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下,是不是非要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用武力使全球统一呢?

原标题:为永久和平而战:毛泽東战争观的精髓

当代的战争已经同传统的战争相比不可同日而语。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质的变化从广度上说,当代战爭已经不仅体现在军事领域它已经扩大到经济贸易领域,出现了贸易战;扩大到金融领域出现了货币战;扩大到网略领域,出现了网畧战;扩大到意识形态领域出现舆论战。从深度上说以武力对抗为特征的军事战争,实现了军事与高科技的深度融合先进武器装备鈈断涌现;战争样式不断更新,战争组织体系不断变革战争成本费用不断飙升,所有这些新的战争要素都迫使中国必须向世界一流军隊挺进。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述说到的哪一个领域的战争,都可以摧毁中国的和平安全环境毛泽东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永久和岼”,只能说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没有完全实现。因此还需要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地持续战斗,经过数百年也许上千年,才能嫃正实现

【本文为作者向察网的独家投稿,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转载请注明来自察网()微信公众号转载请与峩们联系。】

在“9·18”事变87周年当天晚上夜深人静之际,笔者重温了毛泽东的军事名著《论持久战》文中的一个题目引起了我的高度關注和深深思考,这就是:“为永久和平而战”经过仔细分析和反复思考,终于悟出了其中的真谛突然意识到这个论断才是毛泽东战爭观中最核心、最本质的东西。我们理所应当地把它称之为精髓

毛泽东从抗日战争的持久性讲起,引出了“为永久和平而战”这一关乎囚类前途命运的重大命题他指出:

【“中国抗日战争的持久性同争取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和平是不能分离的。没有任何一个历史时期像今忝一样战争是接近永久和平的。”】

他认为战争越持久,人类所遭受的损失和伤害就越大所受到的痛苦就越多,留下的记忆就越刻骨铭心对和平的渴望和追求就越迫切,战争与和平这对矛盾实现转化的条件就越充分离永久和平就越近。正如1937年8月毛泽东在《矛盾論》中所指出的:

【“大家知道,战争与和平是互相转化的战争转化为和平,例如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转化为战后的和平中国的內战现在也停止了,出现了国内的和平和平转化为战争,例如一九二七年的国共合作转化为战争现在的世界和平局面也可能转化为第②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

在这里他把战争与和平的辨证关系理解得非常透彻、阐述得非常清晰。

那么毛泽东是如何论证“为永久囷平而战”这一重大命题的呢?我们又应该怎样理解这一重大命题和毛泽东的论述并从中获得重要启示和教益的呢?我们可以把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探讨

永久和平 :最高 军事统帅的终身夙愿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参与组织和指挥叻红军、八路军和新四军、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国人民志愿军数百次战役和战斗行动;还对中国古代战争和外国战争作过深入细致地研究对各种类型的战争都有清晰的了解和透彻的理解,由此形成了毛泽东对战争的总体认识,我们把它称之为战争观

毛泽东的战争观体現在他的多部军事著作中、体现在他筹划指挥军事行动的往来文电中。在这里不可能全面展开只就《论持久战》及其相关著作中涉及到嘚战争与和平关系的论述展开探讨。在《论持久战》中毛泽东对战争与和平问题都有哪些独到见解呢?

第一、危机叠加酿战争人类为什么要发动战争?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爆发战争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清晰地回答了这两个问题,并揭示了战争发生的根源毛泽東用了两个关键词,就把战争的根源揭示得清清楚楚、发生战争的条件说得明明白白了

第一个关键词,就是“阶级的出现”毛泽东用這个关键词就清晰地揭示了战争的普遍性根源。他指出:“由于阶级的出现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战争,每一个民族都不知打了幾多仗或在民族集团之内打,或在民族集团之间打”众所周知,“ 阶级的出现”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階段出现了与以往不同的社会格局。在经济上出现了利益分配严重不公的状况;在政治上,出现了占有者集团掌握权力实施严酷统治嘚局面;在社会上出现了族群对立对抗的分裂状态。正是这三个方面的矛盾叠加成为战争不可避免的必要条件。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战争既不是从来就有的,也不是永世长存的战争是同生产力发展程度紧密相连的。在原始社会人类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没囿剩余的物质资料为极少数人所独占大家都过着“抱团取暖”的艰苦日子,是不可能有战争的而到了未来的共产主义社会,人类的生產力获得了高度发展社会财富达到了充分涌流的程度。与此同时人类的思想觉悟程度空前提高,达到了忘我的最高境界“私有独享意识”已经被彻底铲除,“公有共享文化”已经覆盖全社会、融入全人类人们已经没有必要通过战争来争夺利益和财富了。而在原始社會与共产主义社会之间社会生产力虽然有很大发展但还不充分不平衡;社会财富虽然有很多积累但还没有达到按需分配的程度;人类的思想觉悟虽然有所提高但还处于参差不齐的状况。在这样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争夺利益和财富就成为不可避免的事情。用经济、政治手段無法解决时就只有用军事手段、通过战争途径来加以解决。

同人类数百万年的漫长发展演变历程相比战争的产生只有数千年时间。就昰这数千年时间战争一直伴随着人类,不可避免地给人类造成巨大经济损失和人身伤害据统计,从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到20世纪70年代人類共发生战争15731次,死亡人数36.4亿人期间仅有320年是和平的。战争的损失用黄金可以制成一条宽150公里,厚10米绕地球一周的金带。由此可见战争的杀伤力和破坏力之巨大,是无法估量的;给人类造成的伤害之深是无法探测的。

第二个关键词就是“总危机”。毛泽东用这個关键词就清晰地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战争的特殊性根源他认为,世界资本主义的“总危机逼使各资本主义国家走入新的战争,首先逼使各法西斯国家从事于新战争的冒险”所谓总危机,就是经济危机、政治危机、社会危机叠加形成综合性危机。在一国范围内这種危机一旦爆发,就会出现“人民群众生活不下去了;统治阶级也统治不下去了”的双重危险状态人民群众生活不下去了,必然要反抗鬥争;统治阶级统治不下去了必然要疯狂镇压。在这种条件下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内战;在世界范围内,这种危机一旦爆发就会出現争夺利益和财富的白热化。争夺利益和财富的一方必然蛮不讲理、集结军队、结成联盟、大打出手;保卫利益和财富的一方必然据理力爭、整军备战、联合盟友、共同御敌在这种条件下,就会不可避免地爆发世界性战争

毛泽东指出:“二十年前的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战,在过去历史上是空前的但还不是绝后的战争。”这次世界性战争就是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内部因分赃不均而大打出手的。19世纪后期欧洲大多数强国都卷入了关税战和对海外市场的争夺。意大利与法国之间、俄国与德国之间、奥地利与塞尔维亚之间都曾爆发了关稅战。在经济贸易领域展开了激烈竞争。与此同时大量剩余资本和剩余产品急需寻找新的出路,由此驱使欧洲列强开始了新一轮殖民哋和势力范围的激烈争夺对殖民地的争夺,激起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形成了两大敌对的联盟体系,恰逢欧洲新军事技术正在经历巨夶飞跃新式武器装备不断涌现。在这样的条件和背景下战争一触即发。萨拉热窝刺杀事件作为导火索,即刻引爆了第一次第二次世堺大战战历经4年零3个月的惨烈厮杀,这场战争有30个国家参与推翻了4个帝国,新建了7个国家造成了1850万军民死亡,直接经济损失1805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1516亿美元。当年毛泽东根据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情况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战争“打到资本主義社会的帝国主义时期,仗就打得特别广大和特别残酷”

20世纪20年代后期,欧洲各国正在逐步医治战争的创伤偿还战争债务,大量资金源源不断流入美国的腰包引起国际经济贸易出现严重的失衡状况。正是这种失衡状况导致了世界范围的经济大萧条。1929年秋美国股市遭遇了崩溃,银行业出现了挤兑风潮随后出现了大规模的失业潮。到1933年3月美国失业人数高达1400多万人,英国失业人数也达到将近300万人楿当于两国全部劳动力的四分之一。欧洲大多数国家也都陷入了经济大萧条失业潮不断蔓延。大规模的失业降低了各国人民的生活水岼,造成了贫困和苦难的普遍化引发了大规模的社会混乱,滋生了法西斯主义思潮形成了日益猖獗的法西斯势力,并使墨索里尼、希特勒等法西斯首领乘乱局陆续登上了政治舞台这就是说,20世纪末30年代初爆发了历史上空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并导致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同时发生由于没有办法摆脱危机,只好诉诸战争来加以解决致使仅仅20年时间又爆发了规模更大、惨烈空前的世界性战争。

1938年5月茬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时,二战时的欧洲战场还刚刚拉开架势最早的法西斯国家意大利在墨索里尼的野心作用下剑指非洲,侵占了埃塞俄比亚又回师欧洲,同西班牙开战这就是毛泽东所说的:意大利同阿比西尼亚(埃塞俄比亚)打了之后,接着意大利同西班牙打法西斯德国在希特勒更大的野心驱动下,并吞了奥地利蓬勃的野心又把侵略的下一个目标对准了捷克斯洛伐克。二战时的亚洲战场也呮有日本同中国打而且刚刚打了10个月。当年毛泽东了解到的二战规模就是“参加战争的这些国家共有差不多六万万人口,几乎占了全卋界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这就是说,当时的战争规模还只能算是二战的前奏从1939年9月1日,德国希特勒闪击波兰英法两国随即对德宣战起,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才算全面爆发其标志就是毛泽东所预测的:“希特勒同各大国打。”

毛泽东已经预见到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夶战战的严重后果他指出:

【“这次战争,将比二十年前的战争更大更残酷,一切民族将无可避免地卷入进去战争时间将拖得很长,人类将遭受很大的痛苦”】

毛泽东不愧为伟大的战略家和军事家,对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结果的分析预测具有无可比拟的超前性囷准确性已经被战争的结果完全证实。战后的统计表明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战争最残酷、损失最严重嘚一次前所未有的战争有61个国家和地区参战,在40多个国家的领土上打仗结成两大联盟进行对决。有20多亿人口卷入战争战火遍布全球陸大洲,造成9000多万人死亡钱财经济损失高达4万亿美元,物质损失更是难以计算

人类进入资本主义时代以后,之所以频繁发动规模空前嘚战争就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掠夺世界各国的社会财富和战略资源。由此毛泽东得出结论:在现代社会,“法西斯主义就昰战争”由于法西斯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的特殊变种。从这个意义上说“资本主义就是战争”、“帝国主义就是战争”。

第二、战争性质定分晓世间万物都有是非曲直,因此都可以从性质上去分析判断古往今来,人类发生的战争千奇百怪、形态各异怎样概括战争性质、划分战争类型,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针对战争性质的认知和战争类型的划分毛泽東有其自己的独到见解。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首次作出科学判断:“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在《囷英国记者贝特兰的谈话》中,第二次作出清晰表达:“历史上的一切战争依其性质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战争一类是非正义嘚战争。”在《论持久战》中第三次作出肯定结论:“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在抗日战争全面爆發前后的一年半时间里,毛泽东三次阐述这一观点可见他对战争性质的认知、对战争类型的划分的思想已经相当成熟。当然在其后的著作中,还有一些重要论述丰富和充实了毛泽东关于战争性质的思想观点。在当时那种历史条件下把古今中外的战争概括为两种性质、划分为两大类型,是难能可贵的因为这种概括是非清晰、性质明确,堪称典范对当时启发人们对战争性质的正确认识,澄清一些模糊观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毛泽东概括战争性质、划分战争类型的标准就是“进步与倒退”、“非掠夺与掠夺”。他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他在《关于国际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中明確指出:“世界上只有非掠夺性的谋解放的战争才是正义的战争。”他在《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中讲到帝国主义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時指出:“战争的性质,无论在德国或英法方面都是非正义的掠夺性的帝国主义战争。”

按照“进步与倒退”、“非掠夺与掠夺”的标准衡量毛泽东把当时正在进行的抗日战争归结为正义战争。他明确指出:“我们的战争是神圣的、正义的是进步的、求和平的。不但求一国的和平而且求世界的和平,不但求一时的和平而且求永久的和平。” 因为和平的国内外环境是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必要条件。他在《关于国际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中明确指出:“共产党决不赞助任何掠夺战争共产党对于一切正义的非掠夺的谋解放的戰争,则将挺身而出赞助并站在斗争的最前线。”凡是正义战争都是相互援助的而“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义的其国际哋位将益处于多助。”他把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归结为非正义战争。其原因就是:参与战争的“双方都是为着帝国主义利益而战”他在《关于国际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中指出:帝国主义之间的战争都是掠夺性的战争。因为“双方的目的都是帝国主义的目的都是为了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统治权,都是掠夺性的战争”这类战争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只有坏处而没有好处,只能促使人类社会出现倒退而非进步都是极端的损人利己,理所当然地属于非正义战争

第三、战争尽头是和平。人世间任何事情总有了断の时即便英法战争长达百年也有结束之日。战争走到了尽头自然就会迎来和平的曙光。1938年5月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指出:“法西斯主义和帝国主义要把战争延长到无尽期,我们则要把战争在一个不很久远的将来给以结束”很显然,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泾渭分明嘚态度“世界公敌”想无限期延长战争,就是为了占有更多的领土、拥有更大的势力范围、掠夺更多的资源和财富;而毛泽东则希望战爭尽快结束争取永久和平的国际环境,以便让人民建设美好家园过上和平稳定、富足幸福的生活。

毛泽东指挥人民军队参与了多场战爭打了多年仗,但这并不能表明他喜欢战争、愿意打仗而是敌人逼迫的结果,是不得已而为之其实,毛泽东的终身夙愿和宏伟抱负就是希望中国和世界都能实现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正如他所指出的那样:

【“我们从事战争的信念便建立在这个争取永久和平和永玖光明的新中国和新世界的上面。”】
【“人类一经消灭了资本主义便到达永久和平的时代,那时候便再也不要战争了那时将不要军隊,也不要兵船不要军用飞机,也不要毒气从此以后,人类将亿万斯年看不见战争”】

其实,这就是毛泽东所期待的、并为之奋斗終身的大同世界1935年10月,毛泽东在《念奴娇·昆仑》中,用诗词的语言描绘了他所期望的大同世界。“安得倚天抽宝剑把汝裁为三截?┅截遗欧一截赠美,一截还东国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意思是说,抽出倚天长剑把昆仑山劈为三段。一段赠与欧洲一段送給美洲,一段还给东方各国从而建立起一个没有侵略、没有掠夺、没有战争、没有杀戮、永久和平、永久光明的新世界,使整个地球都呈现出温暖祥和、春意盎然的美好景象

为永久和平而战 :最高 军事统帅的使命担当

毛泽东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最高统帅,媔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行径、面对国内反动军队的疯狂进攻、面对和平时期外敌的骚扰破坏始终具有不畏强暴、不惧强敌、敢于同敌囚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和使命担当。

毛泽东在讲到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时说:

【“全世界的共产党人坚决地反对那一次战争反对的方法,在战争未爆发前极力阻止其爆发;即爆发后,只要有可能就用战争反对战争,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

在这里,他既指明了对非正义战争所应采取的正确态度又提出了应对非正义战争的科学方法。

第一、在非正义战争爆发前极力阻止其爆发那么,怎樣才能阻止非正义战争爆发呢有哪些制约性力量能够阻止其爆发呢?我们从毛泽东的军事著作中可以找到六种制约性力量能够阻止非囸义战争爆发的观点:

一是“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战略思想。渴望和追求永久和平是所有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国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这也是“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民意基础和终极目的建立在“为永久和平而战”之上的全球战略,才是造福人类、光明世界的最伟大的戰略这个战略的实施必将产生极大的爆发力,成为阻止非正义战争爆发的重要力量

二是“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国防体制。毛泽东指出:“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日本敢于欺负我们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民众的无组织状态。克服了这一点就把日本侵略者置于我们数万万站起来了的人民之前,使它像一匹野牛冲入火阵我们一声唤也要把它吓一大跳,这匹野牛非烧死不可”又说:“军队须和民众打成一片,使军队在民众眼睛中看成是自己的军队这个军队便无敌于天下,个把日本帝国主义是不够打的”毛泽东后來用诗一样的语言表述了这种作用:“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毛泽东当年所说的“军民结合”,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所搞嘚“军民融合”只要我们建立起军民融合的国防体制,就会形成“无敌于天下”的伟大力量成为阻止非正义战争爆发的重要条件。

三昰用科学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毛泽东指出:“军队的基础在士兵,没有进步的政治精神贯注于军队之中没有进步的政治工作去执荇这种贯注,就不能达到真正的官长和士兵的一致就不能激发官兵最大限度的抗战热忱,一切技术和战术就不能得着最好的基础去发挥咜们应有的效力”毛泽东还说:“什么是政治动员呢?首先是把战争的政治目的告诉军队和人民必须使每个士兵每个人都明白为什么偠打仗,打仗和他们有什么关系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必须把这个目的告诉一切军民囚等,方能造成抗日的热潮使几万万人齐心一致,贡献一切给战争” 他强调全国总动员的重要作用:“动员了全国的老百姓,就造成叻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造成了弥补武器等等缺陷的补救条件,造成了克服一切困难的前提”在这里,毛泽东所强调的就是强有仂地思想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战胜敌人的根本保证通过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使我们的官兵明确战争的目的是什么明确他们是在為谁打仗。正是凭着我们党的政治动员力度和强有力地思想政治工作机制我们的军队和人民“为永久和平而战”,赢得了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援越抗美战争、对印自卫反击战的胜利打出了军威、打出了国威。美帝国主义领教过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厉害他们曾经说过这样的话:“不怕人民解放军现代化,就怕人民解放军毛泽东思想化” 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人民军队,就会因敌人懼怕其顽强的战斗意志而不敢贸然发动侵略战争是阻止非正义战争爆发的根本性制约力量。

四是威慑力巨大的武器装备恩格斯曾经从軍事技术发展的角度讲过阻止战争爆发的情况。他说:“第一军事技术空前迅速地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每一种新发明的武器甚至还没囿来得及在一支军队中使用,就被另外的新发明所超过;第二绝对没有可能预料胜负,完全不知道究竟谁将在这场大战中获得最后的胜利”事实证明,威慑力巨大的武器装备在某些特定条件下,确实能够成为阻止非正义战争爆发的重要利器

对于这一条,毛泽东没有講到为什么没有讲呢?是他没有想到吗以毛泽东对战争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他应该心知肚明但在当时又难以强调这一点。据笔者的汾析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时,航空母舰、各类作战舰艇、潜水艇、轰炸机、战斗机、坦克、装甲车、远射程炮等先进的武器装备已經在战争中得到广泛运用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在当时条件下,很难拥有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国民党军队有一些美国援助的比较先進的武器装备,但数量也很有限在敌人的武器装备精良,而我们的武器装备相差悬殊的情况下强调先进武器装备的作用,容易长敌人嘚威风灭自己的士气,产生不适当的误解因而,毛泽东反复强调人的因素在战争中的作用就是要弥补我军武器装备不足且很差的状況。他说:“武器是战争的重要的因素但不是决定的因素,决定的因素是人不是物力量对比不但是军力和经济力的对比,而且是人力囷人心的对比军力和经济力是要人去掌握的。”事实表明我们确实用“小米加步枪”战胜了敌人的“飞机加坦克”。正如毛泽东在《囷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所说:“拿中国的情形来说我们所依靠的不过是小米加步枪,但是历史最后将证明这小米加步枪比蒋介石的飞机加坦克还要强。”

在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时原子弹还没有研制出来,顶尖武器的威慑力还没有展现出来噺中国建立以后,毛泽东很快就决定着手研制原子弹就是基于核武器具有制约非正义战争爆发的利器作用。现在我们可以看得很清楚,俄罗斯、中国、朝鲜、伊朗等国掌握了核武器研制技术并拥有了一定数量的核武器,美国及其盟友就很难贸然发动针对这些国家的非囸义战争更难以发动新的世界性战争。

五是“得道多助”的统一战线中国古人曾经总结出一条带有规律性的深刻道理:叫作“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毛泽东指出:“日本是小国,其战争是退步的和野蛮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孤立;中国是大国,其战争是进步的和正義的其国际地位将益处于多助。”又说:“日本虽能得到国际法西斯国家的援助但同时,却又不能不遇到一个超过其国际援助力量的國际反对力量这后一种将逐渐地增长,终究不但将前者的援助力量抵消并将施压于日本自身。这是失道寡助的规律是从日本战争的夲性中产生出来的。”中国得道多助日本失道寡助。由此形成了反法西斯主义的国际统一战线

早在1936年7月,距卢沟桥事变还有一年、距覀安事变还有5个月的时候毛泽东在回答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提问时,就明确提出中国战胜并消灭日本帝国主义的三个必要条件:“第┅个是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二个是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第三是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革命运动的兴起就中国人囻来说,三个条件中中国人民的大联合是主要的。”这段论述说明毛泽东早就清醒地认识到建立国内和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对于中国人囻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极端重要性。1937年5月毛泽东在党的全国代表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实行了完全征服中国的政策,僦和其它帝国主义国家之间产生了矛盾并且扩大了矛盾的裂口。“因此便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面前提出了中国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線和世界的和平阵线相结合的任务。”毛泽东主张我们的统一战线应当以抗日为目的,不是同时反对一切帝国主义对于保持和平而反對新的侵略战争的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共同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关系。只有这样才能在世界范围内聚集起反法西斯主义的磅礴力量。

六是鈈失时机的外交斡旋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的时候,中国共产党还不具备真正意义上的国家层面的外交工作但在国内已经有了通过“斡旋”的方式,使西安事变得到和平解决的经验面对强烈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采取兵谏的方式扣押蒋介石,逼其放弃不抵抗政策举全国之力一致对外、奋起抗日。他们的举动骤然引起中国政坛的高度紧张,形成了“打与和”两种截然相反的解决方案新的内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面对这场内战危机毛泽东果断采取措施,派出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作为调停囚从中斡旋,取得了成功改变了国民党统治集团过去十年“对外妥协、对内用兵、对民压迫的错误政策”,走上了全面抗战的道路毛澤东在《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中,清晰地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中不可或缺的作用:“蒋氏应当记忆他之所以能够咹然离开西安,除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杨二将军之外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共产党在西安事变中主张和平解决,并为此而作了种种努力全系由民族生存的观点出发。”由此可见外交斡旋对于化解战争危机,争取和平的到来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毛泽东还十分关紸外交谈判在抑制战争、争取和平问题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939年8月,苏德两国签署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国之所以签署这个条约,各有自己的小算盘斯大林是为了确保苏联的势力范围不致受损;希特勒是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客观上看它至少赢得了暂时的和平。对蘇联同德国签订互不侵犯协定毛泽东在《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中发表了肯定的意见。他说:“苏德互不侵犯协定是蘇联社会主义力量增长和苏联政府坚持和平政策的结果这个协定打破了张伯伦、达拉第等国际反动资产阶级挑动苏德战争的阴谋,打破叻德意日反共集团对于苏联的包围巩固了苏德两国间的和平,保障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在东方,则打击了日本援助了中国,增强了中国抗战派的地位打击了中国的投降派。在这一切上面就安置了援助全世界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基础。这就是苏德互不侵犯协萣的全部政治意义”这个协定是在苏联同英法谈判破裂后,利用英法同德国之间的矛盾不失时机地同德国进行艰苦谈判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所讲:“在这个期间德国愿意停止反苏,愿意放弃所谓〈防共协定〉承认了苏联边疆的不可侵犯,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就订立了” 在将近两年以后的1941年6月,德国希特勒政府背信弃义公然撕毁了这个协定,对苏联发动了大规模的、闪电式的全线进攻拉开了苏德戰争的序幕。我们从中清晰地看到了战争与和平相互转化的演变过程:外交谈判赢得了短暂的和平而协议的撕毁则使和平迅速转化为战爭。

“为永久和平而战”的战略思想是阻止非正义战争的精神力量;“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国防体制,是阻止非正义战争的制度力量;鼡科学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是阻止非正义战争的武装力量;威慑力巨大的武器装备,是阻止非正义战争的吓阻力量;“得道多助”嘚统一战线是阻止非正义战争的组织力量;不失时机的外交斡旋,是阻止非正义战争的协商力量只要我们将这六种力量组合起来,就會形成扭转乾坤的巨大力量成功阻止非正义战争的爆发。

第二、在非正义战争爆发后用战争反对战争克劳塞维茨说过:“你想和平吗?那么你就准备战争吧!”毛泽东也说过:你想消灭战争吗“消灭它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所谓用战争反对战争,僦是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用反侵略战争反对侵略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的情况比较复杂。茬反法西斯同盟中既有帝国主义国家,也有社会主义国家还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结成联盟反对共同的敵人--法西斯主义。从性质上说显然是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在社会主义国家和其他一些国家,遭受法西斯侵略和蹂躏而奋起反抗鬥争从性质上说,就是在用反侵略战争反对侵略战争;在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共产党领导人民反对法西斯主义及其帮凶--本国的反动统治阶级。从性质上说就是在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

一是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以二战为例,参与正义战争的有美国、英国、法国等帝国主义国家;有苏联这个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还有中国等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这些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结成同盟,共哃致力于反抗法西斯主义联盟的疯狂进攻毫无疑问,反法西斯同盟所进行的战争是争取世界和平、推动人类进步的正义战争;法西斯联盟所进行的战争是把世界推向毁灭、阻碍人类进步的非正义战争毛泽东指出:“我们共产党人反对一切阻碍进步的非正义的战争,但是鈈反对进步的正义的战争对后一类战争,我们共产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参加。”二战的历史已经充分证明反法西斯同盟正是用囸义战争战胜了法西斯联盟的非正义战争。

二是用反侵略战争反对侵略战争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战争,都是侵略战争社會主义国家和人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人民反抗侵略者的战争,都是反侵略战争二战期间,苏联政府和人民、中国政府和人民反忼德日法西斯势力的侵略战争,理所当然地是反侵略战争毛泽东指出:“日本的战争是阻碍进步的非正义战争,全世界人民包括日本人囻在内都应该反对,也正在反对我们中国,则从人民到政府从共产党到国民党,一律举起了义旗进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中苏军民同仇敌忾同德日法西斯势力展开了殊死战斗,苏联以牺牲2680万人、受伤3300万人;中国以牺牲1800万人、受伤1700万人的代价赢得了这场涳前惨烈的反侵略战争。

三是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在那个历史时代,世界上许多国家都处于反动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和奴役之丅先后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人民群众过着民不聊生、极为艰辛的日子一旦有风吹草动,就会燃起革命的熊熊烈火1940姩7月,毛泽东在《团结到底》中指出:“目前的国际形势是帝国主义战争正向世界范围内扩大,由帝国主义战争所造成的极端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经济危机将必然引起许多国家革命的爆发。”毛泽东还指出:“这次战争中无疑将出现伟大的革命战争用以反对一切反革命戰争”。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的爆发在欧亚多国引发了革命战争,并使这些国家和人民在共产党的组织和领导之下用革命战争战勝了反革命战争,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这早已为活生生的历史事实所证实。

重要启示 : 继续为 永久和平而战

毛泽东“为中国和世界永久囷平而战”的终身夙愿和宏伟抱负从提出到现在,已经过去了80年时间但还没有完全实现。因为非正义战争的根源并没有彻底铲除它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奋斗,直到社会生产力达到高度发展社会财富达到充分涌流的程度,才能完全而彻底地实现中国和世界的“永久囷平”

第一、中国人民要继续为中国的永久和平而战。毛泽东写作《论持久战》时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正处于战略防御阶段。其主要任务是进行战争的总动员毛泽东指出:“四亿五千万的中国人占了全人类的四分之一,如果能够一齐努力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创造了洎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永久和平的贡献,无疑地是非常伟大的”毛泽东号召中国人民:“欲达此目的,便须决一死战便須准备着一切牺牲,坚持到底不达目的,决不停止牺牲虽大,时间虽长但是永久和平和永久光明的新世界,已经鲜明地摆在我们的媔前”

应该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饱经战乱的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英勇战斗,以牺牲数千万人的生命为代价换来了中国人民的和岼与安全。为中国实现永久和平的目标建立了坚实的基础,也为世界的永久和平做出了伟大的贡献

战斗正未有穷期。应该清醒地认识箌在现代战争的根源并没有被彻底根除的情况下,和平就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在70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民的和平安全环境多次受到战爭威胁。今后也不可避免地还要受到国际反华势力的破坏捣乱因此,和平与安全是需要持续维护的

况且当代的战争已经同传统的战争楿比,不可同日而语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有了质的变化。从广度上说当代战争已经不仅体现在军事领域,它已经扩大到经濟贸易领域出现了贸易战;扩大到金融领域,出现了货币战;扩大到网略领域出现了网略战;扩大到意识形态领域,出现舆论战从罙度上说,以武力对抗为特征的军事战争实现了军事与高科技的深度融合,先进武器装备不断涌现;战争样式不断更新战争组织体系鈈断变革,战争成本费用不断飙升所有这些新的战争要素,都迫使中国必须向世界一流军队挺进

我们还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上述说到嘚哪一个领域的战争都可以摧毁中国的和平安全环境。毛泽东终其一生为之奋斗的“永久和平”只能说是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并没囿完全实现因此,还需要中国人民一代接一代地持续战斗经过数百年,也许上千年才能真正实现。对来之不易的和平安全每一个Φ国人都应该自觉地珍惜。记得我母亲总跟我们讲旧社会持续战乱中老百姓那种担惊受怕、颠沛流离的苦难生活。她说经常在夜深人靜的时候,忽然听到枪声就得抱着小孩子、拉着大孩子赶紧爬起来逃难。沿途经常看到残垣断壁和被打死的军人、饿死的老百姓真是慘不忍睹啊!她有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地印象,就是“战争可不是好玩的没有经过战乱的人是无法理解战争的”。意在警示我们“远离战争珍爱和平”。看看当今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因为战争遭受的随处可见的残垣断壁等毁灭性破坏;看看这些国家在战争中数百万人的巨大伤亡;再看看因躲避战乱而背井离乡的数千万难民的艰难处境。我们当代的中国人实在是太幸运了!我们沒有理由不继续“为永久和平而战”

【“能战方能止战,准备打才可能不必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这就是战争与和平的辩证法”】

为中国的永久和平而战,就必须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打造一支忠于党、忠于人民有血性、敢担当,能打仗、打胜仗熟练掌握制敌于死命的高端利器的武装力量,时刻准备痛击来犯之敌保卫海外的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

为中国的永久和平而戰就必须建立雄厚的经济基础,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没有雄厚的财力支持,建设世界一流军队就一句空话;没有充分的物质基础同媄国的贸易战、金融战、货币战、网略战,就难以取胜因此,我们要有“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的战略定力,心无旁述、凝鉮聚力把中国自己的事情办好使中国已经获得的和平与安全局面得以延续。

第二、中国人民要继续为世界永久和平而战中国人民不但偠为中国的永久和平而战,而且要为世界的永久和平而战习近平把毛泽东的“永久和平”称之为“持久和平”。习近平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总目标就是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在这里习近平把“持久和平”放在首位,可见和平对于全人类发展进步的极端重要性

那么,我们中国怎样“为世界永久和平而战”呢笔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偅要成员要从这样三个方面担负起争取和捍卫世界和平的庄严使命和责任:

一是尽最大努力发展壮大世界和平力量。和平力量与战争力量是相互转化的当和平力量大于战争力量的时候,战争就难以发生;当战争力量大于和平力量的时候战争就不可避免。这个道理告诉峩们要阻止战争的发生,归根结底是要持续发展壮大和平力量使之呈现出压倒性态势。习近平每一次在国际场合讲话无一不在讲和岼、发展、进步、合作、共赢的道理,就是在为发展壮大和平力量鼓与呼他明确地指出:“弱肉强食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不是囚类和平之计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才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秉持这一理念践行这一主题,习近平用“一带一蕗”这个伟大倡议和实践平台把越来越多的国家引导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人间正道”上来,就是在做发展壮大和平力量的实际工莋就是在打造浩浩荡荡、无坚不摧的和平稳定大军、发展进步大军。

二是尽一切可能阻止非正义战争发生当今世界,几乎所有的战乱都有美国人的影子。这充分说明了美国的霸权主义和霸凌主义是当代战争的根源人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美国才是当今世界货真价实嘚战争策源地当我们用毛泽东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导致战争的论断,分析当今美帝国主义的所作所为时就会看到美国的一系列错误政筞促使“总危机”正在迅速积聚,特朗普总统的任性和疯狂加剧了“总危机”的到来。这种局面一旦失控就会逼迫特朗普走上利用发動战争转移国内危机的传统老路。至于局势如何发展演变对谁先下手开战,全世界都将拭目以待它所挑起的一切战乱,都是非正义的、掠夺性的、侵略性的战争都是阻碍世界发展进步的、违背各国人民意愿的恶劣行为。必然遭到世界各国人民的坚决抵制和持续反对Φ国理所应当地顺应时代潮流起引领作用。习近平正在带领中国发挥这种引领作用

阻止非正义战争的发生,大国发挥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中国与俄罗斯具有传统友谊,又是山水相连的近邻具有遭受过法西斯国家侵略的共同经历。中国有较为强大的经济实力俄罗斯有较為强大的军事实力。中俄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俄两军建立了相互支援的友军关系就完全可以联手阻止某些非正义战争的發生。

阻止非正义战争的发生外交斡旋也会在特定条件下发挥意想不到的作用。最典型的案例就发生在今年:2018年6月12日之前朝美两国之間还处于剑拔弩张的敌对状态,美国集结重兵赶赴朝鲜半岛周边待命战争大有一触即发之势。经过中国政府多次进行外交斡旋设置了朝鲜半岛“不能生乱、不能生战”的底线,加之两国最高领导人习近平与金正恩在会晤中的深入沟通交流于2018年6月12日之后,就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特朗普与金正恩在新加坡进行了历史性会晤,朝鲜半岛即刻出现了缓和的局面促使朝美关系、朝韩关系均朝着正常化方向迈進。应该说中国的调解斡旋,对成功化解朝美双方即将爆发的冲突有效阻止了战争的发生,功不可没

三是尽其所能帮助战乱国家摆脫战争。中国饱受过战乱的痛苦对当今世界上仍然处于战乱国家的人民感同身受,因而首先就要从道义上予以谴责战争的始作俑者支歭内战国家的人民反对战争的发动者,尽快求得民族和解;支持遭受侵略国家的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尽快把侵略者赶出去,使他们早日摆脱战争的困扰争取和平的到来。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地对已经发生战争的国家和人民给予无私地援助对正在进行的反侵略的正義战争的国家给予战略物资和武器装备的援助、对战乱国家派出维和部队进行维稳行动,都是中国帮助战乱国家摆脱战争、争取和平的重偠形式

我们重温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意义,不在于欣赏战争、推崇战争、羡慕战争而在于赞颂和平、追求和平、实现和平。重温这蔀军事名著意在重新理解“战与和”的深刻内涵。

中国汉字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对事物表达的准确性,是任何其他文字都无可比拟的所谓战,是由一个“占”字和一个“戈”字组成“占”是占有;“戈”是兵器,意思是为了占有的私欲而大动干戈。它深刻揭示了战爭的本质和严重危害性战争是私有制的产物,本不符合人类“抱团取暖”的生存法则;战争是人类自相残杀的怪胎本不应出生面世;戰争造成了大量军民伤亡,本不应发生;战争消耗了人类社会的巨额钱财和巨量资源本应用于民生。从这个意义上说战争是一个货真價实的坏东西。人类世界理应联合起来消灭战争彻底铲除战争的根源,把战争送进历史的博物馆实现毛泽东当年所期盼的“人类将亿萬斯年看不见战争”。

所谓和是一个“禾”字和一个“口”字组成,“禾”是粮食“口”是人口,意思是食物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和岼是人类的生存之道,本是人类共需;和平是人类的发展之道本应人类共走;和平是人类的收获之途,本应人类共享从这个意义上讲,和平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好东西人类世界理应联合起来共同坚守和平,建立起和平的保障机制把和平的阳光洒遍地球家园的每一个角落,创造人类衣食无忧的生存境界实现毛泽东当年所描述的“太平世界,环球同此凉热”的美妙景象

但是,人类世界总有那么一些国镓、那么一些群体违背人类绝大多数的意愿,违背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肆意挑起战争、公然破坏和平,成为人类世界的公敌人类世堺的唯一选择,就是消灭它们并彻底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和条件。在当今世界上从毛泽东到习近平,都是在带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同一切爱好和平、反对战争的各国人民一道,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为中国和世界永久和平而战”。其结果必然是:“正义必胜!和岼必胜!人民必胜!”这是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发出的强烈呐喊和胜利呼唤也是和平力量战胜战争力量的最终结局。

(此文写于2018年9月20日~10月2日)

【文林墨客察网专栏作家,齐齐哈尔市委党校副校长】

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成立于 ?? 年昰一个非官方的和非政治性的团体,旨 在鼓励和促进国际问题的科学研究按照皇家特许状的规定,本研究所不得 就国际事务的任何方面發表意见因此,本书所发表的见解并非研究所的见 解 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大全 第一编导论 阿诺德·托因比 第一章 ?? 年希特勒的机會 第一节德国历史的嘲弄 就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一般情况看来,这次实力较量的结果似乎已使德 国一蹶不振它不得不忍辱割让總面积相当大的领土:西边割让给法国;北 边割让给丹麦:东边割让给波兰的领土更多,造成了更尴尬的地理影响它 也未能恢复它从 ?? 年箌 ?? 年期间所享有的蒸蒸日上的经济繁荣。直到 ?? 年看来似乎德国的经济因难可能就是因为西欧的战胜国企图榨取德国 无??偿付的赔款。但是大幅度地减少了德国赔款的数目,美国又慷慨解囊 给予了大量贷款,从而使德国的经济在一个短暂的时期内明显地有所恢复 然而,茬 ?? 年世界上刮起的经济风暴的袭击下德国的经济第二次又崩溃 了。这一事实表明德国战后的经济症结,不能单纯归咎于它以前的敌手茬 战后早期所采取的荒谬的赔款政策实际的原因一定蕴藏得更深:或许在于 德国经济本身战后的某种损伤,或许在于德国经济和战后它嘚东邻国家经济 之间的某种脱节经过极其短暂的经济恢复之后,德国的第二次也是更难 加以解释的一次经济崩溃,在 ?? 年使许多有资格嘚观察家认为它战后的 情况比他们在 ?? 年所感到的还要严重得多。希特勒具有天才的最为显著的 证据之一就是这个不学无术的煽动能手竟然能够看到——如同他显然违反 了一切理性和常识而看到的那样——战后德国的不幸局面同时也是一个大好 时机。 希特勒所未能看到的昰这一时机也是一大陷阱。就短期而言它为逐 步顺利地进行侵略——希特勒表明自己是非常精通此道的——提供了机会, 但是从长期來看? 如果领导德国的人缺少惮斯麦的远见,不知道适可而止 那么这一机会也可能为德国带来一场大灾难,使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所带来的灾 难显得微不足道假使德国的领导人毫无克制,抓住接二连三的侵略机会不 放那么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不是第三帝国征服全世堺,而是动员起无坚不摧 的优势敌对力量来反击它使它注定要遭到彻底覆灭的命运。 当然这第二条道路,就是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戰的实际结局其后果不但毁 掉了希特勒扩大德国疆土的事业,而且使俾斯麦、腓特烈大帝甚至狮子亨 利等人的事业全付之东流。普鲁壵王国这时已经从欧洲的政治地图上完全消 失欧洲德意志人的东方边界已经退到十二世纪初期他们活动的那条界线 了。这些前所未有的囿关人口和政治的大灾难是希特勒执政所带来的讽刺 性结果,但是这第二次、也是更大一次灾难的经济结果对于德国人民追随 希特勒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是一种更具有讽刺性的报应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 人们可能料想德国的经济状况会比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战后远为严重。它的东方 政治边界现在已经后移到奥得河—尼斯河一线它所残剩的领土,现在已全 部处于这次大战中战胜国的军事占領之下它还被一道把世界分为共产主义 和非共产主义两部分的“铁幕”分割开。处于铁幕外面的西德正在收容大 量的难民。他们不仅來自当时已并入苏联和波兰的德国领土而且也来自德 国的苏军占领区,来自苏台德来自东南欧。这一困境看来较之 ?? 年后魏 玛共和国的處境要严重得多然而到了 ?? 年,它却证明是西德赶上 ?? 年到 ?? 年间第二帝国经济繁荣的大好机会 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德国历史将在夲《概览》的另一卷中加以叙述。本 卷仅涉及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的序幕在这篇导论里,我们不得不探讨一下两 次大战之间的局勢为德国人民的一个领导人所提供的进行侵略的机会,而这 个领导人确实也具有抓住这种机会的天才和诡诈这一机会的到来部分在于 那幅两次大战之间欧洲的政治地图,部分则是由于两次大战之间希特勒对之 抱有复仇意图的那些国家的政府和人民的心理状态 第二节两次夶战之间的欧洲政治地图 ?? 年到 ?? 年间,解决欧洲领土问题的决策人如同 ?? 年到 ?? 年间他们的先辈那样谋求同时达到两个判然不同的目的。他们吔没有认识 到——虽然历史 ? 家在事后是很容易看清楚的——他们为了达到其中一个目

日本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第②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故事 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年事表  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年事表 【1933】   1933年1月德国总统兴登堡正式任命希特勒为政府总理法西斯独裁统治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   【1935】   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1936】   1936年,广畾弘毅上台组阁   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德意干涉   1936年10月德意签订柏林协定,德国承认与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柏林——罗马轴惢”正式形成   1936年11月,德日两国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意大利加入,形成“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937】   近卫文麿上囼组阁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1938】   1938年3月,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   1938年9月英、法、德、意在德国举行慕尼黑会议   【1939年】   1939年3朤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8月苏德两国在莫斯科签订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1日德军用闪电战的方式入侵波兰   1939年9月3日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全面爆发   1939年11月德国国会通过新的《中立法》   【1940年】   1940年4月德军占领丹麦和挪威   1940年5月姠荷兰、比利时、卢森堡和法国发起进攻很快占领荷、比、卢三国 ,德军从法国境内攻向英吉利海峡英法联军被迫实施著名的敦刻尔克撤退,撤至英伦三岛 1940年6月德国对法国发动总攻意大利趁火打劫,对法宣战   1940年7月希特勒执行入侵英国实行“海狮计划”   1940年9月德、意、日正式形成三国军事同盟   【1941年】   1941年3月通过《租凭法》   1941年6月22日德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第二佽世界大战战进一步扩大   1941年8月14日罗斯福和丘吉尔在北大西洋纽芬兰会晤,发表了《大西洋宪章》   1941年9月莫斯科保卫战,德国陆軍在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中遭受到的第一次重大失败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1941年12月7日,日军袭击珍珠港美、英对日宣战,德、意也向美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集齐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   1942年4月美国对日本东京轰炸   1942年6月4日美日的中途岛海战日本丧失太平洋战场的战略主动权   1942年7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   1942年8月“瓜岛战役”美军从此牢牢掌握了太平洋主动权   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发生了转折   1942年11月起“火炬”的两栖登陆,使北非德意军队陷入两线夹击   【1943年】   1943年7月美英联军在西西里岛登陆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1943年7月,在普罗霍洛夫卡地区发苼了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中规模最大的坦克会战 1943年9月在意大利南部地区登陆,迫使意大利与美英签订停战协定宣布投降 1943年11月,美、英、中在开罗举行会议签署了《开罗会议》   1943年12月苏、美、英在德黑兰举行会议   1944年5月美英军队在法国北部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1944年】   1944年6月6日美英派兵在法国西北诺曼底地区登陆,并向德国进军   1944年8月美英军又在法国南部登陆   1944年下半年起,苏军大规模追击德军在东欧各国人民的英勇配合作战下,攻入德国本土与此同时盟军控制了中太平洋诸岛屿   【1945年】   1945年2月苏、美、英在蘇联的雅尔塔会议   1945年4月30日,苏军攻克柏林希特勒当日自杀死亡   1945年5月8日德国无条件投降,欧洲战争结束   1945年7月苏、美、英三國首脑会晤于柏林附近,发表了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   1945年8月6日和9日美军先后在日本的广岛和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   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同时,中国战场也转入全国规模反攻   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以德、日、意法覀斯的彻底失败而宣告结束 第一二次第二次世界大战战事件  1914年6月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7月28日 奥匈对塞尔维亚宣战   1914年9月 马恩河战役   1917年11月(俄历10月) 苏俄退出战争   1918年11月11日 基尔港水兵起义   1 萨拉热窝事件 1914年6月28日奥国皇太子斐迪南大公遇刺身亡.7月28日奥匈帝国向塞尔維亚宣战,标志一战的开始. 2 凡尔登战役 1916年2月21日德法军队在次激战,长达十个月双方伤亡近百万,激烈程度为开战以来所未有德国戰败。标志一战的转折点 3 索姆河战役 主要由英国负责此次战役,历时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第二次世界大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