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核弹能秒杀那个阶段的修仙有几个阶段者

告诉你,中国到底有多少枚核弹?(二)
我的图书馆
告诉你,中国到底有多少枚核弹?(二)
讨论这个问题前,必须先声明:作为军事爱好者,这只是在纸上谈兵,坐而论道,讨论着“玩”而已。既不负责证实,也没有任何实际参考价值。因为中国到底有多少核武?恐怕当代,知情者不会超过10个人。这是绝密中的绝密。从80年代的“百万大裁军”到1999年“炸馆事件”,是军备整体发展比较缓慢和艰难的时期。中国核弹头的总数量,在这个时期,应该没有太大的突破。那么在年间,毛主席时代生产、装备的旧有的核弹头,大约只有50枚东风4(单枚大当量氢弹),加上大约100枚左右的东风3(单枚大当量氢弹头),合计约150枚核弹头,仍然处于战备值班状态。其余的多达500枚左右的核弹头,大部分进入核弹头储存基地(Q岭T白山,美帝“著名的”《华盛顿时报》2011年曾引述美帝智库秘密报告中的评论:T白山基地,也许是世界上核弹储存最安全的地点之一),储存了起来。少量的60年代早期生产的型号(接近有效服役期限)可能已经回厂拆解,其核原料用来生产新的弹头。当然,从年这二十年间,中国的综合国力增长迅速,已经不必再“饿着肚子搞科研”。80年代,中国已经完成了初步工业化,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作为国家安全基石,也不再是单纯的裁减导弹和弹头。这一时期,核弹头也取得了一些可观的技术进步,主要包括以下四点。▼东风3导弹一、完成了核弹头小型化设计;分导弹头的设计;第三代核武的设计。中国的第一代核武,起点很高,进步很快,集中全国之力,通过钱三强、邓稼先、于敏、钱学森为代表的科技天才群体的努力,在60年代末,大当量氢弹的水平,核弹头和导弹的匹配水平,已经基本和美苏比肩。进入上世纪80年代后,美苏的第三代核武(冲击波弹、电磁脉冲核弹、增强辐射弹——中子弹),在进行了数量惊人的核试验后,逐步完善设计,开始实战装备。美苏核科技界认为核武器的潜力即将挖掘殆尽。双方逐步有尽快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共识”,希望垄断先进核武,用国际条约阻止后来者进入三代核武的门槛。面对严峻的形势,好在中国研制第一、二代核武的科技精英仍处壮年。邓稼先、于敏等上书中央,并迅速得到了批复:加速弹头的小型化和研制第三代核武!从80年到96年,中国又进行了19次地下核试验。以惊人的效率,完成了既定任务——以中子弹在1988年试爆成功为代表,赶在了1996年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前,圆满完成了弹头小型化与三代核武的研制。▼中子弹功绩不用我们自己宣传,自有美帝来侧面证实——美帝国会1999年炮制的“考克斯报告”,污蔑中国核科技工作者,“偷窃”了美帝的第三代核武——W88等先进核弹头的设计(中国类似弹头在1992年试爆成功,当量65万吨);但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中国的第三代现代化核弹头、体积、质量和作战效能,已经和美帝平起平坐,完全达到了美帝核武的顶梁柱——“民兵3”分导式核弹头的世界先进水平。▼图为美国民兵3导弹的弹头敌人的污蔑,其实是一种变相的赞美和承认!美国顶级核科学家更是在上世纪末曾在专业刊物上撰文,对于敏等中国核科学家的聪明才智,给予高度评价和由衷的赞叹。中国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出了“纯国产的天才”——于敏院士,不得不说是“天佑中华的开挂”。▼中国“氢弹之父——于敏二、完成了东风5洲际导弹的全要素研发,进行了全程飞行试射;基本成功后,定型服役,使得中国有了第一种可以核威慑美帝本土的战略核武器;东风5是一种大型的2级液体洲际导弹,采用发射架或者发射井固定发射。1971年试射,1981年定型服役,1983年进行了技术升级,射程增加到12000公里以上;1986年进行了分导弹头实验;分别命名为:东风5甲、和东风5乙(2015年抗战胜利大阅兵展示的4枚分导式东风5B洲际导弹,就是东风5乙);东风5系列洲际导弹,是中国第一种能直接核威慑美帝本土的战略武器。后期型号,射程高达14000公里以上,可以打击美帝本土任何战略目标。美国人30年不变的关于“中国只有24枚能打到美国的洲际导弹的传说”,也该退休了。中国现在一年就可进行20次以上的航天发射,那么,就有一年至少追加生产20枚以上东风5洲际导弹的产能(航天发射本身要等卫星订单下来后才造火箭,若开足马力生产,中国一年液体大火箭的产量绝对不会只有20多枚)。俄罗斯现在还在发展液体洲际导弹,说明这类“打狗棍”,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东风5A,东风5B这两员老将,估计还得多奉献几年,继续站好岗,等待更强大的新一代东风41大批成军。▼DF-5洲际导弹是一种二级液体导弹,需要从固定阵地发射东风5A的射程可以覆盖美国全境三、一批固体中程、近程、远程导弹开始定型服役;中国的液体弹道导弹,采用可常温下长期保存的燃料和氧化剂(燃料一般是偏二甲肼;氧化剂多为四氧化二氮,或者类似的硝酸;这些液体具有毒性和腐蚀性,加注和抽取过程,对操作人员有一定危险)。发射前,只能在导弹本体外的燃料储存罐内长期保存。接到准备发射的命令后开始加注。液体燃料和氧化剂加注到导弹内部后,若发射命令改变或者推迟,那么燃料和氧化剂在弹体内保存时间一长,有腐蚀导弹元件和引起泄露的风险;若重新从导弹中抽出燃料,比往里加注更危险和麻烦。而且洲际导弹加满燃料和氧化剂的过程缓慢(相当于给你的汽车加100多吨油),需要数小时;在瞬息万变的核战争中,这些都是致命的弱点。中国的固体燃料弹道导弹,首先是从中程导弹开始研发:中程的巨浪1、东风21,短程的东风11、东风15等型号,直到第一代固体洲际导弹——东风31。▼巨浪1东风21东风11东风15东风31最早为海军第一代弹道导弹核潜艇配套研发了巨浪1。在这个型号的牵引下,才有了中国固体弹的全面开花,甚至到如今全世界一枝独秀。“巨浪上岸”,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步骤。巨浪1型,装备092潜艇12枚;1969开始研发;1982年10月,由实验常规潜艇水下发射成功;1988年9月,由目标艇——092型导弹核潜艇发射成功。水下发射,射程不超过1800公里,携带一枚重量不超过600公斤的核弹头,当量100万吨。由于潜射导弹本身体量限制,发射运载能力也因此受限;为此,核弹头研发单位专门为巨浪1研制了小型化的氢弹头,并于1974年6月进行了成功的试爆,当量100万吨;后来也配备在东风21导弹上;巨浪1~东风21系列固体导弹,也在一定程度上,倒逼、加速了中国核弹头的小型化的进程。▼巨浪1发射成功日,里根和戈尔巴乔夫两人“乐呵呵”的签订了《苏联和美国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简称《中导条约》。条约规定:“苏美双方将全部销毁和彻底禁止射程为500公里至1000公里的中短程(弹道)导弹及射程为1000公里至5500公里的中程导弹。”里根本来对签订《中导条约》并不热心,但架不住戈尔巴乔夫主动自毁如此多的强力导弹,权衡之下(当时中国的导弹根本没被美苏考虑),最后也就同意了。几十年后,当中国的东风21D、东风16、东风26大批服役,公开具备“反航母的绝技”后,美俄才如梦初醒,大呼上当。但是,美俄的同类导弹都销毁了,所以它们只能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出于这个原因,中国的固体中短程导弹,到今天成了领先世界的独门武器。中国在中程弹道导弹成功的技术基础上,在80年代后期,研发出一系列先进的短程固体弹道导弹:东风11和东风15,最远射程600公里,是在台海压制台独势力的“杀手锏”。由于台湾问题久拖不决,到今天为止,各类东风短程导弹的部署规模已经接近2000枚之多!一声令下,“呆湾”和嘉手纳必被打成筛子!东风15可以装备轻型核弹头,也可以装常规高爆弹头或者钻地弹头。▼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华盛顿签署《中岛条约》上世纪80~90年代,在战略核武方面,中国最大的进步是研制成功了东风31洲际弹道导弹,并配备了新型核弹头,投掷总重量1吨左右(核弹头加载具),射程8000公里,当量65-100万吨;1992年核弹头地下试爆成功,弹头性能接近美帝最先进的W88,进入世界先进水平。但是,东风31导弹在90年代出现了严重的间谍泄密事件——就是本文开头提到过的“沃维汉间谍案”。东风31导弹的绝密性能指标,被美帝部分掌控;加上东风31的初期型号射程较近,并不能直接突击美帝本土(阿拉斯加和夏威夷除外),因此服役数量不多,估计仅装备了2个旅;2000年后,就对东风31进行了改进升级,这就是东风31甲,或者叫东风31A。在2009年阅兵中首次出现,射程提高到11000公里以上,可以直击美帝本土。▼东风31四、上世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建设的陆地地下核反击基地——“长城工程”。在80年代后的20年中,不断加大投入,设计施工进入现代化,基本建成了世界独一无二的庞大地下核工程、核反击网络体系。美苏和其它有核武国家,虽然口头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但是各国现役核武的掩体,也都是不断加固的,都怕别人先动手时,自己吃亏。只是其它有核国家的核武掩体,都没有中国的规模大。美苏一般只重点加固核弹的发射井,或者修建了一些指挥核战的“末日地堡”。但中国的核武掩体,却像古代万里长城一样,绵延万里,成了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地下网络体系。“长城工程”,有广义和狭义的区分,根据上世纪中国国防部的会议决议,做出了“全民防空”的决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全国的民用防空工程体系,也可以看做“广义的长城工程”的一部分;但本文只讨论“狭义的长城工程”——即中国的核武器系统的地下储存和核反击工程。60年代末,“苏修”甚至想联合美帝,对上述基地直接进行“外科手术式”的精确核打击,彻底把中国的核武扼杀在幼年阶段。▼核武器部署在隧道在这样的严峻形势下,就要求中国在上述几个“苏修帮助规划设计的旧有基地”外,对核武器生产、储存、发射基地另外选址。从60年代开始,进行积极备战,展开“大三线建设”,防备苏联的大规模入侵。“深挖洞”,往山区、往地下发展,是三线备战的主要方式。这些新基地的选择,主要的反击方向还是面对北方的强敌苏联,但也同时兼顾了对美帝、鬼子、三哥等对手的战备。80年代,有两个兵种集体专业,这就是基建工程兵部队和铁道兵(基本是从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场凯旋的部队),合计百万大军,此前就是国防工程建设的主力军。这两个兵种转业后,并没有立即解散。大部分人员装备,在并入新单位或者转化为非军事单位后,继续开展相关建设。“长城工程“,主要是这两个原兵种、二炮直属施工部队、各军区工程大队,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杰作。这些工事的核心部分,可以扛住500万吨级氢弹的直接命中;或者30万吨级分导弹头的连续命中;核心区抗核爆瞬间压强可以超过每平方厘米200公斤(相当于海面下2000米的水压)。工事的分支星罗棋布,在上万平方公里山区内网状联系,有无数的出口和假目标。反击的导弹,可以在网状的隧道内大范围机动,可选择任何一个出口发射,成为名副其实的“陆地核潜艇”。“长城工程”的内部,除了少数高层,外界难窥其全貌。坊间有个传闻,可见其规模:说某军方司机,用越野车从北京西山的某隧道洞口进去,以时速70公里在灯火通明、道路宽阔的隧道内行驶,一直到十几个小时后才从另一个出口出来,发现时间已经是第二天,自己居然身在河南西部!▼上图为外媒根据卫星照片推测的中国青海省德林哈地区一处长达几百千米的大型导弹洞库群那么,截止1999年5月炸馆事件前,中国有多少核武呢?现役的多少?封存的多少?&1、东风5洲际导弹,含后期的甲,乙改型,部署 36枚,少量为多弹头(计氢弹头54枚);2、东风31洲际导弹,20枚,单弹头(新型热核弹头,20枚);3、东风21中程导弹,36枚,单弹头(新型热核弹头,36枚);4、东风4远程导弹,50枚,单弹头(氢弹头,50枚);5、东风3A中程导弹,100枚,单弹头(氢弹头,100枚);6、海军的092核潜艇,应该也能带12枚核弹头。但自上世纪起,就从来没有真正战备巡航,在此存疑不计。以上为战备状态的弹头,合计260枚(终于知道瑞典人怎么“猜”出260这个数来了!)▼&早期的东风5洲际导弹只携带一个大当量弹头前面说过,因大裁军拆下的弹头,可能高达500枚之多。考虑到最初(1960年代早期)生产的弹头至1999年已经接近40年,而且有些类型的弹头已经不适合时代(比如大当量核地雷),那么被少量拆解,核装药用来生产新弹头,也是很正常的现象。假设被拆解的早期弹头有50枚,那么储藏基地中,至少还有450枚弹头可以重新启用。这样一来,截止1999年5月,中国的核弹头总数估计为710枚!&▼外媒绘制的中国几款弹道导弹外形对比既然提到了核弹头的寿命问题,那么核弹头一般寿命多长?中国核弹头有效期多长?老弹头能战备值班到什么时候?封存的老弹头如何再启用?铀235的半衰期,长达7亿年,而钚239的半衰期为24100年,由于核弹用的铀和钚浓度极高,因此一般不用担心里面的铀和钚装药因为自然衰变,含量降低而失效。根据CCTV一次访谈,我国著名核科学家在节目中透露:中国核弹头的起爆炸药的配方,至少有40年甚至更长的有效期。这个节目,其实是赤裸裸的“官泄”,以近乎直白的方式告诉全世界:我大中国的核武有效寿命,至少有40年!甚至50年也不在话下,远远高于尔等核弹头30年的有效战备期。寿命期长,维护量少,安全可靠,省钱又放心,一枚就当你们两枚用。别看储存了很多年,拿出来照样能立即炸诸位满脸花!从以上“官泄”,我们也可以简单推算出:中国年间造的核弹(最早一批);战备值班到2015年是很正常的。1970年到1980年造的核弹(冷战高峰年代制造,数量很大,应该有400枚),可战备值班到2025年左右,目前仍然还有大约10年的有效期。虽然已经不先进,但只要还能核反击敌人,就是有效的“打狗棍”。手里有大量的、恢复了战力的“老棍子”,总比手里没棍子或棍子不够等着挨打,强一万倍!▼中国火箭的发展可以说借了东风导弹的“东风”大约前年,中国公开了一个信息很有意思:位于汉中的某个火箭发动机燃料厂,在生产关闭二十年后,又重新启动,并恢复生产。估计产品很可能还是几十年前的老样式。火箭燃料厂重新开张,也许是因为这种燃料的老牌火箭要重新披挂上阵了。不论是出口还是自己用,反正这种火箭还能用,且还在用。也许,我方高层已经认识到旧式导弹,在面临全面核战争的关键时候,完全有重新装备的必要。注: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公号立场!相关文章:END文字 | 瀚海狼山图片 | 网络军武酷出品,转载请至后台询问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核弹的威力有多大_百度知道
核弹的威力有多大
核弹的最大威力有多大
我有更好的答案
直径为15~20公里的冰块被融化。参加试验的人躲在2 00公里远的地下室里。离爆炸中心700公里以内的城市也在劫难逃。爆炸实验最后决定在新地岛试验场进行。试验场占据了整个新地岛,面积为8。专家测算,假如这样一颗超级氢弹被投在像纽约这样的大城市。 日,氢弹被装进了一架图—95战略轰炸机。然而,并在氢弹爆炸前飞出了250公里! 1961年夏天,苏联“阿尔扎马斯—16”绝密试验室制造了一枚当量为1亿吨梯恩梯的超级氢弹,带着弯曲或折毁的壳体横七竖八地躺在地上,就这样他们也感觉好像被抛了起来。爆炸地还放置了做试验用的动物,但负责试验的人不忍心谈起它们的情景。 “阿尔扎马斯—16”试验室还研制过当量为10亿吨梯恩梯的氢弹。如果这种氢弹发生爆炸?氢弹最后决定将在距地面4.5公里高空爆炸,图—95将在最高爬升高度15公里处投下氢弹,在氢弹爆炸前机组人员只有17分钟可以逃生,以为世界末日来了。放在爆炸地进行试验的工事消失得无影无踪。坦克炮塔被毁,城市也会立刻化为灰烬。即使躲在很深的地铁下面也难以幸免!!。所幸的是,机组人员已事先戴上了墨镜。飞机风驰电掣般地继续逃逸,可是冲击波来势更快。它将飞机一会儿抛上,一会儿抛下。身后形成了一个新地岛居民谁也未曾见过的令人失魂落魄的蘑菇云,迅速膨胀并盘旋上升,直入大气层。在“阿尔扎马斯—16”博物馆有一部纪录这次爆炸情形的新闻纪录片,至今没有同观众见面。 在爆炸地点.26万平方公里。试验开始那天,图—95以最快的速度(亚音速)离开了投弹地点,海啸将掀起高达1公里的巨大海浪,问题接踵而至,轰炸机如何在氢弹爆炸前及时离开杀伤区4毫克的质量=千万吨的能量.吨级的氢弹足可炸掉美国半个洲看看威力吧!。爆炸后发出的耀眼红光直刺驾驶舱,他们听到了一声威力强大的闷响,令人心惊胆战。因为地铁的所有出入口都将被烈焰熔化。回答者,厚3米
采纳率:58%
引爆的最大的核弹是苏联的赫鲁晓夫炸弹,当量5000万吨tnt最小的是美国的1000吨当量tnt
曾经有过1亿吨当量的核弹头,最大危险半径(不是杀伤半径)是500KM,单个的弹头毁灭世界在现在还是不可能的.一般的核导弹携带分弹头,分弹头一般每个当量最大也小于100万吨,威力就是毁灭一个城市,但是后续的核污染和对以后的经济和生活的影响是相当巨大的. 核武器的比威力是其威力与弹重的比值,单位是吨TNT当量/千克或简称吨/千克。比威力是核武器研制水平的标志,该值越高,研制水平也越高。 1945年美国投在日本的两枚原子弹比威力值为0.3~4.5吨/千克。1989年美国生产的三叉戟2型D5/MK5 潜射导弹的w88型核弹头,当量为475万吨,比威力达2.35千吨/千克。 目前,某些核武器已具有“当量可调性”,即同一枚核弹,其威力可在一定范围内变动。例如美国的B61核航弹,其当量有4种,调节范围为0.5~34.5万吨,可根据战术需要直接在载机上灵活调节。 三、核武器分类 (一)核武器从释放能量原理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裂变核武器与聚变核武器: 1、裂变核武器(原子弹) 一个重原子核(如铀235,钚239)分裂为质量相接近的两个或几个较轻的原子核,称为核裂变。利用铀235或钚239原子核的自持裂变链式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称为裂变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 平时,原子弹中的铀235和钚239裂变装料处于次临界状态,不会产生核爆炸。起爆时利用常规炸药爆炸使次临界状态的裂变装料在瞬间达到超临界状态,产生自持裂变链式反应并将反应能量以爆炸形式瞬间释放出来。 按起爆方式,原子弹可分为枪式和内爆式两种。前者的核装药由若干块处于亚临界的铀235或钚239组成。化学炸药爆炸使其合拢,达到超临界状态,实现核爆炸。后者是利用化学炸药爆轰,通过内爆压缩处于亚临界状态的裂变材料,使其密度加大而达到超临界状态,实现核爆炸。 2.聚变核武器(热核武器,氢弹) 轻原子核相遇,聚合成为较重的原子核,称为核聚变。聚变反应必须在极高温度(几千万度)下才能发生,因此又称为热核反应。聚变反应释放的能量高于裂变反应,1千克氘(符号:D)、氚(符号:T)混合物完全聚合释出的能量是1 千克铀235裂变能量的四倍多。 利用氢的同位素氘、氚等轻原子核的聚变反应原理制成的核武器称为热核武器或聚变武器,通常称为氢弹。目前热核反应的条件只能由原子弹爆炸来提供。因此目前氢弹都用原子弹作为引发聚变反应的“扳机”,又称为“初级”。氢弹内发生热核反应并用高能中子诱发重核裂变的部分称为氢弹主体,又称次级。氢弹的初级和次级按特定的组合方式装在同一弹壳内。 3.中子弹(加强辐射弹) 以高能中子为主要杀伤因素而相对减弱冲击波和光辐射效应的核武器,称为中子弹,或“加强辐射弹”,或“弱冲击波强辐射弹”。 中子弹是一种小型、低当量氢弹,它以氘和氚为聚变材料,以尽可能低的核裂变当量弹为“扳机”,使其中子辐射大大增强,冲击波、光辐射和放射性沾染均相对减弱。据测算,1 枚当量为1千吨的中子弹,在150米高度爆炸时,其瞬时核辐射杀伤半径可达800米,对坦克乘员的杀伤相当于1枚当量为1万吨的原子弹,而冲击波对建筑物的破坏半径约为550米,不及该原子弹的1/2。 中子弹扳机的特点是利用较少裂变材料就能放出较多能量以满足氘氚聚变反应所需的高温。其技术关键一般说来是:用临界质量小的钚239代替铀235,使装料减少到1/3;在裂变扳机中加入少量氘氚混合物。中子弹爆炸过程大致如下:首先是化学炸药爆炸引发钚239的裂变反应;然后钚239的裂变反应引发“扳机区”氘氚混合物的聚变反应,产生大量高能中子,促进钚239的裂变,放出更多中子并进一步提高“扳机区”的温度。此过程称为“中子反馈”;中子弹用的此种扳机称为“加强原子弹”;最后裂变反应产生的高温高压引发聚变材料区氘氚的聚变反应。 中子弹是一种战术核武器,能有效地杀伤人员和对付装甲集群目标,其对建筑物和武器装备的破坏作用很小,放射性沾染也很轻。适合于本土防御作战使用。 (二)核武器从作战使用目的角度划分,可以分为战略核武器、战术核武器与战区核武器;从运载(投送)方式角度分类,可以分为核导弹、核航弹、核炮弹、核深水炸弹、核地雷、核鱼雷、核水雷等: 核导弹是装有核弹头的导弹,可从陆上、空中、水面、水下发射。按照其作战使用目的可分为战略核导弹和战术核导弹两类。 核航弹是装有核装置的炸弹,一般由飞机投掷并利用降落伞减速保证投弹飞机的安全。世界上仅有的实战使用核武器就是1945年8月美国投放在日本广岛和长崎的两枚核航弹。 核炮弹是用火炮发射的核装药炮弹,常作为战术核武器使用。例如美国XM一785型155毫米榴弹炮的核弹头,威力为2000吨TNT当量。 核地雷是装核装药的地雷,用于打击集群装甲目标,可在敌主攻方向的狭窄地段炸出大坑,形成大面积污染,遏制敌坦克、机械化部队的进攻。一枚2000吨当量的核地雷可摧毁距爆心200米范围内的坦克和260米范围内的装甲车。 核鱼雷是装有核装置的鱼雷,由潜艇携带,用于攻击大型水面舰艇、舰队、商船队及港口、基地、大型海岸工程等目标。美国MK一48一5鱼雷就有核装药型。 核深水炸弹(核深弹)是装有核装置,用于攻击潜艇等水下目标的炸弹。一枚1万吨TNT当量的核深弹在水下爆炸可将距离1千米以内的潜艇击沉或严重破坏。美国核深弹仍在服役。 核水雷是装有核装药的水雷,用于毁伤敌方舰船或阻碍其行动。1~2万吨的核水雷爆炸能使700~1400米处的舰船遭到中度损伤。 (三)几种国外拟研制、发展的核武器 1.核定向能武器 以核爆炸能作为动力源的定向能武器,称为核定向能武器。这类武器利用核弹释放的巨大能量激励或驱动产生高能的激光束、粒子束、电磁脉冲、等离子体等,并使其定向发射,固而可有选择地攻击目标,能量也更集中,具有可控的特殊杀伤破坏目的。 核定向能武器主要有以下几种: (1)核激励X射线激光器 用核爆炸产生的巨大能量激励激光工作物质,使其产生X射线激光的装置,称为核激励X射线激光器,这种激光器的机理试验已在80年代中期进行,目前尚未制成武器系统。这种激光器若能研制成功,则将具有重量轻、可瞬时发射等优点。它只能在高空使用,其可能的用途是摧毁来袭的大规模齐射核导弹,也可能用于打击天基平台。 (2)核电磁脉冲弹 利用在大气层以上的核爆炸,使之产生大量定向或不定向的强电磁脉冲,以毁坏敌方的通信系统等的核武器,称为核电磁脉冲弹,或EMP弹。它是美国正在研究发展的“第三代核武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尚处于探索、预研阶段。 其作用可举例如下:一枚威力为百万吨TNT当量的普通氢弹在高空爆炸,在其所能覆盖的地球表面上(爆高为400千米的核爆炸,其覆盖半径为2200千米),最大的电场强度可达1~10万伏/米,频谱主要范围为1万至1亿赫兹。这样强的电磁脉冲作用到电子系统、设备、通信系统中,可产生很高的瞬时感应电压与电流,从而造成毁坏或瞬时电磁干扰。 2.其它核武器 (1)冲击波弹 一种以冲击波效应为主要杀伤破坏因素的特殊性能氢弹。其确切名称是减少剩余放射性弹,简称RRR弹。 1980年,美国宣布已研制成功冲击波弹,并称这种弹的放射性沉降要比同威力纯裂变武器降低一个数量级以上,且光辐射破坏效应也显著减少。 冲击波弹的杀伤破坏作用与常规武器相近,能以地面或接近地面的核爆炸摧毁敌方坚固的军事目标,且产生的放射性沉降较少;爆后不久,己方部队即可进入爆区。因此,比较适合在战场上使用。 (2)感生放射性弹 利用核爆炸释放的中子照射某些添加的核素(如钴一59,或锌一64),感生大量半衰期较长的放射性同位素,从而增强放射性沾染的核武器。
这次四川地震相当于256个核弹在地底下10千米至20千米爆炸!
绝对能炸死人
以自己的想象力想,能想多大就想多大吧!!!!
其他7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核弹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ERROR:15) & 访客不能直接访问远古时期修真盛行,从筑基到大乘,哪个级别可以承受核爆炸远古时期修真盛行,从筑基到大乘,哪个级别可以承受核爆炸丁和怡百家号最近一直在讨论远古时期的修仙问题,依据流传下来的道、佛两家信息,修真是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本人结合修真小说整理了一下,大家可以在评论区讨论奥。(本头条号致力于打造最具想象力空间,喜欢的话可以关注一下小编奥)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道家求道分为四个阶段:引气入体、炼气化神、炼神返虚、悟虚合道。(本人对佛家理解较差,还是以道家来说吧)每个阶段又分为不同境界,结合当今玄幻小说,凡人要修成神仙要经理以下境界:引气入体炼气期筑基期金丹期元婴期化神期炼虚期合体期大乘期飞升。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都知道,大凡高级修真者都有莫大的能力,移山填海,无所不能。但是如果让修真者对上核弹,到底谁输谁赢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图文无关核爆炸有超强的杀伤力,而且是大范围杀伤,高温,辐射,冲击波等等,不仅仅是生命体,就连建筑物甚至钢铁等都会被摧毁,从破坏力上来看。核弹有绝对优势,下图就是万恶的日本帝国主义广岛受到原子弹的攻击后的废墟。图片来源于网络爆炸后的废墟爆炸后的废墟由此可见,面对核爆,在强大的修真者也无能为力。但是要真正的两种文明碰撞,修真文明会赢得战争,因为,修真者能够在核弹爆炸之前摧毁核弹,但是,经过核弹洗礼的星球,估计也就没有了修真者生存的土壤,结局是两败俱伤。以后要考虑的问题是如在源头上杜绝核战争是所有人类的出路。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丁和怡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懒人无法享受休息之乐。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修仙各个阶段的能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