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阿敏85式杨式太极拳拳脚步收势后是气沉丹田还是到脚

社会化媒体
了解更多>>
桂ICP备 号
桂公网安备 36号
阅读下一篇
自媒体运营攻略
行业经验交流
Hi,在你登录以后,就可以永久免费的收藏任何您感兴趣的内容,关注感兴趣的作者!
请输入正确的邮箱
已有帐号请点击
帐号创建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验证邮件
请在48小时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验证邮箱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还没有帐号请点击
你输入的邮箱还未注册
又想起来了?
邮件发送成功!
我们刚刚给你发送了一封邮件
请在5分钟内查收邮件,并按照提示重置密码
感谢你对微口网的信任与支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重新发送
对不起,你的帐号尚未验证
如果你没有收到邮件,请留意垃圾箱 或
意见与建议
请留下您的联系方式
* 留下您正确的联系方式,以便工作人员尽快与你取得联系
新!变现功能上线
现在,只要登录微口网账号,点击“我要变现”,就能领取任务,轻松推广商品,坐收丰厚佣金,只要一分钟操作,就能获取50%超高提成!
合适的商品更容易推广,你可以根据公众号定位,选择调性最适合推广的商品;如果没有公众号,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爱或者符合自己品味的商品。
优秀的产品文案能让我们赚更多钱,你可以直接使用我们平台提供的文案素材;如果你不想用,那么你可以自己随心撰写合适的产品文案。
关于购买链接
你可以将购买链接粘贴在“阅读原文”处;或者分享购买链接/二维码至社交平台或社交群内。只要有用户通过此链接购买了商品即可获得丰厚提成!
转藏至我的藏点导读: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太极拳谱图文详解,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人杨碌禅()及其子杨健侯(1839-19,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计251幅,6.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较细致,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2.练习太极拳时,每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 太极拳谱图文详解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简介
杨式太极拳是太极拳的一个流派。这派太极拳是由河北永年 人杨碌禅()及其子杨健侯()、其孙杨澄甫()等人在陈式老架太极拳的基础上发展创编的。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简洁,结构严谨,身法中正,动作和顺,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上 由松入柔,刚柔相济,形成独特的风格。
由于杨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 ,因此它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
杨式太极拳的拳架有高;中、低之分,初 学者可根据不同年龄、性别、体力条件,以及不同的要求,采用高低不同的拳架适当调整运动量。因此,它既适于体力较好 者用来增强体质,又适用于体弱者作为疗病和保健的手段。
关于图谱的几点说明
1.杨式太极拳图解有动作分解图244幅和附图7幅.共 计251幅,其中有76幅是按照杨澄甫生前拳照摹绘的.其余是根据需要而添绘成杨澄甫体型的。今将按杨澄甫原照所描之图 的图号列出.以便读者参考:3、6、9、1l、14、17、22; 24、28、33、35、37、41、
49、 53、56、60、74、78、81、 82、85的侧面图,87、90、92、93、96、103、105、109、111、 112,115、118、121、124的 侧面图,127、130、133、135、 139、142、143、146、153、156,160的侧面图,163的侧面图,169的正面图,172、175、 179、181、184、187、189、195、 199、202、206、207、209、212、214、217、218、220、223、 227、228、230、232、 238、241、244。
2.为了便利读者查对拳式的方向,把图照中姿势的方向约定为:面向读 者等于向南,背向读者等于向北,面向读者右面等于向东,面向读者的左面等于向西。当读者练习纯熟后,可以根据场地形 状任选方向,不―定要把预备式从面南站立开始。
3.图中所有带有实线或虚线的箭 头,均表示手或脚的动作趋向,所有图中的箭头,均表示由本图过渡到下一图的动作趋向。凡动作较简单、用文字即可能说 明的,即不再在图中表示其动作趋向和绘箭头,可参看文字和后一图就可明了。
4.带有 实线的箭头表示右手或右脚的动作趋向,带有虚线的箭头表示左手或左脚的动作趋向。
5 .为了表示动作趋向的空间,带有虚实线的箭头大致上按透视原理绘制:近读者的一面为粗、大,远读者的一面为细、小。
6.由于太极拳中脚的动作也较细致,为了表明脚与地面的关系,在脚旁绘上阴影,以资 区别。(参阅下图,第一表示全脚着地,第二脚旁无阴影者表示全脚离地,第三表示脚跟着地,第四表示脚尖着地)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 眼向前平视。 (图1)
1.要求“虚领顶劲”、 “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 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 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 视。(图3)
点 这几个主要要求下,放松全身,做到 “立身锻炼时须刻刻记住, 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初学者往往身体 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 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 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 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散乱。
2.练习太极拳 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 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 “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往往较 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 似情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 肘尖露出,与地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 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 ,必须自然,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 ,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 似停非停”。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 、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拳谱 第一式
抱虎归山 第二式
肘底 看捶 第三式
左右倒撵猴 第四式
斜飞 式 第五式
提手上势 第六式
白鹤亮翅 第七式
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第八式
第二十二式’海底 针 第九式
左右搂膝拗步
第二十三式
扇通背 第十式
第二十四式撇身捶 第十一式
左搂膝拗步
第二十五式
进步搬拦捶 第十 二式
进步搬拦捶
第二十六式
上步揽雀尾 第十三式
第二十七式
单鞭 第十四式
第二十八式
云手 第二十九式
第五十六式
单鞭 第三十式
第五十七式
第三十一式
第五十八式
金鸡独立 第三 十二式
第五十九式
左右倒撵猴 第三十三 式
左右搂膝拗步
斜飞式 第三十四式
第六十一式
提手上势 第三十五式
翻身撇身捶
第六十二式
白鹤亮翅, 第三十六式
进步搬拦捶
第六十三式
左搂膝拗步 第三十七式
第六十四式
海底针 第三十八式
第六十五式
扇通背 第三十九式
第六十六式
转身白蛇吐信 第四十式
回身右蹬脚
第六十七式
搬拦捶 第四十一式
第六十八式
揽雀尾 第四十二式
第六十九式
单鞭 第四十三式
转身右 蹬脚
云手 第四十四式
进步搬拦捶
第七十一式
单鞭 第四十五式
第七十二式
高探马带穿掌 第四十六式
第七十三式
十字腿 第四十七式
第七十四式
进步指裆捶 第四十八式
第七十五式
上步揽雀尾 第四十九式
第七十六式
单鞭 第五十式
第七十七式
下势 第五十―式
第七十八式
第五十二式
第七十九式
退步跨虎 第五十三式
转身摆莲 第五十四式
第八十一 式
弯弓射虎 第五十五式
第八十二式
进步搬拦捶 第八十三式
第八十五式
收势 第八十四式
第一式预备式
两足左右开立,距离同肩宽,脚尖皆朝前;身体自然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眼向前平视。 (图 1)
1.要求“虚领顶劲”、“气沉丹田”、“尾闾中正”、“含胸拔背”。在这几个主要要求下, 放松全身,做到“立身中正安舒”,并贯串于整套动作之中。这几点要求,为太极拳所有动作的共同要点,锻炼时须刻刻记 住,在后文的要点中不再一一重述,而仅提醒某一动作容易违反其中某一要求。例如,揽雀尾中的挤式和按式,初学者往往 身体容易前俯或后仰,因此就在要点中及时提出,而其他共同要点虽未提及,但仍然要注意。
2.两臂下垂,肩关节要放松;手指自然微屈。
3.精神要自然提起;心要静,不要有丝毫杂念。
4.预备式中的要点大都是整套动作的要点,所以该式是一切动作的基础,初学者尤当注意。
动作一:两臂徐徐向前平举至高与肩平,两掌相距同肩宽,掌心皆朝下。(图2)
动作二:两肘下沉,自然地带动两掌徐徐向下按至胯前,手指仍朝前,掌心仍朝下;眼向前平视 。(图3)
1.在两臂未举之前.应仔细检查一下预备式是否合乎要求,然后开始做起势动作。这时,思想 要领先.要集中在每个动作的动向上,也就是要做到《十三势行功心解》所要求的“先在心,后在身”。例如在做该式两臂 前平举时,先要意识到怎样举,然后随着徐徐举起;即使是重复的或已很熟练的动作,也必须这样做,否则,内外动作容易 散乱。
2.练习太极拳时。自起势至收势,每个动作都要求“沉肩坠肘”(详见《太极拳十要》一文)。 如该式两臂前举和两掌下按时,两肩不可耸起、紧张或用力.必须松开下沉。两臂前举时两肘不可挺直,须有微屈下坠之意 。两肘下沉带动两掌下按时,“坠肘”固然很明显,即使在两掌已下按到两胯前时,仍然要求“坠肘”。在这点上,初学者 往往较难理解:认为肘部既已垂在下面,终不能把肘“坠”于两掌的下面去。其实,在这种姿势上(后面动作中也有类似情 况,如搂膝拗步中搂膝之手等),对“坠肘”应该这样来理解:就是两肘须微屈,使小臂向前微弯.这样,肘尖露出,与地 面成垂直线,仍然可达到“坠肘”的要求;而如果两小臂也垂直,就失掉“坠肘”之意了。
3.要做到坐腕。所谓坐腕,就是把掌根下沉.手指节微微上翘,但不可用力翘起,必须自然, 这样才能把劲贯至掌根,手指也有所感觉。能坐腕,才能“形于手指”。
4.太极拳从起势到收势,所有前后动作之间必须连接,不可停断,要求速度均匀,绵绵不断, 一气呵成。例如.该式两掌前举至高与肩平时即下落,其间不可有停顿现象,亦即每一动作到定点时,必须做到“似停非停 ”。
5.练习此拳套用掌时,五指要自然舒展,不可用力张开,也不可松懈、弯曲,掌心要微呈凹形 。 第三式
(一)左右蚴
动作一:右脚尖外撇45度,身体同时右转45度。随转体时,重心渐渐移于右腿,右腿屈膝微蹲, 左脚经右踝内侧向右提。同时,右掌随转体自下经腹前而上,在右胸前向右向里向左抹转一小圈,掌心朝下;左手也同时经 腹前向右弧形抄至右掌下方.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右面上方;两掌相对如抱球状,右肘稍坠;略低于腕.两臂呈弧形 。眼随转体平视转移,眼神稍先于右臂到达,并要顾及右臂。(图4 -5)
动作二:右腿继续渐渐下蹲,左脚向左前迈出一步,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左腿而至 全脚踏实,脚尖斜朝西南,弓左腿,蹬右腿,成左弓步。当左脚前迈时,身体稍向左转,当左脚跟一经着地,身体即渐渐右 转。同时,左肘稍屈,以左小臂向左上弧形虺觯笳聘哂爰缙剑笪⒗锴菩男背颐嫔戏剑挥艺葡蚯岸一⌒蜗虏芍 高与胯齐,掌心朝下,手指朝前,坐腕,指节微向上翻。眼向前平视,眼神要关及两掌左右分开(图6)。动作一、二为左 ,动作三、四为右颉
动作三:重心渐渐全部移于左腿,身体微左转,右脚经左踝内侧弧形向前提起。随转体时,左肘 向左后方微下撤,自然带动左掌下移于左胸前,着臂内旋使掌心渐渐翻朝右面下方;右掌同时向左 左掌成抱球状,两臂均呈弧形。眼神略顾左臂后撤,
动作四:右脚向脚而至全部踏实,弓右腿,体,右小臂同时向右(西) 棚。(图8―9和图9的正
注:关于动作说朝里(图乙)为例,就是把 甲);臂内旋,就是把拇指
1.身体左右转动时要以腰为轴,身体仍须
2.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都须柔缓,速
3.身、手、足等方面的动作在文字叙述中同时完成,要做到协调 一致。所以《十三势行功心动,一静无有不静。” 要求“迈步如猫行”。因此.凡步迈出都必须轻灵。坐实之左腿渐渐下蹲来控制着迈出的右腿向前徐徐伸迈,才不致笨重。这也是“分清虚实”在步法上的一种表现 。
5.凡弓步,弓腿之膝不可超出脚尖;蹬腿的脚掌和脚跟要全部着地,腿也不可蹬得挺直。凡弓 步,以弓腿为实。蹬腿为虚;一般以弓腿负担体重十分之七,蹬腿负担十分之三。膝要与脚尖方向一致。
6.右臂前蛐胗爰缙剑豢善呋蚱停虺鍪奔绻亟诓豢汕疤剑徊豢晒谇芭铮陨咸逯 立前移而右膝盖不超出脚尖为度,正直,后面所有转体动作都必须这样做。 度均匀。 虽有先后,但必须同时开始和解》中说:“切记一动无有不
4.《十三势行功心解》例如该式右脚向右 迈出,应以随下移随弧形抄 至腹前,随抄随着臂外旋使掌心翻朝左面上方,与即渐渐转向右臂前方 子视。(图7) 右(西)迈出,先以脚跟着地,随着重心渐渐移向右蹬 左腿,成右弓步;同时身体微向右转。随着转上颍艺聘哂爰缙剑馍缘陀谡疲蛔笳扑 右臂向前推出。眼向前平视,眼神要顾及右小臂前面图) 明中的臂外旋或臂内旋的详细动作.在这里作一下说明,后文不再重述。臂外旋 ,如以右手心拇指的一侧向掌背 (或拳背)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外,亦即使小臂的桡骨离 开尺骨而向“外旋”转(如由图乙向外旋转而成图一侧向掌心(或拳心)一面旋转,使手心转朝里, 亦即使桡骨围绕尺骨“内旋”而交叉在尺骨的上面(如由图甲向内旋转而成图乙)。 包含总结汇报、外语学习、专业文献、文档下载、教学研究、考试资料、IT计算机、人文社科以及杨式传统太极拳八十五式 太极拳谱图文详解等内容。本文共8页
相关内容搜索编辑 | 鹿鸣
偈曰: 举手抬脚随意动,不知太极道无穷。端身恭立无一物,百骸皆静万念空。无极尔后生太极,身形未运意念动。两手化运显阴阳,气血一走任督通。
起势之定位
多数人行拳走架时往往忽视太极起势,草草而行,轻率而过,不去细心体悟,这是一个极大的误区。其实有些事往往相反,容易忽视的恰恰最重要,认为简单的恰恰不简单。
自古就有万事开头难的说法。太极拳当然也不例外,太极起势看似简单实不简单,太极起势如何直接影响到整个套路的质量。
太极起势就好象领唱人发音的头一句,发音的高低,调子的准确与否对唱好这首歌起着决定性的影响,起音太高唱到高处就会变音走调,低了就会发不出声,所以头一句的调子定的高低决定着整首歌演唱的是否成功。
太极起势经历了从无极而生太极,从太极而生阴阳两仪,进而引发出动静、刚柔、吐纳、虚实、开合等各种对立统一的太极大道。
起势能做到虚实转关灵活、快慢韵律有致,整个套路的速度也能快而不乱,慢而不滞;起势架子能做到高低恰当,量力而行也就为整个套路走的高低定下了基调;起势从容镇定、舒展大方,整个套路就会走的通达流畅;起势如能便凝神静气,全神贯注,身一站便呈现无极乃至太极的景象,整个套路就会打的内劲饱满,精气神兼备。练好太极拳首先得起好势开好头。
所以,太极起势是打好太极拳套路的关键。
起势之要领
全身端然恭立,头端正上悬,唇齿微合,舌轻抵上腭,二目平视,身椿中正,两脚并齐,两臂下垂于大腿两侧,头与脚分别向天地形成对拉之势。
抛开所有烦恼,放下一切杂念,一物无所住,一念无所思,心中展现出穆穆皇皇浑然一片大混沌无极景象。
先说任督二脉的运动:丹田呼吸,细匀深长,在意念的导引下,气血沿任督二脉循环运行,俗称“小周天”。会阴收缩,过长强穴,顺任脉上升至百汇沿面门,过鼻梁至人中,然后通过口腔中的龈交,下降至丹田再至会阴。再说十二经脉的运动:也可以沿足阴三经和足三阳经与任督两脉组成“大周天”运行。在作下一动作之前,合目息气。
接上势,上身保持原有姿势,屈膝松胯忙,放松下沉,重心移至右腿,提左脚向上向前走弧线,向左横开半步,比肩略宽,脚尖先着地,然后慢慢地踏实,重心移至两腿之间,圆档开胯。脚尖略外摆,脚趾、脚掌外沿脚后跟皆要抓地,涌泉要虚。头与脚分别向上下形成天地对拉之势。
? 心意运动
先一心专注于右胯尔后至右膝,意念引导右腿屈膝松跨下沉,等重心完全移至右腿后,意念引导左脚后跟提起,再专注于左脚尖离地向左横开步,然后又专注于左脚尖着地而至左脚跟。踏实后,身体呈太极之象。
太极生于无极,只所以为太极,忧如入土之种子,丕胎已动芽而未发,其生机将动而未动之时,皆因动机未足。此时全身端然恭正,手足外形虽未有动,阴阳开合之意,消息盈虚之数,已俱寓于心腹之内,宜凝神专注,洗心涤],平心静气,静静酝酿,择机而动。
任督二脉运动:提左脚横跨时吸气,胸隔膜上提,气血由会阴、长强沿督脉上升,冲玉枕过百汇到人中。左脚尖缓缓着地后开始向外呼气,气沉丹田,降于涌泉。十二经脉运动:内部气血在丹田吸气的导引之下沿足阴肝经由大脚趾大敦穴开始,沿小腿内侧蠡沟至大腿内侧进入阴部,到腹部,达胁肋部而至期门穴,呼气下沉时气血向相反方向运行,正好往返运行一次。
接上势,两手先从身体两侧向下微微伸展,再转至大腿前方,以手腕领劲,两手伸直缓缓向前向上平举。手心向下,沉肘松肩,两手上升的同时,身体徐徐下降,屈膝松胯,两脚平实踏地,两目平视前方。手腕与尾吕长强形成对拉之劲。
意念引导由两肩而至两肘再至两手微微下沉,上提前先关注于两手腕,手一前举即刻转而关注于命门,在意念的导引下让手向前平举,同时上身由肩而至胸,由胸而至背,由背而至肋至腹松弛下沉。
? 气血运动
任督二脉运动:两肩两手下沉时呼气,气血沉于丹田再顺大腿内侧降于涌泉。两手开始上举时缓缓吸气,气血沿督脉上升一部分绕风池,过百汇,达人中。十二经脉的运动:另一部分走太阴肺经,沿上臂内侧穿肘内沿下臂内侧过寸口至大拇指末端的少商穴。内行,始于中焦胃部,过膈肌,属于肺脏。
接上势,身体继续下沉,松胯屈膝,两手自肩传至肘再至腕,在两手下按前腕稍稍上领手向内捋然后坐腕随身体的下沉按至腹前。上身中正,百汇上领,胯部虚灵松活。手与头形成对拉之劲。
意念先从肩,再到肘到腕最后到指尖,然后到身、到胯、到涌泉引导身体下沉。由顶天入地之感。
任督二脉运动:两手下按身体下沉的同时徐徐向外呼气,由人中顺任脉下行,归于丹田,降于涌泉。十二经脉运动:此动有两次经脉运行。一次是走阳明大肠经。当两手下按之前,沉肩坠肘双手向内捋时,采用顺逆缠丝由手大拇指的少商穴移至食指末端的商阳穴,过手掌合谷穴,沿手臂上侧,过肩峰,顺颈部至脸部交汇于人中穴。当开始坐腕下按时,走阳明胃经。由头部进人中,顺颈动脉过缺盆,向胸部下行至乳头,过脐边下胯关节,顺大腿前侧中心线到膝膑中,直至脚背到脚趾末端厉兑穴。
起势之修习
人在行拳走架时无非三种活动,一种是有形的肢体活动。即外界所能见的形体运动。在形体运动中如能练到上下相随,开合协调,劲路正确,做到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便做到了外合,亦即外三合;第二种是思想与精神的活动,是外界无法见到的藏于心中的心意运动,但却起着统帅与主宰形体运动的作用;另一种是气与血在身体内部经络中和流动。即是把形体与心意运动联系起来的气血运动。
通过反复经常的练习与体悟,以心导意,以意导气,以气贯行,把三种运动紧密结合,做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形合,浑然一体即为内合,也称内三合。其实上述三种运动是互为条件,互为贯通,融为一体无法分隔的,这里把他分开叙述只是为了方便让人理解。
做到外三合与内三合绝非一朝一夕之功,犹其是内三合,如泛泛练习整个套路要想得到感受更难。
我的感悟是先从一两个外形变化较小,体形难度不大的动作开始,反复练习,细心揣摩,寻找感觉,有所体悟,有所突破之后,再去举一反三,追求整体套路的每一个动作,收效更快。
所以在练习太极起势时,在完成上述动作后,两手轻轻放下人身体缓缓站直,恢复至太极状态。(即第二步中的形体运动的状态),然后反复练习,随时随地地练习,寻找感觉,数月定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温馨提示:《太极》微信公众号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您联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小站会根据您的关注,为您发现更多,
看到喜欢的小站就马上关注吧!
下一站,你会遇见谁的梦想?
杨式太极拳协会基本宗旨&1.杨式太极拳协会是以实践学院太极理念为根本的社团。&2.太极是中华文化的根源;太极武艺是中华道统文化与精神的载体。杨式太极拳协会的宗旨是以学习露禅学派太极武艺为基础,助益工作与生活;进而涵化心性与品德,提升人生的质量;进而鼓励奉献于他人与社会,实现生命的价值。&3.社团以王子和先生一系露禅学派之师长为指导老师。&4.设学院太极总会,下辖各校杨式太极拳协会。社团需专心习练太极武艺。在社团内部:不牵涉政治,不鼓励本科生发展感情,社团负责人不得成立其他组织。&
杨家老架式太极功操(上)邓时海
本门邓时海太师傅
功操动作要领
此资料由北京大学杨氏太极拳协会整理
1. & & & 摇柱
[预备] &双脚平行向前,与肩同宽,双腿微弯曲,重心放在后脚跟。叠跨,扣尾闾,收下巴,两眼平视前方,全身放松。
[动作] &以腰转带动手转,一手以拇指根部叩打锁骨,同时另一手轻抚后背的肾脏部位。
[要点] &1 &重心放在后脚跟;
2 &体会叠跨、扣尾闾;
3 &腰转带动手转;
4 &摇柱过程中尽量保持膝盖的空间位置不动(初级要求)。要求下盘不动(即腰动跨不动)
2. & & & 揉膝
[预备] &双脚并拢,双腿弯曲,膝盖与脚尖的连线垂直于地面,重心放在后脚跟,双手指尖向下轻抚在膝盖上,上身自然前倾,眼睛看向斜前方
[动作] &利用落体原理沉身,借助于沉身的力量使得膝盖顺次沿着顺逆时针方向画圆,圆与地面成一斜角度。
[要点] &1 &重心始终保持在后脚跟;
2 &上身与大腿之间的角度以及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保持不变;
3 &膝盖画圆的过程要求慢、匀速;
4 &腰部、肩部和颈部放松。
5 &不要憋气
3. & & & 蹲坐
[预备] &双脚并拢,重心放在后脚跟,双手交叉自然垂放于胸前,指尖放在肩部衣缝处,两眼平视前方,收下巴。
[动作] &下蹲过程:下蹲时先保证上身直立,直到一极限位置,然后自然下蹲;
起身过程:首先自然起立,到刚才下蹲的极限位置时,扣尾闾使上身直立,再利用脚后跟的支撑力起身至直立。
[要点] &1 &重心始终保持在后脚跟;
2 &到达极限点前后的过程保持连贯,不要出现明显的间断;
3 &双手自然交叉,不要夹死或抬平,肩膀放松;
4 &呼吸自然、均匀,不要憋气。
5 &脖子放松,眼睛始终平视前方,收下巴
4. & & & 侧压腿
[预备] &下蹲后,重心移到一脚的脚后跟,另一脚打开,两脚平行向前,双手自然交叉放于胸前,支撑腿顺脚步。
[动作] &侧压:腰部放松,保持上身为一整体向斜前方下俯;
换方向:揉跨使打开的腿和支撑腿互换;
起身:重心完全落在支撑腿的脚后跟,收回打开的腿,按与蹲坐中起身相同的方式起立。
[要点] &1 &侧压过程中保持重心在脚后跟;
2 & & & 支撑腿顺脚步;
3 & & & 双脚尽量保持平行向前,且脚底平贴地面;
4 & & & 换方向压腿的时候注意尽量保持重心在一水平面上移动,不起伏过大。
5. & & & 摆尾
[预备] &双脚并拢,重心放在后脚跟,两臂向后,双手指尖向下紧贴背部肾脏的位置,两眼平视前方,收下巴。
[动作] &保持头部和脚的空间位置不动,以腰部带动上身和腿部画圈。
[要点] &1 &重心放在脚后跟;
2 & & & 头部保持不动;
3 & & & 脚底不离地面。
4 & & & 肩部放松。
6. & & & 前俯后仰
[预备] &双脚并拢,手垂直放于腰间,指尖位于胯部。
[动作] &保持上身为一整体,以腰部为支点前俯,肩部、颈部放松,双手自然下垂。根据柔韧程度不同,以指尖、拳面或手掌触地。然后双手握
住脚踝,前俯
拉腿后侧筋。身体自然起立。双手紧贴背部肾脏的位置,身体向后弯成一弧形,眼向后瞧。
[要点] &1 &重心放在脚后跟;
2 & & & 呼吸均匀,不能憋气。
3 & & & 前俯时,腿部不要弯曲;后仰时,脚掌贴地,腹部放松,要求看到自己身后三米远的地方。
7. & & & 开合
[预备] &双脚并拢,双手抱合于胸前(心脏位置),两手引直,手臂向内侧斜45度,两中指指尖似接触非接触,两眼平视前方,收下巴。肩膀放
[动作] &吸气,两臂一个整体打开,到定点时气吸满胸膛,两臂与身体成一大圆弧,且两臂位于身体所在平面之前,手臂向内侧斜45度,肩膀放
松。呼气,
气一半呼出一半下丹田,两臂恢复抱合状。
[要点] &1 &重心放在脚后跟;
2 & & & 开合时应以肩胛骨的运动牵引双臂;
3 & & & 肩部放松,以最小的力量抬起双臂;整个动作配合呼吸进行。
8. & & & 侧举
[预备] &(接最后一个开合的定式)与开合的预备式相同。
[动作] &双臂举过头顶,到定点时双手位于后脑勺上方,掌心向前,与地面垂直,双手引直,两中指指尖似接触非接触。保持身体在一个平面内
,依靠重力的
作用侧弯腰,拉腰侧经络,眼睛看向脚后跟。自然起身直立,换另一侧。
[要点] &1 &重心放在前脚掌;
2 & & & 保持身体位于一个平面内;
3 & & & 腰部放松;
4 & & & 呼吸自然,不要憋气。
5 & & & 手臂位置始终保持在后脑上方
9. & & &伸手坐掌
[预备] &双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两眼平视前方,收下巴。双臂由抱合打开至侧平举,手掌向前。
[动作] &呼气的同时,双臂由根部到指尖逐节放松,尽量保持双手指尖空间位置不动,手腕部向前坐掌;吸气的同时,双臂恢复至侧平举。
[要点] &1 &重心放在脚后跟;
2 & & & 配合呼吸进行;
3 & & & 肩部放松。
[预备] &平立步(双脚分开,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双腿微弯曲,叠胯、扣尾闾),上身中正,两眼平视前方,收下巴。双臂侧平举,手掌向斜
[动作] &两肩胛骨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画圆,同时带动肩部和手臂自然运动,尽量保持双手指尖的空间位置不动。
[要点] &1 &重心放在脚后跟;
2 & & & 肩胛骨主动,肩部从动;
3 & & & 双手指尖的空间运动范围尽可能小。
[放松动作1]
[预备] &平立步,上身中正,两眼平视前方,收下巴。双臂自然下垂。
[动作] &腰部左右转动,带动两臂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画圆,两圆在平行于身面的平面内。
[要点] &1 &重心放在脚后跟;
2 & & & 以腰带动双臂;
3 & & & 双臂完全放松;
4 & & & 膝盖以下空间位置保持不动。
[放松动作2]
[预备] &平立步,上身中正,两眼平视前方,收下巴。双臂上举至直立。
[动作] &腰部左右转动,带动两臂分别按顺时针和逆时针画圆,两圆在垂直于身面的平面内。
[要点] &与放松动作1相同。
[预备] &平立步,双手掐腰,上身中正,两眼平视前方,收下巴。
[动作] &顺序为:头部向前、向后、向左、向右,逆时针和顺时针转圈。头部向前的时候,以感到拉扯到脖子后面的筋为度;向后的时候,以感
到拉扯到脖子后面的筋和头部后面的风池穴有挤压感为度,叩齿三下;向左和向右时,以头部不能再继续转动为度。
[要点] &1 &重心放在脚后跟;
2 & & & 绕颈的时候身体不要随着头部的运动而晃动;
3 & & & 眼睛睁开。
[预备] &马步,以腰为轴上身自然下俯,双手重叠,腰部以上完全放松。
[动作] &上身起伏按顺时针和逆时针画圆。
[要点] &1 &重心放在脚后跟;
2 & & & 涮腰过程中,腰部不要上下起伏,可前后动,以感觉放松和舒适为宜;
3 & & & 膝盖以下空间位置保持不动;
4 & & & 呼吸自然,不要憋气。
13. 沉身交叉提腿
[预备] &平立步,大臂抬平,小臂直立(可略向前),双手引直,两眼平视前方。
[动作] &重心移至左脚脚根,沉身,同时松右胯,利用沉身的力量向身体左前方提右腿,右脚脚尖内扣。起身,右腿复原。交换作另一侧。
[要点] &1 &提腿的时候,承重腿注意顺脚步,膝盖不要内扣;
2 & & & 沉身为主动动作,提腿为被动动作;
3 & & & 沉身的时候上身保持中正,不要前倾,扣尾闾。
14. 平立转腰
[预备] &平立步,两臂自然抬起,略微撑开,双手位于身面前方, 大约与肚脐高度相同。
[动作] &以腰转带动两臂左右运动,两臂相对于身体的空间位置基本不动。腰向左转时,右手掌心向上,左手掌心向下;向右转时,左手掌心向
上,右手掌心
[要点] &1 &重心放在后脚跟;
2 & & & 双臂不要夹死,要略撑开;
3 & & & 上身保持中正,肩部放松,头部随着身面的方向转动。
一,松柔操
【1,摇柱】
主要问题:手臂僵硬,用手带动身体。
要领:1,重心放脚跟;2,腰转带动臂转;3,叠跨,两腿不要扭动。
【2,揉膝】
主要问题:用手撑膝盖;上身刻意扭动,大腿以上外形角度变化不大,随下盘整体运动;
要领:1,重心自始至终放脚后跟,脚面不要浮起;2,上身放松,一个弧线放松到后脚跟;3,松沉,顺着重力膝盖绕圆(侧面)。
【3,蹲坐】
主要问题:憋气,脖子、背部帮着下盘用力。
&要点:1,重心"始终"保持在后脚跟;2,蹲下去和起来时,上身放松地做到"正",尽量不要前倾;3,'慢'是最关键的。
【4,压腿】
要点:1,一个步长,脚跟不要抬起;2,"始终"顺脚步,支撑腿的大腿、小腿、脚掌在一个竖直的平面上;3,从腰际放松,向前(伸出腿方向
)滑,促进侧
【5,摆尾】
要点:1,重心放脚跟,尽量减少重心前后左右的移动;2,双手扶后腰,松腰导致运动;3,头顶空间位置不动,收下颚。
【6,前俯后仰】
前俯:1,前俯时,腿部伸直,不要弯曲;2,上身先保持一个平面,以胯部为轴,折叠成直角,再放松下去;3,脖子自然放松下来。
后仰:1,不要憋气;2,不要闭眼;3,双手托住后腰,起保护作用,同时把腰往前送。
【7,开合】
要点:1,小臂成斜角度;2,手臂始终抬平,不要搭拉下去;3,随着呼吸开合,到后边不可过,否则肩膀紧张。
【8,扩展心胸】
要点:1,开合到最大时,进一步打开,双手上翻,"开阔自己的心胸";2, &自然,不要憋气。3,身心放松,"可不要心胸狭窄,小鼻子小眼睛
【9,侧举】
要点:1,要慢慢地抬起肩膀,慢就容易放松,肩一点点放松;2,从侧面看是一个平面(手腕、脖子、肚子要注意),慢慢侧向一边,眼睛看脚
跟方向;3,防
止受伤(不能憋气,手掌不能过度抬高)。
【10,伸手坐掌】
要点:1,手臂抬平,不要耷拉下来,不要向后超过身体的平面,小臂大臂基本不动,以腕关节为轴,手掌向后凑;2,互相拉,体会从中指过来
的筋络;3,从
里往外放松,不要用蛮力。
【11,绕肩】
要点:1,手臂抬平;2,肩胛骨自己在运动,与普通的运动不同,防止劳损,活动穴位,互相帮助体会肩胛骨在哪里,两个肩胛骨要能夹住纠正
人的手指;3,
中指空间位置不动。
【12,放松】
要点:1,重心脚跟,膝盖不要乱晃,膝盖微屈,叠跨;2,腰动带动手臂,把肩放松,可以先做一个手臂;3,整个手臂要完全放松。
【13,绕脖子】
要点:1,锁骨以下尽量不动,绕脖子,肩不要跟着动;2,仰头扣齿、挤按风池穴;3,不要闭眼。
【14,涮腰】
要点:1,马步下盘,上身要慢慢地沉下去,如此才有可能把腰放松;2,腰轻轻晃动,放松,再很轻地起来,如果做得很笨重,说明不对;3,
下盘不要完全浮
【沉身提腿】
要点:1,重心在脚跟,膝盖微屈,叠跨,两臂"山"字形打开,大臂要平,气沉丹田;2,"沉身导致提腿",刚开始不必提得过高;3,"交叉提腿
【平立转腰】
要点:1,重心在脚跟,膝盖微屈,叠跨;2,腰放松,转,腰以上随着腰,不要超过腰转的角度;3,两臂自然随着腰轻松的运动,肩膀放松,
转到最大角度
时,一手阴掌,一手阳掌。
二,基本功
【1,马步】
主要问题:女生步长不够,不叠跨,不扣尾闾,上身紧张
要领:1,两脚平行向前,一个步长,膝盖自然打开;2,叠跨,扣尾闾;3,气沉丹田,肚子放松。
纠正步骤:检查脚的位置是否正确(步长,平行);手掐学员腰部促其叠跨,并用膝盖顶住尾闾处,防止翘屁股;将右臂轻搭在学员肩胛至小腹
处,调整自己语气
语调,提醒学员放松。
【2,半马步沉身】
主要问题:前腿不能顺脚步,后腿膝盖不能打开,上身前倾不中正,重心不能放在两个脚的脚跟,太快,起来时过高。
要领:1,两脚的位置(一个步长、一个步宽),前膝盖顺脚步,后膝盖打开;2,上身中正,重心放在两脚脚跟,慢慢放松地沉、起;3,气沉
丹田,肩膀、脖
子背部放松。
【3,马步转腰】
要点:1,马步先纠正好;2,三点一线,"肚脐的方向、胸口到中指尖相接的方向、鼻尖的方向要保持一致";3,尽量慢,否则一定变成上部带
另,纠正的同学紧紧扶住对方的腰,要让他感觉到阻力,以知道腰在哪。手扶的地方:叠跨部位上边四指宽的高度。
主要问题:重心不到位,手臂夹死,手没有引直。抬下巴。
主要问题:手臂僵硬,用手带动身体。
要领:重心放脚跟;腰转带动手转;两腿不要扭动。
主要问题:用手撑膝盖; "上身扭下身坐",上身刻意扭动,下盘没有侧向的运动。
要领:重心自始至终放脚后跟;上身放松,勿刻意扭动,随下盘整体运动;脚面不要浮起。
蹲坐(正压腿):
主要问题:重心压不到脚后跟,上身过早前倾
要领:重心始终压在脚后跟;时刻寻找"临界点"(即似倒非倒的点);不要怕倒。
主要问题:重心压不到脚后跟;支撑腿无法顺脚步;虚腿膝盖没有顶直。
要领:支撑腿膝盖要打开(可以将支撑脚步眼向外打作为变通);虚腿膝盖要顶直(否则受伤);重心尽量放后,不要怕倒。
主要问题:头不固定;重心不稳;身体僵硬;屁股摆动幅度比腰大;身体面左右摆动。
要领:腰放松,身体以腰为轴呈纺锤状运动;身体面始终保持在正向。
前俯后仰:
主要问题:前俯,腿没有引直:后仰,身体僵硬。
要领:前俯,腿引直,即不要向前曲,也不要向后顶;后仰,从腰开始向上节节放松,想象风中的竹子;起身时亦从腰向上节节引直。
主要问题:肩部紧张,手臂僵硬,手掌蜷缩
要领:大小臂放松,手臂手掌自然引直;用肩胛骨将手臂打开,手臂保持整体。
主要问题:身体不在一个平面上,手掌过于向上,手臂伸得过长(容易憋气受伤)。
伸手坐掌:
主要问题:肩膀会抬起来
要领:想象橡皮筋做拉伸和放松。
绕肩:手动肩胛不动。
要领:肩胛骨,带动大小臂。
主要问题:不叠跨,不扣尾闾,上身紧张
要领:两脚平行向前,一个步长;叠跨,扣尾闾;气沉丹田,肚子放松。
纠正步骤:检查脚的位置是否正确(步长,平行);手掐学员腰部促其叠跨,并用膝盖顶住尾闾处,防止翘屁股;将右臂轻搭在学员肩胛至小腹
处,提醒放松。
下盘,两跨打开呈九十度,支撑腿尽量顺脚步,叠跨,扣尾闾,大腿抬平,小腿放松;
中盘,气沉丹田,肚子放松;
上盘,双臂打开呈120度,掌心相对,眼从前手看出去。
动:大小腿放松,以大腿根部为轴旋转
蹬腿:重心不要上浮,勾脚尖,停留一段时间
马步转腰;
要领:胯部以上保持整体,重心松到脚跟。
左右揉胯:
要领:沉身松胯,过中,前腿"拉"(并不确切),后腿松。
前后揉胯:
要点:沉身松胯,过中,前腿"拉"(并不确切),后腿松;顺脚步,转腰。
半马步沉身
一个步长,一个步宽,重心放脚后跟;两个膝盖顺脚步,叠跨,扣尾闾,上身中正;气沉丹田,肚子放松,尽量慢。
杨家老架式太极功操(下)邓时海
杨式太极拳如何发劲(别处转载)
&观察了一下练杨式的人,我发现有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都讲放松,不讲发劲。这样会误导很多人的,把杨式太极拳变成杨式太极操。其实,杨氏太极讲的是棉里裹铁,许多人只注意了棉,没有注意到铁。要把手练棉软其实很容易,但要练出裹铁的感觉就难了,里面要注意方法。其实,裹铁才是杨式太极劲力的重点。以前练太极我也还知道如何裹铁,,直到最近又到贵阳去见我的老师张老头(先这么叫吧,他喜欢别人这么叫他),才知道原来杨式太极每个动作都可以发劲,而且劲力很强,看似软弱无力的动作里,只要一接触,就可以产生很大的劲力,让受力的人无法站稳。再向张老头请教,才发现杨式发劲的密秘都在大架中,只是看教你的人点不点透而已。杨式太极对敌,一般讲究四个要素,我就把张老头说的一一讲来。&一是沉转走化。这里的沉,指的是三重意思。一是沉肩坠肘。要两手成为弯曲的两张弓,在自身使用力量最小的情况,利用生理曲形成最大的张力,格挡敌人的攻击。人有担心如此手上无力,还能挡住敌人,不过不要怕。当你的手沉肩坠肘,呈自然弯曲的情况下,对方想抬起你的手,或把你的手按向你自已的胸前是非常困难的,就算你一点劲都没用,对手都感觉到你的手非常重,非常有力。不信你可以和别人试试。二是身体重心下沉。重心下沉可以使对手的劲放空,引导对手拨根,同时让自已站的更稳。三是肩珠和肘珠(可参考九曲珠理论)向外、向下运动,以开劲的方式引长对手的劲路。对手的劲一旦被引长,就容易重心失衡,或亮出空档。注意,我现在说的全部是沉,但只是沉,还是不够,如果只是沉着保持不动的话,就会和对手形成抗劲,那就不是打太极了。因此,第二个字的&转&的作用就出来了,在沉的基础上转身、转手、转脚,把敌人的力量全部转到地下,化解身上的压力。用张老头同志的话来说,就是&逢力必沉,逢沉必转&。一沉一转加起来的效果,就称为&走&,意思就是让对手的力量在自已身上走掉,是为沉转走化。在走化的过程中,两脚要随身体重心的变化虚实过渡。否则,手上手劲走化到腰以后,两脚不能虚实过渡,也无法达到走化的目的。&二是回身引带。杨式太极以走化为开,既然走化为开劲,身形上也必须张开。在手上通过棚、捋二劲走化对手劲力的同时,脚也必须悄悄伸出。伸到什么位置?必须伸到对手的重心之下。这样一来,不只是劲路上为开,身形同样是张开的。为什么要悄悄的出脚,一是为隐藏自已的劲路,不让对手发现我方即将发击。二是保持自已运劲的稳定,协助手、肩、腰等部位以抽丝劲引化对手的力量。有些朋友也许认为在这种情况下,要悄悄出脚也许很难。其实,你只要体会到杨式书谱上说所的迈步如猫行,要做到这一点面非常容易。刚才说的全是脚上的动作,那么手上呢?手上就是两个字,引带。在引带的过程中,八种太极劲法都可以用到。我的老师张老头喜欢用棚、捋两劲。他先用棚向上引偏对手的劲力(他把这称为挑动四两拨千斤。注意,这里用的是&拨&字。只要能够做到沉转走化,就可以轻易拨偏对方的力量。)然后,他变棚为捋,将对方的力量引带的向他身后进发,使对手使去重心或处于背势。想想看,两手(也可以是一手)向上,向后引化对方的劲路,一脚却悄然伸到对方重心之下,会形成什么样的身形。对了,多数情况下是侧身。看起来就象回转身体一下,故名回身引带。不要小看这个要素,这可是杨式太极以开式引劲的关键,没有这一步,以合势发劲的效果就不太好,要么发不出劲,要么发出劲后,被敌方成功走化。因此,手和脚的动作,必须在腰的协调下,配合转动,手要以肘为圆心转动,腿要以膝为圆心运动,才能时时刻刻保持两身两腿的四张弓,以抽丝劲的方式运化劲力。&三是凌空壁立。凌空壁立是发劲的前奏,也是能否顺利发出猛烈太极整劲的关键,不能做到凌空壁立,就无法发出太极整劲。凌空壁立要从对敌和对已两个层面理解。对敌方面:在通过回身引带,使对手失去重心或处于背势后,开势(或开劲)也就走到了尽头,现在需要的就是合劲出击(或合势打劲)。具体说来,就是裆劲前追,快速向敌方运动,使身形向敌方快速逼近。要逼近到什么程度呢,一般来说,自已靠敌人方近的一侧,肩部离敌人的肩敌不到30CM(如果要使用靠劲,侧肩部离敌身体必须逼近到不足10CM的地方),手掌或拳头离敌身体不到10CM,如同自已的身体是块墙壁,挡在敌方身前,使敌方失所有的着力点,如同靠在绝壁上一般。同时,快速近逼的身形可以产生很强的气势,使敌方不由自主产生后退的想法,也可以速度加剧对方的背势。也许有人要问:要快到什么程度才行?我的回答是,你能有多快,就要有多快,越快越好!但整个过程必须是以手领劲(两种领劲方式,一是中指根领劲,二是用掌凹陷外领劲。两种方式都可以,看你个人的习惯),含胸拔背、沉肩坠肘、松腰,以腰腿运化,带动身体极速前逼,尽量做到用意不用力,否则到最后关头就会出现发劲不畅的问题。对已方面:意想自已的后方就是万丈深渊,掉下绝对去有死无生,而对面的敌人则是绝壁,只有用身体靠上绝壁才能有一线生机。因此,必须放下一切杂念,感觉整个身体都是透空状态,除手、肘、肩、腰等部位除了做到沉肩、坠肘、坐腕、含胸、松腰以外,没有一丝多余的力气(张老头的说法是一羽不能落,一蝇不能加)。以后腿蹬地,裆劲前追,裆部内裹(注意,此时不时把裆开撑圆,而是把裆裹圆,撑的力向外,裹的力向内),形成身形和劲力内合,带动身体前冲,同时身体前冲劲作用于肩,使肩部摆动,以肩部的动作带运肘部和手部的动作。此时有个要领,就是即将作用打击手而发劲的那支手,其肘只能肩的带动下作向下、向后或后前的小辐度运动(用张老头的话来说,就是肘定位,肩传送,肘定位后,手才能集中全身的劲力发劲),以此催动手部向前、向上快速运动。记得,在这个过程里你的身体是透空的,不要发出一点力量,要把所有力量放在最后一个,也是最关键的环节使用。&&四是撞击吐劲。杨式太极有拳打一寸之说,其实这话已经说明了杨式太极吐劲的距离,也就是10CM右左。也就是,在靠近对手身体的最后10CM吐劲,杨式太极吐劲时手伸出的距离也就是10CM左右。但这个劲如何吐法,许多人却还知道。前面我们说了凌空壁立,实际上凌空壁立快速移动的过程,就是蓄劲的过程,当打击手移动到敌手身前10CM的距离时(也可以更近一些),就到了该吐劲的时候了。吐劲时,肩部起了极为关键的作用,你可以象想你的手掌或拳是一根钉子,而你的肩部是一把锤子,把进步、裹裆的产生的力量通过松腰猛然转移到肩部,使肩部产发猛烈摆动(也可以说成是抖动),在松沉的基础上瞬间猛然发出极强的撞击力。这个劲力就是靠劲。可以用这个劲力直接打人,也可以用这个劲力转化或增强其它劲力。可以说,在吐明劲时,杨式太极的其他劲力都离不开肩部靠劲的支持,在肩冲不同方向冲击力的作用下,通过肘与手的作用,可以催生其他的七种太极劲路吐出明劲。肩部在松沉的基础上猛然发出向前的撞击力后,你可以把手想象成钉子,而肘部则是钉子的定位支架,然后&轰&的一声,身体产生的力量通过肩部和透空的肘部,直接作用到手上,将手这个钉子钉到敌人的身体里面。此时在外形上,就是身体猛然一紧,然后根据身体产生的撞击力量就运动方位的不同,变成八种太极劲作用到敌人身上,用张老头同志的话来说,就是&冷、暴、脆、弹,打完就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沉转走化和回身引带做的到位,凌空壁立成功架空对手的话,对手多数情况下对手都会被你发放出去。如果你没有沉转走化和回身引带,对手也会结结实实被你打上一下。被这种劲力直接打到是非常疼痛的,如果你腰、腿、肩本来就有力量,如此发劲,足以将与你身材样同的人打坐到地方站不起来,不信你可以试试。&因此,张老头总是说,棚劲是杨式太极运化所暗劲的根本,而靠劲则是杨式太极发放所有明劲的基础,只有将靠劲练好了,放到其他招式中,才能形成吐出各种太极整劲的明劲,必须练好靠劲才能练其他的劲力。大家需要注意的是,就算是撞击吐劲,也必须保持沉肩、坠肘、松腰、含胸拔背(注意,吐劲时是裹裆而不是开裆)的状态,否则肩、腰、腿产生的整劲就会运行还畅,无法较好的吐到手上。当整劲通过手部吐完了,立即松沉下来。你是否吐对了劲,有个办法可以检查,那就是如果你吐完劲后,如果身体某个部分已经用了僵劲,就说明你的那个部位没有轻沉。如果吐劲后全身仍然轻沉,那就说明你劲路吐对了。杨式太极除了打击人的瞬间,一般不发明劲,基本上都把劲力隐藏在松沉的动作中,在不发明劲时,以松劲的各种太极劲走化,让对人感到你的手明明看似软弱无力,但接触起来却非常重。其实,在杨式太极看来,松沉走转也是发劲,只不过这个劲力不论快慢,都保持比平稳运行,象抽丝一样,所以称为抽丝劲。而发明劲打击对手,则是由抽丝劲自然过渡,所以称为棉里裹铁。而发明劲的过程,就是把本来隐藏着的东西吐出来一样,所以称为吐劲或者通劲。在张老头看来,杨式太极发劲并不神秘,只要抽丝劲做到位了,可以每个动作都吐劲。杨式太极不像陈式那样走明劲,但是一旦吐劲,威力不比陈式太极产出的攻击力小,而且更难防范。而要正确的发劲,主要就是正确的运用脚、腿、腰、肩、肘、手的力量,千万不要空谈内功和内劲。在张老头看来,正确的身体和四肢的运行方式,正确的运用身体各部份在松沉的基础上吐劲,就是所谓的内功,就是所谓的内劲。那些空谈内力的人是永远练不出太极整劲来的,如果离开松沉条件下身体力量的运用空练什么气功,空谈什么大软大松,最终都会害了杨式太极,使杨式太极成为太极操。在张老头看来,练杨式太极轻柔是必须的,不轻柔就无法顺利发出整劲,而做到杨式太极&十要&,基本上就做到了松柔。但是当前许多练杨式的,片面看中了轻柔,却忘记了杨式太极还有一个要求,就是积柔成刚。比如,上面说到的沉转走化、回身引带、凌空壁立、撞击吐劲等四个要素中,前三个都是要求松柔,也就是说前三个都在积柔,只有最后一个要素撞击吐劲才是成刚,但是成刚也是在松沉的条件下吐劲。其实,要体会到积柔成刚,只要专注练习&凌空壁立、撞击吐劲&两个要素就够了,凌空壁立就是以快速运转的抽丝劲积柔,也就是堆棉花。而撞击吐劲则是成刚,也就裹铁。把这两个要素加在一起,就是棉里裹铁,不知不觉中吐劲发人。张老头还认为,&沉转走化、回身引带&也体现了棉里裹铁,因为只要你的手、肘、肩、腰、腿、脚做到了松沉,那怕你在手上不加一点劲力,对手都会感到你的手非常重,如果你再抖过白腊杆,对方就会感到你的手更重,也就是那种看起来很软,摸起来很重的感觉,用老杨家的话来说,就是棉里裹铁。对于如何练发劲。其实杨式太极的每个动作可以发劲,所以张老头要求他的学生以练单式为主,推手为辅,套路次之。为什么以单式为主,因为单式拆招可以直接运用于散打,是体会杨式太极连消带打,化劲吐劲,积柔成刚最为直接的方式。比如:一个最简单的单手按,可以先让其他师兄向你出拳喂招,当对方的拳向你时,你出一只手上棚敌拳并化捋劲向外、向下顺引,同时一支脚猫行上步,悄然进入对手重心之下,然后以松沉之势产生按劲,将对方的手按向对方胸前,当手将伸直,或即将按到对手身体时,立即撞击吐劲吐劲,对方如果此时中招,最轻的程度都是向后跳出数米,否则必被击倒。如果有些网友不知杨式太极每个动作如何拆招,那么要练习吐劲也有一个办法,那就是练习每一式的定式。杨式太极中,每式定式都是棉里裹铁、积柔成刚最后吐劲的那个动作,可以多多练习。用张老头的话来说,必须把每个动作的拆招和发劲练成身体的本能,只有这样,在技击时才能化发自如。技击的时候,可没那么多时间让你思考如何发劲,只有本能形成的条件反射才是最快的。为什么推手为辅,因为推手的动用比较单调,动作的限制也较多,对于练习技击没有直接的作用。因为技击时,没有会按照推手的固定动作来和你打,那种把太极推手当成打手的看法是非常有害的。但推手也不能说完全没用,因为通过练习推手,你可以学到许多沉转走化和回身引带的劲路和技巧,这对技击有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练习推手有益,但把推手作为练习太极技击能力的唯一方式,那就是大错特错了。要知道,在技击时,你能够有效打击对手是第一位的,而是否能够有效化解对手的劲力是第二位的。否则,输的只有你。当然,只有精通了推手里面的沉转走化,你的太极功夫才能直正的上层次,做到拿劲打劲,而不是单纯的见招拆招。为什么套路为次,因为套路只是最初武师为了方便推广技术,教会别人最基本的攻防动作,而把各种技击攻防动作串在一起而形成,学杨式大极,如果你只练套路,那么你除了得到一副好看的外形,产生健身的作用外,其他的东西,你都全部得不到。这就是为什么现在学杨式太极的人很多,杨式套路打得好的人也不少,但具有技击能力的人没几个的根本原因。&沉肩坠肘只要练架子标准基本都能做到,但是那是自已一个人练的时候,一旦有外力相加,许多人就会不由自主的架肩,这是错误架子造成的错误习惯。要解决这个问题有以下几个办法。一是在走化对手劲力时,肘和肩尽量不要动,尽量让肩沉肘坠的情况下,让小臂以肘为圆心进行运作,千万不要抬大臂来化劲。这种运动方式在杨式太极里面有两种叫法,一种叫肘定位,另一种叫肘坠腰圈。有人认为大臂的力量比小臂大,而且运化大臂看起来更优美,其实运用大臂来化劲比运用小臂吃力得多,而且极容易架肩,你可以找个朋友来试验一下,看看肘定位(注意,不是说肘完全不动,而是肘只在腰圈附近小辐度运动),小臂以肘为圆心运动化劲省力,还是以大臂为圆心化劲省力。以肘为圆心的小臂转动,因为物理学中的力距效应,就算你用的力较少,转到手掌上也后会成倍放大,对方自然感到你的手重。而且这样运动用个好处,那就是上身和裆部可以保持圆活,应变能力增强。至于重心下沉,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太极整劲&&沉劲,实现沉劲一种比较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接手化劲的时候,裆走下狐线,同时两跨放松(跨一般是指大腿与身体的连接处),两膝放松引导两腿外撑(有时候一支脚会向外迈出),撑圆裆部,沉劲自然产生,配合手上的动作,就可以引长对手的劲路。这样的一种运劲方式,杨式太极中称为&开&。&开&和&沉&是一体的,外形上是开,劲路就是沉,目的是拨偏外力(张老头说这是拨千JING,引作用是引偏对方来力,使力量打不到自已身上),或者在身体各部位的配合中,把外力消化掉,感觉就象把力量引入脚底一般。而杨式太极攻击人的时候,走的是另一种劲路,称为&合&和&升&,此时两手配合打击对方劲路,一般一只手起引导作用,劲挡\化解\拨高和拨除对方劲路,称为引导手。另一支手起打击主攻的作用,称为打击手。两手劲路相合,才能起到较好的作用。此时,两跨仍然要放松,两膝放松引导两腿内裹,使身体产生一个摆动力,可以上下摆,也可以左右摆,还可以前后摆(棚式、挤式、云手一般是左右摆,搬拦、按式一般是前后摆,起势、收势、十字手等一般是上下摆。)然后用保持松沉的中正的肩部顺力摆动,将这种力量传导到手上,以中指领劲,吐出冷、爆、脆、弹的整劲。至于九曲珠嘛,是传统理论中,把肘、肩、膝、胯的八个关节与腰共成九个大的关节看成是可以圆的九个珠子,要求无论盘架子还是推手、散手,这九个珠子必须保持圆活,防止有些人一讲肘坠腰圈或肘定位之类的要求,就把这些关节固定的很死,反而变成了僵劲。一般来说,无论手上受到多大外力,代表肘的珠子都必须外身体外侧、偏后侧的方面圆滑运动,让小臂能够灵活转动化劲。在肘珠灵活且相对定位的,小臂灵活运转的情况下,对手加在你小臂上的力越大,小臂轻轻随劲一动他就越容易失去平衡。练习杨式太极接手有三种方法,你可以根据自已的条件进行选择。方法一:直接让你的朋友或师哥们给你喂手。要按照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简后难的原则进行训练。让人别人比盘架子快一倍的速度,用直拳向你喂手,你试着以杨式太极的身法、步法和手法来接,正接、反接随便你,只要你方便、习惯就行,这个过程主要让你体验太极接手劲力技巧,习惯以比较快的方式运行抽丝劲。然后,喂手的人出手加重、速度加快,如果你都能准确接下用的话。就进入第三步,喂手的人以最快、最重的手法出手,直到你都能用太极抽丝劲接得下来,就算成功。最后,用直拳可以正常接手了。然后,让喂手的人用勾拳、摆拳等其他拳法喂手,直到你能接下所有拳为此。能接手还不算,还要能接腿。练法和接手相似。方法二:用网球自已进行练习。找一个网球(要弹性特别好的那种),找一个有墙的地方,站在离墙两米至1.5米的位置,使劲有力把网球打到墙上,然后用手接住反弹回来的网球。网球可能从各个方向反弹,这就要求你还但要眼疾手快,而且腰腿的反应也要快,否则你肯定接不住球。刚开始,一般人都接不住,慢慢的就可以接住了。方法三:用三个网球在走行间练习。先用一个网球,在走路时,一手把网球向上扔,另一手伸出接住网球。要练习到扔网球、接网球完全不影响走路。当用一个网球都没问题时,就改用两个网球连续扔、接。当两个网球都没问题时,就改用三个网球连续扔、接,当如此操作都问题不大时,你在接手的反应速度上就达标了。一谈到杨式太极接手,许多人都有个认识误区,就是认为杨式太极动作很慢,怎么接?其实,那只是杨式大架练起来很慢,杨式可是有快架的。就算是你只练大架,动作也可以快起来,只要手、肘、肩、腰、脚按&十要&的要求做到位,要快起来只是一念之间的问题,而且这样快起来,发劲会变得非常顺畅。当然,练大架的人动作要快起来,必须改变从脚到腿、从腿到腰、从腰到肩、从肩到肘一节节往上转的运劲习惯。变成以中指领劲,两端弯曲,脚与指合,其余关节一动俱动,节节贯穿的运劲方式。这样一来,想快就快,想慢就慢,随心所欲。其中,中指领劲,两梢弯曲(指两手和两腿随时保持松沉和有弹性的状态)、九珠放松是关键。中指根是全身劲力运动的方向标,古人把中指方指的方向称为&问星&,全身各关节都在问星的指引下作抽丝运动。而两梢弯曲,两腿、两手随时在放松状态下保持弯曲、圆狐的形态,则是让你随时保持开步圆裆和棚劲上身的状态。九珠放松,就是让你的参与太极运动的九大关节保持松软灵活,不会使成僵劲。做到这三点,你会发现你就可以在保持全身弹性和松活劲力的情况下实现快速运动,而且运行速度一点都不比练外家功夫的人慢。通过这个方法,你甚至可以把慢吞吞的杨式大架变成快架。不过杨式大架中一些动作不是为快速运作而设计的,这让快速运动在少数环节多少有些别扭。关于裆和跨在理论上的区别,也讲几点:裆部嘛,指的就是两个大腿之间的部位。有人有说,这不是和跨部意思相近嘛。其实,在走架中,这两个部位各有各的有处。跨是&九曲珠&之一,起到协调控制下肢和协调腰腿的作用。如果跨部不能象个珠子一样松柔、灵活的运作,将导致整个下肢的不灵便,使裆部失去撑圆和裹圆的劲力,使身体从根本上失去开沉劲、合升劲,而且还使身体无法快速运动,所以松跨和圆裆是密切关联的。但是松跨并不等于圆裆,想要圆裆,还需要下肢其他关节的参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膝关节。圆裆的主要作用就是使身体产生富有弹性,灵活而强大的支撑力。要圆裆,首先跨要放松,跨关节引导大腿向外转动,形成前腿、后腿两个大腿间45&60度的角度,形成一个稳定的支撑三角。而膝关节是随跨关节力点和整个身体重心变化的需要,作弯曲和伸直的运动,达到平稳过渡重心的目的。重心只靠跨的运动是很难平稳调整的,所以涉及到裆的运用。在走架时,一般裆与头、与胸、背在同一条垂直线上,胸、背主要吸引来自手臂的力感,当来自手臂的力感要求身体进行前后转动,调整重心时,裆必须与头、胸、背保持同步运动,在跨、膝的合力下作出前后左右移动。但无论向前、向下、向左、还是向右运动,都必须由跨、膝共同松沉,让整个裆部的高度向下降一点点,然后再在跨、膝的共同作用上,让裆部重心落点的方向移动,当重点调整到位时,裆部回到原来的高度,这就是裆走下狐线。裆部位置的调整,必须在六合的条件下进行,即手与脚合、肘与膝合、肩与跨合,否则重心不稳。再配合肘定位下小臂的各种圆转运动,可以有效化解多种外力。可以说,做到以下几点,沉转走化就有了根基。但具体如何沉转走化,则根据外力的不同,有多种不同的劲路,一般在推手里容易体会到。如果你想在固定的式子里体会,也会几个桩功可以让你体会不同的沉转走化方式,有时间我会一一介绍。当然,对大架里面每个式子的拆招,也会让你体会不同的沉转走化方式,不过这个介绍起来就更复杂,有些一个式子可以拆出好几招,更需要时间讲述。先介绍杨式太极圈桩。第一步,人自然站直了,两手沉肩坠肘自然下沉,两脚张开,一前一后,右脚前、左脚后,呈60度角(也可以更大一点,也可以左、右脚平行)。第二步,右手仰掌,伸到与右肩同高。左手俯掌,落到与左跨同高。第三步,右手慢慢的使尽全力拉长个伸直,能有多直就伸多直,能拉多长就拉多长,右手所有指关节和腕关节全部用力作反关节弯曲,能够反关节弯曲到什么程度,你就把关节反到什么程度。左手也一样。这叫做开。(多做几次,你就可以体会到你手上骨节拉开的感觉。)第四步,以右手中指领劲,右肘关节外张里曲,右肩关节下沉,整个右手所以手指在绷紧到极限的情况下,所有手指以中指为核心靠拢,形成侧勾手,指尖向左。左手肘、肩运劲与右手相同,唯左掌由俯掌合拢成侧勾手,指间向右。(此为合)第五步,重心向左脚移动,要体验身体下沉,跨部向左多带动重心移动的感觉。同时,身体左转,带到右手向左、向下活动,落到右跨前(此时身体呈左弓步),仰勾手随身体转动和重心变化,自然变成俯勾手。同时,左手则抬到与左肩同高,俯勾手过渡成仰勾手。第六步,右手与左手尽力伸直,能伸多直就伸多直,两勾手松成两掌,然后两掌手指及手腕全部用力作反关节弯曲。第七步,把第二步到第五步反向做一遍。连续这样做50次,当身体紧度绷度,突然放松后,你就可以体会到杨式太极节节放松的感觉了。老杨式认为极度绷紧最容易找到松的感觉,总是用这个方法让初学者学会放松,同时练习整劲。有人会问:沉转走化体现在那里?就体现在身体重心的左右转动和两手与身体同步划圈上下交替转动上。如果有人把自已的手放在你由上向下划圈手的下面,他和你都可以体会到下按、下采、下捋劲的妙处。如果有有把自已的手放在你由下向上划圈手的下面,他和你都可以体会到上棚、外例、外挤等劲的妙处。在这个桩子里,两手的运作路径就像划太极图,故名杨式太极圈桩。关于初学杨式太极如何放松问题,初学者如何放松的话题,有许多理论,越说越复杂,理论多了会造成理解混乱,不利于初学者练习,我还是把张老先生说的话搬出来吧。对于初学者来说,体会放松,有三个办法。一是练习我已经介绍过的杨式太极圈桩,从极度棚度后找松的感觉。同时,寻找以身体中线为太极核心,全身配合配行S形\C形劲路的感觉,找到这种感觉对你以后走架推手很有帮助.二是走架和推手时。记做&中指领劲\两梢弯曲\九珠放松&的要领。所谓中指领劲:就是以中指劲作为全身关节运动的"问星",以中指根的运动方向,引导全身关节在太极"十要"的要求下协调运动,并以自已的身体为核心,按左重则左轻\右重则右杳的原则,形成S形和C形劲路运作,这是杨式太极实现快速反应及发劲\出招\的基本练习方式.所谓两梢弯曲:就是指两条手臂和两条腿随时随地保持弯曲放松的状态,初学者只要注意肌肉放松就行了,只要肌肉保持放松,两手臂和条腿自然就会保持灵活并富有弹性,做到想快则快,随曲就伸,收放自如.所谓九珠放松:就是把两个肘关节\两个臂关节\关个跨关节\两个膝关节\外加腰部想象成九个光滑的珠子,这九个珠子全是加了润滑油的,轻轻接到外力就会转动.走架和推手时,想象这九个珠子极度放松\极度光滑\极度灵活,你的身上就不会起僵劲。有人问题起我九珠放松和沉肩坠肘的关系。其实,肩珠放松、润滑了,肩自然就会沉下来。如果一定要说外形上有什么要求的话,我就说这么几条:1、手臂运动时,腋下要如加一个小气球(有也说加个馒头的),既有外撑,又有内包之意,当大臂与身体呈小于30度角时,小气球把大臂往外撑。当大臂与身体呈大于45度角时,小气球变小,带动大臂与身体减少角度。2、肘部始终向外、向下运动,撑开小臂。大臂和小臂之间的角度要呈纯角,最低不得低于90度。3、手掌心要象有个气球,平常心掌放松,气球就贴在心掌心。发劲时,掌心变平,气球外吐。4、肩、肘、手相者的位置关系是:手高于肩(或平于肩),肩和手均高于肘。从头部往下看,则是肘始终于肩与手的外狐线上,决不可肩、手、肘处于一条垂直线上。学习杨式太极,要用正确的方法看待和认识内劲,千万不要把内劲与气功联系在一起,那样有害无益.&实际上杨式太极训练得法,三年时间就可以出功夫了。以前有太极十年不门的说法,都是因为训练方法不当(有时候是师傅故意这么干的,不让学生轻易超过自已),学生常常不得要领,以致长功较慢造成的。站桩可以练一下,但没有你说的那么重要,练太极的,更不能站死桩,要站也应站活桩,否则你永远体会还到松活弹抖是怎么回事。&初学太极的人,往往不知劲力要领,就以为有一种能量叫做内力,再加上小说的误导,就把所谓的内力和内气当回事了。许多教太极的人,自已根本就不懂太极是怎么回事,但为了骗人,就结合小说编了许多有关内力的玄空式理论,搞得别人云里雾里,让外行以为他很内行,其实这种人只有一接手,你就会发现他根本没功夫。&从张三丰到王宗以及杨式的理论,根本就没有提出内力的概念,所指均为内劲,而且强调用意不用力,这是怎么回事呢?&首先,常常练推手的人就知道,只要你灵活圆转、富有弹性、全身协调,别人就很难推倒你,而此时你身上往往每块肌肉都是放松的,但并不是软的,因为全身关节保持高度繁感和润滑,只有一个关节受到外力作用,全身关节一同协调圆转,就可以形成弹性走化,而这时候身身上往往不会使出一点多余的力量,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但如果你身上此时有一块肌肉收紧(也就是别人说的用力了),就会导致僵硬抗劲、走化不灵。因此,灵活+弹性+协调就是内劲。古人只有不知怎么形容这种感觉,抓住这种劲路主要靠体内的协调运转,所以取了个名字叫内劲。纵观古人太极之论,有关劲的描述都是指圆转、灵活,随曲就伸的意思。&许多人练杨式,往往扔掉劲的本质,一味追求什么空啊、玄啊、气啊,这样练一辈子都出不了功夫。
练习太极拳需明择
19:15 阅读(0) 转载自千江有水
& & & &初練太極拳,先要定下練拳的目的,自己究竟是為養生健康,修練心靈,還是為以武會友,練出技擊功夫。養生側重增長內氣,技擊側重內功發力和招術。兩種練法可以互補但練法不同。& & & &先定目的,然後為自已創造學拳的條件:找一位明師和保障每天練拳的時間。因為想綀好拳,必須綀明拳和明白拳理。同時,只有堅持每天練拳才能達到預期成效!& & & & 誠然,練拳必需認真和按步就班。初練拳,應該放松和多想動作,先要做好規範的步法和清晰正確的方位,再向順遂方面努力,呼吸要順其自然,其它問題可以留待以後慢慢改正。初時自然呼吸,待動作熟練後自然會轉為腹式呼吸,到這階段快慢拳呼吸都能自然配合,開吸合呼;另外,練拳要用意力和意守丹田;拙力勁僵,意重氣滯,拙力意重都是太極拳之大忌。練拳時,還要假想有人向你進犯,所以由始至終要穩定住自己的重心和平衡好自已的身體,建議由慢拳實踐,注意調胯,做好八面有撐。只要堅持不懈,樂趣無窮也!& & & &初學者練太極拳的轉身,會無意地先轉腰後轉胯,此時的肩與胯就歪,這是不允許的,所以本人曾建議用轉胯的意念轉身,這有利肩胯相合。今次想講些其它的體會。二腳虛實轉換的練法:先要將臀部向一腳跟移動,當感覺身體平衡時(可按'百會、會陰、湧泉上下對準'的講法,但自已看不見),胯要收沉,全身坐在實腿,不要起立(打拳基本不起伏),一腳以意踩地,另一腳即可輕松提起。摟膝拗步上步:二腳與地面的接觸及力度在變化:先腳跟著地,隨重心前移再腳掌及腳趾著地,同時二腳後蹬前弓,雖然後腳要蹬,但絕非直挺;蹬到承擔體重約30%的技擊需要時就不可再減少;亦需注意:後腿的'直中有曲', 並非是故意彎曲,而是後腳要蹬和後腿要伸直,此時身體完全轉正和留意胯正,弓腿膝關節要對往腳尖,膝位不可超腳尖,下對腳跟更適合長者;後腳尖方向以整體配合下盤紮根與可攻可守為目的較好,未絕對要求45度。另外,同為弓步,二腳的左右距離不同,如由單鞭、攬雀尾、摟膝拗步和野馬分鬃的弓步橫距在相對加大。& & & & 如果二腳虛實轉換和弓步可以做好,則做摟膝拗步、雲手、倒攆猴、搬攔錘、野馬分鬃和玉女穿梭等架式動作就容易許多。
天津师范大学杨氏太极协会成立合影照
天津师范大学2006年太极协会成立时的合影,前排中间为协会顾问林添进师父
天津师范大学杨氏太极协会简介
天津师范大学杨氏太极协会系&学院太极&下属的分会,大陆总会位于北京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杨氏太极拳协会成立于2006年,指导教师为数科院胡志广教师和张宏伟教师。协会秉承&白天从文晚上习武&每天坚持修炼纯正的太极拳,实现身体到心灵的放松,达到潇洒雍容的太极人生的太极理念,我们欢迎热爱太极文化,有志践行太极道统的师大同门一块加入我们的协会共同光大学院太极
启动太极的含义
&启动太极&的三重含义& & & &在本门张清治前辈的指引下,确立了&启动太极&的理念,启动太极包含由外及内、致用于工作生活和未来发展的三重含义:从活动到生动:练习培养正确、健康的活动、运动方法及生活习惯,强健体质、舒解身心,更好的适应现代生活的节奏。由身体及心灵:通过太极拳练习过程中对身体层面的锻炼,逐步渗透到对太极理念的认识和是非价值观、诚信等性格品质的养成。承启道统:在技术和理念两个层面实现对太极拳和传统文化的继承,培养更多的承先启后的中坚之士、使&启动太极&不断传播、实践下去,融入学校、企业和生活的各个角落。启动太极的原意:启动太极的精神是建构在道统文化的基础上太极拳原是本乎阴阳为体虚实为用的理念进而实践那生生不息的生命哲学。&
学院太极小释
学院太极是王子和宗师提出的太极拳理念,并被后来的邓时海,林添进教授所极力践行。王子和宗师指出太极武艺非透过学术精研阐扬与皈依参修,不能杜绝其庸俗化、江湖化而遭淘汰。是以先生主张今后太极武艺的研究,&在力行的基础上,应以哲学上现代的观念,剖析认定太极武艺理论与实际的哲理体系;以生理学、医学、卫生、体育的理论与实际,论证太极武艺健身养生高度功效的方法;以物理学、人体机动学等的知识,寻求太极武艺击技上的法术;以现代教育有关科学的知识,分析评断太极武艺传统的教材教法;以社会时代的需要,重新评定太极武艺的价值。&于是乎太极武艺廓然广大,由六经之开生面,盘皇之另辟新天,融铸哲学、美学、生理学、医学、卫生、体育、教育、击技于一炉,再开闳肆,而先生则为此涵化实践之第一人。因此,太极拳的推广应当以学术化研究和产业化运作为依托,通过沟通高校和企业,经营多样化的太极拳产品与服务,以实业推广文化,使太极在更广的范围内传播并在更深的层面上得到阐释和发掘;通过加强向大学、企业及非赢利组织推广杨太极和养生保健活动,启动社会中坚群体与未来精英阶层,促进社会个体身心健康水平和精神气质的提升,并为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贡献。
学院太极精神理念(2)
&(二)做人规矩与练拳规范并重。1)做人规矩:从强调尊师重道开始。林老师常常说:&没有怀着对祖师的崇敬与感恩之心,拳肯定练不好&。&太极拳这门微妙技艺,由形而下的技术性层面循次而上游于艺乃至道入神明,无不与人之心性相关。敬天畏地、恭敬祖师、恭敬他人,实乃修自己的心地。名为敬他,实则敬自己。以一颗浮躁傲慢自大之心去练拳,如何能练得好! &年轻的同门分享到:&每天战战兢兢蹲马步的时候,能切身感觉到那种艰苦和对身心的淬炼,你就会觉得创制出这样拳法的祖先或者说孕育出这种拳法的文化会有可能是&东亚病夫&吗?而且随着练拳越来越久,你能越发感觉到古人那种沉稳坚韧但是又包容开阔的品格,于是你不得不感到服气。而当你发现自己身体变好了,心胸也开展起来,你也不得不感恩老祖先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东西。&&2)练拳规范:从强调基本功、一步一个脚印得踏实练习开始。平时各校协会的活动以练拳为主(根据各校实际情况一周集体练七次、四次、三次的都有,每次一个半小时),辅以传统经典的学习及同门间的其他交流活动(聚餐、出游等)。05年9月河北永年緬懷先師
学院太极精神理念(1)
二、精神理念大陆&学院太极&大家庭有个非官方的口号叫做&太极一家亲&。虽然我们分布在天南地北的十二所学校,但分布在不同学校不同地域的同门之间,可以说亲如兄弟。之所以会这样,至少有以下三方面原因:(一)无私奉献精神。1)林老师往返两岸16年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所有开销一律自己承担,同时常慷慨解囊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在大陆期间,林老师从不主动接触学校领导及其他社会高层人员,也从不主动出去逛街或游玩。除了有约出门外,林老师如果不是在住处,便是在练功场;如果都不在,便是正在回家或去练功场的路上。林老师一心为我们这些普通学生而来,希望能把改变他一生的宝贵的太极武艺和太极文化传授给我们,希望我们能够健康成长,同时也希望我们能够增进对台湾的了解。所以,在林老师的感召下,广大同门都真心实意得愿意加入协会、愿意跟随林老师学习宝贵的太极武艺和太极文化。2)林老师不在协会期间,各协会内部延用老班带新班的教学传统。老班的师兄师姐们,坚持抽出时间轮流进行义务教拳。协会与协会之间,成立时间较长的协会往往会派出&外援&支持新成立的协会。例如北京大学杨协的同门每周到清华、协和和人大教拳,这三所学校的同门也会不定时的来北大练拳。还有同门抽出时间去天津的天津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以及山东的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拳和交流。浙江大学的同门则不定期的到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去支持和带动。3)跟随林老师的几位学生,也义务到中国人民大学苏州研究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东莞台商学校等学校以及北大维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东东莞台商会等企业义务带动杨式太极拳。而他们的生活费,则是来自于已毕业七八年乃至十多年的师兄姐们的爱心捐助。&
我们的太极拳——学院太极
圖為2008年初東莞集訓,林老師和同學門走在鄉間泥濘的小路上
林老师1994年开始到北京大学义务授拳。1995年北京大学杨式太极拳协会正式成立,2004年冬浙江大学杨式太极拳协会成立,之后的两年半时间里其他高校协会相继成立。在林老师默默耕耘16载之后,目前大陆的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福建莆田学院,青岛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二所高校均成立了杨式太极拳协会,每个协会在册会员几十人到几百人不等。由于子和先生当年把这套拳广泛推广于台湾高校,而林老师把它带回大陆后亦是在高校推广,所以我们所学的杨式太极拳又被称为&学院太极&。
林添进教授
林添进,祖籍福建漳州南靖,自幼生长于台湾南投县鹿谷乡秀峰村山上,是前台湾三军大学的学术研究员,现在是北京大学体育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常务主任、青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福建莆田学院中文系教授;台湾冷冻茶制作的发明人和专利持有者,北京大学“奥运在北大,静园观太极”数十项太极拳形象雕塑的专利拥有者;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等高校杨式太极拳协会顾问,莆田学院杨式太极拳协会及台湾茶文化研究
邓时海老师(1941-)
邓时海,台湾师范大学教授,“中国普洱茶学会”创会会长,著名学者,杨氏太极武艺第六代传人,师承王子和,推广传统杨家老架太极拳。重整唐豪,徐震的《太极拳考一书》,《太极拳根源研究》也完整论述了其中[宋式太极拳源流考]、[张三丰太极拳源流考]、[陈王廷太极拳考]等
王宗師子和先師()
子和宗师,讳炬,字子和,本名惠林,山东省潍县人。公元一九四一年,先生应邀至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很受当时“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稚晖先生倚重,先生亦于此时拜吕殿臣先生为师,学习杨家太极武艺。
1945年,子和先生奉国民政府之令与魏建功、何容二先生赴台帮助被迫以日本话为国语的台湾同胞,恢复说中国国语。先生抵台之后,推行国语运动之余,特辟“华步亭”「华骨之风,步武之庭」,承传“杨氏太极”“广法”一系的太极武艺,并揭示“露禅学派”开新局辟新天地。
呂宗師殿臣先師()
学院太极第四代传人,师承杨澄浦宗师
楊宗師澄甫先師()
杨澄浦(),又名兆清。杨式太极拳的定型者。杨露禅之孙。澄甫公武功盖世,口德与手德并重,时时处处,谨守勿失,乃武德高尚之榜样也。他秉承其祖其父遗风,兢兢业,温和笃实。继北平传拳之后,南下武汉、南京,赴广州,至沪杭,桃李满天下。他又集杨氏三代之经验,将杨氏太极逐步定型。
楊宗師健侯先師
杨健侯,杨式太极拳第二代宗师。杨健侯的拳术刚柔并济,出神人化,刀、剑、杆各种器械无不精通。且善发弹,拿三、四弹丸于手中,往往能同时击中三、四只飞鸟,有弹无虚发之美称。露禅逝世后,他接替父职在京授拳。他宽厚仁慈、秉性温和,从不恃拳傲扬,有极高的武德。
杨氏太极拳小史2
而清初乾隆年间,山西王宗岳先生所作的太极拳论,是仅见的最早文献。从那文献上可以看得出来,太极拳形成的时期,必定是在宋代濂溪先生作太极图说以后,才开始的。宗岳先生承先启后,阐扬了太极拳的理论与实际,并且开始创制了阴符枪法。于是太极拳术和阴符枪法,都成为太极武艺的主要内容,而传流于山西陕西河南河北等地域。&前清嘉庆同治年间,河北广平府永年县杨露禅先生,幼年在河南怀庆府陈家沟,从陈长兴先生学得太极拳术。壮年访友游学,走遍黄河两岸大江上游,搜寻太极武艺。经历得越广,汇集得也就越博,融会贯通得越精澈,而造诣也就越高深。与人比较武艺,从来不输,也从不伤人结怨。武术界人士都尊崇他,称他作&杨无敌&。&晚年在故都北平出任京师神机营总教师,随厘定太极拳,太极枪,太极剑,太极刀的教材教法,因材施教,量人而传。于是太极武艺的内容,由拳,枪两项增益剑,刀而成为四科;徒手以及长短轻重兵仗的武艺全备,而各科教材教法的严整完美,尤属绝到。百余年来,明师高手辈出。法统一脉,前继后续,是谓太极武艺的露禅学派,世俗所说的&杨家太极&,所说的&广法&,就是指这个学派而言的。&从太极武艺的成熟和发展上看,王宗岳先生是继承了古圣先哲的智慧结晶,汲取了各家的精粹,而综合集成了太极武艺理论体系的首要人物,也是指引后学确认正门正宗,以进入正途修炼的第一人。而杨露禅先生是继宗岳先生之后,饱和了太极武艺应有的项目,表证了太极武艺的高超,确立起教材教法的规模,扩大了太极武艺的传习空间,以发扬正功正法正果而光大正门正宗正统的第一人。而露禅学派,就是对于太极武艺,在发扬光大意义之下的,关于学术的精研阐扬与皈依参修的结合。&露禅学派的学术,是以太极武艺为中心的学术,同时是以发扬艺道三极的精神,而作用于人生行为为目的的学术。露禅学派的太极武艺里,各种科目的修炼是有一贯性的;在修炼上有始无终,固然难以达到至善的地步,躐次而进或部份截取,也不会澈底精纯而有大成。而各种科目的修炼,以太极拳术一科为根本,视枪,剑,刀,各种兵仗,为太极拳术的演化,为肢体的延伸。&露禅学派的学术,凝聚在各种武艺科目的教材编订上,教学内容上,教学目标上,和修炼下手上。那些教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修炼下手,是体系完整的;而且是要从力行上修炼,然后才能认清的,最不作兴先空言而后作。&吕宗师殿臣先生,河北束鹿人。生于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一八八六年。&束鹿于当年属保定府,民风劲勇沉静,吕家更为武术世家,缠枪随手之技素享盛名。殿臣先生幼承家学,及长,以为志士当提三尺剑,清寰海,除暴安良。先生北上京兆,拜太极武艺名家杨澄甫先生为师。时约当民国十四年(公元一九二五年)左右之事。(澄甫先生为露禅祖师之孙,镜湖先生之三子,世称杨家少三先生。生于一八八三年,卒于一九三六年。一九二八年以后,南下南京、上海、杭州、广州教拳。)少三先生在北方原已不收徒。殿臣先生经其前旅长耿怡,耿三爷之引见,少三先生始慨然破例应允收为幼徒。从此殿臣先生皈依太极武艺,朝夕苦修,不独止于技艺之末,且道及神明而德入归藏。同门老少,皆以其重义爱群,平易近人,又老于世故,咸呼之为&老殿&。&民国十九年,世局阢陧有加,日寇谋我日亟,殿臣先生南下在济南稍住而至南京,先则随澄甫先生教拳,后则从张厉生先生为党务工作。&先生一生未遇匹敌。从不自诩,并戒徒吹嘘。授拳谨袭师风,必以正法,不稍改法门。曾云:&教人练拳尤难于练兵。即以说拳架子而言,大而化之,自己心上过意不去;处处严格,人家总怨受不了。&&&是以从游者众,而得其传者唯王先生子和、马先生德芸、张先生君辉、箫先生锦城等寥寥数人而已。&子和宗师,讳炬,本名惠林,山东省潍县人,民国二年十二月十日(夏历十一月十三日)生。父允盛公为当代名士,擅书画金石。母徐太夫人兰声,亦名门望族,持家教子,着有贤名。先生少而岐嶷,兼质文武,入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课余从太乙拳剑名家窦峰山先生习弹腿、少林拳、八段锦、四门枪、万胜刀等武术。高中毕业赴滕县龙岗镇教书,以武会友遍访拳馆。民国十九年,年十八,参加山东省国术比赛获第二名,是年入山东大学中文系就读。民国二十一年进入山东省立民教馆工作,自此,以语文教育为中心,推动社会改革。&民国三十年,先生应邀至教育部国语推行委员会,很受当时&国语推行委员会&主任委员吴稚晖先生倚重。先生亦于此时拜吕殿臣先生为师,学习杨家太极武艺。&抵台之后,推行国语运动之余,先生特辟&华步庭&,承传&杨式太极&&广法&一系的太极武艺,并揭示&露禅学派&开新局辟新天。&太极武艺于露禅先生确立教材教法后,时移世变,专业武士以击技证其道尊时代不再,盲目的提倡促其名扬,反而造成道广实萎的现象,如何在冷兵器逐渐没落,大炮、飞弹、雷射大行的时代,取得其应有之地位,实为其转化晋升,或为时所弃之关键。先生远瞩及此,指出太极武艺非透过学术精研阐扬与皈依参修,不能杜绝其庸俗化、江湖化而遭淘汰。是以先生主张今后太极武艺的研究,&在力行的基础上,应以哲学上现代的观念,剖析认定太极武艺理论与实际的哲理体系;以生理学、医学、卫生、体育的理论与实际,论证太极武艺健身养生高度功效的方法;以物理学、人体机动学等的知识,寻求太极武艺击技上的法术;以现代教育有关科学的知识,分析评断太极武艺传统的教材教法;以社会时代的需要,重新评定太极武艺的价值。&于是乎太极武艺廓然广大,由六经之开生面,盘皇之另辟新天,融铸哲学、美学、生理学、医学、卫生、体育、教育、击技于一炉,再开闳肆,而先生则为此涵化实践之第一人。&先生虽识略深远,教拳谨袭师风,必以正法,不稍改法门。每有所授,必静观学者志、气、趋、向,察其多、寡、易、止,坚其志,忍其性,长善救失,增益其所不能。用心深细若此,却从不居功,尝云:&我不过代祖师爷传艺,作一引路人而已,大家若有所得,拜祖师爷认祖归宗,能承先启后,广法传薪,也就够了!&是以或请益或从游于华步庭者众。&以下是有关&华步庭&的一些情况:华步庭是子和宗师授拳讲学的地方,&子和宗师教拳有三个原则:第一,&拳还是可以教,但是绝不向人宣传推销,作拳贩子卖拳;教拳要论缘分还要看对象,彼此不能勉强&。第二,&教就教杨家拳的老架子,照老规矩教;用常用词讲,总求说得让人了解,不违背原有古义,也不排除科学用语&。第三,&严守学术立场,从真、从善以及从充实上去定分寸;重义理,避空谈,不作乡愿&。&
站长在关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85式杨式太极拳口令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