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有无限财富的四大阿修罗王王为何少有人知道信奉

&&&&有錢人&不一樣的財富印記
自营订单满49元(含)免运费
不足金额订单收取运费5元起
邀请好友参加吧
版 次:1页 数:253字 数:印刷时间:日开 本:32开纸 张:胶版纸包 装:平装是否套装:否国际标准书号ISBN:9所属分类:&&&
下载免费当当读书APP
品味海量优质电子书,尊享优雅的阅读体验,只差手机下载一个当当读书APP
本商品暂无详情。
当当价:为商品的销售价,具体的成交价可能因会员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划线价:划线价格可能是图书封底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等,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化和市场行情波动,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折扣指在划线价(图书定价、商品吊牌价、品牌专柜价、厂商指导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客服咨询。
异常问题:如您发现活动商品销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请立即联系我们补正,以便您能顺利购物。
当当购物客户端手机端1元秒
当当读书客户端万本电子书免费读《这些人那些事》|终有一天,我们会笑着说起那些曾经的苦痛 - 简书
《这些人那些事》|终有一天,我们会笑着说起那些曾经的苦痛
生命里某些当时充满怨恨的曲折,在后来好像成了一种能量和养分……这些人,那些事在经过时间的筛滤之后,几乎都只剩下哭与泪与感动和温暖
《这些人那些事》出版于2011年,为台湾著名广告人、剧作人吴念真撰写。全文以多个发生在作者生活中的往事组成,或而深刻、或而隽永。吴念真以婉转的笔锋将平生往事于纸上娓娓道来,将如巨石般沉重的往事化作清羽,柔然落下读者心扉,痕痒难当,无处宣泄。说起这书,不得不就吴念真的语言功底累赘一番:其文风诡异,型若小说般叙事,却不如寻常小说般高潮迭起,巧用起承转折;看似散文般隽永,但却通篇脉络清晰,形同意聚;读如杂文般干练,然全书温和淡雅,大剑无锋,可谓集多家精髓于大成也。
全书通篇以吴念真回顾往昔作为主线,耳顺之年的吴念真在人生的后半段遥望过往种种,在回忆的引导下,那些稍作泛黄的往事犹如一帮久未相见的老朋友一般,陌生却又熟悉,谈笑风生又不失礼节。作者在书中借三位算命师之口道出了自己的前半生种种,并以此作为回忆的开端,将往事背景一一交代,其行文戏谑洒脱,趣味横生,让我们看看吴念真笔下交代自身职业的一段节选:
那年我刚退伍,未来有如一团迷雾。大师只掐指算了算,便说我前世是“菜店查某”,意思是风尘女子,故这辈子……咳咳,知你“花名”者众,知你本名者寡;恶欢饮交际、喜做家事。赚钱诸事大多在夜间完成,赏钱大爷三教九流,故我必须以不同身段、姿态迎合之……
几年后经过验证发现他真是神准,举例来说,多数人知道我吴念真这个“笔名”,但不一定知道我的本名;写文章、写剧本通常是晚上,而投资老板或邀约的导演果然是千百种不同个性的人……
读过序言,本以为正文亦如出一辙,轻松畅快。但导演出身的吴念真则轻轻将镜头一晃,画面逐渐变得萧条了起来:三五婆娘坐于树头,嗑着瓜子,享受着午后的沉默;一身煤灰的汉子赤裸着上身,脚步不稳不知要去向何处。镜头从吴念真的家庭一路延伸到整个台湾,这个没有主角的故事正式拉开了序幕。吴念真穿梭于回忆之中,以局外人的目光记录着往昔的种种,然后以导演的专业性将往昔打乱、剪接,以最平常的角度为我们展示柴米油盐中小人物的英雄故事。一篇又一篇文字跃然于纸上,吴念真仿佛将六十年来所学造诣倾数使出,将脑海中的镜像透过文字传播于读者心中。而且重要的是,他只负责记录时间的支点,并没有将情绪无限放大。
从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看出往昔社会风气的点点滴滴,每一个文字经过吴念真再三串联后,无一不飘散着古典泛黄的气息。在那里,我们可以看到旧社会流言蜚语的威力,看到底层百姓向生活求饶的情景,同时也看到了千百年来一直广为赞颂的爱与被爱。吴念真犹如一名局外人一般,冷漠高冷地将这些过去的往事娓娓道来,不带有一丝情感,以寻常得不能再普通的语气诉说着当年的人情世故、坚持遗憾以及生死离别。而恰恰是这样,这更让读者感觉到过去时代的冷漠、无情。时光赋予了每一个人生存的权利,可时代却剥夺了他们生活的勇气……
他笔下的母亲——一个怨天尤人,将希望寄托于神灵的老太太。跟当时周围的妇女一般,她将希望寄托于神灵,将人生奉献给家庭,当吴念真出生四个月患上重疾时,她唯一的想法是,要是吴念真养不活,她也会跟着不活了。幸而,“菩萨”显灵,在游方中医的治疗下,她唯一的儿子病情终于有了起色,为了这事,她在三十年后吴念真的婚礼上,信守了当年为了治疗其怪病许下的诺言:跪拜一百次和当众唱歌……然而,一辈子信奉神灵的她终究没有逃过命运的安排。也许是这辈子身心一直承担着过量的负荷,老太太患上了骨癌,善终不得。他笔下的父亲——一个倒插门且一辈子操劳的硬汉。跟所有的父亲一样,吴念真的父亲并不会与子女如何相处,终日冷言冷语,但却丝毫不影响他对子女的爱,在吴念真考上志愿初中时,虽然他口里跟乡邻说着场面的话,但暗地里却花了大部分的工资给他买了派克钢笔,以示鼓励。在作者眼中,小时候父亲下班后为自己拉好被子,并与自己同眠的每一个夜晚成为了他一生的财富。然而,作者在文中开端便已经说到,父亲一生劳碌,晚年疾病缠身。当某一年父亲受伤,吴念真独自乘车去台北探望时,才发现虽然父亲平日总是恶言相向,但其实早已经将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家庭,奉献给子女。他笔下的弟弟——在吴念真的光环下苟且过活,被命运捉弄的奋斗者。在收到弟弟自杀的那一刻,吴念真终于想起了这些年来弟弟所受到的苦与痛。在弟弟眼中,吴念真受到了幸运的眷顾,靠写字赚下了一笔又一笔的稿费,一直以来,弟弟都将吴念真视为榜样,同样也是他追赶的对象。然而,任他如何努力,吴念真的高度终究使他无法触及。弟弟对于吴念真是极其依赖的,在当学徒时为了多学人家的功夫,他被引擎皮带打伤了耳朵,只能连夜投靠吴念真;在贫困潦倒的日子里,他给吴念真提皮包,并为了工作放弃了尊严。然而,在多次借款后,吴念真终于放弃了这个弟弟,这使他一度自暴自弃,患上了抑郁症,并最终留下了一封简单的遗书,走上了不归路。
你说要照顾家里,我比较放心
当你的弟弟妹妹
在吴念真笔下不仅仅是家庭成员的叙述,更多的是一路走来身边每一个人各自的生活轨迹以及民间轶事:那为了生活最终死于山中默默腐烂,留下几岁小儿的单亲流浪汉;那为了爱情而从良最终却不得不因为生活重操旧业的妓女;那被火车碾压得“碎尸万段”的通讯员;当上政协委员而利用当年兄弟的政治家;所有的一切仿佛都是在时代的推动下运行着通往悲剧的轨迹。然而,在吴念真笔下,这一切都仿佛不是那么的悲伤,正如题记所言,随着时间的流逝,过去的种种或而在当时造成了不小的波澜,但在时光的冲洗下,最终遗留下来的仅仅是感动和温暖。也许,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带懂得细细品尝生活中的各种滋味,然而当我们一旦懂了以后,那些年的峥嵘岁月却都已经远去了。
过去的伤已经不复存在
留给我们的
是模糊的记忆
以及当时来不及
领悟的感动
当命运对我们开了一个无情的玩笑时,请不要悲伤,请相信终有一天,我们会笑着说出那些曾经让我们困惑不已的难题,那些苦痛最终会在时光的洪流下尘埃落地,成为这些人和那些事……
僧伽吒经全文(照此抄写) (注意,必须读完七遍僧伽吒经讲解才能具足僧伽吒法门的福德) 僧 伽 吒 经 炉香赞 炉香乍爇 法界蒙薰 诸佛海会悉遥闻 随处结祥云 诚意方殷 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净身业真言 唵 修哆唎 修哆唎 修摩唎 修摩唎 萨婆诃 净口业真...
-- 发自我的网易邮箱平板适配版 ----- Original Message ----- From: 163 To: &秦丕兴& Sent: Fri, 15 Sep :27 -0700 Subject: 大营、二营勤俭持家发家、到成为企业家
1.容易影响心情。因为西藏行,有点精神恍惚,而且真的有点追求完美,不做完就不想放下,即使明天有很多事要做。
1.室友丢钱,急于摆脱自己的嫌疑,反而显得很有嫌疑。 2.情绪化。精神恍惚,影响打工,影响学习,影响工作。 3.要想成为朋...
以上可以看出,在不知道视频宽高比的时候,给player一个预设高度,如果项目中背景色不是深色的时候,会达不到产品的要求。众所周知,苹果官方提供了三种填充模式: 我们一般都默认使用的是AVLayerVideoGravityResizeAspect ,因为使用其他两种模式会拉伸...
在中國傳統式的教育氛圍里,孩子教育的事情歸媽媽管。參加家長會、學習成績、孩子吃喝拉撒睡媽媽幾乎包辦完。但凡爸爸偶爾帶孩子一次媽媽都感動得要死,孩子也是感恩戴德的記在心裡。
記得暑假一次家訪,女兒說最渴望爸爸做的一件事是想讓爸爸陪自己游泳!爸爸馬上解釋到:怎麼...
Words and expressions 1.Pass 关隘,关口 2.Monastery 修道院 3.Watchdog 看门狗,监察人 4.Monk 和尚,僧侣 nun 尼姑,修女 5.Temperature 温度 Take sb's temperature 测体温 T...
故人遥寄 细雨轻烟润苔绿,素衣纸伞拾阶远。 闲覆新叶阖望眼,从此凡尘不染帘。 犹念书中故人怨,幸得今夕寄月还。 青山连绵流光转,画炉煨得人心暖。
徐集向来很热闹。 这个离乡镇不到两公里的村庄,不是兵家必争之地,却拥有将近2000人口,属于镇上的重村。土地也颇为广阔,人均两亩多,向东到了聊阳路,向西到了河滩,向南跨过公路,与曹庄接壤,——我小时候一直以为这是曹操的故乡。一到秋收,颇为壮观。 人又不少,姓氏将近10个,所...您还可以使用以下方式登录
当前位置:&>&&>& > 妙法莲华经_原文+白话文 52135字 投稿:李剭剮
妙法莲华经_原文+白话文 52135字 投稿:李剭剮
法华部 《妙法莲华经》语译 《妙法莲华经》语译 卷第一 后秦龟兹国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 诏译原典佚名现代汉语转译 《妙法莲华经》语译 叙品第一 原典:如是我闻:一时,佛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皆是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逮得己利,尽诸有结,心得自在。其名曰:阿若憍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迦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揵连、摩诃迦旃延、阿[少/(兔-、)]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如是众所知识大阿罗汉等。复有学、无学二千人。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眷属六千人俱。罗睺罗母耶输陀罗比丘尼,亦与眷属俱。菩萨摩诃萨八万人,皆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皆得陀罗尼;乐说辩才,转不退转法轮;供养无量百千诸佛,于诸佛所殖众德本,常为诸佛之所称叹;以慈修身,善入佛慧;通达大智,到于彼岸;名称普闻无量世界,能度无数百千众生。其名曰: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八万人俱。现代汉语译文:以下教法是我亲身从释迦牟尼佛那里听说的:那时,释迦牟尼佛住在王舍城的耆阇崛山中。与佛随行共处的有一万二千多名大和尚,他们都已达到阿罗汉的果位,烦恼现行令心连注流散不绝之漏已伏断无余,再也不会产生愚昧者日夜缠身的烦恼,已证涅槃、以涅槃为己利,三界如爱结、恚结、慢结、无明结、疑结、见结、取结、嫉结、悭结、无明、爱、取等结缚销落无余,心修习已得圆满自在。这些大和尚中有阿若桥陈如、摩诃迦叶、优楼频螺迦叶、伽耶迦叶、那提迦叶、舍利弗、大目犍连、摩诃迦旃延、阿袅楼驮、劫宾那、憍梵波提、离婆多、毕陵伽婆蹉、薄拘罗、摩诃拘絺罗、难陀、孙陀罗难陀、富楼那弥多罗尼子、须菩提、阿难、罗睺罗等大众所熟悉的大阿罗汉。声闻众中修习戒、定、慧,学未圆满的有学众,和至进趣圆满,已证阿罗汉果的无学众等二千人。释迦牟尼佛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比丘尼与其眷属亲朋六千人以及释迦牟尼佛出家前的妻子、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比丘尼与其眷属亲朋也都来到耆阇崛山佛的住处。另有大菩萨八万人也来到今日的法华会上,这些大菩萨们皆已证得佛的无上圣智,并在此智道上精进不息,无论是果位、心念、还是行为,皆不倒退。他们精通一切总持,又获乐说辩才,常转法轮,弘法利生。这些菩萨们已曾供养过成百上千以至无数无量个佛,并于这么多的诸佛世界中持戒修福,积德行善,植下了众德之本,时常受到诸佛的称扬赞叹。他们以慈悲之心修身养性,善于获得佛的智慧,所以,他们都通达大智大慧,均已达到了涅槃解脱的彼岸。他们不但自身解脱,而且还以慈悲之心,救度成百上千以至数不清的芸芸众生,他们的名称传遍了无量无数个世界。他们的名字是:文殊师利菩萨、观世音菩萨、得大势菩萨、常精进菩萨、不休息菩萨、宝掌菩萨、药王菩萨、勇施菩萨、宝月菩萨、月光菩萨、满月菩萨、大力菩萨、无量力菩萨、越三界菩萨、跋陀婆罗菩萨、弥勒菩萨、宝积菩萨、导师菩萨等大菩萨。此类大菩萨一共有八万多人。 原典:尔时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天子俱。复有名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与其眷属万天子俱。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天子俱。娑婆世界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与其眷属万二千天子俱。有八龙王——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和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达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龙王等,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紧那罗王——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乾闼婆王——乐乾闼婆王、乐音乾闼婆王、美乾闼婆王、美音乾闼婆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有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迦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百千眷属俱。韦提希子阿阇世王,与若干百千眷属俱。各礼佛足,退坐一面。现代汉语译文:那时,在天界作王的释提桓因与其眷属二万人同时来到法华会上。还有明月天子、普香天子、宝光天子、四大天王各与其眷属一万多天子以及自在天子、大自在天子与其眷属三万多天子等也齐赴法华盛会。娑婆世界的主梵天王、尸弃大梵、光明大梵等也各自率领自己的眷属一万二千多人来到释迦佛说法的道场。八大龙王与其眷属若干人也来了。这八个龙王分别是难陀龙王、跋难陀龙王、娑伽罗龙王、修吉龙王、德叉迦龙王、阿那婆闼多龙王、摩那斯龙王、优钵罗成王。四紧那罗王与其眷属若干人也到了说法的地点,这四紧那罗王是:法紧那罗王、妙法紧那罗王、大法紧那罗王、持法紧那罗王。四干闼婆王:乐干闼婆王、乐音干闼婆王、美干闼婆王、美音干闼婆王各其眷属百千之众也来到法会现场。四阿修罗王:婆稚阿修罗王、佉罗骞驮阿修罗王、毗摩质多罗阿修罗王、罗睺阿修罗王,也各与百千眷属同赴法会。四迦楼罗王:大威德迦楼罗王、大身迦楼罗王、大满楼罗王、如意迦楼罗王,各与若干眷属同赴法会。韦提希的儿子阿阇世王也走出王宫,与其亲朋及文武百官一起,来到耆阇崛山听佛说法。他们各自对佛的双足行礼之后,便退坐一旁。 原典:尔时世尊,四众围绕,供养、恭敬、尊重、赞叹。为诸菩萨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佛说此经已,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
现代汉语译文:这时的世尊,已被四众弟子团团围住。大家纷纷供养佛、顶礼佛、尊重佛、赞叹佛。佛为诸菩萨宣讲大乘经典,经名叫《无量义经》,这是教化大乘菩萨的一个方法,深得佛的护持与眷念。佛说完此经后,便打起坐来,进入了义趣无穷的实相之定,从而达到身心寂静、默然不动的境界。就在这时,天空中下起了五彩缤纷的天花,如小白花、大白花、小红花、大红花。这些天花散落在佛及法会现场所有大众的身上。整个佛世界也同时出现了震、吼、击、动、涌、起等六种震动。参加这次法会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四众弟子以及天龙八部即: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还有人,非人以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所有大众从没有遇见过这种祥瑞的景象,他们深感惊奇,欢喜不已,纷纷合掌致礼,个个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佛陀。 原典:尔时佛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世界,靡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吒天。于此世界,尽见彼土六趣众生,又见彼土现在诸佛,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槃者。复见诸佛般涅槃后,以佛舍利起七宝塔。现代汉语译文:这时,只见佛陀眉间放出白毫相光,照耀于东方一万八千多个世界,无不周遍。下至阿鼻地狱,上至阿迦尼咤天,这个世界各个部分中生活着的六类众生即地狱众生,饿鬼、畜生、阿修罗、人、天等都有能清清楚楚地看见。除过这六凡之外,还能看见这个世界中的现在诸佛,并能听见诸佛所说的经法;同时还看见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那些修行得道者;还看见诸菩萨和大菩萨们以种种因缘修种种法门,通过对种种法门的信解,而呈现出各种各样非凡的相貌和神通,并由此而行菩萨道。大慈大悲,普度众生。通过佛的白毫相光,大家还看到了已经涅槃的诸佛以及诸佛涅槃后以佛的舍利所建起的七宝佛塔。原典:尔时弥勒菩萨作是念:今者世尊现神变相,以何因缘而有此瑞?今佛世尊入于三昧,是不可思议、现希有事。当以问谁?谁能答者?复作此念:是文殊师利,法王之子,已曾亲近供养过去无量诸佛,必应见此希有之相。我今当问。尔时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咸作此念:是佛光明神通之相,今当问谁?现代汉语译文:这时,弥勒菩萨心想:今天,世尊现出这般神变之相,到底是因为什么而得有此祥瑞?现在世尊业已进入一种不可思议的禅定之中,这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一种非常少有的奇事,到底应该去问谁呢?谁又能回答这样的问题呢?弥勒菩萨转念又想:文殊师利菩萨是上座法王子,他曾亲近供养过去世中的无量个佛,所以,肯定会见过这种稀有的瑞相,我今天可以去问他。与此同时,法会上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天龙、鬼神等都在这样想:佛陀的这种光明神通之瑞相,今天当向谁去寻问?那时,弥勒菩萨很想消除自己的疑惑,加上又发现四众弟即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诸天龙、鬼神等与会大众也心存这种疑惑,于是向文殊菩萨问道:到底是什么原因,佛陀今天现出这般祥瑞神通之相,并放射出如此绚丽的光彩,照耀于东方一万八千多个国度,从而尽见这些佛世界中的种种庄严之象?原典:尔时弥勒菩萨,欲自决疑,又观四众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及诸天,龙、鬼神等众会之心,而问文殊师利言:以何因缘而有此瑞神通之相,放大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悉见彼佛国界庄严?于是弥勒菩萨欲重宣此义,以偈问曰:文殊师利!导师何故,眉间白毫,大光普照。雨曼陀罗、曼殊沙华,栴檀香风,悦可众心?以是因缘,地皆严净,而此世界,六种震动。时四部众,咸皆欢喜,身意快然,得未曾有。眉间光明,照于东方,万八千土,皆如金色,从阿鼻狱,上至有顶。诸世界中,六道众生,生死所趣,善恶业缘,受报好丑,于此悉见。又睹诸佛、圣主师子、演说经典,微妙第一。其声清净,出柔软音,教诸菩萨,无数亿万,梵音深妙,令人乐闻。各于世界,讲说正法,种种因缘。以无量喻,照明佛法,开悟众生。若人遭苦,厌老病死,为说涅槃,尽诸苦际。若人有福,曾供养佛,志求胜法,为说缘觉。若有佛子、修种种行,求无上慧,为说净道。文殊师利!现代汉语译文:于是,弥勒菩萨想重新表达这种意思,便以偈颂形式问道:文殊师利,我们的导师释迦牟尼佛何故眉间白毫大放光明,普照世间呢?这时,天空降下了白色和红色的曼陀罗及曼殊沙花,不但色彩美丽,而且散发出栴檀香味,使众人大饱眼福,心情欢畅。天花下过之后,大地一片庄严洁净,就在这时,世界又产生了六种震动。四众弟子都因看到此种瑞相而身心畅快,这是前所未有的壮观景象。佛陀的眉间光明照耀于东方一万八千多个国度,天地一下子都变成了金色的瑞相。从阿鼻地狱一直到三界的最高处,各个世界中的六类众生,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总在六道之中轮回,行善作恶之业缘及其各自引发的好与丑的果报,皆在佛的白毫光中一展无余。在释迦佛的白毫光中,还看见了圣中之主,犹如兽中狮子一般的诸佛,他们在为众生演说最为微妙的经典。佛的声音非常清朗,非常柔和,以这种动听悦耳的声音讲经说法,教化无数亿万菩萨,其法音之深奥微妙,令众生百听不厌,深信不疑。同时,他方世界的每个佛也都在各自的世界中以这样的清净微妙之声,讲说正法。由于众生有种种根机及种种习气毛病,所以,诸佛以无量无数的比喻,揭示佛法真谛,开导众生觉悟。如果众生遭受到各种苦难,惧怕衰老、疾病、死亡,那么,佛便为他们讲说涅槃寂灭、清净解脱之法,从而度脱无边的苦海。如果众生积德行善、广种福田,并曾供养于佛,一心追求殊胜的妙法,那么佛便为他们宣讲十二因缘之法,使他们观察世间因缘,景物人生本质,从而获得开悟。如果佛弟子,止恶行善,持戒修福,追求至高无上的圣智,那么,佛便为他们将讲说至清至净的佛道。 原典:我住于此,见闻若斯,及千亿事,如是众多,今当略说。我见彼土,恒沙菩萨,种种因缘,而求佛道。或有行施,金银珊瑚、真珠摩尼、车磲马脑、金刚诸珍,奴婢车乘、宝饰辇舆,欢喜布施。回向佛道,愿得是乘,三界第一,诸佛所叹。或有菩萨,驷马宝车、栏楯华盖、轩饰布施。复见菩萨,身肉手足,及妻子施,求无上道。又见菩萨,头目身体,欣乐施与,求佛智慧。文殊师利!我见诸王,往诣佛所,问无上道,便舍乐土、宫殿臣妾,剃除须发,而被法服。现代汉语译文:文殊师利菩萨,我住在这个世界,借助于佛的白毫光,而得以看到如此奇妙的景象,我所见之佛境,所闻之佛音还有成千上亿种之多,如此众多的见闻,我今日将向您大略地敍说一下。我看到在那些世界中,有恒河沙数那么多的菩萨,他们在各种珍宝如金银、珊瑚、珍珠、摩尼、砗磲、玛瑙、金刚等都奉献出来,甚至连自家的佣人、车子包括那些装饰豪华的高级车乘也都高高兴兴地拿出来布施,以此追求成佛大业,表现出趋向佛的宏大誓愿。成佛解脱是欲界、色界、无色界中最彻底、最圆满的解脱,三界中的六道众生若能以成佛为志向,并为此而精进努力,那么,他们必然会受到诸佛的赞叹。在佛的白毫光中,我还看到有的菩萨以驷马宝车、栏楯花盖等装饰华贵的宝物进行布施。我还看见一些菩萨以自己的肉体、手足甚至自己的妻子进行布施,以求获证无上圣道。我还看见有的菩萨为了追求佛的无上智慧,欣然将自己的头颅、眼睛以至整个躯体来布施。文殊师利菩萨,我还看见有许多国王都到佛居住的地方寻问无上的圣道,经佛讲解教化之后,这些国王纷纷舍弃享乐的国土以及所有宏丽雄伟的宫殿和臣子、妻妾,剔除自己的须发,穿上了出家僧人的袈裟,跟随佛陀一心修行去了。 原典: 或见菩萨, 而作比丘,独处闲静,乐诵经典。 又见菩萨,勇猛精进,入于深山, 思惟佛道。又见离欲,常处空闲, 深修禅定,得五神通。又见菩萨, 安禅合掌,以千万偈、赞诸法王。 复见菩萨,智深志固,能问诸佛, 闻悉受持。又见佛子,定慧具足, 以无量喻,为众讲法。欣乐说法, 化诸菩萨,破魔兵众,而击法鼓。 又见菩萨,寂然宴默,天龙恭敬, 不以为喜。又见菩萨,处林放光, 济地狱苦,令入佛道。又见佛子, 未尝睡眠,经行林中,勤求佛道。 又见具戒,威仪无缺,净如宝珠, 以求佛道。又见佛子,住忍辱力, 增上慢人,恶骂捶打,皆悉能忍, 以求佛道。又见菩萨,离诸戏笑,及痴眷属,亲近智者,一心除乱,摄念山林,亿千万岁,以求佛道。现代汉语译文:我还看见有的菩萨以和尚的面目出现,他们独自呆在空闲寂静的地方,一心一意地读诵经典。有的菩萨目标远大,意志坚定,进趣不息,为了冷静地思考体悟佛道之理,他们进入深山老林之中。那些离欲之人,经常在空旷郊外修习禅定,豪无间断,从而获得了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族足通等五种神通。还有一些菩萨,安住于禅定之中,并端心一意,恭敬合掌,以千偈万颂赞叹三世十方一切佛的功德。又有一些菩萨,智慧深邃,志向坚定,他们能经常向佛请问佛法,听佛讲解之后便依教奉行,受持不怠。我还看到一些佛弟子们,不但定力深厚,而且智慧具足,他们通过无数种比喻为众生讲解佛法。他们乐于从事这种讲经说法的善举,从而教化菩萨,破除邪魔,使法鼓常击,法音常鸣。又有一些菩萨打坐入定,心清意净,不为外境而动念,天龙神圣前来恭敬礼拜,他们也不会因此而生出欢喜之心。另有一些菩萨在山林之中打坐入定,功行圆满,身上发出清净的光芒,直照地狱深处,从而使地狱中受苦难的众生获得救济,使他们都进入圣洁的佛道。那些苦行菩萨,终日不坐不卧,一刻也不眠睡,他们游荡夜森林之中,极其勤奋地寻求着成佛的道路。我还看见那些受持具足圆满的清净大戒的修行者,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事无巨细,皆循规蹈矩,一切以佛法戒律为准,从而具足了完满无缺的威仪,犹如明净的宝珠一样,纯洁无暇,他们试图通过这种方法求取无上佛道。又有一部分弟子,他们专心致志地修忍辱行门,那些傲气凌人的低俗之辈无论如何对他们恶意辱駡,甚至施暴捶打,他们都能忍受,毫无怨气。他们想借助于这种高超的忍辱功夫以达到佛的境地。还有一些不苟言笑、清净脱俗的菩萨,他们远离那些愚痴不化的亲朋眷属,亲近功行圆满、智慧具足的善者。他们专心一意,消除散乱,收摄心念于山林之中,在千年万载的岁月长河里,矢志追求着成佛解脱的道路。 原典:或见菩萨,肴膳饮食、百种汤药,施佛及僧。名衣上服,价直千万,或无价衣,施佛及僧。千万亿种,栴檀宝舍、众妙卧具,施佛及僧。清净园林,华果茂盛,流泉浴池,施佛及僧。如是等施,种果微妙,欢喜无厌,求无上道。或有菩萨,说寂灭法,种种教诏,无数众生。或见菩萨,观诸法性,无有二相,犹如虚空。又见佛子,心无所著,以此妙慧、求无上道。文殊师利!又有菩萨,佛灭度后,供养舍利。又见佛子,造诸塔庙,无数恒沙,严饰国界,宝塔高妙,五千由旬,纵广正等,二千由旬。一一塔庙,各千幢幡,珠交露幔,宝铃和鸣。诸天龙神、人及非人,香华伎乐,常以供养。文殊师利!诸佛子等,为供舍利,严饰塔庙,国界自然,殊特妙好,如天树王,其华开敷。现代汉语译文:我还看见有这样一些菩萨,他们将世间最美妙的东西都布施给佛陀与僧人,如:美味佳肴、名贵汤药、华丽服饰、包括一些价值千万甚至无价的珍贵衣服、千万种用檀香木作成的宝舍、各种微妙的卧具、清净无染的园林,茂盛鲜嫩的花果、清澈明净的流泉浴池,等等。他将诸如此类的微妙之物欣然尽情地拿来布施,以求证得无上的佛道。还有一部分菩萨,大慈大悲,以种种方便之门教化无数众生,为他们讲说涅槃寂灭之佛法。我也看到有的菩萨以智慧之力,观察万事万物的本质,体悟到一切事物和现象非实非虚,非真非假,犹如虚空一样,无形无象。一些佛弟子们体悟到这种法性空寂的道理,从而在其内心对任何事情都无所执着,他们通过这种般若妙慧而求趋无上圣道。文殊师利菩萨,我还看到,有的菩萨在佛灭度后,供养佛的舍利。有些佛弟子们建造起恒河沙数那么多的塔庙,以庄严佛国世界。这些宝塔高大而美妙,其高约五千由旬,四面各宽约二千由旬。没座塔庙上都布置着上千幅宝幢和宝幡,并以珠交罗作露塔幔,风吹宝玲,发出雅和之声。诸天神、龙神、人及非人时常以各种香、花、伎乐供养这些塔庙。文殊师利菩萨,诸佛弟子为了供养这些舍利,建造并装饰塔庙,使各佛过世界出乎自然,美妙殊胜,像长在帝释天园内的树王一样,花开四方。原典:佛放一光,我及众会,见此国界,种种殊妙。诸佛神力、智慧希有,放一净光,照无量国。我等见此,得未曾有。佛子文殊!愿决众疑。四众欣仰,瞻仁及我。世尊何故,放斯光明?佛子时答,决疑令喜。何所饶益,演斯光明?佛坐道场,所得妙法,为欲说此?为当授记?示诸佛土,众宝严净,及见诸佛,此非小缘。文殊当知,四众龙神,瞻察仁者,为说何等。现代汉语译文:释迦牟尼佛所放的白毫光,使我及法会中的大众得见一万八千国土这的各种殊妙之象。诸佛神力高绝,智慧稀有,放出一道清净之光即可照到无数个国土,我们见到这种景象真是三生有幸。文殊菩萨,您是佛的大弟子,就请您为我们解答疑问吧。所以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都欣然仰慕于我二人。人民都看着我们,心里在问,世尊到底为什么要放出这种白毫光?请您现在就回答他们,以决其疑惑,令其欢喜。今天,释迦牟尼佛是为了饶益什么,而放出如此的光明?佛端坐于道场之中,是为了演说自己所得的微妙之法?还是为了给大家授菩提记呢?佛通过白毫相光为我们展示出各种佛国世界,各世界之中,众宝严饰,洁净无染,我们甚至还看到了各世界之中的许多佛。我们能遇到如此难得的盛事,这可不是很小的因缘呀!文殊菩萨,您应当知道,在座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以及各类龙神,都在仰望观察着您,您就为大家讲讲其中的奥妙吧! 原典:尔时文殊师利语弥勒菩萨摩诃萨及诸大士、善男子等:如我惟忖,今佛世尊欲说大法,雨大法雨,吹大法螺,击大法鼓,演大法义。诸善男子!我于过去诸佛,曾见此瑞,放斯光已,即说大法。是故当知,今佛现光,亦复如是,欲令众生,咸得闻知一切世间难信之法,故现斯瑞。诸善男子!如过去无量无边不可思议阿僧祇劫,尔时有佛,号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演说正法,初善中善后善,其义深远,其语巧妙,纯一无杂,具足清白梵行之相。为求声闻者说应四谛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为求辟支佛者说应十二因缘法;为诸菩萨说应六波罗蜜,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成一切种智。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次复有佛亦名日月灯明,如是二万佛,皆同一字,号日月灯明,又同一姓,姓颇罗堕。弥勒当知,初佛后佛,皆同一字,名日月灯明,十号具足。所可说法,初中后善。现代汉语译文:这时,文殊师利菩萨对弥勒菩萨及诸大众说:让我看来,今天释迦牟尼佛将要说大乘佛法,如下大法雨滋润众生,吹大法螺号召众生,击大法鼓惊醒迷梦,演大法奥义,觉悟众生。诸位善男子,我在过去世随诸佛修行的时候曾见过这样的瑞相。以我的经验,凡是放出这种神奇的佛光,必然会讲说大乘无上之法,所以,你们应当知道,今日释迦牟尼佛现出这种瑞光,也同过去诸佛一样。他是想让众生都能听闻知悉一切世间之中最神妙难信的佛法,所以才现出这种瑞相的。各位善男子,譬如过去不可思议无数无量劫中,有一古佛名叫日月灯明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此佛为众生演说纯正的佛法,从初期到中期,再到后期,始终义趣深远,语言巧妙,纯一圆顿之法门,具足清白梵行之相。日月灯明佛随机说法,因人施教,他为求声闻乘者说苦、集、灭、道等四谛之法,以使他们度脱生、老、病、死,进入涅槃解脱的境界。他为求辟支佛乘者说十二因缘之法。他为诸菩萨说六波罗蜜之法,以使他们证得无上佛智,从而断除无明,达到无所不知的一切种智。此佛之后又有一佛同样名叫日月灯明佛。如此一共有二万位佛都是同一名字,号日月灯明,所有的佛都是十种称号具足,他们演说佛法也都分初、中、后三个阶段。 原典:其最后佛,未出家时有八王子:一名有意,二名善意,三名无量意,四名宝意,五名增意,六名除疑意,七名向意,八名法意。是八王子,威德自在,各领四天下。是诸王子,闻父出家,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悉舍王位亦随出家,发大乘意,常修梵行,皆为法师,已于千万佛所、殖诸善本。是时日月灯明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教菩萨法,佛所护念。说是经已,即于大众中结加趺坐,入于无量义处三昧,身心不动。是时、天雨曼陀罗华,摩诃曼陀罗华,曼殊沙华,摩诃曼殊沙华,而散佛上、及诸大众。普佛世界,六种震动。尔时会中,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及诸小王、转轮圣王等,是诸大众,得未曾有,欢喜合掌,一心观佛。尔时如来放眉间白毫相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靡不周遍,如今所见是诸佛土。
现代汉语译文:最后那位日月灯明佛未出家时,有八位王子,其一名叫有意,其二叫善意,其三名叫无量意,其四名叫宝意,其五名叫增意,其六名叫除疑意,其七名叫响意,其八名叫法意。这八位王子皆有威仪德行,各自统领四天下。诸王子听说其父出家为修行,已获无上圣智,便都舍弃王位,跟随父王出家为僧,发誓要求证大乘佛法。他们一心修习清净的法门,成为福慧具足的大乘法师。这些王子已于成千上万的佛面前,种植下了众善的根本。那时,日月灯明佛正在演说大乘法经典,经名叫《无量经》。这是教化菩萨的法门,深受佛的护持眷念。这位日月灯明佛说完《无量义经》后,便于大众中结跏趺坐,进入义趣无穷的禅定之中。入定中的佛陀,身体安安稳不动,心地纯净不乱。这时,天空中下起了曼陀罗花、大曼陀罗花、曼殊沙花、大曼殊沙花。这些天花散在日月灯明佛及听法大众身上。与此同时,大地也产生了六种形式的震动。这时,法会中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天龙、夜叉、干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候罗迦、人、非人以及诸小王、国王等皆惊喜不已,叹为观止,他们都双手合十,目不转睛地看见日月灯明佛。忽然,佛在其眉间放出一道白毫光相,这束佛光灿烂无比,绚丽多姿,一直照到东方一万八千多个佛过世界,所到之处,无不明亮清晰,就像今天大家所见到的那些佛国世界一样。 原典:弥勒当知,尔时会中,有二十亿菩萨乐欲听法。是诸菩萨,见此光明、普照佛土,得未曾有,欲知此光所为因缘。时有菩萨,名曰妙光,有八百弟子。是时日月灯明佛从三昧起,因妙光菩萨、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六十小劫不起于座。时会听者亦坐一处,六十小劫身心不动,听佛所说,谓如食顷。是时众中,无有一人若身若心而生懈惓。日月灯明佛于六十小劫说是经已,即于梵、魔、沙门、婆罗门、及天、人、阿修罗众中,而宣此言:如来于今日中夜,当入无余涅槃。时有菩萨,名曰德藏,日月灯明佛即授其记。告诸比丘:是德藏菩萨,次当作佛,号曰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佛授记已,便于中夜、入无余涅槃。现代汉语译文:弥勒菩萨,你应当知道,那时法会中共有二十亿菩萨,个个喜欢听佛说法。这些菩萨看见佛的白毫相光照耀东方诸佛土后,都深感自己从未见过,所以很想知道这种佛光之所以发放的有关因缘。那时,有一位菩萨,名叫妙光,他一共有八百个弟子,都随他一起来日月灯明佛的居处听法。日月灯明佛,从禅定之中起来后,为妙光菩萨讲说大乘经典,经名叫《妙法莲华经》。此乃教化大乘菩萨的无上法门,常受诸佛的护持与关怀。日月灯明佛讲说《妙法莲华经》一共历时六十小劫(注:相当于十几万年的一种时间单位)。在这么长的时间里,佛一直端坐不动,身心不乱。那时,法会中的听众也都各坐一处,不起于座,历时六十小劫而身心不动。他们听佛宣讲如此妙法,个个全神贯注,如醉如痴,六十小劫犹如一顿饭工夫就过去了。当时,法会之中的所有听众,没有一人身体疲倦,心神懈怠。日月灯明佛历经六十小劫,说完此经后,便当着梵天王、魔王、沙门、婆罗门以及天神、人众、阿修罗等大众之中宣布道:如来世尊将于今天夜里进入无余涅槃。那时,在场的众人中有一位名叫德藏的菩萨,日月灯明佛当众为他授记,告诉比丘们说:这位德藏菩萨将在我涅槃后成佛,其号为净身、多陀阿伽度、阿罗诃、三藐三佛陀。日月灯明佛授完记后,便于半夜之时,入于无余涅槃。 原典:佛灭度后,妙光菩萨持妙法莲华经,满八十小劫为人演说。日月灯明佛八子皆师妙光,妙光教化令其坚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诸王子、供养无量百千万亿佛已,皆成佛道,其最后成佛者,名曰燃灯。八百弟子中,有一人号曰求名,贪着利养,虽复读诵众经,而不通利,多所忘失,故号求名。是人亦以种诸善根因缘故,得值无量百千万亿诸佛,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弥勒当知,尔时妙光菩萨岂异人乎?我身是也;求名菩萨,汝身是也。今见此瑞,与本无异,是故惟忖:今日如来当说大乘经,名妙法莲华,教菩萨法,佛所护念。
现代汉语译文:日月灯明佛灭度后,妙光菩萨便传承师说,一心受持《法华经》,为众生演说开示,历时八十小劫。日月灯明佛的八位王子皆师从于妙光,妙光则悔之不倦,殷勤教化,使诸王子坚定了求证佛智的信心。这八位王子为了追求无上圣智而恭敬供养了成千上万个佛,最后终于自身成佛。其中最后一位成佛者名叫然灯。妙光菩萨的八百弟子中有一位名叫求名的人。此人贪求名利,追求享乐,虽然也在读诵各类佛经,但总是理解不了,读过之后便全忘了,所以称其为求名。不过,此人虽然慧业未修圆满,但其所植福业不小,善根深厚,他曾在千万佛面前,供养,恭敬、尊重、赞叹。弥勒呀,你可知道,那时的妙光菩萨是谁?他不是别人,正是我的前身。那位求名菩萨正是你的前身。今天,我看见释迦牟尼佛所现的这种瑞相,与过去日月灯明佛说法时的瑞相没有什么区别,所以,我想今天如来世尊将是要说大乘经了,这经即是《法华经》,一部教化大乘菩萨,常受诸神护持的无上妙法。 原典: 尔时文殊师利于大众中,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文殊师利菩萨想复述刚才所讲的故事,便以偈颂形式对大家说到:原典:我念过去世,无量无数劫,有佛人中尊,号日月灯明。世尊演说法,度无量众生,无数亿菩萨,令入佛智慧。佛未出家时,所生八王子,见大圣出家,亦随修梵行。时佛说大乘,经名无量义,于诸大众中,而为广分别。佛说此经已,即于法座上,加趺坐三昧,名无量义处。天雨曼陀华,天鼓自然鸣,诸天龙鬼神,供养人中尊。一切诸佛土,即时大震动,佛放眉间光,现诸希有事。现代汉语译文:我回想过去无量无数劫中,有一位人中至尊的古佛,号日月灯明。这位世尊广宣佛法,度脱了无量无数的众生,使数亿菩萨证悟了佛的大智大慧。佛未出家前所生的八王子见大圣出家修行,也都跟着出家习佛。当时,这位如来世尊正在大众之中广泛演说一部名叫《无量义》的大乘经典。佛讲完此经后,便在座上打坐,进入深妙的禅定之中。这时,天空下起曼陀罗花,天鼓也自然鸣响。诸天众、龙众以及各类鬼神都来虔诚地供养这位人中最尊的如来世尊。忽然间,大地震动起来。日月灯明佛的眉间放出夺目的瑞光,显然出稀奇而美妙的景象。 原典:此光照东方,万八千佛土,示一切众生,生死业报处。有见诸佛土,以众宝庄严,琉璃颇梨色,斯由佛光照。及见诸天人、龙神夜叉众、乾闼紧那罗,各供养其佛。又见诸如来,自然成佛道,身色如金山,端严甚微妙。如净琉璃中,内现真金像,世尊在大众,敷演深法义。一一诸佛土,声闻众无数,因佛光所照,悉见彼大众。或有诸比丘,在于山林中,精进持净戒,犹如护明珠。又见诸菩萨,行施忍辱等,其数如恒沙,斯由佛光照。又见诸菩萨,深入诸禅定,身心寂不动,以求无上道。又见诸菩萨,知法寂灭相,各于其国土,说法求佛道。现代汉语译文:日月灯明佛的这束白毫相光一直照耀到东方一万八千多个佛国世界,展示出一切众生善恶业报、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断轮回的全景。通过这种佛光,我看到了各个佛国世界的庄严景象,那里的一切均由琉璃玻璃等珍宝构成,佛光照来,一片璀璨。诸天神、人类、龙神、夜叉、干闼婆、紧那罗等前来供养自己的佛陀。各世界中的如来世尊皆是累劫修行从而顺理成章地成佛大业。这些如来世尊身体像金山一样光亮明净,端庄威严,妙不可言。犹如洁净的琉璃一般,内外莹澈,现出真金之像。这些佛都在大众之中敷演深奥的佛法义理,教化各自世界中的众生。各个佛世界中的众生芸芸难数,其中随佛听法的声闻弟子也不多得难以统计。由于佛光的照耀,所有这些大众都清清楚楚地展现在眼前。有的比丘居住于深山老林之中,刻苦修道,勤勉不息,严守清净大戒,昼夜六时毫不懈怠,犹如守护明珠一样,持戒守律,洁身净心,朝着解脱的目标前进,有些菩萨从事布施、忍辱等修行,其数目多得像恒河沙一样,都处在佛光的照耀之下。我还看见有的菩萨在修习禅定之功,他们入定极深,整个身心皆已寂然不动,这部分人是想以次禅定之功求证无上的佛道。另外一些菩萨已了知万物空寂无实、本性寂灭的道理,他们在各自的佛国之中到处讲经说法,教化众生,以次来积功累德,成就佛道。 原典: 尔时四部众,见日月灯佛, 现大神通力,其心皆欢喜, 各各自相问:是事何因缘? 天人所奉尊,适从三昧起, 赞妙光菩萨:汝为世间眼, 一切所归信,能奉持法藏, 如我所说法,唯汝能证知。 世尊既赞叹,令妙光欢喜, 说是法华经,满六十小劫, 不起于此座。所说上妙法, 是妙光法师,悉皆能受持。 佛说是法华,令众欢喜已, 寻即于是日,告于天人众:诸法实相义,已为汝等说,我今于中夜,当入于涅槃。汝一心精进,当离于放逸,诸佛甚难值,亿劫时一遇。世尊诸子等,闻佛入涅槃,各各怀悲恼,佛灭一何速。圣主法之王,安慰无量众:我若灭度时,汝等勿忧怖,是德藏菩萨,于无漏实相,心已得通达。其次当作佛,号曰为净身,亦度无量众。佛此夜灭度,如薪尽火灭,分布诸舍利,而起无量塔。比丘比丘尼,其数如恒沙,倍复加精进,以求无上道。现代汉语译文:那时侯,四众弟子看见日月灯明佛现出如此巨大的神通,个个内心充满欢喜,他们相互询问,佛的这般瑞相到底因何而来?正在这时,天人所供奉尊重的日月灯明佛从甚深的禅定之中起来。他当着大家的面,赞叹妙光菩萨说:妙光菩萨,你是世间一位明眼善士,一切天人终将皈依信奉于你因为你能奉持如来世尊的佛法宝藏,我今天所说的微妙法旨,只有你才能证知。世尊的这番赞叹,使妙光菩萨惊喜不已。接着,日月灯明佛开始讲说《妙法莲华经》,历时六十小劫,不起于法华座席。佛所讲说的这种至高无上、深奥微妙的法义,妙光法师都能领悟信受。佛宣讲这部法华经,也使法会中其它所有的众生倍感心欣喜。日月灯明佛于讲完法华经的当日又告诉天人大众说:诸法实相的妙义今天已全部为你们讲说完了,我将于今天半夜入于涅槃。往后,你们应当自勉,一心精进,切莫放怠放逸。要知道诸佛是非常难遇的,亿万劫中才会出现一位,所以,你们应牢记法华经句,奋发图强,勇猛精进。日月灯明佛的八个儿子听说父亲将要涅槃,无不悲份万分,感叹佛这么快就要入灭。这时,身为众生之主,佛法之王的日月灯明佛安慰大家说:如果我灭度时,你们不必忧伤恐惧,我虽离你们而去,但尚有德藏菩萨,他现在已通达无漏实相之法,继我之后将要成佛,号为净身如来,到时,他也将像我一样,教化度脱无量众生。那天夜里,日月灯明佛入于涅槃,犹如薪尽火灭一样,寂然而化。世人将佛的舍利分散各地,建起无数个佛的舍利塔,供养起该佛的法身。佛灭度后,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比丘、比丘尼皆遵从佛的遗志,更加精勤修行,专心致志地追求至高无上的圣道。 原典:是妙光法师,奉持佛法藏,八十小劫中,广宣法华经。是诸八王子,妙光所开化,坚固无上道,当见无数佛。供养诸佛已,随顺行大道,相继得成佛,转次而授记。最后天中天,号曰燃灯佛,诸仙之导师,度脱无量众。是妙光法师,时有一弟子,心常怀懈怠,贪着于名利,求名利无厌,多游族姓家,弃舍所习诵,废忘不通利。以是因缘故,号之为求名。亦行众善业,得见无数佛,供养于诸佛,随顺行大道,具六波罗蜜,今见释师子。其后当作佛,号名曰弥勒,广度诸众生,其数无有量。彼佛灭度后,懈怠者汝是;妙光法师者,今则我身是。我见灯明佛,本光瑞如此,以是知今佛,欲说法华经。今相如本瑞,是诸佛方便,今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诸人今当知,合掌一心待,佛当雨法雨,充足求道者。诸求三乘人,若有疑悔者,佛当为除断,令尽无有余。现代汉语译文:这位妙光法师遵照日月灯明佛的遗嘱,奉持佛法宝藏,在八十小劫之中,广泛宣讲法华经。日月灯明佛的八位王子也受到妙光菩萨的教化,从而坚定了求证无上圣道的信念。也正因为如此,八王子必将于当来之世,得见无数位如来世尊。他们依次恭敬供养这些佛之后,必然会随顺诸佛而行无上佛道,所以,他们最终也必将相继成佛,辗转依次而得授记。其中最后一位天中天、圣中圣名叫然灯佛,他是诸仙的导师,到处说法教化,度脱了无量众生。那时,这位妙光法师有一弟子,身心懈怠,不守戒律,贪求名利,经常出入于名门大户,舍弃了所习的佛法经典,荒废了道业,以至什么也不能领悟。为此,大家才称其叫求名。不过,他也作了许多善事,积下了一些福业,所以,还有机会遇见无数个佛,并供养于诸佛,从而潜移默化,随着佛的道法修行,慢慢地具足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种解脱成佛之法门,由此历尽无量劫的严净修持,终于在今日遇见释迦牟尼佛,并将继释迦牟尼佛后作佛,号为弥勒佛。到时,此佛将主持教化,超度无量无数的众生。日月灯明佛灭度后的那位懈怠者不是旁人,就是你。那位妙光法师就是我。我看日月灯明佛的瑞光同今日释迦牟尼佛的瑞光是相同的,所以我知道今日的释迦牟尼佛是要说《法华经》了。诸佛所现说法之瑞相,是一种善巧方便之法。现今释迦牟尼佛所放的这种光明是扶助开发实象义门,所以,大家应当心中有数,恭敬合掌,一心等待佛的说法。众生等待佛法,犹如干渴思饮,所以,佛将广施大法之雨,普润一切众生之心,满足一切求道者的要求。那些追求声闻、缘觉和菩萨三乘的人,若还有什么怀疑、后悔的话,佛将为其讲说法要,所以其疑根,除其悔退,使其再无任何疑惑,而一心修行大乘之法。 《妙法莲华经》语译 方便品第二 原典:尔时,世尊从三昧安详而起,告舍利弗:诸佛智慧甚深无量,其智慧门难解难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知。所以者何?佛曾亲近百千万亿无数诸佛,尽行诸佛无量道法,勇猛精进名称普闻,成就甚深未曾有法,随宜所说意趣难解。舍利弗!吾从成佛已来,种种因缘,种种譬喻,广演言教无数方便,引导众生令离诸着。所以者何?如来方便知见波罗蜜皆已具足。舍利弗!如来知见,广大深远,无量无碍,力、无所畏、禅定、解脱三昧,深入无际,成就一切未曾有法。舍利弗!如来能种种分别,巧说诸法,言辞柔软,悦可众心。舍利弗!取要言之,无量无边未曾有法,佛悉成就。止,舍利弗!不须复说。所以者何?佛所成就第一希有难解之法。唯佛与佛乃能究尽诸法实相,所谓诸法如是相,如是性,如是体,如是力,如是作,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如是本末究竟等。现代汉语译文:这时,世尊结束禅定,安详地告诉舍利弗说:诸佛的智慧深奥无比,难解难入,所有声闻、辟支佛二乘之人不得知晓。为什么呢?因为佛之所以能成为佛,关键在于他曾亲近供养过成百上千、数万数亿以至无量无数个佛,并随顺诸佛修习,尽行诸佛无量种道法,勇猛无畏,精进不怠,名声普闻于大千世界,成就了前所未有的深妙法门。佛随宜说法,因机施教,所演法义微妙难解。舍利弗,我自成佛以来,曾为众生广泛宣讲过去、现在、未来种种善恶因缘,还曾以各种各样的譬喻为众生讲解佛法、通过无数巧妙方法的教化,引导众生转迷成智,远离各种执着系缚,获得开悟和解脱,为什么呢?因为如此来虽然是从真如实象中如实而来得以成佛,但他同时又具备了权巧方便的法门,能以种种因缘譬喻广演言教。佛这种权实并用、事理圆融的知见波罗蜜,全都完整具备,舍利弗,如来世尊的知见,广大而深远,无数无量,无有障碍。佛的十种特有力量和四种无所畏惧,佛的禅定和解脱之定等皆深奥无边,为亘古未有的法门。舍利弗,如来世尊能通过各种不同方式,非常巧妙地宣说各种法门,其说法之辞柔和细软,使众生听后无不欢心愉快。舍利弗,取要言之,如来世尊已成就了无量无边、亘古未有的法门。算了,舍利弗,不必再说了。为什呢?因为,如来世尊所成就的第一稀有难解之法,只有诸佛与释迦牟尼佛才能穷究尽底,领悟诸佛法实相非实非虚,无相而不相的微妙理趣。而诸法实相则是从诸法的相、性、体、力、作、因、缘、果、报、本末究竟等十几个方面来把握的。所谓相即外观形相;性即本性;体既众生之质伴;力即事物所具有的功能;作即身、口、意三业的作为;因即因、根源;缘即辅助原因;果即结果;报即报应、果报,如是本来究竟等指本末皆空。 原典: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现代汉语译文:这时,世尊想重宣此义,便以偈颂形式说道: 原典:世雄不可量,诸天及世人,一切众生类,无能知佛者。佛力无所畏、解脱诸三昧,及佛诸余法,无能测量者。本从无数佛,具足行诸道,甚深微妙法,难见难可了。于无量亿劫,行此诸道已,道场得成果,我已悉知见。如是大果报,种种性相义,我及十方佛,乃能知是事。是法不可示,言辞相寂灭,诸余众生类,无有能得解,除诸菩萨众、信力坚固者。诸佛弟子众,曾供养诸佛,一切漏已尽,住是最后身,如是诸人等,其力所不堪。假使满世间,皆如舍利弗,尽思共度量,不能测佛智。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及余诸弟子,亦满十方刹,尽思共度量,亦复不能知。辟支佛利智,无漏最后身,亦满十方界,其数如竹林,斯等共一心,于亿无量劫,欲思佛实智,莫能知少分。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了达诸义趣,又能善说法,如稻麻竹苇,充满十方刹,一心以妙智,于恒河沙劫,咸皆共思量,不能知佛智。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一心共思求,亦复不能知。现代汉语译文:世间和出世间唯一的大英雄——佛,其实是高深莫测的,无论天上的神众,还是地上的世人,所有一切众生都不知道佛的深妙境界。佛的十种智力和四种无所谓,佛的各种解脱之道和诸多禅定,还有佛的其它道法,都是无法测度的。我本已跟从过无数个佛,具足了他们的所有道法,这些道法个个甚深微妙,一般人很难见到,也很难明了。佛已在无量亿劫数以前,广泛地修持佛的道法,终于在修法行道的所得成正果。所有这些,我已悉知悉见。像刚才所说的十种大果报,尤其是其中法性与法相的深奥义趣,只有我和十方诸佛才能明白。因为这种法不可以随便就讲给人听,它是究竟实相的法门,在这里没有用言语表达的路,也没有用心思考的余地,它是超言绝象,绝对寂灭的一种至高境界,无论是哪类众生都不能理解其中的义趣。除过信力特别坚固的大菩萨之外,佛的其它弟子,即使曾供养过许多佛,消除了一切烦恼和欲望,只余下最后这一次轮回果报之身,行将获得最终解脱,他们也是无法测知佛的智慧的。假使全世界的人都像舍利弗那样富有智慧,他们即使穷尽思想和智力来揣测佛的智慧,也是揣测不到的。别说一个世界,就是十方所有世界中的众生都像舍利弗或其它所有的佛弟子那样智力超群,挖空心思,共同来度量、揣测佛的智慧,也还是不能理解的。因为这些声闻弟子的智慧只是权宜之智而非体悟实实相境界的实智。比声闻乘更高一级的辟支佛乘具有锐利的智慧,他们已断尽烦恼,即将最后解脱。可就是这些辟支佛,即使像竹林一样密密麻麻地布满十方世界,他们万众一心,在亿万劫那么长的时间里,共同思量佛的实智,也是连一点点都无法知道的。初发心的菩萨,已曾供养过无数的佛,他们对佛法的道理宗趣都通达无碍,而且还善于讲说。假使这些初发心的菩萨像稻子、麻、竹子和芦苇那么充满了十方世界,他们一心一意,用其微妙的智慧,在恒河沙劫那么长的时间里,共同思量,也无法知道佛的智慧。那些发心之后不再后退的菩萨,即使像恒河之沙那么多,他们一心共求佛的智慧,也是不得知晓的。 原典: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舍利弗当知,诸佛语无异,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世尊法久后,要当说真实。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令脱苦缚,逮得涅槃者。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现代汉语译文:释迦牟尼佛又告诉舍利弗说:这种清净超凡、不可思议、甚深微妙的实相之法,我今天已全部证得。只有我和十方诸佛才知道实相之法的深妙义趣。舍利佛,你应当知道,十方三世一切佛的话语是没有什么两样的,都说的是真实的、同样的妙法,所以,对于佛所说的各种法,都应当坚信不疑。我说法已很长时间了,各个时期所说之法皆不相同,在这说法的最后时期,我就应该将所有的真空的、终极的佛法和盘托出。过去,我说四谛法教化声闻乘弟子,说十二因何缘法教化缘觉乘弟子,都是为了让他们脱离痛苦的系缚,迅速达到涅槃解脱的彼岸。佛善于随宜说法,因机施教,针对不同时期、不同众生,佛示以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乘之教,其中菩萨乘才是最真实的、最终极的教法。众生不理解这种终极之法,处处执着,看不破,放不下,从而难以获得彻底的解脱,不得达到佛的境界。今天,我将宣说这种终极之法,以使众生从执着束缚之中解放出来。 原典: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尔时舍利弗知四众心疑,自亦未了,而白佛言:世尊!何因何缘殷勤称叹诸佛第一方便、甚深微妙、难解之法?我自昔来,未曾从佛闻如是说;今者四众咸皆有疑。唯愿世尊敷演斯事。世尊何故殷勤称叹甚深微妙难解之法?现代汉语译文:那时,参加法会的大众之中有些修习声闻小乘,已断除烦恼的阿罗汉如阿若憍陈如等一千二百多人,还有些发心求声闻乘和辟支佛乘的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他们各自都在想:今天,世尊为什么要反复而周备地称赞诸佛随机施教的方便法门呢?今天,他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佛所证司的妙法甚深难解,他所讲的佛法,其真实的旨趣都是很难理解的,所有声闻弟子和辟支佛都不能领会其中的奥妙。佛以前所讲的那种涅槃解脱法义,我们都已领会,并将依此进入涅槃境界。可是,现在佛的意思是说以前所讲的法并不是究竟彻底的实法,只是权宜方便的权法;以前说的并非实智,而是权智。佛这么一说,把我们都搞胡涂了,不知佛所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究竟的义理到底是什么。当此之时,舍利弗知道大家心中的疑惑,加之他自己也不明白,于是问佛道:世尊,您今天为何再三称赞三世诸佛那些灵活方便而又深奥的法门呢?我舍利弗自从跟着您学法修行以来,已四十多年了,还从来没有听您这样说过。今天,四众弟子对此都不明白,恳望世尊为我们讲讲其中的道理,今天您到底为何要如此殷勤地赞叹如来世尊的奥妙难解之法门? 原典: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舍利弗想在复述一下自己的想法,便以偈颂形式说道:原典:慧日大圣尊,久乃说是法,自说得如是,力无畏三昧、禅定解脱等,不可思议法。道场所得法,无能发问者;我意难可测,亦无能问者。无问而自说,称叹所行道,智慧甚微妙,诸佛之所得。无漏诸罗汉,及求涅槃者,今皆堕疑网,佛何故说是?其求缘觉者,比丘比丘尼,诸天龙鬼神,及乾闼婆等,相视怀犹豫,瞻仰两足尊,是事为云何,愿佛为解说。于诸声闻众,佛说我第一。我今自于智,疑惑不能了,为是究竟法?为是所行道?佛口所生子,合掌瞻仰待,愿出微妙音,时为如实说。诸天龙神等,其数如恒沙,求佛诸菩萨,大数有八万,又诸万亿国,转轮圣王至,合掌以敬心,欲闻具足道。现代汉语译文:世尊啊,您是最尊贵的圣人,您的智慧好比太阳一样无与伦比。好多年以来,你为众生演讲这些佛法,循循善诱,勤勉不息。您说您自己已证德如是诸法:十种智力、四无所谓、种种神通三昧、四禅八定、八种解脱等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法门。佛通过长期修道所得到的微妙之法是实智,而不是权智,所以,声闻、缘觉之人都不明白,也没有人能够发问。这种法只有佛这才能明白,佛所达到的这种意境,是很难揣摩测度的,所以,也是没有人能发问的。没有人问,世尊便自己宣说这种法,并称扬赞叹佛所行的无上圣道。由此佛道而得的真实智慧与权宜之智不同,它是极其微妙的,只有诸佛才能得到的。经佛这么一说,如今,无论是已断除烦恼的罗汉,还是求证涅槃的辟支佛等众弟子们都已堕入疑网之中,他们都在暗自发问,佛为何今日又这么说呢?那些追求缘觉的比丘、比丘尼以及诸天神、龙神、鬼神,还有干闼婆等大众疑虑重重,面面相觑。他们都望着释迦牟尼佛,期待着佛为他们解释其中的原由。在所有声闻弟子中,佛说我是智慧第一,但即使以我的智慧,如今也不能理解佛的意思了。到底什么法是究竟的法门,什么道是佛所行的圆满之道?作为佛口所生的真子——菩萨,都已合起掌来,恭敬地看着佛,等待着佛开口说法,盼望佛说出最美妙的法音,道出最真实的道理。如恒河之沙那么多的天龙八部神,约八万都求证佛果的各类菩萨,以及亿万国土等都来到佛的面前,他们都合起掌来,虔心敬佛,想听闻世尊演说所修证的这种具足圆满的无上菩提大道的真实义理。 原典:尔时佛告舍利弗:止,止!不须复说。若说是事,一切世间诸天及人皆当惊疑。
现代汉语译文:这时,佛对舍利弗说:算了!算了!不必再说了。若说这种至高无上的奥秘之法,一切世间的诸天神和人类都会惊异怀疑。 原典: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所以者何?是会无数百千万亿阿僧祇众生,曾见诸佛,诸根猛利,智慧明了,闻佛所说,则能敬信。现代汉语译文:舍利弗又对佛说:世尊啊,请您说吧!为什么呢?参加这次法华盛会的亿万众生皆曾见到过佛,他们的根性非常聪明,他们的智慧都十分明亮通达。他们听过佛的宣说之后,就会产生出敬信之心来的。 原典: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现代汉语译文: 接着,舍利弗想重新表达自己的意思,便以偈颂形式说道:原典:法王无上尊,唯说愿勿虑。是会无量众,有能敬信者。现代汉语译文:妙法之王,世间最尊贵的佛呀,您不必担心,就为我们讲解无上道法的奥秘吧。这次法会中有无量无数的众生,肯定有能够敬信奉持的弟子。 原典:佛复止舍利弗:若说是事,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当惊疑,增上慢比丘将坠于大坑。
现代汉语译文:佛又制止舍利弗说:如果我宣讲这种佛法,一切世间中的天神、人众、阿修罗都会惊惧而怀疑的,尤其是那些虚伪傲慢的比丘,他们自以为一切佛法都懂了,不会相信还有未解的妙法的。这些人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他们将堕于地狱、饿鬼或畜生道中。 原典:尔时世尊重说偈言:止止不须说,我法妙难思。诸增上慢者,闻必不敬信。现代汉语译文:这时,世尊又以偈言形式复述道:算了!算了!不必说了。我这种甚深微妙的法门一般人是想象不来的,那些虚伪傲慢之辈听后肯定不会恭敬信受的。 原典:尔时舍利弗重白佛言:世尊!唯愿说之,唯愿说之!今此会中,如我等比百千万亿,世世已曾从佛受化。如此人等,必能敬信,长夜安隐,多所饶益。现代汉语译文:这时,舍利弗又对佛说道:世尊啊,请您为我们宣说吧!请您为我们宣说吧!在今天的这个盛大法会中,与我们同辈份的弟子们足有亿万之众,他们世世代代接受佛的教化,这样的人必然会对佛所说的妙法产虔诚的信仰的。他们一旦听闻佛说这样的妙法,就会在漫漫的长夜之中,身心安稳,得到无穷的益处。 原典: 尔时舍利弗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舍利弗想再说一遍,于是又以偈颂形式说到:原典:无上两足尊,愿说第一法,我为佛长子,唯垂分别说。是会无量众,能敬信此法,佛已曾世世,教化如是等,皆一心合掌,欲听受佛语。我等千二百,及余求佛者,愿为此众故,唯垂分别说。是等闻此法,则生大欢喜。现代汉语译文:至高无上、福慧双圆的世尊啊,请您为我们宣讲这独一无二的妙法吧。我舍利弗是佛的大弟子,今日恳请您详细地分别解说。请您放心,这次法会中的无量众生都会恭敬信受您的妙法的。他们已多生多世蒙佛教化,怎能忘记佛的法乳之恩呢?您看他们都已诚心敬意,虔诚合掌,静等着听受您的话语了。我等一千二百人及其它一些求证佛果的弟子,愿为在座的大众请法于您,恳请您分别解说佛的无上妙法。我们这些人如果听到这等微妙之法,必定会皆大欢喜。 原典:尔时世尊告舍利弗:汝已殷勤三请,岂得不说。汝今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现代汉语译文:这时,世尊告诉舍利说:你已连续三次恳切请求,我怎好不说呢?现在,你就洗耳恭听,仔细思考,我将为你们分别解说。 原典:说此语时,会中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五千人等,即从座起,礼佛而退。所以者何?此辈罪根深重及增上慢,未得谓得、未证谓证,有如此失,是以不住。世尊默然而不制止。现代汉语译文:就在如来世尊说这话时,法会中有部分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等约五千人立即从其座位上站起来,对佛行礼之后,退出了法会呢?因为他们前世种下的罪恶之根太深重了,这些人福薄慧浅,毛病很多,尤其是骄傲自满,他们本来没有得到上人法,却说自己已经得到;本来还没有证得某种果位,却自认为已经证得。这些人有如此的过失,所以他们又坐不住了,看来,他们是无缘听法华经的。对此,世尊默然而不加制止。 原典:尔时佛告舍利弗:我今此众,无复枝叶,纯有贞实。舍利弗!如是增上慢人,退亦佳矣。汝今善听,当为汝说。现代汉语译文:接着,释迦牟尼佛对舍利弗说:现在留下的已不再有碎枝杂叶,全是有善根,有真纯信心的人,舍利弗,这些傲慢水平面浅薄的人走了也好,你们喜欢听,我就为你们说吧。 原典: 舍利弗言: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现代汉语译文: 舍利弗连忙说:太好了!世尊,我们非常喜欢听您说法。原典:佛告舍利弗: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华,时一现耳。舍利弗!汝等当信佛之所说,言不虚妄。舍利弗!诸佛随宜说法,意趣难解。所以者何?我以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演说诸法。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唯有诸佛乃能知之。所以者何?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舍利弗!云何名诸佛世尊唯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诸佛世尊,欲令众生开佛知见,使得清净故,出现于世;欲示众生佛之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悟佛知见故,出现于世;欲令众生入佛知见道故,出现于世。舍利弗!是为诸佛以一大事因缘故出现于世。现代汉语译文:佛告诉舍利弗说:这种妙法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听到的,只有在各种条件成熟时,诸佛如来才宣示它于众生,就好比优昙钵花一样,只是到了一定时间才开放。舍利弗,你们这些人应当相信佛所说的教法,佛说的一切话语都是真实不虚的。舍利弗,诸佛为了显示真实的法旨而以一种权宜之法随机施教,因人说法,这其中的道理是不容易明白的。为什么呢?多少年来,我一直以种种方便法和因缘法,并举出许多譬喻的言辞来演说诸法。这种法不是一般的认识所能理解的,只有诸佛才知道这种法的奥妙。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所有的佛都只有为着一件大事才出现于世的。舍利弗,怎样理解诸佛只是为着一件大事才出现于世呢?诸佛见众生为无明所缚,生生死死,轮回受苦不得解脱,为了使众生打开佛知、佛见之门,从而剔除愚昧,洞明诸法实相,证到清净的果位。所以,诸佛才出现于世;为了给众生指示佛知、佛见,使他们明白人人都有佛知、佛见,所以,诸佛才出现于世;为了使众生觉悟自身本有的佛知、佛见,使他们内心深处真正领受,所以,诸佛才出现于世;为了使众生实际证入佛知、佛见,从而证得佛果,最终解脱,所以,诸佛才出现于世。舍利弗,这就是诸佛因为一件大事的缘故才出现于世的道理。可见,所谓大事因缘,实际上就是欲令众生开、悟、入佛知、佛见,从而了脱生死,离苦解脱 原典:佛告舍利弗: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诸有所作,常为一事,唯以佛之知见示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但以一佛乘故,为众生说法,无有余乘,若二、若三。舍利弗!一切十方诸佛,法亦如是。舍利弗!过去诸佛,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诸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未来诸佛当出于世,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现在十方无量百千万亿佛土中,诸佛世尊多所饶益安乐众生,是诸佛亦以无量无数方便,种种因缘、譬喻言辞,而为众生演说诸法,是法皆为一佛乘故。是诸众生,从佛闻法,究竟皆得一切种智。舍利弗!是诸佛但教化菩萨,欲以佛之知见示众生故,欲以佛之知见悟众生故,欲令众生入佛之知见故。现代汉语译文:释迦牟尼佛接着又对舍利弗说:诸佛如来只是教化,让他们明白,所有一切作为常常就为着这一件事,即唯以佛知、佛见,开示、觉悟众生。舍利弗,如来世尊仅仅以唯一的佛乘来为众生说法,除此佛乘之外,再没有其它什么乘了,既无所谓大、小二乘,也无所谓声闻、缘觉、菩萨三乘。舍利弗,所有十方诸佛所说的法也都是如此,只有唯一的乘,而无其它的乘。舍利弗,过去世中的诸佛以无数方便权宜之法,通过种种因缘果报、各类譬喻、美妙的言辞等为众生演说了一系列佛法。这些佛法无论是以小乘、大乘,还是以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形式出现,佛的本怀只是为了演说这唯一的佛乘。众生跟从诸佛听法修习,最终将获得一切种智,即唯佛具有的中道智慧。舍利弗,未来世中的诸佛,他们出世之后,也将以无数方便之法,借助于种种因缘、种种譬喻以及美妙的言辞,为众生演说一系列佛法。这些佛法无论以何种形式出现,它们最终的目标都是为了说明唯一的佛乘。未来世中的众生随佛听法,最终也将证得无所不知的一切种智,从而成佛解脱。舍利弗,现在世中的十方无数佛国中,所有的佛都在饶益众生,使众生得到安稳和快乐。这些佛也是以无量方便之法,利用各种因缘、譬喻和言辞为众生演讲各类佛法。这些佛法都是围绕着唯一的佛乘而展开的。十方世界的众生听佛法,终将获得佛的无上圣智。舍利弗,所有过去、现在、未来的佛的宗旨就是教化菩萨,欲以佛的知见指示众生,欲以佛的知见觉悟众生,欲使众生证得佛的知见,从而得到佛的圣智,达到佛的果位。 原典:舍利弗!我今亦复如是,知诸众生有种种欲,深心所著,随其本性,以种种因缘、譬喻言辞,方便力而为说法。舍利弗!如此皆为得一佛乘、一切种智故。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无二乘,何况有三。舍利弗!诸佛出于五浊恶世,所谓劫浊、烦恼浊、众生浊、见浊、命浊。如是,舍利弗!劫浊乱时,众生垢重,悭贪嫉妒,成就诸不善根故,诸佛以方便力,于一佛乘分别说三。舍利弗!若我弟子,自谓阿罗汉、辟支佛者,不闻不知诸佛如来但教化菩萨事,此非佛弟子,非阿罗汉,非辟支佛。又,舍利弗!是诸比丘、比丘尼,自谓已得阿罗汉,是最后身,究竟涅槃,便不复志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当知此辈皆是增上慢人。所以者何。若有比丘、实得阿罗汉,若不信此法,无有是处。除佛灭度后,现前无佛。所以者何?佛灭度后,如是等经受持读诵解义者,是人难得。若遇余佛,于此法中便得决了。舍利弗!汝等当一心信解受持佛语。诸佛如来言无虚妄,无有余乘,唯一佛乘。现代汉语译文:舍利弗,我如今也是这样。我深知众生有各种各样的欲望,这些欲望已深刻地植根在众生的心念之中,所以,我便随顺众生的本性,用各种因缘果报、譬喻故事及其它各种方便之力而他们说法。舍利弗,我这样教化众生,也都是为了使他们理解唯一的佛乘,从而最终获证无所不知的佛智,达到佛的境地。舍利弗,十方世界中尚且没有二乘之分,更何况还有什么三乘呢?舍利弗,诸佛出现于五浊恶世,所谓五浊是指劫浊,即整个世代灾难不断;烦恼浊,即众生充满贪欲、恼怒、愚痴等各种烦恼;众生浊,即众生不信善恶报应,不持禁戒,而受众苦;见浊,即众生持邪恶或错误的见解,佛教正法日益衰替;命浊,即众生因作恶业,寿命极短。所以说,舍利弗,当劫浊大乱时,众生的罪垢非常严重,悭吝、贪婪、嫉妒、,从而种下了不善之根。所以,诸佛便以其方便之力,分别讲三种佛法,以逐渐引导他们归入佛乘。舍利弗,如果我的弟子有人说自己是阿罗汉、辟支佛,但却不闻不知诸佛如来方便法门教化菩萨证入佛果的微妙之法,那么,他们便不是佛的弟子,不是阿罗汉,不是辟支佛。另外,舍利弗,这些比丘、比丘尼自认为已证得阿罗汉果,已处在最后一次轮回果报之身,以后将不再轮回转生,将证入究竟的涅槃,所以,这些人便不再发心追求无上圣智了。要知道这种人都是些骄傲无知之徒。为什么呢?如果有的比丘的确已证得阿罗汉果位,但他若不再信受这部妙法的话,也是绝对不正确的。除非在佛灭度后,众生面前没有佛。为什么呢?因为佛灭度后,像《妙法莲华经》这样的经典,很难找到能受持、读诵、理解义趣的人。如果能遇到其它的佛,那么,对于《妙法莲华经》中的这种开权显实的道理便会明白了解。舍利弗,你们应当专心一意地信仰、理解、受持佛所说的这种法。诸佛所说的话语没有虚妄不实的,没有其它什么乘,只有唯一的佛乘。 原典: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现代汉语译文: 这时,世尊想再说一遍刚才的意思,于是以偈颂形式说道:
原典: 比丘比丘尼,有怀增上慢, 优婆塞我慢,优婆夷不信, 如是四众等,其数有五千, 不自见其过,于戒有缺漏, 护惜其瑕疵。是小智已出, 众中之糟糠,佛威德故去, 斯人鲜福德,不堪受是法。 此众无枝叶,唯有诸贞实。 舍利弗善听!诸佛所得法, 无量方便力,而为众生说。 众生心所念,种种所行道, 若干诸欲性,先世善恶业。 佛悉知是已,以诸缘譬喻、言辞方便力,令一切欢喜。或说修多罗、伽陀及本事、本生未曾有,亦说于因缘、譬喻并祇夜、优波提舍经。钝根乐小法,贪着于生死,于诸无量佛,不行深妙道,众苦所恼乱,为是说涅槃。我设是方便,令得入佛慧,未曾说汝等,当得成佛道。所以未曾说,说时未至故,今正是其时,决定说大乘。现代汉语译文:比丘、比丘尼中有些傲慢浅薄的人,优婆夷中也有这样的人,包括优婆夷中的那些狐疑不信者,这四类人一共有五千人。他们持戒不严,看不见自己的过错,而且还护着自己的毛病。这些小智之人已经出去了,他们是大众之中的糟粕,因惧怕佛的威仪和德行,所以才离开了。这些人福薄德寡,不能信受这样的妙法。现在留在法会中的人已没有碎枝残叶,全是真实的具有大乘根器的人。舍利弗善于听闻诸佛所得之法。诸佛的教法是以无量的方便之力而为众生随机演说的。每个众生心里所想,他们各种各样的行为,各种各样的欲望和根性,他们前生所造的善业,这一切,如来世尊全都知道,因此,佛就用种种因缘法、譬喻法、并使用一些美妙恰当的言辞来为众生讲经说道,以使所有听法者都能心领神会,欣然接受。也正因为如此,在长期的说法生涯中,佛曾说过各种形式的法,有时说长行直述的契经即修多罗,有时就每句字数固定的偈颂即伽陀,有时说弟子们前世因缘的本事,有时说自己前世因缘的本生,有进说佛显现种种神通的稀有之事,即未曾有,有时说各种因缘,有时说各种譬喻,有时说重宣契经教义的重颂即祇夜,有时说阐释佛法意义的论议即优婆提舍,那些愚钝的人眼光短浅,看不到大乘佛法的微妙旨趣,只喜欢小乘之法,这些人看不透生死,贪着于人生。他们过去在无量个佛面前未曾修行深奥微妙的佛道,所以,生生世世遭受诸苦,心恼意乱,无由解脱。对于这些人,我就讲说涅槃解脱之法,先将他们从生死贪着之中解放出来。通过这种随宜施教的权且之策,引导他们逐步入无上圣智。过去,我从来没有明确说过你们这些人都会成佛果。之所以没有这样说,是因为时机尚未成熟。今天正上时候,我决定要说大乘的妙法。 原典:我此九部法,随顺众生说,入大乘为本,以故说是经。有佛子心净,柔软亦利根,无量诸佛所,而行深妙道。为此诸佛子,说是大乘经,我记如是人,来世成佛道,以深心念佛,修持净戒故。此等闻得佛,大喜充遍身,佛知彼心行,故为说大乘。声闻若菩萨,闻我所说法,乃至于一偈,皆成佛无疑。现代汉语译文:我这九部法门,都是随顺众生的根性和各种机缘而说的,最终目的都是引导众生归入大乘佛法,因此我今天才说这部《妙法华莲经》。其实,有许多佛弟子本来已具备了大乘的根基,他们心地清净,性情柔和,头脑聪明。这部分人已在无量个佛那里修行过深奥微妙的佛道。今天,我就为这一类人说此大乘经典,并为他们授记:这些人来世必将成佛。由于他们内心深处非常敬慕佛,多少年来一直严持净戒,所以,一旦听说自己也将成佛,他们肯定会充满欢乐的。佛深知此类众生的思想和修行,所以才为其讲说大乘无上法门。无论是小乘声闻弟子,还是大乘菩萨弟子,只要听了我的这次说法,甚至只听了一句偈颂,他们将来都会毫无疑问地成佛的无上果位。 原典:十方佛土中,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说佛智慧故,诸佛出于世。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终不以小乘,济度于众生。佛自住大乘,如其所得法,定慧力庄严,以此度众生。自证无上道,大乘平等法,若以小乘化,乃至于一人,我则堕悭贪,此事为不可。现代汉语译文:在十方所有的佛国世界之中,只有唯一的佛乘之法,没有大小乘之分,也没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之别,除过佛的各种权宜方便说法之外。不过,佛的这些权宜法门仅仅是以假借的名言概念来引导众生修证佛智佛慧的。为了宣说佛的科研智慧,诸佛出现于世,只有这件事是真实,其它如二乘或者三乘等都不是真的,只能算作方便权巧的法门。可是诸佛终究并不是以小乘之法济度众生。佛本身就住在大乘法中,与其所证得和无上妙法融为一体。所以说,佛是用最深的定力和最高的智慧武装起来的,佛也是用这种无上的佛法来救度众生的。佛自己已证得了无上的佛道,即大乘的平等之法,所以,我如果还以小乘这法教化众生,即使是一人,便算我堕于悭吝与贪婪,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 原典:若人信归佛,如来不欺诳,亦无贪嫉意,断诸法中恶。故佛于十方,而独无所畏。我以相严身,光明照世间,无量众所尊,为说实相印。舍利弗当知,我本立誓愿,欲令一切众,如我等无异。如我昔所愿,今者已满足,化一切众生,皆令入佛道。现代汉语译文:如果有人信仰佛法,皈依于佛,佛就会以诚相待,绝不欺诳,也没有任何贪婪、嫉妒之意,佛将谆谆教化,使其断除恶业,一心向善。所以,佛是最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人,他能于十方世界中泰然自居,毫无畏惧。我释迦牟尼佛以各种殊妙的相状庄严自身,我的光明已照遍一切世间,引起无量众生对佛的尊崇,这都是为了今天演说微妙的实相法印。舍利弗,你知道我的本意,我早已立下誓愿,要使一切众生证成佛果,与我毫无不同之处。昔日的誓愿如今已付诸实施,即教化一切众生,使他们都证得入佛道。 原典:若我遇众生,尽教以佛道,无智者错乱,迷惑不受教。我知此众生,未曾修善本,坚着于五欲,痴爱故生恼。以诸欲因缘,坠堕三恶道,轮回六趣中,备受诸苦毒,受胎之微形,世世常增长。薄德少福人,众苦所逼迫,入邪见稠林,若有若无等。依止此诸见,具足六十二,深着虚妄法,坚受不可舍,我慢自矜高,谄曲心不实,于千万亿劫,不闻佛名字,亦不闻正法,如是人难度。现代汉语译文:如果我遇着众生,全讲些高深无上的佛道,那么,没有智慧的人便会思想混乱,迷惑不明,所以,也就不会信奉。我知道这些众生未曾修行善业,没有种下善根,他们贪着于财、色、名、食、睡等五种欲望,愚痴爱恋,穷追不舍,从而产生了种种烦恼。由于贪着于五欲,造下了无尽的恶业,所以他们总是轮回转生于地狱、饿鬼、畜生等三恶道之中,或是在整个六种轮回之道中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备受诸苦的煎熬。受孕胞胎,生微末之形,今世出牛胎,下生入马腹今生张家子,来世李家女,生生世世,轮回不息。功德微薄、福业很少的人总是要受各种痛苦的逼迫的。这些人已陷入邪见的密林之中,他们或执着于有,或执着于无,坚持此等错误的观点,其数共有六十二种之多。这六十二种观点全是荒谬不实之法,可他们却坚定信受,不愿放弃。还有,他们傲慢自大,善于谄媚奉承,不正直坦率,心地不诚实。这些人于千万亿劫之中,连佛的名字都没有听过,也从没有听闻过真正的法义,所以说,这类人的确难以度化。 原典:是故舍利弗!我为设方便,说诸尽苦道,示之以涅槃。我虽说涅槃,是亦非真灭,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佛子行道已,来世得作佛,现代汉语译文:舍利弗,由于这些人福慧太浅,邪见太深。所以,我便为他们设计了一套权宜之法,给他们讲断除诸苦的办法,为他们指示出清净妙乐的涅槃解脱境界。我虽然为他们说涅槃寂灭之法,但这只是权巧方便之计,并非究竟真实的寂灭之法。其实,任何东西本来就是自性空无,寂灭无实的。佛弟子只要依佛的教法修行,循序渐进,回小向大,必然会体悟到一切非真,本自寂灭的实相妙法,所以,他们终将在未来的世代里证果成佛。 原典:我有方便力,开示三乘法。一切诸世尊,皆说一乘道,今此诸大众,皆应除疑惑,诸佛语无异,唯一无二乘。过去无数劫,无量灭度佛,百千万亿种,其数不可量。如是诸世尊,种种缘譬喻,无数方便力,演说诸法相。是诸世尊等,皆说一乘法,化无量众生,令入于佛道。又诸大圣主,知一切世间,天人群生类,深心之所欲,更以异方便,助显第一义。现代汉语译文:我通过方便权巧之力,为众生开示三乘法门,虽然有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的区分,但从本质上讲,所有的佛都只是说一乘的道法。说三乘之权教,是为显示一乘之实教,从开始的三乘必将会归于一乘。所以,今天在座的所有大众皆应该消除疑惑,要知道,诸佛的话语没有两样,他们所说之法只是一乘而无二乘。在过去的漫长岁月中,曾有过无量无数的佛相继灭度,其种类成千上亿,多得不可思量。所有这些佛都通过各种因缘法、譬喻法等许多方便法门为众生演说佛法,引导他们体悟真实之法相。这些佛其实讲的都是一乘佛法,他们相继教化无量无数众生,使其最终证入佛道。这些大圣之主的佛知道一切世间的天众、人众等各类众生内心深处和各种欲念,所以才随宜巧设种种方便法门,借此来显出第一义的佛乘。原典:若有众生类,值诸过去佛,若闻法布施,或持戒忍辱、精进禅智等,种种修福慧。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若人善软心,如是诸众生,皆已成佛道。诸佛灭度已,供养舍利者,起万亿种塔,金银及颇梨、车磲与马脑、玫瑰琉璃珠,清净广严饰,庄校于诸塔。或有起石庙,栴檀及沉水,木榓并余材,砖瓦泥土等。若于旷野中,积土成佛庙,乃至童子戏,聚沙为佛塔,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若人为佛故,建立诸形像,刻雕成众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宝成,鍮石赤白铜、白镴及铅锡,铁木及与泥,或以胶漆布,严饰作佛像,如是诸人等,皆已成佛道。彩画作佛像,百福庄严相,自作若使人,皆已成佛道。乃至童子戏,若草木及笔,或以指爪甲,而画作佛像,如是诸人等,渐渐积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但化诸菩萨,度脱无量众。现代汉语译文:如果有这样一类众生,他们在过去生中,曾遇到过许多佛,只要他们能听闻佛法,并依法修行,即布施度悭贪、持戒度毁犯、忍辱度瞋恚,精进度懈怠,禅定度散乱,智慧度愚痴,如此修持六度万行,增长福业慧根,那么,这些众生都已成佛了。诸佛灭度之后,如果有人怀着纯善温软之心,修习正法,日积月累,功德圆满,那么,这众生也均已证成佛道了。诸佛灭度之后,那些供养佛舍利的人,修建起成千上万个佛塔,并以金银、玻璃、砗磲、玛瑙、玫瑰、琉璃、珍珠等清净庄严的宝物进行全面的妆饰,同时,还用铰链庄严诸塔。或者有人建造石庙,用栴檀香及沉水香恭敬供养,或者以香木及其它木材和砖瓦泥土等盖佛庙,或者在旷野之中,积土成一座佛庙,或者小孩子玩耍时,聚沙为佛塔,等等,像这样的人,都该证果成佛了。如果有人要为佛树立形象,用种种不同的材料雕刻成佛像,这些人皆已证成佛道了。或者以七种宝物,鍮石、赤铜、白铜、白镴、铅、锡、铁、木、泥、塑料、漆布等作成佛像,这样的人也都成佛了如果有人彩画佛像,将佛像画得非常圆满庄严,这些人无论是自己画,还是请别人画,他们也都成佛了。甚至小孩子玩耍时,用草、树枝、笔或者指甲等画作佛像,这类人渐渐积累功德,具备大悲之心,从而最终证成佛果,并在佛位上教化菩萨,度脱无量众生。 原典: 若人于塔庙、宝像及画像, 以华香幡盖,敬心而供养。 若使人作乐,击鼓吹角贝, 箫笛琴箜篌、琵琶铙铜钹, 如是众妙音,尽持以供养。 或以欢喜心,歌呗颂佛德, 乃至一小音,皆已成佛道。 若人散乱心,乃至以一华, 供养于画像,渐见无数佛。 或有人礼拜,或复但合掌, 乃至举一手,或复小低头, 以此供养像,渐见无量佛。 自成无上道,广度无数众, 入无余涅槃,如薪尽火灭。 若人散乱心,入于塔庙中, 一称南无佛,皆已成佛道。现代汉语译文:如果有人在塔庙之中,面对佛的庄严宝像或画像,以鲜花、诸香、宝幡、宝盖等恭敬地进行供养;或者请人演奏音乐,如击鼓、吹奏长角、贝螺、笙箫、竹笛、箜篌、弹琴、琵琶、敲打铙钹,等等,将所有这些美妙的音乐全用来供养佛;或者以欢快喜悦的心情,歌唱梵音,赞颂佛的德行,甚至于只唱了一小微小的声音,像这样的人都以证得佛位了。有的人定力不足,心常散乱,这类人如果能在画像佛面前,用甚至一朵花进行供养,那么,他们将慢慢地见到无数个佛。或者有人以礼拜、合掌,甚至只举一手或只稍微低一低头等方式供养佛像,他们也会逐渐见到无数个佛。这些由最初的一念发心,渐积功德直到得见无数佛的修行者,自然而然地至高无上的佛道,并广行教化,度脱无数的众生,使他们都进入无余涅槃的解脱彼岸,就像薪尽火灭一样,永远解除众生的痛苦。另外,如果有人精神散乱,但只要能到塔庙中念一声南无佛,他们最终皆可证成佛的无上圣道,因为,万德圆融始于一念所种的佛因,将来必定得佛果。 原典:于诸过去佛,在世或灭度,若有闻是法,皆已成佛道。未来诸世尊,其数无有量,是诸如来等,亦方便说法。一切诸如来,以无量方便,度脱诸众生,入佛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阿修罗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