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这样总结小学象棋社团活动总结和足球的关系吗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有关系吗?
国际象棋与中国象棋有关系吗?
09-08-10 &
中国象棋太不好玩,国际象棋好玩多了。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象棋大师陶汉明的“车马炮”人生
  新华网长春6月2日体育专电(刘嘉奕 王昊飞)中国现役象棋特级大师中,夺得过全国冠军的仅有12人,49岁的陶汉明是其一。5月31日结束的2015年全国象棋男子甲级联赛前5轮比赛中,陶汉明战绩平平,未进个人慢棋排行榜前20名——对此他很释然。在接受新华社专访时说,比起对弈成绩,他更注重“车马炮”人生的过程体验。
  “车”一样执著的象棋梦
  夜幕初降,油灯照亮街边棋摊,人们围坐在一起关注着“楚河汉界”两侧的兵戈纵横,直至午夜散场时仍意犹未尽——这是上世纪70年代辽宁省海城县星期六的市井生活常态,9岁的陶汉明当时就“挤”在里面,开启了长达40年的象棋梦。
  “我那时又瘦又小,散场之后不敢走夜路,心里后悔为什么要玩到那么晚,可一周过了,再去还是玩到11点。”陶汉明回忆道,在那个物资匮乏、生活单调的年代,象棋的魅力将他吸引到无法自拔。
  13岁那年,陶汉明的执著与天赋碰撞出火花,他开始参加正规训练,地点是离家30公里的鞍山市。在接下来的4年时间里,他每天都要坐火车往返于海城和鞍山,象棋占据了他大部分的休息时间,午饭经常只是一块面包就着白开水,但他乐此不疲。他形容自己的梦想就像“车”一样义无反顾。
  中国约有2亿人下象棋,从业余棋手成长为全国冠军乃至特级大师堪称奇迹,但陶汉明做到了:从1994年在全国个人赛“封王”到2001年世界挑战赛亚军,再到出版《陶汉明实战100局》,他创造了一名业余棋手的成长传奇。如今年近半百的陶汉明虽状态下滑,但仍享受着每一场对弈。他说,体力、头脑虽不比从前,但人生这局棋还要往下走。
  “马”一样跨界的业余爱好
  陶汉明曾在上世纪90年代担任过吉林队教练兼队员,不仅对第二故乡的风土人情充满眷恋,还多年持续跨界关注中超长春亚泰队。5月24日,陶汉明出现在长春经开体育场看台上,他当时点评说:“好比象棋中有开局、中局和残局,亚泰今天的球就胜在开局,给对手造成心理压迫……”
  象棋与足球,一静一动似乎并不相干,但在陶汉明的生活里却完成了融合。他说,象棋和足球都是竞技类项目,可多年来中国选手在象棋国际赛场的表现要远远好于后者,这不仅仅因为象棋是中国人的发明,而现代足球是舶来品,更在于足球选手较象棋选手缺乏坚韧的意志,一旦在开局、中局处于被动,就很难在残局翻盘,“当然,我谈足球太跨界,这只是个人观点”。
  除了足球,陶汉明的另一大爱好是阅读,年轻时最爱武侠小说。“虽然武侠与象棋反差很大,但我平生爱凑热闹,看武侠是看热闹,下象棋也是因为看热闹而起。”他说,职业棋手如果每天把一颗心完全放在棋盘上,会造成“与世隔绝”、情商降低,必须时常充实自己的生活内容。他坦言,自己年轻时过早地放弃了文化课,这是他至今仍在意且仍在弥补的遗憾,“一生能干好一件事很不容易,可也不要因为这一件事而不理会其它,所以我平时仍坚持阅读,长知识、长见识”。
  陶汉明认为,对梦想要像“车”一样直来直去,但人生中也得学会像“马”一样适当跨界,才能少留遗憾。
  “炮”一样隔山的行业助推
  关于象棋的起源,如今说法不一,甚至有学者将其推溯到战国乃至更久远的尧舜禹时代。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和青少年娱乐方式的日趋多元,象棋虽并不算是流行项目,也没有被重点扶持,但仍然在群众中有相当的基础,优秀的年轻专业棋手也逐年涌现。
  “我已经老了,体力都跟不上,连下几盘就会累。现在的舞台是属于年轻人的。”陶汉明如今像“炮”一样用隔山配合的方式助推行业的发展。他说,近年来他的弟子们已经逐渐开始在全国大赛中崭露头角,“现在的年轻人有专业的老棋手带,头脑、反应、训练条件等都青出于蓝,少走了不少弯路,近几年大师涌现的频率也在加快”。
  在陶汉明看来,虽然如今各省象棋运动发展不均衡,但整体开展态势依然向好,尤其是广东、上海等地更是行业领军。但他也对如今越来越多业余象棋爱好者借助软件学棋的现象表示担忧。他认为,软件是双刃剑,虽然方便,但是它太强大,一步棋不会走,借助它一秒钟就能知道该怎么走;虽然有助于训练,但是也影响了与高手过招时严密的思考,更影响了你来我往的斗智氛围。
  “年轻人不仅应该多下棋,还应该独立思考,不要什么都靠电脑软件,这样才有利于象棋运动的长远发展。”他说。
责任编辑:AP010
本文相关推荐
互动评论加载中…
本日点击排行榜
本日评论排行榜
24小时点击排行榜
频道信箱:sports21cn# (#改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象棋兴趣小组活动总结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