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为什么一生能够新创造作文500字三个世界500强

您的位置: >
稻盛和夫缔造两个世界500强的经营理念
发表日期: 15:08 来源:80后励志网 编辑:80后 点击:次
稻盛和夫是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稻盛和夫谈他缔造两个世界500强的经营理念,将“因果报应法则”变成了信念,一心不乱地工作即心灵美。
先生与松下幸之助、盛田昭夫、本田宗一郎并称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为当今工商巨子,享有盛誉。他1932年出生于日本鹿儿岛,鹿儿岛大学工学部毕业。27岁创办京都陶瓷株式会社(现名京瓷Kyocera),52岁创办第二电电(原名DDI,现名KDDI,目前在日本为仅次于NTT的第二大通讯公司),这两家公司又都在他的有生之年进入世界500强,两大事业皆以惊人的力道成长。
稻盛和夫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也是位成功将佛教智慧运用到商场上,指导商业经营并取得优异成绩的佛教信徒。1997年,已经六十五岁的稻盛和夫先生于圆福寺短期出家,通过佛教修行,体验心灵平静、一心不乱、坦然处事的境界,发出&一心不乱地工作即心灵美&的名言,旋即传遍日本企业界,使许多人为之触动。
一、稻盛和夫剃度出家,皈依佛门
问:97年的时候您剃度出家,这个让很多人都不太理解。因为作为一个企业家来说,他是在俗世当中追求利润、追求成功的,而佛家的理念却是放弃这一切的功名利禄,专心向佛。当时怎么会有要出家的愿望?
稻盛:我剃度出家,皈依佛门。正如您所说,日本国内外都有很多人说佛教和企业经营盈利是不是有矛盾呢?其实这是一个很大的误解。佛教中有这样一句话&自利利他&,佛教认为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我在企业经营当中也经常要求员工帮助他人。
日本有句话叫做&人情并不是为别人&,意思是说善待别人就肯定有回报。中国也有类似的话&积善之家有余庆&,做善事的人家子子孙孙都会得到幸福。就这点来说,我认为说佛教不适应资本主义、不适应企业经营盈利的说法是错误的,以佛教思想为基础从事企业经营远远比一般的企业经营高尚得多。
问:您做了许多慈善事业,也经常帮助别人。当您自己穿着草鞋、拿着钵出去化缘,接受别人施舍的时候,心态上有一个什么样变化?
稻盛:那天是初次去化缘,脚露出草鞋,走着走着磕到小石子,脚趾前面都渗出了血,就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挨家挨户地化缘,化些大米杂物。傍晚我拖着疲惫的步伐回寺院的途中,正好有个大婶在公园旁边做清扫工作,她看上去比较贫穷。她走近我给了我一个100日元的硬币,一语不发地给了我 100日元。我有些吃惊搞不清状况,但猜想这100日元大概是给我的,就道了一声谢。她说:&师父您一定很累了吧,回去的路上买个面包吃吧。&
禅宗的寺院吃得很简单,一般是早中晚各一碗粥,菜只不过是两三根腌菜,那位大婶肯定知道这个情况才给我100日元的硬币。当时我拿着这枚硬币全身像被电击了一样感到无上的幸福,眼泪难以自禁,全身被幸福的感觉包围着,公园的所有景物也好像变得光辉起来。我觉得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了。我深深地体会到,原来这就是那种被幸福包围的感觉。这位大婶给我的100日元所蕴含的伟大的爱把我整个包围住,把我带到幸福的顶峰。
二、缔造两个世界500强的经营理念
面对这位笃信佛教的日本商界&经营之圣&,我们希望能在非常有限的时间里窥得先生的人生智慧,便选择了一种与常人交流的方式,想尽量散开空气中略微的严肃与紧张。
问:&稻盛先生,您这一生所取得的成功,在您看来,根本得益于什么呢?&
稻盛先生微微低头,语调平和,话不惊人:&如果要用一句话回答,就是作为一个人,最重要的是他心中所描绘的梦想,必须用人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去实现。这是我一生成功最根本的原因。&
问:&这种正确的思维方式,是您的信仰?&
稻盛:&如果说是信仰,可能就会带有一些宗教色彩。与其用&信仰&来表示,我觉得可以用&信念&更好一点。不过&信念&这个词听起来还是有些僵硬,所以我用&思维方式&来表示。
我认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判断标准。一个是按照&得&、&失&来进行判断,另一个是按照&善&、&恶&来进行判断。我的判断标准,不是按照得失,而是按照善恶。我认为这是一个正确的判断标准,我是基于这个标准来开展我的工作的。&
&善恶&,这是多么&小儿科&以致于会引很多人发笑的标准啊!但是,我们确实又在自以为深刻与成熟的&得失&衡量中迷失、焦虑,甚至沉沦。这时候,&大道至简&,显得格外掷地有声。
问:&这样一个正确的思维,您是怎么建立起来的呢?在复杂的当今社会里,用&善恶&来判断是否还可行呢?& 
稻盛:&如果要追根溯源,我年轻的时候就开始思考:我应该按照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来度过我的人生。孩提时代,我父母、祖父母的教育非常质朴,就是&善恶&一个标准。这可以说幼稚,但是我觉得这在人生中非常重要,我就是按照这样一个淳朴的判断标准来度过我一生的。
随着我的岁数增长,我也从中国古典文化、佛教的智慧中吸取营养,人类先祖很多的贤人、圣人,他们所说的一些真理在现代也是非常适用的。&
一生的活动都寻求这&一个标准&来判断和处理事务。尽管在稻盛先生的大量著作中都贯穿着这样的思想,可是面对面聆听他举重若轻地谈&正确思维&,仍然让人震撼。
说到反省,稻盛和夫一生中倒有过一次价值观的重大改正。
那是在他初创企业不久,几个年轻人对待遇不满而要求定期涨工资和保证奖金发放。他当时虽然用几天几夜的通宵谈判,做通了他们的工作,但是这件事情也深深触动了他。由此他把企业的经营理念做了重大调整,从&希望用自己的技术生产的产品遍及世界&转变为&公司永远是保障员工生活的地方&。
当面交流时,他说:&因为我小时候就受到佛教关怀他人的思想影响,我在创业的时候就没有过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富翁这样的想法。这几个年轻人的闹事只是一个刺激罢了,我认识到了保障员工的未来生活是如何的重要。我之所以要把企业搞得越来越出色,目的就是让在京瓷的员工能够安心地工作,度过一个幸福的人生。
自从我的经营目的转变之后,我就可以直截了当地跟员工谈我的一些想法了。我夜以继日地工作,也可以堂堂正正地严格要求他们了。如果我为了一己私利的话,我就不可能做到这一点。京瓷的成功,也是这种经营思想的转变带来的。&
随着企业日益壮大,稻盛的思想和作风怎么能传导到企业里去,让所有的员工认同呢?稻盛说了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培养更多的干部&。重要的是&让更多的干部跟我一样有同样的哲学思想。这是非常重要的。做不到这一点,公司是不可能发展的。&
&培养干部,最有效的方法是什么呢?&
稻盛先生终于微微地笑了:&没有捷径,我们只是付出脚踏实地的努力。比如说,工作之余和大家多多沟通,一起喝酒,一起畅谈人生、人格,使大家有一个共鸣。
&当然,我们会有系统化的培训。其他企业可能会非常关注技术、技巧、经营管理方面的教育,但是我们会在哲学方面花掉培训60%~70%的精力。我们非常关注干部的修身,公司在全世界各个地区,我们都非常重视对京瓷哲学的研修。&
&这种研修,就是让更多的干部学会辨别事物的善与恶,辨别行为的善与恶&
50年来,稻盛和夫一手缔造了两家全球500强企业。1983年他又创办&盛和塾&,从此开始向全球年轻的经营者们无偿教授人生哲学和经营理念。
稻盛在65岁时因患胃癌退居二线,在家修行,他系统地整理了自己的思想。他提出的正确思维,涵盖了人生哲学、生活态度、社会伦理观等人格因素。进而,他给出了自己总结的成功方程式:成功=人格理念&努力&能力。
从&佛道&到&人道&到&商道&,稻盛把一个企业家的人格修炼放到了最高的位置。
这源于他的宇宙观:宇宙中无论体积多么小的东西,全是构成宇宙不可或缺的元素。因此,这世界上没有一样东西是多余的。如果有,宇宙的平衡就会遭到破坏。显然,宇宙间的万物也是在相互联系中建立&存在&的。而人类是&存在&的&万物之灵&,因此人类可以为世界、为人类本身做出贡献。既然人类的存在是有价值的,那么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来修行的。
走近稻盛和夫,我们不是感受到&财富&的魅力,而是感受到&人格&的魅力。什么是&君子&?独善其身罢了;什么是&圣人&?一定是兼济天下。这是大爱的思想。
三、将&因果报应法则&变成了信念
当稻盛先生苦闷彷徨时,袁了凡的故事给了他一种启示:&原来如此,人生原来是这样的。前面有什么样的命运在等待自己,虽然不清楚。但是,在难以捉摸的命运的安排下,遭遇各种事情的时候,我们却可以坚持&想好事做好事&,只要以这种态度来度过自己的人生,不就好了吗?&
稻盛先生说:&命运乃经纱,因果法则乃纬纱,两者交织而成的布就是人生。&
正因为他将&因果报应法则&变成了信念,并在实践中忠实地贯彻,使他对事物的判断变得很简单,他的人生和事业很顺利地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本文由80后励志网整理编辑,转载请注明来源,链接地址:
/lzgushi/xueshu/5195.html
创业故事精彩图文推荐:
(window.slotbydup=window.slotbydup || []).push({
id: '2590247',
container: s,
size: '250,250',
display: 'inlay-fix'
创业故事阅读排行
创业故事推荐阅读
80后励志网全站最新更新
后励志网 版权所有. Powered by Dedecms|网站已备案|备案号:滇ICP备号-2
站长联系方式:QQ
如需加好友,请说明来意!稻盛和夫:这个字,影响了我的一生--百度百家
稻盛和夫:这个字,影响了我的一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本文摘自《心法》一书,作者是先后两次创业都把公司带到世界500强的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该书中,稻盛和夫主要谈及了他的人生哲学。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创业者的行事准则。
本文摘自《心法》一书,作者是先后两次创业都把公司带到世界500强的日本著名企业家稻盛和夫。在该书中,稻盛和夫主要谈及了他的人生哲学。透过这些文字,我们看到了一位伟大的创业者的行事准则。稻盛和夫的哲学,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字:善。心要善,行更要善。这对中国当下浮躁的时代氛围,不啻为一剂清凉药。请享用:
我(本书作者——编者注)在孩童时代就读到了新宗教团体「生长之家」发行的书籍。
当时我13岁,患上了肺结核,面临死亡的威胁。我的叔叔、叔母都在那时因肺结核相继过世,邻居中就有流言:「稻盛家都患肺结核是前世作孽,或许全家都会死光。」我觉得自己可能也会这么死去,情绪十分低落。
这时候,邻居家的太太借给我一本书,是「生长之家」的创始人谷口雅春先生的《生命的实相》。
书中写道:「心中描绘的事物,会作为现象呈现。」书中用了「心相」这个词,意思是一个人的意识状态,会原封不动地在这个人的身边出现。
自己周围发生的各种现象,不过是心中描绘的景象在现实中的投影而已。就是说,人生的一切不幸,包括肺结核在内,都不过是自己的内心在现实中的反映而已。读到这些话,我感觉矛盾和迷惘:「我没有坏心思,内心无愧啊!为什么患上肺结核呢?」尽管不理解,躺在病床上,我还是拼命努力,在内心描画善念。
同时,我认真思索所谓「善念」究竟是什么?「为社会、为世人」做贡献——这就是善念的最高境界——在我幼小的心灵中产生了这样单纯的想法。
人就应该具备这样的思想境界——我的思维到达了这里。心怀善念,好事就会发生;心怀恶念,坏事就会发生。既然如此,人就应该怀善念、想好事。不!必须有意识地尽最大努力去思善行善。
直面死亡,内心充满难以言喻的恐惧,正是这个时候我理解了「生命的实相」书中的观念并陪我一路走到今天。在这过程中虽然经历过升学考试的是失败和求职的失败,但不可思议的是,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书中的上述「教诲」。每当有坏事发生,那是因为自己的想法有错——我就这么去思考。
当然,因为是人,总会有烦恼。如果放任不管,「只要自己好就行」的利己心就会冒头。是,因为从小时候开始,我就竭力让自己心怀善念,这才让我有了今天这样的结果。
打个比方,在自己的心中设置「另一个我」,每当有自私任性的念头冒出,「另一个我」就会提醒自己:「请等一等,不对劲啊!可不行啊!」「应该怀善念、想好事呀!」
感觉上就是「另一个我」抑制了「任本能冲动的我」,有意识地发挥这样的抑制作用,结果才造就了今天的我。
但是,回首往事,各个时期「善念」的强弱浓淡的程度仍有所不同:患肺结核时「思善」的念头相当强烈,一直延续到中学时期,但渐渐有所淡化。进大学前自由奔放的一面强了一点。
上大学以后,「善念」又有所增加,踏入社会后一如既往,「必须心怀善念!」我一直坚持这个信念。
进入社会后不久,我就开始亲近佛教。因为小时候读过谷口雅春的书,他的思想受佛教的影响很大,所以我接近佛教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必须心怀善念!」在每天的生活中我都这么想。因此踏入书店,我的手就会很自然地拿起跟佛教有关的书。佛教书中的内容与谷口雅春的思想吻合,所以我读得进去,没有抵触排斥的心理。
我于1997年剃度出家,皈依了佛门,这件事同我认识的一位长老有关。
京瓷创业之初,我得到了西枝一江先生的帮助,当时他担任宫木电机公司的专务董事,他是京都府八幡市圆福寺长老的亲戚,年轻时就常去圆福寺与长老饮酒(所谓般若汤)聊天。因为这层关系,西枝先生当了圆福寺的监护人。后来这位长老的继承人在土地买卖上出了问题,西枝先生就把原在熊本的寺庙当长老的西片担雪请到圆福寺当住持。
西枝先生和西片担雪长老都是新潟人,据说还是远亲。担雪年少时曾在西枝家当书童,后来考进了立命观大学。因患上了肺结核吐血不止。「这样下去难免一死,倒不如进寺庙去修行。」担雪提出这个想法却遭到周围人的反对:「你身体那么虚弱,而寺庙的修炼又那么严酷,这不等于自杀吗?」但担雪主意已定:「无论如何都要去。」
这样他就进入了位于京都花园的妙心寺落发为僧。之后,他的肺结核竟然奇迹般地康复了。于是他继续修行,在熊本当了住持。就是这位担雪长老被西枝先生请到了圆福寺。
后来西枝先生辞世,不久担雪长老决定接受妙心寺总院授予的高僧资格。西枝先生的夫人因此来找我,她说担雪长老要当高僧需要一位在家的监护人,她询问我能否接受此任。
我不知道当监护人要干些什么,当时与担雪长老也不熟悉,但我仍然答道:「因为受过西枝先生的恩惠,所以我愿意担任。」于是当了监护人。因为这个缘分我有机会常与担雪长老见面,后来我自己也对禅宗产生了兴趣。
我的老家是属于净土真宗西本愿寺一派的,因此我从小就亲近念佛佛教,对禅宗一无所知。因为和担雪长老的缘分,我接触了临济宗妙心寺派的人土,也因此被禅宗所吸引,想认认真真学一学,于是想到了出家。我想这里有两个原因,一个是担雪长老的个人魅力,一个是禅宗本身的魅力。
担雪长老的修行十分严格,目前年近八十,始终维持独身,而且实行素食主义。在稻盛财团主办的京都奖的晚餐会上,只为担雪长老一个人准备了素食。
日本的禅宗僧人可以娶妻生子,也有不少人食肉。但担雪长老恪守正宗的禅规,很了不起。与他交往后,我切实地感觉到了他品格的高洁。
我去寺庙拜访,担雪长老总是沉默寡言,他从来不说让人难懂的话。他为我泡好抹茶,这时候,只是我单方面讲述公司里发生的事情,他只管倾听,时而「嗯、嗯」地点头称是。
与担雪长老交往中有几件事令我印象深刻,其中最难忘的是15年前发生的一件事情。
京瓷在没有取得政府认可的情况下就销售用精密陶瓷做的人工膝关节,这件事一时成为新闻媒体集中炮轰的焦点。
当时用精密陶瓷做的股关节已经获得了认可。医生们强烈要求将这项技术应用于膝关节。我本来有许多理由来为京瓷辩护,但我当时采取了宁担污名、不加申辩的态度。
不料媒体不依不饶,连日大肆渲染。人很难彻底克制自己的愤懑,那时我就跑去担雪长老那里,向他倾诉:「事情的原委是这样的,如今却倒霉如此。」担雪长老看过报纸,知道有关情况,但他对我说的第一句话却是:「这是没办法的事啊!稻盛先生,吃苦倒霉正是你活着的证据呢!」
我本想得到他的安慰,岂料他却认为发生这种事乃是理所当然,我内心不免产生了失落感,此时他却接着说道:「遭遇灾难,正好是消除过去所造业障的机会。业障消去该高兴才对。虽然至今为止你积累了哪些业障不得而知,但如果因为这样的小灾小难就能清除业障的话,那么不庆贺一番可不行啊!」
这番话同白隐禅师在《坐禅和赞》中所说的「静心一禅坐,能灭无量罪」如出一辙。这是让我精神重新振作的最高教诲,我有一种心灵获得救赎的感觉。
后来,日,我在担雪长老的引导之下,以在家修行的方式,在圆福寺皈依了佛门。
经常有人问我,究竟为什么要出家?其实起早就打算到60岁时就要出家,当时,我觉得自己可以活到80岁,我想我的人生应该这样来安排:「从出生到20岁是为进入社会做准备的时期;从20岁到60岁的40年间是在社会上努力工作的时期;从60岁到80岁的20年是用来为迎接死亡之旅做准备的时期。所以到了60岁就要从企业引退,做一些僧人做的事情,同时研究佛教,以便踏入新的旅程。」
就是说,我认为,在80岁迎来肉体的死亡之际,将开启新的心灵旅程——灵魂、意识体的旅程。我必须为此做好准备。
那么,为什么我会认为自己的寿命是80岁呢?因为有一位精通印度传统医学阿育吠陀的瑜伽高僧来日本时,曾为我号脉诊断。当时只把脉了5分钟,他就断言:「你小学时换过肺结核吧」、「患病的是右面那个肺」、「是肺浸润」、「现在,半边的头有时会剧痛吧」(当时我正为三叉神经痛这种头痛病所困扰)。他所下的诊断全部准确。正当我惊奇时,他又说:「现在都正常了,你很健康。」接着他又轻轻说道:「你还可以活好多年呢!」把他所说的年数换算成年龄,就是80岁。他的话留在了我的脑海里,所以我就自以为是,认定自己活到80岁时死去。
但实际情况是,到了60岁,我仍因第二电电(现在的KDDI)的工作而忙得不可开交,无法从经营第一线引退。但到了65岁,我就有了紧迫感:「只剩下15年了,不能再等了。」于是付诸行动。所以我当时的感觉是:「终于出家了。」
原定出家的日子是日,请了两星期假,为修行空出了日程。但在约1个月前的体检中,却发现得了胃癌,这完全出乎意料。医生说,健康检查时的X光拍片中,发现胃部有异样。几天后再去医院,使用胃镜做精密检查,就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红肿的胃壁有糜烂部位,摄取细胞,培养的结果,证实了是癌症。
历年的体检都安排在年初,就这一年延期到6月初。因为年初时,本应同去体检的妻子得了感冒,不愿去医院,我也就没去,这才拖到6月份做检查,真幸运,时机正好,发现了癌症。
为什么说时机正好呢?因为如果1月份体检,可能还发现不了癌细胞,而再过1年体检,可能为时已晚了。
医生说:「是早期癌,没有大碍。」但手术切开一看,却是「进行性胃癌」,胃壁只剩一层皮了。因为是「进行性胃癌」,所以1月份检查的话,可能还没形成癌症,但如果等到第二年1月再检查时,因为癌细胞扩散很快,可能无法救治了。
当医生告诉我是癌时,我既没有紧张,也没有恐惧,只是淡淡地说了一句:「噢,是癌吗?」白天听完医生的话,我仍按原来预定的日程乘新干线去了冈山,在盛和塾例会为中小企业的经营者做讲演,在讲演结束后的恳亲会上还喝了一点酒,在回京都的新干线上继续解答塾生们的问题,直到深夜,和平时一样安然入睡。
经常有人问我:「知道自己患了癌症,情绪没有波动吗?」「意识到死亡,不觉得恐惧吗?」但是,我确实没有这样的感觉。
按照我的观点,死亡只是意识体的重新启程。我坚信那只是肉体的死亡而不是灵魂的死亡。如果死亡意味着新的旅程的开始,那么即使是身患癌症而离世也不是悲剧。
当然,在少年时代患肺结核时,我不愿死,有求生的欲望。但到了50岁,对于死亡,我再也没有惶恐不安的情绪了。
为什么呢?是基于信仰之心吗?我觉得并不尽然。所谓信仰,就是相信死后阿弥陀佛会来救我,或者在基督的引领下去往天堂。但是,在这些信仰之前,我已经相信生命不灭,死亡不过是肉体的消亡,我自己的灵魂是永存的。而日我认为这个灵魂需要不断的磨炼。这才是最重要的事。
在出家之后,从担雪长老那里得到了这样的教诲:「僧人修行再深,也难以对现实社会做出贡献。你经过修行之后应回归世俗,为社会再做贡献,这才是佛道。」今后我将遵循佛的教诲,为社会、为世人竭尽自己微薄的力量,同时不断提升自己的心性。这就是我的想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
还可以输入250个字
推荐文章RECOMMEND
阅读:2442
热门文章HOT NEWS
通过一些色彩的转换就可以唤醒人们对iPhone的购买欲望吗?
娱乐调查局
万能的大熊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百度新闻客户端
扫描二维码下载
订阅 "百家" 频道
观看更多百家精彩新闻1个方程式,助他成就三个世界500强企业 - 简书
1个方程式,助他成就三个世界500强企业
《活法》从书是系统阐述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一套书,本文即研读《活法》丛书后的感悟之一。(一)稻盛和夫被誉为日本的“经营之神”,他白手起家,先后创办京瓷和第二电电株式会社2个世界500强企业。2010年,在他78岁高龄时,临危受命,出任日本航空株式会社社长,仅一年时间让这个破产的企业扭亏为盈,创历史最高利润,并成为当年世界航空业界的盈利冠军,重返世界500强行列。稻盛和夫深受儒家和佛学思想影响,并在晚年皈依佛门。他在人生事业的巅峰时期,不为物欲所累,拿出自己的股权创立“京都奖”(被誉为“亚洲的诺贝尔奖”);创办盛和塾,向全世界的企业界人士传递自己的经营哲学,不遗余力的回馈社会。他的经营和人生哲学中,充满着东方传统文化的智慧。稻盛和夫的经营哲学系统丰富,但核心思想和最具独创精神的,是他提出的人生事业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稻盛和夫先生认为:人生及其工作的结果,受三个主要因素影响,即“思维方式”“行动热情”“个人能力”。但这三个因素对人生的互相影响,呈现的并非能量的叠加,而是一种乘积变化。因此热情和能力这两项,每一项分值过低,就会显著影响总体结果。而“思维方式”这一项更特别(这也是稻盛哲学中的独创部分),它可以在正值和负值之间变化。思维方式包括人格、哲学、思想、理念、信念、志向、态度等。而积极向上,建设性、协调性,性格开朗,善良,同情,正直,认真,勤奋,知足,感恩等思维方式或情绪,会带来正的结果。而消极,否定,阴郁,恶意,傲慢,懒惰,自私,贪心,妒忌,撒谎,陷害等思维或人生态度,具有明显的负值效应。(二)之所以说人生成功方程式是稻盛经营哲学和人生哲学的核心,原因有三:一是尽管稻盛先生数十年的经营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理念,都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但不外乎思维方式、热情、能力这三项的延伸和细化。二是此理念的提出尚无第二人,绝对是稻盛先生的“原创”。三是对人的积极性所出的作用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例如一个聪明人的能力是90,但由于思想原因缺乏热情,假设该项为20分,那么两项乘积为1800分。另一个人不太聪明,只有60分,但却投入全副的热情对待一项事业,此项的分值可以达到70分以上,60×70=4200分,远远高于上面的聪明人。而如果加上思维方式,差别就更大,这个值可以在-100至100分之间变化,比如一个热情高、能力强的人,如果从事一项罪恶的事业,那么危害性就会更大。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看到,那些贪赃枉法之徒,往往是高智商的人,而那么比较笨的人,由于敬畏心较强,反而不容易犯错误。用稻盛先生的人生成功方程式理论,就可以很好的理解,为什么这个社会上很多看似能力水平一般的人,最后却取得惊人的成绩,收获幸福的人生。而稻盛和夫先生本人的成长经历,也给此一个最好的注解。(三)根据稻盛先生的记述,他出生在日本京都一个叫做鹿儿岛的小城市,从小家庭贫困,10多岁时就为了补贴家计,跟着父亲推销自家糊制的纸箱。在他的小学、中学、大学各个时期,几乎尝尽了失败的挫折,“爱哭虫”“孩子王”,这是当年他给人的印象。甚至在中学期间,他已经走到了加入黑社会的门口。最终让稻盛先生逐渐走出低谷的,就是思维方式从负面到正向的改变,使他从一家小陶瓷厂的技术人员,在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研制出新型陶瓷产品,打开走向电子产品市场的出路。而后伴随“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敬天爱人”“坚守做人基本原则”等人生信念,成就一番伟业。稻盛先生是日本战后工业高速发达时期的代表人物,值得一提的还有,他同时也是中日友好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他站人一个人的良知角度,呼吁日本当政者向中国政府和人民道歉,同时还指出:之所以中国、韩国等国家不认可日本的一些悔罪言行,是因为这些言行太不真诚,避重就轻、含混其辞,因此不为受害国所接受。尽管当前叱咤风云的商界人物,已经被互联网、信息技术、IT行业的大佬们所占尽风头,但企业经营精神和企业管理思想却永不过时,象稻盛和夫这样的传统企业家,他们的经营思想尤如一个宝库,值得我们认真发掘、不断学习、继承和发扬!
爱读书,爱写作,三分矜持,三分火热,三分江湖,一分书卷,对新事物充满好奇,一个典型的感性主义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祥子的一生作文500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