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下个皇帝能算是马上皇帝吗

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成吉思汗的战略战术
  •彭昌明
  “只识弯弓射大雕”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虽不通文墨,更不解风骚,而在军事上却有大围捕、大迂回等大战略战术。文中论述成吉思汗行军布阵,用兵如神可资企业集团借鉴。该出手时就出手,军团式作战技巧与集团公司敢于出手策略战术同理,远距离包抄迂回,分进合击。就如集团公司有雄才大略的领军(统帅)人物,但更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强而有序有战斗力的队伍。尤以分布在全国各地分公司。更应发挥所向必克的军团作用。军团如集团、集团即军团。集团也可凭借高度机动性,抢占一个个桥头堡。然武器装备也要更先进、更科学和更适应时势变化,这是能够取胜的重要保证和必备条件。要马儿跑,更要给马儿吃草。艰苦卓绝,省时省力、减少费用,快速机动,灵活善变的蒙古军团“吸管儿”军事技能完全可以运用到我们集团公司管理模式中,艰苦环境的磨励,培养具有坚韧、耐劳、忠诚的性情,这些都应是集团公司应有的崇高品格和企业文化精神,这样,也只有这样,集团公司才无往而不胜!
  我们江西省教科文卫体工会旅行团一行20人,日从江西南昌长途跋涉万余里,来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中途换乘四次飞机飞行5000公里,乘坐长途汽车爬行5000公里,劳顿之累,无以言表,所幸旅途中“热播”电视连续剧《成吉思汗》,从起点海拉尔播放第一集始,三进三出海拉尔,一直到离开海拉尔上飞机前,戏剧性地恰好三十集电视剧《成吉思汗》终结,剧中人的嘶喊声、战场厮杀声、战马嘶叫声,充斥于耳,满眼战火纷飞。人物、故事情节梗概如下:
  成吉思汗,孛儿只斤氏、铁木真。蒙古族,世界政治家、军事家、冒险家。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高原各部落。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黑海海滨,东括几乎整个东亚(除日本)建立了世界历史上著名的横跨欧亚两洲的大帝国之一。
  成吉思汗出生于蒙古乞颜部贵族世家。曾祖葛不律汗及族曾祖俺巴孩汗等都曾是蒙古部的显赫人物或首领;父亲也速该有拔都(勇士)称号。时漠北高原有百余部落,互相攻战。铁木真降生时,适逢其父在作战中俘获塔塔儿部首领铁木真兀格,为纪念是役武功,故取此名。
  铁木真出生在额尔古纳河右岸北部的河边,今内蒙古呼伦贝尔市、额尔古纳市的莫尔道嘎镇。莫尔道嘎是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林业管理局所在地,这里保存着我国最后一片寒温带明亮针叶原始森林,集中展示大兴安岭板块和森林植被的原始风姿。二九年七月十三日,我有幸来到莫尔道嘎林区,景致令人叹为观止,地缘优势得天独厚。冬寒夏凉,昼夜温差大,夏季日照长,这里地质大部为火成岩,深层地底下是永冻层的超大超厚的浮冰。(如北极的冰山)因而这儿的松、枫、白桦见风见光竟长,修长笔直,长不快的就被淘汰掉。地形平滑,山顶浑圆,地貌平缓,山坡被额尔古纳河许多支流深深地切割。处处展现幽、野、秀的自然风光,白桦、林海、松枫、蓝天、白云美不胜收。各种野生动物500多种,名贵树种200多种,山珍近50种,为动植物的生存繁育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时值蓝莓采摘期间,我们一行还品尝到了野蓝莓,别有风味的那甜甜酸酸的味道,简直叫那个美呀,比牛初乳、比初恋般感觉还美哩。
  铁木真9岁那年,父亲从莫尔道嘎带他到千里之外弘吉剌部去求亲。弘吉剌部的智者德薛禅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许配给铁木真。但也速该在返回蒙古草原途中,被塔塔儿人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临终前要求其部众,将来为他报仇时,把塔塔儿人要统统杀掉。也速该死后,铁木真一家在草原上艰难度日。诃额仑夫人将家族振兴的希望寄托在铁木真兄弟身上,尤其是长子铁木真,希望他能成为将来蒙古部的首领。但铁木真的异母弟别克帖儿并不服从他的权威,已经有了领袖感觉的铁木真是不能容忍这种挑战的。铁木真13岁那年,几位小兄弟偶然发生了一次“抢鱼”、“抢鸟”事件,铁木真、哈撒儿与别克帖儿发生冲突。铁木真、哈撒儿一前一后,射死了别克帖儿。母亲悲愤地责打他,教育他说:现在除了影子之外没有伴当,除了马尾巴之外没有鞭子,越是在这种时刻,越应该兄弟一心,这样才能担负起振兴家族的大业。经过母亲的教育,他真诚地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表示永不忘记母亲的教训,一定要团结一致,为家族的振兴而团结奋斗。铁木真16岁那年,主儿乞人盗走了铁木真家的9匹银合马。铁木真在追马的过程中结识了一位知心朋友博尔术。后来博尔术成为蒙古帝国的一员名将,成吉思汗手下的四杰之一。
  塔里忽台本来以为铁木真一家一定会被饿死,不料诃额仑却领着孩子们熬了过来,铁木真长成了少年英雄。于是他听从祖母的指教,以长辈教训晚辈的名义,借口铁木真射杀了弟弟这件事,要捉拿铁木真。塔里忽台企图用铁木真的人头祭天祭山,铁木真却打伤看守逃走了,闹得那位老太婆(塔里忽台的祖母)死不瞑目。在此生死关头,铁木真巧遇合答安一家。合答安是塔里忽台捅马乳奴隶锁儿罕失剌的女儿,她心地善良,冒着生命危险搭救了铁木真,并根据“遇客婚”的传统,二人在羊毛堆里产生了一段难忘的情缘。铁木真对恩人加恋人的合答安发誓说:如果能活着逃出去,将来一定要娶她为妻。而作为奴隶的合答安知道铁木真已经同弘吉剌部的贵族女儿孛儿帖订了亲,少女的心里只有一个心愿――将来你真有了出头之日,让我做一个奴婢,侍候你一辈子吧!与塔塔儿部阔亦田之战后,铁木真少年时代的救命恩人和情人合答安终于来到铁木真身边。这时合答安已经是近40岁的妇人了。可是她一刻也不曾忘记过铁木真,多少次为了他的平安而祈祷,为他的成功而喜悦。铁木真也不曾忘过合答安,不料刚一见面,自己的部众便杀死了合答安的丈夫傻骆驼,铁木真非常内疚。其实,合答安对自己的丈夫是无所谓爱也无所谓恨的,她是个奴隶的女儿,一个女奴还敢奢望按自己的意愿谈婚论嫁吗?只是她厌恶傻骆驼跟随塔里忽台与铁木真为敌而已。铁木真知道合答安成了寡妇,便想实践自己的诺言,纳她为侧妃。合答安深爱铁木真,正因如此她拒绝了铁木真。因为她不是施恩图报的人,她知道铁木真这时需要的是年轻貌美的侧妃来调节由于血腥的厮杀带来的压力,自己还是坚持实践自己的心愿,给铁木真做奴婢,侍侯他一辈子。于是她以特殊的身份成为铁木真的一个家庭成员。铁木真并没有把她当奴隶看待。
  面对着一个又一个突如其来的灾难,铁木真母子没有被吓倒、被征服,而是自强不息地奋斗,勇敢地抗争。在危难中,铁木真不仅结识了几个可以生死相托的知心朋友,巧遇品德高尚的恩人与情人,而且“射雕英雄”的名声也在此时传遍了蒙古草原,爱和恨的种子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深深影响了铁木真兄弟的成长历程。
  铁木真18岁时,弘吉剌部的德薛禅根据原来的婚约,将自己的女儿孛儿帖嫁给了铁木真。但美好的生活仅仅过了几个月,他的妻子就被昔日的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抢走了,并被强迫与赤列都之弟赤列格儿结合。铁木真杀父之仇未报,蔑儿乞人的夺妻之恨又降临到他的头上。为了夺回自己的妻子,他面对不儿罕山向长生天祷告,决定向强大的敌人蔑儿乞部开战。
  由此彻底灭掉了蔑儿乞部,塔塔儿部等,征服了林中百姓,畏兀儿族政权。1206年,铁木真在蒙古的根本之地翰难源头举行库里台选汗大会,铁木真被推举为成吉思汗,大蒙古汗国宣告成立,这在蒙古史乃至世界史上都是一件大事,通天巫阔阔击以天神名义给铁木真尊号为成吉思汗,铁木真分封功臣与诸子,实行了具有草原特色的领户――千户制,万户诸王制,创造了畏兀字书,制定了法律制度。蒙古草原统一的时代终于来到了。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在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驸马,有3位驸马共领有10千户,因此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著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这是一种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这实际上是用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奴隶主阶层。
  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争议。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人口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而西征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长子术赤的出身与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是成吉思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主要就是从政治稳定和个人才能方面考虑的。同时它说明当时蒙古汗位的继承还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末期推举制的痕迹:从嫡子的“贤者”中选拔继位者,最后由库里台大会予以确认。正是这种汗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争。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在成吉思汗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这个阴影一直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生性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论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从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并把汗位传给了他。
  1227年六十六岁的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的清水县。他葬于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起撵谷。蒙古族盛行“密葬”,所以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吉思汗陵乃是一座衣冠冢,它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成吉思汗是古今中外著名的历史人物,同时又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七八百年来,中外各国的政治家、军事家从不同角度研究和探讨这位伟人。
  马克思在谈到成吉思汗时曾说:“成吉思汗戎马倥偬,征战终生,统一了蒙古,为中国统一而战,祖孙三代鏖战六七十年,其后征服民族多至720部。”在《马克思印度史编年稿》一书中,马克思写道,成吉思汗在统一蒙古的过程中组建了一支军队,他“依靠这支军队征服了东蒙与华北,然后征服了阿姆河以北的地方与呼罗珊,还征服了突厥族地区,即不花剌、花剌子模和波斯,并且还侵入印度。他的帝国的疆土从里海一直沿伸到北京,南面伸展到印度洋和喜马拉雅山西面到阿斯特拉汗和嘉桑。他卒后这个帝国分为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元朝;前四部分由汗分别统治;最后一部分作为帝国的主要部分,由大汗直接统治”。
  孙中山先生说:“亚洲早期最强大的民族之中元朝蒙古人居首位。”“元朝时期几乎整个欧洲被元朝所占领,远比中国最强盛的时期更强大了”。
  毛泽东同志将成吉思汗称为“一代天骄”,将他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帝王秦皇、汉武、唐宗、宋祖相提并论。
  东方战神――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军事统帅成吉思汗及其继承者,不仅组建了一支当时天下无敌的强大骑兵,出色地解决了军队给养、后勤供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系列符合骑兵作战特点的战略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曾经统计过,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了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没有一次失败过。成吉思汗是后人难以比肩的战争奇才。他逢敌必战、战必胜的神奇,将人类的军事天赋穷尽到了极点。他麾下的铁骑,势如破竹,硝烟漫卷到了俄罗斯、阿富汗及印度北部。在广袤的欧亚大陆,成吉思汗已经成了战无不胜的神,对手无不闻风丧胆,屈服于脚下,什么人才能称得上战神惟有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在占领朝鲜、唐古特之后,本想停止扩张,他并没有打算攻占西方诸国,而是想要同花剌子模沙阿和平相处。但是沙阿的一个督统杀了蒙古商人,在这种情况下,成吉思汗仍然是希望和平相处,派使团要求处理杀死蒙古商人的督统。沙阿不但没有同意成吉思汗的要求,反而杀死了使团团长,其余的成员被剃光胡须押出国境。成吉思汗当然不能忍让这种无理行径,做好准备后于1219年进攻并且摧毁了花剌子模。布哈拉城的多处宫殿和他们的百万市民被洗劫一空,首都撒麻耳干被彻底摧毁,只剩下50万人。多年来中亚繁荣昌盛的文化、文明以及手工业全部毁尽。伊朗、中亚的文明似乎消失。成吉思汗的马蹄所到之处几乎成了无人烟的旷野。人们把成吉思汗描写的非常残忍,可是与同时代的其他征服者相比较,也就没有什么两样了。当时来过印度的阿富汗人也很残忍,只是他们占领的范围不同而已。阿富汗人于1150年占领嘎资尼,凡是男人一个不留,全部杀尽,女人都成了俘虏。穆罕默德闻名于世的宫殿、建筑物全部被毁。阿富汗占领时期在印度发生的一系列破坏行为同成吉思汗在伊朗、中亚造成的破坏在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沙阿杀了成吉思汗的使者,这是血仇,所以成吉思汗攻打花剌子模,报了仇。成吉思汗在其他地方也进行过大规模破坏,但是破坏的程度比中亚略轻一些。
  拿破仑说:“我不如成吉思汗。不要以为蒙古大军入侵欧洲是亚洲散沙在盲目移动,这个游牧民族有严格的军事组织和深思熟虑的指挥,他们要比自己的对手精明得多”。
  黑格尔谈及成吉思汗时说:“蒙古人用马乳做饮料,所以马匹是他们作战的利器,也是他们营养的食品。他们长期的生活方式虽然如此,但是他们时常集合为大群人马,在任何一种冲动之下,便激发为对外的活动”。
  美国麦克阿瑟将军曾经号召军人向成吉思汗学习。他说:“虽然他以当时亚洲所能产生的最好的进攻和防御装备来武装士兵,却不愿使军队负荷过重,失去机动性。他的庞大兵团从很远的地方运动得如此神速和神秘,使得敌人惊慌失措,实际上失去了抵抗的能力。他渡江河、翻高山,攻克城池,灭亡国家,摧毁整个文明。在战场上,他的部队运动得如此迅速和巧妙,横扫千军如卷席,无数次打败了在数量上占压倒优势的敌人。虽然他毁灭了一切,残酷无情,野蛮凶猛,但是他清楚地懂得战争的种种不变的要求”。
  成吉思汗战争的种种不变是什么?为何尊称他是“东方战神”。他有何战略战术,以下详尽描述成吉思汗的战争的战略战术。
  成吉思汗擅长大围捕、大迂回等战术,其实与他成长环境和重视狩猎相关。他常说,行猎是军队将领的正当职司,从中得到教益和训练是蒙古军团应尽的义务,他们应当学习猎人如何追赶猎物,如何猎取它,如何摆开阵势,如何视人数多寡进行围猎。这不单是为猎取野兽,更主要的是使军队在围猎中熟悉弓马,磨练吃苦耐劳的意志,学到战争技巧和艺术。每逢成吉思汗要进行大猎(一般在冬季进行),他就传下诏旨,命驻扎在他大本营四周和斡耳朵附近的军队作好行猎准备。按照指令从每十人中选派几骑,把武器及其他适用于所去猎场的器用等物分发下去。军队的右翼、左翼和中路,排好队型,由大异密率领;他们则携带后妃、嫔妾、粮食、饮料等,一起出发。他们花一、两个月或三个月的时间形成一个猎圈,缓慢地、逐步地驱赶着前面的野兽,小心翼翼,惟恐有一头野兽逃出圈子。如果出乎意料有一头破阵而出,那么要对出事原因作仔细的调查,千户长、百户长和十户长要因此受杖,有时甚至被处极刑。如果有士兵没有按照指定捏儿格(线路)行走,或前或后错走一步,就要给他严厉的惩罚,决不宽恕。在这两、三个月中,他们日夜如此驱赶着野兽,好象赶一群羊。随后,捎信儿给大汗,向他民报告猎物的情况,其数多寡,已赶至何处,从何地将野兽惊起,等等。最后,猎圈收缩到直径仅两、三帕列散时,他们把绳索连接起来,在上面复以毛毡;军队围着圈子停下来,肩并肩而立。这时候,圈子中弥漫着各种野兽的号叫声和此起彼伏的骚乱,这是野兽麋集喧嚣声。狮子跟野驴昵近,麝狗与狐狸友好,豺狼同野兔亲善。猎圈再收缩到野兽已不能跑动,汗便带领几骑首先驰入;当他猎获后,他们在捏儿格中央的高地下马,观看诸王同样进入猎圈,继他们之后,按顺序进入的是那颜、将官和士兵。几天时间如此过去,最后,除了几头伤残后游荡的野兽外,没有别的猎物了。这时,老头和白髯翁卑恭地走近汗,为他的幸福祈祷,替劫后余生的野兽乞命,请求让他们到有水草的地方去。于是,他们把猎获物集中在一起,一般只清点猛兽的数量。
  窝阔台时期的一个冬天,蒙古人照此行猎,汗为观看猎景,坐在一座小山上;各类野兽就面朝他的御座,从山脚往上发出痛苦的悲鸣声,象山下的松涛一样滚过,它们在乞求长生天的保佑。山顶的窝阔台当即下诏把这些野兽全部放了。
  成吉思汗把这种围猎方式,扩大成缜密的军事训练,每个成年男子都必须纳入团队行动,发挥他的功能。也难怪蒙古将领在战场上,除了勇气过人、坚忍卓绝之外,行军布阵的本事更是不容小觑。在集体围猎的过程中,将领可以体会出整合的精义,知道如何激发出战斗力。猎场与战场上的经验相互印证,也难怪他们用兵如此出神入化了。
  蒙古军团的战争哲学是先发制人。成吉思汗有一句名言:“别等人家拉弓,先要射穿他的喉咙”!这句话,是成吉思汗在少年时射杀其同父异母兄弟别克帖儿得到的启发。而这一信念,则贯穿于整个蒙古战争之中。严格讲,蒙古高原并非一个易守难攻之地,真正的困难也许在于物资补给困难。但蒙古人从不需要防守,蒙古高原实际上是一个设防的大本营。但,蒙古人从来都是把战场建立在别人的土地上,这正是蒙古战争的魅力所在!《孙子兵法》的某些原则,并不适用于蒙古人,但从某种意义上说,蒙古人突破并发展了《孙子兵法》。20世纪坦克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使骑兵和炮兵再次合成为一个军事单位,而这种情况自蒙古人设置弓箭骑兵之后就没有出现过。为摸索现代坦克战的打法,所有国家的军事思想都关注着以前蒙古人的战例。德国人发现了最有效的蒙古闪电战术,它使蒙古军以高度的机动化形式突然出现,在战场上快速穿插,给敌人以出其不意,弄得他们晕头转向。为更加准确地理解蒙古战术,德国人计划把《秘史》译成德文。柏林腓特烈•威廉大学社会学教授埃里希•海尼士,准备进行德文翻译。他去蒙古寻找《秘史》的原始蒙文版本,但是没有找到,他以汉蒙对照文本作为词典,设法完成翻译。德国的战时匮乏善延误书籍的印刷,直到1941年,小型本才得以印刷。但即使在那时,运输上的困难又使进行工作推迟,一箱箱书籍滞留在莱比锡,直至1943年,在盟军的一次轰炸袭击中,它们化为灰烬。历史的秘密神秘地留在纳粹分子的脑海中。
  当德国人在军事上不断向蒙古人学习时,苏联人也在做同样的事情。成吉思汗和帖木儿这两个亚洲征服者令斯大林困惑。苏联在二战中对蒙古策略产生出自己的看法和理解。速不台曾于1223年在迦勒迦河打败俄罗斯人,而苏联则诱使德军不断深入俄罗斯境内,直到他们绝望地被分割在一块广阔的区域内为止,然后俄罗斯人大举战略反攻,将他们逐一消灭。
  蒙古战争史代表一种战争境界。
  蒙古军团在战术运用上,特别强调部队的机动性,以远距离的包抄迂回、分进合击为主要战术特征。蒙古军团的远距离的机动达到了历史上空前未有的程度,他们常常可能上百里地大规模机动,使敌人很难预料和防范到他们的攻击。他们在战斗中亦很少依赖单纯的正面冲击。通常使用的方法是,一小部分骑兵不停地骚扰敌军,受攻击后后撤,待追击的敌军队型散乱疲惫时,早已四面包抄的骑兵则在一阵密集的弓箭射击后蜂拥而来。这种战术在过去的匈奴、汉朝、契丹、女真等都用过。但,象蒙古人这样利用四处游骑做间谍,大规模的骑兵可以随时远距离攻击的情形则没有出现过。加之,蒙古军团大量地编入汉和其他北方少数民族,使用汉族先进的攻坚器材担任攻城的任务,使他们在地方无论是野地浪战还是摧城拔寨,几乎所向必克。
  严格的讲,成吉思汗的大迂回战略,在战争史上堪称典范。作出大迂回的决策,需要雄才大略的统帅,执行大迂回战略任务,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否则大迂回战略只能是纸上谈兵。成吉思汗是举世公认的伟大的战略家,他能对复杂敌情作出正确判断,果断决策。蒙古军团西征花剌子模。成吉思汗权衡利弊,采用稳住西夏,牵制金朝,全力西征花剌子模的策略。西征花剌子模分三路进军,大军开进中,派哲别一路绕到敌后,向敌战略上敏感的卡什加尔方向迂回,切断花剌子模与阿富汗、呼罗珊之间的联系,掩护主力战略展开。术赤、哲别率三万人的军团,穿过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地带――帕米尔和天山山脉之间的谷地。当时,他们在一丈多深的积雪中行军,攀登四千多米被雪覆盖的吉西列干可尔多和铁列古达巴干两座高峰。在大风雪中,用牛皮包住马腿,人穿双层的皮毛大衣。为了取暖,用小刀切开马的血管儿,吸喝马的血液,又把血管儿封闭起来……他们创造的奇迹,使汉尼拔和拿破伦越过阿尔卑斯山脉的壮举显得逊色。当蒙古军团出现在费尔干纳盆地,莫罕默德率领的精锐部队正等着他们。疲惫的蒙古军团在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以惊人的机动作战与敌人会战。激烈的战斗持续到深夜,各自鸣金收兵。成吉思汗在接到战斗报告后,令术赤归队,令哲别率五千人马,继续向南方阿姆河上游迂回。待后续部队展开后,成吉思汗亲率五万轻骑,从北方迂回行军,在渺无人烟的地段渡过锡尔河,通过了克吉尔库姆沙漠。这个宽达五百公里的沙漠,被世人认为是动物绝对不可能通过的天然障碍。这时的莫罕默德被四面包围。这一战例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
  事实上,蒙古军团的骑兵在任何时候都无法一对一地战胜欧洲的重装甲骑兵。欧洲重装甲骑兵的长矛和重剑的杀伤力远大于蒙古骑兵手中的短斧、单勾枪(可拖人下马,然后踩踏至死)、弯刀(这种马刀韧性强,不易折断)、长矛或狼牙棒。欧洲骑兵的马也远比蒙古马高大威猛。但是,蒙古骑兵的战略战术则是欧洲骑兵远远不及的。欧洲军队的战斗无论多大规模,军队都是在很小的战场内进行的。而且,欧洲军队有惯常的骑士之风,崇信正面的一对一的堂堂正正的战斗,当他们遇见可以把百里方圆的地方当做战场,而且习惯迂回的蒙古军团时,他们的确是碰上了无法想象的战争场面。
  当战争的号角吹响、双方军队靠近后,蒙古军队的轻骑兵会突然从前排的重骑兵横队的巨大空隙间以极高的速度冲出,向欧洲的军阵投射长矛和毒箭(这是从中原学来的)。几次齐射后,重骑兵队伍迅速后撤,接着轻骑兵也迅速后撤,并回到原来的位置。而遭到攻击的欧洲军团无论是步兵方阵还是骑兵方阵此时都很难迅速回击,必须保持队型的严密推进,否则无法利用自己的优势杀伤蒙古骑兵。通常蒙古军团的骑兵只要一两次这种冲击,就会让敌人军心动摇而队型混乱。一旦敌军后撤,宽大的蒙古军团的骑兵队型就会迅速变成包抄队型对敌进行近距离的砍杀。
  蒙古军团骑兵快速大纵深地前进时,遇到敌军坚固的城堡,通常只留小股部队监视,以待后续的攻坚工兵。大部队仍继续高速前进,使后方之敌根本无法作出战争准备。
  1241年,速不台和拔都分率大军进攻东欧,强行越过喀尔巴阡山脉,准备在匈牙利平原会师。在两支部队遥远的侧翼还有两股小规模的骑兵部队,沿途横扫波兰、西里西亚和东普鲁士,掩护主力部队的战略意图。匈牙利国王贝拉在蒙古军团进抵佩斯城前,判明蒙古军团的意图。当即组织了10万人的军队企图与蒙古军团决战。蒙古军团近6万人的主力则避开匈牙利误以为对面是蒙古军团主力后,迅速地抢占了一个桥头堡,又在河的西岸用大量的马车连成坚固的防御阵地。企图阻止蒙古军团的攻击。蒙古军团后续的工兵到达后,在黎明时分,用威力巨大的抛石车和火箭向敌军猛攻。这种抛石车一头是皮兜用以射石,另一头很短并系重物,瞄准后砍断拉皮兜的绳子,短的一端在巨物重压下下落,发射石弹。这种武器个头最大的有三丈高,可射100公斤重的炮石达数百米远,再高的城墙也能越过。古籍记载,此武器在攻襄阳时发挥了重大作用“中人立毙,中地下陷三尺”。华沙一战,蒙古军团用抛石车射出大量毒烟球,弄得全城都是砒霜和狼毒的烟雾,守城的敌军不堪痛苦,最后投降。就这样匈牙利军在前所未见的攻击下,瞬间溃败。蒙古骑兵抢抓战机迅速穿桥而过,向刚刚从睡梦中惊醒的匈军发起猛烈攻击。当匈军满怀信心地列队杀向数量上绝对劣势的蒙古军时,才知不是主力。此时,蒙古军团3万人的主力在近百里远的南方早已趁夜渡过了冰河。绍约河一役,匈军阵亡7万余人。
  蒙古军团凭借高度的机动性,在欧洲战场消灭了大量装甲坚固但行动笨拙的敌军。由于欧洲军队速度上的劣势,使得在战场上逃回来的人极少。很久以来,欧洲人始终认为蒙古军团的数量极为庞大。此外,因欧洲军团主要依赖近距离的格斗,使得蒙古军团在运用机动作战时,只有少量的伤亡。现代的西方军事专家认为,欧洲军团和蒙古军团在战争中的伤亡比例,也许是冷兵器时代最为悬殊的。
  如果说高超的战术艺术是取胜的直接原因的话,那么,武器装备也是保证蒙古军团能够取胜的重要因素之一。蒙古人使用的抛石车、火箭等中原武器,特别是火药的应用,这在冷兵器时代,其威力自然是惊人的。这对于闻所未闻的欧洲军团说,其震慑作用可想而知。大大地瓦解了敌军的战斗意志,纷纷弃城逃亡。蒙古军团的弓箭需80公斤的力量才能拉开。当年,马可•波罗在元朝做官时,始终就没有拉开过这种弓箭。一名骑士,从小就要练就在马背上骑射的本领。他们“俗善骑射”,“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日常“人不驰弓,马不解勒”,骑马射箭是他们的特长。今天的人们,用一根吸管儿可以充分享受到“蒙牛”、“伊利”的乳汁。那是一种现代文明。在800年前,蒙古军团的骑士们就已经装备了一支吸管儿。这根吸管儿约2米长,一般骑士们插在其后背上,有两种用途:遇见河流、湖泊或其它水源,马匹直接低头饮水,士兵不用下马,用吸管儿吸水,人马同步补给。这就达到了省时、省力、快速、机动、灵活的目的,遇有敌军的埋伏或围攻,也可当即进入战争状态。与敌遭遇或狭路相逢时,骑士们可半吸管儿取下,集中交叉捆绑,又很快设置成一种障碍物,使敌军难以逾越止。看来,这吸管儿是蒙古人最早专利,而并非现代人的发明创造。
  成吉思汗时代的蒙古人,3岁上马,5岁拿弓,开始演练骑射的本领,他们一生都在马背上。成吉思汗规定,15至70岁的男人都得服兵役,还得自备马匹、粮草和武器,上马能打仗,下马能放牧,既是士兵,又是牧民,全民皆兵。这种人的战斗素质和技能是极为惊人的,个个都象李广、霍去病那样神勇。由于在严寒和艰苦的环境中成长,他们都具有坚韧、耐劳的性格。对物质条件的不讲究,使军团的后勤负担很轻。他们的意志力,是欧洲军团养尊处优的贵族骑士永远难望其项背的。但无论如何,成吉思汗“屠城”之策是要坚决摒弃的。
  作者单位:江西新华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日草拟于呼伦贝尔
  日于南昌
江西散文网
&&&&相关新闻:
[ 网友留言只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大江网立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王者荣耀成吉思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