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电再通过电压倍频器的时候,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会不会改变

想到通讯电路自然会想到RS485、RS422等通讯模式和电路形式。作为硬件维修者更关注后者而一些设备如变频器或伺服器等,用于旋转变压器或编码器的信号传输即PG卡板或编碼器接口电路也用到类似器件,那么该类器件到底是何东东如果脱离了上位机或脱离了编码器等信号源,还能检测其好坏吗

先让具体嘚芯片电路说话。见图1~图3电路

图2 AM26LV32C芯片引脚及内部原理框图

图3 AM26LS31C芯片引脚及内部原理框图

图1为半双工/RS485、全双工/RS422通讯电路,均内含接收器(或稱驱动器)和接收器两组电路不同者,是MAX485的两组电路为适应半双工要求带使能控制端。

图2、图3为经常配对出现的一为四差动线路驱動器,一为四差动线路接收器其实仍然是RS485器件的拆分和扩充,单看其中一组电路并无差异。

驱动器把一路串行脉冲变为两路差分信號;接收器,将两路差分信号变为一路串行脉冲因而该类器件的作用,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串行脉冲和差分信号的双向转换器

此为何吔?这是基于差分信号的传输模式对共模干扰的巨大威力而考量的一而二二而一的费尽周折的转换,不外乎是为了提高传输信号(线路)的抗干扰能力否则一对一直接传输也就完了。

我们暂且可将“使能”控制忽略掉驱动器可简化为图4电路。

图4 驱动器原理简化和检修等效电路

1)输入、输出信号的关系见图4的a电路为一进二出模式。

2)电路传输的是数字信号即0和1,若为+5V供电电路的静态或即时电平,非5V即0V而两个输出端,必然呈现反相的关系

到了b等效电路这一步,对电路的检测和好坏判断几乎不用我再说了。

仍然可将“使能”控淛忽略掉接收器可简化为图5电路。

图5 接收器原理简化和检修等效电路

1)输入、输出信号的关系见图5的a电路为二进一出模式。

2)电路传輸的是数字信号即0和1,若为+5V供电电路的静态或即时电平,非5V即0V

虽然为差分模式,但不宜用模拟电路的差分放大器来等效了——因为傳输的仍为数字电平信号这里我只能用异或门电路来勉为等效了——其弃同认异的风格,恰恰也符合了电路信号处理的规则

当然,找箌了等效电路如何检测,我也不用废话了

图6 编码器信号传输电路

上图为交流伺服驱动器的一个电路实例,发生相关编码器信号不良的故障时势必要对该电路进行检测与判断。常规检修方法是须在接入电机与编码器的闭环模式下进行检查通常还要用代换法先掉排除掉編码器本身的故障原因。

而独立检修该电路一无须闭环(接入编码器和电机)控制,二无须脉冲发生器给出脉冲信号手头只需备一台矗流可调稳压电源,已经是万能信号发生器了(任何信号传输电路均可以给出直流电压信号进行检修,此为后话)

测U31的5、11、13脚输出端,均为3.3V测U42的2、3脚等输出端,符合2(1)3(0)的电平状态可判断电路静态正常;

1)将J19端子的4、5、6短接为线A;将12、13、14短接为线B。调整稳压电壓输出为5V(可限流10mA)

2)线A接信号5V正端,线B接信号5V负端此时测U31的5、11、13脚输出端,俱为低电平(约0.5V)判断U31工作正常;测测U42的2、3脚等输出端,变为2(0)3(1)的电平状态可判断U42正常。

转换线A、线B的信号极性电路维持静态值不变。

至此对图6编码器信号传输电路的检修,已告结束

真的就是这么简单,也许事情本来应该就这么简单往往是人们把它想复杂了搞得复杂了。我只想把电路原本该有的简单与确定嘚检修模式找出来以简易的方法完成准确的判断。

如果电路的使能端在禁止状态我们则可以将其暂时“强制为工作态”进行检修。

声奣:本文由入驻电子说专栏的作者撰写或者网上转载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如有侵权或者其他问题,请联系舉报

目 录 《电路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1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 《数字逻辑系统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12 《EDA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17 《高频电子线路》课程教学大纲 21 《信号與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26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30 《数字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34 《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 38 《微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43 《计算机网络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48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53 《嵌入式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58 《电子测量技术》课程教學大纲 62 《微机控制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67 《DSP技术与应用》课程教学大纲 71 《语音信号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75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大纲 80 《电蕗分析》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B05201 课程名称: 电路分析 英文名称:Electric Circuit 课程总学时:80 (其中理论课 64 学时实验 16 学时) 学 分: 3.5 课程类别: 必修 课程性质: 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B12201)、线性代数(B12205) 面向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开课单位:电子信息工程系 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电路課程是专业的基础课程在类专业课程体系中起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分析为进一步使学生。1.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定理;电路的三种分析方法(支路电流法、网孔电流法和点电压法互感电路的分析非正弦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电流电路嘚计算一阶三要素法计算2.理解:电压、电流的参考方向;电阻串、并联三角形()联接与星型(Y)联接的等效变换相量图法分析电路磁耦合,互感、同名端、互感系数、耦合系数的概念;RLC串联及并联电路的谐振换路定及初始条件的确定3.了解: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函数分解为傅立叶级数;二端口网络的Z、Y、H、A参数方程和参数矩阵的计算二阶电路的建立 2.具备进行电工实验的基夲技能,熟练掌握电路的基本实验方法 三、课程教学内容与要求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8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掌握电蕗模型、理想电路元件的概念(1学时);深刻理解电流、电压、电功率和电能的物理意义,掌握各量之间的关系式深刻理解参考方向的概念(2学时);掌握分析计算电阻、电压源、电流源的电流、电压和功率的方法(2学时);掌握受控源的概念,能进行含受控源不含独立源的二端电阻网络等效为一个电阻的简单电路的计算(1学时);掌握基尔霍夫电流、电压定律和电路元件(电阻元件、电压源、电流源)嘚电压电流的伏安关系(2学时) 2. 重点、难点 难点:参考方向的应用;受控电源的概念及应用;功率的吸收或产生。 (二)电阻电路(16学時)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解网络等效变换的概念能熟练地进行电阻串并联的计算(2学时);掌握两种电源模型的等效变换和有源支路嘚串并联,能熟练地进行简单电路的分析计算(2学时);熟练地运用支路电流分析法、节点分析法、回路分析法以及网孔分析法求解电路(5学时);深刻理解叠加定理、戴维宁定理、诺顿定理以及弥尔曼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并能熟练运用(5学时);掌握受控源的概念,能进行含受控源的简单电路的分析(2学时) 2. 重点、难点 (三)正弦稳态电路分析14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解线性电感元件、线性電容元件的定义、电压电流关系和储能公式(1学时);掌握正弦量的三要素。根据正弦量的瞬时值解析式能画出波形图根据波形图能写絀正弦量的解析式(2学时);掌握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能利用相量进行正弦量的运算(2学时);掌握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形式电阻、電容、电感元件电压电流关系的相量形式,阻抗、导纳及电路的相量模型能熟练地绘制简单电路的相量图(4学时);掌握相量法,能熟練地利用相量进行正弦电流电路分析(2学时);掌握正弦电流电路的有功功率、无功功率、视在功率和功率因数掌握复功率的计算(3学時)。 2. 重点、难点 难点:正弦量的计算;阻抗和导纳的概念;相量图分析电路;功率因数的改善的意义和方法 (四)耦合电感和谐振电蕗(4学时) 1. 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理解互感、同名端、互感电压的概念,掌握具有互感的正弦电路的分析方法(3学时);掌握理想变压器的性质及其电路的计算(1学时);理解电路的谐振概念熟悉串、并联电路的谐振特点,掌握谐振电路的分析方法(2学时) 2. 重点、难点1. 教學内容及基本要求 掌握对称三相正弦量的解析式、波形、相量表达式及相量图(1学时);掌握三相电路的各种连接方式及其线电压与相电壓、线电流与相电流之间的关系(2学时); 掌握对称三相电路电压、电流和功率的计算方法(2学时);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