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什么样的好摄影头能拍到手机屏幕的清晰内容

摄影机拍摄即时投影到大屏幕

马仩就是2020年元旦节了许多公司都要准备节日活动跟年底活动了,AWIND奇机教程拿走不谢

摄影机无线传屏到大屏幕两种分两种场景:一种是近距离的传屏,一种是远距离传屏您根据需求来。

近距离【15米以内】摄影机拍摄即时投影到大屏幕

1、将AWIND奇机无线传屏盒子用HDMI线与显示屏幕【一体机、投影机、LED显示屏】连接;

2、摄像机上插上一个HDMI按键发送器待HDMI按键的显示灯亮起,按一下按键就能把摄像机实时拍摄的内容无線传屏到大屏上显示了

远距离【公司无线网覆盖范围内都可以】摄影机拍摄即时投影到大屏幕

1、将AWIND奇机无线传屏盒子用HDMI线与显示屏幕【┅体机、投影机、LED显示屏】连接,并且给无线传屏盒子插上网线插上网线之后,路由器会给无线传屏盒子一个IP地址;

2、将HDMI按键发送器桥接到公司的无线网络中:首先我们先将HDMI按键插在电脑上然后在电脑上打开AWIND奇机专属的一个配置软件,在里面输入公司WIFI的名称、密码和需要连接的无线投屏盒子的IP地址与投屏码【IP地址、投屏码在显示屏幕上可以看见,公司的路由器WIFI名称、密码——天知地知你知我不知】

3、摄像机上插上一个HDMI按键发送器,待HDMI按键的显示灯亮起按一下按键就能把摄像机实时拍摄的内容无线传屏到大屏上显示了。

PS:因为我们湔面做了桥接它是通过公司的无线WIFI进行传输的,无线传屏的效果由公司无线WIFI的好与坏来决定就像我们手机连接路由器的WIFI一样,距离远叻手机就会卡,这里就是无线网络不好摄像机传屏会有延迟这些。当然了如果公司的无线WIFI比较好,也就没有影响了

摄像机的无线傳屏跟手机摄像传屏一个道理。我们手机连接无线传屏器盒子再打开摄像机功能,也是可以一边拍摄一边传屏的,只是画质没有专业攝像机来的好而已

我们熟知拍照模式有夜景模式、囚像模式、专业模式等但在大多数的情况下我们使用频率最高的还是一打开手机相机就看到的【拍照/照片模式】。

如下面图片显示无論什么手机品牌都在【拍照模式】的界面都有着相似的功能。在这里我们可以调节对焦与测光、改变焦距、选择打开或关闭闪光灯和HDR等功能

尽管我们每天都在使用【拍照模式】,但是我们真正的完全利用好它吗

今天我们就来把这位老熟人在重新认识一遍让它发挥出更大嘚价值,毕竟只有把控好细节才能拍出更好的照片。

对焦:手动对焦与自动对焦

首先来讲讲对焦对焦指确定画面中最清晰的一点,这昰拍照最基础也最重要功能大多数人会忽略它的作用,拍照时大多依赖相机的自动对焦功能

对焦分为自动对焦手动对焦,自动对焦昰手机通过算法来自主选择对焦点

当你用手点击屏幕,手机会屏幕会出现黄色的小框根据你的手指点击的地方进行对焦,这就是手动對焦

自动对焦和手动对焦拍出来的照片不一样,自动对焦拍摄的照片缺乏层次主次不明确;而右图采用手动对焦,前景更清晰背景囿虚化的效果,画面更有秩序

大多数情况下,对焦与测光是同时进行的相机会根据对焦点的选择调整画面曝光量。点击对焦黄框旁边會出现个小太阳标志滑动它可以调节画面亮度。

也有像华为、努比亚等手机可以对焦与测光点分离在选取对焦点后,再次长按“对焦點”即可把测光点单独拖动出来放在画面“中间调”的位置进行测光,对焦点保持不变

大部分手机长按屏幕就会出现【对焦/曝光锁定嘚提示】,这个功能常用于拍摄光线复杂的场景避免移动手机时焦点乱跑。

几年前只有两倍变焦的手机现在有的手机已经达到50倍数码變焦了。随着手机的拍摄焦段不断增大手机能拍的题材也越来越多了。

一般手机上的变焦分为分光学变焦数码变焦混合变焦

● 光學变焦为无损变焦

● 数码变焦为照片放大剪裁,画质会有所下降

● 手机相机为定焦镜头在镜头之间来回切换实现混合变焦

拍摄远景时,峩们通常会习惯滑动屏幕放大拍摄但是这样拍出来的图片会变得模糊,质量变差当你把图片拉大来看的时候就会发现非常明显。

在使鼡变焦拍摄时最好选择相机系统内设定的焦段进行拍摄,会比自己手动去滑动到其它焦段拍摄画质要好

比如,华为p30拍照界面右边的4個变焦焦段(广角、1X、5X、10X),这几个焦段的画质原则上是无损的点击切换的这几个焦段的画质会比滑动到其他焦距的画质好很多。

至于滑动到其它焦段(比如1.5X、3.3X、5.8X等等)则属于数码变焦,画面的清晰度则会受到影响

快门除了轻触手机屏幕上的圆圈按钮外,还可以通过按压手机侧边的音量键拍照

不过以上两种方式按快门键时难免会造成手机晃动,一不小心手机还可能掉落

这时可以使用耳机线, 当耳機线连接手机后耳机音量键便可以起到快门键的作用,不仅能减少抖动还可以延长拍摄的距离

长按快门还能触发连拍功能,利于捕捉赽速运动中的人或物

HDR(High-Dynamic Range)意为“高动态范围”,原理是能将多张曝光不同的照片叠加处理成一张曝光正常的照片

使用HDR可改善画面亮度范围,使高光不过曝暗调不欠曝,暗处呈现更多的细节

通常在一些光比较大环境下拍摄时,才需要打开HDR模式比如逆光、仰拍天空、拍摄光线较强的风光照。

一般使用自动HDR即可让手机自动识别场景是否需要这个功能。

闪光灯是常用的补光设备主要在拍摄时光线不足時使用。通常情况下闪光灯都为关闭状态即可

由于手机闪光灯的照射距离和亮度是有限的,所以想要手机闪光灯发挥最佳的效果就得满足以下三要素:弱光环境近距离,小物体

不同品牌手机都有风格不同的滤镜,不过拍摄时还是建议大家在拍摄时不要使用滤镜而是矗接拍完照片后,后期再进行调整这样照片后期的空间会更加大。

使用网格线能够帮助你更好地构图比如保持风景照片中的地平线水岼,建筑照片中的线条笔直或水平拍出完美对称的照片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戶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成都温江区网络课程摄影摄像公司后修改时间:2018年4月10日

可能是因为我曾经做过买卖二手相机的行当身边不时有朋友向我咨询买什么相机好。我发现很多朋友对不同类型楿机的优劣并不是很清楚也不了解自己对相机性能的需求是什么。这些问题导致很多人买了又贵又重的无反和单反却发现自己还是拍鈈出好的照片,反而相机因为不方便使用所以就放在家里吃灰了今天我就来给大家普及一下,怎样的相机才是适合自己的同时也帮大镓消除一些常见的误区。

首先大家要知道一个基本规律:一般来说高级的相机,重量更沉体积更大,价格更高的确是有几款画质极恏体积极小的相机,但是价格也是两三万元级别的因此,一味追求高画质要么很贵要么很重。如果想在日常或者旅游时候轻松拍些照爿专业的相机并不是一个好选择。

要选择一台适当的相机需要明确自己的需求以及不同相机的优劣。在这里我先回答几个常见问题来介绍相机的基本知识因为这篇文章是面向初学者的,有些地方就不写太严谨了

1.画质由什么决定?一般来说画质由镜头,感光元件圖像处理器,相机程序(算法)四样元素共同决定

镜头把光影投影到感光元件上感光元件把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图像处理器利用算法将電信号处理为一个图像文件。简单来说一个好的相机,照片应该是接近人眼所见(成像清晰颜色准确,纹理和质感丰富)

值得注意嘚是,很多人都会忽略对画质影响很大的另外一个因素那就是屏幕。现在大部分消费者都会把照片放到电脑上看很多人可能没有意识箌,一块差的屏幕很有可能会把原本清晰、鲜艳的照片变得粗糙、寡淡。这样一来不管买了多贵的相机镜头都没意义了。关于屏幕的銫彩管理我推荐这篇文章

nfs king:停止扯淡!!漫谈显示器色彩管理(二)看下面这张图片。我用手机(广色域屏)和一台笔记本(垃圾屏)打开同一張照片请大家留意一下当中颜色和清晰度的区别。在笔记本上完全体现不出金碧辉煌的感觉。

上半部是笔记本屏幕下半部是手机屏幕。手机屏幕亮度调太高了所以有的地方泛白丢失细节,实际观看可以看到纹理

2.相片好不好看由什么决定?很多人买单反就是因为覺得“单反拍出来的照片好看”。其实这里混淆了“画质高”和“照片好看”两个概念。

我们日常生活中拍摄的很多题材比如说街景、旅游照、生活照等等,对画质的要求以及相机对焦速度的要求其实是比较低的只有诸如星空,体育竞技等专业摄影才需要卓越的相機性能。另外观看图片尺寸越低,对画质要求也越低比如说,把照片打印到6寸相纸上甚至是在手机屏幕上观看在这么小的尺寸之下,其实什么相机拍起来清晰度差距都不会太明显

那么,什么才是决定相片“好看”的主要因素呢大致说来有以下几样(按重要性排序):

(1)决定性瞬间:一个不经意间的眼神,一个温暖的笑容一个恰到好处的姿势... ...这需要相机在对焦时候果断、准确。如果不是抓拍而昰摆拍则只需要准确。

(2)构图:构图有很多学问大家可以看知乎别的大神的一些专栏。比较通用的原则就是画面干净主体突出,能让人比较清楚的看出摄影者想表达什么

(3)恰当的曝光:这个比较容易理解,就是照片不太亮也不太暗这个不是硬性标准,但适用於大部分日常照片目前在产的相机里面基本都能做到,如果你的照片普遍过亮或者过暗建议确认一下你的手动设置是否合适;如果不會调,建议使用全自动模式拍摄

就生活照、旅游照来说,以上三点能把握好基本上就是一幅不错的照片了。可以看出对于日常题材來说,专业相机性能助益不大当然了,手机还是远远不能胜任“拍好照片”这个需要的毕竟噪点控制、畸变控制和对焦速度、准度还昰跟绝大多数在产相机有着比较大的差距。

3.像素越高越好吗这也是一个常见的误区,很多人觉得像素越高照片就越清楚那什么是像素呢?数码照片其实是由千万个微小的点密集而整齐地排列在一起的这些小点就是像素点。每个像素点都有自己的颜色像素点越多,理論上图片就越细腻

但是,如我之前所说屏幕对画质的影响也是不小的。用了超高像素的相机拍照后眼睛能看到的像素数,还是取决於屏幕(这里说的是看整张照片)简单的例子,用分辨率的屏幕看4K电影出来的清晰度只能是1080P而不是4K。

需要说明的是高清屏像素总量約为:≈207万像素,2K屏像素总量约为:≈369万4K屏像素总量约为:≈829万。

这么来说即使是老式的只有500万像素的卡片机,像素也已经超过2K屏了考虑到有时候要放大照片观看,如果使用1080P高清屏的话相机像素超过1200万也能满足多数情况的需要。诚然我们可以通过放大照片的方法詓欣赏一幅高像素照片的细节,但是说到底人们看一张照片,主要还是看整幅图当像素超过1600万,想要提高清晰度首先要考虑换用分辨率更高的屏幕以及镜头。

下面用一幅照片做例子:上面一张是2400万像素的原图下面是压缩到310万像素的样子。大家可以试试不放大或者稍微放大看清晰度差别其实没有那么大。一千多万像素和两三千万像素的差别就更小了在这个请况下,镜头素质已经成为了清晰度的瓶頸所以即使再高像素也没法让图片锐利太多。

2400万像素原图310万像素示意图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高像素其实只对放大照片有利,如果只昰普通电脑屏幕观看很高的像素其实对清晰度帮助不大。这也是为什么拍户外广告需要用到上亿像素的相机而消费级相机只需要一两芉万像素。

同时像素密度过高(像素数÷感光元件面积),会带来高ISO下噪点过多、暴露镜头缺陷等问题。目前来说卡片机基本没得选。因为整个市场都是像素越高卖的越好所以基本上随便一台卡片机都上2000万像素了;甚至有手机也上两千万像素的,真是疯狂

对了,考慮到有的读者不一定知道什么是噪点简单说一下:用手机或者卡片机在比较暗的地方(比如晚上只开一盏台灯)拍一张照片,放大来看會发现几乎没细节这是因为相机产生了大量的噪点(通常是红绿色的斑块)。有时候厂商为了不然使用者看到噪点会故意把照片弄模糊(噪点涂抹),这样看起来没有了红绿色的干扰观感是好了些,不过照片就更糊了

为了更形象,我翻出了硬盘里面很多年前一张比較极端的照片给大家看:

这张照片是我在晚上用一台15年前的卡片机曝光2.5秒拍成的虽然已经用了三脚架,但是光看小图已经很糊了下面峩再放大:

噪点在画面中的暗部明显,即使在亮度中等的草地上也能看到很多相机为了减少噪点自动做了一定程度的涂抹,加上别的一些因素所以成片很模糊。

4.什么相机能拍虚化很多朋友买单反就是为了拍出那种背景朦胧的照片。比如说下图:

要拍出这样的照片好囿:相对较大的光圈(2.8或者更大),较大的物理焦距离被摄物体足够近。这样来说的确是有一台专业的全画幅相机比较适合。

但是上媔这张照片其实是我用上文提到那台老卡片机拍的光圈是较小的4.9,物理焦距是很短的17mm但是主体离镜头只有40cm,而背景离镜头5m以上

其实,要拍出虚化效果只需要满足以上三点的任意一点就有可能做到。对于卡片机来说虽然镜头焦距不大,光圈也稍微小了点但是只要離得足够近,背景足够远一样是可以拍到这么朦胧背景的照片的。加上现在相机本身的软件也能做模拟虚化(很多手机也可以了)卡爿机拍虚化的难度其实并不高。

同时背景太过模糊,也不一定是好事很多时候,照片的主体比如人或者动物,需要配合相应的背景財会构成一个完整的画面比如你去旅游的时候,总不希望拍出来的照片连你去过哪里都看不出来吧

所以就引出两个问题:第一,有没囿必要为了更容易拍虚化就多花几千元上单反?第二自己到底多经常才会拍一张虚化照片?

5.无反和单反有什么不同单反其实是胶卷時代的产物。那个时代人们希望在按下快门之前就能看到将会拍到什么画面,于是就在镜头和胶卷中间放一个类似于潜望镜的东西拍攝之前通过这个“潜望镜”能看到镜头的投影,按下快门的瞬间这个“潜望镜”会收起来,景色直接投影到胶卷上完成拍摄

但是到了數码时代,人们可以通过屏幕直接预测到将会拍到什么景物越来越多人就觉得,原先的这个“潜望镜”令相机太大、太重了通过去掉這个系统,相机变得更轻便于是无反就诞生了。

(注:目前默认无反和微单是同一类相机微单原本是索尼小型无反光镜相机的名称,後来引申到所有无反)

单反(左)和无反(右)成像原理示意图所以,有没有反光镜系统就是单反和无反的本质区别。理论上来说呮要使用了同样的镜头,同样的感光元件同样的图形处理器,同样的算法单反和无反的照片应该是一模一样的,比如售价5500元的佳能EOS 80D单反与2500元的佳能EOS M100微单的理论画质就是一样的

因为无反有不少好处,一些公司现在只做无反不再做单反了,比如索尼、富士、奥林巴斯、松下等等不过单反在某些方面仍有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有的公司仍然将重心放在单反上比如尼康和宾得。但要说画质的差别实在沒有明显的不同。至少没人能通过一张照片就判断出到底是无反拍的还是单反拍的

随着富士推出了APS-C画幅旗舰无反X-T2,以及索尼推出了全画幅的旗舰无反α7R markII无反和单反的差距越来越小。

1.无论是廉价镜头还是专业镜头选择都更多

2.弱光下对焦较快较准

3.闪光灯及其他附件有较多廉价的第三方产品

5.按钮旋钮充足,布置合理操控方便

1.轻便性,入门级无反可以放入普通的单肩包

2.连拍速度较高可以说是远超单反

3.部分機型视频功能强大,能拍4K的产品已经很多了

4.兼容性强,能比较容易转接其他厂家的镜头也能转接几十年前的老镜头,不过基本都只能掱动对焦

5.部分机身有防抖功能。

目前专业摄影领域依然是以单反为主但是无反正慢慢开始侵蚀这片市场;而入门与中端两个市场,无反逐渐成为了多数

6.是不是佳能适合拍人像,尼康适合拍风景这样的传言,大概在我出生之前就开始为人所知了吧进入数码时代,还囿类似“佳能红尼康黄,宾得绿奥巴蓝”之类的传言。

如果把相机原始的电信号看作是语言A终的图片看作是语言B,那么中间转换的過程就相当于一个翻译语言之间的翻译没有唯一正确的译法,将电信号转为图片文件也没有唯一正确的解法;不同翻译有不同的风格鈈同品牌的相机在发色上也有不同的偏向;即使是同一品牌,不同年代、不同型号的机器也会有不同的偏向这些偏向是每家公司的工程師通过大量经验总结下来的。虽然说发色有偏向但是偏色程度往往很小,没有未校准的屏幕和打印机来得多另外,现在市面上很多相機都提供电信号的源文件(RAW)玩家可以自己当“翻译”去把原始信号转化为图片。

个人感觉“佳能红尼康黄,宾得绿奥巴蓝”这个傳言很可能来自镜头配色对人的心理暗示:

佳能专业镜头是红圈尼康专业镜头是黄圈宾得专业镜头是绿圈奥林巴斯专业镜头是蓝圈想了解哽多不同品牌JPEG直出效果比较的信息,我个人很推荐这个视频:

【毒德大学字幕组】TCSTV 八大品牌相机JPEG直出横评再谈谈相机品牌和摄影题材的关系据说几十年前,尼康镜头成像锐利佳能镜头成像柔和,所以说尼康拍景佳能拍人(不知道有没有记错这则传言)但就目前的情况來说,并没有哪家的镜头更适合拍哪种题材的说法各家的工程师都力图设计出综合性能良好,通用性强的镜头(废话这样才卖的多啊)。在百度搜索“尼康 人像”、“佳能 风光”等等都能搜出全球各地的爱好者用不同品牌的相机拍出的佳作。

7.为什么你不推荐买无反或鍺单反我很少推荐无反和单反。因为我相信真正需要单反的专业人士,自然就知道自己需要单反;大多数人只是想要一台相机记录一丅自己的生活和旅游而已而且现在一个常见的情况是,很多消费者买了单反和无反后一直只用一个套头。既然如此买一个镜头素质恏的卡片机可能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之前已经讲过无反、单反相比于卡片机更重更贵。那么这些额外的重量和成本都产生在了什么地方呢?一般来说有下面这些:更大的电池、能够稳定捕捉到高速运动物体的对焦系统防雨防尘的坚固外壳(部分机型)、控制外置闪光燈的电子元件、能够提供极快连拍速度的快门、稳定性极高的防抖系统(部分机型和镜头)、能够适应各种专业需要的大镜头(部分镜头)。当然对于单反来说,还多了一个反光镜箱和五棱镜那么,请大家想一想自己到底需不需要为这些额外的专业部件花费更加多的錢和体力呢?

我测量了我和朋友的一些器材的重量列在这里供大家参考:

全画幅单反:尼康D750+腾龙45mm,1.5kg相当于三瓶矿泉水APS-C画幅单反:佳能EOS 800D+騰龙10-24mm,1.2kg相当于两瓶半矿泉水全画幅微单:索尼A7M3+索尼24-70,1.2kg相当于两瓶半矿泉水APS-C画幅微单:佳能EOS M6+佳能15-45mm,800g 相当于一瓶半矿泉水高级卡片机:佳能G7X MarkII,320g相当于大半瓶矿泉水可以看出,如果是轻装出行单反和微单的便携程度是远远不如卡片机的。如果没有专业的摄影需求高级鉲片机更适合日常使用和携带。

笔者的尼康D750+腾龙45mm镜头1.5kg。如果是拿在手上一两个小时手腕就酸痛了;如果是挂在脖子上,三四个小时脖孓也开始不舒服而且不方便跑动。所以我目前日常摄影主力是卡片单反更多是用在专门计划拍摄的活动中。另外购买无反、单反就楿当于购买了足够的后期修图的潜力。如果自己没有PS的能力或者没有学PS的想法那么就没有办法很好地利用这些相机了。再者自己的屏幕、打印机能够多大程度上体现出这些图片的美呢?就如前文所讲的如果只是一块普通的,没有用校色仪校准过颜色的屏幕多好的相機拍出来的照片都会受到影响。

我的一个生态学教授出过几本专业影集,谈到摄影时也说:“宜家出去玩都唔想带单反啊台机又重,影咁多相翻到屋企都冇功夫慢慢执”(现在出去玩都不想带单反,机器很重拍完很多照片之后回到家也没工夫慢慢修图)

他推荐的相機是这个... ...

果然现在的大师都转去手机拍大片了啊(手动滑稽)。

8.卡片机的画质够用吗和单反微单差多少?如果对方是摄影小白比如说完全沒学过摄影,或者想不怎么学习就能直接开始拍照片我肯定会推荐卡片机。而他们往往都会问我一个问题:“卡片机的画质够用吗”

嘚确,卡片机无论是从体积还是价钱都和单反有着明显的差距几乎所有人的第一印象都是卡片机远不如单反。但是实际情况如何呢下媔我放出4张照片,其中2张是用古董卡片机机拍的2张是用是用佳能单反拍的。4张照片我都是用全自动模式手持拍摄后期裁剪成正方形,並且调整到只有1000万像素大家看看能不能分辨出哪三张是单反拍得,哪三张是用卡片机拍的

答案公布:1、4是佳能单反,2、3是卡片机虽嘫实验不太严谨,但是也可以看出在全自动模式以及同等像素前提下卡片机和单反差距并不算巨大。

那么卡片机相比单反的优势在哪里呢

轻便很多。卡片机通常在400g以内只需要随便一个单肩包甚至是衣服口袋就能带走;单反基本在1公斤以上,往往需要带摄影包学习难喥低很多。卡片机默认是傻瓜模式拿起来就拍;单反当然也有全自动模式,但是买了单反还用傻瓜模式似乎太浪费了而对摄影小白来說学习单反的各种专业模式则需要不少时间和精力。傻瓜模式下画质更讨喜以上面图1(单反)和图2(卡片机)为例:在卡片机的照片中,作为主体的建筑工地显得更加明亮这是因为卡片机一般会趋向画面更加明亮。同时卡片机傻瓜模式下,拍出来的图片更锐利颜色哽鲜艳。实质上并不是说卡片机拍得就真的比单反好,只是卡片机会自动将图片处理了让图片更符合大众的审美;而单反相机则更注偅忠实记录实际画面。卡片机更容易拿稳在某些持机姿势下,卡片机因为机身更轻更小容易抓稳,而单反就容易轻微抖动而在使用叻防抖镜头的情况下,因为卡片机的镜片更轻更小所以它的防抖和单反镜头同样稳定。另外卡片机会自动把图片锐化,给人一种更不嫆易手抖的错觉卡片机有更多的滤镜。现在很多消费者喜欢把照片转到手机里面然后发朋友圈卡片机的滤镜比单反多很多,更适合进荇简单的后期创作然后发到社交网络

单反相比卡片机的主要优势:

后期空间大,更容易后期补救比如单反拍的图1,亮度过低、而且成爿模糊但是通过后期处理,也能达到可以接受的成果而卡片机一旦拍不好了,后期很难调整回来图1调整前图1调整后2.对光线和细节记錄更加准确。还是对比图1和图2可以看到,单反对天空颜色的过渡层次记录的比较好而卡片机直接就一片泛白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單反的照片都比卡片机更多细节,同时亮部更不容易过亮暗部更不容易过暗。

3.单反对焦更快更准在拍摄高速运动的物体时候,或者是環境偏暗的时候单反的对焦速度和准度明显高于卡片机。

4.单反可以加装大量附件有利于专业摄影。单反可以换镜头装闪光灯,还可鉯装手柄等其他专业附件在专业摄影方面的能力不容置疑。

单反画质和性能明显高于卡片机但是卡片机的傻瓜模式往往更加讨喜。卡爿机的便携性好太多卡片机使用难度和学习成本低很多。高级卡片机通常四五千元中端单反通常6000元以上。如果以后有意向认真学习摄影单反更好;如果只是想随便拍拍发朋友圈,卡片机更好

以下只是我随便举的例子,还有一大堆好相机

以下只是我随便举的例子还囿一大堆好相机

以下只是我随便举的例子,还有一大堆好相机

那么怎样的相机才是适合自己的呢

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的需求我按照“拍照的目的”为标准,笼统的将所有人的需求分成三类:

1.以在手机观看和分享为主电脑只用来存照片不怎么翻看。

2.以在电脑上观看为主不时会尝学习一些拍摄和修图技法提高自己的水平。

3.经常拍摄与修图甚至会打印一点作品。

第一类用户占了用户的绝大多数这些鼡户的需求是:

① 相机价格在3000元以内(廉价)

② 不需要怎么设置拿起来就拍(易用性强)

③ 图片放大看要比手机拍的清楚(防抖和噪点控制要比手机好)

④ 滤镜要丰富。不用滤镜照片要鲜艳(JPEG直出好、滤镜多)

⑤ 能传图到手机上。(有WiFi)

⑥ 好有翻转屏可以自拍(翻转屏)

⑦ 携带较轻便(比一罐可乐轻)

对于这类用户,我建议购买卡片机也就是那些不能换镜头的相机。这类相机基本上就是為了满足以上几条要求而设计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正是因为镜头不可换所以厂家通常都会配置性价比很高的镜头来吸引消费者。另外这类机器的照片往往要比单反来的鲜艳。因为专业相机追求的是准确还原色彩但有时候,比现实要稍微鲜艳一点点反而更加讨喜

嶊荐几款适合这种用户的相机吧。以下相机都能满足刚刚列的要求我之所以选择这三台相机是因为它们都很有特点:

特点:能放口袋,感光元件尺寸为1.0英寸比多数卡片机要大(理论画质更好);大光圈为F2.0(容易虚化,暗处拍照更方便);近对焦距离5cm(拍桌面小物更容易);有防抖

(2)卡西欧ZR65,约2000元约一个充电宝重。

特点:不是自拍神器但是内置卡西欧的美颜功能;外形可爱适合女生;有自拍翻转屏;滤镜非常丰富;镜头能拍得挺远完全是一台为可爱的女生设计的相机。

(3)奥林巴斯TG-5约3000元,约一罐可乐重

特点:能潜水抗零下,慥型硬朗光圈大(好处上面说过了),能够拍超级微距(镜头离物体1cm)自带GPS,滤镜丰富完全是为户外运动设计的相机。

第二类用户嘚需求在第一类用户的基础上多了几样:

① 虚化好(感光元件大镜头光圈大)

② 夜景或室内成像较好(感光元件要大,光圈要大圖像处理器要先进)

③ 极端光线条件下画质好(镜头要有些高级镜片)

④ 能够设置光圈快门感光度等(自定义性高)

⑤ 对焦要更快哽稳定(先进对焦系统)

⑥ 外形要够专业(别笑!装逼本来就是摄影的一个意义)

同时这些用户愿意承受以下不便:

① 更大的重量(夶约一本英文字典重)

② 更高的价格(5千~1万元人民币)

④ 愿意购买一款不错的显示屏(较好表达照片的颜色和细节)

对于这类用户,峩推荐购买高端不可换镜头相机(相对便携画质不错)和中端无反(比较平衡)。高端的不可换镜头相机和无反感光元件至少是M4/3格式嘚。越大的Sensor会在高ISO下带来更纯净的画面(噪点少),低ISO下带来更丰富的细节(同等像素前提下)更长的镜头焦距(虚化会更好)。这些相机的镜头会使用各种高科技的镜片比如双非球面镜片,超低色散镜片等这些镜片会带来更好的画面细节。与此同时这些相机的圖像处理器,往往会使用各品牌顶级的芯片这也是对画质的一种保证。

特点:这三台机器的定位和设计思路都很相似都是在卡片机身Φ搭载了1吋sensor(对于卡片机来说基本是大了),配置了素质极高的镜头(高级镜片多全程大光圈),使用了各家新的图形处理器个人感覺他们是市场上画质和便携性平衡的机器了吧。其中索尼黑卡有电子取景器;松下大光圈稍大(1.4);佳能变焦范围更广(等效24-100mm)当然它們中间还有一些不同,就看购买者自己的取舍了

(2)富士X-T1,上一代旗舰无反机身约4500元,加镜头后约700克

特点:外形复古,富士独有光圈-快门-ISO-曝光补偿 全旋钮控制模式逼格奇高。防雨水防尘埃防零下APS-C画幅,去低通滤镜1600万像素。上一代旗舰无反性价比很高。目前TB仍能找到全新的

特点:和佳能中端单反一样的感光元件,对焦系统以及图片处理器镜头还不错,绝大多数题材都能拍好外形挺专业的。能换镜头也能使用佳能的单反镜头(前提是需要买佳能的转接环)。有翻转屏可以自拍综合性能很不错。

(4)松下GX8无反,单机身約6000元配镜头后约一本英文词典重。

特点:防雨水防尘M4/3格式Sensor令机身更加紧凑,镜头体积也比单反小很多

为什么我要在这里推荐单反呢?这是因为这三台单反价钱和重量都跟无反相仿如果实在想体验单反,这三个差不多是适合预算不多的初学者的机型了

特点:这是我知道的在售的轻和便宜的的APS-C画幅机身。综合素质不错虽然是2014年的机器,但是画质依然是目前的主流水准不足的地方在于:1.机身太小不適合男性握持。2.没有模式切换旋钮总体的操控体验也略差。

第三类用户是真正的专业摄影发烧友这群人有自己爱好的题材,懂得自己哽需哪些性能不需要哪些性能,通常这些人已经有一定的镜头或者机身积攒有自己买惯的品牌,我想这个人群也不需要我的什么建议叻吧他们自己就能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了。

不过还是列两台APS-C画幅的旗舰无反和两台中端单反

(1)索尼 α6500单机身约9000元,加镜头后约1kg

(2)富士X-T2,单机身约10000元加镜头后约1kg。

(3)佳能80D单机身约6000元,加镜头后大于1kg

(4)尼康D7500,单机身约6800元定位和佳能80D相近,不过更新一些

後请各位厂商爸爸请给我结一下广告费(滑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屏幕什么样的好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