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和我感觉北京不好玩啊,所以没有朋友找我玩

用了这个软件三四年了,从女孩到女人到宝妈,直到现在还在用,用它记录着我的“优待期”,大概因为生孩子了吧,一孕傻三年呀,每次都记不起记了,感触最深的就是自从步入宝妈的行列许多事情都身不由己,既想亲自带孩子见证他的每一步成长,又想出去上班赚钱不想与社会脱节,正所谓鱼与熊掌不可兼得,那种不放心老人带孩子的心情,那种当了宝妈没有经济来源总是看人脸色伸手要钱的感受我最懂,没有什么办法来权衡,这不我无意中看到好朋友在做一份不错小差事吸引到我了,即可在家带孩子又有收入来源,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去了,我是一个不服输的人,也是很要强的人,别人越是阻止我越要坚持,因为我相信我有辨别是非的能力,管他别人怎么说,这不,不顾家人反对硬要试试看,哈哈,结果呢,当然是挺可观的,玩玩手机就可以有当天结算的酬劳,这是我找到最合适的差事了,因为我是宝妈,每天带带孩子还可以搞点小金库,这种感觉真的很好,自己有了小资本,买什么都不是问题,那种去商场里看见喜欢的东西只是看看的感觉越来越少,我也有把一件三四百的衣服放进购物车里舍不得结算的时候,现在好了,我是一个别人越是打击我我越要好好努力做给他们看的人,我相信我会做的很好,为了自

  或许她觉得你不借钱是不够朋友,所以不愿意跟你交往了。关于借钱有一篇文章,你看看吧,或许会知道了。

  上个月,我的一个朋友某某因为生意上出了点意外,急需要一笔钱,当他打给我时,我感觉有一点奇怪,因为我们的关系仅仅只限于一般朋友,故此,就有了一点点犹豫。我说:一会儿我给你吧。

  我考虑了十分钟,决定把这钱借给他。

  上个星期,他把钱还给了我,之后请我喝茶。

  他说:你答应借钱给我还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他回答:打你之前我已经打过9通,你是第10个。当你说“一会儿给你”时,我认为我需要打第11通了。我是按照亲疏关系打的这10通,越打到后面越没有信心,所以,打你已经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了。

  之后,就这个话题我们谈论了许多,他总结性地说了一句话:如果不是这次借钱,我还以为我有很多朋友,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是这么孤独。

  过后的几天我都在想这件事,然后,我决定了解一下自己到底是否也如我那个朋友一样那么孤独。在做这件事之前,我把想法打告诉了他,他笑了:我劝你还是别做这种游戏,这会让你感觉从天堂落入了地狱!

  我把现在身边自认为的好朋友的名字挑了出来,这些人都在本地,外地的暂不列入,他们和我从来没有金钱上的借贷关系,也和我的工作没有任何牵连,我们经常在一起,要不吃饭,要不喝茶,要不泡酒吧,相互之间我帮他们的一点小忙的时候居多,属于纯粹意义上的朋友,有9个人,而且他们的经济实力借个几千块肯定是没很大的问题的。

  我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条内容差不多的:

  我现在遇到点麻烦,需要问你借X千块钱,一个月之内归还。如行的话给我,不行就发个信息吧,也不要紧,我等你答复。

  我是昨天下午发的,晚饭时间未到,收到了7条信息,2通。信息基本回的都很快,全没超过一个小时,其中一通是信息发出后20分钟左右来的,还有一通是信息发出后2个半小时左右打来的。7条信息内容如下

  陈:真对不起!我目前有点困难,真的,要不然你的事情肯定没话说的,你问问YYY吧,不好意思!

  乔:XX,上个星期我小舅子刚问我借了1万,下个月还有点可能,真对不起!

  唐:这段时间我自己都很困难,前一段打麻将输了好多钱,XX,不好意思,我要情况好的话绝对没问题的。

  王:真不好意思了,我的钱都在股票里,对不起!

  陈:XX,你怎么会要借钱哦,我昨天才借给人家1万,是放息的,你又不早说,不好意思,你再想想别的办法咯。

  陆:对不起,最近我的股票都套牢了,手里没有现金,不好意思呵!

  章:XX,我儿子开学就要转到某某的YY学校去,,开学就要交5千,真的没办法帮你,请原谅!

  是姓王和姓张的朋友打来的。

  王:搞什么搞,怎么这么点钱还要借啊?你出什么事儿了?

  我:没出什么事儿,我钱放在场里,一时半会儿出不来,我弟弟有点事儿,急用的。

  王:没出事儿就好。你在啊?

  王:我儿子上学被人家自行车给撞了,小腿骨折,我几天都没出门了。

  我:啊?你儿子骨折怎么没听你说啊?要帮忙吗?

  王:我请了一星期假,我老婆那个该死的又请不到假,我准备下个星期让我妈过来帮着照顾,你别管了!你把银行卡的卡告诉我,我让我老公明天上班给你打过去。

  ……………………………………

  张:喂,XX啊,我是周YY哦,你现在在哪里?

  张:哦,我刚到店里,钱已经准备好了,是我送过去还是你过来拿?

  我:怎么好意思让你送过来啊,这样吧,我一会儿去你那儿给你写张借条,钱到时就打到我卡上吧。

  张:那你把卡给我,我现在就帮你打过去,什么行啊?工行还是建行?

  我:随便,哪个行你方便?

  张:我店对面就是工行,你把工行卡给我吧。

  …………………………

  昨晚,魏某和我又一起去了咖吧,又各自发了一番感慨。我告诉他,借钱给我的这2个朋友平时从来没有麻烦过我替他们解决任何事情,其它的朋友倒是时不时地要麻烦我,一会儿是电脑的问题,一会儿是股票的问题,一会儿是投资的问题……

  他问我:借你钱的朋友你准备告诉他们实情吗?

  我说:除非我今晚开始神经了!

  他笑了,很落寞地说:从现在开始,你只有这2个朋友了。

  我不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什么书,似乎有过这样一句话:帮助过你的人永远都会帮助你,但你帮过的人就不一定。我也笑了,看着眼前袅袅升起的烟雾,淡淡地说:心里明白,嘴上不说,也没什么不好。这样以后真的遇到困难,就知道该找谁帮忙了,省得求一些靠不住的人,自己心里难受,别人心里尴尬,还耽误了事情。知道什么样的朋友是可以一起玩的,知道什么样的朋友是可以依靠的。对于那些可以一起玩的朋友,就平时一起娱乐,不要用事情去麻烦他们;对于那些可以依靠的,就要好好对待他们,别看我有很多朋友,真正靠得住的只有这廖廖数人。爱惜自己靠得住的朋友,努力使自己成为别人靠得住的朋友,这样,你才能在这个城里扎下根来。

  感言:就算你人缘再好,能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的还是只有那么寥寥数人,狂欢,不过是一人的孤单。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伴你度过寂寞、孤独以及沉默的那个人。

  其实,我以前读过这句话,貌似是出自一个犹太商人求助的故事,我也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到底什么是朋友呢,我觉得以下这几个定义可以很好的阐述这一点

  1、好朋友在一起不是有说不完的话,而是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2、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愿意和你在一起的人。

  3、朋友就是不为任何理由来看你的人。

写在前面的话:作者有两个在上小学的孩子。之前,她也不是很重视孩子的运动。最近这一年,她家两孩子坚持练上了网球。“陪练”了一年,她发现能长期坚持一项运动,给孩子带来的无形、有形的好处非常之多 ...

我从小就是一个不善于运动、不爱运动的人。每次上体育课,跑不快,跳不高,感觉自己很逊,恨不得能逃课。不过像我们这种成绩还不错的小孩,对体育好的孩子,还是总体上占有心理优势的。体育好有啥用?四肢发达,头脑简单,不都这么说么!

长大工作后,我进了一个“高大上”的行业,有不少国外同事,北美的,澳洲的,欧洲的,日韩的 ... 这个行业讲究“工作要狠、玩得要猛”,经常搞活动。活动中,一大主题永远是运动PK,例如各种各样的球,篮球,网球,羽毛球,乒乓球,壁球,沙滩排球,水球,还有高尔夫 ... 不参加吧,多不合群啊,参加吧,笨手笨脚,只能给人家垫底,球在眼前飞来飞去,就是接不住,真叫眼冒金星,苦不堪言!

时间久了,我发现两个规律:

1、国外同事在体育能力上基本完胜国内同事

2、一定程度上,职务越高,体育能力还越强

这个问题,我还专门跟国内外同事交流过。不出意料,国内同事说,小时候光顾学习了,没怎么重视体育。

而国外同事这么说:这有什么好奇怪的,在俺们国外,运动和学习是一样重要的事啊!运动不好,比成绩不好,还没面子啊!

的确,社会文化不同。西方文化是“尚武”的,你看英国电影,国王一天到晚在打猎、比武,贵族们动不动就决斗。而咱们中国,开国皇帝往往尚武、好斗,后来的就一个个越来越娘炮。总的来说,咱们是一个用“八股文”考公务员,用“诗词歌赋”打发休闲时光的社会。

然而,运动的真正价值,我好像还是没get到。

时间一晃,过了好些年。一转眼,自家小孩也老大了,分别在上五年级和三年级。他们小时候,我们并没有怎么特别重视所谓“运动教育”,反正就是随便玩玩的那种,还好他们学校里每天都有体育课,我觉得也就差不多了。

我对“运动”的价值,有了全新的认识,还是这一年的事儿。

我们小区有个网球场,每每经过那里,总看到有大人小孩在练习。去年,两个孩子看到有差不多年龄的小孩在那儿学网球,很感兴趣,提出也要学。想起我多年前在球场上的狼狈不堪,觉得这没准是一件好事:总要把一种球打好吧!于是,和教练打了声招呼,就开始了。

话说,如果没有这么方便的场地和教练,我大概不会答应得那么痛快的。

一开始,我们跟上钢琴课一样,每周给他们一人排一小时课,一周一次。很快,就发现这么做进步太慢,每次上课,都要花很多时间复习上次的,再稍微练一下,就结束了。两孩子强烈要求多玩一会儿。好吧,加时,从每次两小时、一周两次,很快就成了一周三次、八小时,寒暑假更是没事儿就每天上午练三小时。

现在的时间表,大概是这样的:

周五放学后:两小时(6点-8点)

周六、周日上午:各三小时(8点-11点)

孩子这么感兴趣,玩得这么狠,这是我没料到的。

一开始,我还是不太淡定的。拜托,学习也很重要啊,不能把这么多时间都用在打球吧!但孩儿爸很坚决,不光全面支持两小投身“网球运动”,还有空就去球场做全程陪练,帮捡球,做“监工”。

我得承认,我是一个有“功利心”的家长。一件事,要是我看不出什么价值、意义,我会忽略。而一年实践下来,长期坚持一项运动的价值终于让我深深认同。

先说一些看得见摸着着的吧:

1、终于不是柔弱的“小豆芽”啦

这在儿子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之前,他是一个不爱吃东西的小孩儿,很挑食,胃口咪咪小,真是一颗长得好慢的中国式“小豆芽”。眼看,我希望将来有个高高大大儿子给我“护驾”的梦想就要破碎。

现在,完全不一样了。因为大量的运动,他的胃口大增,大块吃肉,大口喝奶,很有“梁山好汉”的味道。虽然个子和同龄人比还是小的,但每块小肉都结结实实,肌肉线条都出来了。他舅舅和他比跑步,比手劲,也不是那么容易对付的。

女儿原来的“婴儿肥”蛮严重的,圆嘟嘟的,很可爱,但也是一个问题:不结实。这一年,她长得很快,现在,和同龄女孩在一起,能明显感到她身材要强壮、高挑不少。

为什么两孩子那么喜欢网球?我想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小孩天生并不适合一天到晚安静地学习、读书。生理上他们迫切需要在“动”中去消耗、同时也在增长他们的生命力。那种拼尽全身之力打出一个球的身心状态,用大人的话来说就是酣畅淋漓,在孩子眼里就是”真好玩儿”,两孩子都很喜欢这种状态。

如果不是网球,而是遇到任何感兴趣的项目,我觉得他们都会很投入地练下去的。

2、原来,运动细胞后天是可以加强的

前面说过,本人运动基因很差,受我影响,两孩子也是那种身体协调性上天生不行的。但是经过这一年的训练,他们的”体商“大幅提高,灵活性、协调性都有显著提高,不光网球上有点特长,而且对其它运动,比如在学校踢足球,也能触类旁通,很容易上手。

我原来以为运动细胞是天生的。现在发现,后天的练习是可以很大程度上弥补先天的不足的。虽然我不怎么关心运动场上的“面子”问题,但我真心希望孩子以后在各种运动场上不会像我当年那么“笨拙”。

一年的努力还是有成果的,不能说“打败小区无敌手”,两孩子也能和比自己大三四岁的孩子PK啦。我观察过其他小孩,不是说他们打得不好,而是练得远远没有我家两孩子多。

儿子的偶像 - 费德勒

然而,那些“说不清”的收获更宝贵 ...

练得越久,越明白网球这项运动的价值。它在练一个人的体能、技巧和脑力,它更在练一个人的意志。每次看我两个小孩子站在偌大的球场上,拼劲全身之力去击球的时候,我都有一种恍惚的感觉:这跟我们长大后穷尽一生之力,去达到一个目标,何其相似。

其实,从事任何一项运动都有这样的内涵,只不过我从孩子的网球练习上更多地悟到了这一点。

3、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儿子是一个很容易被情绪驱使的小孩。遇到自己努力了却做不好的事情(球场上这种机会太多),常常沮丧生气。早先时候,脾气上来,把拍子扔到老远,是常有的事情。

每次发作后,我们会让他一个人坐在房间里自省,并一条条写下来。数次之后,他知道发脾气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知道绝大多数问题其实出在自己身上,知道脾气上来如何去应对,慢慢地,在对打、比赛的情况下,变得越来越冷静。

一开始他针对自己的脾气发作写"内省"日记,后来还经常针对自己的训练表现写"内省",比如出现问题是什么原因,怎么改进,等等。通过内省,这么小年纪的他,似乎找到了和自己相处之道。

儿子在“内省”本本里自己写下的网球目标,大概是这个意思:

消除对“害怕失败、害怕做不好”的内心恐惧

努力训练,成为职业球员(我静待他的“梦醒时分”)

至于女儿,坦率说,这是一个惰性十足的丫头。她最大的问题是懒,在球场上的直接表现就是跑得不勤快。

网球就是一个你不放弃任何一个机会,从球场东头跑到西头去力争接到每个球的运动,不到最后时刻,不会放弃。然而,我们家这位姑娘,一开始在球场上常做“闲庭散步状”,她爸爸骂她很久都不凑效。

好吧,这种事,还要老娘上场。我拿着一个球拍,站在她身后,不肯跑,就拍她屁股;跑了,就大声鼓励。

这么几次下来,有一些进步。和她弟弟的专注、投入相比,她还差很多,但是比之前,要进步很多。这也是一个过程吧,我真心希望女儿长大后能时时想起球场上的“游戏规则”:run,never give up!

5、只要想做,总会有时间

我不知道其它人家的小孩怎样,我家孩子小朋友的“自觉性”真是不咋样的。之前,很多事情,明明可以一小时完成,拖你个两三小时,很正常。

坚持打球这一年来,在时间管理上,我觉得两人还是蛮有进步的。原来的拖沓,当然还有。但完成学校功课是“刚需”,其它该做的事还是要完成(读书、练琴)。结果我发现,原来就要做的事情,练球以来一点都没少做。看来这八小时的练球时间,其实都是“挤出来”的。如果我们不去练球,估计这些时间也在悄无声息中流失掉了。

例如寒暑假,以他们的年龄和个性,哪有心思一天到晚读书,所以之前的假期他们的时间利用率真的不高。练球后,我们想,与其在家游游荡荡,不如让他们去打球,至少达到了锻炼身体的目的。 结果还真是如此,去年暑假,不光完成了原来规定的假期功课和任务,还把身体练得棒棒的。

事实也证明,练球一年以来,他们的成绩并没有受到影响,女儿成绩甚至还有提高。

但的确,练了网球,目前自然没时间去练其它项目,钢琴外,我们什么兴趣班、补习班都不上。除了功课,就是阅读,此外,就是运动。不清楚这种状态会持续多久,但目前,这样,就已经构成了他们成长的主旋律。

话说回来,两孩子目前在读私立学校,功课也很多,但毕竟没有公立小朋友那么被功课考试压得喘不过气来。每每和孩子在读公立学校的朋友交流,大家也有很多无奈感慨。

这点,我很理解。自己从小就是一路普通学校过来,明白有多少时间花在无意义的“学习”上。大胆说一句,如果真的重视运动,总是能找出时间的,不见得每周八小时,但平均下来,每天做到30-45分钟,还是可行的。

虽然经历有限,活到今天,已然感悟到,人生这场马拉松里,让自己强壮,对别人有帮助,比什么都重要。

我们小时候,花很多时间背课本、做题,忽略了很多体能、意志的锻炼,长大后发现一个人的身心强壮是能影响他的方方面面的。

他精力充沛,看世界、看自己都会很积极;

他意志坚强,遇到困难不会轻言放弃;

他享受过程,又对结果负责,对世界、对周边的人、对自己都有一份担当。

这就是我对儿子、女儿的期盼,相比之下,其它都是细节。

这一年的经历让我真心感到,能让孩子在成长期坚持从事一项运动,不管是网球,还是游泳,或者其它,好处太多。

如果我自己能再有一次童年,我希望能少花一点时间应付学校功课,而能在某一个领域(运动、爱好、探究 … )做到精进,在这个过程中体会到很多长大后才慢慢懂得的重要道理。

最后补充一点,这半年来,我注意到小区里跑步、练球的孩子逐渐多起来了;周末还有教练带一帮小孩上篮球课。看到这些,很高兴。希望能坚持运动的孩子越来越多,做爸爸妈妈的,咱们互勉。

来源: 小花生网致力于和大家分享国内外优秀的教育资源!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感觉北京不好玩啊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