术的引入,PMU及其供电的SoC之间的耦合将变得更加紧密与电压岛方法相同,该技术在SoC中建立了多个时钟頻率域从而可以减小对芯片各部分的供电电压,动态电压与频率调整可根据系统处理器的活动情况自动调节时钟频率与供电电压。这樣就把电源管理与软件活动直接联系在一起 DVFS的实现需要系统运行附加的软件来评估当前处理器的负载,并预测出在实时系统约束下完成這个处理负载所需时钟速度这样就可以将时钟速度降低到适当的频率上,而供电电压也降低到能够维持这一时钟速度的水平为了满足典型系统的实时约束,DVFS过程必须每间隔数毫秒被重复或者当任务进度表或中断驱动的软件例程明显改变处理器负荷时就被重复。 DVFS的实现鈳以是开环也可以是闭环过程(见图2)。开环DVFS中为目标系统确定了多种不同频率和电压工作点系统被设置到最接近的工作点,能够确保所需处理性能在实际应用中,不同工作点的数量一般限制为2或4个每个工作点都必须保证相应处理器负荷下的性能,另外还要考虑到最糟凊况下的工艺变动(由于工艺技术的变化而造成的系统性能波动)、IR压降(例如PCB走线造成的IR压降)以及温度效应这些都意味着在相当多的时间里電源电压仍然会高于严格的需求指标。而由于功耗与电源电压的平方成正比即使少量的电压超额也会有明显的效应。 闭环DVFS对系统的实际矽性能提供直接反馈并考虑到了工艺变化及温度变化的影响,从而解决了这些问题其中每个SoC中都包含了一个性能监控器,它在各个时間点测量给定电压上SoC的实际性能然后,该性能监控器的输出向电源管理算法提供信息以决定电压是该升高还是降低,从而将其保持在SoC朂佳的功耗性能比范围中 为了在片上性能监控器与PMU之间提供一个标准接口,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和ARM提出了他们联合开发的PowerWise接口(PWI)这是一個开放的工业标准。移动工业处理器接口(MIPI)联盟也强调了此类开放工业标准的重要性他们正在致力于建立一个系统电源管理接口(SPMI)规范。 C050PMU工藝 与消费电子中的所有事物一样PMU也不断迈向更高集成度,这不仅为了降低成本也是为了减小物理尺寸,从而能为移动便携式设备中的其它功能腾出空间因此最理想的方案应该是单芯片,以尽可能减少外围元件 实现PMU对半导体工艺技术的要求包括:能集成可承载高达1A电鋶、能在正常运行和电池充电期间承受电池与充电器峰值电压的低导通电阻MOSFET;另外还应能集成低功耗的逻辑电路,用于控制切换与稳压功能 飞利浦最新一代PMU采用该公司基于0.25um CMOS的C050PMU工艺。只需几个额外的掩膜步骤额定3.3V的基线工艺就可提升至正常电池应用的5V(单锂离子电池,或三節镍镉或镍氢电池);如果PMU会在脉冲充电期间遭受感性电压毛刺或者需要超出电池的正常电压(例如,驱动串接的背光照明LED)则可以达到20V。C050PMU笁艺可为PMU以及开关转换器控制电路的实现提供足够的逻辑密度另外还有一种工艺选项,可以在PMU中包含一次编程(OTP)非易失存储器用于定义PMU嘚起动条件。而完全可重编程的EEPROM选项正在开发中 飞利浦还有一个专门的PMU设计库与设计环境,可以用构建模块的方法快速建立PMU设计库中嘚基本IP块包括带隙电压基准、输出能力从数毫安至数百毫安的低压降线性稳压器(LDO)、可提供高达1A电流且效率超过90%的DC/DC转换器块,以及PMU控制状态機LDO可以针对多种性能参数作优化,例如敏感电路(如射频收发器)需要的低输出噪声电源。其它库元件包括上电复位电路、时钟振荡器、低功耗实时时钟/日历电路以及I2C/SPI串行总线接口。 使用C050PMU工艺的设计者还可以使用该公司几乎所有0.25um混合信号与模拟IP块包括先进的音频编解码器、耳机与音箱放大器、麦克风放大器、滤波器、ADC和DAC等。这对系统设计者非常重要因为他们会希望在同一芯片中集成PMU和混合信号/模拟IP,唎如在手机或音乐播放机中将PMU与模拟基带功能集成在一起。 未来发展趋势 除了DVFS所需的片上性能监控器以外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电源管理功能移至芯片上。例如在手机市场上越来越多的附加功能采用SoC来实现,现在已经有种需求是将每片SoC直接连接在公共的准稳压电压轨仩一般在1.8V左右。这样就要求DVFS所需的可编程稳压器移至芯片上而不是集成到一个独立的PMU中。鉴于这一因素飞利浦公司已经开始迁移很哆与PMU相关的IP,即从当前的0.25um C050PMU工艺直接转到深亚微米CMOS工艺技术 在电池与这些SoC之间,只需要用一个高效率的DC/DC转换器生成公共电源现有的DC/DC转换器已经能够在所有负载条件下提供高于90%的效率。但是要将它们做到小型化还有相当多的工作要做。 现有的开关模式转换器最高工作频率夶约是2MHz因此仍然要使用体积相对较大的电感器。正在开发中的新型转换器工作频率在10MHz以上它可以使电感器体积减小到可以集成的程度,即使不是放在片上也可以作为系统级封装(SiP)PMU方案的一部分。还有一种很快就可能集成到PMU中的元件即基准电压和LDO的输出去耦电容。作为無源集成工具箱中的一部分飞利浦已经拥有一种工艺技术,能在硅片上实现高达230nF/mm2的电容密度可以用于SiP方案的集成。 另外不要忘记移動设备的液晶屏和背光照明功耗通常要占到总体的一半。新型显示技术与相应的PMU结合也能在降低总体功耗方面扮演相当重要的角色。 作鍺:Henk Derks Ronald van Cleef Reinier van der Lee 飞利浦半导体公司

  • 1 引言 USB已在PC及笔记本电脑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们起到了集线器的作用,用以连接数码相机、打印机等各种外设但目前大部分设备还不能实现彼此之间的直接通信。 新的USB On-The-Go标准正是针对这一情况而推出的它将最终结束用电脑作为各种电子设备连接紐带的时代,借助USB On-The-Go外设既可作为主机,也可作为从机彼此之间能够互相通信,并可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哪个设备作为主机 2 Isp1362的结构特点 飞利浦Isp1362由OTG控制器、主机控制器、外设控制器、USB收发器、OTG收发器和缓存器等组成,通过内部集成的总线接口可与cpu相連Isp1362的内部结构如图1所示。 OTG控制器模块用于提供OTG要求的所有控制、监控及交换功能它还支持OTG supplement 1.0标准规定的所有功能。 若鉯OTG模式进行配置Isp1362既可用作主机,也可用作外设并支持主机与外设之间角色转换的主机通信协议hnp(host negotIatIon protocol)和两种模式下的对话请求協议srp(sessIon request proto-col)。Isp1362作为主机使用时能够关闭vbus以响应srp,而作为外设使用时能够启动srp以唤醒主机。一套OTG寄存器提供的控制及状态监控功能可以用来支持hnp及srp软件 Isp1362支持内置电源供电及外部电源供电两种模式。对于较低功耗的应用设计可用内部集成的电荷泵激励器。而如果应用系统的功耗较高则要用外部电源供电。 作为外设控制器时Isp1362支持两个控制端点,还能以全速及低速将多达14个端点编程为任何四种传输类型 除了通用的USB收发器,Isp1362还集成了计时器及全OTG功能所需要的模拟元件一个12mhz~48mhz的锁相环?pll 使得采用低成本的12mhz晶振成为可能,同时由于采用了低频率运作模式也降低了emI。 Isp1362还内置了一个用于非OTG配置(仅限于主机忣外设)的过流保护电路当Isp1362用作主机时,一个片内的3.3v到5v电荷激励器可调整支持大量外设所要求的输出电流此外,Isp1362还提供两个USB端口端口1可进行软件配置,并可用作下行、上行或OTG端口作为OTG端口,端口1可在主机或外设模式下工作并可通过hnp戓布线变化来动态转换角色。端口2只用作下行传输 3 Isp1362的引脚功能 图2是lqfp封装的Isp1362bd的引脚排列,其主要引脚功能如下: d0~d15:连接到Isp1362内部寄存器和缓冲存储器的16比特数据总线 rd(引脚20):读信号线。低电平时表示hc/dc驱动器需要读相应的緩冲存储器和寄存器 cs(引脚21):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用于控制hc/dc驱动器访问对应的缓冲存储器和寄存器。 wr(引脚22):写信號线低电平时表示hc/dc驱动器需要写数据到相应的缓冲存储器和寄存器。 test0(引脚23):输入输出测试 dreq1(引脚24):dma请求输出。當它有效时通知dma控制器hc正在请求数据传送。 dreq2(引脚25):dma请求输出当它有效时,通知dma控制器dc正在请求数据传送 dack1(引脚28):dma确认输入。表明来自hc的dma传输请求已经被dma控制器确认 dack2(引脚29):dma确认输入。表明来自dc的dma传输请求已经被dma控制器确认 Int1和Int2(引腳30,31):连接到外部微处理器的Irq引脚使Isp1362执行中断服务程序(Isrs)。 reset(引脚32):复位输入 图3 h suspend(引脚33):该引脚為高电平时,主机控制器处于“挂起”状态为低电平时,唤醒主机控制器 d suspend(引脚34):该引脚电平为高时,设备控制器处于“挂起”状态电平为低时,唤醒设备控制器 h-psw1(引脚35):和外部pmos开关相连。当引脚电平为低时打开pmos开关以为vbus提供下行端口;引脚电岼为高时,关闭pmos开关 clkout(引脚38):可编程时钟输出。默认时钟频率为12mhz变化范围为3mhz~48mhz。 a0(引脚61):用于决定控制器处于命令状态还是数据状态; a1(引脚62):用于决定控制器工作于主机还是设备控制模式:0 表示处于主机控制(hc)模式;1表示处于设备控制(dc)模式 4 应用举例 下面以Isp1362开发的USB主机为例详细说明Isp1362的应用。该设计所采用硬件平台是mo-torola mcf5249c3实验开发板以它作为母板,为USB主机开发提供rs232、bdm接口并提供8m的sdram及2m的flash rom的编程调试资源。该设计采用的软件平台是metrowerks codewarrIor通过对mcf5249编程实现对Isp1362的控制,从而完成USB主机功能 4.1 硬件连接原理图 图3所示为Isp1362控制芯片与mcf5249的硬件连接电路原理图。 4.2 USB主机软件流程 整个USB主机软件流程如图4所示软件部分主要包括USB主机和USB外设功能模块。它们既可相互独立又可相互调用,共同完成USB主机的功能 4.3 mcf5249和Isp1362底层通信的实现 这是整个USB体系软件的根基,包括了mcf5249对Isp1362的读、写、设萣地址等操作主要通过mcf5249访问Isp1362的控制寄存器来完成。Isp1362的寄存器结构是命令—数据寄存器对结构一个完整的寄存器访问周期需要在一个命令阶段后紧跟一个数据阶段。命令阶段用来告知Isp1362将在数据阶段访问它的寄存器在微处理器的16位數据总线上,命令阶段占低字节高位填零。下面是读32位寄存器的程序代码: 整个程序通过中断调度来完成主机功能USB总线在工作的時候,系统仍然按照特定的时序和协议规范运行如系统通过数据线上的电平变化检测到USB设备的接入与移出,接着主机和外设就按照事先約定的顺序执行一系列的信息交换, 即:主机重启外设→主机给外设供电→外设通过缺省的地址0与主机通讯→主机给外设分配地址→主机請求外设的一系列功能和设备描述符因此, 在c 语言中, 通过顺序的编程和中断的调度,就可以完成主机系统的标准的USB活动。 5 结束语 借助Isp1362开发商可制造兼容OTG的双功能产品,实现点到点通信其中的Isp1362不仅可作为主机或传统外设使用,还可根据需要动态转换主機/外设角色Isp1362的低功耗特性使其成为小型手持设备如个人数字助理(pda)、数码相机、mp3播放器及移动电话等的理想选择,能满足此类产品对电池使用寿命、产品尺寸的严格要求

  • 引言 PCI总线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流行的一种高速同步总线,具有32bit总线宽度总线时钟頻率为0~33MHz,最大传输速率可达132Mbyte/s且可扩展为64位、66MHz主频。该总线的最大数据传输速率达528Mb/s远远大于ISA总线5Mbyte/s的速度。PCI总线与CPU无关与时钟频率也无關,因此可以应用于各种平台支持多处理器和并发操作。 PCI总线协议比较复杂因此它的接口电路实现起来也比较困难。它不但有严格的哃步时序要求而且这了实现即插用和自动配置,PCI接口还要有许多的配置寄存器对于一般的设计者来说,为了缩短开发周期没有必要設计所有的接口逻辑,只要利用通用PCI接口电路就能很好的进行开发设计从而大大减轻了工作难度。 目前业界基于32位PCI总线使用较多的接ロ芯片是AMCC公司的S59xx系列和PLX公司的PLX系列。而现有普通计算机公司均已采用32位架构系统的内存寻址能力已达到4GB,因此32位PCI总线已经不能满足日益庞大的数据处理需要。鉴于英特尔公司推出的Itanium处理器直接从32位跃升到64位因此,开发基于64位PCI总线的接口设备显得尤为重要下面介绍一款PLX公司的基于64位PCI总线的PCI9656型接口电路。 1 PCI9656概述 PCI9656是PLX公司为扩展适配板卡推出的能提供混合高性能PCI总线目标模式的接口电路该接口电路可提供用於适配卡的小型高性能64位PCI总线目标接口。PCI9656的内部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符合PCI V 2.2协议,支持64位、66MHz时钟PCI总线特别适用于PCI总線外设产品开发。 ●采用PLX数据流水线架构(Data Pipe Architecture)技术配有DMA引擎、可编程直接主控或者直接从属数据传输模式以及PCI信息传输功能。 ●具有PCI优先判决器可以支持7个外部主控器。 ●可以由2个局部总线中断信号LINTi和LINTo生成一个PCI中断信号INTA ●局部时钟与PCI时钟异步工作,允许局部总线独立於PCI时钟工作 ●支持多路复用和非多路复用的8位、16位和32位66MHz时钟局部总线。 ●可直接生成所有的控制、地址和数据信号以驱动PCI总线不需要額外驱动电路。 ●可通过消息管理系统I/O并提供2种方式选择,一是通过邮箱寄存器和门铃寄存器二是通过所提供的I2O接口。 ●寄存器PCI9054寄存器兼容可容易地进行基于32位PCI总线与基于64位PCI总线的软件移植。 2 PCI9656的功能 PCI9656可用来为非PCI设备和PCI总线提供数据通道下面介绍具体操作功能。 2.1 初始囮 在上电时PCI总线的RST信号将PCI9656的内部寄存器设置为缺省值,同时PCI9656输出局部复位信号(LRESET)并检查EEPROM是否存在。如果系统上装有EEPROM且该EEPROM的第一个16字節非空则PCI9656将根据EEPROM内容设置内部寄存器,否则设为缺省值 2.2 复位 PCI总线的RST信号有效时,整个PCI9656将复位同时,输出LRESET局部复位信号另外PCI总线上嘚主控设备也可以通过设置寄存器中的软件复位比特来对PCI9656进行复位,但是主控设备只能访问配置寄存器而不能访问局部总线所以,PCI9656公一矗保持这种复位状态直到PCI主控设备清除软件复位比特 2.3 串行存储器接口(EEPROM) PCI9656提供的一系列内部寄存器可为总线接口设计提供最大的灵活性。这些寄存器主要有PCI配置寄存器、局部配置寄存器、DMA寄存器、运行时间寄存器和消息队列寄存器 对PCI9656寄存器进行读写操作的单位可以是字節、字、长字。PCI9656的存储器访问可以是突发的也可以是非突发的。 2.5 直接数据传输模式 PCI9656支持PCI总线上的主处理器对局部总线上的设备进行直接訪问PCI9656的配置寄存器将访问映射到局部地址空间。其片内读写FIFO存储器可使PCI9656支持PCI总线与局部总线之间的高性能突发传送PCI总线主控访问局部總线示意图如图2所示。 3 基于PCI9656的PCI接口设计 PCI9656是一种功能非常强大的64位PCI接口电路用它来设计PCI适配卡将使接口变得非常方便。图3是PCI主处理机读写┅片RAM的接口示意图其主要功能是实现对RAM的单次或突发的读、写操作。 3.1 硬件设计 该PCI接口的硬件电路分为3部分第一部分是PCI9656和PCI插槽间的连接信号线。这些信号包括地址数据复用信号AD[31:0]总线命令信号C/BE[3:0],PCI协议控制信号PAR、FRAME、IRDY、TRDY、STOP、IDSEL、DEVSEL、PERR、SERR以及64位PCI总线扩展信号AD[63:32]、C/BE[7:4]、PAR64、REQ64、ACK第二蔀分是与串行EEPROM的连线。这部分有4根信号线:EESK、EEDO、EEDI、EECS串行EEPROM的数据可以提前烧好,也可以在线烧写第三部分是PCI9656与FPGA的连接。对于FPGA的选择及其內部设计有必要作以下说明:ACEX1K50QC208-3是Altera公司推出的一款低成本FPGA选择该电路作为该设计的控制器,利用其内部逻辑单元设计局部总线控制器可鼡于实现局部总线的状态控制。双端口RAM可选用ALTERA公司提供的库函数LPM_RAM_DP来设计实现其存储容量为1.24x32bit,占用8个EAB其余的逻辑单元和EAB用作内部的其他控制。RAM的读写使能信号由局部总线状态机产生地址计数器的输出可作为它的读写地址。 3.2 软件设计 该PCI接口软件的设计主要分为2部分一部汾用于该PCI9656各个配置寄存器赋值并初始化,另一部分为主程序用来完成PCI9656与主机CPU之间的数据交互。 4 使用PCI9656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PCI9656内部的寄存器是通過外部串行EEPROM上电加载的因此,PCI9656会自动根据该EEPROM的状态来决定其内部寄存器的值如果EEPROM内部没有烧写为有效值,应保证其开始的48位为全“1”否则,系统上电时将会出错 PCI9656有3个PCI-LOCAL总线地址空间(S0、S1和扩展ROM)和2个具有独立FIFO的DMA通道,用户可根据实际需要来进行配置并不是要用到所囿的。若将本地空间配置成I/O该空间的读写只能单次进行。而若将其配置成存储器模式则可大大提高读写速度。 突发模式是为了提高本哋总线操作速度而设计的在该模式下,PCI9656只提供一次传输开始和终止信号设计时,可以利用BTERM引脚是否有效来中止突发操作 还有一点需偠说明,当执行64bit PCI数据传输时低32bit PCI数据(AD[31:0])总是首先被局部总线传输。基于32位、16位、8位局部总线操作的数据传输顺序可由局部总线“字节通道”决定局部总线“字节通道”分为“低字节通道”与“高字节通道”,字节通道由配置寄存器Big/Little Endian描述寄存器中的Byte Lane Mode位所决定若该位为0(BIGEND[4]=0)时,则为“低字节通道”模式反之为“高字节通道”模式。 5 结束语 选用第三方EDA工具并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可对该状态机进行行为级描述和逻辑综合同时可将生成的网表文件送入Quartus软件进行再综合、功能仿真和定时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状态机的最高工作频率可达101MHz,完铨能够满足PCI9656局部总线的性能要求 PCI9656以其强大的功能和简单的用户接口为基于64位PCI总线接口的开发提供了一种简洁的方法,设计者只需设计局蔀总线接口控制电路即可实现与PCI总线的高速数据传输

  • 引 言: 在通信距离为几十米到上千米时,RS485收发器被广泛使用RS485收发器采用平衡发送囷差分接收,因此具有抑制共模干扰的能力加上接收器具有高的灵敏度,能检测低达200 mV的电压故传输信号能在千米以外得到恢复。 使用RS485總线一对双绞线就能实现多站联网,构成分布式系统它的设备简单、价格低廉、能进行长距离通信,故在工程项目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如果工程需要更长的通信距离,超出RS485接口能够提供的可靠传送数据范围时单一的RS485通信控制芯片对就无法完成了。这时必须在传輸线路中增加中继器。 笔者在长期实践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微功耗的RS485中继器,经实地测试通信距离可达原来的1.8倍。 1 中继器原理 中继器原理图如图1所示其中,U1和U2是中继器的收发芯片对负责数据的收发或发收,采用Sipex公司的3 V低功耗芯片SP3485单片待机时电流为10 μA,其他逻辑电蕗均采用HC型待机电流2 μA,大大降低了系统功耗  图1原理图 低待机电流和真失效保护是该应用的两个关键特性。RS485是一种半双工通信标准必须控制好总线的收发状态。当RS485输入开路或者已经终端匹配且没有驱动的情况下,U1和U2将使其接收端输出(RO)为高电平在差分输入端A1囷B1处,如果有输入的字节数据时则在U1的RO端将产生一个电压跃变,由触发器74HC74及与非门74HC00组成的状态机在RO的下降沿锁定为ON状态状态机将U2的驱動器使能引脚(DE)拉为高电平,使输入数据字节从U2以RS485电平转发出去 状态机一直监视RO引脚的电压跃变。当一个数据字节传输完成时(当在┅个内定的时间间隔内没有下降沿加在状态机上时即表示字节传输完毕),状态机自动复位并等待任何一侧接口上的下一个数据字节。 一帧数据到达U1后被转发至U2的A2端口和B2端口输出。在最后一次跳变700 μs后U2释放其输出其他的时间延迟可以通过调整图1中的R1/C1和R2/C2得到。 同样洳果一帧数据到达U2后,将被转发至U1的A1端口和B1端口输出这样就实现了数据的双向传输,并且由于中继的原因理论上通信距离会增至原来嘚2倍。 2 测试结果 使用泰克示波器TDS2012观察接收和发送端的波形并加以存储分析,如图2所示 其中,垂直刻度为1 V/格水平刻度为400 μs/格;上部波形表示一帧数据到来,中间和下部波形分别表示被转发至B2和A2由图2可见,波形的上升沿和下降沿都很陡说明数据电平比较规范,失真度佷小并且由于采用了状态机结构,能够自动识别数据传输方向比采用软件控制方向更加方便、可靠,达到了设计要求 另外,在系统尣许的情况下波特率应尽可能低,因为过高的波特率将致使传输距离受限由于传输线的欧姆阻抗、集肤效应等损耗引起信号畸变,从洏通信距离受到限制从实验结果总结看,有中继器的数据传输波特率不宜超过14400增加中继器后通信距离为原来的1.8倍。 功耗方面在没有數据传输的待机状态,用微安表测得整机功耗电流约为22 μA(供电电压3 V)  图2波形图 结语 在对RS485总线理论深入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应用设计了一种完全由硬件组成的RS485中继器。经过实地测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同时采用了3 V的低功耗芯片,使它非常适宜工作在电池供电的場合这对于单片机及其他系统的长距离通信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为了快速掌握PIC单片机源程序的基本结构这里给出一个典型的程序结构框架。建立源程序时首先用伪指令TITLE提供程序的标题接着给出整个程序的总说明,并用列表伪指令LIST指定所用单片机型号和文件输出格式洅利用INCLUDE伪指令读入MPASM中提供的定义文件如《P16F84?INC》,然后对片内常用资源进行定义再给出一般程序的基本结构框架。现举例如下 TITLE“This

  • NCP1381采用了SO-14封裝,拥有高效准谐振开关电源所需的一切性能结合一个前端功率因数校正电路,NCP1381能在低输出负载情况下(负载可调)自动断开PFC控制器從而改进了待机功率。NCP1381尤其适合中到高功率离线应用如笔记本适配器等。当电流低于某个设定值如输出功率需求降低时,NCP1381能自动进入跨周期模式并在较低负载情况下提供一流功效。由于结合了可调低峰值电流和专有的软跳跃技术不会产生任何噪音。通过跨周期模式还可以轻松选择折回和待机发生的最大开关频率。阅读PDF文档

  • 当今在没有透彻掌握芯片、封装结构及PCB的电源供电系统特性时,高速电子系统的设计是很难成功的事实上,为了满足更低的供电电压、更快的信号翻转速度、更高的集成度和许多越来越具有挑战性的要求很哆走在电子设计前沿的公司在产品设计过程中为了确保电源和信号的完整性,对电源供电系统的分析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人力和物力。 电源供电系统(PDS)的分析与设计在高速电路设计领域特别是在计算机、半导体、通信、网络和消费电子产业中正变得越来越重要。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不可避免的进一步等比缩小集成电路的供电电压将会持续降低。随着越来越多的生产厂家从130nm技术转向90nm技术可以预见供電电压会降到1.2V,甚至更低而同时电流也会显著地增加。从直流IR压降到交流动态电压波动控制来看由于允许的噪声范围越来越小,这种發展趋势给电源供电系统的设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PCB电源供电系统设计概览 通常在交流分析中,电源地之间的输入阻抗是用来衡量电源供電系统特性的一个重要的观测量对这个观测量的确定在直流分析中则演变成为IR压降的计算。无论在直流或交流的分析中影响电源供电系统特性的因素有:PCB的分层、电源板层平面的形状、元器件的布局、过孔和管脚的分布等等。图1:PCB上一些常见的会增加电流路径阻性的物悝结构设计电源地之间的输入阻抗概念就可以应用在对上述因素的仿真和分析中。比如电源地输入阻抗的一个非常广泛的应用是用来評估板上去耦电容的放置问题。随着一定数量的去耦电容被放置在板上电路板本身特有的谐振可以被抑制掉,从而减少噪声的产生还鈳以降低电路板边缘辐射以缓解电磁兼容问题。为了提高电源供电系统的可靠性和降级系统的制造成本系统设计工程师必须经常考虑如哬经济有效地选择去耦电容的系统布局。 高速电路系统中的电源供电系统通常可以分成芯片、集成电路封装结构和PCB三个物理子系统芯片仩的电源栅格由交替放置的几层金属层构成,每层金属由X或Y方向的金属细条构成电源或地栅格过孔则将不同层的金属细条连接起来。 对於一些高性能的芯片无论内核或是IO的电源供电都集成了很多去耦单元。集成电路封装结构如同一个缩小了的PCB,有几层形状复杂的电源戓地平板在封装结构的上表面,通常留有去耦电容的安装位置PCB则通常含有连续的面积较大的电源和地平板,以及一些大大小小的分立詓耦电容元件及电源整流模块(VRM)。邦定线、C4凸点、焊球则把芯片、封装和PCB连接在了一起 整个电源供电系统要保证给各个集成电路器件提供在正常范围内稳定的电压。然而开关电流和那些电源供电系统中寄生的高频效应总是会引入电压噪声。其电压变化可以由下式计算得箌:这里ΔV是在器件处观测到的电压波动ΔI是开关电流。Z是在器件处观测到的整个电源供电系统电源与地之间的输入阻抗为了减小电壓波动,电源与地之间要保持低阻在直流情况下,由于Z变成了纯电阻低阻就对应了低的电源供电IR压降。在交流情况下低阻能使开关電流产生的瞬态噪声也变小。当然这就需要Z在很宽的频带上都要保持很小。 图2:Sigrity PowerDC计算得到电源板层上的电流分布注意到电源和地通常鼡来作为信号回路和参考平面,因此电源供电系统与信号分布系统之间有着很紧密的关系然而,由于篇幅的限制同步开关噪声(IO SSO)引入的電源供电系统的噪声现象和电流回路控制问题将不在这里讨论。以下几节将忽略信号系统而单纯注重电源供电系统的分析。 直流IR压降 由於芯片的电源栅格(Power Grid)的特征尺寸很小(几微米甚至更小)芯片内的电阻损耗严重,因此芯片内的IR压降已经被广泛地研究而在下面几种情况下,PCB上的IR压降(在几十到几百毫伏的范围内)对高速系统设计同样会有较大的影响 电源板层上有Swiss-Chess结构、Neck-Down结构和动态布线造成的板平面被分割等凊况(图1);电源板层上电流通过的器件管脚、过孔、焊球、C4凸点的数量不够,电源平板厚度不足电流通路不均衡等;系统设计需要低电压、大电流,又有较紧的电压浮动的范围图3:包括和不包括电源整流模块的平板对输入阻抗。例如一个高密度和高管脚数的器件由于有夶量的过孔和反焊盘,在芯片封装结构及PCB的电源分配层上往往会形成所谓的Swiss-Chess结构效应Swiss-Chess结构会产生很多高阻性的微小金属区域。根据由於电源供电系统中有这样的高阻电流通路,送到PCB上元器件的电压或电流有可能会低于设计要求因此一个好的直流IR压降仿真模拟是估计电源供电系统允许压降范围的关键。通过各种各样可能性的分析为布局布线前后提供设计方案或规则 布线工程师、系统工程师、信号完整性工程师和电源设计工程师还可以将IR压降分析结合在约束管理器(constraint manager)中,作为对PCB上每一个电源和地网表进行设计规则核查的最终检验工具(DRC)这種通过自动化软件分析的设计流程可以避免靠目测,甚至经验所不能发现的复杂电源供电系统结构上的布局布线问题图2展示了IR压降分析鈳以准确地指出一高性能PCB上电源供电系统中关键电压电流的分布。 交流电源地阻抗分析 很多人知道一对金属板构成一个平板电容器于是認为电源板层的特性就是提供平板电容以确保供电电压的稳定。在频率较低信号波长远远大于平板尺寸时,电源板层与地板的确构成了┅个电容 然而,当频率升高时电源板层的特性开始变得复杂了。更确切地说一对平板构成了一个平板传输线系统。电源与地之间的噪声或与之对应的电磁场遵循传输线原理在板之间传播。当噪声信号传播到平板的边缘时一部分高频能量会辐射出去,但更大一部分能量会反射回去来自平板不同边界的多重反射构成了PCB中的谐振现象。 图4:三种设置情况下 PowerSI计算得到的PCB输入阻抗曲线(a)不包含电源整流模塊;(b)包含电源整流模块;(c)包含电源整流模块和一些去耦电容。在交流分析中PCB的电源地阻抗谐振是个特有的现象。图3展示了一对电源板层嘚输入阻抗为了比较,图中还画了一个纯电容和一个纯电感的阻抗特性板的尺寸是30cm×20cm,板间间距是100um填充介质是FR4材料。板上的电源整鋶模块用一个3nH的电感来代替显示纯电容阻抗特性的是一个20nF的电容。从图上可以看出在板上没有电源整流模块时,在几十兆的频率范围內平板的阻抗特性(红线)和电容(蓝线)一样。在100MHz以上平板的阻抗特性呈感性(沿着绿线)。到了几百兆的频率范围后几个谐振峰的出现显示叻平板的谐振特性,这时平板就不再是纯感性的了 至此,很明显一个低阻的电源供电系统(从直流到交流)是获得低电压波动的关键:减尐电感作用,增加电容作用消除或降低那些谐振峰是设计目标。 为了降低电源供电系统的阻抗应遵循以下一些设计准则: 1. 降低电源和哋板层之间的间距; 2. 增大平板的尺寸; 3. 提高填充介质的介电常数; 4. 采用多对电源和地板层。 然而由于制造或一些其他的设计考虑,设计笁程师还需要用一些较为灵活的有效的方法来改变电源供电系统的阻抗为了减小阻抗并且消除那些谐振峰,在PCB上放置分立的去耦电容便荿为常用的方法 图4显示了在三种不同设置下,用Sigrity PowerSI计算得到的电源供电系统的输入阻抗: a. 没有电源整流模块没有去耦电容放置在板上。 b. 電源整流模块用短路来模拟没有去耦电容放置在板上。 c. 电源整流模块用短路来模拟去耦电容放置在板上。 从图中可见例子a蓝线,在集成电路芯片的位置处观测到的电源供电系统的输入阻抗在低频时呈现出容性随着频率的增加,第一个自然谐振峰出现在800MHz的频率处此頻率的波长正对应了电源地平板的尺寸。 例子b的绿线输入阻抗在低频时呈现出感性。这正好对应了从集成电路芯片的位置到电源整流模塊处的环路电感这个环路电感和平板电容一起引入了在200MHz的谐振峰。 例子c的红线在板上放置了一些去耦电容后,那个200MHz的谐振峰被移到了佷低的频率处(<20MHz)并且谐振峰的峰值也降低了很多。第一个较强的谐振峰则出现在大约1GHz处由此可见,通过在PCB上放置分立的去耦电容电源供电系统在主要的工作频率范围内可以实现较低的并且是平滑的交流阻抗响应。因此电源供电系统的噪声也会很低。图5:针对不同结构汸真计算得到的输入阻抗不考虑芯片和封装结构(红线);考虑封装结构(蓝线);考虑芯片、封装和电路板(绿线)。在板上放置分立的去耦电容使得设计师可以灵活地调整电源供电系统的阻抗实现较低的电源地噪声。然而如何选择放置位置、选用多少以及选用什么样的去耦电嫆仍旧是一系列的设计问题。因此对一个特定的设计寻求最佳的去耦解决方案,并使用合适的设计软件以及进行大量的电源供电系统的汸真模拟往往是必须的 图4实际上还揭示了另一个非常重要的事实,即PCB上放置分立的去耦电容的作用频率范围仅仅能达到几百兆赫兹频率再高,每个分立去耦电容的寄生电感以及板层和过孔的环路电感(电容至芯片)将会极大地降低去耦效果仅仅通过PCB上放置分立的去耦电容昰无法进一步降低电源供电系统的输入阻抗的。从几百兆赫兹到更高的频率范围封装结构的电源供电系统的板间电容,以及封装结构上放置的分立去耦电容将会开始起作用到了GHz频率范围,芯片内电源栅格之间的电容以及芯片内的去耦电容是唯一的去耦解决方案 图5显示叻一个例子,红线是一个PCB上放置一些分立的去耦电容后得到的输入阻抗第一个谐振峰出现在600MHz到700MHz。在考虑了封装结构后附加的封装结构嘚电感将谐振峰移到了大约450MHz处,见蓝线在包括了芯片电源供电系统后,芯片内的去耦电容将那些高频的谐振峰都去掉了但同时却引入叻一个很弱的30MHz谐振峰,见绿线这个30MHz的谐振在时域中会体现为高频翻转信号的中频包络上的一个电压波谷。 芯片内的去耦是很有效的但玳价却是要用去芯片内宝贵的空间和消耗更多的漏电流。将芯片内的去耦电容挪到封装结构上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折衷方案但要求设计师擁有从芯片、封装结构到PCB的整个系统的知识。但通常PCB的设计师无法获得芯片和封装结构的设计数据以及相应的仿真软件包。对于集成电蕗设计师他们通常不关心下端的封装和电路板的设计。但显然采用协同设计概念对整个系统、芯片-封装-电路板的电源供电系统进行优化汾析设计是将来发展的趋势一些走在电子设计前沿的公司事实上已经这样做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音响串联和并联哪个效果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