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通玄真经冲虚真经南华真经新传洞灵真经2000年以前出的纸质书

          
在线视频播放
【精彩视频推荐】
  道教的主要经典
道教的主要经典
发布时间: 10:47:51
,关键词:广州太极拳,广州太极拳培训,道教,道教经典说说阐述道教教义的经典道教经典 &四大基本经典:《道德经》《易经》《周易参同契》《黄帝阴符经》四子真经:《南华真经》《通玄真经》《冲虚真经》《洞灵真经》早期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上清大洞真经》《正一经》《灵宝经》修炼方面:《黄庭经》《悟真篇》《心印经》《坐忘论》《化书》度人:《度人经》《玉皇经》《北斗经》《玉枢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诞生保命妙经》房叔经典:《黄帝内经》《奇门遁甲》《皇极经世书》《麻衣神相》《果老星宗》宗师:《文始真经》《抱朴子》《重阳立教十五论》《邱祖全书》《龙门心法》劝善书:《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吕祖说三世因果经》《文昌帝君阴骘文》《太上老君说报父母恩重经》相关:《黄帝四经》《六韬》《鬼谷子》《墨子》《河图洛书》《淮南子》《吕氏春秋》《韩非子》《清静经》《护命妙经》《度厄真经》《八大神咒》早课:《诸真宝诰》《灵官咒》《邱祖忏文》《土地咒》《祝寿文》《三皈依》晚课:《救苦妙经》《得道真经》《拔罪妙经》《报恩宝诰》《十二愿》《结经揭》关键词:广州太极拳,广州太极拳培训,道教,道教经典
天下太极出武当,练习武当太极拳,延年益寿,强身防身,消除亚健康,开发智力!
版权所有 网址:
信息产业部备案:
友情链接:道教经典|四子真经
我的图书馆
道教经典|四子真经
&四子真经,指《南华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和《洞灵真经》。据说,这四部经典的作者庄子、列子、文子和庚桑子都是老子的弟子。因此,唐玄宗天宝元年(742)除诏封老子为「道德真人」、庄子为「南华真人」之外,还诏封列子为「冲虚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庚桑子为「洞灵真人」,并尊《列子》为《冲虚真经》,尊《文子》为《通玄真经》,尊《亢仓子》为《洞灵真经》。这四部经典,也被道教合称为「四子真经」。《冲虚真经》的作者是战国时期郑国人,姓列,名御寇,后人尊称为「列子」,《庄子》中有很多关于列子的传说,说列子师从壶子,安贫乐道,虚极无为,能乘风飞行。这些神奇的传说,使列子成为道教崇敬的修道成仙人物。《冲虚真经》中也有很多神话故事,如周穆王乘八骏西游,到了昆仑山,并和西王母相约瑶池饮酒的故事,以及关于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神话等等。此外,还有很多关于仙境的神奇景象以及神人灵异法术的描绘,对后世影响很大,尤其受到道教的崇信。景德四年(1007),宋真宗在《冲虚真经》前加赠「至德」二字,因此《冲虚真经》又叫《冲虚至德真经》。宋徽宗时,又追封列御寇为「至虚观妙真君」。《通玄真经》的作者文子也颇具传奇色彩,《汉书·艺文志》只说文子是老子的弟子,和孔子同时。北魏时期的李逻提出,文子就是范蠡的老师计然。计然本姓辛,名钘,计然是他的字。后来道教沿用了这种说法,并进一步将文子神化,说文子曾经辅佐楚平王治理天下,后来辞去上大夫的职位,隐居吴兴之禹山,登云升天。《通玄真经》共十二卷,八十章,每一章前面都有「老子曰」,主要思想也是对老子清静、无为、柔弱、虚无等思想进行阐发,特别强调以老子的道德论治国。历代学者对此评价较高,如唐代默希子和元代杜道坚都认为《通玄真经》是治国治身的重要典籍。《洞灵真经》的作者亢仓子,本事《庄子》中的寓言人物庚桑楚,因此,《洞灵真经》又叫《亢桑子》或《庚桑子》。关于庚桑子,《洞灵真经》前有《庚桑子传》,说他是陈国人,得到老子的真传后隐居畏垒山,他的随从和妻妾都纷纷离开他。三年后,畏垒发生大灾,庚桑子不得已离开畏垒到了吴国,隐居毗陵孟峰,后来经过苦修,得道成仙。唐代诏封「四子真经」时,《亢苍子》已经亡佚,玄宗命人四处搜求,仍一无所获,于是命王士元以《庄子·庚桑楚》为主,并在《列子》、《文子》、《吕氏春秋》等书中辑出相关的内容,合成一书,就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洞灵真经》。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庄子何时始称“南华”?
腾讯道学方达
资料图来源网络后人多认为“南华”之称始于唐玄宗之时《唐会要》卷15载:“天宝元年(742)二月二十二日,敕文追赠庄子南华真人,所著书为《南华真经》。文子、列子、庚桑子,宜令中书门下更讨论奏闻。至其年三月十九日,宰臣李林甫等奏曰:‘庄子既号南华真人,文子请号通玄真人,列子号冲虚真人,庚桑子号洞虚真人。其《庄子》、《文子》、《列子》、《庚桑子》,并望随号称从之。’”又《新唐书·艺文志》云:“天宝元年,诏号《庄子》为《南华真经》,《列子》为《冲虚真经》,《文子》为《通玄真经》,《亢桑子》为《洞灵真经》。”依据这些记载,后人多认为以“南华”称庄子及其所著之书,皆始于唐玄宗之时。如晚明郭良翰在《南华经荟解凡例》中说:“考庄子,唐开元(当作天宝)间始追封为南华真人,因以《南华》名书,自此始。”《辞源》(修订本)在“南华经”条目下解释说:“唐陆德明《经典释文》虽然尊《老子》、《庄子》为经典,但还没有《南华》这一名称。至唐天宝元年二月号庄子为南华真人,始称他所著书为《南华真经》。”实际上,这些说法都是有问题的。实际上唐玄宗以前就有“南华”指庄子之说今查杨炯所撰《原州百泉县令李君神道碑》说:“南华吾师也,亲居贱职。”这里的“南华”,即指庄子而言。据《旧唐书》本传载,杨炯在唐中宗李显即位时(705)已经去世。这说明,在唐玄宗天宝元年诏庄子为“南华真人”之前,庄子已有“南华”的称号。甚而至于,于敬之所撰《桐柏真人茅山华阳观王先生碑铭》云:“初在法王座下听《老子》、《西升灵宝》、《南华真人论》,退席之际,即为人讲说,五行俱览,一字无遗。”据宋赵明诚所撰《金石录》卷4载,于敬之此文撰于唐高宗李治“乾封二年(667)”。这更说明,早在唐玄宗于天宝元年诏庄子为“南华真人”之前七十五年,庄子就已有“南华真人”的称号了。梁代有《南华论》其实,在于敬之撰写《桐柏真人茅山华阳观王先生碑铭》之前,已有像《南华真人论》之类的书名出现。如《隋书·经籍志》载:“《南华论》二十五卷,梁旷撰,本三十卷;《南华论音》三十卷。”其中梁旷所撰《南华论》,《旧唐书·经籍志》著录为“《南华仙人庄子论》三十卷,梁旷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梁旷《南华仙人庄子论》三十卷”。梁旷为南朝梁代人,则庄子及其著作至迟在梁代已与“南华”二字结下不解之缘,并不是到唐代才出现这一现象。敦煌写本中有《南华论》梁旷所撰《南华论》久已不传,但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所藏敦煌写本残卷伯2390号中有如下八节文字:一、《南华论》云:“道恶乎隐而有真伪?言恶乎隐而有是非?道恶乎往而不存?言恶乎存而不可?道隐于小成,言隐于荣华。”二、《南华论》云:“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为一。既已为一矣,且得有言乎?既已谓之矣,且得无言乎?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自是以往,巧历不能得,而况其凡乎!故自无适有,而况自有适无乎!〔无〕适焉,因是已。”三、《南华论》云:“静而与阴同德,动而与阳同波;不为福先,不为祸始;感而后应,迫而后动,不得已而后起。”四、《南华论》云:“有始也者,有本未始有有无也者,未有始夫未始有有无也者。俄而有有无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五、《南华论》云:“上无为,下亦无为,是下与上同德;下有为,而上亦有为,是上与下同道。”六、《南华论》云:“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七、《南华论》云:“大请问道乎无无始始曰:‘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矣;虽问道者,亦未闻道。道无问,问无应;无问,问无应。无问问之,是问穷也;无应应之,是无内也。’”八、《南华论》云:“不知乃知乎,知乃不知乎!孰知不知之知也?”这八节文字全出于《庄子》一书,其中第一、二、四节出自《齐物论》篇,第三节出自《刻意》篇,第五节出自《天道》篇,第六节出自《逍遥游》篇,第七、八节出自《知北游》篇,只是文字偶有出入而已。今案同卷中又引有道家经典《老子》、《列子》、《文子》之文,并分别冠以“《道经》云”、“《德经》云”、“《列子》云”、“《文子》云”字样,则此卷子当写于唐玄宗诏封《老子》、《列子》、《文子》为《道德真经》、《冲虚真经》、《通玄真经》之前,而此时引《庄子》之文却已可冠以“《南华论》云”之字样。或许此卷所引八节文字,当直接来自梁旷所撰《南华论》,则其所撰《南华论》便是《庄子》的节选本。如果这一假设成立的话,那么《庄子》书名至迟在梁代就已与“南华”二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了。“南华”之号当出自南朝道教徒所为《册府元龟》卷882载:“后周韦夐,高尚不仕,与族人处玄及安定梁旷为放逸之友。周弘正造夐,谈谑尽日,恨相遇之晚也。”这条材料,乃是综合《周书》卷31、《北史》卷64、《通志》卷157等所载有关文字而来,说明梁旷亦颇喜放逸谈谑,所以上追放达不羁的庄子,而著有《南华论》一书。就此说来,南朝某些谈玄家或许就以“南华”称庄子。但从更多的文献资料来看,庄子有“南华”之号,当出于南朝道教徒之所为。成玄英在《庄子疏序》中说:“其人姓庄名周,字子休,生宋国睢阳蒙县,师长桑公子,受号南华仙人。”成玄英是唐初著名道士,曾隐居东海(今江苏北部),唐太宗贞观五年被召入京,加号西华法师。他所谓庄子“师长桑公子,受号南华仙人”云云,清四库馆臣在为其《庄子疏》作提要时即指出“殆出《真诰》之类”。庄子在东晋道教徒心中是为仙人今案南朝梁代著名道士陶弘景曾著有《真灵位业图》,将庄周列于第三右位;又仿《庄子》内篇体例而撰《真诰》七篇,其卷14云:“庄子师长桑公子,授(受)其微言,谓之《庄子》也。隐于抱犊山,服北肓火丹,白日升天,上补太极闱编郎。”可见成玄英的说法正来源于陶弘景之类的道教徒,而陶弘景等道教徒就是把庄子作为仙人来看待的,故而他在《真诰》卷19中说“仙书《庄子》内篇,义穷玄任之境”,认为《庄子》就是一部“仙书”。实际上,对于《庄子》中屡屡出现的“真人”、“至人”、“神人”、“圣人”等属于哲学层面上的理想人格,陶弘景之前的道教徒已把他们阐释成是世界上实际存在的能够传授道法仙方、引度点悟的“真人”、“仙人”、“神人”。如东晋著名道士葛洪,在《抱朴子内篇》中,不但多方面地阐述了“真人”、“仙人”、“神人”的存在和可信、可求,而且还反复地说明了他们具有水火不伤、寒暑不觉、腾云游空、分形隐形、千变万化等方术,凡此都可见出其对《庄子》思想资料的借鉴与阐发。至于葛洪所撰《神仙传》一书,“其中如黄帝之见广成子,卢敖之遇若士,皆庄周之寓言,不过鸿朦、云将之类,未尝实有其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葛洪《神仙传》);但葛氏却将这些虚拟化的寓言故事看成是历史上真实人物的行事,并按宗教的需要予以增饰。如该书卷1云:“广成子者,古之仙人也。”“仙人者,或耸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人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面生异骨,体有奇毛,率好深僻,不交俗流”。像这样的“仙人”,显然是道教徒援引《庄子》思想资料,并予以大胆增饰的结果。因此,作为《庄子》一书的作者庄子,在东晋时道教徒心目中也就自然成了仙人一类的人物。“南华”一词究竟什么含义?至于南朝道教徒所称“南华”的含义,北宋陈景元在《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叙》中说:“陶隐居《真诰序录》曰:‘庄子受长桑公微言,撰内篇七卷。以三言为题者,当是法璇玑之环转,三景之焕明。’”又在《南华真经章句音义》卷1中说:“南华者,义取离明英华,发挥道妙也。”“离明”谓日光,语本《易?离》:“离为火,为日。”唐孔颖达疏:“离为火,取南方之行也;为日,取其日是火精也。”说明所谓“离明英华”,与“法璇玑之环转,三景之焕明”之义相近,盖皆本于陶弘景《真诰》所谓庄子“服北肓火丹,白日升天,上补太极闱编郎”(卷14)、《庄子》“当是璇玑七政,以齐八方”(卷19)之说,谓庄子及其著作有如日光一样璀璨夺目,足可照耀八方。由此看来,“南华”一词亦当由南朝道教徒最先赋予了其特殊含义。总之,庄子及其著作早在南朝时已与“南华”二字结下了不解之缘,唐玄宗天宝元年仅是依旧号而诏庄子及其著作为“南华真人”和“《南华真经》”而已。(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道学”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道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道学”,获取更多道学资讯。
[责任编辑:blancaguo]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华真经评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