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本书是介绍综 这个世界有问题是怎么运行的

智酷荐书|这里有15本科技公司CEO亲自写的书
[摘要]本次书单不仅介绍了每本书核心内容,还提供了亚马逊评分、好评信息和差评信息。
编者按:智酷荐书,企鹅智酷每周末带来“营养配餐”,借由我们的视角,发现一些你未曾注意到的好书。科技界的CEO们是世界上最聪明的一群人,其中很多人乐意与那些希望得到他们意见的创业者分享自己的想法。美国主流网络媒体BI日前挑选出15本由科技界现任和前任CEO撰写的著作,让我们有机会偷偷探视下他们创立或管理公司以来的内心世界。本次书单不仅介绍了每本书的核心内容,还提供了它们在里面的评分,以及每本书获得的赞扬和批评声。这些信息将帮助你更全面的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阅读。以下是书单内容:1.《从0到1》(Zero to One)作者:彼得·泰尔(Peter Thiel),PayPal创始人兼前CEO,Palantir联合创始人,与多家著名公司早期投资人本书简介:做其他人已经知道如何做的事情,会将世界从1带到n,这只会增加更多类似的东西。而创新则是从0到1的过程。明天的赢家无法通过残酷竞争赢得今天的市场,他们将完全避开竞争,因为他们的业务都将是独一无二的。亚马逊评级:4.5分(满分5分)好评观点:《从0到1》是让人耳目一新的智慧,让你深入了解创业背后的动机。里面充满了独特而实用的见解,成功在人性和文化方面进行了论述。差评观点:我曾对这本书寄予厚望,但实际上它平凡无奇。这本书基本上就是杂乱无章的漫谈,用不连贯的散文拼凑出泰尔的哲学世界,没有任何让人眼前一亮的观点。2.《云攻略》(Behind the Cloud)作者:马克·贝尼奥夫(Marc Benioff),世界著名软件公司创始人兼CEO本书简介:这是富有远见的创始人、CEO兼董事长贝尼奥夫首次针对当前急速改变的趋势,讲述了他与其团队如何创造和使用新商业模式、新技术以及慈善模式。亚马逊评级:4.5分好评观点:这本书很有趣,里面都是对一家正在成长的公司所面临各种问题的建议。总而言之,这本书堪称实用指南,可以让你在不将灵魂出卖给恶魔的情况下,帮助企业取得成功。差评观点:这本书写得很好,但我更希望看到更深入的故事,而非一系列管理方面的陈词滥调。总的说来,这是一本好书,但却不是一本伟大的书。3.《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作者:安迪·格鲁夫 (Andy Grove),前CEO本书简介:格鲁夫透露了他的策略,专注于如何应对任何领导人都为之害怕的梦魇时刻,即当巨变一夜之间发生时,公司必须尽快适应,否则可能被淘汰。亚马逊评级:4.2分好评观点:从公司成立伊始,格鲁夫就是它的中心。这本书是格鲁夫用自己的话讲述自己的故事。强烈推荐,它是所有商学院学生必读之作。差评观点:这本书中充满了各种常识,只是美国商界各种成功和失败案例的备份说明。4.《创业维艰》(The Hard Thing About Hard Things)作者:本·霍洛维茨(Ben Horowitz),风投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联合创始人兼合伙人,Opsware前CEO本书简介:在许多人谈论创业多么伟大时,很少有人敢于坦承经营一家公司有多么困难。霍洛维茨分析了这些领导人每天面临的问题,并分享了他在建立、管理、出售、收购、投资以及监管科技公司中感悟到的见解。亚马逊评级:4.6分好评观点:作为在硅谷打拼了20多年的人,经历过网络经济繁荣和泡沫破裂时代,在读这本书时,我能感受到霍洛维茨的痛苦。差评观点:这本书就像市场上随处可见的“如何成为领导者”指南一样,讲述了很多同样的事情。只是这次的鼓吹来自一个在硅谷建立了初创企业的家伙,他曾将负担推给毫不知情的买家,然后赚够了钱转身离开,并在35岁退休……5.《谁说大象不会跳舞?》(Who Says Elephants Can't Dance?)作者:郭士纳(Lou Gerstner),前CEO本书简介:总结了郭士纳的历史经营业绩:将IBM从破产边缘拯救回来,重新复兴其电脑业务。亚马逊评级:3.8分好评观点:这本书主要聚焦于领导与管理过程、战略选择以及决策过程。但其同样讲述了IBM企业文化的重要性,即基于价值观的生活方式,而非仅仅为争夺第一。差评观点:不幸的是,郭士纳没有提供足够细节,帮助读者完全理解其面对的困局以及其如何解困。此外,郭士纳也没有对他采用的技术或残酷方式进行充分论述。6.《长尾理论》(The Long Tail)作者: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3D Robotics CEO,《连线》杂志前主编本书简介:安德森在书中展示了未来的商业和文化模式的变化趋势。他认为传统需求曲线将会发生改变,那些需求不旺或销量不佳的产品将占据更多市场份额。 亚马逊评级:4.2分好评观点:安德森所描述的“诸众市场”(market of multitudes)将继续增长,无论是在性质还是在范围方面。书中,安德森为读者提供了在这种市场如何生存的指南,并解释新市场可能产生的影响,以及如何利用这种市场。 差评观点:可是普通商家如何能够体验的成功?对此,安德森似乎缺乏阐述。理解经济只是第一步,真正的问题是:你要如何做才能让自己也融入长尾之中?7.《创新公司》(Creativity, Inc.)作者:埃德·卡特姆(Ed Catmull),皮克斯(Pixar)联合创始人兼总裁本书简介:这是一本为想要带领员工登上新的高度的经理们所著的书,这是一本为渴望独创性的人准备的指南,这是有史以来第一次访问皮克斯动画“神经中心”的旅程。亚马逊评级:4.7分好评观点:通过这本书,卡特姆给了世界一份令人震惊的礼物。它不仅是专为经理人们写的著作,也包含了许多让你余生可以受益的智慧与故事。差评观点:这不是一本好的商业书籍,因为里面的信息过于庞杂。有些观点可以从卡特姆的回忆录中看到,还有些是艾米·华莱士(Amy Wallace)与卡特姆共同的观点。不幸的是,这种混杂未能完美融合。8.《()模式》(How Google Works)作者: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谷歌前CEO兼执行总裁;乔纳森·罗森博格(Jonathan Rosenberg),谷歌负责产品业务的前高级副总裁本书简介:这本书包含了许多有趣的教训,它们都是施密特与罗森博格帮助建立谷歌过程中获取的。亚马逊评级:4.4分好评观点:在这个软件驱动的时代,施密特与罗森博格广泛参与了谷歌领导层的诸多讨论。我为儿女等小辈们都定了这本书,无论他们工作在哪些领域,无论他们在追求什么样的梦想。差评观点:这本书几乎没什么新意。谷歌是独一无二的,它可以自我运行。在影响或决定谷歌当前方向时,作者无法将其归功于自己。9.《如何在商业竞技中取胜》(How to Win at the Sport of Business)作者:马克·库班(Mark Cuban),达拉斯小牛队所有者,创始人,著名投资人本书简介:利用从热门博客Maverick获得的最好材料,库班收集和更新他有关商业和生活的帖子,提供有关如何成为成功企业家所需的内幕知识。亚马逊评级:4.5分好评观点:除了微不足道的瑕疵之外,这本书很好,快速阅读中充满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尽管里面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东西,但却包含着大量对任何管理企业或想要创业的人有用的信息。差评观点:我感觉有点而失望,这本书读起来就像一系列励志贴文,或许我可以在博客上找到同样的素材。10.《至关重要的关系》(The Start-up of You)作者:里德·霍夫曼(Reid Hoffman),LinkedIn创始人兼前CEO,Greylock Partners的投资人本书简介:这本书与求职信和简历无关,相反你可以了解到硅谷初创企业的最佳实践,以及如何在你的职业生涯中应用这些创业策略。亚马逊评级:4.3分好评观点:这是一本在你职业生涯中,鼓励和激励你采取行动、担负起责任的好书。作者将有趣的历史文献和宝贵的个人经验融合起来,向你提供改变职业生涯的路标。差评观点:作为创始人和风险投资人,霍夫曼没有直接阐述自己的经验,而是生搬硬套现代硅谷主题的商业书内容。11.《未来之路》(The Road Ahead)作者:(Bill Gates),联合创始人兼前CEO本书简介:盖茨在本书中重点描述了所谓的“信息高速公路”,包括那些将影响我们所有人的惊人变化,以及新兴科技将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变人类生存方式。亚马逊评级:3.5分好评观点:这可能是一部历史性的作品,但它同样也是有关电脑的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如果你喜欢电脑,如果你喜欢技术,那么就要阅读这部现代经典。差评观点:严格来说,这本书是盖茨在探讨未来,但300页中只有9页涉及到互联网,而且大部分都掩埋在其他信息之中。12.《三双鞋》(Delivering Happiness)作者:谢家华(Tony Hsieh),美国鞋履零售商Zappos CEO本书简介:这位敢于打破常规的CEO展示了不同的企业文化如何能够产生完全不同的成就:通过创建“幸福价值观”的企业文化,然后传递快乐。亚马逊评级:4.6分好评观点:在这本令人爱不释手的书中,谢佳华讲述了自己的生活如何与Zappos的成长联系起来的故事。总之,这是一本能令人感受到快乐的书,是以非正式风格写出的好书。差评观点:我不确定这本书能够传递快乐。但是它正这样做,而且做得很好。它提供了有关美国最时髦、最高业绩之一的公司及其背后掌控者的洞察力。13.《战略》(Direct from Dell)作者:迈克尔•戴尔(Michael Dell),戴尔创始人兼CEO本书简介:这本书讲述了戴尔童年历险的旅程,以及其在旅程中犯下的错误,显然他获得了宝贵教训。亚马逊评级:4.1分好评观点:我有自己的事业,发现戴尔的书令人耳目一新,尽管包装简单,但却提供非常有用的策略。难怪戴尔会进军PC行业。阅读这本书,你会从中受益,这是一本好书。差评观点:这本书实际上就是肤浅的叙述,讲述戴尔电脑公司的崛起过程,包括其在戴尔所在大学宿舍中成立,最后成长为直销电脑公司,里面并没有多少有关公司成功的真正解析。14.《之道》(The HP Way)作者:戴维·帕卡德(David Packard),惠普创始人兼前CEO本书简介:与企业史上大多数人相比,帕卡德的《惠普之道》提供了更多管理之道,为那些创业者提供灵感。亚马逊评级:4.1分好评观点:对于我来说,这本书之所以如此之好,是因为在了解惠普历史的同时,你也能找到帕卡德令公司吸引员工乐意为其效力的秘诀。差评观点:当你读了6、7章后,你会发现这本书完全没有意义。不幸的是,你必须要通读开篇数章才会发现这一点,显然这本书对于治疗失眠应该有用。15.《重新启动工作》(Rebooting Work)作者:梅纳德·韦布(Maynard Webb),Webb Investment Network创始人,LiveOps前CEO,eBay前首席运营官本书简介:当硅谷公司遇到棘手问题时,总是会想到韦布。在自己的第一本书中,韦布提出解决过时工作模式的方法。这些100多年前出现的工作模式已经无法再满足个人或雇主需求。亚马逊评级:4.5分好评观点:我惊讶地发现,这本书是如此的引人入胜。里面涵盖了许多对现实世界很有意义的建议和见解,写得极好。我只用一天多就读完了。差评观点:我已经明白,工作正在改变,创业很关键,利用好网络,以更睿智地方式去工作,建立良好的系统等等。但我认为,有了举例和故事后,没有必要再长篇大论,似乎过于啰嗦了。(编译:风帆)
[责任编辑:loiswang]
您认为这篇文章与"新一网(08008.HK)"相关度高吗?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还能输入140字关于读书的30本书(翻开每一本书,都是打开一个新的世界)
我们通过书籍得到包罗万象的知识,却未必了解关于书本身的知识。
书籍将历史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却常将自己的历史隐藏其中。
书是怎么来的,如何发展的,我们应该怎样去选书、读书?
读书,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关于读书的30种好书,关于读书的过去、现在与将来,关于读书的喜怒哀乐,关于我们自己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1.《阅读史》:阅读是为了活着
一整页的篇幅,以“最后一页”的名义,只抄录了福楼拜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这“最后一页”却置于卷首的醒目位置,意义不言自明。
我们不得不阅读。阅读,几乎就如呼吸一般,是我们的基本功能。
2.王蒙 《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阅读碎片化、浅薄化时代里我们需要的精神佳酿
△阅读包括浏览,但浏览不等于阅读,更不等于苦读、攻读、精读。信息不等于学问,更不等于见识、智慧与品质。
△我们如果养成了一个“爱书、释书、疑书,多向思维、触类旁通”的习惯,就会像读书一样读生活,读阅历,读社会,读世界,读春夏秋冬,读荣辱盛衰,读悲欢离合。
3.《作为武器的图书》:图书不可能被烈火消灭
关于图书如何作为思想战争中最有效武器的重要论著
中国的“文学传统太深厚太悠久,以至于炸弹都无法消灭它”
给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提供极其重要的参考
图书不可能被烈火消灭。人死了,但图书永远不会死去。永远没有人也没有武力能够将思想关进集中营。没有人也没有武力可以从世界夺走图书,图书中包含着人类针对暴政永恒的反抗。在这场战争中,图书是武器。
——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
随先期物资一同运抵诺曼底海滩的还有不像是用于战争的武器:成箱的图书。这些图书抵达各销售点后马上被抢购一空,顾客们如饥似渴地想要阅读来自与他们熟悉了很多年的可怕世界完全不同的另一个世界的读物。
4.《阅读的历史》:我即书,书即我
在阅读中,读者扮演上帝的角色。 希腊神话里,一位名叫那喀索斯的英俊少年因迷恋自己在水池中的倒影郁郁而终,死后命名为一种以他名字命名的鲜花。
我们所读的每一本书、每一部戏剧、每一首诗都是那个水池,我们会在水中发现自己,赞美自己。随着自身的变化,水池中的形象也会随之变化。
因此重读作品就是重新发现自我。没有一种阅读是终极的,读者在每一次阅读中都会重塑自我。
我即书,书即我。
5.《如何阅读一本书》:一部永不褪色的阅读经典
行销75年,经修订历久弥新。一位传奇的作者,《大英百科全书》的编辑指导; 知名出版家郝明义翻译推荐。
蒙田说:“初学者的无知在于未学,而学者的无知在于学后。”总有一些书呆子读得太广,却读不通。“读得太快或太慢,都一无所获。”
一本书出现在你面前时,肌肉包着骨头,衣服包着肌肉,盛装而来。不懂阅读的人,初探阅读的人,可以少走冤枉路;对阅读有体会的人,可以有更多的印证和领悟。
6.钱理群《风雨故人来:钱理群谈读书》我们为何读书,如何读书?
一句话,为寻求真理而读书。
读书,为了坚守内心的光明,为了保持精神的独立,为了建立终生的信仰,为了追求生命的诗意与尊严。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
读书的过程,就是一个物我的回响交流的过程,一方面用自己的胸襟和眼光去发现古人;另一方面,又通过这种发现进一步肯定自己,扩大、丰富自己,建立起支撑自我的精神柱石,有如佛家所说的“千灯相照”。
我们读书、学习、做研究,都要问一个问题:和自己的生命成长有什么关系?和自己生命无关的读书,那是死读书;和自己生命无关的研究,那是毫无活力的研究。……一句话,为寻求真理而读书。
——钱理群
7.《集书人》
曾任法兰克福书展主席25年之久的彼得·魏特哈斯谈读书、集书的故事
延伸阅读:
彼得·魏特哈斯《愤怒书尘》法兰克福书展主席的成长之路
8.《中国和欧洲:印刷术与书籍史》
9.碎金文丛(第一辑,第二辑,第三辑)
不同于正襟危坐写就的学术经典,“碎金文丛”是这些学术名家随性挥洒或点滴积累的小品文章,分为治学随笔、学林散记、日记书信与口述自传等形式,多为后人精心辑录整理或坊间经年未见的佳作。
第二辑:《冰茧庵论学书札》(上下) 缪钺著 、《困学纪程》 曹道衡著、《赵元任早年自传》 赵元任著 、《冠英说诗》 余冠英著、《沈从文晚年口述》(增订本) 王亚蓉编著,共六种。
第一、二辑碎金文丛早已成为书虫们的案头心爱之物,现在大家热望的!
10.杨义《耕海一二三:杨义谈读书与治学》读书不可卖弄窍门,却又不可不寻找窍门。
不投入智慧,书是死书;不撷取智慧,人是呆人。
读出智慧的笑声,就是把智慧作为读书的一根弦,投入智慧,撷取智慧。
读书是走向治学之路的一级级台阶。书读得多了,见识得多了,“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治学并无神秘,关键是知道怎样入门,而不是在门外徘徊。
读书与治学,都应当作一种生命的投入,使之成为你的另一种带有智慧的生命形式,带着你的生命和智慧的体温。
11.《诗言志辨 经典常谈》
《诗言志辨》中国现代学术经典之作
《经典常谈》写于1942年,六十多年来广为流传,成为普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启蒙经典
12.《目录学发微 古书通例》
13.《做书:感悟和理念》著名出版人李昕谈自己数十年做书的心路历程
14.《大书特书》:书定义了我们
“从我拥有一本书的那一刻起,哪怕还没翻开第一页,我已经觉得它以某种方式改变了我的生活。”
眼看着书店一家家关门,读者也随之消失。世界各地的爱书人忍不住焦虑:书将何去何从?美国的幽默大师乔·昆南也在思考这个沉重的话题。书曾支撑他度过毫无乐趣的费城童年,他成了狂热的读者,并立志此生为书辩护。
15.《古今名人读书法》:不仅是读书法方法,更是一部中国人阅读的历史,一部国学指导教材
本书采集古今三百余位名人读书心得,列为八百余则,上自孔孟,下至蔡元培、胡适之,以时代为序,依次罗列,便于检索。书末附相关书目数十种,并介绍其作者、版本、存佚,乃至内容之优劣,尤便查考。
本书最早于1940年由本馆以繁体竖排形式出版,后又多次重印。本次改成简体横排形式出版,只做了少量必要的校订,内容并无增删。
16.《工具书的诞生》:信息过剩是个老问题
我们认为自己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似乎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我们无时不刻感到信息过剩。但这是个老问题。过去遗留的典籍数量庞大而又彼此牴牾,以至于笛卡尔认为与其有书,不如无书来得更简单。
存储(storing)、分类(sorting)、拣选(selecting)和摘要(summarizing),本书作者哈佛大学教授布莱尔认为古代信息分类的4S方法与现在并无不同。
本书作者展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另一个历史场景,那是一个印刷术改变信息生态的时代。她试图在浩如烟海的史料中找寻工具书诞生发展的肌理与脉络,探索工具书的产生过程中学者、作者、出版者、使用者的交互作用,并讨论工具书的编撰与出版对那个时代的阅读史、学术研究、信息处理方式等文化实践方面的影响。
17.《书籍的秩序》:如何定位日新月异的变革?
“书籍已不再拥有昔日的威望,已不再是我们理智与情感的主宰,因为我们今天面对的,是人类所拥有的全新的交流和资讯工具。”革命已经宣告或实际上已经开始,我们将从纸质书过渡到电子文本和视频读物。如何定位这场革命?
本书从作者、文本、书籍、读者四个方面入手,介绍了14到18世纪之间书写文字如何分门别类、编目归档,以及所有与之相关的人员和机构对文字和印刷品的领会和感受。本书无论是在文化史上还是在文化史相关的理论上都堪称力作。
18.《莎士比亚与书》:从大众娱乐到文学经典
莎士比亚喜剧起初是用于表演的手抄本,而后成为可以阅读的书,最终从一种大众娱乐变为英国的文学经典。本书对这一过程进行了权威性叙述。作者卡斯顿现为美国耶鲁大学教授,是当代受到广泛阅读的文学学者之一。
作者在本书中考察了我们邂逅莎士比亚的种种物质形式,以非同寻常的广度和优雅探讨了莎士比亚早期出版者的动机和活动,以及存在于18世纪的一种古怪的分裂症:一方面,莎士比亚在戏台上被疯狂地修正,以迁就当时观众的趣味;另一方面,学者们则一直致力于确立和恢复莎士比亚戏剧的“真实”文本,以及电子媒介向新一代读者展示莎士比亚的激动人心的可能性。
19.《书史导论》:书籍的过去与未来
与书籍必然消亡的断言相反,无论是种数还是印数上,书籍都越来越多地被生产出来。但越来越多消费者正在选择其他的替代方式,无论是为了查找信息还是为了娱乐。但这种阅读的性质可能会强化全球文化同质化的发展。
该书全面介绍了一个世纪以来西方书史研究的发展历程、变化趋势、学术理论方法,是一本从多个层面、多个角度全面回顾西方书史研究的精彩之作。在西方学术界、知识界,它既是初涉书史的入门读物,也是读者掌握书史理论发展脉络和趋势的案头必备。
20.《坎坷半生惟嗜书》
这本书话,可分为三大类:一是写作者过去读书生活的;二是评史的文章;三是书评。文章共36篇,计200千字左右。这本书话思想性、学术性较强,其文章篇幅长,叙事详细,分析透彻。在写读书生活中,透过个人的读书经历,展现了时代的大场景,呈现给读者的历史画面,真实感人。诸如琉璃厂寻书、在监狱中与管教人员斗智的小故事等,描绘了嗜书人无论生活在什么环境下都要读书的乐趣,苦难中的欢乐,轻松而沉重。在评史和评书的文章中,视野广阔,分析透彻,评论客观,语气平和而具有说服力。
21.《书墨》
本书分为三卷。卷一《墨葬》含24篇文章,这一卷里作者用多篇文章分析批判历史上对文化的践踏。如:历数了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清乾隆修《四库全书》时,按统治需要对天下图书大加删篡、毁损,以及文革期间竟使世间无书(仅毛选等少量的书)的古今怪现象,指出专制者为了强化其统治竭力删烧不同政见者的书籍,遏制言论,大兴文字狱,且代不乏人,致使中华民族文化受到了重大损失;斥责古今学术剽窃者丑行的也有多篇。作者引述历史掌故,评论历史得失,其落脚点在于当代,揭露批评当下不利于文化建设的现象,言辞深刻犀利,发人深省。卷二《居高声自远》,计45篇,着重品评所读之书,包括古书、今专家及友人之作;集合了以往发表的序跋;介绍自己的读书生活等。这些文章不仅仅是介绍别人怎么说,往往融入了鲜明的个人观点,可以说这些多是作者奉献给读者给社会的不错的精神食粮。卷三《如沐春风遇先贤》共18篇。钩沉早年文人往事,叙写交往的当代大家、文人朋友。如丁聪、方成等。这些故事写得生动可读,通过文章可以看出作者出对他们的敬重与热爱。文如其人,作者爱憎分明的性格跃然纸上。
22.《书边上的圈点》
结集了78篇书话文章,分为三卷。这些文章涉猎广博,延古及今,内容包括:书人写事、民主政治、民国见闻、书法绘画以及花草医药等,许多已在网上发表。对于他的笔法读书界给与了相当高的评价,认同他是“决计只住在第一流的文字里”的人。他写历史、写政治笔触率直、犀利尖锐,心系自由,指斥专制,文章多潜藏着对当代历史与现实的批判;品人论事视角新奇独到,褒贬扬抑态度鲜明;他写古代文学、典籍诙谐幽默,思绪灵动,极有情趣,浓郁的人文情怀饱满笔端。
23.《书旅》
全书180千字,共辑读书随笔50篇,多为已发表作品。按所读之书的内容分为七目编排,包括:人物、群体、文学作品、风俗文化、鬼神、序跋等。
文风稳当妥切,品人论事言必有据,体现了史家的严谨;感悟学术研究方法,叙述历史研究心得,表现出对学术的热爱(取名为“书种”既是爱书的体现)。作者学养深厚,书中多有真知实见,是一本好看的学术普及读物。
24.《绿窗书影》
此书以其女性的视角、诗性的语言、散文的笔调抒写人与书的故事,别致,有趣,充满故事性。此书与一般的书话作品不同,除了论及图书的相关掌故、因缘、书事外,更多的是将笔力放在书的情趣上,比如个人品味、审美意致、情感交流等,以及人书相遇后发生的故事。全书八十篇文章分为四卷。卷一“书人写意”, 摹写书中人物、书籍作者,具有古典气质和中国画式的意趣;卷二 “书影斑斓”,描写作者个人阅读史上占有一席之位的书,包括古今中外,还包括广义上的书,比如画册、音乐;第三辑“书情婉约”,是比较别致的一辑,有别于其他书话体裁,融入了更多的个人阅读经验和私人情感,普洱茶、月光光、兰花花、爵士乐、玉石、陶瓷……一旦和书相遇,便是一个个美丽故事;第四辑“书色可餐”,来源于“秀色可餐”,顾名思义,这一辑跟饮食有关,关于饮食的书、商店的匾额,甚至饭馆的水牌上的文字都可引出一段故事,写就一篇小文。全书文笔娴雅飘逸,体裁新颖独特,情感真挚感人,富情趣性、文学性,读来温馨,熨帖。
25.《中国书籍编纂史稿》
书籍编纂在我国有古老的历史,但直至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国内才有论述古代书籍编纂的专著,即本书《中国书籍编纂史稿》。作为书籍编纂史学科领域的奠基之作,本书侧重古代史料,较详细地介绍了从远古传说时代到清末期间,我国各种书籍的编纂过程及编纂者,同时也介绍了各种学术流派、思想观点和重大事件。本书多次被国家相关部门评为优秀图书作品。
26.《中国古代书籍史话》
关于什么是书籍, 在现代人的观念里几乎都有清晰的形象,似乎不存在什么问题。但要是叫起真儿来,这“书籍”一词的形成与演变,还真需要做个简单的交待。
书籍在古代亦称为典籍、载籍。《孟子o告子下》说:“诸侯之地方百里;不百里,不足以守宗庙之典籍。”东汉赵岐给这句话作注,说是“谓先祖常籍法度之文也。”也就是登录有关法度方面的文字。《尚书》伪孔《序》则说:“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这里的“典籍”便与“书籍”是同义语了。
27.《中国藏书史话》古代典籍之多,居于世界之首。
28.《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
纪念钱穆诞辰120周年
论语应该是一部中国人人人必读的书,将来此书,应该成为一部世界人类的人人必读书。
今天的中国人,应负两大责任:一是自己读《论语》,一是劝人读《论语》。我是对每一个识字读书人而说。
29.《舍不得读完的书》
中国开始进入全民阅读的时代
这是个阅读的好时代,也是阅读的坏时代
著名出版家、作家聂震宁先生谈读书与全民阅读
30.《图书馆的故事》: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葛剑雄作序推荐
“这世上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博尔赫斯的名言感动了无数人。作者任职于哈佛大学怀德纳图书馆。葛剑雄先生在为《图书馆的故事》做的《序》中说,他读了该书仍感获益匪浅,“使我所知的天堂片段连成一篇世界图书馆的简明历史。“
公元前3世纪的亚历山大图书馆规模宏大,鼎盛时期藏书达到70万卷,彰显了人类本性中对智识的渴求。身处绝境的犹太人,如何凭借着隔离区的图书馆,从书籍和那字里行间传达出的信念,为自身的存在与尊严而挣扎和奋斗?
本书从解读图书馆、书的战争、沉浸在书海之中等角度着手,将图书馆的历史、发展状况等内容以小故事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读者在阅读活泼文字的同时,体会到隐匿于图书馆乏味概念下的鲜活的文化核心。
该书被国外媒体誉为家庭及文化机构的必藏品。
猜你喜欢:
欢迎点击“阅读原文”
在商务印书馆官方微店选购您心仪的图书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什么会有这个世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