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练好误式太极拳 吴英华 马岳梁施梅林

当前所在位置: >
热门微信号:
[国际太极杂志]太极推手大师——刘继发
作者: 浏览数:0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阅读,只需一秒。精彩,尽在掌握!本文原于2012年4月发表于国际太极杂志,作者麦克.艾克顿,是英国吴式太极拳与气功协会的高级讲师与创始人,协会荣誉主席李立群...
本文原于2012年4月发表于国际太极杂志&TAI CHI CHUAN&,作者麦克.艾克顿,是英国吴式太极拳与气功协会的高级讲师与创始人,协会荣誉主席李立群。由刘师傅的学生进行翻译和整理。This artical was published on the international magzine TAI CHI CHUAN, Spring of 2012, by Micheal Acton, recent translated and edited by master Liu's students. Micheal is the senior instructor and Founder of Wu Shi Taijiquan And Qi Gong Assoc UK. Honorary Chairman: Dr Li Li Qun.www.wutaijiandqigong.co.ukFor English Readers, please find the link to origin article at the buttom
在最近一次去上海的旅行中,我第一次见到了刘继发师傅。当时我是去见我高龄且已退休的太极拳和气功师傅,李立群大师。刘师傅和李师傅都是马岳梁宗师的徒弟,并且都在上海“鉴泉太极拳社”有德高望重的地位。刘师傅一直对上海的吴式太极的发展做出巨大贡献,而且他还被公认为吴式太极推手的专家。推手,是一种超越了太极拳其他领域的联系,将太极拳定义为了一种武术。
在一个寒冷的12月早晨,我在多年来跟从李师傅学拳的公园遇见了刘师傅。刘师傅和他的学生以及李师傅的学生来到了公园。他是一个热情、友善的人。在正式介绍之后,我们开始聊天。他跟我解释了他和李师傅、马师傅之间的关系,而且告诉我他已经知道我的背景及对吴式太极和气功执着的修炼。他让我打快拳给他看。我就打了慢拳和快拳。他很高兴,还竖起了大拇指。我们继续推手,在接下来的20分钟里他试探了我的技巧并向我展现了他非凡的推手技巧。刘继发师傅在公园练习
他的推手难以置信地轻柔、反应迅速,而且他的粘连,跟随技巧都是顶尖的;加上他非一般的擒拿技巧,跟他推手是一项让人敬畏的挑战。作为他的对手,敢说他的技术水平、精准度和灵敏度都让人称奇。虽然我已经完全失势,他还善意地为我保留颜面(因为当时周围有不少人驻足观看)。尽管如此,他对我的推手还感到满意。和别人推手,尤其是和已经达到了这样高水平和境界的人推手,总是让人感觉如沐春风。经过多年的观察,在真正的大师身上,都透着这种安逸、平和,尤其如马岳梁宗师、我的师傅李立群和现在的刘继发师傅,连他们的攻防转换都透着深深的宁静,而这宁静造就了高水准的推手。他们的听劲、懂劲的能力,控制各个关节、脊椎和“中心”的能力都极其高超、轻柔、微妙,直到最后一刻才让人发现。通常他们都显得不费吹灰之力,且能四两拨千斤。
在笑声和欢乐中,我们在公园里结束了我们的第一次见面。我才慢慢领略到开心大笑是刘师傅最可爱的特点。他将此归功于多年的太极练习和因“以拳会友”而相识的朋友们。他还说快乐和笑声是滋养我们的生命能量(养生观)和保持年轻的关键因素。刘师傅邀我称其为兄弟,太极拳的师兄,因为我是李师傅的徒弟,所以同刘师傅一样是上海吴式太极拳的第五代传人。不过刘师傅解释说,他的师傅裴祖荫师傅本来是吴鉴泉的学生,后来被叫拜马师傅为师,因此刘师傅也由第四代传人变为第五代传人。
刘师傅告诉我他跟李师傅也非常熟稔,常在一起练拳。李师傅跟裴师傅很熟。因为他们之间关系很好,而李师傅又不能再教我,刘师傅说他很乐意在我以后的太极拳发展上帮助我。显然,这是一个让我无法拒绝的邀请。最后,我们和刘师傅的徒弟、李师傅的徒弟吃晚饭,还一起去了吴鉴泉宗师、吴英华宗师和马岳梁宗师墓前拜见以表我们对前辈大师的尊敬来作为行程的结束。那天绝对是我的幸运日!刘继发师傅与麦克.艾克顿拜祭马岳梁宗师与吴英华宗师
今年八月我带我两个高级班的学生再次来到中国拜访刘师傅。他热情地招呼我们,而且还慷慨地倾囊相授。一天上午,练习之后我们聊了好久。我想进一步了解他的第一位师傅,裴祖荫,和他自己学太极拳的经历。上世纪七十年代中后期吴氏太极拳马岳梁宗师与吴英华宗师及其入室弟子。 (由左及右,由后至前)李立群师傅在第二排第二位,裴祖荫师傅在第二排第四位,刘继发师傅在第一排第二位。
他告诉我,他第一次遇见裴祖荫师傅()是在1964年在他家附近的公园里。他们发现彼此其实住得非常近。裴师傅那时是马岳梁师傅的徒弟。当时,刘师傅做各种运动,包括西方的拳击和练了两年的杨氏太极拳。裴师傅叫刘师傅学吴式太极拳,于是刘师傅开始每天在公园跟裴师傅学习基础功夫。这是传统的方法,也是测试耐性和诚心的办法。刘师傅认为裴师傅在吴式太极的历史上是最有意思又有些独特的人物,因为裴先生在吴鉴泉门下学过四年,是当时吴鉴泉在三十年代的上海开设太极拳社招收的第一批学生中最年轻的一个。那二十几个学生都来自当时上海的富裕阶层,裴先生是其中之一。在拜马岳梁为师之前,裴先生还跟吴鉴泉的长子吴公仪先生学过拳,裴先生称其为“大哥”,关系如同手足、刘师傅告诉我,裴先生吸收了三位宗师的教益,这使他深谙太极微旨,技艺炉火纯青,在上海吴式太极的历史中有独特的地位。裴祖荫师傅进行教学
刘师傅告诉我吴鉴泉教授过三种拳架。第一种是“方架”,他教了他的儿子。裴先生也学过这个拳架并且教给刘师傅的也是这个拳架。第二种拳架是“圆架”。最后是“快拳”,刘师傅说是杨露禅传给吴全佑,吴全佑再传给吴鉴泉,吴鉴泉再传给他的两个儿子吴公仪、吴公藻,女儿吴英华和他的入室弟子马岳梁。这是原始的拳架,只秘传给家人及亲密的弟子。马师傅后来因快拳闻名,他表演和教授快拳。在中国快拳一直密不外传,直到1986年第一次公开展示。刘师傅还告诉我吴公仪到香港之后教授了几位徒弟快拳,不过他更注重教“方架”。如今在海外,“方架”被当做吴式家族的拳架在吴光宇(Eddie Wu)领导下的国际范围的吴式太极拳社教授。在国内,“圆架”的慢拳作为吴式太极拳的表达形式更受青睐,而吴英华宗师的拳架至今仍被认为吴式太极拳测试的标准。快拳在海外的吴式家族失传了,据我了解,在现代的吴式太极拳的方架中,快拳无法识别或承认。刘师傅告诉我,方架是设计来锻炼“刚劲”,而圆架是设计来发展“柔劲”。刘师傅演练了他从裴师傅那里学的方架拳架,虽然我对此拳架很熟悉,但是其中还是有我从未见过的非凡的精细和内功。这套拳架在中国国内已不多见,刘师傅可能是真正了解其用法和特点的几位大师之一。刘师傅认为吴公仪宗师可能在香港将动作更加标准化了,以方便数量众多的学生教学,然而这样或许改变了拳架的“味道”和一些原本的特性和技术。
当我问刘师傅关于裴师傅的教学方法时,他告诉我裴老是位非常随和的老师,他教拳不急不躁,总是在确定每一个动作都被充分理解并熟练之后才会接着教下一个动作。裴师傅对每一个动作都做到详尽解释,并展示其运用和变化。三年后,刘师傅已达到不错的水平,裴师傅不但喜欢刘师傅还肯定了他的天赋。他让刘师傅做老师开始教拳。裴师傅于1986年去世,刘师傅就跟随马岳梁和吴英华两位宗师继续学习太极。刘师傅对他的第一位师傅裴祖荫表达了他深深的感激和崇敬之心。裴祖荫师傅与他学生们,刘继发师傅是最中间的那位
显然,刘师傅从与裴师傅的深交中受益匪浅,并且受惠于裴师傅从三位前辈吴鉴泉、吴公仪和马岳梁大师获得的知识。除了马岳梁宗师和吴英华宗师,这给裴师傅在跨越吴式太极拳的现代演变中独特的经历。
在我与刘师傅的谈话和练习中,他提到关于推手艺术的几个必需理解的关键性原则。他解释,第一,在学习和练习太极拳过程中,尤其是推手,道德品质和诚实正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推手的练习,它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和不同对手的个性。推手,因此也可以是一个人了解自己的工具。刘师傅说,武术背后的道理对中国很重要。他说,如果没有正确的心态和正直的品行,一个人的太极拳很难有高水平。他的意思是,你必需有良好的意愿以达到“太极之道”,并且能够在日常的社会事务中、家庭中以及合作中表达出来,从而让你的太极兄弟姐妹受益。这种态度在学习和教授中都很有价值,而我发现在西方这种态度显然缺失了。
刘师傅解释说,推手中的每个时刻都不是争输赢的比赛,而是一个了解更深刻、更深远东西的机会。这方面的训练让太极拳在武术中有了独一无二的地位,因为它要求你修炼出一种特定的心态,这种心态才是成就这项艺术的关键。它在训练中被最简单表达为“静”。无论是作为养生的练习还是武术的练习,“静”都是太极训练中至关重要的部分。
刘师傅说,为了真正的成长必须培养“静”。他特别强调动作是从静中来的,所以静是练拳和推手里决定性的因素。静可以让你听劲、懂劲。静可以让你克服要去对抗的这种阻碍——这是一种身体和心理的状态;静还可以让你“粘”住对手。这包含了太极拳决定性的原则:“不丢、不顶”。这是非常难做到的,因为当我们遇到力量和进攻性的意识时,我们习惯性且本能地回去用力、去抵抗。着需要特别的心态和性格,还有长久的时间投入和内省修行来达到,因为所需的技术有违直觉。刘师傅说,功夫成就了的标志不仅在于拳技里“静”的水平,还在于良好的品行。刘继发师傅在向高级教练班教授太极要领
刘师傅演示了从太极原则中最阴的“静”中如何训练出阳。先柔后刚,阳从至阴中生。到一定阶段,武术的外在表现会自然而然迅速转换为各种技巧,甩、打和假动作等,但是这些都必须又回归于“静”。只有通过修炼第一阶段,第二阶段才能真正出现——这是能够在保持内在连接的同时从一种状态转化到另一种状态的能力(从阴到阳,再到阴)。这就是推手要训练的能力。它需要大量“智慧”的练习先来克服你的抵抗和心态,然后再学习如何“听”对手的劲、方向和意图,最后才学如何在保持内在平静的同时去懂劲并恰当反应。
大多数武术的训练策略是教授特定的动作以适应特定的进攻,然后通过重复的方式来训练一些招数。吴式太极拳专长于根据每个进攻自身的优点和特性来懂劲。它要求你先学会一系列防守原则,同时保持非常放松、中和、粘连并且跟随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激发通过挖掘了进攻的局限的防守反应。在此种情况下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变化,不限于某种固定模式。自然或本能出现的反应变得比较抽象,没那么按部就班了。这的确是高水平太极推手的一个特点。经典的比喻是如水一般轻柔流动,无形却又有无处不渗透的力量。这是采用简单又有吸引力的想法,不过它不容易达到,它在传统武术之外。然而它是深深扎根与所有的原则中,而懂得这些原则是推手练习的核心。刘继发师傅演示丹田锁敌的技巧
刘师傅进一步阐述了以下主要原则:“迈步如猫行,用劲如抽丝“;培育丹田是所有动作的关键;“敌不动,我不动,敌若动,我先到”;最后,“借力打力”。没有这些原则就没办法做到太极推手。刘师傅强调,开始训练要慢,让时间慢慢建立对这些重要原则作为战略的理解。
上海吴式太极推手的特点是五招左右的单手手式,十三招核心的双手手式和五招核心的步法。正是这些活跃动作的词汇或者体能知识被运用于培养防守的基本功。刘师傅能够展示十三式的运用,自然地演化成无数变化的甩、推和锁的技巧。他脚下功夫也很有创意和灵敏,他超出通常的横扫的方法展示了腿脚不仅可以有策略地行进,还可以用于打击和捕获的进攻以产生破坏性的影响。这是太极训练很少涉及的领域。
刘师傅除了精通于各种推手外,同时拥有独特的个人技巧。首先,他能够改变自己的形体以顺应对手的不同位置、力度和体型。我这样说,并不只是指避开或退步,他有一个独特的、我本身没见过的能力,就是能够把胸部两侧分别下沉,甚至是任意地使他们缩小或扩张。他可同时控制上半身下沉和下半身扩张,反之亦然。他把这些技巧应用在推手上,以改变形体和化劲。他还运用传统太极拳不常见的战略,把身体往后倾斜,尽管这仍然属于方架或兵器套路,只是与吴英华的圆架有所不同。他的“变形”能力让他使对手充气和消气,把对手弹开,或是先把对手引过来再被抛开。他还能透过他的手臂、关节甚至整个躯干做到这些。这神秘莫测的推手技巧已是很难见到了,但在中国,它是一种被高度推崇的技巧,而且根据我的了解,这也是太极拳里一种独特的技巧。刘师傅结束如何将开合与呼吸配合以达到这奇特的效果,我得说,是我们很少人能够做到的超级松软的身体。刘师傅说,呼吸,在练拳和推手中都非常重要。的确,控制呼吸和丹田对达到高水平的拳架和推手都很关键。刘师傅指出吸气和呼气是可以在松劲和发劲时互换的,这是和本能相反的技巧,除非你已经达到很高水平并且有师傅指导,否则我不建议大家自己做尝试。刘继发师傅展示推手技巧
刘师傅的关节、肩膀和腰胯有过人的灵活性,可以独立的化力。这不是简单要求有序的松开关节和卸力的折叠能量,而是更复杂的控制着脊柱和关节,特别是腕、肘和肩以及整个上肩胛带,包括肩胛骨。事实上,吴式太极专注于通过松开关节来中和、吸附与借力技巧,这偶尔会引来批评(尤其是吴英华所演练的慢拳圆架)说转腰不够,指它有别于传统认为力从腿生,由腰胯劲来控制,并透过腰部旋转幅度中和或借力。吴式太极的“小圆圈”并不仅仅是小步子和较短的臂距,而是关节内的小圆圈中和能力。此外,一旦懂得将丹田作为重心协调力量,气沉丹田,甚至有时能“内转丹田”,即一种我只有在资深的大师身上见识过能将气向上升的独特技巧,转动丹田时甚至可以没有显著的骨盆旋转。腰胯必须保持松开和活动,尽管在任何时候都保持稳定。有趣的是,在进阶高级的吴式推手,双推手基本的掤,捋,挤,按动作主要靠身体中正,保持肩膀正对对手。这里用于借力与化力的小圆圆和运动矢量方向就不是通常在太极和推手中见到的典型的水平、靠腰部和躯干转动的大圆圈了。
刘师傅擒拿或封锁关节方面的造诣深厚。他解释说,随手的手臂和身体上的不同位置或导致不同形式的封锁。这可以通过不断的实践、自我审视和改进,达到不止于听劲和懂劲技巧层面,而是转化成能力,套用理疗的用语,“触诊”关节或某块区域,创造“瓦解”或“封锁”,从而让你控制对手的关节甚至中心。柔软度和对解剖学的认识会对此有帮助。刘师傅能透过关节甚至肌肉群做到,这让他能够控制你的中心还能把你拉近或者推开。刘师傅学过针灸和推拿按摩,他知道这些都进一步提升了其推手和擒拿的技巧。刘继发师傅在襄阳公园向年轻的学生详细讲解太极拳架要领
不是所有的大师都是好老师,即使是懂得传授其知识的师傅亦必须依靠学生自己愿意听、体验和学习。我很幸运地遇到了刘师傅,一位与我师傅李立群同样优秀,能够展现和清楚解释其技巧的好老师。刘老师的耐心和风度,会感染你来参与和学习;他的个性和知识,会让你对太极拳的技巧惊叹不已。刘师傅总是面带微笑和保持心情快乐,开放和慷慨的表达自己。对于太极作为武术那古老和源远流长的根源,刘师傅是一个重要连接。能够称他为我的师兄,是我的荣幸。我将很快回到中国以花更多时间与刘师傅一起切磋。正当我为了师傅的退休而变得眼前变得漆黑一片,在东方出现了另一道曙光引领我继续对太极的修炼。感谢您,大师兄刘继发。悦太极!悦健康。悦太极转载网络文章
欢迎发来稿件 邮箱:
手机版地址:
微信号:yue_taiji
悦太极.一群太极传承人收集整理传统太极书籍与资讯,编写和出版新古典太极拳专辑与心得.同时也进行企事业机关单位团体太极管理培训及教学,特别针对出国留学人员及外国爱好者群体,设定太极目标学习服务.QQ:28...
TA的热门文章
推荐其它微信帐号
热门文章排行
(),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号-12马岳梁 吴英华:恩爱和谐的武林伉俪(下)_新浪新闻
马岳梁 吴英华:恩爱和谐的武林伉俪(下)
  ■ 马岳梁、吴英华练习太极对剑◆ 马海龙 李禾禾
  随着社会的安定,马岳梁的复出,1979年吴英华回到了她工作了十年的体育宫任教。1980年上海鉴泉太极拳社也复社了,她担任社长,马岳梁任副社长。在长期担任教练期间,她先后传授学员数千名,并培养出马江豹、施梅林等优秀运动员。施梅林原来是学少林拳的运动员,太极拳讲的是轻灵贯穿,而少林拳则以凌厉的拳式在频率很快的动作中进行。吴英华以诱导的方式,使施梅林在短时期内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多次在全国比赛中获得太极拳、太极剑冠军。吴英华对自己要求也甚严,七八十岁时,她仍在家里研究自己的动作。她家客堂有一面大型镜子,就是专为此而购置的。
  马岳梁也从1978年开始继续教拳,他先去无锡教拳,后回到上海。从20世纪80年代起,他俩常在体育馆、公园教授太极拳,表演太极功夫。马岳梁在已近百岁高龄时,仍在每月第一个星期的星期天上午,与鉴泉太极拳社社员轮流在上海各公园表演吴式太极拳械及推手。同时观众都可自由与马岳梁或马岳梁门徒推手,这在太极界是绝无仅有的。
  马岳梁表演太极中定劲,即单腿金鸡独立是一绝。有一次,他在公园里单腿金鸡独立摆定后,让六七个人齐推胸腹,马岳梁一个“哼”声,截其来劲,六七个人竟都跌倒在地,马岳梁却纹丝不动。
  还有一次,已近90高龄的马岳梁应香港某影业公司之约拍摄金鸡独立的姿势,让世界观众共睹吴式太极的风采。表演开始,导演请马岳梁单脚独立,站成吴式太极中的金鸡独立架式。当马岳梁站好,六名从影人员分为两排,每排三人,分别站在马岳梁左右两侧,每人都用双手推着前面的一个人,最前面一个人用双手推着马岳梁的腹部。当导演一声“开拍啦”,六个人齐力向前推去,只见马岳梁腹部一振,轰然一声,两排六人一起倒了下来,奇怪的是右排三人向右倒下,左排三人向左倒下。看到此情此景,大家都惊呆了。
  最有意思的是,1984年马岳梁夫妇应邀访问西德,并与其子马江豹建立了欧洲鉴泉太极拳分社。有一天,一位名叫柏曲克?凯利(音译)的人来到他们这里。他称自己的太极是“实战太极”,自己则是马来西亚太极名师黄星阶的三位最优秀高徒之一,练了近30年太极拳,拥有众多学生。他特邀马、吴二老前去他的太极学校表演。
  马、吴二老表演完后,他等观众都走完后,上前要求与马岳梁推手。只见马岳梁与他稍稍相对了一会,便引其出劲,其劲一出,马岳梁即引劲入空,柏曲克站不稳,朝不同的方向跌出三次,却又未见马岳梁用力,简直不可思议。临别时,他要求与二老合影。数年后,在其出版的书中,将与马岳梁的合影照片也收在其中,称马岳梁为其老师。1994年12月,柏曲克再赴中国与已近95高龄的马岳梁推手。马岳梁这次也不盘手,搭手即发,柏曲克连续五次被马岳梁扔在地上与沙发上。柏曲克起身后,深深一鞠躬,表示敬意。
  仰俯全无愧 仁者最爱人
  马岳梁与吴英华夫妇虽然是武术大师,但是只要邻里大人小孩有什么跌打损伤,都免费为他们治疗。即使他们身居逆境时也一如既往地帮助别人,经常省下钱来接济贫穷的弟子。
  “文革”期间,马岳梁被作为“历史反革命”在里弄里接受劳动改造。有一次要他挖井,与他在一起的还有其他两个人。由于井边没有井栏,这两个人在提桶打水时不幸掉入水中。马岳梁知道救他们自己会有危险,但他还是凭着扎实的武功和超凡的力气,下水一手提一个,将他们救起。
  1941年美国舞蹈演员沙斐练功伤腰,跑遍美国有名的医院,治疗无效,专程飞赴上海向马岳梁求治,马岳梁经过几周气功点穴将沙斐的腰痛治愈。她用重金酬谢马岳梁,被拒绝了。相反马岳梁还应沙斐请求,教授其吴式太极拳。1946年联合国成立时,学成后的沙斐组织太极拳俱乐部,并把吴式太极拳介绍给在联合国的各国代表,各国代表趋之若鹜,竞相学习,她也从一个舞蹈家变成了中国太极拳专家,同时还在好几个大学兼任教授,传授中国拳术。
  吴英华为人宽厚,待人以诚。她对所有学生从无詈言,总是耐心启发他们,鼓励他们克服困难。吴英华对子女也从不重言,她认为只要自己做出表率,孩子就不会走向歪道。是啊,他们的子女中,有的继承了他们的事业,有的开创着自己的事业,都很有作为。
  吴英华不仅漂亮贤惠,武艺高强,而且为人善良和蔼,雍容大度。在邻里面前,她就和传统中国妇女一样,温柔敦厚,根本看不出她是武林翘楚。一辈子探索研究中国传统武术,马岳梁与吴英华深谙太极拳的精髓,也衷心希望太极神功能给人们以健康体魄与祥和心态。他们认为,太极拳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转化和发展。而将“轻灵,贯穿,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作为锻炼法则,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也正因为太极拳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所以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而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
  马岳梁与吴英华自幼熟读儒、释、道三家经典。而马岳梁20世纪20年代初在美国教会办的北京协和医学院念书时,又熟读医学,了解包括基督教在内的哲学。作为一辈子致力于吴氏太极拳研究、传授的宗师,他们的太极功夫已达虚灵境界,他们的道行已使百脉打开,行住坐卧与天地合一,但是他们仍然练功不止,追求的是“仰俯无愧,仁者爱人”的人生境界。因为这样不仅身体康健,而且活得有价值。
  他们对经历过的人生坎坷不耿耿于怀,而是想方设法通过太极拳“练心、练气、练身”的过程排遣掉。因为他们知道“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马岳梁与吴英华两位宗师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总是要求弟子做到老子所说的“致虚极,守静笃”。他们认为,练太极拳,首要的就是要入静,因为静能生慧,静能生智。切记要将恬淡、无为的心态保持在整个锻炼过程和人生历程。只有这样才不会对金钱名誉斤斤计较,遇到挫折不至于灰心丧气。
  从太极拳的“练心、练气、练身”,到做人的“谦和、大气、宽容”,马岳梁和吴英华走过了长寿的一生。马岳梁活到了98岁,吴英华活了90岁。无论是欢乐还是悲伤的日子,他们始终相濡以沫,互相鼓励。因为他们知道只要“去一己之私欲,养天地之正气”,那么人生就活出了价值,活出了品位。也正因为此,两位老人虽已驾鹤西去,但至今仍令人深深地怀念。
  摘自《仁者寿:文化名人的长寿人生》 中西书局2013年5月出版  (原标题:马岳梁 吴英华:恩爱和谐的武林伉俪(下))
&&|&&&&|&&
,推荐效果更好!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怎样练好吴式太极拳_吴英华&&&马岳梁(第四代吴式太极拳传人)
吴式太极拳对心理(思想)上的要求可概括为"五字诀":静、轻、灵、切、恒。
静。思想要高度集中,不能有杂念。人的思维是复杂的,要使中枢神经高度集中,实在不易。怎样才能使思想集中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使自己的动作尽量做得正确上。换句话说,就是动中求静,这样比较容易见效。久而久之,即可“由着熟悟懂劲,由懂劲而阶级及神明”的境界。
轻。太极拳中的“轻”不能单纯以用力大小的程度来衡量。轻是相对重而言的。太极经中说:“左重侧左虚,右重侧右虚。”轻就是不能用“爆发力”,其次是避免双重。“轻”也可以解释为柔,“极柔然后极坚刚”。这就是说,轻是有力不用。所以说“似松非松、将展未展”为“太极劲”。懂得这个劲,则是练太极拳的最高阶段。只有在长期锻炼中“默识揣摩”,才能“从心所欲”。
灵。练习吴式太极拳最重要的是灵活。灵是神足,而神为一身主宰,神充气足,自然举止灵活。
要轻灵变化、圆活自如,应该注意四相的特点:(1)顿挫相间;(2)刚柔相济;(3)快慢相合;(4)前后相连。“顿”是暂停,“挫”是转折。在练习快拳中,“中定劲”即“顿”的表现,跳跃的动作是“挫”的应用。刚劲用于坚强的发劲,柔则用于温和。转换动作要快,所谓快中有转换,慢里有舒展。功架要大,整套拳架在开始时要大方前行,收势要安静,不可马虎,这就是前后相连,也就是说吴式太极拳也需要一气完成。
切。即认真的意思。练习太极拳要切切实实地下功夫,不可草率行事,无论哪个招式,都要做到准确。虚实要分清楚,动作避免欠缺,立身须中立安舒,发劲须沉着松静,揖除杂念,即可落实功夫的真谛矣。
“切”的另一个意思是研究。练后要回忆,哪个拳式练错了,再练时要更正,这就是切磋、琢磨,只有如此下工夫,进步才快矣。
恒。有双重的含意,即定时定量。首先是持之以恒,无论严寒酷暑都不能间断。其次是定量,根据个人体质和时间,制定相宜的运动时间和运动量。时间和运动量均需循序渐进,逐渐增加。
总之,“静、轻、灵、切、恒”五个字要求,是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在练习吴式太极快拳时,必须并存,不能偏废。
吴式太极快拳对生理上和身体上的要求有以下五点:
1、虚领顶劲(又称顶头悬)。《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精神能提得起,则无迟重之虞,所谓顶头悬也。”说明虚领顶劲的重要性。方法是头部正直,但不能用力;下颌稍向内收,也要轻松;颈部要灵活,但不能晃动。这三项要领构成“虚领顶劲”。无论身体如何转动,这个姿势必须保持。
2、含胸拔背。练习太极拳功架无论快或慢,最忌挺胸,挺胸易导致躯干僵直,影响气的上升,压胸易使气闭,此两个皆不合太极拳的练气法。“含”是微包的意思,含胸是胸微微下沉,肺则向下开张,肺活量自然加大,气则沉于丹田。“拔”是上提的意思,拔是用头将背微微提起,有了“虚领顶劲”,背部自然提起,使脊柱垂直,则中枢神经安定。所以“含胸拔背”是互相关连的,做好“含胸拔背”则浑身显得轻利。
3、沉肩坠肘。“沉肩坠肘”与“含胸拔背”也是互相关联的。肩不沉,则胸廓以上皆受束缚。肘不坠,动作迟滞,力不能长出,两肋失去保护。
4、松腰垂臀。练太极拳,腰部是最重要的,故有“命意源头在腰隙”之说。松腰是要求腰要轻松,使身体动作运转轻灵。因为太极拳运动变化皆系于腰。松腰关系到下部着力,不致有头重脚轻之弊。垂臀就是臀部不能凸出,凸臀会造成松腰的障碍。松腰垂臀即是尾闾中正。
5、裹裆含腚。裹是包起之意,裹裆是大腿肌肉由里面向外面包裹;臀部不翘,肛门自然上提,称为含腚,则气不外泄矣。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练太极拳的好处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