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城市对人口的人口争夺战 佛山刚刚打响

& 农民进城脚步或已停滞 学者称人口争夺开战
农民进城脚步或已停滞 学者称人口争夺开战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近五年来,继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数量首次下降后,2016流动人口数量再降低,且外出农民工数量放缓已成趋势。学者称各城市人口争夺战已经打响
记者 王明婷
“中国已经没有那么多潜在的农业人口可以向城市转移了”,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聂日明指出,很多已经在城市化中的农民,未被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实际上,若政策没有大的改变,农民进城的脚步已经停止了。1月20日,国家统计局公布2016年国民情况。数据显示,2016年末, 全国人户分离人口(居住地和户口登记地不在同一个乡镇街道且离开户口登记地半年以上的人口)为2.92亿人,比上年末减少203万人,其中,全国流动人口比上年末减少了171万人。此外,近五年来,全年农民工总量增速持续放缓。且外出农民工增速始终低于本地农民工增速。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年末外出农民工增速已经降低到0.3%,而从2012年末到2015年末,外出农民工逐年较上年增长比例分别为3.0%,1.7%, 1.3%及 0.4%。中国社科院副院长曾表示,中国外出农民工增长速度今后可能还会降,甚至很快进入负增长,而这将削弱经济增长动力。然而,在此基础上,很可能还存在“隐匿的人口”,这使得现有外出农民工的数据被大大低估,聂日明指出,“这意味着中国已经没有那么多潜在的农业人口可以向城市转移了。”聂日明解释道,以70%的目标城市化率,还有1.7亿农民可以向城市转移,问题是这1.7亿中,很多人可能已经在城市化中了,但并未统计为城市常住人口,如在城市居住时间虽然在6个月以上,但收入主要带回农村家中,仍被登记为农村家庭的常住人口。城市人口争夺战已到来外来人口过多对城市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聂日明指出,几乎所有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没有外来人口,新增的基础设施很可能陷入支出黑洞。“人口净流入是支撑起城市的每年数万亿土地出让金的基础,而土地出让金是近十年地方政府最主要的非税财政收入,占地方的半壁江山”,聂日明认为,即使在市区,人口的高密度也是支撑城市繁荣的必要条件。去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推动1亿非户籍人口在方案》(下称《方案》),提出了推进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市落户的主要目标,要求在“十三五”期间,户籍人口年均提高1个百分。《方案》要求,除极少数超大城市外,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以农村学生升学和参军进入城镇的人口、在城镇就业居住5年以上和举家迁徙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目前,各大省会城市、发达地市以及县城,都在大张旗鼓地建新城、设新区,农村停止向城市移民,聂日明指出,这意味着城市不得不面临从其它城市吸引劳动力的压力。“城市从农村抢人相对容易,但当这个农民变成工人、市民的时候,其它城市再想吸引其过去,一份就业机会再难将其满足。”聂日明建议,大多数城市应早建立起吸引劳动力的优势,这样才能在城市间抢人大战中占据先机,“城市现在要想的问题,并不是如何限制外地人的流入,而是如何吸引外地人。”■
财新微信群扩大招募!与财小新零距离互动交流,找志同道合的朋友。长按二维码识别或添加caixinday为好友,快来和财小新成为朋友吧!
&点“中服网”关注?一个职场招聘与人力资源结合的微信平台,你怎能错过!摘要:四名哈佛大学学者称,中国的超高房价还将持续下去,假如政府从根本上削减供给的话。但是高房价是稳定持续下去了,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却是巨大的:城市化进程、生产效率、就业都将受到重挫。汇金网讯:四名哈佛大学学者称,中国的超高房价还将持续下去,假如政府从根本上削减供给的话。但是高房价是稳定持续下去了,对中国经济的打击却是巨大的:城市化进...&理性·建设性当前,焦虑症已经成为中国中产阶层的“慢性病”。当杠杆买房成为现实中最大的“奋斗”,财富焦虑与其说是中产焦虑,不如说是全民焦虑。10月10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安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五部门联合召开《关于建立城镇建设用地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新闻发布会,提出到2018年基本建立人地挂钩机制,媒体普遍...&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主要内容如下。为进一步健全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现就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以下简称“三权分置”)办法提出以下意见。一、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之初...&10月28日,襄阳市委副书记、市长秦军主持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并原则通过了《襄阳市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农民进城购房将享受多项政策支持。《意见》主要从改善金融服务、发挥住房公积金作用、强化创业就业服务、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方案、保障进城农民子女享受义务教育同城待遇、完善公共配套设施和提高服务水平、强化服务管理等七个方面,提出了引导和鼓励农民进城购房的具体政策。房屋...&点击蓝色〖农贤汇〗关注在“十一”假期各省市深夜突然发文对房价上涨过快的一线和部分二线城市重启或者加码限购措施不久,10月10日,国土资源部、发改委、住建部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人地挂钩”的新的土地供应制度。提出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约3900万亩,其中包含了进城落户1亿人口的各类用地需求,初步估算为1200万亩。然而,却没有一亩安排在超大城市、特大城市。文件还提出,超大和特...&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全部来自于腾讯微信公众号,属第三方自助推荐平台。《农民进城脚步或已停滞 学者称人口争夺开战》的版权归原作者「财新网」所有,文章言论观点不代表慢钱头条的观点, 慢钱头条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如需删除可联系QQ:
文章来源:
关注财新网微信公众号
财新网微信公众号:caixinwang
手机扫描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财新网微信公众号
财新网最新文章
精品公众号随机推荐
违规或不良信息
广告、钓鱼诈骗
内容不完整151被浏览38704分享邀请回答356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252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到北京挖人、向杭州取经 二三线城市打响人才争夺战 - 市场 -苏州乐居网
乐居买房APP
专车看房 优惠买房
乐居二手房APP
最新房源抢先看
新浪装修家居网
抢工长装修APP
抢工长工长版APP
装修不后悔APP
买房利器小程序
乐居看房小程序
楼市报道小程序
房贷计算器
房产家居直播平台
到北京挖人、向杭州取经 二三线城市打响人才争夺战
来源:经济观察报
过去三个多月,一位青岛市高级官员驻扎在北京,走访了多个北京高校、企业甚至还跑到城中村和燕郊,洽谈高校应届生、非首都功能企业,被他邀请座谈的包括企业家、科研人士和大学生。
过去三个多月,一位青岛市高级官员驻扎在北京,走访了多个北京高校、企业甚至还跑到城中村和燕郊,洽谈高校应届生、非首都功能企业,被他邀请座谈的包括企业家、科研人士和大学生。
自从今年在网上看到几篇 “北京中产阶层的出路在哪里”和“大学生逃离北上广”爆款新闻后,这位沿海城市官员敏锐意识到,这是他们的一个好机会。
他深知好的城市是长满理想的,也需现实支撑。科技人才和大学生撬动城市的未来,基础人口保障的是地方经济的现在。
他要求随行的同事主动访问北京的猎头公司、在京设置人才“擂台”,要琢磨和摸透2017年北京城六区人口在2016年计划控制目标的基础上再降3%的政策,以备研究青岛的人才承接措施。
“这个月至少接到10个二线城市的函,都是他们的负责人亲自来拜访,都不像以往我们需要主动下去。一线城市控制户口,难就业,二线城市非常勤奋。”一位北京邮电大学就业指导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近期,其他城市在人才抢夺中,也都纷纷祭出房子、票子、户口等措施:比如广州租房可上学;无锡租房可以落户;应届生来成都找工作前7天租房免费;长沙直接发放1.5万元-6万元的租房买房补贴;杭州推出“房补+车补”;福州市财政则给予应届博士研究生每人安置补助费15万元、“北鳌山、南孔雀”计划等等。
除了抛出户口、房子和票子,还有些城市直接亮出扶持创业人才的B轮、B+轮、C轮、C+轮等投资数额,跟投和天使轮齐飞。从成都市政府砸出6亿元投资锤子科技后,多个政府宣布成立过亿元的创业投资基金。
人力资本涌动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山东省曾经组织内部讨论人口对经济带来的具体影响,促进政府形成更加包容人才的格局。
参与讨论的青岛彩生活CEO宋熙晨说,没有人口、人才,产品就会过剩,消费上不去,投资、生产、消费就无法良性循环,他以黑龙江和重庆人口增长数字为逻辑支撑,人口规模增长上不去,就算在东北地区砸再多的钱,经济也很难上去。
一家新晋世界五百强房企高管做了一些区域人才和经济的对比后,建议放缓东北项目,“不是说我们企业缺钱,更不是想囤地,而是看到当地人的精神状态。”
他援引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说:重庆市人口规模由2004年的2793万人增长到2015年的3017万人,GDP增速跑赢其他省份。而同期黑龙江省的人口由3817万人下降到3812万人,GDP跑输其他省份。
这样的理念已经在很多城市管理者中形成共识,但该怎么做,他们需要借鉴。
经济观察报记者了解到,今年来杭州市政府接待各省市政府考察团超过40次。来自智联猎聘的调研数据显示,杭州已连续两年在全国人才净流入排名第一,2017应届毕业生杭州人才流入率是11.78%,同样全国第一。
一位青岛市政府官员说,我们想学习杭州在城市管理精细化、吸引人才和吸纳人口、新经济营商环境等方面的经验。尤其是人才引进方面,杭州市公务体系的人事换挡制度、“人才新政27条”、国千、省千等规划。
宋熙晨说,杭州市政府对人才和新经济领域的包容心态值得学习,工商审批都减免了10多项。
外省市频繁出征考察杭州表明,人才的权重已被城市管理者充分重视起来。
上述大型房企高管对此感触颇深,过去经济形势核心逻辑是人是基于有形资源(土地、货物和资本)来到城市集聚,追随有形资源来到城市,现在人才和其他资源是平等关系,“当然我说的是趋势。”
这位人士举例,10年前,两城市争夺企业就是,你优惠土地,我比你更优惠,你优惠税收,我比你更优惠,现在企业更愿意和政府探讨的是:消费人口、新经济人才、企业战略和城市发展方向的互补。
经济观察报记者通过郑州、武汉招商部门获悉:地方政府在选择产业时,已不像过去那样粗放,技术层面有了变化,比如同一地的项目需就业多、有消费需求;第二,在新区做项目比在中心区容易,地方政府正在打造城市多中心;第三,企业可以不用立即出税收效应,但未来战略方向和城市未来发展方向和新经济趋势一致。
争夺攻防战开启
当然这些政策、技术只是手段,推出这些政策的根本目标在于人口,能不能扩大本城市的人口规模、能不能扩大本城市的人才规模,这是核心。
这种核心的动力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方面,二三线城市对更有经济潜力领域的追求,另一方面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对人口规模控制。
北京市统计局数据显示,年,北京市常住人口增速已由2.9%降至0.9%,北京新增人口数量由2012年的50.7万人变成2016年的2.4万人。
2014年以来,北京已累计调整疏解商品交易市场375家,涉及从业人员20.62万人,上海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上海外地流入、无户籍的常住人口减少了1.3万人。北京和上海控制人口上限,让二三线城市想主动接近这部分人力资源。
在政治账本和经济账本争夺中,地方政府的抢人战争也取得了成绩,来自于智联猎聘的调研数据显示,万应届毕业生中,签约“新一线”城市比例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持平,而期望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高达37.5%,高于一线城市的29.9%,从流入数据来看,杭州人才流入率高达11.78%成为“领跑者”。
在各级政府向北上广深人才抛出各种橄榄枝时,北京推出了“共有产权房可落户”利好新北京人的政策,8月16日,北京市住建委、市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和规范管理本市住房租赁市场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征求意见稿中,北京集体户口租公租房可落户。
这场人口争夺战才刚刚开始。 扫码了解更多楼市资讯
热日 11:51
热日 09:45
热日 17:11
热日 16:52
热日 15:58
热日 15:29
热日 16:49
热日 15:45
热日 16:30
热日 10:44
热日 09:50
热日 09:41
伴随着共享经济的兴起与盛行,旅客户一直是住宿业的重要客源,这次,在线短租把目光瞄准了这一市场。
北京怡生乐居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北京市海淀区北四环西路58号理想国际大厦806-810室
乐居房产、家居产品用户服务、产品咨询购买、技术支持客服服务热线:新房、二手房:400-606-6969 &家居、抢工长:400-010-2323户口放开:这只是郑州打响人口争夺战的第一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引子:  “郑州发展的问题就是很可能会变成全国最大的无定位走廊城市”  ——某著名财经人士在郑近期一次演讲中表达的担忧  1  双喜临门  昨天应该是郑州市刚需人群,特别是外地刚需人群双喜临门的一天。  第一件事是北龙湖和高铁片区的几块网红地块终于名花有主,不高的地价和更不高“综合房价”终于让广大刚需看到了平价买房的希望。  第二件事是郑州市户口开始扩容,虽然里面的一些细节尚未确定,但是大方向基本确定,进入郑州市户籍的门槛更低,相对更加容易,标准更加明确。  政策重点  1、全面放宽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条件,以在城镇就业居住 5 年以上和举家迁移的农业转移人口以及新生代农民工为重点,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  2、外来务工人员需在我市参加城镇社会保险满 2 年,符合条件的本人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和父母,可以在当地申请登记常住户口,逐步形成与我市经济发展、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统一明确的户口迁移政策体系。  3、本着重点吸纳高层次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落户的原则,不断优化人口结构。  全面放开对高校毕业生、技术工人、职业院校毕业生、留学归国人员和迁入城镇的农村籍退伍转业军人的落户限制。  实行农村籍高校学生来去自由的落户政策,高校录取的农村籍学生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至高校所在地;毕业后可根据本人意愿,将户口迁回原籍地或迁入就 (创)业地。  5年,2年和全面放开,不同的人才有着不同的落户政策和时间要求,特别对于年轻中高学历人群的渴望,在文件中尤其突出,彰显了郑州必须打赢这场人才争夺战的决心。  2  人不能转化为人才  众所周知,河南是全国人力资源最丰富的省,以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近全省人口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全省2015年年末总人口为10722万人,常住人口9480万人。2015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达13.7亿,河南总人口占比7.8%。  然而这些人首先面临的就是转化为人才。教育是人转化为人才的最基础途经,但是对于河南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现状,在全国来说确实是极差的。  我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12445人。河南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教育程度人口为6743人,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几乎是平均水平的一半。全省常住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教育程度人口为639万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教育程度人口为1394万人;具有初中教育程度人口为3806万人;具有小学教育程度人口为2351万人。  ——2015年全国统计数据  当然,小学教育程度的主要是老年人口,年轻人口教育程度有所上升,但是仍达不到全国平均水平。  3  人才都去哪了  然而,即使能够具有大学教育程度的人才都去了哪里呢?  近日,百度地图发布了《2017 年第一季度中国城市研究报告》,通过挖掘地图大数据,给出了全国49个主要城市人口吸引力和城市交通状况。  让河南显得十分尴尬的是,在京、沪、珠三个外来人口最多流入地区的人口留出地统计中,每个排名河南都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在北京周边,河南人是第二多的。在上海周边,河南人是第一多的,在珠三角,河南人是第四多的。可以说,全国都有河南人。  令人稍显欣慰的是在这个报告的另外一个统计中,全国主要十大城市人口吸引力排行榜中,郑州毕竟榜上有名,虽然是最后一名。  然而这个统计是不完整的,郑州能够上榜绝对是因为本身河南人口比例大,本省省会对于本省所有城市影响力是毋庸置疑的。如果抛去河南本身的人口,讨论哪个城市能够吸引外省人口的流入,估计郑州的排名就远不如现在乐观。下面的一个统计从侧面也说明了我的这个推论。  在全国省会城市对人口吸引力上,郑州排名第四,在郑州之前的只有广州、成都、杭州,居然超过了武汉。但是对于全国非豫户籍,非鄂户籍的人才来说,武汉的吸引力绝对要超过郑州。郑州能够在统计数据方面超过武汉,完全是因为他是河南的省会,而武汉是湖北的省会,而河南的人口差不多是湖北的两倍而已。  《郑州大学2015 届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报告》,曾经统计:2015 届毕业生就业地主要在河南省,占比为66.02%,省外就业占比为 33.98%,具体城市分布:  注: 部分比例过小城市未统计  从以上统计中可以看出,郑州,但是只有郑州对于郑大毕业生的吸引力是有优势的。这是一种幸运,也是一种悲哀。包括名城洛阳在内的河南其他地市,对于人才的吸引力实在有限。  争夺人才,从现在河南的现实条件来看,也只能依靠郑州。  4  人才反击战  2016年,全国房地产发生了一场抢房之战,几乎每个中东部热点城市房价发生了暴涨。然而抢房之战的背后人才之战悄然拉开,加入城市逐步增多。  武汉、长沙、西安、合肥、济南、成都都出台相关人才政策,如果你在中国地图上把这几个城市都标注下来,可以发现除成都、长沙之外,所有城市已经把郑州围成了一圈,如此下来郑州能否保持在河南省毕业生中的人才优势,已经必须打上问号。  郑州需要迎头反击,需要绝地反击。  因此这个户籍扩容的政策,是十分及时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仅仅是户籍扩容就够了吗?  5  走廊城市  全国很多城市都有自己的定位,比如上海定位于全国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杭州是全国的互联网新经济中心、旅游城市。深圳是一个创新之城、制造业之城。  但是作为一个郑州人,一个生活了几十年的老市民,我依旧不知道现在的郑州是一个怎样的城市,虽然他已经成为了“国家级中心城市”。  建国初期郑州是有清晰定位的,1954年《郑州市城市初步规划方案》确定郑州城市性质是以轻工业为主的工业城市,全国交通枢纽和河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表述上你可以清晰明确的看到郑州定位,关键词就是“轻工业”、“交通枢纽”、“省会”。从这个定位上你可以联想到西区的纺织之城,市中心的火车站和东区的省级行政区。并且从五十年代到九十年代郑州也是沿着相对清晰地发展道路在前进。  进入90年代,随着工业和传统铁路运输业衰落,郑州定位开始复杂化。这种复杂化说的好听点是多元化,说的不好听就是“无定位的野蛮生长”。  曾经,满大街挂着郑州要成为“东方芝加哥”的宣传画。  曾经,市政府的门前立起来了“把郑州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商贸城市”的背景墙。  一个个定位被树立,一个个定位被否定,最终没有定位。    我妈在台湾曾经被一个台湾人问到“你是哪里人”,我妈回答“郑州”。  “郑州,郑州是哪儿”那人又多问了一句。  “郑州是河南省会”,但台湾人依旧表示迷茫。  “洛阳东边的一个大城市”我妈补了一句  “洛阳,我知道,九朝古都,郑州在洛阳旁边,也在大陆的中间吧”  虽然略带尴尬,但是终于还是让人知道了大概位置。  然而,在今天你在河南省之外的地方提到郑州,这是一个怎样的城市呢,让人联想起什么呢。  我在外地考察时候,也曾经多次问过许多省外朋友他们对郑州的印象。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们坐火车的时候路过。“除此之外,再无他语。我很想说郑州是个不错的城市,但是我又能说出什么呢。  是个古都之城,但是除了宏伟的省博物馆,还有什么什么值得骄傲的地上古迹呢?因此也被称为“七大古都之八”。  是个工业之城,但是除了思念、三全和宇通,有什么样的流通于全国的知名产品吗?当然还有富士康,但是有几个苹果手机的购买者知道它产自郑州?  是个商业之城吗?除了90年代,曾经全国知名的“商战”和亚细亚之外,郑州还有什么令人骄傲的商业企业可以走向全国?  更别说教育文化了,一亿人一个211,没有一个985,已经不是一辈人的痛苦了。  除了位置好,是交通中心,郑州你的定位是什么?  如果只是一个好位置,那这个城市永远就是一个“走廊城市”,所谓反复走廊就是人在穿过这个区域,但是留不下来。虽然它已经是个国家级中心城市。  6  我曾经问过来我们公司应聘的毕业生(确实以河南生源为主),为什么要考虑留在郑州,我很少听学生们说,郑州什么什么产业很强,郑州什么什么很好,和我的专业很对口,我的专业发展前景很好,所以我想留在郑州。  学生留郑原因很简单第一离老家近,回家方便。第二自己的学校知名度不高,所以作为毕业生去北上广深,竞争优势不大。所以考虑半天还是留在郑州。  所以,作为发展的郑州,留住人才是第一步。更要紧的吸引人才,但是吸引人才,吸引全国人才就不能靠离家近的优势。  开放户口是第一步,控制住房价也是第一步,重要的是产业必须有定位,城市必须有定位,有一个符合自身条件能够实施,长期不变的定位,能够做出几家行业领头羊的企业,能够打出国际至少是国内知名度优势行业,只有这样,才能在全国人才之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附户籍新政原文件▼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 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口迁移对城市的影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