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练的是陈氏太极拳18式慢动作还是太极操

大家用这10条来检验你练的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吧!(附音频敬请收听)
我的图书馆
大家用这10条来检验你练的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吧!(附音频敬请收听)
今天偶然看到一篇标题为:“根本没有太极操,你别再妄加评论他人了!”的文章。认真拜读后既感到好笑又感到可怜。而可怜之人也必有可恨之处!老祖宗的太极拳就是被这样糟糟懂懂,以讹传讹的人给糟蹋的胡说八道,为所欲为。因为他们不仅自己无知者无畏,还影响了很多人也跟着信以为真!致使终身都把太极操当成了太极拳来练!对此,一代太极拳大家李雅轩先生生前曾说过这么一句令人警醒的话:“现在练拳的人中,99%的人打的都是不对的,因为,他们不懂得太极拳。”可见,太极拳和太极操的区别最迟在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存在了。什么是太极操?就是打着太极拳的姿势,但却连太极拳最基本的身法八要和练法十要都没有做到,做好。这就好似下厨房,能因为你会下厨房烧菜了,就以为自己是国家一级厨师了吗?我们一定要牢记,老祖宗留下来的任何一项传统文化内容都不是那么简单的,绝不是照着葫芦画个瓢就可以对外大肆招摇自己画的就是个葫芦那样的瞎胡闹。如果引得其他人也以为这就是葫芦,并也跟着这么画葫芦,那我们的太极拳当然也就成了所谓的太极操。我们每一个有良知,有责任心的太极人之所以一直对拳和操的区别没有间断过大声疾呼,就是不忍这类误人误己的言论糟蹋国粹,贻误太多太极拳爱好者们的热情与辛苦付出。我并不嘲讽和反对相对而言的太极操。存在就有它的道理。每个人的学习能力,身体条件,练习目的都是不一样的,只要能够从中获得好的身体,开心快乐,这又有什么不好呢?但并不能因此就认为这样练的就是太极拳了。那太极拳和太极操到底有什么不同呢?<p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aria-describedby="tooltip&&没有传承所学来的大多不是太极拳,因为我们的太极拳是非常富有内涵的习练体系和步步为阶的练习次序。没有老师的传授和经常性的指导,以为通过看书,看视频等等自学方式就能够练出太极拳的那些效果,这样的想法和做法肯定是不行的。如果自学就可以,我们一切都可以自学,又何必向老师学呢?显然是不行的。所以,没有老师,你就没法避免练的不是太极操!<p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aria-describedby="tooltip因为,太极拳是心身的合一运动。按照拳术要求去练习它,就必须要遵守“先在心,后在身”,“身虽动,心贵静”的要求。所以,人多的时候会就影响练习的效果。故须找一僻静处进行练习。若有三五好友,也是各练各的。而且每个人的高矮胖瘦不一样,若按照统一的口令进行练习这无疑是违背这项拳术的练习精神的。若不按照太极拳的这种特点要求去练,那也没法避免练的不是太极操。<p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aria-describedby="tooltip太极拳重质量不重数量。这种质量就在于每次练习都是一番心与身的对话。这种对话是在外表动作柔和匀称,内里以心行气下完成的。所以,给人以缠绵眷恋,和缓潺潺的视觉感受。这样就无法快起来。所以一套两套也就足够完成练拳的运动量了。而做不到这些,每次就会拳,剑,刀,扇一齐上阵的练七、八套。这样没有质量的练习就没法避免练的不是太极操。<p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aria-describedby="tooltip太极拳的正确练法会让习练者练一遍有一遍的体会。真当得上日练日新,积久而成能成真。进而内里不空,拳意上手,拳味上身。而练太极操十年还是十年的重复。十年如一日的坚持锻炼换来的却是十年如一日的水平!<p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aria-describedby="tooltip&&太极拳练的不仅仅是外形按照拳术要求而形成的间架结构变化,还涉及内里的精神,意气的作用。是精神意识在对动作的感知当中所做出的具体参与。而太极操练的仅仅是局限于外部动作的机械性运动标准,以及姿势优美好看。前者是西施绝美,或者是东施效颦!<p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aria-describedby="tooltip太极拳的每一动都先从脚下开始。然后是身体随之变化,最后才是手上的截止。即所谓的其根在脚,发之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是也。而太极操体现的是在运动当中,上半身先动,或者手先动,手多余的动。太极拳是用脚说话,太极操是用手比画。这是辨别教拳者和练拳者练的是拳还是操的极佳方法之一。<p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aria-describedby="tooltip太极拳是对平时思维,习惯的一种弱化,进而才能建立新的做功模式并加以强化。所以也有太极拳是用减法练拳的说法。而太极操是将几十年形成的思维,习惯继续强加到太极拳的练习当中,因此怎么练都实现不了太极拳的独有的效果。我们说,这就叫做用加法练拳。<p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aria-describedby="tooltip太极拳是拳练人,太极操是人练拳。前者是减法,是放下。你能舍,才能得!放下不易。所以我常说,练拳是场修行,练拳对人有实质性的改变;后者是加法,是固执。你不舍,怎有得?用主观去决策这种练习,而不是用这种练习改善主观的固执。故王宗岳先师说:“本是舍己从人。多误,舍近求远。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能舍掉,并顺从,本来就是这么简单点的事情。可是很多人不懂,不信,不行。所以练的错误,走了弯路,练了多少年也进不了太极拳这个殿堂。这不是舍近求远还是什么呢?<p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aria-describedby="tooltip太极拳的正确练习是不会伤膝盖的。因为太极拳的练习顺序是先站无极桩。无极桩是两个脚平行均衡的放松承重。在练习中感受松的感觉,在松的感觉中强化腿的松撑之能。然后再进入动态的练习内容当中。如此,即使是一条腿承重也能很稳并且不会违背人体力学的原理,进而不伤膝盖不毁膝盖。而太极操是直接上来就学套路,任何套路都是脚下分虚实的式子。一条腿承重,支撑腿又力量不够,且不会松,避免不了关节部位的较劲,别劲。所以,膝盖避免不了受伤和会疼。正确的练习次序和方法从一开始就不疼。<p data-original-title="" title="" aria-describedby="tooltip其实,拳、操只是一念间。正所谓心外无法。能放下,能松开,能谦卑,能有礼,则操也能变拳,反之拳也就是操。每个人开始学拳不具备练拳的那些整体条件,当然属于动胳膊动腿的操了。但在老师的引领下,有信心,有决心,有恒心的坚持练下去,慢慢也就变成了拳。最后我想说,有了以上10条,我们练习太极拳也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衡量认识。但是每个人的自身情况和目的都不一样,所以,不是只有拳好而操就不好。只要开心快乐,健健康康,那么我们做这项运动的意义也就达到了。只不过,更合乎拳理的练习方法和很好的执行的确更能让我们的身心获得十足的保障。但怎么取舍,这完全是每一个人的自由了!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拒绝访问 | www.diyitui.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diyitui.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43afaace52f743c5-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转载]你练的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
太极拳 -- 养生的拳;
太极操&--&运动的拳。
&太极拳&--&膝盖不会痛
太极操&--&多人膝盖会痛。
&太极拳&--&用意不用力;
太极操&--&用力不用意。
太极拳&--&练拳练“骨头”;
太极操&--&练拳练“肌肉”。
&太极拳&--&练拳开始练“脚”;
太极操&--&练拳开始练“手”。
&太极拳&--&推手不用力;
太极操&--&推手很用力。
&太极拳&--&发劲用丹田发;
太极操&--&发劲用外形发。
&太极拳&--&会放松;
太极操&--&不会放松(或假放松)。
&太极拳&--&极少会生病;
太极操&--&经常会生病
&&太极拳&--&学好一套拳起码要几年;&
&太极操&--&几天一套,学了一套又一套!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你练的到底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 两者有何差别你练的到底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 两者有何差别道法太极百家号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身的需求越发地强烈和迫切,太极拳成了众多群众的健身首选。这对太极拳而言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一些不好的现象也随之凸显,其中影响最大的一点便是—有些人所打的太极拳,实际上是太极操而不自知,误人误拳!  太极操与太极拳的差别  客观地说,因为每个人活动的出发点和目的不同,因此太极拳与太极拳与太极操两者之间并不是可以用优劣来比较和划分的。如果你活动的目的只是为了愉悦身心、消耗脂肪、求个“我高兴”,那么只要是不伤身体的动作都是对的!至于名字,便是拳呀操呀随便取,随人喜爱,无可厚非。这时有谁再拿拳理拳法要求他们,即便是出于好意,结果也往往适得其反破坏了人家的心情。  反之,如果你是把太极拳当成一门可以“牵动四两拨千斤,耄耋之年能御众”、可以“练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功夫来对待的,那么,太极拳与太极操之间就有了本质的区别。太极拳的一举一动都是有严丝合缝的明确要求的,举手投足间对错已分、胜负已判—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太极操和太极拳的三大区别  首先是对抗  任何一门真正的功夫都是具有很明显的对抗性,或者说实战功能的。真正的太极拳必然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对抗技能(推手、散手)。那些打着太极拳幌子在教太极拳操的人,好一点的只能打自己学生、差一点的只有嘴上功夫。有心学真正的太极拳的人,只要练习过一年以上,不妨多找人试试(不以伤害为目的)你学的拳能不能用上一点半点。笔者认为学功夫和修佛法是相通的,不光用心修炼,还要有证才行。纵然世间一武者,不退初心证太极。  其次说健身功能  以笔者的亲身体会,练对了的太极拳的健身功能远高于太极操。但同时也认为8岁以下80岁以上的初学者不适合深求。笔者因为幼年患有扁桃体发炎(五年级做的切除手术)用过太多的杭生素,所以虽然身形一直不算弱小,可自身免疫力却不是一般的差,曾经有过一次感冒打12个吊瓶的记录。为了强身健体,从初中开始喜欢武术,而后生死相许,一发不收。从初二开始到大一遇到师父之前练的东西,是现代搏击术的一些基本功和基础技击训练。这期间的体能、反应速度、洞察力、爆发力都能在多数同龄人之上,但是免疫力却未见改善,12个吊瓶的记录就是高三时创下的。自从学了陈氏太极拳的第二年到现在,笔者只感冒过两次,一次吃药,一次自愈。这对于以前“感冒从来不吃药(直接挂吊瓶)”的我来说是从未想过的事情。而且从练拳第三年开始手上的皮肤在冬天不用任何保养也是非常细腻的,周身再无冻伤之说。  最后说内功  不过“内练一口气”的这一说法还是不够全面的,人体有元、宗、卫、营四种气,呼吸只是其中之一的宗气。真正的内功应该是对着四种气都有改善的。笔者从初中开始练过大雁功、五禽戏、练过打坐。可惜的是“气感”一直是若有若无,更别说出什么“内景”了。而练拳以来虽然没有像以前刻意追求过什么,但该有的都有了。练到第三年的时候,手指手掌每天都是圆鼓鼓的很舒服,一垂手就能感到有东西流到了手指上、劳宫穴的感觉也是很明显。雷音也是在这一年的一个中午和别人动完手之后练拳的时候出的,当时的万分欣喜之情现在还鲜活于脑海。这些东西看似神奇,其实对真正的太极拳来说都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东西。  读书“学而不思则殆,思而不学则罔”,学拳亦如此,要多想想是不是,对不对,为什么?但是笔者觉得学拳的难度更高于读书,所以不仅要有学有思还要有修有证,如果是对的,就一定有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能证明它的正确性。  想要了解更多有趣且实用的健康知识,点击下方关注我们吧~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道法太极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太极既能防身又能养身 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如何迅速看清对方,练的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
悦太极投稿接受邮箱:
如何迅速看清对方,练的是太极拳还是太极操? 适合太极爱好者阅读,以及各地太极拳馆或太极老师给学员推荐的文章
太极操VS太极拳
太极拳,不单单要强身健体,养生、修心,还要追求功夫上身,以及达到人格的修炼;
太极操,退休后找点儿事做,找个不花钱或者少花钱的锻炼方式,以及找几个一起玩的伙伴。
太极拳,教学系统规范,每个动作都详细讲解,教师亲自示范,手把手的指导学员,力求拳架动作到位,不求身法低架,只求动作到位,精雕细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深入浅出;
太极操,新学员跟在老学员后面,一起随着老师练习,个别动作没看懂找机会问一问老师或者老学员,以及多跟着练几次就学会了,动作大体相似即可。
太极拳,注重基本功练习,桩功、定势反复纠正,缠丝功详细讲解示范,太极拳套路每个动作都拆招讲解、认真教学,并且通过推手及教师喂劲等方法检验功架,不需要音乐,拳中自有天籁音;
太极操,各类太极拳套路,太极剑等器械套路,最多加上八段锦、五禽戏等传统养生项目,每天练习也是一个套路接一个套路,跟着音乐节奏练,每个套路有固定的音乐辅助。
太极拳,对太极拳拳理理解深入,并且有内气的体会,功夫上身,充分理解意气与骨肉的主从关系,能够初步理解前辈们的拳经拳论,教学中能够指导学员体会意气和劲力形体的配合;
太极操,不用去管什么理论,也没听说有哪些拳经拳论,就是玩一玩,跟在后面练吧,而且练得也很开心,开心就好。
太极拳,一般要求室内场地,或者天气晴朗少风时在室外安静的地方;
太极操,一般是在公园里或者广场上,室外的场地;
太极拳,一般要求正规学拳8-10年及以上,所学系统深入,自己有深刻的体悟;
太极操,一般是同样在公园里跟在老师后面学习过几年,能够熟练的练习几个完整的套路。
太极拳,往往以中青年为主,也有很多小朋友,太极拳鼓励年纪小的学员学习,因为年纪越轻,学的越快,领会越好,尤其是身体健康有志于太极修炼的青少年;
太极操,以即将退休或者已经退休的中老年朋友为主,或者身体健康欠佳的一些人,听从医生建议开始学习太极拳,希望增强抵抗力和免疫力。
太极拳,不分寒暑,一年四季每天学习不辍,而且要求课后坚持练拳不懈,保证练拳的强度和训练量;
太极操,往往是早上跟在老师后面练习,偶尔家里有事儿就耽搁几天,忙好了继续,一到天冷或者刮风下雨就停练。
太极拳,因为有基本功的训练,以及套路动作规范,能够很好的获取训练效果,随着练习日久,身体松活,气血充足,功力日深,逐渐会体会到内气增长;
太极操,看起来衣袂飘飘,神采奕奕,各类套路也是动作娴熟,架子高低起伏,问起来内功是什么,一脸茫然,甚至想也不敢想。
太极拳,随着教学内容的不断推进,以及学习时间的积累,按部就班地达到教练设定的阶段性目标,而且体会不断的深入;
太极操,就这样每天练着,套路很熟悉,偶尔再学习个新套路,不追求什么境界的提高,没有实质性进步。
在以上十个方面的比较之下,太极拳与太极操练后产生不一样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当然,详细的讲起来,两者的差别远不止这十个方面。
有了以上的对比,我们就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学习内容了。
陈式太极拳发展史上一座里程碑
附:《陈氏太极拳图说》
陈鑫著。1933年由开封书局出版。今有上海书店出版社1986年1月出版之本,内容字体仍依旧版。此书著者自1908年写起,用功12年,手抄4本,寒暑不辍。书中有拳经谱、拳经论、缠丝劲述、拳势图解,实为陈氏太极拳最系统最全面的经验理论总结,为陈氏太极拳理论集大成者。陈王廷创拳以来,代有名手,著述几无。经七代传至陈鑫方有此巨著。此书未出,世上论太极之书、溯太极之源之人甚多,独陈沟无闻,故谬说流传。唐豪访源,此书刊行。世人方知陈氏太极拳发源流变。
陈鑫“陈式太极拳图说”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图解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