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1团何时改为65军直属工兵团好吗26团

唐人师长简历_五十四师战友联谊网
唐人师长简历
&&&&&【转载】&&&阅读
上一页
关注微信公众号
浏览手机网站
技术支持:
更多登录方式八一特刊:唯一从平遥建军的一支人民军队--平遥独立团!
文:二冯唐
在平遥古城洪堡拍摄的电视剧《亮剑》,让李云龙这个艺术形象和他的独立团驰名中外,妇孺皆知。而对当年真正浴血平遥,征战全国的平遥独立团,恐怕在五十万平遥人当中,所知者也寥寥无几。
1938年4月,日寇刚刚占领平遥后不久,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平遥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为了保护新生的抗日政府,同时组建了平遥公安队。平遥公安队初建时只有80余人,下设7个班。
到1940年5月,公安队发展到300余人,编为2个连,辖下9个排27个班,有步枪200支,冲锋枪9支,手枪5支,机枪2挺。人虽然不多,但装备确实不错,在当时的县级公安队中属于佼佼者。
1940年5月,为适应抗日新时期的形势要求,从平遥县公安大队抽调精干力量200余人,在沁源庄儿村成立了平遥抗日游击队,编为2个连,辖下8个排23个班。
平遥抗日游击队成立后,在赵力之等人率领下,打回平遥,在平遥东南部地区,建立了宝塔山抗日根据地。先是在全县5个区建立游击分队,又建立了20个村自卫小组,16个青年抗日先锋队筹建小组,32个游击小组,共有基干自卫队员22人,一般自卫队员712人,配合游击大队活动。
平遥抗日游击大队在抗日战争时期,与日伪进行了坚决的斗争,袭击黎基据点,郝家堡据点,围困东堡,破同蒲线铁路10公里,割电线20公里,多次护送党中央领导过辖区封锁线,有力地配合了抗日主力部队。
1945年10月,以平遥游击大队和5个区游击分队400余人为基础,扩充到800余人,成立了平遥县独立团,辖下2个营,属太岳军区一分区和平遥县委双重领导,1946年1月改编为新九团,归太岳军区一分区领导。
1947年7月改称太岳军区第18分区第42团;日改编为华北军区第15纵队43旅128团;参加上党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解放太原战役。在临汾战役中,当时的42团伤亡过半;血战太原淖马,128团受到嘉奖。
平遥老革命董克茂,曾在临汾战役中冲锋陷阵、勇敢杀敌,荣获大功两次,并获两功、两小功。在太原淖马战斗中,荣立两功。
日,改称第18兵团第62军184师551团。184师的前身,便是太岳军区一分区,是18兵团3大主力师之一,而551团又是其三个主力团之一。
1950年3月,551团随部挺进大西南,在师政委梁文英率领下,经雅安、荥经,过大相岭到汉源、富林,沿大渡河西进,向安顺、冕宁、泸沽地区前进,抵达西昌,梁文英便是中共西昌第一任地委书记,551团奉命驻冕宁、越西。
平遥人廉鉴功时任551团营长,自此扎根西昌,曾任西昌军分区副司令员。
1951年2月,551团在184师师长林彬率领下,改归第10军建制,准备参加抗美援朝。同年4月,184师一分为二,551师随师长出川北上华北,先后抵达河北定县、秦皇岛,担负海防任务,待命入朝。1952年4月,第10军解除入朝作战和海防任务。
后184师撤销番号建制,师直与战车26师师直一部及战车52团大部组建为第2战车学校,后改第2坦克学校,沿革至今为总装备部直属的装甲兵工程学院(军级)。
551团改编为工兵第26团,后沿革为总装备部某试训基地工程兵建筑54师第124团,从华北开赴大西北罗布泊,执行秘密任务---建设新中国核试验场。
鲜为人知的是,这是最早一支进入罗布泊的部队,在团长王茂法、政委刘际玉的率领下,在小站鄯善下车,沿着漫漫大戈壁,浩浩荡荡向西挺进,翻过火焰山,到达低于海拔150余米称之为火炉的吐鲁番盆地,经托克逊翻越天山,1959年4月到达乌什塔拉。
五十四师第一任政委马苏政在他的《八十回眸》一书中回忆写到:“施工条件最差,困难最大的是工程兵建筑第124团,仅供水不足就严重影响施工。孔雀河流到罗布泊的水已盐碱化,水质不仅人不能饮用,搅拌混凝土也不能用,全得靠汽车长途运送用水。汽车状况又不是很好,经常抛锚。"
在5年多的时间里,124团全体官兵,隐姓埋名,与其他兄弟部队一起,在艰苦卓绝的环境里,创造了世界工程奇迹和科学奇迹。
1964年6月,原子弹试验配套的所有工程胜利完成,还修建了简易飞机场,300余公里的简易公路,2300平方米营房,为确保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成功做出了贡献,基地党委发出嘉奖令,高度评价施工部队“发扬了吃大苦、耐大劳、连续作战的革命精神,充分体现了人民军队的硬骨头作风”。
此后的几十年里,在罗布泊进行了多次核试验,每一次试验背后,都有124团辛勤劳作的工程兵。
551团曾经还有一个炮兵营,改编时与184师炮兵团,550团炮兵营一起合编为炮兵第36团,先后归炮兵第14、11、7师等建制。1985年10月,该团调入沈阳军区某机械化集团军117师,改为步兵第36团。1990年10月,36团撤消番号和建制。
这是共和国历史上,唯一一支由平遥成长起来的老部队,他们的历史,许多还无从考证,我所了解的,不过是有关这支部队的一点皮毛。
向平遥独立团所有前辈致敬!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如果您喜欢官场特种兵,把官场特种兵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
仅代表作家本人的观点,不代表网站立场,内容如果含有不健康和低俗信息,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内容来源于互联网或由网友上传。版权归作者天机变所有。如果您发现有任何侵犯您版权的情况,请联系我们,我们将支付稿酬或者删除。谢谢!
All Rights Reserved.[转载]建国后中国人民解放军步兵师的发展(2011年版)之十
第181师至第200师
步兵第181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13
纵队第37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第181师,下辖第541、542、543团,师长王诚汉,政治委员张春森。前身是1944年9月组建于河南林县的八路军豫西抗日独立支队,支队司令员皮定钧、政委徐子荣,下辖第3、35团。1945年2月改为河南军区第1支队兼1分区。同年11月,支队在桐柏整编为中原军区第1纵队1旅,下辖第1、2、3团。1946年6月,参加中原突围,东进苏皖解放区后,改番号为华中野战军第13旅。1947年1月,改为华东野战军独立师,归1纵建制。1948年2月,该师调入华北内线作战,改番号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13纵队37旅,下辖第109、110、111团。1948年5月,随纵队归华北军区第1兵团建制。1950年11月,181师调归60军建制。1师调入第60军入朝参战,歼敌16754人。1953年9月回国。1953年11月初,师奉华东军区命令增编炮兵第587团(1969年改称师炮兵团)。1954年12月底开始,担任军事学院、总高级步校的演习、示范任务。1955年2月步兵第78师坦克自行火炮第283团改隶步兵第181师建制(日改隶步兵第179师建制)。1960年4月至1970年11月,担负迎外任务。1969年12月改番号为陆军第180师。1985年1月恢复第181师番号。同年9月,陆军第60军与陆军第1军合并整编为陆军第1集团军,181师调归第1集团军建制,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6年10月,改隶武警部队建制为武警第181师,辖武警第541(老虎团)、542、543、711团。
该师是我军序列中一支具有光荣历史和辉煌战绩的老部队,享有“皮旅”美誉。作为从太行军区走出的劲旅,181师基础好,干部强,作风硬,整体素质高,机动能力强,擅长野战。抗战末期,开辟和坚持了豫西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中,先后转战中原、华东、华北、西北、西南五大战场,参加了中原突围、两淮、涟水、盐城保卫战和孟良崮、临汾、晋中、太原、咸阳阻击、进军西南等著名战役战斗。抗美援朝中,又首创防御作战以来歼敌一个团大部的范例。战斗轨迹如此复杂、传奇,解放军数百万雄师劲旅中再无第二,这是“皮旅”永远的骄傲。改为武警机动师后,181师狠抓以“处突”为中心的战备训练工作,部队建设呈现出全面协调、持续安全发展的良好局面,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份出色答卷。2005年,武警542团政委丁晓兵被武警部队评为第八届“中国武警十大忠诚卫士”,2006年12月,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保持英雄本色的忠诚卫士”荣誉称号。近两年来,181师在新疆维稳、海关执勤、世博安保三项重大任务中表现突出,军委首长曾亲临看望该师值勤官兵,武警总部首长也大力称赞该师“管理严格、秩序正规、纪律严明、工作精细”。
该师部分主官:王诚汉上将(成都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政委)、张春森少将(安徽生产建设兵团政委)、温涌(陆军第60军政委、南京陆军学校政委)、李文卿上将(国防大学政委)、赵太忠中将(济南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182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13
纵队第38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第182师,下辖第544、545、546团,师长王海东,政治委员王贵德。该师前身是1947年10月以太行2分区41团、4分区44团、5分区51团为基础组建的太行军区独立第1旅,后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第38旅、华北军区第13纵队38旅。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解放成都等重要战役战斗。1951年3月,调归第11
军建制,546团直属川北军区,183师548团调归182师建制。1951年9月组建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387团(1954年5月调归步兵第191师改为坦克自行火炮396团)。2师改编为铁道工程第8师,1954年6月集体转业为铁道部铁路工程总局第4工程局,1958年10月撤消,所属各处并入武汉铁路局。
该师部分主官:王海东(四川省农业厅副厅长)、王贵德少将(铁道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黎&光大校(铁道部副部长)。
步兵第183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13
纵队第39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1军第183师,下辖第547、548、549团,师长钟发生,政治委员杨绍曾。该师前身是1947年10月以太行1分区34、35团和2分区40团为基础组建的太行军区独立第2旅,后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13纵队第39旅、华北军区第13纵队39旅。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扶眉、秦岭、解放成都等重要战役战斗。1950年3月,183师兼达县军分区,归川北军区建制,下辖3个步兵团、8个县警卫营、8个县人武部、61个区警卫队。各县地方武装均由183师部队调拨参与组建。1951年3月,548团调归182师建制。1952年3月,撤消183师番号,师直组建四川达县军分区机关,547团团部整编为川北公安总队部,后撤消。549团机构整编为1个汽车团机构。达县军分区机关于1994年7月,更名为达川军分区。2000年,更名为达州军分区。
该师部分主官:钟发生少将(南京军区副参谋长)、杨绍曾(五机部副部长)。
步兵第184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5纵队43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第184师,下辖第550、551、552团,师长林彬,政治委员梁文英。该师前身是晋冀鲁豫军区太岳军区1分区的地方部队,1946年曾改为18军分区,1948年5月随太岳军区划归华北军区领导。同年8月,以该分区机关及所属41、42、43团升级为新组建的第15纵队43旅,归华北1兵团建制。1949年4月,184师随18兵团调归第一野战军,进军西北。后又划归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解放西康。1950年4月,184师兼西昌军分区。1951年2月,184师奉命除留师部一部及552团组建西昌军分区外,师长林彬率550、551团外调四川双流,与185师的554团组成新的184师,改归第10军建制,同时组建师炮兵团,并按国防军的编制进行整编。同年4月,184师出川北上华北,先后抵达河北定县、秦皇岛,担负海防任务,待命入朝。1952年4月,第10军解除入朝作战和海防任务,部队整编,184师撤消番号和建制,所属团队分别调离改建。184师师直与战车26师师直一部及战车52团大部组建第2战车学校。550团调入69军28师,后改为84团。551团改为工兵26团,现为总装备部第21试验训练基地工程兵建筑第124团。554团改为工兵27团,后为工兵10团,现为沈阳军区陆军第40集团军工兵团,是著名的雷锋生前所在团。师炮兵团团部带本团3个营和550、551团炮兵营与原炮兵第3训练基地暂10团团部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第36团,归炮兵第14师建制。1952年6月,留四川的552团改编为公安第21团,现为武警重庆市总队2支队。
184师是一支土生土长的汾河子弟兵,在内线作战中,蓬勃向上,敢打硬仗、恶仗,不断发展壮大。从机动灵活的游击战到大规模的攻坚战和运动战,逐步锤炼成一支英勇善战的铁拳头。先后参加了临汾、晋中、太原三大战役。晋中战役中,太岳1分区41团坚守董村4昼夜,击退敌累计9个团的连续进攻,毙伤敌千余人,取得了阻击战的完全胜利,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受到华北1兵团司令员徐向前的高度表扬。战后,太岳军区对该团通令嘉奖,并授予“稳如泰山”锦旗一面。太原战役外围争夺战中,43旅血战淖马要塞,以两个团的兵力,顽强战斗,击退敌4个加强团29次疯狂反扑,毙伤俘敌4000余人,受到1兵团通令嘉奖。出山西后,转战陕、甘、青、川、康五省,累计歼敌匪5万余人,以自身优异的表现跻身18兵团三大主力师。
该师部分主官:林彬少将(装甲兵副司令员)、梁文英(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牛明智少将(装甲兵副政委)。
步兵第185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5纵队44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第185师,下辖第553、554、555团,师长涂则生,政治委员孔俊彪。第15纵队44旅于1948年8月由太岳军区第2军分区组建。先后参加了太原、解放西北、扶眉、兰州、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1950年2月兼西康军区雅安军分区。4团改归184师建制,3团改归186师建制,1952年5月,555团改编为西南军区独立第6团(后沿革为四川省军区独立第8团、武警四川省总队第4支队、达州市支队)。同年7月,185师番号撤销。
该师部分主官:涂则生少将(福建省军区副司令员)、孔俊彪少将(兰州军区副政委)。
步兵第186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15纵队45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2军第186师,下辖第556、557、558团,师长蒲大义,政治委员车敏瞧。第15纵队45旅于1948年8月由太岳军区第3军分区组建。先后参加了太原、解放西北、扶眉、兰州、进军西南等战役战斗。1950年3月,186师师直一部和558团组建康定军分区(1974年8月改称甘孜军分区)。1950年8月,186师进入贵州剿匪,先后进行雷公山地区合围、榕江剑河剿匪、黎(平)从(江)榕(江)合围等作战,歼匪31168名,为清除黔东南地区匪患作出了巨大贡献。1951年9月师率556团、557团、185师553团改归第16军建制(留558团作为康定军分区基干团,后改番号为西南军区独立第7团),同时组建师战车团。6师调调东北军区防空司令部。所属部队中,553团改为对空监视第225团,后为海军雷达2团。战车团于1953年3月改称69军107师战车团(后为坦克自行火炮第312团,1969年9月改称坦克7师27团)。556团和557团拆散建制,补充在朝部队。1953年1月,以186师师直机构为基础,扩编组成防空部队高射炮兵101、102师两个师部。其中高炮101师1955年3月改称防空军高炮101师,1957年5月改称空军高炮101师,1964年3月改称空军高炮第1师。1976年4月与高炮12师合并为高炮第1师。1985年8月与空军地空导弹兵19团整编合并为空军防空混成第1旅。1993年12月,撤消番号和建制。高炮102师1955年3月改称防空军高炮102师,1957年5月改称空军高炮102师,1964年3月改称空军高炮第2师。1976年4月与高炮12师合并为高炮第2师。1985年9月撤消和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蒲大义少将(云南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车敏瞧少将(第一军医大学政委)。
1969年10月,北京军区工程兵第2工区改编为陆军第186师,师长房淑瑜,政治委员徐世忠,隶属第63军建制。同年11月,改称第189师。
步兵第187师——1949年1月,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第7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第187师,下辖第559、560、561团,师长张英辉,政治委员刘光裕。该师前身系1945年9月以冀中第8分区首长、机关及主力部队组成的冀中纵队第2支队。1945年10月改称第12旅。1946年6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第7旅。该师是冀中老部队,在抗战期间千锤百炼,战斗力顽强,559团前身为八路军685团6连扩编的晋察冀军区老5团,2连为著名的红军连、“血战磨河滩英雄连”。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绥远、张家口、清风店、石家庄、冀东平北、平津、太原、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因转战蔚县,爱护百姓,有“蔚县旅”之美称。1949年4月,随第63军编入第一野战军序列.参加解放大西北。1950年12月,为适应抗美援朝作战的需要,187师在山东曲阜地区整编换装,将师山炮营扩编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67团)。同时,补充了新兵,轻武器装备改为苏式。1951年2月,随军赴朝作战,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以后的坚守防御作战,歼敌9074人。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187师一举突破了敌人严密设防的临津江,切断了掩护美军逃往汉城的英军第29旅与美军第3师的联系,在雪马里地区歼灭其格罗斯特郡团第1营,561团2连战士战士刘光子1人俘虏英军63人,战后荣立一等功,被志愿军总部授予“孤胆英雄”荣誉称号,是志愿军中抓俘虏最多的单项记录保持者。1953年10月,187师从朝鲜回国,驻河北省邢台地区。1953年11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92团(1968年9月,改隶坦克第6师建制)。月187师随军移防至山西省。1985年7月,整编为陆军第63集团军步兵第187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559团为甲种步兵团,560、561团改为教导团,炮兵团于1986年10月改为炮兵教导团。1989年9月,559团减编为乙种步兵团,560、561团由教导团改为乙种步兵团,师炮兵教导团改为乙种师炮兵团。1996年10月转隶武警部队,改称武警第187师,辖武警第559、560、561(大功团)、705团。
该师部分主官:张英辉少将(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刘光裕少将(北京军区空军副司令员)、徐信上将(副总参谋长)、阎同茂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刘荫超少将(63、65集团军军长、山西省军区司令员)、李忠少将(63军政委、甘肃省军区政委)、吴双战上将(武警部队司令员)。
步兵第188师——1949年1月,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第8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第188师,下辖第562、563、564团,师长宋玉琳,政治委员李真。该师是一支诞生于抗日战争烽火之中具有辉煌历史、威名显赫、战功卓著的英雄部队。1937年8月,毛泽东派红军团长孟庆山从延安赴冀中,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年底,以孟庆山为司令员的河北游击军光荣诞生。1938年5月,改编为八路军第3纵队兼冀中军区之第10支队兼第4军分区。1940年7月,改称冀中军区第9军分区。1945年9月以9分区首长、机关及主力部队组成冀中(杨成武)纵队第3支队,10月改称第13旅。1946年6月,整编为晋察冀军区第3纵队第8旅,习称“野八旅”,下辖第22、23、24团。1948年5月,随纵队划归华北军区第2兵团建制。1949年4月,随第63军编入第一野战军序列.参加解放大西北。1950年12月。为适应抗美援朝作战的需要。188师在山东邹县地区整编换装,师山炮营扩编为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68团),同时补充了新兵。轻武器装备改为苏式1953年10月,188师从朝鲜回国,驻河北邯郸。11月,组建师坦克自行火炮393团(1968年9月调归军区坦克第6师建制)。60年代末,随63军移防山西。1985年7月,188师整编为甲种摩托化步兵师,下辖步兵第562、563(大功团)、564团、炮兵团、坦克团(坦克7师第28团转隶)、高炮团(63军高炮团转隶)。1998年,撤消564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2003年,在体制编制调整中,63集团军撤消,188师由摩托化步兵师改建为机械化步兵旅,转隶27集团军建制。
在抗日战争中,188师的前身部队首创了闻名中外的平原地道战,组建了神出鬼没的白洋淀雁翎队和机智勇敢的敌后武工队。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华北、西北8省,先后参加了大同、张家口、保北、石家庄、平津、太原、兰州等24个主要战役。抗美援朝,该师突破临津江、血战铁原、保卫开城,打出了国威军威。在光荣的革命征程中,经受了各种艰难困苦的磨练,于战争烈火中百炼成钢。该师整体素质高,攻守兼备,战斗作风特别顽强,是晋察冀军区头等主力部队。华北人民赞誉“野八旅”:英勇善战、劳苦功高。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188师涌现出“群众纪律模范团”、“大功团”、“钢铁第一营”、“猛虎连”、“宁死不屈的八勇士”和燕秀峰(小兵张嘎原型)、张新年、于希贤、郭恩志、苏文禄等一大批英模群体和英模个人。培养出孟庆山、韩伟、王紫峰、王道邦、魏洪亮、徐信、张英辉等开国将领和省军级以上领导百余名。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这支部队历次整编都是甲种师,先后圆满完成了战备训练、国防施工、抗洪抗震抢险、1984年国庆阅兵等重大任务。1985年整编以来,在“甲种师要创甲等成绩”口号鼓舞下,全师指战员继往开来,再立新功。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屡受表彰;练兵比武,连连多魁,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抢险救灾,奋不顾身,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称赞;赴京戒严,用鲜血捍卫共和国,全师荣立集体二等功,涌现出张震、廖开喜等共和国卫士;1999年国庆受阅,军容严整,天安门前再展雄风;部队建设,连年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管理“双先师”,军中“焦裕禄”傅卫,名扬军内外。总部和军区首长对该师多次表扬:部队整体素质高,训练有素,管理严格,堪称楷模。跨入新世纪后,“野八旅”继续发扬钢铁精神,始终保持着坚不可摧的硬劲、争强好胜的比劲和百折不挠的韧劲,书写了新的辉煌。在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的光荣榜上,自1999年开始评比以来,“野八旅”入选多达6次。2010年10月,188旅奉命参加“使命行动--2010”集团军跨区机动演习,有效锻炼提高了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该师部分主官:宋玉琳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李真少将(总后勤部副政委)、张英辉少将(北京军区炮兵司令员)、李克忠少将(昆明军区副政委)、刘炎田(昆明军区副政委)、曹步墀(63军政委、军长,解放军政治学院副院长)、宋双来中将(陆军指挥学院政委)、王根成(63军军长)、杨书兴(63军政委)、刘逢君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卫戍区司令员)、邵松高少将(38集团军政委)、郑勤中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陈锦彪少将(吴刚少将(南京军区副政委)、陈建少将(北京军区副参谋长)。
步兵第189师——1949年1月,华北军区第3纵队第9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3军第189师,下辖第565、566、567团,师长杜瑜华,政治委员蔡长元。该师部队前身可追至1940年3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第5军分区,1945年9月编为晋察冀军区冀晋(陈正湘)纵队第4旅,1946年6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第11旅,11月调归察哈尔军区建制。1947年1月,改隶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建制为第9旅。1948年5月,改为华北军区第3纵队第9旅。1949年4月,随63军进军西北。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69团)。1951年2月,189师随军赴朝作战,1953年10月从朝鲜回国。1953年11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94团。1962年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1966年5月,为加强首都警卫力量,陆军第189师移驻北京,隶属北京卫戍区。1968年2月1日,北京卫戍区独立步兵团正式划归陆军第189师建制,番号改称陆军第189师独立团。9师改番号为北京卫戊区警卫第4师,所属第565、566、567团、炮兵团、坦克团依次改称为警卫第4师第10、11、12团、炮兵团、坦克团,独立团改编为警卫第4师第17团。1976年1月,警卫第4师第17团改编为北京卫戍区独立步兵团,直属北京卫戍区建制。1976年5月组建警卫第4师高炮团。1978年11月,警卫第4师第10、11、12团依次改称第14、15、16团。1985年7月,警卫4师调归第63集团军,整编为陆军第63集团军步兵第189师,执行北方乙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第565、566、567团、炮兵团、坦克团、高炮团。1998年整编为步兵第189旅,2003年撤销建制及番号。
该师及前身部队在抗日战争时期坚持和发展了雁北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参加了晋北、清风店、石家庄、冀东平北、平津、太原、扶眉、兰州、宁夏等战役,共毙伤俘敌40300人。清风店战役中,9旅一天一夜走了200多里,抢先到达清风店,为取得清风店战役的胜利做出了贡献。9旅还有一个记录:两天三夜,走了500来里,因此有“神行太保”的美称。太原战役中,189师经激战攻克太原外围核心工事双塔寺,被授予“立功太原”红旗一面。兰州战役中,566团(红军团)主攻窦家山,歼敌3000余人,打开了兰州的东大门。朝鲜战场上,189师参加了第五次战役和以后的坚守防御作战。铁原阻击战中,该师作为军第一梯队在美军优势兵力的猛攻下坚持了三天三夜,在伤亡惨重的情况下才将阵地移交给二梯队188师,为胜利粉碎美军的反扑做出了突出贡献。该师著名英模连队有“战斗先锋连”、“井冈山上红一连”、“基层建设模范连”(566团1连),北京军区“红一连”(567团1连)等。
该师部分主官:杜瑜华少将(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校长)、蔡长元少将(陕西省军区政委)、李克忠少将(昆明军区副政委)、刘波(福州军区政治部主任)、马兆民(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参谋长、南京高级陆军学校副校长)、张秋祥中将(63、65集团军政委,兰州军区副政委)、李世明上将(成都军区司令员)、钟志明中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69年11月,陆军第63军第186师改称第189师,下辖第565、566、567团、炮兵团,师长房淑瑜,政治委员徐世忠。1985年7月撤销,师部改编为63集团军坦克旅。1998年原陆军第28集团军坦克7师转隶63集团军,改为陆军第63集团军装甲旅,原63集团军坦克旅撤销。
该师部分主官:任凤杰少将(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步兵第190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4纵队第10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0师,下辖第568、569、570团,师长陈信忠,政委袁佩爵。该师前身是1937年11月组建的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4军分区,1945年8月日寇投降后,以该分区部队为基础组建冀晋(陈正湘)纵队第3旅。1946年6月,该旅改为晋察冀野战军第4纵队10旅。1948年5月,该旅改称华北军区第4纵队10旅。568团的前身是1939年2月以晋察冀军区学兵营为基础,并有军区军政干部学校机构大部组建而成的晋察冀军区教导团,主要承担培训干部任务,其最早渊源可追溯至井冈山时期我军第一个军官教导队。569团前身是1943年4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独立营。570团前身是1938年8月由反正的驻保定、满城伪警防队第3纵队6区队改编的晋察冀军区游击军。1949年4月,随64军进军西北。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改番号为炮兵第570团)。1951年2月,入朝参战,1953年8月回国。同年10月组建坦克自行火炮395团。1955年2月,步兵第190师奉命调出64军建制,进驻旅大并接收苏军第7机械化师的全部重装备,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机械化师。4月15日,该师正式成立,下辖第1、2、3机械化团、坦克第31团(中型坦克团)、第32团(重型坦克团)、第1、2炮兵团和高炮团,师直编有侦察、通信、工兵等9个营,总员额13572人。日,第1机械化师奉命恢复陆军第190师番号并调归沈阳军区第64军建制领导。1985年,该师整编为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下辖第568、569、570团、炮兵团、高炮团、坦克团。1998年,64集团军撤消,190师转隶机械化第39集团军建制,撤消569团,坦克团改称装甲团。2003年,190师缩编改建为机械化步兵第190旅,570团改编为吉林省军区边防第1团。
抗战期间,190师前身部队在党中央和中央军委的领导下,深入华北敌后,以袭击、伏击、阻击、破坏交通等手段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参加了百团大战、神仙山保卫战、反“扫荡”、反“蚕食”、反“封锁”和战略反攻等270余次战役、战斗,歼灭日伪军8300余人。解放战争时期,该师转战冀、晋、热、察、绥、陕、甘、宁等8省,参加了大同、张家口、保南、正太、青沧、保北、清风店、石家庄、察绥、平津及太原、宁夏等29次战役,歼灭国民党军37000余人,在血与火的战场上,屡建奇功,涌现出大批英模人物和荣誉单位,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卓越贡献。据统计,整个64军在解放战争时期产生6名特功功臣,全部出自190师,292名大功功臣,190师又占了106名。虽然该师历史并不算很老,但干部队伍强,整体素质高,作风硬朗,长于进攻,战斗力强,历经抗日烽火的熏染和解放战争的锤炼,成长为华北我军的头等主力师之一。朝鲜战场上,在第五次战役第一阶段,569团3营与军侦察支队勇猛地向敌后突进,20小时打垮敌人7次阻击,前进120里,占领了通向汉城的交通要道、议政府附近的制高点—道峰山,炸毁了山下公路的铁桥,切断了敌人的退路,随后又在敌围攻下坚持了三天四夜。这一行动打乱了汉城以北敌军的部署,战后该营被志司授予“道峰山营”光荣称号。190师改为第1机械化师,是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和无上光荣,该师是我军第一支由机械化步兵、坦克兵、炮兵和高炮等兵种组成的合成战术兵团,是中央军委和沈阳军区的快速机动力量,可以独立遂行战役战斗任务,也可加强给合成战役军团。它的成立,标志着人民解放军的陆军又向现代化迈进了重要一步。重归64军建制后,190师始终保持着第1机械化师的优良传统和昂扬斗志,加强学习,不断创新,80年代在激光训练器材改革上取得显著成果。1985年,568团赴京进行激光对抗演习,取得圆满成功,名扬世界。新时期以来,全师认真贯彻执行军委加强训练,实现军事过硬的指示,圆满完成了教育训练、战备值勤、军事演习和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先后多次被总部和军区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和新大纲编修试点单位。近年来,190旅先后完成远程跨区机动、“和平使命—2009”中俄联演等重大任务,均表现出色,被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军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先进单位。
该师部分主官:陈信忠少将(旅大警备区副司令员)、袁佩爵少将(旅大警备区政治委员)、吴忠少将(广州军区副司令员)、曲竟济少将(北京军区副政委)、栗彬成少将(炮兵技术学院政委)、张怀瑞大校(沈阳军区副司令员兼旅大警备区司令员)、王庆瑛(64军军长)、刘精松上将(沈阳军区司令员、兰州军区司令员、军事科学院院长)、刘书明少将(64集团军军长、辽宁省军区司令员)、闫海鹏少将(吉林省军区政委)、郭为民少将(沈阳军区副参谋长)、王国生上将(兰州军区司令员)、程文华少将(沈阳军区装备部长)。
1955年3月,铁道公安第21师(1950年12月由华东军区、中南军区、铁道兵团各一个团组建)改编为第190师,下辖第568、569、570团、炮兵570团,师长杜国平,政治委员雷钦,归64军建制。1961年1月撤销,以师部机关和步兵568团为基础,组建空军工程学院,569团改为工程兵建筑第129团,570团调给吉林省军区,扩编组建为长白山岳师(即陆军213师),师炮兵570团拨归旅大警备区领导。
该师部分主官:杜国平少将(黑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雷钦少将(大连市政协副主席)。
步兵第191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4纵队第1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1师,下辖第571、572、573团,师长谢正荣,政治委员陈宜贵。该师部队前身可追至1937年11月成立的晋察冀军区第3军分区,抗战胜利后编为冀晋(赵尔陆)纵队第1旅,1946年3月与晋察冀军区教导师合并,称晋察冀军区教导旅。1946年6月改归张家口卫戍司令部建制,同年11月划归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12月改番号为第11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进华北军区第2兵团。1949年4月,随64军进军西北。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改番号为炮兵第571团)。1951年2月,入朝参战,1953年8月回国,长期驻防丹东。1954年5月,步兵第182师坦克自行火炮387团调归191师改为坦克自行火炮396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5师建制。1985年整编后,改番号为陆军第64集团军步兵第191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师转隶辽宁省军区,10月缩编为步兵第191旅。2003年全军体制编制后,该旅转隶陆军第40集团军建制。
191师基础较老,571团前身为八路军总部特务团,572团前身为百色起义红7军。部队战斗作风顽强,为华北军区主力师之一,曾参加保北、正太、青沧、清风店、石家庄、察南、平津、太原、兰州等著名战役。先后转战晋、察、冀、绥、热、陕、甘、宁八省,历经21个主要战役,大小战斗200余次。在解放华北、西北大地区战斗中,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共毙伤俘敌35059人。涌现了荣获“军政全胜”、“攻必克守必成”称号的572团和荣获“大进军巩固部队功团”的573团两个功臣团、一个功臣营,以及571团1连、3连、572团6连、573团5连4个大功连等共计285个立功单位。1950年,191师参加了修复天(水)宝(鸡)铁路工程,随即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先后参加第五次战役、秋季防御反击和长期防御等,歼敌近9000名,缴获大批武器弹药和物资。涌现出各种英雄个人功臣4000多名、集体立功单位230多个。在1951年11月反击马良山战斗中,191师与配属的炮兵、坦克、高炮、工兵等部队密切协同,以3个营1个连的兵力经过4小时激战,攻占并巩固了马良山要点,全歼设防严密的英军苏格兰皇家边防团1个营,共毙伤俘敌1740余人。而在以往的战斗中,一两个师的志愿军还常常攻不破只有临时野战工事的营级单位的美英军。马良山反击战的胜利,被誉为“联合兵种协同作战的成功范例”而载入史册,标志着我军的作战水平已经迈入初级现代化战争阶段。1991年5月,191师炮兵团指挥连指导员张子祥被中央军委授予“学雷锋模范”荣誉称号,为新时期我军著名英模。
该师部分主官:谢正荣少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兼四川省军区司令员)、陈宜贵少将(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王海廷少将(旅大警备区政委、民航总局政委)、郭玉峰少将(中央组织部部长)、王从周大校(旅大警备区政委)、马瑛大校(沈阳军区政治部主任)、胡金波(64军政委)、于景常少将(黑龙江省军区政委)。
步兵第192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4纵队第1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4军第192师,下辖第574、575、576团,师长马卫华,政治委员王海廷。该师前身是1946年3月成立的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1947年1月调入晋察冀军区第4纵队,改为第12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进华北军区第2兵团。曾参加保北、正太、青沧、清风店、石家庄、察南、平津、太原、兰州等著名战役,表现较好,特别是在平津战役中,在新保安顽强阻击,将敌王牌35军东撤退路死死掐断,为全歼该敌做出重要贡献。1949年4月,随64军进军西北。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改番号为炮兵第572团)。1951年2月随64军入朝参战,1953年8月回国。1954年5月组建坦克自行火炮第397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4师建制。1985年整编后,192师改番号为陆军第64集团军步兵第192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87年,师侦察连编为沈阳军区侦察第15大队第4连,赴云南老山参加对越防御侦察作战,英勇顽强、敢打善战,1989年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该师转隶辽宁省军区,并与本溪陆军预备役步兵师、阜新陆军预备役步兵师合并改编为辽宁陆军预备役步兵第192师,目前是全军预备役重点建设部队。
该师部分主官:马卫华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王海廷少将(中国民航总局政委)、何友发少将(吉林省军区司令员)、向经源少将(64集团军军长、辽宁省军区司令员)、罗有礼中将(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曾任192师副师长)。
步兵第193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第2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第193师,下辖第577团、578团、579团,师长郑三生,政治委员史进前。该师前身是著名的红1师,抗战期间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独立团,1937年10月扩编为独立第1师。1937年11月,改为晋察冀军区第1军分区。抗战期间,1分区最初的3个红军团先后调出,最终造成了193师为红军师,下属却没有红军团,这是我军序列中保留至今的几个“红军师”中的特例。抗战胜利后,以1分区机关大部和所属3个团组建冀察(郭天民)纵队第6旅,1946年3月晋察冀军区整编,6旅改为第2纵队第4旅。1948年11月,4旅调入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改为第22旅。1949年4月,该师随军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进军大西北。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后曾用炮兵第573团番号)。1953年11月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398团(1968年9月调归坦克7师建制)。1985年整编后,改番号为陆军第65集团军步兵第193师,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下辖步兵第577、578、579团、炮兵团、坦克团(以坦克第6师22团团部及1营、守备第1、第4师坦克营组建)和高炮团(以军高炮团与193师高炮营合编而成)。1998年8月体制编制调整,578团撤销,坦克团改称装甲团。2010年以来,该师加快换装步伐,将成为北京军区第3个机械化步兵师。
193师基础较老,战斗力强,为华北军区头等主力师。193师及前身部队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斗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突破四道封锁线、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巧战直罗镇、激战山城堡等著名战役战斗中,不畏强敌,打出了威名。抗战期间,首战腰站,保障了平型关大捷。黄土岭歼灭战,击毙日军中将旅团长阿部规秀,举世震惊。百团大战中,救助日本孤儿,谱写人道主义赞歌。反扫荡中血战狼牙山,五壮士光耀千秋。在解放战争中,曾参加保卫张家口、绥远、正太、大清河北、清风店、石家庄、保北,进军察南、热西,转战冀东、平绥路,鏖战平津、太原,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斗,歼敌38990人,华北人民赠予“威震华北”大旗。577团、579团在1947年10月的清风店战役中表现突出,双双荣记集体大功。3师随65军入朝参战,参加第五次战役、涟川阻击战、开城保卫战,被誉为“英雄的开城保卫者”,共计毙伤俘8960人(其中俘虏86人)。1953年10月回国。1981年参加北京军区在张家口地区组织实施震惊中外的现代战争条件下代号为
“八○二”大演习。在1981年,579团两个连与驻地万全县旧夭子大队开展军民共建文明村活动,开创了我军群众工作军民共建的先例。日以579、578团为主体组建两个302反坦克导弹方队参加国庆35周年阅兵。1999年以来,该师连续8年入选全军军事训练一级单位,创造空前记录。2008年,圆满完成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开闭幕式的6项表演和保障任务。国庆60周年盛典上,该师组建的步兵方队以铿锵有力的步伐,接受了祖国和人民的检阅,展现了“红一师”官兵良好的精神风貌。另外在落实军事训练教学责任制、深化士官制度改革试点、组建维和工兵大队赴利比里亚执行国际维和、参加“和平使命--2010”上海合作组织联合军演等多项重大任务中表现出色,受到了总部、军区首长的好评。在近80年征程中,193师涌现出了“大渡河十七勇士”、“狼牙山五壮士”、“全国战斗英雄”吕顺保、黄树英、马万新、周世森等无数英雄战士。579团1连为“魏成科英雄连”。师通信连1952年12月被志愿军政治部授予“二级爱民模范连”。1980年7月北京军区授予193师修理所“技术革新先进修理所”称号。1982年5月北京军区授予师导弹连“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标兵”。1998年3月,北京军区授予577团5连“抗震救灾先锋连”。1997年6月,578团3连(现师装甲团装步营3连)被中央军委授予“基层建设模范连”荣誉称号,是新时期全军著名先进连队。
该师部分主官:郑三生少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史进前少将(总政治部副主任)、杨森少将(65军军长、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贺明少将(总参谋部防化学兵部政委、贵州省军区政委)、张珍少将(山西省军区、内蒙古军区政委、北京军区后勤部政委)、李文华中将(北京卫戍区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刘福连中将(北京军区政委)、史鲁泽少将(27集团军参谋长、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步兵第194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第23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第194师,下辖第580、581、582团,师长赵文进,政治委员袁耐冬。该师前身是1944年11月组建的晋察冀军区冀热辽军区第15军分区。1948年1月,以15分区机关及所属警备第1、5团和冀东独立团为基础,组建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5师。1948年5月,该师调归新成立的华北军区建制。8月,该师改称华北军区第2兵团独立第1旅。1948年11月,独1旅调入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改为第23旅。194师团以上干部多为红军干部,营连以下干部都经过抗战洗礼,基层士兵都是冀东子弟兵、翻身农民,部队纯洁,进步迅速,敢于刺刀见红,580团、582团曾被荣记集体大功。该师在1948年配合东北作战的“牵牛战役“诸战斗中表现优秀,逐步锻炼成英勇善战的劲旅。后参加平津、太原、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斗。1949年4月,该师随军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后曾用炮兵第574团番号)。1951年2月至1953年10月,194师随65军入朝参战,歼敌9482人,涌现出“王成式的战斗英雄”——特等功臣赵先友。1981年参加北京军区在张家口地区组织实施震惊中外的现代战争条件下代号为
“八0二”大演习。1985年整编后,改番号为陆军第65集团军步兵第194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下辖第580、581、582团、炮兵团。1998年8月体制编制调整,194师缩编为步兵第194旅。2003年该旅撤消番号。
该师部分主官:赵文进少将(成都军区副司令员)、袁耐冬(广东省政府水上公安局局长)、陈亚夫少将(总参谋部三部副政治委员)、潘永堤大校(北京卫戍区副司令员、副兵团职顾问)、杨惠川中将(曾任北京卫戍区政委、北京军区副政委)、臧文清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孙堂少将(28、24集团军政委、北京军区政治部副主任)。
步兵第195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第24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5军第195师,下辖第583、584、585团,师长阮平,政治委员杨银声。该师前身是1948年9月以冀察热辽军区独立第46、40、20团为基础合编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独立第2旅,1948年11月,独2旅调入新组建的华北军区第2兵团第8纵队,改为第24旅。后参加平津、太原、解放大西北等战役战斗。1949年4月,该师随军调归第一野战军建制。1950年12月,组建师炮兵团(后曾用炮兵第575团番号)。1951年2月,195师随65军入朝参战。1953年10月回国。1960年10月该师(不含师炮兵575团及师炮司机关)拨归工程兵建制,改建为工程兵第102工区指挥部,仍下辖第583、584、585团。1961年6月,102工区指挥部改番号为工程兵建筑第52师,原属3个团依次改称工程兵建筑第108、110、118团。1985年全军整编,以该师为基础组建总参工程兵工兵第41旅,多次参加赴外维和工程任务。工程兵建筑108团(原583团),后为工兵第16团,1982年时归65军代管,1985年整编后正式改为陆军第65集团军工兵团。
该师部分主官:阮平大校(63军副军长)、杨银声少将(炮兵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武宏大校(工程兵副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95师成立于l969年10月,北京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工程兵第4工区改编为陆军第195师,下辖第583、584、585团、炮兵团,师长陈朝,政委高秉哲,隶属陆军第65军建制。1985年全军整编时撤消番号和建制,以该师师部及部分分队、65军坦克团、守备3师坦克营合编组建陆军第65集团军坦克旅。1998年坦克旅改称装甲旅,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陆军第65集团军装甲旅撤消。
步兵第196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1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6师,下辖第586、597、588团,师长曾美,政治委员丁莱夫。该师前身是1946年8月在山西五台县东治镇成立的冀晋军区独立第1旅,1947年8月,独立1旅编入冀晋兵团(又称冀晋纵队)。同年11月,该旅改为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即北岳纵队)第1旅。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1旅,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该师586团前身是著名的晋察冀军区19团,曾被授予“势如破竹的十九团”称号。1950年10月,196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同年8月,在全军第一个进行正规化改编,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76团),装甲兵独立坦克第4团改隶196师为坦克自行火炮401团(1968年9月转隶坦克第6师)。1952年6月,196师在全军第一个进行苏式武器改装。以后又第一个进行国产武器改装。1955年起,196师担负对外开放任务,是我军第一支对外开放部队。1961年1月被军委确定为全国首批十大战备值班师之一。1985年全军整编,66军撤消番号,196师划归天津警备区,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1998年9月,196师缩编为摩步第196旅,1999年9月调归陆军第24集团军建制。2003年体制编制调整,陆军第24集团军撤消番号,摩步196旅转隶第65集团军。
196师基础较好,战斗力强,为66军(1纵)的主力师。解放战争中,参加了66军的十次主要作战,屡建战功。1948年1月保北战役中,重创敌王牌35军军部,击毙敌参谋长,逼迫中将军长鲁英麟自杀,在军史上写下辉煌。建国后连续5年参加国庆受阅,1985年整编前,一直是陆军甲种师。该师扼守津门,深受重视,武器装备的改装、换装特别予以优先,更因“开放第一师”而享誉世界。1955年9月,196师正式被中央军委批准确定为我军首支对外开放部队,赋予其向全世界展示新中国武装力量的重任。50多年来,这支部队先后接待了160个国家和地区的外宾,近人次,成为我军接待外宾最多的“窗口”部队。官兵们精彩的军事表演,被50多个国家拍成电影或电视片,在他国放映,为树立中国军队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做出了突出贡献。1962年6月,196师入闽参加东南沿海紧急战备行动。六十年代196师在正规化建设、军事素质、训练水平上可称第一流,为全军陆军师样板。1986年9月,该师侦察连编为北京军区第11侦察大队第4连,赴云南老山参加对越防御侦察作战,表现突出,1987年12月被中央军委授予“英雄侦察连”荣誉称号。进入九十年代以来,196师按照切近实战的指导思想,先后对十几项迎外课目进行了更新。取消了500人方队刺杀操,硬气功表演转变为乡村、居民区反恐训练,繁多的步枪射击则演变为自动步枪、轻、重机枪、火箭筒、迫击炮、82无座力炮、100毫米滑膛炮等多种兵器分解射击。1996年5月,总参谋部向全军通报表彰了196师的迎外工作,对他们40多年来为中国军队饮誉世界立下的丰功伟绩给予了历史性的评价。
该师部分主官:曾美少将(河北省军区政委)、丁莱夫少将(总参通信部顾问)、袁捷大校(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步兵第197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2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7师,下辖第589、590、591团,师长成少甫,政治委员钟炳昌。该师前身是1947年8月以冀晋军区第1、第3军分区部队为基础重建的冀晋军区独立第2旅,归冀晋纵队(又称冀晋兵团)建制。1947年11月,改称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第2旅,归北岳军区领导。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2旅,1948年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解放战争中,197师参加了护秋、石家庄、察南、绥东、第二次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成长迅速,表现突出。特别是在太原战役时,197师589团率先登城,荣获20兵团授予的“登城先锋团”光荣称号。该团1营和1连分别荣获军授予的“太原登城先锋营”、“太原登城首功连”锦旗。1950年10月,197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同年8月,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77团)和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402团,后改为陆军79师坦克团)。1957年1月,197师与24军74师对调建制。1969年10月,197师恢复原建制隶属。1985年8月,197师撤消番号,整编为北京军区守备第5旅,由陆军第24集团军领导。1992年,守备第5旅撤消番号。
该师部分主官:成少甫少将(济南军区副司令员)、钟炳昌少将(中纪委驻中国科学院纪检组组长)、。
朱卿云(曾任197师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南京军事学院政治经济学教授会主任,总政治部国防科学工作部副部长,国防科委政治部主任,中共核试验区委员会秘书长,核试验区政治部主任,石家庄高级步兵学校副政治委员,石家庄高级陆军学校副政治委员,政治委员。1956年11月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1962年8月晋升为大校军衔。)
步兵第198师——1949年2月,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1纵队第3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6军第198师,下辖第592、593、594团,师长张开荆,政治委员黄连秋。该师前身是1946年6月以晋察冀军区冀察(郭天民)纵队第6旅第18团和冀察军区第11军分区独立团组建的冀察军区独立第4旅,1946年11月改称察哈尔军区独立第4旅,1947年11月,编入晋察冀军区第1纵队为第3旅,归北岳军区领导。1948年5月改称华北军区第1纵队第3旅,1948年8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该旅编进1纵前活跃在长城内外,频繁出击,屡建战功。参加了护秋、石家庄、察南、绥东、第二次保北、平津、太原等战役。1950年10月,198师随66军入朝参战。1951年3月回国。同年8月,组建师炮兵团(1963年改番号为炮兵第578团)和师战车团(后改称坦克自行火炮403团)。1961年5月,198师机关(欠炮司)和卫生营、通信营内勤通信连调归海军,改为舰艇研究院,后沿革为海军工程学院。593团调给内蒙古军区,后为北京军区给水工程团。同年8月,198师坦克自行火炮第403团调归74师建制(现发展为14集团军装甲旅)。10月,592团改建为北京军区防化学兵第9团,594团改建为北京军区工程兵第5团,炮兵第578团编为陆军第66军直属炮兵第173团。
该师部分主官:张开荆少将(沈阳军区副参谋长)、黄连秋少将(华北军区空军政治部主任)、宋玉琳少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
我军历史上陆军第二个198师成立于l969年11月,北京军区根据中央军委指示,将工程兵第5工区改编为陆军第198师,师长丁春伙,政治委员张凡平。隶属陆军第66军建制。5工区于1964年12月由66军负责组建,下辖工程兵建筑第159、160、161、162团。198师组建时,159团大部编为592团,160团大部编为593团,159团4个连和160团1个营合编为594团,师炮兵团、高炮营由军直和各师抽调炮兵建制单位进行组建。161团仍为工建团,162团调归65军,改为北京军区守备第1团。1981年10月,198师领受引滦入津工程重任。经过艰苦奋战,于1983年5月胜利完成任务,比国务院计划工期提前了两年。中央军委颁发嘉奖令,中央领导给予高度评价,写下该师历史最辉煌的篇章。1985年全军整编时,198师被撤消番号和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丁春伙(66军副军长)、张凡平(66军政治部主任)、大校雷宜之(海军政治学校副政委)。
步兵第199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2纵队第5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第199师,下辖第595、596、597团,师长李水清,政治委员李布德。该师前身与1938年初组建的邓华支队有一定渊源,但无建制沿革。邓支队是以晋察冀军区1分区兼第1支队(即红1师沿革)第3大队为基础并从分区机关抽调部分军政干部组建而成。1938年5月,邓支队与宋支队合编时,原邓支队机关改为11支队机关。八路军4纵因分两路挺进冀东,客观造成了纵队有首长,无机关。冀热察挺进军领导机关也是后来新组建的。取消支队番号后,邓华带领11支队部原班人马及第6团(后为63军566团)开赴雁北,组建晋察冀军区5分区。该分区在1941年4月撤消,即邓华带走的所谓“红一师”另一半沿续到此结束。一年后,冀热察挺进军撤消,以其领导机关和直属队分散补充给了平西、平北、冀东3个军分区。199师前身建制当以1942年2月平西11分区的建立为起点。1945年10月,11分区改编为冀察(郭天民)纵队第7旅。1946年6月,7旅改为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第5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2兵团。8月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1950年10月,在天津塘沽组建师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79团)。1951年6月,199师随军入朝参战,1954年9月回国驻防山东,组建师属坦克自行火炮199团(1969年改为济南军区独立坦克3团)。1969年10月随67军编入统帅部战略预备队,同时编为济南军区战役预备队。1986年6月,该师正式改编为陆军第67集团军步兵第199师,原67军坦克团、高射炮兵团转隶该师建制,执行北方甲种摩托化步兵师编制,担负济南军区战备值班部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后,199师转隶陆军第26集团军,下辖步兵第595团(大功团)、596团、炮兵团、高炮团和装甲团。原597团改建为济南陆军预备役高炮团。2003年该师缩编为摩步第199旅。
199师整体基础好,干部素质高,战斗力很强,战史上有过大胜利,也有过大挫折。抗战时期,开辟和坚持了平西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转战华北战场,先后参加了渡口堡追歼战,怀来、保北阻击战,正太、青沧、察南战役,四打徐水,进军绥远,解放包头、张家口,围困北平,进军太原,攻克要塞卧虎山等战役战斗194次,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日,199师参加开国大典阅兵,被称为“开国阅兵第一师”。在朝鲜战场上,199师先后参加了金城秋季防御战役和夏季反击战及大小数百次战斗,歼敌18109人,涌现出荣立一等功的595团9连、596团2连、597团4连以及特等功臣李家发、一等功臣张福荣和李文学等一大批英雄单位和个人,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1985年3月至1986年6月,199师奉命参加老山地区对越防御作战,歼敌5900余人,打出了国威,打出了军威。1993年3月,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为该师题词:“铁流雄师,所向披靡”。1999年以来,部队先后3次被四总部评为“军事训练一级单位”。
该师部分主官:李水清少将(第二炮兵司令员)、李布德少将(山西省军区政委)、陈继德(曾任副总参谋长)、齐威大校(陆军第67军军长、南京军区副参谋长)、孔瑞云少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司令员、内长山要塞区司令员)、陈英华(陆军第67军军长、济南陆军学校校长)、李万恒(陆军第67军军长)、李广生少将(陆军第67集团军政委)、冯育军少将(26集团军军长、济南军区装备部部长)、杨玉文少将(20集团军政委)。
步兵第200师——1949年2月,由华北军区第3兵团第2纵队第6旅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67军第200师,下辖第598、599、600团,师长盛治华,政治委员钟华农。该师前身是1946年6月以晋察冀野战军第3纵队(原冀中纵队)11旅旅部、旅直属队及所属的33团、冀中6分区72团、7分区79团合编而成的冀中军区独立第8旅。1947年1月调入晋察冀野战军第2纵队改称第6旅。1948年5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2兵团。8月又随纵队编入华北军区第3兵团。解放战争中,200师基础老,战斗作风勇猛,是恢复冀中解放区的主力,598团前身是吕正操团一部,战力强悍,1946年7月到12月作战中,十战十捷,威震冀中,被授予“战斗模范团”光荣称号。后又在青沧、清风店战役中表现突出,两次荣立集体大功,为晋察冀著名的双大功团。该师还参加了石家庄、察南、平津、太原等著名战役,表现均佳。1951年6月,200师组建炮兵团(1953年至1969年番号为炮兵第580团),随67军入朝参战,在金城地区担负作战和防御等任务,共毙伤敌24124人,俘虏敌915人,1954年9月回国驻防山东。1962年12月,步兵第125师坦克自行火炮330团调入步兵第200师。1967年7月调归坦克8师建制。1985年7月,200师组织第598团赴滇增援,参加对越轮战,全团歼敌1264人,其中毙敌606人。全军整编时,该师撤消步兵第600团,调入原201师602团,改番号为陆军第67集团军步兵第200师,执行北方乙种步兵师编制。团执行特种警备团编制。90年代,602团改为济南军区特种大队。1998年体制编制调整,67集团军撤消,200师缩编为步兵第200旅,转隶陆军第26集团军。2003年该旅被撤消番号和建制。
该师部分主官:盛治华少将(第二炮兵副司令员)、钟华农(67军代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王金泉(成都军区副司令员、副政委)、陈新华(67军军长、青岛警备区司令员)、张志坚上将(成都军区政委)、粟戎生中将(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张秉德少将(济南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山东省军区政委)。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工程兵舟桥87团团长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