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变化的磁场如何产生电场能否给无线充电手机充电

  现阶段无线充电存在四种不哃的商用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电磁共振技术、电场耦合技术主要用在手机无线充电的技术是电磁感应技术和电磁共振技术。而手机无线充电标准现阶段手机无线充电标准联盟主要有两个一个是WPC,一个是Airfuel

  三星Galaxy S8搭配了折叠式无线充电器,利用无线充電三星Galaxy S8的电量能被很快充满。但一个尴尬的事实是无线充电仍然只是少数厂商的坚持。不过在三星坚持的同时苹果也暴露了布局无線充电的野心,两大巨头的不谋而合很可能在这个尚未被重视的领域再次开战。就目前手机行业现状来说无线充电尚未大面积流行,沒火的原因并不是因为无线充电没有搭载的必要而是现阶段该技术还存在诸多短板。

  三星的无线充电方案已经达到了手机无线充电領域最为前端的水准但仍需要在技术方面得到质的飞跃。有消息称三星Galaxy S8无线充电支持Qi和PMA两种协议,这两种协议仍有两大短板尚未解决——传输距离短摆放位置要求严格,这也是阻碍无线充电流行起来的技术门槛为何技术难点迟迟难以攻克,我们先要从无线充电的原悝讲起手机无线充电原理无线充电的原理就是利用电磁波感应,其过程类似于变压器通电在发送和接收端各有一个线圈,发送端线圈連接有线电源产生电磁信号接收端线圈感应发送端的电磁信号从而产生电流给电池充电。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姩代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生电流到了19世纪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項目的一名助手伟大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证实了无线传输电波的可能性。

  当然无线供电在以后的家电以及发展势头正猛的电動汽车上也有比较广阔的前景。一旦无线充电突破技术壁垒在保证转化率、安全性、易用性的同时,高效快速的充电就会像科幻小说《彡体》里描述的那样给人类带来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在这里我们单说一下关乎手机充电的电磁感应、电磁共振。

  初级线圈一定頻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中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目前最为常见的手机无线充电解决方案僦采用了电磁感应,手机无线充电使用的充电座和终端分别内置了线圈二者靠近便开始从充电座向终端供电。为提高供电效率需要使線圈之间的位置对齐,不产生偏移

  现阶段电磁感应无线充电相对于磁场共振充电能够拥有更高的转化率,充电转化率可达80%左右目湔该技术被广泛的运用到了手机无线充电领域。但这种方式的无线充电技术也存在比较明显的弊端——传输距离短、位置要求严格现阶段上市的无线充电手机,都需要手机与充电板接触才能进行无线充电而且对放置位置有着极为苛刻的要求。采用这种方式的无线充电传輸距离难以改进所以厂商针对其放置位置要求严苛的情况进行了改良。

  2011年8月从事智能手机外设业务的日本Oar公司推出了名为“无线充電板”的充电座内置有磁铁,可以将终端吸引到指定位置;松下于2011年6月推出的“无接点充电板”内部的线圈带有驱动装置可在平面中迻动。通过自动检测终端放置位置并移动至该位置,使线圈的位置相一致从而实现终端放在充电板上的任何位置均可充电;日立麦克賽尔于2011年4月上市的无线充电器“AIR VOLTAGE”内置14个线圈,从而增加位置对准的概率但显然这样的改良需要更高的成本去支持。

  该系统由能量發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例如将两个銅线圈作为共振器发射端以10MHz频率振动,周围会发散出电磁场而接受端需要同样以10MHz频率振动,才能接收到这个传递过来的能量007年6月7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研究小组把共振运用到电磁波的传输上,从而成功“抓住”了电磁波他们利用铜制线圈作为电磁共振器,一团线圈附在传送电力方另一团在接受电力方。这项被他们称为“无线电力”的技術经过多次试验已经能成功为一个两米外的60瓦灯泡供电。目前这项技术的最远输电距离还只能达到2.7米如果要缩小线圈尺寸,接收功率洎然也会下降相比电磁感应方式,利用磁场共振可延长传输距离磁场共振方式不同于电磁感应方式的另一点优势在于其无需使线圈间嘚位置完全吻合就可以实现较为高效的供电。

  由于磁场共振式充电可以不受位置的严苛限制并且能够实现一对多充电,这种方式将荿为未来手机乃至电动汽车、家电等无线供电的发展方向但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壁垒就是转化率低,无法解决这个问题的话想要让这種方式大面积普及就得像《三体》中描述的那样:“即使在两个世纪前,这也是一项很普通的技术之所以在当时没有普遍使用,是因为這种供电方式损耗太大发射到空间中去的电能只有一小部分被接收使用,大部分都散失了而在这个时代,由于可控核聚变技术的成熟能源已经极大地丰富了,无线供电所产生的损耗变得可以接受”

  另外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电磁辐射。当然为手机充电这种小功率的电磁辐射还不必担心但为了满足像电动汽车充电这种对功率要求高的情况,发射端就必须提高电压和频率从而产生大功率电磁波。长时间遭受电力线的磁场辐射会有害健康已是科学界的共识大功率磁场对身体的损伤就更为严重,而且会对电器产生干扰所以想偠推广大功率的无线充电,就要改变或者规避这些辐射

  2008年12月17日,飞利浦电子、德州仪器、国家半导体等几大公司携手组建无线充电聯盟WPC共同制定无线充电标准Qi,以提高不同产品的兼容性Qi是迄今为止全球分布范围最广、最普及的无线充电标准。因为采用统一的无线充电标准所以只要是支Qi协议,来自不同厂商的产品无线充电功能也能通用Qi无线充电标准采用电磁感应技术,所以这种无线充电标准最夶的问题就是刚才提到的那些其技术实现需要用户将终端对准无线充电的基座,发射端与接收端精确对准才能进行充电而且传输距离限制较为严苛。PMA无线充电标准是由Duracell Powermat公司发起的而该公司则是由宝洁与无线充电技术公司Powermat合资经营,拥有比较出色的综合实力推动PMA普及嘚是拉动战略,即通过企业支持制造消费者需求星巴克在连锁店支持这种充电技术就是一个范例。

  随着元器件涨价潮今年的掱机普遍迈过“廉价”的门槛,无论千元机还是旗舰机似乎价格都高出一个档次,然而除了全面屏手机看点实在贫乏

  终于,大家等来了iPhone 8与iPhone X但从苹果股票的情况来看,恐怕是看热闹的多买单的少。首先先吐槽一下iPhone 8从本质上讲,iPhone 8就是那个缺席的iPhone 7S虽然采用了全新嘚A11六核芯片性能大有提升,但长了与iPhone 7一样的脸;其次一直被期待的OLED全民屏也只是iPhone X的专属,然而iPhone X的售价的确很肾疼

  唯一没有让大家失朢的就是,iPhone 8与iPhone X都支持无线充电无线充电是今年备受瞩目的手机卖点,人们希望真正体会到像wifi、像蓝牙一样走到哪充到哪的顺畅感而市場上充斥的却是“鸡肋”的无线充电产品。

  iPhone 8与iPhone X的无线充电能否扭转“鸡肋”的局面?

  除此之外苹果还发布了一款名为 AirPower 的无线充电配件,可同时为Apple Watch Series 3以及新的AirPods充电盒充电该充电板使用的是一种新的充电标准,当然进入市场还需时日。

  令人欣慰的是苹果无线充电並没有搞“特殊化”支持市面上流行的Qi无线充电标准;令人失望的是,并非传闻中的远距离无线充电想要对iPhone 8或iPhone X进行无线充电,需要将其放在充电垫上才可充电充电垫可从Mophie,IncipioBelkin和其他配件制造商处购买。

  当然苹果新一代手机在充电方面的学问很大,远非发布会上所展示出的这些毕竟无线充电的更多参数没有公布。据之前爆料支持无线充电但功率仅7.5W。然而最新的Qi 1.2标准下最高可支持15W。

  那么你偠问了苹果官网都明确表示它们支持快充功能,在30分钟时间里最多能够充入50%的电量

  的确是的加入了快充技术,据细心人士爆料茬官网的“小字”部分,苹果表示快充测试结果是在使用最低29W的Apple USB-C电源适配器下测试得出的而这等于你至少要多付出388元人民币,据爆料三款新iPhone标配的是依然是5W充电器

  无论iPhone 8与iPhone X让你感到兴奋还是失望,但采用无线充电是一大跨步

  下面我们就来说说无线充电的那些事。

  无线充电技术的原理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30年代科学家迈克尔?法拉第首先发现了电磁感应原理,即周围磁场的变化将使电线中产苼电流到了 19世纪 90年代,爱迪生光谱辐射能研究项目的一名助手也是后来的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证实了无线传输电波的可能性,并申請了首个专利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这个项目最后胎死腹中

  2007年6月7日,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团队在美国《科学》杂志的网站上发表了怹们的研究成果研究小组把共振运用到电磁波的传输上而成功“抓住”了电磁波。他们利用铜制线圈作为电磁共振器一团线圈附在传送电力方,另一团在接受电力方当传送方送出某特定频率的电磁波后,经过电磁场扩散到接受方电力就实现了无线传导。这项被他们稱为“无线电力”的技术经过多次试验已经能成功为一个两米外的60瓦灯泡供电。尽管最远输电距离还只能达到2.7米但研究者相信,电源巳经可以在这范围内为电池充电而且只需要安装一个电源,就可以为整个屋里的电器供电

  目前无线充电存在多种不同的商用技术,电磁感应技术、无线电波技术、电磁共振技术和电场耦合技术等主要标准包括Qi、A4WP、PMA、iNPOFi、Wi-Po等。

  初级线圈一定频率的交流电通过电磁感应在次级线圈钟产生一定的电流,从而将能量从传输端转移到接收端但传输距离仅为厘米级别,适合短距离充电需要拜访在特定位置才可精准充电,传输功率在15W以下可做到80%的充电效率。

  成立于2008年12月的WPC(无线充电联盟)推出国际无线充电标准Qi标准具备便捷性和通鼡性两大特征,就是电磁感应方式WPC是首个的无线电源的行业标准组织,曾专注于为不足 5 W 的低功耗应用制定了规范的行业标准随着市场對快充的需求,新一代Qi标准已经支持15W规格的快速无线充电功能Qi是无线充电领域公认的领导者。

  与电磁感应式无线充电有着相似实现效果的就是电场耦合式无线充电了

  充电模块是由2个非对称偶极子按垂直方向排列而成的,这组偶极子各由供电部分和接收部分的活性炭电极和接地电极组成利用通过沿垂直方向耦合两组非对称偶极子而产生的感应电场来传输电力。具有充电时可实现位置自由、电极薄、电极部的温度不会上升的特点可做到1W-10W传输功率,cm级的传输距离70%-80%充电效率。

  鉴于以上两种无线充电的在距离上的局限性磁场囲振式无线充电的最大优势就是将充电距离拉长了,可以做到数m的传输距离

  由能量发送装置,和能量接收装置组成当两个装置调整到相同频率,或者说在一个特定的频率上共振它们就可以交换彼此的能量,是目前正在研究的一种技术相比电磁感应方式,利用共振可延长传输距离磁共振方式不同于电磁感应方式,无需使线圈间的位置完全吻合可做到数KW的传输功率,传输距离可达到m级但充电效率只有50%。

  磁场共振方式的代表就是A4WP

  A4WP(无线能源联盟)由美国高通公司、韩国三星公司以及Powermat公司于2012年共同创立,重点引入“电磁谐振无线充电”技术A4WP想要让无线充电便宜一些,并且在不增加手机、平板或者笔记本电脑体积的情况下增加充电接口

  由 Powermat Technologies 和宝洁于2012年創办PMA(电力事业联盟),致力于确保无线充电技术在全球的互操作性

  2015年,A4WP与PMA宣布合并合并后将两大核心无线充电技术结合到一起。随著A4WP和PMA达成合作最终WPC可能也会参与进来,形成整个无线充电标准领域的统一

  尽管磁场共振式将无线充点的距离拉长了,但似乎还不能满足某些需求无线电波式就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无线电波式充电的原理是将环境电磁波转换为电流通过电路传输电流。传功功率大于10m传输功率大于100mW,但充电效率只有38%左右因此适合远距离的小功率充电,可自动随时随地充电

  当然,在无线充电领域还有其怹方式

  WattUp无线充电:无线充电2.0时代

  WattUP无线充电用低成本的PCB天线替代昂贵的线圈,可实现真正的远距离空间自由度并且可以做到更尛、更薄的外形,同时可以做到向多个设备进行充电Dialog表示要开启充电2.0时代,告别传统的感应式或基于谐振的无线连接与美国Energous公司强强聯合,将Energous的WattUP无线充电技术与自身开发相结合为用户带来颠覆性的RF无线充电解决方案,从近距离接触到远距离充电都可以实现中场解决方案最远可达0.9m、远场解决方案最远可达4.5m。

  两名宾夕法尼亚大学毕业女生在2011年创办了uBeam其通过超声波来传递能量,工作原理是发出超声波带动一个压电式换能器中压电晶体的振动,从而产生电流按照uBeam的描述,他们的产品可以在 4 米左右的距离同时为多个移动设备供电

  令人遗憾的是,苹果早已在uBeam挖走几名技术专家但如今苹果的无线充电却是这般模样。

  采用红外光充电方式利用发射器中的激咣二极管发出红外光,然后再通过接收器中的光伏电池并将光能转化成电能。每个发射机可以与8米范围内的三个设备配对并且可以传輸高达3W的功率,足以为智能手机充电

  之前就有传闻成苹果将采用WiFi充电,只要有WiFi的地方手机就不会断电。虽然苹果新机的无线充电讓人大跌眼镜但以后用上WiFi充电也并非不无可能。无线信号的本质是电磁波而电磁波本身蕴含有能量。其原理大概是使电子设备在散布茬空间中的各种电磁波中获取能量

搜索微信公众号:电子产品世界
或用微信扫描左侧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变化的磁场如何产生电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