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中下游 常见鱼类什么鱼逆这说游

发送验证码
未注册的用户手机验证后自动登录
30天内免登陆
社交账号登陆
绑定手机号
发送验证码
安庆:800余斤长江鱼逆游“安家”污水处理厂
据中安在线—安庆新闻网报道,提到污水处理厂,很多人脑海里肯定会出现一幅散发着阵阵臭味、污水处理后到处堆满污物的景象。然而,安庆首创运营的城东污水处理厂却颠覆了这种印象,不仅污水不黑、气味不臭,近日还被发现有大量长江鱼儿逆游“安家”在污水处理厂二沉池。图为从二沉池里打捞出来的鲜活鲢鱼。石晓红 徐勇进 摄10月28日,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沉池进行5年来首次清淤及设备维护保养,当二沉池的水被水泵快抽完时,施工人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二沉池内竟然发现了大量的鱼。安庆首创总经理江正兵告诉记者,这些鱼被打捞上来后称重足足有800余斤,鱼的种类是常见的鲢鱼、鲤鱼、鲫鱼等,小的有斤把重,最大的一条鲢鱼近一米长,40多斤重。“之前也曾发现二沉池里有鱼儿出现,但不曾想会有这么多。”江正兵说,污水处理厂不允许员工将鱼苗投放到二沉池饲养,二沉池怎么会有这么多的鱼呢?经过分析,这些鱼都是从长江逆游上来的。江正兵告诉记者,城东污水处理厂二沉池的水是城市生活污水经过处理后直接排到长江的,也就是说二沉池的排水管网和长江相通,在长江水位高的情况下,就和污水处理厂的排水水位持平,长江的鱼就逆游回来。由于水质好,所以鱼儿们待着不走了。 据江正兵介绍,目前城东污水处理厂一期共有4个二沉池,其它3个二沉池在下一步的清淤及设备维护保养中,或许也会发现大量鱼儿。11月8日,记者来到安庆市城东污水处理厂,江正兵告诉记者,当城市生活污水全部进入污水处理厂后,首先要经过的是起初步过滤作用的粗格栅,排除体积较大的垃圾。随后,污水经水泵提升到细格栅,将体积较小的垃圾全部隔离过滤。被过滤掉的垃圾,每天都由专门的清洁车运到厂外垃圾中转站。当水中的大部分垃圾被“拦截”后,污水进入生物池,利用活性污泥里的微生物,将水中有害物质“吃掉”。生物池里有着大量的活性污泥,它们像一个个“环保小猎手”,捕食着污水中的污染物,污水中绝大多数的污染物都是靠这些小东西消灭或者吸附的。在生物池内处理后的污水,被引流到二沉池,在这里活性污泥和生物处理后的水被分开。二沉池的水经过再次沉淀、过滤、消毒才能排出。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城东污水处理厂承担安庆市城区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工作,服务区域主要为安庆市老城区、安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安庆长江大桥综合经济开发区、菱湖风景区和东部新城。服务范围内的污水经城市排水管网进入提升泵站,提升后进入污水主干管,最后由城东污水处理厂提升泵房将污水提升置污水处理工艺构筑物,进行污水处理,设计排放水质为国标一级B。原标题:800余斤长江鱼“安家”污水处理厂长江第一鱼濒于灭绝。鱼类整体性衰竭趋势加剧,长江距离“空江”不远
鲥鱼没了,刀鱼也危险了。大囧。&& & & &春风又绿江南岸。  日,清明节前一天。在渔政一线干了20多年的曹剑屏,高声告诉财新记者:&今年绝对是江刀(即长江刀鱼)产量最低的一年!&  据他介绍,从3月1日至4月2日,江苏省常熟市浒浦镇江海大队的24条渔船只捕到七八条规格以上(指每条至少二两)的长江刀鱼。  曹剑屏是江苏省常熟市渔政站浒浦渔监分站的前负责人。20多年来,他亲眼见证长江刀鱼从满江满船到如今近于灭绝。  刀鱼,学名长颌鲚,又称刀鲚,与河豚、鲥鱼并称长江三鲜,是一种洄游性鱼类。刀鱼性成熟前一般生活在近海中,被称为海刀。性成熟后多数刀鱼会进入通海江河,逆流而上产卵繁殖,进入长江即被称为江刀。江刀完成繁殖后返回大海,再次成为海刀。有些江刀因种种原因被阻断在通江的湖水中繁殖,被称为湖刀。  海刀、湖刀味道较差,江刀也只有在清明节前后,才是美味,江苏当地说法为&清明节前骨如酥,清明节后骨如铁&。原因是此时的江刀盐分褪尽,正处性成熟期。长江下游沿岸居民也因此自古有清明吃江刀的传统。  2012年清明来临,长江沿岸皆传出江刀&消失&的消息。稀缺催生天价,二两以上江刀每市斤价格飙升至七八千元,饭店更是开出万元以上的价格。4月2日,江苏省张家港市永联村,一条长45.3厘米、重325克的2012年&长江刀鱼王&,拍出了5.9万元的天价,相当于每克182元。  事实上,江刀曾是上世纪70年代以前长江淡水捕捞业的最主流品种,业内曾有长江第一鱼之说,它一度占到全长江年渔获量的35%至50%。在江苏段,曾一度占到70%。  从上世纪70年代末至今,三十几年间,江水污染、产卵场破坏、江湖人工阻断和失控捕捞等,导致包括江刀在内的众多长江鱼种种群衰竭、濒危甚至灭绝。  中科院院士、著名鱼类学家曹文宣近年一再疾呼,如再无断然措施,不用40年,长江鱼类可能全部灭绝,长江会成为一条空江。
江刀难觅  4月3日,财新记者又见到常熟市浒浦镇江海大队的老渔民陈褚生。此时正值捕捞刀鱼黄金时节,又有每斤七八千元的价格诱惑,但大半辈子捕鱼为生的陈褚生兄弟,却连日在家中睡大觉,或在村中闲逛。  68岁的陈褚生告诉财新记者,今年他捕刀鱼的&战绩&有史以来最差&&30多天时间里,共驾船捕刀鱼三次,两次是空网,最近一次即4月2日,终于捕到两条刀鱼,但总重只有三两六钱,两条鱼均属于规格以下,最终只卖得200元。兄弟俩为此却付出数千元捕鱼成本。  七年前的2005年4月,财新记者曾登上陈褚生的渔船,在苏通大桥附近江段与陈氏兄弟一起捕过一天江刀。彼时江刀已有&失踪&之说,但那一天,陈氏兄弟共捕得大小江刀30斤,在那一年的整个刀鱼季,陈氏兄弟总计捕得300余斤江刀。  在陈褚生这位老渔民脑海中,有一张清晰的江刀产量表。1973年以前,鱼网只有现在的三分之一长,船是摇撸船,清明前后,一网下去,最少能捕到200斤江刀,最多时能有600多斤。1973年后,江刀一年比一年少。1995年一网能捕四五十斤,到1997年一网只剩二三十斤。到2002年,一网下去,就只有一条两条了。  下降的不仅是数量,捕到的江刀也一年比一年瘦。前述六两多重的2012年&长江刀鱼王&,在上世纪70年代是常见的,陈褚生本人也曾捕过如此重量的江刀。他告诉财新记者,当年江刀重量普遍在二两五以上,二两五以下的较为少见,而现在规格的标准已被迫降至二两。  来自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的权威资料显示,1973年长江沿岸江刀产量为3750吨,1983年为370吨左右,2002年的产量已不足百吨。该中心资源研究室主任施炜纲认为,20
分享这篇日志的人也喜欢
最后的愿望吧
我叫胖嘟嘟
刚才手机没电了继续聊
而我是唯一的
月末惊喜呢
热门日志推荐
人人最热标签
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
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
请输入手机号,完成注册
请输入验证码
密码必须由6-20个字符组成
下载人人客户端
品评校花校草,体验校园广场安丰网《长江捞起一条怪鱼》专题 为您提供最新最全最专业的长江捞起一条怪鱼,长江惊现巨型怪鱼图,长江怪鱼信息。
关于长江捞起一条怪鱼,安丰网小编了解到:据报道,一条怪鱼,墨绿色的眼睛,一对蝴蝶般的“翅膀”,另外还长出像虾一样的“脚”,着实让人称奇。昨天,同安网友“我爱同安”发了一张怪鱼图片求鉴定。记者联系了集美大学的专家,证实这是海中的绿鳍鱼,所谓的“翅膀”和“脚”,其实是绿鳍鱼的胸鳍。它可食用,味道鲜美。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消息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自三峡大坝截流后与“水中大熊猫”中华鲟同样珍稀的巨型成年胭脂鱼,近日惊现长江泸州河段.据渔政部门称,这条长达1.2米、体重约20公斤的胭脂鱼,近30年来在长江上游还是首次发现,堪称长江上游的“胭脂王”.一网捞起大“怪鱼”9月28日下午4时许,泸州市江阳区渔民刘法平在长江黄舣沱江段捕鱼时,用渔网捞起了一条几十年未见过的“怪鱼”.长年累月以捕鱼为生的老渔民刘法平定睛一看,长达1米多的“怪鱼”性情温顺、背部呈通体水红色、鱼身正中处两边各有一条从头至尾的胭脂红纵纹、鱼肚呈白色,极像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罕见巨体“胭脂王”下午5时30分,接到刘法平报告的泸州市江阳区水电局渔政站执法人员赶到现场,确定刘法平捕到的“怪鱼”正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长江上游近30年极为罕见的巨体“胭脂王”.据江阳区水电局副局长李戈明介绍,胭脂鱼属鲤型目亚鱼科,俗名“一帆风顺”或“黄排”,成年最大体型一米左右,与中华鲟同属回游性鱼类.三峡大坝截流前,每年一到繁殖季节便从长江中下游逆水而上,产卵后顺江而下回游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峡截流后,成年胭脂鱼和中华鲟在长江上游越来越少.1997年,泸州渔政曾发现过一条长约70厘米左右的成年雄性胭脂鱼,但身长1.2米的成年胭脂鱼,近30年来还是第一次在长江上游发现,堪称当今长江上游的“胭脂王”.绝食抗议长达10日 昨日,重庆鳄鱼中心,工作人员正将忠县渔民捕获的鳄鱼送往它的新住所.
鳄鱼住进了“单间”1米多长、全身布满坚硬的鳞片、巨大的嘴里满是“锯齿”、4只脚短小粗壮……本月15日,家住忠县长江边的渔民范生权在打鱼时,就捕到了这样一条怪家伙.昨日,经重庆鳄鱼中心专家鉴定,这条怪家伙竟是外来物种湾鳄,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爬行动物.因湾鳄异常凶猛,时常发生伤人事件,又被称为“杀人鳄”!15日下午,今年34岁的忠县渔民范生权像往常一样,独自驾着渔船到长江中打鱼.5点30分左右,当范生权准备收网时,突然发现渔网在剧烈抖动,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撕扯着,水面也激起阵阵浪花.范生权心里一阵暗喜,以为捕到了大家伙,赶紧奋力将渔网拖离水面.然而,等他将渔网拉近时,却吓了一大跳:渔网里竟是一条自己从来没见过的“怪鱼”. 本报讯 近日,家住镇海古塘丽景的岑利军先生,在小区附近的石塘下河里,用渔网捕上了一条怪鱼.这条鱼的外形比较优美,体长,宽而扁平.鱼背呈褐黄色,身上有黑点,肚皮呈白色,尾巴红色,嘴边长着6条白色的胡须.这条重0.75千克的鱼,力气很大,老岑用双手还很难抓牢.附近村民都说,他们从来没见过这种鱼.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这条鱼与热带红尾猫鱼很相似,是饲养的大型观赏鱼.出现在石塘下河里,老岑推测可能是市民放生的.目前,这条鱼被老岑作为观赏鱼养着.记者 张寅通讯员 张敬愉索冬娜 文/摄作者:张寅(本文来源:宁波网-宁波晚报) 被村民捞到的鱼日前,舒兰市法特镇王大村村民金横彪在永舒灌区九干渠法特王大段捞到一条长85厘米,重7斤,尾巴翘起如鲨鱼的怪鱼.近日,金某将该鱼放生.经专家鉴定,该鱼为史氏鲟,为珍稀鱼类,在松花江吉林市流域已经绝迹.村民捞起无鳞怪鱼舒兰市法特镇王大村村民金横彪家有个水塘,养了不少鱼,他有多年的养鱼经验.6月27日下午,金横彪走到永舒灌区九干渠法特王大段时,发现水渠里有动静,凭经验,他判断水中有一条大鱼.金横彪马上跑到村里叫来黄成立,两个人拿起网跑去捞鱼.鱼依旧在金横彪发现的地方游来游去,两个人凭借多年的捞鱼经验,很快就用网将鱼捞了上来.可一看到鱼,金横彪吓了一跳.原来这是一条怪鱼,这鱼身上没有鳞片,尾巴和鳍都立着,像鲨鱼一样.村民都没见过此鱼两个人用网包着鱼一溜儿小跑回到家.金横彪把鱼放进家里长1米多、高0.5米多的浴缸里,放好水,仔细地看了起来.可是他左看右看,依旧辨别不出这是什么鱼.金横彪70多岁的老爹养了半辈子鱼,也没辨别出来这是什么品种.“老金捞到一条怪鱼!”村民们听说这个消息后,都来观看.不一会儿,金横彪家的院子就来了上百个村民.66岁的金曙辉说:“我活了这么大岁数,从没见过这种鱼.”70多岁的徐桂祥说:“这鱼模样太怪了,我没见过.”金横彪把鱼捞出来“验明正身”.经测量,该鱼身长85厘米,重7斤.鱼在浴缸里显得很“郁闷”,不太爱游.金横彪连忙拿来加氧泵,放到水里加氧.鱼儿快活了许多,游的速度快了.金横彪又找来小鱼,想喂喂怪鱼.怪鱼却根本不为所动,一口没吃.专家鉴定为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目前已放生本报讯(见习记者谢冰林)昨天是武汉长江、汉江两江春季禁渔期结束的第二天,新洲区长江双柳段渔民熊金华下江捕鱼时,意外捕获一条嘴部很长的“怪鱼”.经专家鉴定,这条“怪鱼”正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随后,市渔政处的工作人员将这条被“误抓”的中华鲟送至长江放生.昨天中午,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一条长约120厘米,吻部较长,身体成锥形的“怪鱼”在渔船的船舱间游来游去,显得十分不安分.渔民熊金华告诉记者,昨天是武汉“两江”开禁第二日,他和其他3位渔民来到江边撒网捕鱼,在收网的那一刻,熊金华明显感到沉甸甸的,当他将网捞上来后,发现里面竟躺着一条“怪鱼”.此时,船上的另一位渔民回忆起市渔政处发放的有关长江珍稀动物的宣传画,这条“怪鱼”和宣传画中的中华鲟十分相似.有着18年捕鱼经验的熊金华见这鱼长相奇特,从未见过,意识到它可能是国家保护动物,便将这条“怪鱼”暂时放在船舱中,并打电话向当地渔政段反映情况.随后,市渔政处和新洲区渔政段工作人员赶赴现场.经鉴定,这条“怪鱼”确实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中华鲟.工作人员检验发现,这条中华鲟长120厘米,重30公斤,大概4~5岁.目前该中华鲟健康状况良好,且无明显外伤.为避免给其造成二次伤害,渔政工作人员将这条被误抓的中华鲟送至长江放生.江苏淡水水产研究所内的R标本.居涛提供图为R.居涛提供昨天上午,渔民老张像往常一样在长江边撒网捕鱼,没想到的是,他这一网撒下去,竟然捞起了一条大大的、全身泛红的“怪鱼”.老张捕到的这条鱼全身泛着红色,还挺漂亮.老张说,这条鱼就是在长江里捕捞到的,因为没见过,就养在船舱里了.听说老张捕了条怪鱼,别的渔民都赶来瞧个稀奇,但大家都不认识,所以给渔政部门打了电话.渔政部门的水产专家赶来了,不过,他们也不能确定这是条什么鱼,因为,这种鱼在如皋还没出现过呢.专家们按照这条鱼的特征,与鱼类图志上的鱼类图案一一比对,估计这条鱼极有可能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胭脂鱼.胭脂鱼是我国特有鱼类,俗称火烧鳊、黄排等,是和大熊猫一个时代出现的物种.主要分布于长江水系和闽江地区,数量比国家一类水生野生保护动物中华鲟还要少,种群几乎绝迹.造成胭脂鱼资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它的自身繁殖力低,发育时间长,以及过度捕捞和水域污染等.水产专家表示,近十年来,长江水系捕捞到的最大野生胭脂鱼也只有30厘米左右.如果确定这条鱼就是胭脂鱼,那么,它将成为近年来长江水系捕捞到的最大的胭脂鱼.另外,他还向记者透漏,老张把这条鱼捕捞上来以后,曾有人出500块钱向他买,不过老张没肯卖,而是报告了渔政部门,这样的行为得好好鼓励一下.
渔民龚纲毅展示自己在长江中捕获的俄罗斯鲟 记者 唐浩 摄 昨日,渔民龚纲毅在长滨路江边捕获一条遍体鳞伤的草鱼,当他还在纳闷时,一条长50厘米、尖嘴、背脊骨头外突的怪鱼突然出现.经过市水产保护研究所副所长马跃岗辨认,很快确认这并不是中华鲟,而是一条重达1.5公斤的外来鱼种俄罗斯鲟,这种外来物种,由于没有天敌,一旦进入长江,将对长江内的固有鱼类造成威胁.(记者 王珏 实习生郑海燕):昨日,有市民反映,刘庄浮桥上有人拉网捕鱼,而且还捕捞起一条“嘴似鳄鱼”的怪鱼,引起路人围观.昨日15时45分,记者赶到现场时看到,刘庄浮桥上有数十位路人正围在一起观看刚刚捕捞上来的一条怪鱼,这条鱼长约50厘米,全身黑青,头鳍尾处有花斑,整个鱼身细长呈管状,并有小鳞片覆盖全身,它最奇特之处在于长着一张细长的尖嘴,酷似鳄鱼.据一位有销售观赏鱼经验的路人介绍,这条鱼极有可能是“长嘴鳄鱼”,属于雀鳝类,是世界十大凶猛淡水鱼之一,属于外来物种,对本地鱼类会造成一定侵害.他还表示,长嘴鳄鱼经常作为观赏鱼出售,这条鱼有可能是人为放生到海河中的.记者还发现,在刘庄浮桥靠近奉化桥一侧,架设着一张大网,大网用一根长杆支撑在桥体上,而用来升降渔网的摇把,也被固定在桥体的护栏上.捕鱼者每隔几分钟就会将渔网升起,每次收网都会捕到一些鱼,其中鲫鱼居多.有路人表示,刘庄浮桥上经常有人下网捕鱼,还将捕到的鱼就地出售.由于刘庄浮桥处于河西、河东两区交界,记者就此情况分别向两区的综合执法局进行了反映,工作人员均表示如发现捕鱼者有就地出售行为,他们将进行治理.此外,《天津市河道管理条例》和《天津市水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均明确规定,海河禁止捕鱼.(记者许鑫) (实习生&朱旦鸿&钱江晚报记者&张昨天上午,微博网友&浦江新闻趣事&爆料:浦江东溪惊现怪鱼,工作人员在巡逻时发现河里有怪鱼.图片显示,这条怪鱼有着鸭子一样的嘴巴,黑乎乎,看上去并不可爱.其实它是鸭嘴鱼,和中华鲟是亲兄弟,味道不错记者核实:看到微博后,记者立即联系到了一名现场围观群众,他介绍说,早上,看到一名河道巡逻员手里拿着一条奇怪的鱼,就凑过去看.听对方说,是在东溪新华桥段卫生巡逻时发现的,这条鱼嘴扁平酷似鸭嘴,却比鸭嘴长几倍,50多厘米长的身子,又长又扁的嘴巴已经占了一大半.周身光滑,深灰色的鱼身,没有鳞片.&看上去有点恐怖,像外星人一样,就是电影里的那种异形.&他说,自己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奇怪的鱼,当时好多人都围观,没人认出是什么鱼.网友&浦江新闻趣事&将图片放上微博,有眼尖的网友说,怪鱼好像叫鸭嘴鱼,千岛湖有卖.有吃过的朋友描述,&鸭嘴鱼的骨头是透明的,而且很脆,可以咬碎了吃掉.无论是水煮还是红烧或是清蒸,鱼肉都口感细嫩、鱼骨同样软脆,而且香甜且汁多润口,真正体验了一回吃鱼不用吐骨头的美味经历.&这条怪鱼真的是鸭嘴鱼吗?
↓↓↓如果您觉得内容有用请收藏本页面↓↓↓
对内容有意见请举报内容:
长江捞起一条怪鱼相关推荐
长江捞起一条怪鱼最新消息
长江捞起一条怪鱼热门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长江流 鱼儿游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