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教育和腾讯的有区别吗

腾讯推出中国版Steam 玩家却高兴不起来?_综合_新浪游戏_新浪网
不再自动弹出
腾讯推出中国版Steam 玩家却高兴不起来?
06:30:00& &来源:
  已成为全球最大游戏公司的腾讯,在这个业务上又有了新动作。
  4月20日,腾讯互娱2017年度发布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腾讯互动娱乐业务部是一个涵盖了游戏、动漫、文学、影视等泛娱乐内容产品的庞然大物,其中,游戏作为腾讯最重要的利润来源更是关注焦点。
  毫无疑问,这个独占全球游戏产业13%收入的公司,每一步动作,将会影响千千万万个玩家。这次,这个大动作就是WeGame游戏平台的推出。
  其实,这并不是腾讯首次尝试做游戏平台。早在2012年,腾讯就曾推出过TGP(腾讯游戏平台),这是一个类似于暴雪战网的游戏平台,上面主要以腾讯自研游戏为主,代理网络游戏为辅;而在之后的发展中,又逐步加入了手游、页游等等内容。
  但TGP越来越像是一个游戏产品的大杂烩,这自然是腾讯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虽然同样都被称作“游戏”,但PC游戏和网页游戏的消费群体全然不同,相互之间也很难转化。如果腾讯只是想为自家游戏找个聚合器,那么TGP或许已经足够,但如果腾讯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综合的游戏发行平台,那么改造TGP也就刻不容缓。
  于是,自2016年年中起,腾讯逐步展开TGP的转型计划,开放了第三方游戏的引入,包括《符石守护者》《饥荒》等等国内外优秀的单机游戏。在刚刚过去的3月,腾讯发布公告,进一步清理TGP平台,将手游等业务迁移至QQ游戏大厅。
  至此,每个玩家都已明白,腾讯的目标是做一个中国版的Steam——那是一个2003年推出的当前全球最大的PC游戏平台,仅仅在2016年就有4200多款游戏在上面发行,每天平均有1000万玩家同时在线,其中中国区有1500万个注册玩家。
  对于腾讯来说,推出WeGame是发展到当前阶段必然的选择。在腾讯最新一个季度的财报中,虽然游戏依然是腾讯最赚钱的手段,但是占总营收的比例却在逐渐下滑。此外,由于PC玩家向移动端转移,腾讯传统主力——PC游戏的营收收缩得更加明显。
  当曾经助力腾讯帝国崛起的老三样,《英雄联盟》(LOL)、《地下城与勇士》(DNF)、《穿越火线》(CF)逐渐走入生命周期的下半场,当年主流消群体“小学生”们也逐渐成熟后,面对已经所剩无几的人口红利,腾讯需要开始学习精耕细作了。
  “原先我们更关注一些比较大众化,或者市场空间较大的游戏和玩法。”腾讯互动娱乐游戏平台部助理总经理钱庚在采访中说道,“而现在只要是好玩的,只要有创新的玩法,我们都希望提供一片土壤让它去生长。”
  因此在WeGame的初期,腾讯表示会加大对独立、创意游戏的扶持,包括提供技术、引擎、资金,以及腾讯的社交资源。钱庚表示,从四五月开始,一系列耳熟能详的独立游戏就会登陆WeGame,另外在今年7月会公布更全面的产品引入计划。
  不过有趣的是,虽然腾讯向玩家们各种示好,但在各种PC玩家的社区中,人们对WeGame平台充满了警惕。
  玩家们并不反感腾讯推出一个新的游戏平台,对于中国用户而言,腾讯在本地化上肯定会更有优势,包括游戏的汉化,服务器的稳定等等。但玩家们更担心的是,如果WeGame的发展是以Steam被封禁为代价呢?
  归根结底,中国玩家消费的绝大多数PC、主机游戏都处于灰色地带,由于中国电子游戏审查制度的存在,任何游戏只有通过文化部审批后才能够正式在中国内地销售。与电影、电视剧的审查类似——甚至对游戏的审查更为严格,一切涉及暴力、色情、粗口、恐怖等内容的游戏都无法通过审查。
  以已经在国内运营两年的索尼Playstation游戏主机为例,至今国行依然只有不到40款游戏,其中重量级3A游戏更是屈指可数,而同时期内其他地区上市的PS4游戏近500款。
  对于国内玩家来说,Steam平台长久以来都是能够第一时间接触海外游戏大作的重要渠道,而它们中国区销售的几乎所有游戏都没有经过文化部的审核,玩家们担心,WeGame作为竞争对手是否会利用Steam的灰色问题做文章。
  当被问到这一问题是,钱庚回应道,一方面,腾讯希望能够与Steam,甚至其他友商一起,把中国游戏的生态重新繁荣起来;另一方面,腾讯完全有信心可以在公平的市场里竞争,Steam也是一个好的对手,如果躲在“保护伞”下,WeGame是得不到成长的。
  而腾讯集团副总裁王波更是直截了当地表示:“如果Steam在中国区出现服务器、支付各方面的问题,绝对跟腾讯无关。”
  在采访中,王波还对《火箭联盟》从Steam中国区下架作出了回应,因为腾讯刚刚和该游戏的开发商签署了独家代理协议。他表示这是《火箭联盟》开发商Psyonix自主的决定,他们希望与腾讯建立一个深度运营的合作关系。而WeGame平台是中立属性的平台产品,与腾讯的内容业务是分割开的。
  无论如何,WeGame终于还是来了,腾讯作为一个商业公司,一切行为只能用市场规则约束。作为玩家,与其盯着WeGame的一举一动,不如双手合十,祈祷《中国电子游戏分级制度》从天而降吧。来源第一财经周刊
  看点作者:话科技
新浪声明: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中国游戏排行榜(China Game Weight Rank)是由新浪游戏推出的国内最全面、最专业、最公正、最客观的多平台游戏评测排行榜,包含了目前市场上所有的手游、端游、主机游戏、VR游戏、智能电视游戏及H5游戏,力图为中国玩家打造最值得信赖的游戏推荐平台。
评天下游戏、测产品深浅—新浪中国游戏排行榜CGWR!
新浪游戏APP
新浪游戏APP为广大玩家提供最及时、最个性化的聚合订阅游戏资讯,以及业内最丰富、最具价值的游戏礼包资源,首测资格、稀有道具,成为高玩就这么简单。新浪游戏APP论坛力求打造一个属于所有玩家的超大朋友圈,为玩家的生活增资添彩。新浪游戏秉承为玩家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不断优化创新,让我们一起创造快乐!
全民手游攻略
全民手游攻略”是新浪游戏为全球手游玩家量身打造的一款手游攻略大全及专业游戏问答社区APP。“全民手游攻略”涵盖Apple Store游戏畅销榜前150名手游,网罗最新手游通关秘,帮助玩家畅玩手游;打造最全手游攻略资料站,帮你用最省钱方式吊打土豪。最火爆专业的游戏问答,让众多大神带你开启不同手游人生,寻找志同道合小伙伴一起并肩作战。
新浪游戏大事记
17年02月23日
16年12月15日
16年11月18日
16年11月16日
16年01月14日
16年01月14日
15年12月15日
15年11月19日
15年11月16日
15年01月08日
14年12月27日
14年12月17日
14年03月27日
14年01月09日
13年12月27日
13年12月07日
13年10月11日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微信朋友圈中国Steam?腾讯WeGame vs Steam,是抄袭还是对刚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目前10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近日腾讯推出了一个名叫WeGame的游戏平台,势必进军单机游戏领域,难道是要打造中国版的Steam?  谈起国内游戏市场,我们都有意无意将传统单机游戏抛开另算。因为各种各样的的原因,我们被迫和世界主流游戏市场分离,处在了一个特殊的“单机游戏荒漠”中。在手游、网游大行其道的时候,单机玩家就像是一小撮游离于主流之外的独行者,固执而又孤独的“自己玩自己的”。    WeGame    不知不觉间,有些经典单机游戏已成为时代的眼泪  近期随着腾讯推出WeGame的游戏平台,让不少小伙伴兴奋的是终于可以看到腾讯要跟steam正面交锋了。  腾讯这次不仅要捍卫中国市场,还要进军世界面向全球玩家。一个是从小玩到大的游戏平台,一个是游戏众多的平台领头羊,这回你支持谁?  Wegame vs Steam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站边steam,但是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即使你不支持腾讯,腾讯在中国也是横着走。    可能在国外腾讯连做steam对手的资格都没有,在中国腾讯有太多的天然优势,那结果可就不一样了。  社交功能  Steam与腾讯相比较添加好友很麻烦,而且你拿了个吃鸡冠军,还要用qq截图之后再炫耀。毒蛇好友还会说你这是在哪盗的图?  QQ号登录、好友同步、游戏社交完善  从社交这一块而言,腾讯凭借多年的累计的资源在这一块完胜steam,无论你玩cf、LOL好友都可以轻松共享。组队开黑一句话的事,装逼赛战绩也是一键分享,毕竟逼都是装给自己人看的吗。    游戏汉化  Steam上很多游戏都不支持中文,好不容易有自己喜欢的玩了半天愣是不知道自己玩的游戏什么意思。  steam是不会帮你去管这个闲事的,这时候你也只能默默的去刷差评来排遣自己心中的愤恨。  汉化、没有汉化的好游戏不是真正的好游戏。  WeGame却能通过汉化、服务器、社区、工具等多方面服务给玩家带来比较舒适的游戏体验。  本地化特色  Steam对合作的开发商是否会给玩家独特玩法或内容并不关心,自然不会有针对中国的本地化服务,但WeGame就不一样了,如《星露谷物语》主人公脑袋上的平台独占的熊猫帽子,《饥荒》的联机结婚Mod,这些只能在中国本土才能有。  其实steam在界面的交互设计和评论度做的都很不错,但对于中国玩家来说,英文、不太好用的搜索功能、查找攻略等,都不太方便,对于中国玩家来说,steam的功能太过单一。  但腾讯就不一样了,与其说是腾讯了解中国玩家,倒不如说腾讯养成了中国玩家的使用习惯,直播、视频、攻略、新闻,一站式服务,符合国内玩家的使用习惯。  开放程度  不要忽略一点,看似腾讯占尽了便宜,足以跟steam有一战之力,但是腾讯不能做到steam平台的开放程度,由于国家的审核限制,可能有部分游戏进入国内需要和谐、删减甚至是不通过。真可谓是成也国区,败也国区。    如果腾讯真的能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做出自己的特色,超越steam并不是不可能。  数量+质量  不过WeGame需要做的恐怕还有很多。首先需要面临的,也是最重要一个挑战,就是游戏阵容的扩充。尽管WeGame为玩家和开发者描绘出了美好的前景,尽管其前身TGP有着庞大的用户基数和平台优势,但真正能决定一个游戏平台生死的,还是平台上的游戏质量与数量。    庞大的游戏数量是支撑Steam帝国的基础  审核难  和传统平台相比,WeGame平台的游戏数量仅仅是杯水车薪。腾讯迫切的需要一些拥有强大号召力的3A大作震场面,但不少3A大作都面临着审核难题,而国外大作想通过正规渠道进入国内有多难。看国行PS4和Xbox One的游戏阵容就可见一斑了。  从目前的种种迹象来看,WeGame确实有希望打破Steam近乎垄断地位。从市场的良性竞争角度来说,多一个搅局者,玩家多了一种选择,会让这个市场变得更加活跃,带来的是有利于玩家的良性竞争。  娱堂Game 做一个有态度的公众号 关注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 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附近人在搜什么
腾讯Wegame上线 原来它要干掉的从来都不是Steam
  近日,腾讯Wegame平台正式上线,原TGP平台正式更新为Wegame。此前传言:Wegame上线首日或许会更新一大批游戏的传闻不攻自破,对此不少游戏公司松了一口气:短期内Wegame不会有太大动作。
  此前不少Steam玩家担心,Wegame的上线会不会标志着Steam的死期,事实证明现在两家依然相安无事。玩家和业内人士开始回归理性思考:Wegame到底想要什么?
  做中国的Steam?
  首先,从用户数量来讲,Wegame在集合了原TGP玩家之后,平台中国用户将超过2亿,而国内Steam用户数量仅约2000万人,从用户数量来看,Wegame在单机领域的发展的基础好于Steam。但相对于Steam不足的是,仅仅凭借用户优势,Wegame平台的内容量不足以支撑2亿用户的消耗。
  正在测试版Wegame平台上,目前仅有23款半新不新的单机游戏和52款网络游戏。之前在UP2017腾讯发布会上提出的“年内上架100款单机游戏”的豪言壮语难以实现;而Steam上除去对国区锁区的游戏,中国玩家可购买的游戏和DLC数量超过一万四千款,单2016年发布的游戏就有四千多款,玩家全部购买需要五十多万人民币。庞大的游戏数量和高更新频率也增加了国内2000万单机游戏用户对Steam的依赖性。
  当前来看,随着手游同质化越来越严重,游戏内容为王的时代渐渐到来,单机游戏和独立游戏将因为较高品质的内容优势成为游戏资本博弈的下一个高地。近半年以来皖新集团、东方明珠先后发布了方块游戏平台、G游戏平台对单机游戏市场展开争夺,Wegame的单机梦面临打折。
  Wegame遇到了哪些问题?
  首先腾讯自己也在思考Wegame单机内容发展方向,并在UP2017发布了极光计划,大力扶持单机游戏和独立游戏制作团队,这一点主要是为了弥补腾讯单机游戏制作基因的缺乏。
  在为自己今后的内容铺好道路之后,腾讯陷入了与方块平台、G平台的国内游戏内容争夺中。最终,Wegame签下古剑、英雄传说等老游戏;方块平台则瓜分了《仙剑系列》、群侠传系列并将《仙剑7》等两者新作拿到手;G平台拿到育碧《英雄无敌》和《雷曼》系列。当国内已有游戏即将被瓜分完毕,国外引进游戏成为关照重点。
  与Steam相比,国内游戏平台的政策风险相当之高,广电规定凡是进入中国市场销售的游戏必须经过审批且拥有版号,而圈哥发现目前以上游戏平台分发的游戏多数从海外引进且九成没有游戏版号。
  另外,游戏过审需要极漫长的流程,一款外国大作想要通过审批进入中国市场,首先能不能过审是问题,其次即使能过审也要经过平均6个月的审核时间。举个例子,一款3A大作登录Steam半年之后你才能在国内游戏平台玩到,这对核心玩家来说太过于漫长。而腾讯相信也应该早就想明白了这些问题,由此看看来Wegame本身肯定不能单纯复制Steam游戏模式。
  Wegame真正想做的是什么?
  从正式版页面可以看出,Wegame已近不单单是一款游戏下载平台,它集成了类似微博的游戏KOL资讯社区、游戏购买分发平台、斗鱼虎牙龙珠等组成的综合直播入口三大主要模块得游戏综合平台,涵盖了PC用户日常的大部分日常游戏行为。开始正常运营之后,Wegame将会从微博微信、各种单机游戏商城、腾讯本身各大网游、各大直播平台导入用户流量,并使用户在享受全方位服务的同时形成对平台的依赖。
  在相比Steam没有核心内容竞争优势的情况下,Wegame在当下阶段采取的更多是防守策略。将之前的网游玩家和轻度单机玩家的平台进行融合后,两个领域在内容层面形成互补,再依靠极光计划和外部游戏签约充实平台内容,一步步建立发行和研发并举的内容填充机制,在防止腾讯PC玩家外流的基础上还能带来数量不错的新玩家。
  可见腾讯清楚地明白Wegame因玩家基因,平台玩家部分是《LOL》等网游用户,与Steam核心玩家先天无缘,而两者之间群体也并不存在必然交集,与之硬刚的胜算并不大。腾讯目前需要的,是在后端游发展中整合保存端游影响力,顺便将其它新崛起的小平台消灭在萌芽中。既然与Steam两者的缘分不大,那么最终结果很可能还是大路朝天各走一边。岂能一家独大 腾讯真的要做 “国产 Steam”了?
  随着 Steam 的消费模式不断被中国玩家所接受,以及国人正版意识的不断增强,Steam国区的用户数量也在大幅攀升,可能你会说:在单机游戏贩售方面 Steam 基本是垄断了。这句话放在其他国家基本上是成立的,但是不要忘了国内游戏市场还有一位“大玩家”,那就是腾讯。  腾讯TGP将迎来重大变革  腾讯TGP平台 3月 3日在官网发布了一个公告,公告称:腾讯游戏平台即日起将整合线上游戏资源,优化升级平台服务,其中TGP手游业务迁移至腾讯手游助手、TGP网页游戏业务迁移至QQ游戏大厅,计划将于2017年3月开始迁移,预计持续1个月时间之后TGP内手游与页游将会下架,具体时间待后续通知。  此外,现TGP手游入口将迁移至腾讯手游助手,现有本地手游将自动同步到该助手内;TGP手游业务全面升级为“腾讯手游助手”,并将 “腾讯手游助手”作为品牌独立运营。相应的,手游助手会提供一些全新功能,比如新增游戏中心,支持海量非腾讯游戏;游戏礼包,主流游戏礼包全覆盖;王者荣耀智能施法,允许使用鼠标右键移动、QWE施放技能(类似电脑上MOBA游戏的操作方式);完美手柄支持:对于适合手柄的游戏进行专属适配;基础功能支持,比如截图、录屏、虚拟定位、摇一摇等等。  将 TGP 上的手游和页游业务迁移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动作,尽管腾讯并没有指出整合游戏资源之后 TGP 会具体打造成一个什么样的平台,但是已经有玩家和某些媒体猜测出了腾讯的意图,那就是打造一个“国产Steam”。  “国产Steam”猜想不是空穴来风  面对坊间的这些猜测,腾讯方面并没有做出任何回应,而玩家的这些猜测并不是凭空想象。前段时间腾讯TGP 曾经开展过一次问卷调查,调查的主题大致上就是“腾讯TGP如何升级为全球游戏玩家与厂商的综合服务平台”,问卷中多次提到与 Steam 有关的问题,比如是否使用过 Steam,甚至还征求玩家对TGP平台的改名意见,可见TGP将要经历一次真正的脱胎换骨。  线索当然也不仅仅是这些,此前有网友在贴吧曝出了一份TGP即将上线游戏的名单,当中有不少独立游戏和单机游戏,比如《星露谷物语》、《流放者柯南》、《返校》等等,另外腾讯也针对某些单机游戏对玩家展开了问卷调查,从这一点来看,腾讯确实想扮演好一个第三方服务的角色,帮助游戏开发商收集玩家的意见,特别是中国玩家!  与此同时,小编还看到了“TGP游戏社区官方作者团火热招贤!”的消息,招聘要求上提到应聘者需要熟悉LOL等热门网游,游戏等级15以上,或热衷于单机游戏。看来腾讯除了在迁移资源之外,还紧锣密鼓地招兵买马,这一切都是在为新的游戏平台做准备。  是时候明确TGP未来该干什么了  记得去年 12 月在成都举办的2016年腾讯游戏嘉年华上,腾讯方面就明确提到过TGP未来的发展方向。TGP传统优势聚焦于腾讯网游发行领域,但作为国内最大规模游戏平台,TGP 2.0战略提出了更具挑战性的发展愿景:TGP转型综合游戏发行平台,打造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第一游戏平台。TGP形象地把业务格局比喻成“游戏超市”,致力于提供“全面内容、优质服务、火爆社交”的极致体验。  好了,“游戏超市”这四个字我想足以说明一切,除了提供丰富的单机游戏资源,腾讯口中的这个新平台还会提供基于游戏体验全流程的配套服务,包括:游戏引进与发行、绿色下载、一键安装、智能升级、网络加速、账号安全、直播聚合(LOL电视台\龙珠\斗鱼\熊猫\火猫等内外部平台)、社区内容(攻略\资讯\视频\图文\论坛\话题等板块)、游戏经验加成、特权礼包等,甚至还推出了TGP主机,简言之就是把能够包揽整合的内容尽可能全部打包献给玩家,如果真是如此,那么新平台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就要比 Steam 更胜一筹,不难看出腾讯在单机游戏领域也有着不小的野心。  在腾讯放出手游和页游迁移出TGP的公告之前,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TGP平台的内容显得有些杂乱,说是专注网游发行,实际上让人感觉有些不伦不类,端游、手游、页游啥都有,根本看不出平台业务的侧重点,对于游戏开发商来说这意味着平台的服务不够专注和专一,相应的,受众群体就不会像Steam那样稳固。  Steam 兵临城下 有危才有机?  根据Steamspy的统计,目前中国的Steam用户数占比已经超过5.61%,早在去年中旬中国用户就超过了1000万,并且数量仍在攀升。而 Steam 2016年全年收入中,中国用户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有意思的是,为了方便玩家们剁手,去年 Steam 还开通了微信支付,这下腾讯就更清楚中国玩家对于单机游戏的消费欲望是高是低,市场规模大概有多大,市场消费潜力如何了。  尽管 Steam 国区用户在不断增加,但是要想完全吃下中国这个庞大的市场恐怕还需要一些时日,建设完善的本地化服务就是推进中国市场相当重要的一环,从微信支付上线Steam就足以证明这一点,只不过Steam国区的本地化工作进度并不快,趁着这个间隙,腾讯TGP果断选择转型就完全是情理之中了。  另外从腾讯旗下的各种游戏平台、社交平台以及代理的海外游戏来看,本地化内容的建设与运营都相对成熟,如果真要打造一个“国产Steam”,那么在付费、社区、交互、评价等方面的服务上会更加符合国人的习惯,只要推出的时间足够早,那么就能够在本地化服务这方面形成一个优势,内容的丰富和深化则是其次,当然了,要想与已经具备相当规模的 Steam 竞争,腾讯不拿出点“诚意”恐怕是不行的,对玩家对开发商皆是如此。要想了解更多游戏资讯前往游戏频道。
用户名:锋友
同时转发到新浪微博(授权已过期,点击续期)
同时转发到腾讯微博
评论成功!Steam上评价最烂的5个游戏 就算免费也是浪费时间
[摘要]无聊的剧情、笨拙的AI、差劲的物理效果以及糟糕的游戏体验,这些负面因素加在一起就变成了一款灾难性的游戏。真诚的建议大家,这些游戏千万不要入手!一般来说我们都是写那些有意思的、好评如潮的新作,不过今天却像反其道行之,来捋一捋Steam上那些差评如潮的游戏。今天要说的这五款在Steam评价最差的游戏,其中既有免费的,也有售价高达99元的,全当是帮大家避免雷区,节约时间。Steam有自己的评价系统,而这五款最差依据的就是它们在Steam上获得的评价。它们也许不是Steam上最烂的游戏,但确实是评价最低的。《GASP》好评率:19% 这款游戏主要就是让玩家操控一个掉队的宇航员在太空中行走,躲避可能会砸中你的太空陨石,然后与其他宇航员会合。一句话概括就是个第一人称太空躲“雨”行走模拟游戏。典型的玩家评价: 糟透了!!!我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朝一个直线信号走去,动作非常慢,而且根本没有觉得被周围偶尔慢速出现的太空石头影响到。直到我看到一个类似于ipod的东西,然后一面看不到的挡住了我的信号。不要在这个游戏上浪费你宝贵的时间!!!
所以,总结一下,为什么玩家们讨厌这款游戏呢?当你行走时,速度极其慢,可以说是很磨叽。没几秒就被太空中的陨石打扰一下。在地球上被石头打脸也是非常不爽的,更何况太空中十几分钟里被打上百次呢,天降陨石很容易死人的!游戏有一个故事模式,但主要是为另一个游戏铺垫的,没什么用。除此之外,这款游戏BUG也不少。虽然是免费的,但它还是难逃差评如潮。《圣域3(Sacred 3)》好评率:19% 《圣域3》是一款最多支持4人联机的割草游戏。玩家可以选择1为英雄,然后开始砍杀。一句话概括就是把大名鼎鼎的《圣域》系列做成了《(Gauntlet)》。典型的玩家评价: 朋友们,我已经非常克制我自己尽量不写负面评价了。但是这款游戏把《圣域》系列的精华抛的一干二净!任务、自由度、多样性全都没有,取而代之的是剪辑场景糟糕的上帝视角和一点都不优雅的操作体验。所以,玩家们为什么讨厌这款游戏呢?虽然《圣域》系列并不算是如雷贯耳的那种RPG游戏,但在相当一部分玩家心目中也是不可多得佳作,特别是《圣域1》和《圣域2》。然而《圣域3》完全变成了一款无脑割草游戏,重复性很强。如果不叫《圣域3》,也许它的评价还会好点。《命令与征服4:泰伯利亚黄昏(Command & Conquer 4: Tiberian Twilight)》 好评率:18% 《命令与征服4:泰伯利亚黄昏》是一款即时战略游戏,在《命令与征服》经典既快速又流畅的玩法基础上,融入大量创新内容,同时保留粉丝所热爱此系列历史的核心。一句话概括的话,这是一款有点不伦不类的《与征服》游戏。典型的玩家评价: 稀烂的剧情、糟糕的AI、玩个单()役还得联网,如果玩一半掉线了还得从头再来!而且这个服务器??所以玩家们为什么对这款游戏不满呢?不妨借用Steam一位真诚建议大家不要入手的玩家的评价:“需要登陆EA账户才能开始游戏 -1分点击注册页面无效 -1分挂VPN也没用 -1分还好我有账号 +1分我真希望我没有 -1分倒退的游戏画面 -1分披着RTS外皮的天知道什么游戏 -1分糟糕的游戏体验 -1分屎一样的人口设定 -1分”《初日:加里的憾事(Day One : Garry's Incident)》 好评率:18% 《初日:加里的憾事》是一款游戏,需要自己制造工具,探索、解谜,揭开亚马逊丛林中种种奇怪建筑背后的秘密。看起来是有很多流行元素,不过一句话来说,就是一款第一人称生存游戏,主角还是一个酒鬼。典型的评价: 这款游戏几乎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不要买,不要安装,不要运行,赶紧删。那么,为什么这么多人给他差评呢?许多玩家可能都是被游戏那Far Cry风格的海报给骗了。打开游戏之后分辨率非常感人,如果你有3D眩晕的话这游戏可能还会把你晕吐。优化不好,Bug一出出一波,手感就更不用说了。虽然是2013年发售游戏,但散发着一股2003年的味道,让人感觉游戏是还没做完就出来骗钱了。 《横冲直撞3:毁天灭地(Flatout 3: Chaos & Destruction)》 好评率:11% 《横冲直撞3:毁天灭地》是一款2011年发行的赛车竞速类游戏。有超过47款车型,9种不同模式,玩家可以选择竞速或者碰撞来毁灭对手获得胜利。一句话概括来说,这是一款到处乱撞、物理“感人”的竞速类游戏。典型的评价: 这个游戏简直太可怕了。这游戏的物理效果是我见过最差的。碰撞的感觉一点都不好。图像也很丑。就算是2004年的《横冲直撞1》也比这个强。这款游戏还几乎没什么中文评价,不过整体查看外国玩家的评价,大概也能明白为什么这游戏差评如潮了。《横冲直撞》是Bugbear做的,而这款游戏则换了一个工作室。所以,跟原作很不一样,而且是往差的方面。除了前面评论提到糟糕的物理效果、差劲的画面之外,AI也很笨拙。对于竞赛类游戏来说,这简直是灾难。(转自游民星空)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zhuoyang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steam教育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