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学少林武术术”的鼻祖

少林功夫出自何处
  达摩是否有其人
  金庸的小说《天龙八部》让我们见识了少林功夫的厉害,但小说毕竟不是真实的历史,少林功夫到底是怎么来的还要到史书中去求证。
  达摩又称“达磨”“菩提达摩”,被中国佛教禅宗当作开山祖师。但是,达摩是谁,生于何方止于何地、何时,却说法不一。佛教史上有名的高僧几乎都在正史中有稽可考,但达摩是个例外,他的来龙去脉扑朔迷离,是不是与少林寺有关还有待考证,更遑论是少林武术的鼻祖了。
  元代僧人觉岸的《释氏稽古略》及梁代释慧皎的《高僧传》上说他是南天竺人。《释氏稽古略》上明确地说他是“西天二十八祖,东土初祖菩提达摩者,南天竺国香至王第三子,名刹帝利”。另一种说法认为他是波斯人,北魏人杨之的《洛阳伽蓝记》中说:“时有西域沙门菩提达摩者,波斯国胡人也,起自荒裔,来游中土。”以上三本书都是佛教研究的重要文献,但记载却相差甚远。南天竺相当于现在的印度,波斯相当于现在的伊朗。
  根据《旧唐书·方伎传》记载:“后魏末有僧达摩者,本天竺王子,以护国出家,入南海得禅宗妙法,云自释迦相传,有衣钵为记,世相付授。达摩赍衣钵航海而来,至要,诣武帝。帝问以有为之事,达摩不悦,乃之魏,隐于嵩山少林寺,遇毒而卒。其年魏使宋云于葱岭回见之,门徒发其墓,但有履而已。”记述这件事的《旧唐书》的作者是谁,目前尚存在争论,通常的说法是五代时期后晋的刘生活的时代距达摩所生活的时代达400多年之久,而之前提及达摩其人的《洛阳伽蓝记》《高僧传》《续高僧传》中,均未提及达摩曾经到过少林寺一事,所以《旧唐书》中的说法值得怀疑。在《旧唐书》之后,成书于北宋真宗景德年间()的《景德传灯录》,再一次提到达摩曾“寓止于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居端而逝”。然而,按照该书另一处的记载,达摩于495年逝世,而少林寺在次年,即太和二十年(496)才建成。在一本书中存在如此明显的漏洞,那么,书中所提及的达摩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的事就很值得怀疑了。
  少林武僧第一人
  近代的研究结果认为,把武术带到少林寺并发扬光大的是少林寺的第二任住持稠禅师。稠禅师又名僧稠,祖籍河北昌黎。稠禅师在33岁或者之后来到少林寺,时间约在北魏宣武帝延昌年间( 512-515)。根据文献和实物的相互印证,稠禅师少年时期在另一所有大量武僧活动的佛教寺院—邺下寺院(遗址在现河南安阳县善应镇境内)修行。邺下寺院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有文献可考的寺院,这也就是说,稠禅师是“带艺进寺”。当时少林寺的方丈是高僧跋陀,在他任住持之时,少林寺的文献中没有任何与武术有关的记载,由此可以判断,稠禅师应该是少林寺最早的武僧。稠禅师接任少林寺住持后,少林寺习武风气渐浓,并逐渐发展,在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形成了精湛而丰富的少林武功。
  少林功夫的发展
  隋末唐初,少林寺方丈为了保护庙宇的安全,从寺僧中选出身强力壮、勇敢灵巧或善于拳击械斗者组成一支专门队伍。最初,他们的任务是护寺,以后,寺僧参与了政治活动,寺养僧兵,形成武僧。客观形势要求武艺向精湛的技击方面发展,开始了有组织的、严格的僧兵训练,操练棍棒。每日晨光熹微,武僧们同起而习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长年不断刻苦练习武艺,对少林武术的发展、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少林寺的不少文物是少林拳起源的历史见证,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白衣殿内的“少林拳谱”壁画,描绘了当年少林寺和尚练拳习武的真实情景:宏伟的寺院,张灯结彩,30个身着短装,精神奕奕的健壮武僧,分成15对,在演练少林拳,拳打脚踢,栩栩如生。除了行拳图外,殿内还有寺僧演练器械、挥舞棍棒的壁画,南北两壁有少林武术的“锤谱”,画面突出两个武僧摆开对打的架势,冲拳、拨掌对练。千佛殿是当年少林寺的练功房,地堂上还有48个寺僧“站柱”的遗迹。只见砖铺的地面上留下两行直径四五十厘米的锅底状圆坑,每个间隔约二米半,据说是众僧苦心学艺,两脚踏踩而成,反映了古代少林寺僧苦练少林武功的真实史实。
  少林寺不少武僧在出家之前就精通武术,不少武艺高强的人士不满封建制度,看破红尘,削发为僧,成为僧兵队伍的骨干。
  少林寺还经常到各地邀请武林高手到寺传授拳法、棍法,发展少林武功。五代十国时高僧福居特邀十八家著名武术家到少林寺演练三年,各取所长汇集成少林拳谱。明代抗倭名将俞大猷也曾到少林寺传授棍术,所以少林寺实际上成了一个有名的会武场所,群英荟萃,各显神通。少林寺博采百家,在吸收各武艺之长后,又逐步发展成为包括有马战、步战、轻功、气功、徒手以及各种器械等许多种套路的武术流派,后代弟子结合中华民族固有之武技精华,融会贯通,发展充实成为名扬中外的少林武功。
  少林武技名显于世,始于隋末。武僧昙宗、志操、惠汤等13人,技艺超群,应秦王李世民邀请,参加讨伐王世充战役。出师大捷,解救李世民,打败王世充,活捉王仁则。唐太宗登基后,重赏少林寺僧,赐少林寺大量庄田银两,扩建少林寺,准许少林寺成立僧兵队伍。昙宗被封为大将军,其余的人“时危聊作将,事定复为僧”。少林武功,经受实际战斗的考验,拳艺更有发展,从此,名驰遐迩,开创了少林武功的新时期。少林寺极盛时期,占地一万余亩、大殿十四座、房屋多达五千间、寺僧发展到两千余众,其中拥有武艺高强的僧兵五百多人。
  时至今日,少林功夫名扬海内外,多国政要曾经到访少林,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国际友人也纷纷拜在少林门下,学习、传扬少林功夫。少林寺,成为很多武术爱好者心中的圣地。
  选自《文史博览》2014.7
上一篇: &&&&下一篇:少林寺扫地僧真实身份竟是武术鼻祖?
少林寺棍僧(资料图)文:吕宏军由于影视剧的渲染,多数人都认为少林是天下第一门派,有天下武功皆出少林的说法。但据专家考证,峨眉武术的起源大概是在战国时期,远远早于少林和武当两派。那么,“三大门派”究竟谁是“武林至尊”?少林武僧擅长用棍,世人皆知。以致言少林武术,必称少林棍法。少林棍不仅被少林武僧奉为“百兵之祖”,社会上也把少林棍称为“诸艺之宗”。 棍是少林僧兵使用最多、最常规的武器之一。究竟为什么棍这种钝器成为了少林僧人的得手武器?今天笔者就给大家聊下少林棍的几个鲜为人知的故事。少林武僧(资料图)1、扫地僧为少林武术鼻祖?关于少林寺棍的起源和扬名,有一个关于棍的起源和扬名的神奇故事,这就是“紧那罗王御红巾军”的传说。 相传,元朝末年,少林寺里有一位僧人,整天是赤脚垢头,其职责就是天天负薪烧火做饭,很少与人说话,其他僧人甚至不知其名。至正十一年(1351年)三月,颍州红巾军大举围攻少林寺,面对声势浩大的进攻,少林寺众僧皆感危机和恐惧。少林扫地僧(资料图)此时,平时只知烧火做饭的那位不知名的和尚,毅然提烧火棍而出,其身迅速增长,飞至山顶,一脚踏嵩山太室,一脚踏少室,挡住红巾军进攻之路,然后大喊一声:“吾乃紧那罗王也!”于是红巾军被吓得跪地求饶。之后,紧那罗王手持烧火棍跳下山去,把红巾军打得丢盔弃甲而逃。这个具有神话般的传奇故事,记载于明正德十二年(1517年)立的《那罗延护法示迹碑》及《嵩书》、《少林寺志》等史册中。如今,少林寺白衣殿还有两幅清代绘的巨幅“紧那罗王御红巾”壁画。后来,少林寺就把棍僧紧那罗王奉为少林寺的护法神和少林寺棍法的宗师,并为之建殿供祀。如今的少林棍中,很多都是与紧那罗有关系的,比如烧火棍、风火棍等据说都是紧那罗王创编的。而少林寺武僧则把唐代十三棍僧的头领昙宗称为武术的“头辈爷”(第一代宗师),把紧那罗称为“二辈爷”(第二代宗师)。 关于紧那罗王御红巾传说的来历,也是有一定根据的。历史上,少林僧兵确实与红巾作过战,但结果不是被少林棍僧紧那罗王打败,而是红巾军打败少林僧兵攻占了少林寺。 虽然如此,棍僧紧那罗王御红巾的神话在少林棍法的发展史上还是有很重要的地位。其影响之大、流传之广并不亚于“十三棍僧救唐王”。 四川新津寺壁画中的紧那罗(资料图)历史上的许多史学家及武术家都认定少林棍法起源于元末明初,只不过是通过神奇的故事形式表现出来罢了。明代武术家程宗猷著的《少林棍法阐宗》一书云:“因为编藤塑像(紧那罗王),故演其技不绝。”明嘉靖时抗倭名将俞大猷在其《新建十方禅院碑》中云:“于昔闻河南少林寺,有神传长剑技。”长剑,即棍,所谓“神传”是紧那罗王所传。由此,紧那罗王御红巾神话虽不足信,但少林寺僧最迟于元末明初开始使棍应是事实。2、少林武僧为何崇尚用棍?“十三棍僧救唐王”的故事及“紧那罗王御红巾”的神话,在少林棍法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它使少林棍法名扬天下。 故明代程宗猷《少林棍法阐宗》一书中言“棍尚少林”,而明代武术家茅元仪的《武备志》更有“诸艺宗于棍,棍宗于少林”之言。虽然,古代武术史家都认为武艺宗于棍,但并未说明少林棍的来源是什么。少林武僧为何崇尚和擅长用棍,这里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其一,少林僧习棍与其宗教信仰有关。 早期少林武术很重要的一个作用就是保护寺院。原在隋末之时,少林寺因隋文帝赐地一百顷而成为拥有庞大田产的庄园。隋末大乱,少林寺成为“山贼”为夺粮而进攻的目标,因而寺僧为了保护其既得的利益,开始组织僧兵武装来保护寺院。 少林僧习棍(资料图)在使用兵器时,由于少林寺为佛教寺院,“慈悲为怀”乃是僧人行动的准则。这样,僧人在反击时不能以“杀人”的冷兵器刀、枪、剑、戟作为武器,因为这有违教规。于是僧人便选择了平常并非是“杀人”武器的棍。因为棍不仅是日常最常使用的器具,作战时同样是具有杀伤力的兵器。其二,与官方规定使用冷兵器的人员有关。 古代由铜铁等金属铸成的刀、枪、剑、戟,并非为百姓制造,它们是国家军队才准许使用的武器,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武器,百姓通常是不可以随手提刀携枪的。 古代国家对冷兵器的管理历来都是很严格的。秦灭六国,收六国之兵器而铸铜像,其目的就是不让百姓拥有兵器。元代禁止民间拥有兵器的法令甚为严酷,凡兵器不交官者,要处死,甚至“私造者亦处死”(《续通考》)。少林棍法(资料图)古代金属铸造的兵戈不允许百姓拥有,僧人当然也不允许拥有。在此情况下,少林武僧自然选择了不被官方认为是“杀人”兵器的棍。其三,少林武僧选用棍与其生存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少林寺处在嵩山深处,古时这里经常有狼虫虎豹等群兽出没,少林寺武僧生活在其间也不断受到猛兽的袭击,于是僧徒为了防身,便选择棍作为武器,以抵御猛兽的进攻。 所以,从古代开始,少林武僧就有出门带棍的习俗。这也是少林武僧用棍的原因之一。此外,少林武僧把棍作为一种兵器,还有一个原因是棍最容易得到,也最容易制作。3、抗倭战争僧兵用的是铁棍?明代少林武僧参加的抗倭战争,皆用的是棍,且在战场上大显身手。 少林僧兵在明代参加了包括抗倭在内的几乎所有战争。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立的《院道明文》碑载:“嘉靖间,刘贼、王尚及倭寇并师尚诏等倡乱,本寺武僧屡经调遣,奋勇杀贼,多著死功。”在参加的众多战争中,抗倭战争进行的时间最长,参与的少林僧兵也最多,而且使用的都是铁棍。影视剧《少林僧兵》剧照(资料图)在抗倭战争中,少林僧兵持铁棍与倭寇进行了大小无数次战斗,取得了令人称奇的胜绩。而少林僧兵在抗倭中最值得颂赞的当为少林月空率领的三十多名僧兵。据顾炎武《倭变志》等载,月空和尚在接到抗倭前线都督万表檄文后,率僧兵三十余名,开赴松江抗倭前线。三十多名武僧持铁棍在战场上以高超的棍法击杀了大量的倭寇,因而月空所率少林僧兵成为倭寇的眼中钉。于是倭寇一心要绞杀月空。 一日,倭寇流窜至一村庄绑架了众多无辜的村民,并将其带到一山间埋伏起来,以诱少林僧兵救人时伏击之。明知是计的月空,得知此消息,不顾危险前往救人,最后中倭寇埋伏,因寡不敌众,三十多名武僧全部战死沙场,在少林僧兵史上写下了可歌可泣的一页。 当然,中国的功夫并非都出自少林,但很多记载都说明了少林武术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可以说,在少林武术的形成及发展史上,少林棍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上微信搜【腾讯佛学】轻松关注佛学微信公众号。或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点击关注“腾讯佛学 ”
扫描左侧二维码即可添加腾讯佛学官方微信;
您也可以在微信上搜索“腾讯佛学”,获取更多佛学资讯。
[责任编辑:airyzha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少林武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