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立法 全民守法法对我们提出了哪些要求

新民网移动客户端
您现在的位置: >
让全民守法成为社会新常态
  □河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 程传兴
  在河南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过程中,守法是依法治省的应有内涵和基本要求,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重要基础。全面推进依法治省不仅要有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推动,还需要法治观念的增强和提高,让守法成为我省社会新常态。要形成守法的社会新常态,需要通过全社会的不懈努力,促使公众“知法、懂法、用法、守法、尚法、护法”。
  一是推动知法懂法,让守法成为思想自觉。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着力增强法治观念,弘扬法治精神,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宣传教育活动,传播法律知识,培养法律意识,在全社会形成宪法至上、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
  二是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让守法得到激励。只有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执法必严、司法公正,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权威,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只要法能保民,民就守法。公正的司法实践就可以逐步引导养成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维和习惯。
  三是坚持违法必究,让人民感受到法律的威严。要健全公民和组织守法信用记录,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行为惩戒机制。让不守法者受到惩罚,逐步在广大干部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让敬畏法律,才能使获得持续的内在的守法动力。
  全面推进依法治省,守法,要突出重点,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负有特别重要的责任。首先,领导干部带头守法是促进守法的关键。从“人治”走向法治,领导干部是关键。作为拥有公权力的领导干部,其法治意识、,带头尊法守法的言行社会影响力大,特别是对守法的示范作用更大。其次,领导干部依法行政是促进守法的保证。“执法者必须忠实于法律”。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能不能实现守法,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能不能依法行政。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根据法律法规的要求,厘清手中的权力清单,始终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避免权力出轨。只要领导干部坚持依法行政,就能促进和正义,就能彰显法律的威严,就必然能引领全社会尊法、守法、用法的风气,就会逐步让守法成为新常态。
  守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省的重要根基。我们必须把守法作为依法治省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努力让法治成为全省人民自觉的生活方式和共同信仰,引导全省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新民晚报官方微信微信号:xmwb1929有用、有益、有趣
新民网事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xinminwangshi突发事、新鲜事、有趣事感人事、烦心事等你来爆料!扫一扫,关注有礼!
侬好上海由新民网出品微信号:helloshanghai2013吃喝玩乐、上海故事、同城活动每天热爱上海多一点加入小侬家族就对啦!
更多关于的新闻
数据加载中……
今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也是具有中国千...
今年4月初,上海经侦警方在福建警方...
第十六届上海国际汽车工业博览会暨2...
今天,上海车展迎来媒体日,新民晚报...
上海交响乐团推出了“音乐地图计划”...
今天,上海自然博物馆正式对公众开放...
4月19日,上海自然博物馆正式对公...
为浦东开发开放25周岁生日祝福!
【看4D大片,玩科技馆!】 最近,小侬给小朋友们的福利一波接一波。报名时间:5月23日—5月27日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社会监督投诉电话、来信来访地址及电子信箱:
1. 投诉专线电话:021-
2. 社会监督来信地址: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邮编:201199
3. 来访接待:
上海市闵行区都市路4855号2号楼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举报中心
4. 投诉电子信箱:
上海市新闻道德委员会通过社会监督电话、来信来访接待、电子邮件等多种方式,受理社会各界对新闻机构及新闻从业人员新闻职业道德失范行为的举报和投诉,对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进行监督。
受理时间接待时间为:
工作日上午9:30--11:00;下午1:30--4:00宋祥平:法制中国建设需要全民守法-中国网专家博客 -
宋祥平:法制中国建设需要全民守法
已有 320 次阅读 00:57
|系统分类:|
法制中国建设需要全民守法文/宋祥平在当今,我们要真正保护公民的信赖利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而全民守法才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以上的特权,要绝对杜绝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如果我们不能将宪法和法律置于至上的地位,一个国家的法治就无从谈起。案件回放常州一村民遭遇非法拆迁 法院判省政府行政违法据人民论坛网报道,江苏常州一村民遭遇非法拆迁,法院判省政府行政违法。报道称,常州村民姜毓敏家住宅遭到拆迁公司“逼拆 ”,而拆迁公司是个各部门都未授权的“黑”机构。2013年11月,该村民相继到常州市国土资源局、常州市规划局、常州市城乡建设局、常州市人民政府依法申请政府信息公开。各部门最终确定,钟楼区西林街道拆迁办对于蒋家村地块无征地批文、无用地许可、无拆迁许可、无征收决定。2013年年11月18日,该村民向常州市区政府、规划局、国土资源局、城乡建设局等部门索取“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邹傅村委前墅蒋家村31号房屋所在地块的征收决定公告”的信息,常州市区政府办公室各部门依法书面回复了该村民,“信息不存在”。该村民认为:既然“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邹傅村委前墅蒋家村31号房屋所在地块的征收”的信息在各部门都不存在,那“西林街道邹傅村委前墅蒋家村31号房屋所在地块”的拆迁就是不合法。2014年9月,该村民遂向江苏省国土资源厅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第二十一条第三款规定向申请政府该地块的土地转用征收批文,拆迁补偿安置明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向该村民出具了《江苏省国土资源厅关于2013年度国务院批准建设用地城市农用转用和土地征收第8批次实施方案的批复》(苏国土资函【号)(以下称635号批复)及附件,“常州市钟楼区西林街道邹傅村委前墅蒋家村31号房屋所在地块”的征收,是参考(635号批复)转批复的,而该村民认为,参考该批复与他本人申请被拆迁地块的信息是风马牛不相及,此回复 “雷人”。2014年11月,该村民向江苏省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江苏省人民政府于日向该村民出具了不予受理的《告知函》和《国土资源部关于南京市等9市2013年度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方案的批复》(国土资函【号),告知函称该村民申请的行政复议不属于《行政复议法》规定的受理范围。日,该村民提起行政诉讼,将江苏省人民政府告上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日,公开开庭进行了审理。法院认为:行政复议法第十四条规定:对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向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国务院部门或者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申请行政复议。“本案中,原告姜毓敏因认为被告省政府635号《批复》的行为违法,向被告提起行政复议,符合上述法律规定。江苏省政府辩称,635号批复,是江苏省政府对国务院批准行为的转批复,635号批复的实际机关是国务院,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不属于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向原告姜毓敏出具的《告知函》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法规正确。法庭上,江苏省政府未能拿出国务院635号批复的批文。法院最终判决江苏省政府撤销省政府日作出的《告知函》,责令被告省政府对原告姜毓敏的复议申请重新审查,作出相应处理,并承担案件受理费50元。法制中国建设需要全民守法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就“法治中国”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批示和重要讲话。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提出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目标,指明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路径,确立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针,规定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方法。推进法治中国建设,是全党全国全社会的重大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实行全面深化各方面改革的基本方向、基本内容和法治保障。从以上案例分析,常州一些部门或多或少存在欠缺行为。但对于村民的诉求能够及时公开并回复多少能折回些失去的公信力。现实中,一些地方政府为了土地财政主导轰轰烈烈强拆征地,而很多是在无批文手续或不全的前提下进行的,直惹民怨。其中就不乏有违法行为。而类似本案中拆迁公司是个各部门都未授权的“黑”机构看似就不奇怪了。“黑”机构的嚣张背后一定是有深层原因,否则,谁给他们壮胆?此外,一些上级政府还有护犊子怪相,明知下级政府违规甚至违法,也要帮助下级糊弄百姓,形成滴水不漏,严丝合缝的官官相护。这些丑相是与法制中国建设背道而驰的。严格执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关键。对于公民的权利,一要尊重,二要保护,三要规范。要树立政府的权威,必须要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否则就存在地方政府忽视中央相关政策规定“自立山头为王”的自傲形态。公正司法是法治中国建设的保障。要实现司法公正,应当让司法成为真正的司法,让司法回归司法。本案中,江苏省政府未能拿出国务院635号批复的批文。法院最终判决江苏省政府撤销省政府日作出的《告知函》,责令被告省政府对原告姜毓敏的复议申请重新审查,作出相应处理,并承担案件受理费50元。从中可以看出司法公正又向前迈了一大步。村民告政府,这种例子并不多见,而法院公平公正判决,这无疑是体现出司法回归司法的最佳表现。在当今,我们要真正保护公民的信赖利益,提高政府的公信力。而全民守法才是法治中国建设的基础。全民守法,是宪法对一切组织和个人所提出的基本要求,其核心内容就是遵守宪法和法律。全民遵守宪法和法律,就是要坚持宪法和法律的至上性和法律适用上的平等性。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具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以上的特权,要绝对杜绝以权压法、以言代法、徇私枉法。如果我们不能将宪法和法律置于至上的地位,一个国家的法治就无从谈起。村民告政府,这不是玩笑。多年来,某些地方政府部门的骄横傲慢导致了百姓们不敢惹政府,能不去麻烦尽量不去麻烦,从而也导致了地方政府与百姓们之间的生疏,产生了距离。而今,在法治中国建设进程中,地方政府也在着力改变自身存在的欠缺形象,努力打造一个全新的亲民、利民、为民崭新形象,这是非常可喜的。
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评论 ( 个评论)您当前位置:
推进规范执法 促进全民守法
09:35:02中国质量新闻网
推进规范执法 促进全民守法
——广东顺德检验检疫局打好四个基础开创法制工作新局面
在推进法治质检建设的过程中,广东顺德检验检疫局面对法检目录调整后的新形势新要求,提出要逐步实现检验检疫工作重心从检验向监管,并最终向执法转变。并以此为目标,狠抓法制基础建设,以此推进规范执法,促进全民守法,不断开创法制工作新局面。长期来,顺德局党组十分重视法治工作,积极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各项工作的部署和落实,初步形成了“决策依法、办事讲法、遇事寻法、解决问题用法”的良好氛围。
搭平台 筑牢机制基础
一是完善机构。2014年12月,顺德局在广东检验检疫系统分支局中率先成立法制与稽查科,并配备6名工作人员,其中2人有公职律师资格,是分支局法制部门中人数最多的,在此基础上,还建立了覆盖全局业务部门的兼职执法稽查队伍,完善了法制工作网络。二是确立目标。法稽科成立后,即确立争创质检系统依法行政示范单位的工作目标,同时结合依法行政考核指标体系,逐条逐项对照标准,落实各项基础工作。三是增加投入。为所有业务科室、口岸办事处配备执法记录仪、执法工具箱,独立设置具有音视频监控的案审室和移动式办案设备,为一线执法人员配发执法证卡套等。四是强化职能。除一般法制稽查职能外,将所有的咨询、投诉、举报的渠道“统一管理”“一口对外”,所有对外出具的文书、协议和规范性文件发布等全部纳入法制审查范畴。五是健全机制。坚持每两周一次的全局办公例会制度,将法制工作纳入例会主要内容,为法制工作开展提供良好平台,推动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履职由“虚”向“实”转变。
促规范 完善执法基础
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2012年,顺德局率先开展对业务类规范性文件管理,如今该项工作已经常态化、规范化,去年该局又重点加强了动态管理和后评估工作。顺德局还将范围扩大到非业务类规范性文件,组织各部门对非业务类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修订,形成在用有效文件清单,在内网发布。
规范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组织业务部门对自由裁量权进行识别,明确其行使的程序、依据、标准等,梳理形成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目录。通过开展这项工作,既让一线人员对自由裁量权的规范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促进了各业务部门特别是口岸办事处之间的执法统一。
公开主要职权目录。《广东局主要行政职权目录》发布后,顺德局及时组织对本单位的主要职权进行审查、梳理,2015年1月初编制《顺德局主要行政职权目录》,并对外发布,接受监督。
重探索 健全管理基础
坚持一般程序案件全案审制度。顺德局组建了由全部业务科室、口岸办事处负责人组成的案件审理委员会,多年来,坚持对所有一般程序行政处罚案件全部经案审委审理、决议。既保障了审理的公平公正,也使案审会成为生动的普法课堂。同时,通过案审,触类旁通,对于其他部门发现、查处类似案件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试行法制稽查建议制度。出台《顺德检验检疫局业务管理法制稽查建议规定》,对工作中发现可能存在风险但未确认为工作过错的行为,提出法制稽查建议,提醒相关部门及时关注,采取措施,并在体系内部审核、业务督察中跟踪验证,确保风险得到排除。通过这一措施,达到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切实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构建企业约谈新机制。由于法律制度的不健全,执法中经常碰到企业有违法行为,却没有相应的处罚条款,或者虽有违法嫌疑,却无违法证据的尴尬局面。对于这类企业,顺德局尝试开展约谈工作,有针对性地开展检验检疫法律法规的宣传,增强进出口企业诚信守法意识,对违法违规行为形成有效震慑。
探索依法行政、绩效与体系管理“三合一”。为了保证执法依据的有效性,顺德局在加强对规范性文件管理的同时,也尝试对体系文件有效性加强管理,在作业指导书制修订过程中引入法制审查,确保作业指导文件的合法性,并依托绩效考核对该项工作实施管理。从而实现依法行政、绩效与体系管理“三合一”。
强普法 夯实能力基础
设立“法治检验检疫”专栏。在顺德局内网增设“法治检验检疫”版块,开辟法律法规、法制动态、业务规范性文件、其他规范性文件以及普法资料等栏目,既实现了执法依据的动态更新、一口查询,也为干部职工随时、便捷地学法提供了可能。
开展“周周说法”活动。结合新出台的《行政诉讼法》《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围绕跨境电商等新兴业务,借助办公例会平台向局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定期开展法律解读,并在会后由各部门负责人对全体人员完成“二次培训”,使相关法制动态最快捷、最全面地传达到基层一线,增强了培训效果。
组织多种形式普法活动。每月向全体干部职工精选普法内容,以短信形式进行普法。利用“检友之家888”微信群,及时向全局干部职工转发法制动态、法治研究等热点文章。
举办执法稽查能手竞赛。创新采用“模拟调查”的形式,初赛以案例调查为蓝本,自编、自演,拍摄案件调查视频,由参赛选手对调查中的纰漏进行抢答。决赛选定一个真实案例,现场模拟调查。以赛促学,学以致用。
《中国国门时报》
(责任编辑:欣木)
本网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质量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质量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若需转载本网稿件,请致电:010-。
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质量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直接点击表格填写修改内容(所有选项均为必填),然后发邮件至,以便本网尽快处理。
“走质检、进企业、看质量”活动走 ...
深秋的甘肃敦煌胡杨林
提升质量安全促进蜜柚出口
故乡的标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民普法和守法的意义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