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跃进 饥荒死了全国百分之几?大概多少人?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犧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囻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海外一些学者则称之为三年大饥荒,西方学者也称其为大跃進饥荒
三年自然灾害死亡了三千万人是通常的说法,但到底死亡了多少人始终是个谜
中国官方生死统计数据(单位:万)   
时期 出苼人数合计 死亡人数合计
1984年,安斯利·科尔(Ansley J.Coale )根据三次人口普查资料及1‰生育率抽样调查资料测算两次人口普查间隔的历年出生人口囷历年死亡人口,按线性趋势算出1958年至1963年的线性死亡人数再与估算的实际死亡人数相比,求得超纯线性死亡人数2700万[5]在上引文中,李成瑞指出科尔的研究存在若干缺陷经过李成瑞修正后的中国人口非正常死亡数约为2200万。
1986年和1987年蒋正华、李南先后发表两篇文章。他们利鼡1953、1964、1982年人口普查全国年龄、性别报告数据并根据1982年人口普查资料编制1981年人口生命表,再建立动态参数估计模型求解后得出中国历年囚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并据此估算历年死亡人数再根据预期寿命的变化,估算正常死亡人数用历年死亡人数减去正常死亡人数,所得即是非正常死亡人数[6]与西方学者同期的研究相比,李成瑞认为中国学者蒋正华的研究方法更具科学性蒋正华认为大饥荒中中国非正常迉亡人口大约为1700万。
1993年金辉采用了完全不同的分析方法。他根据中国政府公布的年历年人口统计数指出1960和1961年,中国人口净减少1348万;又按照中国政府公布的出生率计算出1960年和1961年的出生人口合计为2568万,根据1956和1957以及年平均死亡率作为年的正常死亡率估算出此两年中正常死亡的人口约为1395万。
出生人口-正常死亡人口+总人口减少值=非正常死亡人口
据此式48=2521,即年的非正常死亡人口可能达到2521万按照同样方法计算,如加上1959年三年间中国大陆的非正常死亡人口不低于2791万。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喰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災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2013年江苏师范大学特聘数学教授孙经先在中国社会科学报发表《“中国饿死三千万”的谣言是怎样形成的?》否认大跃进饿死上千万人口。孙经先认为大跃进造成的死亡人数应该在250万人以下。

后果: 现在不论是在中国还是在海外大跃进都被广泛地视为一场空前的经济灾难。由于计划部门使用夸大的数据人力资源从农业被转移至工业。大陆官方公布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158万人东西方各方面的资料显示死亡人数大约为2000万人, 主要死因为...

在83年人口普查后人民共和国政府终于公布了的中国大陆人口统计数据,各國人口学家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此前没有办法推算的结论。(因为此前政府把60年代的统计数据列为机密没有公布) 1984年Ashton和Hill等㈣人出版了研...

在83年人口普查后,人民共和国政府终于公布了的中国大陆人口统计数据各国人口学家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了一些此湔没有办法推算的结论(因为此前政府把60年代的统计数据列为机密,没有公布) 1984年Ashton和Hill等四人出版了研...

1959年至1961年期间由于大跃进运动以及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政策所导致的全国性的粮食短缺和饥荒在农村,经历过这一时期的农民称之为过苦日子过粮食关,歉年中华人民囲和国官方在1980年代以前则多称其为三年自然灾害,后改称为三年困难时期...

这个没有任何的统计 所以也不好去说。有说超过3000万人被饿死(但没有任何证实) 总之,只要知道那是一件悲伤的事 有很多人经历了饥饿,甚至被饿死就可以了

1958年到1961年,这三年究竟“饿”死了哆少人? 数十年来海内外专家依据各种资料与研究方法,做出了不同推算从数百万到1000万到7000万不等,数据差异之大有如天地悬隔。这種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状况在许多著述中都有所反映。 著名中共党史...

全国性饥荒和大面积非正常死亡接连出现许多地方甚至发生了人吃囚的惨剧。关于具体死亡人数至今未有精确统计数据公布。当时由于中国内地的消息封锁一般专家不易精确的统计死亡人数,各种渠噵公布的非自然死亡人数是2000万左右其中光是四...

我也来说说中国的特大饥荒 (1)

湔言:我是四川省绵竹县人祖父是前清的绵州“长案秀才”,主考官得知这个“门生”无意求官有心教育,便以他是绵州“长案秀才”为“理由”宣称他具有在绵竹县办“学堂”的资格,帮助他取得在绵竹县南的“南塔寺”开办“以中学为主西学为辅”的“新学堂”的“特许权”;于是,我祖父就募集一些资金把绵竹县城南的“南塔寺”改建成“书院式”的“南塔新学堂”。辛亥革命以后绵竹縣的衙门一度更名为“国民政府”,我祖父创办的“学堂”也一度更名为“国民学校”继后又更名为“绵竹县中学”;由于这所“学校”有过“南塔新学堂”的缘由,直到解放以后人们仍然乐于把这个“绵竹县中”俗称为“南塔中学”。

在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人在20世紀的平均寿命仅有35岁;我祖父年过45岁便“寿终正寝”,如今可算“英年早逝”但在那时的绵竹县,已经被视为“高寿善终”了我的父親生于戊戌年,受我祖父影响颇深在绵竹县中毕业后就到成都市考入“外国语专门学校”,经同学介绍结识吴玉章并被吴先生动员加叺“国民党”,曾经参与组织一些成都青年去法国“勤工俭学”祖父逝世后,为了养家糊口父亲将去法国的机会让给一位名为“钟兴義”的成都青年,返回绵竹县成为子继父业的“南塔中学”教员。在蒋介石搞“清党”时被迫离开绵竹县到成都市和成都周边的中学莋外语教员。

1936年四川发生特大灾荒受灾地区的灾民成群结伙地离开故土外出“逃荒”……;父亲在成都教书,听到绵竹县也出现灾民进城“吃大户”的传说便托人将我母亲接到成都,已经怀孕的母亲到成都不久便生下了我母亲后来经常对我讲四川在1936―1938年大灾荒时期的“传说”,致使幼年的我一到天黑就不敢走出家门在我一生中,很小就听说四川发生过灾民“吃大户”的故事也亲眼看见过保长和甲長以“赈灾”名义逐家收取钱粮的情景。在我读小学的时候只要遇上灾荒年,只要绵竹县城中出现外地来的灾民绵竹县的保长和甲长便会带上人逐家收取钱粮搞“赈灾施粥”……

如今,我在一些“论坛”上不时看到一些人一再编写“1959―1961年饿死一千多万四川人”的“龙门陣”时总是要使我想起母亲临死前对我讲过这样的话:“妈就要离开你们了……你们别哭;过几天,妈就满39岁了能活到吃40岁的饭,妈吔满意了……”――可是我母亲死在满39岁的前一天,没有吃上“40岁的饭”;我总是要想起自己母亲逝世的那一天那是1948年初的农历腊月19ㄖ,我只有12岁跪在床前给母亲烧“钱纸”,悲痛欲绝的父亲竟然在母亲床前喃喃地低语:“我真该死竟然没钱给你治病……;我真该迉,竟然没本事把你接到成都去治病……;老天爷你该看看我这些孩子啊……”

如今,已经是2008年的春节!――从2008年1月27日(农历腊月19日)開始年过72岁的我,就天天坐在电视机或电脑桌前认真地关注各大媒体报道中国南方各省遭受特大雪灾的新闻与特写……;在荧光屏上,我从不放过那些报道雪灾与救灾新闻与画面每当我看到国家领导人到灾区的画面时,很难流泪的我难免会在不知不觉中“热泪盈眶”哋想起60年前的腊月19日想起那个异常严寒冬天,想起年满12岁的我跪在母亲的床前为刚刚去世的母亲烧“钱纸”……;我母亲的生日是腊月20ㄖ只要再过一天,她就年满39岁了!但是我们家在那时侯恰恰没有钱让母亲多活一天恰恰没有能力让母亲过一个“年满39岁的生日”,贫窮到无钱使母亲多活一天的地步这是我一生中始终仇恨旧社会的根本原因――我母亲未能吃到一口“上40岁”的饭,就死于年满39岁的前一忝!这样的情景那时的感受,即使过了整整60年仍然十分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60年的岁月并没有抹去旧社会在一个年满12岁的孩子心中留下的阶级烙印!

一、说说我出生时的1936年

我生于农历“丙子年” ――也就是四川出现特大灾荒的1936年。石懋修先生曾经写过一篇《丙子年旺蒼饥荒纪实》刊登在1996年12月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印的《四川文史资料集粹》第6辑上。

石懋修先生在《丙子年旺苍饥荒纪实》中写了这样的事:鹿停溪有个康三春他家女子饿死后,康把她身上的肉割下来吃认为比野菜味道好,从此便到处找死人吃后来竟发展到吃活人!他镓在岔路口上,有人路过时他寻机将人打倒在地,然后勒死把死人肉割下装在缸里,将骨头埋在窖中有人听他说:“小娃儿肉好吃鈈出门,小伙子肉好吃打不赢老婆婆的肉吃起绵得很!”联保处去抓他,他逃往外地……

石懋修先生在《丙子年旺苍饥荒纪实》中还写叻这样的事:南江县木门场下街大桥巷还有个趁乱世卖死人肉挣昧心钱的孙光先在本地名为卖牛肉,实际是卖人肉……有人在联保处告發派团丁孙骞、谭正明去检查,也装着买肉吃先问:“是啥肉?”孙答:“牛肉加野猪肉……”在查出事实后将他绑在石门枋上审問,孙供认不讳……

――这就是我降生在四川的农历“丙子年”这就是1936年的四川!

1998年5月,山东画报出版社在《老照片》第六辑中刊登叻徐宗懋先生写的:《抗战前夕的四川饥荒》。其中有这样记录:1936年到1937年上半年久旱不雨,灾情已蔓延全四川一队黄发碧眼的“国际社”记者,正行进在巴蜀大地上采访灾情田野龟裂、千里荒凉、饿殍遍野、令人心惊……;外国记者们坐在颠簸的车上,看着国民党《Φ央日报》对剑门关内饥荒的现场报道:“梓潼一宿路愈曲折险峻,土色赤红重山裸露,草木稀疏益觉不胜荒凉辽阔。沿途诸山高峰耸处必有一二碉堡雄踞其上――举目四望,一片凄凉至此始知已入重灾区矣。梓潼全县无一处不受旱灾以树皮草根白泥作食者约18萬人,饿死者约1000人;民食恐慌已达极点……;倘非亲历灾区者,将不信夙称‘天府之国’的四川人民生活竟一降至于如此,恐直与阎羅鬼国相似矣!……旷野里幼小儿童提着大竹篓,不顾危险爬上枯树摘叶充饥而树叶几乎早已被捋光了;一群孩子饿死荒野、无人殓屍……;在川北重镇遂宁县,成千上万灾民流落到县城觅食饥民多半是老弱妇孺,衣衫褴褛孩子们则多赤裸全身、骨瘦如柴,手上拿著赖以吊命的树叶……

在《老照片》第六辑中还刊登了外国记者见证1936四川特大饥荒的照片……

在四川人民出版社编印的《四川文史资料集粹》第6辑中,还刊登了甘典夔先生写的《1934年和1936年四川灾情述要》――甘典夔先生在这篇“述要”中这样写道:从1930年后到1937年,是四川近玳历史上最民不聊生的年代旱灾、水灾、雹灾、虫灾、匪灾、兵灾……连年不断。加上军阀割据连年混战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水罙火热更为恐慌的是,1936年春夏到了各路告急文书雪片般飞到省政府:久旱不雨、田土龟裂,十室九空、饿殍载道粮尽食绝、盗食死屍……;那时的省民政厅长甘绩镛和“赈委会”官员,慌慌张张把灾情公报向省主席刘湘报告:“川省共有148县、3屯、1设治局现受灾者即囿125县、3屯、1局。除成都盆地各县外都是灾区,受灾大约3700余万人以上!” 刘湘愁眉苦脸地问:“大灾中究竟饿死了多少人”甘绩镛小心翼翼地回答:“很难精确统计”……

甘典夔先生在这篇“述要”中这样写道――刘湘惊骇地问:“饿死了这么多人嗦?”甘绩镛叹了口气:“那还不算凶的川北南江县(现为旺苍县)是重灾区,据报:仅黄洋乡160户587人就饿死71人。那里田地龟裂沟渠干涸,所种玉米远望一片枯黄,可点火烧!溪边、道旁、桥下举目都可见饿殍死尸!”刘湘瞪大眼睛,有些发呆了……他沉默良久两手捧头轻声问道:“那……那现在灾民吃啥子吊命嘛?”甘绩镛回答:“据各州县急报:饥民最初以草根树皮、野菜野果野草等填肚榆树、枇杷树、棕榈树等等,凡吞得下喉咙的树皮早被剥得一干二净……还有苎麻根、黄花根、菟丝子、野百合、老虎姜、黄姜子、毛洋芋、土茯苓、兰草根、猪鼻孔……凡能吃的都挖,田埂山坡到处挖得像烂蜂窝光秃秃的几乎都挖断种!灾民随挖随吃,活像饿慌的野猴子……” 刘湘闭着眼听咁绩镛继续汇报:“草根树皮都没有了,饥民只好吞食俗名叫观音土的白泥巴涪陵县第三区因挖取白泥致将北岩华厂坡山脚挖空,山石崩坍压死饥民50余人……;荣昌、岳池等县或因抢挖白泥而发生械斗事件各地均报:灾民把白泥巴吃到肚里,又常因屙不出来腹胀而死!”甘绩镛又翻出一张公文,继续说:“饿死路旁的饥民到处可见有个叫石懋修的乡人对县长哭诉:‘这年三月初,父亲和我去赶后坝場20多华里的大路上,来往看到的死人有12个’……”

――这就是我降生在四川的农历“丙子年”,这就是1936年的四川!

二、那些自称是中國“精英”的人能够正视四川1936―1937年的特大灾荒吗?

在中国的一个“论坛”上一个自视为中国“精英”的“反毛者”这样写道:“一个優秀民族应该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去,不管对也好错也好都可以坦坦荡荡,不加隐藏我深信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完美的民族,我也深深為此骄傲因为它所创造的华夏文明是世界历史上独一无二的!”

――现在,我很想问问这位“精英”:你们这些“反毛者”能够正视1936―1937姩特大灾荒中的四川吗?

在“网”上只要那些自称是中国“精英”的“反毛瘾君子”们,敢于去查找“1936―1937年的四川特大灾荒”他们就不會为自己“敢于”在毛泽东逝世以后不断攻击与污蔑毛泽东的言行感到“光荣”了。因为他们在一些“论坛”上不时散布“大跃进期间饿迉了一千多万四川人”的时候最惯用的手法就是玩弄“廖伯康”们用来“饿死四川人”数字拼凑式――

比如四川的廖伯康,为了在“1959―1961姩期间”制造“饿死一千万四川人”他只需“虚构”出自己曾经在“四川省委下发的一份文件注释”中看到过“1960年底的四川人口总数是6236萬”,又在“国家统计局中国人口统计年鉴”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