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习题黄河源区的部分冻土分布区,夏季强烈的冻融作用往往使表土形成海绵状多孔层试解释其形成过程

原标题:【专题突破】冻土是什麼分布在哪里?怎么考(附考题预测)

自从进入新千年以来,整个北极圈的冻土层均出现了消融迹象虽然北极圈内的冻土总量并未減少,但是永久冻土层正逐渐转化成季节性冻土

冻土层,亦作冻原或苔原意思是“无树的平原”。在自然地理学中指由于气温低、生長季节短而无法生长出树木的环境;而在地质学中指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

冻土一般可分为短时冻土(数小时、数日鉯至半月)、季节冻土(半月至数月)以及多年冻土(又称永久冻土,指持续二年或二年以上冻结不融的土层)地球上多年冻土、季节冻土和短时凍土区的面积约占陆地面积的50%,其中多年冻土面积占陆地面积的25%。

如果土层每年散热量比吸热量多冻结深度大于融化深度,多年冻土逐渐变厚称为发展的多年冻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如果土层每年吸热量比散热量多地温逐年升高,多年冻土层逐渐融化变薄以至消失处于不稳定状态,则称为退化的多年冻土

冻土一般分布于高纬地区和高山上部,一部分广泛分布于北极圈以北的北冰洋沿岸地区包括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的极北部分和北冰洋的大部分岛屿,东西延展呈带状分布并且在南美洲也有分布。

由于人类活动大多集中在温暖哋区或低海拔平原地带所以对于冻土的认识较少。但随着人类对资源需求的增多人类逐渐将目光投向了太空、海洋和寒冷的极区。但包括多年冻土在内的寒带气候区有着独特的环境特性冻土区气候严寒,植被以苔藓、地衣为主草本植物和灌木较少,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因此,永久冻土带消融会对全球环境产生影响,也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

在寒冷气候条件下,土壤或岩层中冻结的冰在白天融化晚上冻结,或者夏季融化冬季冻结,这种融化、冻结的过程称为冻融作用

冻融作用有冻融风化,冻融扰动和冻融泥流等三种表现形式。

凍融风化是指土层或岩层裂缝中的水,在冬季或夜晚温度下降发生冻结时把岩石涨裂,并因冻结膨胀产生压力而把裂缝附近的岩石压碎成块石囷更细的物质,它是冻土区一种最普遍的冻融作用形式.

冻融扰动是指在多年冻土活动层内发生的,因受冻涨挤压而引起的一种土层结构的塑性變形现象

冻融泥流是指冻土层上部解冻时,融化的水使松散土层达到饱和状态这种饱含水的土乘因具有可塑性,在中立作用下发生沿斜坡蠕动的现象

1.我国是世界第三冻土大国

具有负温和零度,又其中含有冰的各种土(岩)称冻土冬天冻结,夏天完全融化的土(岩)层叫季节凍土;冬季冻结一、两年内不融化的土(岩)层为融年冻土;冻结状态持续三年以上的土(岩)层称为多年冻土(以下简称冻土)。

地球上多年冻土面积約占陆地的20%由世界多年冻土分布图上可以看出,多年冻土主要分布在欧洲及亚洲的北部、北美洲、北极洋浅大陆架以及中低纬度地区嘚高山、高原。例如洛机山、安第斯山、乞力马札罗山及我国的青藏高原等。

让我们打开全球多年冻土家族的户口看一看我国的多年凍土在这个家族中排行老几?老大是苏联,它的多年冻土面积约1000万平方公里约占本国领土面积的48%;加拿大多年冻土面积为390~490万平方公里,占它國土的40~50%;我国的多年冻土面积约215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约有22%的国土被多年冻土所占据;美国的多年冻土为140万平方公里占它国土的15%左右。由仩述所列数字看出我国在全球多年冻土的家族中,排行应该是老三再有像丹麦、挪威、芬兰、冰岛、日本等也零星存在多年冻土,与湔面四个国家相比其面积小得多,当是冻土家族中的小弟弟

我国冻土地区有着丰富的矿藏及森林资源。建国以来随社会主义建设事業的开展,冻土地区的自然资源得到了迅速的开发利用特别是东北大小兴安岭森林资源的开发与青藏公路的修建,为我国冻土研究提供叻丰富的资料并为寒区建设积累经验,推动了冻土科学研究的发展谭老师地理工作室综合整理

六十年代初,许多科研单位、生产部门、高等院校等先后设立了专门的冻土研究机构并开始对青藏高原、大小兴安岭及祁连山、天山等地区进行了较系统的冻土科学考察及室內试验研究,它标志着我国冻土科学研究跨进了兴旺发展的阶段

七十年代以来,结合大兴安岭松树区与南疆铁路和公路、青藏输油管道、祁连山矿山、三北水利工程、两淮冻结凿井等较全面系统地开展了区域冻土、工程冻土、冻土物理力学、室内模拟与现场实体工程试驗研究,在这些领域里积累了一大批实际资料在此基础上使我们初步认识了我国青藏高原、西部高山、东北大小兴安岭多年冻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育规律;提出了一套冻土力学参数,成为正确确定冻土地区工程建筑原则与基础设计必不可少的依据;同时对于各种冻土工程,包括道路、水利、给排水管道、工业民用建筑、矿山开采等工程防冻害措施的研究及其经验积累均有长足进展至此,包括区域冻土、历史冻土、冻土物理力学及工程冻土的一门独立冻土学科在我国已基本形成。它说明我国冻土学的理论研究日趋成熟完善冻土应用研究迅速发展。

1978年10月在兰州召开了全国第一次冻土学术会议;这一年我国冻土代表团首次参加国际第三届冻土学术会议;1983年又派由20人组成的代表團参加第四届国际冻土学术会议,向大会提交学术论文42篇论文涉及内容之广,讨论问题之深引起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标志着我国冻汢学的研究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成为名符其实的冻土大国

2.东北大小兴安岭冻土区是欧大陆多年冻土的延续

欧亚大陆是全球面积最大的夶陆,它的多年冻土面积也是最大的据统计约为万平方公里。

欧亚大陆冻土西起挪威、芬兰东到苏联远东最东端——白令海峡沿岸,幾乎与半个极圈(66°30′)相等;北自苏联的北极岛(N82°)南抵我国松嫩平原北部,跨越近35个纬度它包括挪威、芬兰、苏联、蒙古和我国大小兴安嶺的冻土。

欧亚大陆冻土不仅面积是全球最大而且就其发育程度来说,也名列其它大陆之首

让我们自南而北作一次考察,了解一下冻汢发育状况由我国松嫩平原北缘城市——嫩江出发北行,如果边走边进行坑探在沼泽化的甸子地有时即可见到残留冻土岛,这表明已進入欧亚大陆多年冻土南缘通常把分布在最南的冻土岛的连续线称为冻土南界。继续北行200多公里到加格达奇这里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6℃,河漫滩沼泽地上经常能见到冻土岛冻土岛面积由十几平方米增大到几十或几百平方米,或至数平方公里但冻土温度还比较高,不低於零下1.0℃冻土岛厚度达到10多米。我们乘火车继续北上经过新林、塔河、阿木尔,到我国铁路线的最北端——古莲若是冬天,一路上銀装素裹到了名符其实的林海雪原。这里年平均气温为-5.0℃以下元月平均气温为-30℃,素有我国寒极之称因此,这里是我国大小兴安岭哆年冻土最发育的地区冻土岛逐渐增大相连呈片状分布;冻土厚度增厚到50~120米,温度达到零下0.5~2.5℃

再往北行经过我国最北村镇——北极村(漠河),穿过黑龙江越过苏联中西伯利亚山地,来到苏联东方著名城市——雅库斯克这里已是北纬62度,年平均气温为零下11℃自然景銫与南边相差很大。但由于气温下降多年冻土连续分布,冻土层厚度增到100~300米冻土温度降至零下1.0~3.0℃。继续北行进入极圈(66°30′)地区,古树参天的林海不见了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苔原景色。由于气温又下降了两三度因此冻土增厚到200~600米,乃至1000米冻土温度降至零下3~5℃。

再往北走就到了此行的终点——北极洋沿岸(N72~74度)。这里是极地长寒气候年平均气温低于零下15度,最冷月平均气温到达零下38~40度因气候极为严寒,使得这里成为欧亚大陆多年冻土最发育的地区冻土层厚达400~900米,冻土温度低达零下5~9℃据资料记载,世界冻土厚喥之冠1400米的记录就出现在这一带

3.举世无双的青藏高原冻土区

素有地球第三极之称的青藏高原,以其巨大的海拔高度、独特的地质地貌和洎然环境著称于世界

但是,你可曾想到在200~300百万年以前,青藏高原的自然面貌并非今天这样那时它只有海拔1000多米,就是喜马拉雅山囷高原上的其它山脉当时也只不过是1500~3000米。受来自印度洋暖润气流影响温暖湿润的气候给大自然带来了生机。山上林海松涛山下水艹繁茂,群芳争艳流水潺潺,这幽静的湖光山影吸引了许多飞禽走兽来此定居就是印度恒河流域的三趾马也不惜千里迁居这里。

由于茚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相撞在近200~300百万年以来,青藏高原经过多次差异隆升形成现今举世瞩目的、海拔达到4,500~5,000米的大高原。

随着强烈隆升高原气候条件及自然环境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改变。青藏高原多年冻土的形成及存在就是高原形成过程中自然环境变革的产物。

青藏高原西起帕米尔东止横断山;北自昆仑山,南至喜马拉雅山方圆约200万平方公里,南北跨越近10个纬度高原之广阔和它与其四周毗邻地区懸殊的海拔高度之差,给它的多年冻土的形成和发育带来了一系列的特点首先是由于高原南北跨越10个纬度,自南而北气候及其自然因素具有一定的纬向变化因此,高原冻土也展现出相应的变化规律高原多次差异抬升,使整个高原面貌呈现出山地、盆地、谷地相间出现嘚格局山地、盆地、谷地各自的形成时期、地质结构和组成物质,对冻土发育状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些影响与冻土的纬向变化交织茬一起,使高原冻土的纬度地带特征受到破坏与干扰

青藏高原边缘地区,峡谷深切地形相对高差由数百米增加到千米以上。边缘地带凍土的发育及形成主要受海拔高度因素的控制,更多的表现出高度地带规律

高考地理专题设计——冻土

冻土分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哆年冻土又分连续多年冻土、河谷多年冻土和岛状多年冻土读我国某地区冻土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冻土分布的敘述,正确的是

A.连续多年冻土南界以北冻土连续分布B.岛状多年冻土南界以南为季节冻土区

C.多年冻土南界与等温线走向完全一致D.年均温0℃以下地区皆为多年冻土区

2.下列关于冻土对甲处自然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岩石化学风化强,风化壳厚B.地面发射率增大幹旱严重

C.地表水不易下渗,沼泽广布D.植物根系生长慢土壤贫瘠

1.连续多年冻土南界并非与纬线平行的直线,是不规则的曲线在图礻区域连续多年冻土南界线的北(东北)部以北就没有冻土连续分布;从图中可以看出岛状多年冻土南界是各类多年冻土分布的最南界线,再以南应是季节冻土区;图中明显可以看出多年冻土南界与等温线走向并非完全一致;年均温0℃以下地区也有不是多年冻土区故选B

2.甲地区为三江平原地下有季节冻土分布,地表水不易下渗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沼泽广布;由于纬度高气温低地下有冻土分布,岩石化学风化弱;沼泽地水分充足不存在干旱严重气温低地面发射率小;该区域有肥沃的黑土。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区域地理。

冻汢指的是零摄氏度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石和土壤。一般分为短时冻土、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地表覆盖的植被和积雪对冻土的影响非瑺显著,下面分别是长白山某地冻土冻结初期(图甲)、冻结中期(图乙)和解冻初期(图丙)有无植被覆盖样地的地温深度曲线示意图

3植被覆盖使该地( )

A冻土冻融期间的温差减小B土壤表层的温度降低

C冻结中期降温最明显D冻土冻结的深度变浅

4下列关于该地冻土与积雪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

A积雪越厚越有利于土壤冻结B积雪越薄越有利于冻土融化

C冻土的厚度与积雪多少无关D冻土分布面积与积雪量无关

5該地冻土使当地植物因干旱而受伤害的季节是( )

3相对于无植被覆盖的样地植被覆盖的样地在冻结初期地温较低,而在解冻初期地温较高因此植被覆盖使该地冻土冻融期间的温差增大,A项错误;在解冻初期植被覆盖的样地土壤表层的温度较无植被覆盖的样地高,B项错误;冻结中期植被覆盖与无植被覆盖的样地在0~60 cm深度的地温温差明显大于冻结初期因此植被覆盖使该地冻结中期降温最明显,C项正确;由圖分析可知植被覆盖使该地冻土冻结的深度变深,D项错误

4积雪有一定的保温作用,积雪厚不利于土壤冻结A项错误;因为积雪融化時需要吸收热量,从而使土壤浅层的地温相对较低不利于土壤解冻,因此积雪越薄越有利于冻土融化B项正确;冻土的厚度、分布面积嘟与积雪量有关,C、D项错误

5早春时,气温逐渐回升植物的蒸腾作用逐渐加强,而此时由于冻土的存在土壤尚未解冻,根系吸收水汾困难会使植物因缺水而受伤害。所以选A

读我国某冻土层季节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单选题

6下列关于该地冻土叙述正确的是

A是詠久性冻土B该冻土层位于我国华北平原

C气温最低时冻土层厚度最大D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

A起保温作用,促进冻土层融化B反射太阳辐射促进冻土层形成

C冬半年积累,3月份最多D厚度有季节变化与冻土厚度呈正相关

6读图可知该地冻土是季节性冻土,到夏季会全部融化我国季节性冻土主要分布在东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根据图示信息,冻土层厚度最大时是在三四月份此时气温并不是最低;根据图中融冻层的变化,可知冻土层的消融从近地面开始故答案选D。

7相对于裸地来说积雪会反射更多的太阳辐射,使得到达地面嘚太阳辐射减少地温更低,因而积雪覆盖会促进冻土层的形成A错误,B正确;图中积雪2月份就开始消融了3月份积雪很少了,C错误积膤厚度有季节变化,与冻土厚度不是正相关的关系D错误。

凡是温度在0℃0℃以下并含有冰的各种岩(土)称为冻土。读下图北半球哆年冻土分布剖面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8.图中所示的冻土分布特点是

A.中纬度的多年冻土随纬度增高而增厚

B.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多汾布在高纬地区

C.季节冻土多分布在极地附近

D.季节冻土水平分布的范围小

9.亚欧大陆自西向东冻土带的分布南界具有纬度高一低一高的變化规律其主导因素为

A.植被种类与多少B.东中西地形差异C.土体颗粒的组成D.海洋性气候强弱

8.从图中看,中纬度的多年冻土随纬度增高而增厚A项正确;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多分布中纬度地区,B项;从图中季节冻土分布分析从40°N75°N左右都有分布,水平分布范围广CD

9.因亚欧大陆东西两侧受海洋的影响,冬季气温较高所以冻土南界分布纬度偏高,因此具有纬度高高的变化规律;而冻土嘚形成主要是因纬度高气温低而形成的,与地形、土体颗粒和植被的关系不大故选D

【考点定位】地形剖面图的判读、影响气候的因素

读黑龙江省季节性冻土最大深度等值线图(单位:cm),完成下面小题

10季节性冻土形成的最主要条件为

11下列城市中季节性冻土深度較为接近的是

A齐齐哈尔、绥化B呼玛、伊春

C嫩江、牡丹江D哈尔滨、牡丹江

12有关各地冻土深度的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季节性凍土深度深主要是纬度高

B②地季节性冻土深度较浅主要是湿度高

C③地季节性冻土深度浅主要是地势低

D④地季节性冻土深度深主要是海拔低

10根据所学知识季节性冻土形成于冬季可以低于0℃,但夏季地温较高的地区,冻土层能全部融化因此影响季节性冻土形成的因素昰地温;地温和气温息息相关,海拔、湿度、土壤湿度等都可以影响地温或者气温故答案选C。

11A.根据图示齐齐哈尔季节性冻土深度值茬(220,240)厘米之间,绥化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200厘米二者不接近,A不对

B. 呼玛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280厘米,伊春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260厘米二鍺相差较大,B不对

C. 嫩江季节性冻土深度值为(240,260)厘米之间,牡丹江季节性冻土深度值在(180,200)厘米之间二者相差较大,C不对

D. 哈尔滨季節性冻土深度值在(180,200)厘米之间,牡丹江季节性冻土深度值在(180,200)厘米之间二者最接近,D对

12A.从图中看,①地的纬度相对于③④等地區纬度不高,A描述不对

B.②地位于海拔低处,季节性冻土深度较浅主要是由于地势较低的原因B不对。

C.③地位于平原地区季节性冻土罙度较浅主要是由于地势较低,温度高导致C对。

D.若④地海拔较低则会形成相对的高温地区,因此季节性冻土应该相对较浅与描述相反,D不对

1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冻土分季节冻土和多年冻土,多年冻土又分连续多年冻土和不连续多年冻土我国东北北部凍土广布,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球气候变暖以及人类活动加速了该地区的冻土退化。冻土及其退化对当地气候、森林和公路等带来很大影响左图示意我国东北北部冻土分布,右图示意本区沿122°E经线地下局部剖面

1)分析不连续多年冻土带南界大致呈“W”形的原因。

2)近姩来P处山坡上的兴安落叶松出现大面积自然死亡和倾倒现象这些现象与冻土关系密切,推测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

3)多年冻土分布区嘚公路受冻土影响易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解释其原因

【答案】(1)受纬度(太阳辐射)因素影响,南界大致东西延伸;受东西两侧高(大興安岭和小兴安岭)、中间低(松嫩平原)的地形因素影响气温两侧低中间高, 使南界在东西两侧向低纬度(向南)弯曲在中间向高緯度(向北)弯曲,呈“W” 形

(2)大面积自然死亡原因:多年冻土使落叶松根系分布较浅,冻土融化地表水下渗到深处或渗流到坡底,坡仩的落叶松因表层土壤缺水而大面积死亡

倾倒原因:多年冻土退化严重,冻土大量融化导致山坡地表产生不均匀下沉使兴安落叶松倾倒。

(3)多年冻土阻隔地表水下渗使覆盖其上的活动层富含水分;冬季加剧活动层土壤冻结体积膨胀程度,导致路面拱起严重;夏季路面热量向下传导使活动层冻土融化,体积收缩导致路面凹陷。

考查影响冻土分布的因素和全球变暖对冻土、植被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读圖能力和迁移运用知识的能力。

1)读图不连续多年冻土线大致东西延伸、与纬线平行,这主要是受纬度因素影响纬度相同地区,获嘚的太阳辐射量相当土壤的温度条件相当,因此土壤冰冻情况相似;但该线东西两侧向南侧弯曲、中部向北侧弯曲说明东西两侧较中蔀地区温度较低,使东西两侧土壤出现不连续多年冻土的纬度偏低而中部地区气温较高,使不连续多年冻土出现的纬度偏高;结合该地哋形分布可知中部地区为地势低平的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东侧为地势高的小兴安岭西侧为地势高的大兴安岭。

2)材料“冻土及其退化对当地气候、森林和公路等带来很大影响”因此兴安落叶松出现大面积自然死亡和倾倒现象应从“冻土退化”角度思考。导致落葉松大面积自然死亡的原因是:读左图P地纬度高,气温低为多年冻土分布地区,由于土壤下部多年冻土的存在使树木生长过程中根系难以深入土壤深处,造成树木根系浅;冻土融化后地表水下渗到土壤深处或山坡底部地势较低处,山坡上的树木因缺少地表水补给或難以吸取地下深处的地下水而造成缺水、死亡;导致落叶松大面积倾倒的原因是:多年冻土融化土壤深处因冻土的融化失去了冰块的支撐,导致山坡地表出现不同程度的塌陷、凹陷生长在这些土壤上的树木因土壤的坍塌而倾斜。

3)读右图多年冻土的表层为活动层,該层土壤呈现季节性冻融状况:活动层下部的多年冻土层能有效地阻止地表水向深处渗漏使活动层含水量大;冬季气温低,活动层中的沝分冷却凝结成冰水变成冰后体积扩大,使土壤膨胀起来导致路面向上拱起;夏季气温较高,路面的热量向下传导到活动层气温升高,冻土融化冰变成水后土壤体积减小,导致路面向下凹陷公路出现凹凸不平的现象是活动层土壤的季节性冻融造成的。

影响不连续哆年冻土线走向的根本原因是气温学生应掌握而影响气温和等温线分布的主要因素: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受此影响等温线通常与纬线平行;2)海陆分布:沿海地区受海洋影响大,受海洋的条件作用明显沿海地区等温线瑺与海岸线平行;3)地形: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山地阳坡比阴坡气温高,受地形影响陆地等温线呈闭合状态或发生弯曲如盆地地区等温线闭合且数值外部小、里侧大;4)洋鋶: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受洋流影响等温线向一侧凸出,如北半球暖流流经地区等温线向北凸;5)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类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都会对气温造成影响。

14阅读下列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冻土是温度丅降到O℃或以下时合有水分的土壤呈冻结状态的一种现象。中国东北部的冻土广泛分布在呼伦贝尔高原、松嫩平原北部、以及大小兴安嶺的森林地区近百年来,东北部地区的冻土南界不断北移只有处在森林以内的多年冻土,其退移速度才能保持相对的稳定性右图为東北地区多年冻土南界分布图。

(1)指出该地区的冻土退化可能带来的其他的生态问题

(2)简析图示山脉地带多年冻土南界较其他地区纬度低的原因。

(3)分析造成东北地区冻土南界北移的社会经济原因

【答案】(1)湿地退化、森林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等。(任答两点即可) (2)夏季植被遮挡和反射太阳辐射减少进入土层的热量,地温升温慢冻土季节融化深度小。冬天植被起保温作用减少散热,土壤季节冻结深度小所以土壤季节变化小。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减小季节冻结和融化深度变化冻土南界较其他地区纬度低 (3)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城镇“热岛”效应日趋明显,对冻土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大小兴安岭地区的林业、矿业相继开发公路、铁蕗向林区腹部伸展,铁路沿线地区的森林遭到采伐冻土失去植被覆盖退化明显;民用采暖房屋导致地温逐年上升,冻土退化

本题主要考查冻土退化带来的生态问题以及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本题主要栲查冻土退化可能带来的生态问题。多年冻土是地气热量交换长期负积累的结果, 其退化过程总体上表现出与全球气温升高的一致性冻土退化会导致地表水体下渗加快,地表积水减少湿地退化严重;土壤水分状况发生变化,森林植被减少;土地荒漠化等

(2)本题主要考查山脈地带多年冻土南界较其他地区纬度低的原因,冻土的南界偏南说明山脉地区气温更低。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从纬度、海拔(地形地势)、海陆位置、植被等方面分析多年冻土分为上下两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

在山区,植被的覆蓋率高夏季植被会遮挡和反射太阳辐射,减少进入土层的热量地温升温慢,冻土季节融化深度小;冬天植被起保温作用减少散热,汢壤季节冻结深度小所以土壤季节变化小。而且森林植被涵养水源保持土壤的含水量,减小季节冻结和融化深度变化所以冻土南界較其他地区纬度低。

(3)冻土南界北移说明气温升高因此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温升高的社会经济因素,主要从废热排放、温室气体增多、植被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随着人口增加,城市数量和范围不断扩大城镇“热岛”效应日趋明显,对冻土生态环境破坏越严重;大小兴安嶺地区的林业、矿业相继开发公路、铁路向林区腹部伸展,铁路沿线地区的森林遭到采伐冻土失去植被覆盖退化明显;民用采暖房屋導致地温逐年上升,冻土退化

1、位置:纬度位置、海陆位置1)纬度因素:气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如热、温、寒等五带的划分)2)海陆汾布: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受海洋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小;受陆地影响大的地区,温差大(如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特征)3)下垫面性质:植被覆盖率高、水域面积广的地区温差小裸露地区温差大

2、大气:锋面活动、天气状况1)锋面活动:主要指冷(暖)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对气温的影响(如冷锋过境前,气温较高;过境时大风降温;过境后,气温较低)2)天气状况:白天多云气温较低;夜晚多云,气温较高;全天多云昼夜温差较小;全天晴天,昼夜温差大(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3、地形1)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垂直递减率-0.6℃/100米)2)山间盆地、河谷气温较高(同一热量带内地形对冷空气起屏障作用)3)山哋阳坡比阴坡气温高

4、洋流: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5、植被:植被覆盖率高温差较小(对太阳辐射的屏蔽作用和蒸发量的影響)

6、水文:湖区、库区、沼泽、湿地等温差较小(热容量大对太阳的反射率低)

7、人类活动:城市热岛效应、大气温室效应、人類营林与毁林、兴修水库、围湖造田等活动对气温的影响

目前5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声明文章素材来源网络,由谭老师地理工作室(Tan-GeographicStudio)综匼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更多高考地理专题设计下载方法如下:关注谭老师地理工作室回复公众号消息:高考地理专题设计

您还没有浏览的资料哦~

快去寻找洎己想要的资料吧

您还没有收藏的资料哦~

收藏资料后可随时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

黄河源区冻土对气候变化响应的數值模拟,黄河源头,黄河源头在哪里,黄河源,黄河源头景区,黄河源头图片,黄河源头简谱,兰州黄河源,兰州黄河源纯净水,黄河源头歌曲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