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玩我的世界盒子,多。

精品MOD推荐
精品地图推荐
地图排行榜
精品材质推荐
材质排行榜
精品皮肤推荐
皮肤排行榜
以纪录片的方式探索游戏世界
我坚持以讲故事形式与大家分享我的游戏人生
专业卖萌~谢谢大家支持大橙子!希望给带给大家一个更有爱欢乐的游戏世界
庄主喜欢以实况的形式为大家带来Minecraft攻略教程
爱游戏,爱分享,爱生活,不做最好的视频,做大家喜欢看的视频!
用电影叙事玩我的世界!
MC污妖桶,暖男还是猥琐男?你来决定!
奶奶八十一枝花,天天带着大家耍
听说你们要喝掉我QAQ
从游戏到开发,一块一块建造梦想!
我的梦想是——侵略地球!
此作者是妹子们的福利,快戳!快戳!
视频排行榜
旧专区入口无穷多个世界,为何会有魔鬼出没? | 科学人 | 果壳网 科技有意思
无穷多个世界,为何会有魔鬼出没?
多重宇宙是什么?上帝为何允许魔鬼存在?霍金的学生回答魔鬼难题。
本文作者:李淼
最近,加拿大物理学家丹·佩奇(Don Page)写了一篇文章,试图用量子力学来论证“上帝”的存在。
在基督教中,上帝是至善的,这就产生了一个两难问题。既然上帝是至善的,为什么他创造了一个充满苦难的宇宙?如果智慧生物存在,他们能够感受到苦难,那就和上帝创造世界的目的有所矛盾。他是至善的,为何不让有感觉的生命免于苦难?
苦难与恶都是坏的,都属于魔鬼,所以这个难题又叫魔鬼难题。这个难题还可以缩小范围。既然魔鬼给世界带来恶与苦难,上帝为何还让魔鬼存在?在基督教中,魔鬼是堕落的天使,上帝为何允许他堕落?
既然“魔鬼”给世界带来恶与苦难,至善的“上帝”为何还允许“魔鬼”存在?来源:
多重宇宙和多世界
我在学生时代就知道佩奇了。我1978年上大学,他1978年以剑桥大学研究生的身份发表第一篇文章。他是霍金的学生,却在研究生期间独立发表文章,直到毕业后去了宾州州立大学做博士后,才和霍金合作了一篇论文,成了他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章。近些年来,佩奇最感兴趣的问题是多重宇宙问题。
多重宇宙有两个完全不同的图像或理论。目前最受到注目的理论与弦论有关,也与暴涨理论有关。弦论一直被当作我们宇宙的终极理论,可惜的是,大约10年前,人们发现弦论中存在几乎无限多个解。只有一个解对应于我们的宇宙,绝大多数解与我们的宇宙完全不同,包括大小、历史的长短、相互作用的种类,以及是否有生命等。后来,一些人发现这种局面很好,可以用来解释我们为什么存在:因为众多宇宙都存在,而我们恰好生在一个允许生命存在的宇宙里,所以我们存在并问我们为什么存在——这是人择原理的一种表述。
另一个理论是多世界理论,是休·艾弗雷特三世(Hugh Everett III)在1957年提出的量子力学的一种解释。在量子力学中,我们知道,任何一个事件是否发生是有概率的,由波函数决定。传统的哥本哈根学派解释认为,当一个观测者作测量时,他以及仪器与被测量的系统发生相互作用,导致被测量的系统波函数发生塌缩,塌缩到某个物理量具有固定值的那个波函数。塌缩理论与量子力学的其他要素完全不同,是一种非幺正过程,或者说损失信息的过程。在艾弗雷特的解释中,波函数没有塌缩,每作一次测量,测量者和被测量者将处于纠缠态中,而且有无限多个纠缠态。测量一次,每个纠缠态都实现了,只是处于不同的世界。因此,这个解释叫做多世界解释。
举一个例子,一个光子进入我的眼睛,我的眼睛或者吸收它了,或者没有吸收。所以,世界分裂成两个世界:在一个世界中,我的眼睛吸收了光子;在另一个世界中,我的眼睛没有吸收光子。一个更加离奇的例子是:在一个世界中,你和你女朋友结婚了;在另一个世界中,你们没有结婚。世界就这么不断地分裂着。
大家都知道薛定谔的猫。在多世界解释中,这只猫在一个世界活下来了,在另一个世界死去了。活下来的那个世界,是恶比较少的世界(对于猫来说),猫在其中死去的那个世界,又多了一个不幸事件。
在第一种多重宇宙理论下,我们用人择原理而不是上帝创造论来解释人类的存在。无神论者,如史蒂文·温伯格(Steven Weinberg),将多重宇宙当作没必要引入上帝的理由。
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生活的宇宙是唯一的,我们确实面对难以解释的问题。暗能量为什么这么小,恰好允许星系和太阳系的存在?核力为什么恰好这么大,允许重原子核的存在?要知道,重元素是人类存在不可或缺的。智慧设计论者认为,这些难题正好可以用智慧设计来解释。
在多重宇宙理论出现后,我们就不需要解释这些问题了,因为在众多的宇宙中,总有一个是我们的宇宙。
在众多的宇宙中,总有一个是我们的宇宙,没必要引入上帝。来源:
佩奇的“上帝”视角
佩奇从2006年起研究第一种多重宇宙理论,在2008年写了第一种多重宇宙与上帝的关系。那么,佩奇如何为上帝的存在辩护呢?他的主要论点是,多宇宙恰好比单一宇宙更简单,上帝创造多宇宙要比创造单一的、被微调的宇宙更简单。
到了2009年,佩奇开始研究量子力学的多世界理论,2012年12月写了一篇文章,从神学角度来论证量子力学多世界解释。我觉得佩奇的论点是对魔鬼难题的一个回答。他的出发点是,上帝是至善的,我们这个宇宙是最好的。
他觉得,这个出发点比科学中常用的出发点要好。科学的出发点是,最正确的理论是最简单的,换句话来说,我们的宇宙之所以存在,因为解释它的理论最简单。然而,我们会问,什么是最简单?如何判断一个理论比另一个理论更简单?是弦论最简单,还是一个认为什么都不存在的理论更简单?
如果我们接受佩奇的建议,我们的世界是最好的,那么我们需要给“好”下一个定义。这离不开自觉生物的存在。对一个无生命的物体来说,无所谓好无所谓坏。一个生物感到幸福,那么就是好的。更多的生物感到幸福,那么就是更好的。既然如此,我们这个世界为何存在不幸?为何存在恶的行为?人为何会死?
佩奇认为,如果上帝存在,那么他不会以单个个人的标准来定义好,他会以整体的感受为标准来定义好。也就是说,两个人都感到好比一个人感到好更好。如果上帝自己也感到好呢?那就更好。
上帝完全可以让这个世界没有苦难,这样,他就该设计一个动力学理论来代替量子力学。例如,可以设计一个新的量子力学,其中每次测量导致的波函数塌缩是唯一的,并且这种塌缩总是给出好的结果。例如,在新量子力学中,薛定谔的猫不会死。假如这样,新量子力学能够保证人类会存在吗?这是一个问题。毕竟,人类存在是一个非常偶然的事,很难通过决定论来实现。
在多世界解释中,凡是可能发生的都发生了,尽管不在一个世界中。所以,人类的存在是得到保障的。在存在得到保障的前提下,苦难却是不可避免的。
在一个世界中,你生活得很痛苦,但在另一个世界中,你很幸福,所以“好的总和”并不小。另外,一个简单的量子力学定律成立,在上帝看来是美的,他的感受是好的。上帝会作出一些牺牲让人类更幸福,但他不会牺牲自己的所有感受。
以上,就是佩奇觉得神学(单一神论)与多世界是吻合的主要原因。
按照多世界解释:在一个世界中,你和女朋友结婚了,子孙满堂;在另一个世界中,你们没有结婚,孤独终老。来源:
在佩奇的论证中,自由意志问题也出现了。佩奇认为自由意志不存在,不过他也认为,无法用“我们的世界是最好的”这一前提来排除自由意志。我倒是觉得,自由意志与智慧息息相关,我对智慧是信任的,所以我也信任自由意志。自由意志以佩奇的论点来看,应该会增加好,而不是相反。
我觉得佩奇的这个论点很有趣,尽管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如何将“好”量化?如何猜度上帝的“好”?
最后,他的理论表面上还与费米悖论有关。如果感受到好的生命多了这个世界会更好,那为何我们至今没有看到外星人?还是说,我们不幸生活在多世界中一个非常贫乏的世界里?
相关的果壳网小组
你可能感兴趣
无穷多个世界,为何会有魔鬼出没?
我的果壳不可能这么神棍
神棍物理学。。。
我一直觉得真正的造物主就是量子力学的规律:是穷举法的。“如果上帝自己也感到好呢?那就更好。”这里面似乎隐藏着含义,说上帝只要自己舒服了,就好......
怒搶板凳!!!!
屌丝表示在另一个世界就是高富帅了
古生物学博士生,科学松鼠会成员
说明上帝不全能,哼唧。
蛋疼……果然神理论
上帝是至善的?
下注啦,我赌五毛魔鬼赢。
总觉得如果把那种善恶是非观放在这里就会感觉魔鬼存在,但是发生的事情是由观察对象赋予意义的,也许有人死掉在部分观察者眼里并不是恶呢,总觉得还是不够客观,没有脱离人的身份
录音爱好者,万有青年养成计划入围选手
波函数一测量就分叉,但什么才算“测量”呢?是非要至少一个人类这样有自省意识的观测者还是动物也可以还是仅仅只要仪器就能做到(仪器是“死物”,跟没有测量有什么区别?)?测量无处不在,整个宇宙的波函数就像一棵疯长的树,这模型太不经济。我觉得弦理论随机甩出来的自然常数炸出X个乱七八糟的宇宙,恰好有我们这么一个有生命的,这解释已经足够,再追寻是否有一个“上帝”去启动这个初始过程,这逻辑链条实际上还是会出现递归:谁搞出这个上帝?谁去定义这所谓的最好?这是个无限追溯的链条,某种意义上其实是个死循环。起始和终结是依附于时间而存在的概念,问什么是“初始时刻”或者是否还有“之前”,也许并不能找到人类观念中想要的答案,如果时间不是宇宙最基本的结构的话。
因为恐惧是让人信教的最佳良药。所有需要信仰的宗教和邪教,都离不开散播恐惧。只有信徒内心觉得恐惧了,才会真心实意地去寻求主的救赎。任何一个可以得到广泛传播的宗教必定是能够详尽地描述地狱的宗教。恶魔这种东西比上帝更能够保证信徒的忠诚。
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没看过原文,暂时不对Page做出评价。
的话:总觉得如果把那种善恶是非观放在这里就会感觉魔鬼存在,但是发生的事情是由观察对象赋予意义的,也许有人死掉在部分观察者眼里并不是恶呢,总觉得还是不够客观,没有脱离人的身份就瞎说一句,为什么要把观察者人格啊,有人格就不客观啦...(瞎讲的,大神们忽略我好了)
简单说一下魔鬼问题(problem of evil);陈述为如果上帝全知(知道邪恶在哪),全能(可以铲除邪恶),至善(容不得一点邪恶)为何邪恶(比如:自然灾害,偷窃,谋杀)还会存在于世。基督教的神学家对此有这么几个解释;A.善恶是相对概念,不是绝对的,没有恶就没有善。B.人有自由意志,所以有人会做。至于自然界的恶,那是上帝看你们作恶不开心,惩罚你们的。
的话:没看过原文,暂时不对Page做出评价。Don Page的论文大概是这篇吧:《Does God So Love the Multiverse?》
理论物理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
人擇原理還是太“人擇化”,難以理解其它的“眞相”。
要分裂出无数个世界啊。。这个硬盘可够大的至少得500g的吧
我觉得能促使宇宙万物所包含的所有规律的完善的存在是我们人类无法猜度的。也甭想找岀上帝的茬 。因为我们能感受的宇宙,世界确实存在着,所以在"存在"这一状态消失之前,漏洞是处于薛定谔猫体,而我们也没有成为打开猫箱的那只手的能力。我这是瞎扯的-w- 毫无理论根据
代数拓扑硕士,C#程序员
的话:我的果壳不可能这么神棍我的果壳不可能这么神棍
世界分裂是单位是时间节点。我胡思乱想过这个事情,并记录如下:不止存在一个宇宙。事实上宇宙多的数不过来。更正一下,是我脑中的事实。宇宙或许并不是无限大,也或许是的。但即便是无限大的,也并不影响有另一个宇宙套在这个宇宙外面。而且,这个更大的宇宙或许只存在于被它套住的这个宇宙中某一星球上的一粒沙中。这不太好理解,我也无法把我的意思表述更清楚了。那么试着从别的角度切入看看。时间对于宇宙本身来讲或许并无意义,其意义只对于存在其中的智慧生命相对存在。生命与时间的相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一种过程,不同的是时间既没有开始也没有结束。对于像时间这种超脱生命的客观存在,生命体是无法完全准确理解的。我们只需要知道,时间也是一种过程。过程通常可以用一条线来表示,为了方便理解,就采用直线好了。直线恰如时间一样,没有开始和结束,向两端无限延伸。直线是无数个点的集合,单独提取一个点,它可以是2012年X月X日X时X分0.00001秒,也可以是2012年X月X日X时X分0.秒。如果不探讨时间能否被切断连续性而等分的问题,那么时间就像直线一样由无数的点组成。每一个点与其它点都是不同的,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0.秒后地球上某只灵长类身上有个病毒因为突然太兴奋多复制了一个自己,或者两个点之间在物质上完全相同,只是时间变了。而这条直线可以换成曲线、抛物线、没有任何规则的其他线行都是可以的,只要没有开始和结束,那么就显示出了意义。这是在同一个连续性上的宇宙。如果以上内容不算难理解,那平行宇宙也就不难理解了。平行宇宙不过是另一个连续性上的宇宙,它或许跟另外一个宇宙完全相同,每一个原子中的夸克的长相都完全一样;也或许它们只有那么一丁点区别,比如只有某一个原子中的夸克长的不太一样;也或许完全不一样,不同的元素及周期,毫无相关性的智慧生命,比如一个是我们的宇宙,另一个宇宙中则每个生物都长的像毕加索画出来的。所有这些都无所谓,它们只要保持自己的连续性,那么它们就是彼此的平行宇宙。但我认为,不存在永远平行的宇宙。因为未来不可完全预知,所以单个宇宙已经拥有无限衍生能力。就像在直线上随便截取一点,拿它未来相邻的第一个点来比较,就像我说过的,在这个时间变化中,它们之间的区别仅在于地球上某只灵长类身上有个病毒因为突然太兴奋多复制了一个自己,或者两个点之间在物质上完全相同,只是时间变了。再极端一些,或许地球(或者别的什么)在那一瞬间毁灭掉,理论上都是有可能的。那么如果在这条直线(或任何其他线)上表示出这种衍生,其上的每个点都会向四面八方延伸出各种线,这本身已经足够充斥整个三维空间了,并且其衍生线上的每个点也都存在这种能力,也就是说,这条线上的触手早晚会影响到自己的平行宇宙。当两个宇宙有所联结,它们则打破了平行。我觉得有意思的正是这种联结。因为如果按照以上所述,用一个图来表示,很可能画出一个黑压压的正方体,并且注明:此正方体向周边无限延伸。其中的每个点代表某个时间点的某个宇宙。但因为二维世界的规则(线由无数个点组成),这种联结仅用一个实心圆就可以表示了。姑且不客气不尊重不严谨的认为圆周边上的点是各个宇宙的起始,那么是它们的衍生涂满了圆。面对这样一副图,我似乎可以看到世界的本质,那就是,无限可能。
没有外星人来地球? says who? 看看这人是地球人吗?
太爽了,评论可以写这么多,比微博强多了。上楼第一句应为:世界分裂的单位是时间节点。
神棍物理学……
虽不知,但觉厉
我们的宇宙确实是最好的,至少世界存在的初衷是好的。恶的出现,并不能以自由意识来解释。若非迫不得已,谁愿意去招惹别人,委屈自己。一切恶都是有原因的,世界就是一个巨大的混沌,蝴蝶效应不断重复。或者说,上帝恐惧我们这种自称作人类的智慧生物,恶就是一种属性,阻止尼采世界中超人的出现,如此一来,上帝确实自我感觉良好了,对于我们现存在世界。
显示所有评论
(C)2016果壳网&&&&京ICP证100430号&&&&京网文[-239号&&&&新出发京零字东150005号&&&&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邮箱:&&&&举报电话:它们吃的都是官粮,有的动物伙食标准比我们高得多。
从村民家借来梯子,司机才拿着手机爬了出来。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大部分时候,你会看到很多像我一样的穷人,但是我想说的是:我穷,并不是因为不努力。而是我根本就无法选择你所在的圈子和环节。同样,你会看到很多有钱人,他们显得那样的毫不费力,那是因为他们根本不需要努力。
  先说两个故事。
  第一个:晋惠帝执政时期,有一年发生饥荒,百姓没有粮食吃,只有挖草根,食观音土,许多百姓因此活活饿死。消息被迅速报到了皇宫中,晋惠帝坐在高高的皇座上听完了大臣的奏报后,大为不解。“善良”的晋惠帝很想为他的子民做点事情,经过冥思苦想后终于悟出了一个“解决方案”曰:“百姓无粟米充饥,何不食肉糜?”
  第二个:美国废除黑奴前,美国南方种植园的白人奴隶主特别喜欢榜出一个黑人模范,说他辛苦工作,任劳任怨,所以每个月可以多获得一些粮食和报酬。而对于那些吃不上饭,对奴隶主不满的人则批评他们工作不认真,没法养活自己的家人是因为自己工作不够努力。
  这两个故事,前一个傻,后一个坏。“为何不取消对穷人的补贴和福利以激励他们上进”这一问题就兼有前者的傻劲和后者的坏劲。
  它不仅把穷人之所以穷完全归结于穷人不努力不上进,是活该,而且认为只要取消了对穷人的补贴,穷人就会上进努力工作,整个社会的效率就会为之提高。
  我想,他们大概是把自己当成奴隶主了。
  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喜欢标榜自己的痛苦。比如说早上七点钟起床去上班,晚上十点才回家,比如说为了考研笔记做了整整一抽屉,一大早去图书馆占座,把真题集一页页翻过去,唰,唰。
  可是他们困了可以靠在办公椅上休息一会,饿了可以去学校食堂吃一顿再回来工作,在温度适宜的空调房里,书桌里,电脑前,做着和书籍有关的事情。
  这就叫努力,这就叫痛苦了吗?
  太原富士康的流水线员工忙的时候每个小时要加工900个产品,平均每个产品的加工时间不能超过4秒,整整十个小时的上班时间里,每一秒钟都必须站在那里聚精会神地做着机械又重复的工作。很多员工承认,“感觉像变成了一具行尸走肉”。
  然而他们不会离开,因为他们知道,富士康就是流水线工厂中的麦肯锡,离开了这里,他们再也找不到更好的工作单位了。几十米之隔的富士康保安常常羡慕地看着他们,表示自己也想去做工人,但因为犯错太多,只能来做保安。
  2012年,一个普通的富士康工人如果一天只工作10个小时,那么他的工资是“令人羡慕”的1800元。所以他们平均每周工作时长超过60个小时。
  大同黑煤窑的工人的工资就稍微要高一点。每天6点天没亮就要下去拉煤,一直拉到晚上没办法工作了为止。从地下七八百米的地方把几十斤重的煤运上来,一名工人每天可以得到一百元左右的报酬,大致等于什么事都不用做的实习生每天的报酬。除了工作环境艰苦,工人们还要面对矿难塌方,老板拖欠工资,自己身体扛不住等风险。即使如此,在被问到是否辛苦时,从四川农村来的陈姓工人还是这样说:
  “这里比在家乡要好上10倍,这儿干一年,比得上在家乡干6年”
  珠穆朗玛峰脚下的夏尔巴人为来自世界各地的登山者提供向导服务。他们为登山者背负行李辎重,遇到危险的难以翻越的障碍搭人墙让雇主通过。这样他们每年可以赚取4000美元的工资。为了这换算成人民币4万元不到的收入,许多夏尔巴人都死在了登顶珠峰服务的路上。
  “我的朋友和兄弟都死了,事实上最后能活下来都靠运气。”夏尔巴人巴桑说,“这就是我们的工作,也是我们唯一赚钱的方法。”
  那么,当你吹着空调,坐着地铁,上过大学,用过电脑,在城市里做着还算体面的工作时,面对着这些为了基本的生存挣扎的底层人民又有什么立场说“应该取消穷人的福利来激励他们上进呢?”
  你要知道,他们中的不少人,别说识字,甚至连普通话都不会说。而你甚至可以用英语和外国人交流。
  有的人可能每天都和中央领导一起去吃打卤面,有的人可能和正厅级干部说一句话就能回去吹上半年。
  这就叫阶层,代表着受到的教育,接触到的信息,能触及的圈子完全不同。而以上三点,是影响赚钱的最大因素。
  “美国专栏作家芭芭拉&艾伦瑞克在1998年,为了体验底层美国人民的生活,选择了六个地方,在不同的城市去打工。为了确保她能真实体验当地底层人民生活,每到一处她隐瞒自己身份,断绝和过去朋友来往,全靠1000美元的积蓄开始。不过她还是给自己做了一个决定,必须要有一部自己的车子,否则太不方便了。在美国养车成本真比国内便宜太多,这个有车族一样可以是穷人。
  在这些地区,一个没有学历的普通人能找到的工作一般时薪是6~7美元,一天八小时工作下来,也就是50美元,一个月工作25天也就是1250美元。
  但是如果想离工作地点近一点的话,往往房租就得占到600美元以上,这对一个月收入1000多美元的人负担太重了。
  所以她不得不到离工作地点几十公里的地方租房,但这样养车的成本,还有吃便宜且没有营养的快餐,一个月还得400~500美元买食物和汽油。然后,然后就所剩无几了。
  在一个陌生城市最开始找工作的几天会更难,因为还没找到稳定的住处,不得不去旅馆过渡几天,这几天的住宿会很快把1000美元积累耗光,等找到工作,拿到第一笔薪水,钱得赶紧支付房租。
  芭芭拉在不同的城市,换了六种工作,有零售,有清洁,有老人服务,但是结局都一样:
  她发现自己陷入一个困局:
  1. 因为没钱,不得不住在偏远地方
  2. 因为住在偏远地方,所以不得不花费大量时间在路上
  3. 因为花费很多时间在路上,她用于提升自己和发现更好工作机会的时间越来越少
  4. 为了应付房租和生活成本,她不得不说服自己承担更多小时工作或者兼职
  5.因为花了太多时间做各种劳苦的工作,她渐渐成为一个工作机器,无力做任何其它的事情,直到情绪爆发离开
  然后换一个地方,进入下一个循环。
  是的,换了六份工作,不管多么努力,也不能换来一个未来,在沃尔玛也不行。一个可笑的事实是,她们这些在沃尔玛做服务的人,买不起在沃尔玛做促销的商品。
  这就是阶层。
  当你看到一个贫寒子弟在北京辛苦打拼,最后终于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拿到20万每年的税前薪水,却因为要还全家人为了供他上大学借的债,照顾卧病在床的老父亲而不得不依然每天省吃俭用。而另一个富人子弟仅仅通过出租家里的房子就年入20万时。
  当你发现马化腾的父亲是盐田港公司上市董事,97年的时候开着奔驰给马化腾做账。柳传志的父亲是人民银行,国贸委高层。王石岳父是广东省副省长时。
  你会感到这就是阶层。
  原先英国人也认为贫穷是因为懒惰,是种罪孽,比如《贫困法》要求接受救济的穷人必须在贫民工厂(Poor House)干活,工作条件比普通工厂恶劣得多、获得的薪酬也低得多。
  目的就是刺激这些穷人走出去自食其力。一位英国教授回忆,他小时候家边有个贫民工厂,有些老人谈之色变、甚至不要走近那里,看到那房子就魂不附体。他们宁愿饿死也不愿意进去。
  后来经济危机一来,许多被大家公认勤劳节俭的“体面”家庭也破产,流离失所,和之前那些贫困的人没什么两样。
  终于他们意识到,贫穷不是一种懒惰,不是罪孽。贫穷是一种不幸,需要救助。
  一是因为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其实和底层的距离并不遥远。他们往往有着收入不算高但还算体面的工作,辛辛苦苦攒了十多年钱,终于还清了房贷,车贷,成功从一个底层后代变成了一个中产阶级,转而自信心爆棚,喜欢指责世界上的穷人为何不努力工作,改善自己的生活。
  其实一场天灾,一场人祸或者一场大病就能让他们上演“一夜之间中产变访民”的闹剧。这时他们才意识到,原来自己既没有很快重新聚集起财富的能力,周围也没有真的可以无私帮助自己的中产朋友。自己有的只有一双勤劳的手,以及不断辛苦劳动攒下的点点积蓄。
  现在这些积蓄没了,于是中产梦碎,一夜之间中产变访民。这时他们才像英国人一样意识到,贫穷离他们这些“伪中产”并不遥远。
  所以啊,救助穷人不但是体现人道主义精神,同时也是救助我们自己。
  况且,真把无产者逼急了。听说过这句话吗?
  “无产者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以上是文章,以下是一些吐槽:
  中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兴起了一股屠戮底层人民的风气。
  “你弱你有理”,“我为什么不给你点赞”,“我为什么不帮助你”“我为什么不借给你钱”“我为什么对你见死不救”,“你不过是圈子弱,家里穷,智商低”,“我为什么不和穷人交往”,“又穷又丑的男人肯定花心”,“穷人一定也人品坏”
  这些文章大行其道,每天每夜都在揭露或真或假的所谓“穷人原罪”,先是把底层人民的心态充分解构,然后明确指出不要和底层人民来往。最近又冒出来“你穷是因为你不努力”这样的论调,开始诛底层人民的心。
  于是那些起早贪黑,为了生存努力挣扎的底层人民就这样被他们打入了懒惰,贪婪,不值得帮助,没有智商没有情商活该灭亡的无间地狱,仿佛把他们打到底层还不够,还要踩上千万只脚才罢休。
  这些人我就想问问你们,你们觉得自己姓赵吗?
  如果不是。
  灰烬与尘埃又为什么要互相憎恨呢?
  延伸阅读:残酷的世界:你没穷过你不懂!
  作者:缓缓君
  这不是鸡汤,也不是砒霜。
  只是从纷繁复杂的现状中,抓住背后的暗潮涌动,分析我们将面对的未来:
  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
  1、你的下一代将被迫逃离家乡?
  “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
  这句话出自《圣经&马太福音》25章29节,后人以此为典故,归纳了“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
  马太效应是世间最冰冷的规则,却又无处不在。
  当“逃离北上广”和“逃回北上广”的话题在网上大热时,以各省人口流动的大数据为依据,得出了一个残酷的结论:
  1. 大都市就像抽水机,不停地从落后省份抽取劳动力,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们就会像今天的日本一样,无数村庄和城镇凋零衰败,但东京和大阪都市圈繁华依旧。
  2. 在人口负增长的时代,大都市将毫不留情地吸干周边地区的血液,以便自己能够生存。
  3. 残酷吗?不,因为这是年轻劳动力自己用脚(投票)投出的结果。
  (图片来自“城市数据团”)
  大都市拥有优质的政治资源、商业资源、教育资源、人力资源……
  这些优质资源吸引着无数优秀的年轻人,而优秀的年轻人将推动大都市的繁荣发展,从而让大都市获取更多的资源,于是形成了一个优势迭代的良性循环,这就是马太效应中的强者愈强。
  而由人口迁徙引申出来的推论,则更加触目惊心:
  1. 你还能在这些选择(逃离北上广还是逃回北上广)中犹豫,说明你无比幸福,因为你们的下一代和下下一代可能不会再有任何选择的机会。
  2. 假如你最终选择留在了一个生活安逸风景如画的小城镇上,你也许会幸福地过完一生;
  3.但在你的子女到了你这个年纪的时候,很可能他们有且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逃离他们终将衰落的家乡。
  文中所谓的“无比幸福”其实“无比残酷”。
  因为大都市在攫取优秀人才的同时,也在用高额的房价和户籍制度将千千万万的普通人挤到繁华都市的边缘,将他们赶到逼仄的地下室,脏乱的出租房,直到他们梦碎的那一天,收起行囊,滚回家乡,然后他们的下一代再背起行囊,逃离家乡。
  这就是马太效应的另一面,弱者愈弱。
  2、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
  《二十一世纪资本论》的作者汤玛斯&皮克提认为,当今的资本回报率已经大于经济的增长率,这将会导致社会财富向少数人聚集。
  也就是说,越有钱收入增长越快!经合组织(OECD)的统计数据验证了这一点。
  最近30年,英美等发达国家的高收入群体和低收入群体收入都有所增长,但是高收入群体(政企管理者、金融从业者、IT从业者)的收入增长更快。
  投资财富的积累犹如滚雪球,同样的速度下,雪球越大体积增长越快。
  当王健林“先赚它个一个亿”的小目标刷屏时,你有没有算过:王健林身家2600亿,一个亿只占他总资产的0.04%,对他而言真的只是一个小目标啊!
  而对于没有家产且年收入十万的年轻人而言,一个亿的小目标也不算太难,也就是不吃不喝工作1000年而已。
  3、寒门再难出贵子
  1980年,一个农民家的孩子踏进了北大的校门,邻里乡亲都以他为荣。
  可他到了北京之后才发现:
  1.自己没读过课外书,跟不上同学的聊天话题;
  2.穿衣搭配非常土,女生找他扛包打水,理由居然是为了让自己的男朋友休息一下;
  3.做个自我介绍,也被当众嘲笑,说他普通话讲得像日语;
  4.除了插秧是能手,他一样都拿不出手。
  就是这样一名农家子弟,他创办了第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教育机构,他入选了“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业领袖”,他的名字叫俞敏洪。
  寒门出贵子,逆境出英才,俞敏洪的人生经历书写了读书改变命运的传奇。
  (俞敏洪照片对比)
  可是,如果俞敏洪再晚生几年会怎样?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刘云杉统计1978年~2005年北大学生的家庭出身发现:
  1. 80年代中后期是农家子弟用知识改变命运的黄金时代,三成以上的北大学子出自寒门;
  2.90年代中期农家子弟的比例开始下滑;
  3.2000年之后,考上北大的农村子弟仅占一成多。寒门子弟进名校的通道正变得越来越窄。
  农家子弟的名额都被谁占了?
  权威期刊《中国社会科学》于2012年刊登了一篇研究报告《无声的革命:北京大学与苏州大学学生社会来源研究()》。
  报告通过研究50年数据,得出了一个让全社会哗然的结论:
  90年代后,考上北大的精英子弟比例快速攀升,这些社会精英只占全社会人口的1.7%,却有40%的北大学生诞生于这样的精英家庭。
  寒门再难出贵子,精英扎堆进名校,这是马太效应的又一次胜利。
  为什么80年代是农家子弟的黄金年代?因为高考是1977年才恢复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太效应日趋明显。
  4、绝望的底层,高喊读书无用
  前几天,有读者转给我一篇“半城”的文章,标题是《底层放弃教育,中产过度焦虑,上层不玩中国高考》。
  在此之前,我早已在朋友圈刷到了这篇文章,因为标题实在太刺眼,而刺心的是,它反映的难道不就是现实吗?
  作者余秀兰借中科院社会学博士后的一项调查得出结论:越贫穷越认同“读书无用”。
  村庄贫困层认同度62.32%、农村中间层37.24%,年收入1万元以下的认同比例最高,于是作者用了这样的小标题来描述底层人民对待教育的态度――绝望的底层人民:干脆放弃高等教育。
  作者的结论对吗?
  对,虽然情理难容,但却在意料之中,不信我论证给你看:
  论据之一:家里越穷,读书的代价越高。
  2014年《经济学人》的一项报告指出:包括书本费用在内,高中三年的学费动辄数千美元――这往往超过了贫困农村家庭一年的收入。
  论据之二: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
  2014年,瑞典隆德大学的薄家珉(Benjamin Lillebrohus)的一项统计报告显示:
  2012年复旦大学新招收的农村学生占比为10.36%,同济大学占比18.98%,天津大学28.14%,吉林大学32.27%,西北师范大学59.85%,南昌大学43.68%,喀什大学(原喀什师范学院)56.98%。
  就像《南方周末》2011年的一篇报道中提到的那样:“出身越底层,上的学校越差”,这一趋势难以被逆转。
  论据之三:学校越差,越难找到好工作。
  当社会的教育起点越来越高,应届毕业生越来越多时,好工作的门槛也必然越来越高。
  毕业生要面对的竞争对手,是人才市场中所有竞争同一岗位的人,所以对于三流大学的毕业生,“毕业即失业”已不再是笑话。
  另一方面,无论寒门学子为上大学背了多少债,付出了多少代价,企业顶多只会表示遗憾,仅此而已。
  对于底层人民而言,教育的高成本,低收益,导致了他们对教育的绝望。
  5、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
  当“读书无用”的声音在底层日益高涨时,社会中上层却在教育的投入上更加疯狂。
  今年上半年,一篇名为《北京的无奈:海淀拼娃是怎么拼的》的文章在各路家长的朋友圈疯狂转发。
  当主流媒体炮轰课外班是培养应试教育的机器时,作者透露了他孩子在辅导班的课程:
  语文由北大的老师上课,孩子读的是《大学》和《春秋》,但很多内容讲的其实是历史,而且是把中国历史发生的事情与外国历史横向对比,带有文化和哲学的启蒙。
  英语则是新东方的名师上课,孩子从自然拼读开始,不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讲英语故事。
  数学则是国内985名校的毕业生授课,小学低年级的奥数就足以让文科生缴枪,但孩子学会了就会有乐趣。
  作者称儿子每天早上七点半起床,晚上八点课外班下课,赶回家还要写作业,做完作业还要看课外书,一般是儿童读物,一周读完一本,一个月读完一套,内容包括科技、历史、地理等等。
  或许你会觉得这样的家长很残酷,居然把孩子逼得那么苦,说好的快乐教育呢?可更残酷的是,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孩子自己要求的。
  一般控制他晚上十点要睡觉,但他经常会比这个睡得晚,孩子才七岁啊!真的很担心,每次都对他说你不想学了课外班就不要上了,但他总是不愿意,他有一个目标,就是能够赢了老爸,要有他会他老爸不会的内容。
  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耐人寻味:成功真的不是一代的积累。
  更耐人寻味的是:龟兔赛跑,如果兔子拼命向前跑,会怎么样?
  答案依然是马太效应。
  6、社会越发达,阶层越固化
  《人生七年》是BBC的一部纪录片,它选择了14个不同阶层的英国孩子,记录了他们的人生轨迹。从7岁开始,每七年记录一次,一直到他们的56岁。
  这项历时49年的研究揭露了一个残酷的事实:穷人的孩子依然是穷人,富人的孩子依然是富人,阶层在代际间得到了传承。
  7岁本该是个天真烂漫的年纪,但不同阶层孩子已表现出了明显的差异。
  上流社会:John和Andrew就已经养成了阅读《金融时报》、《观察家》的习惯,他们明确地知道自己会上顶级的私立高中,然后读牛津大学,再然后进入政坛。
  中产阶层:男孩会拥有自己的理念,如反对种族歧视,帮助有色人种;女孩则想着长大嫁人生子。
  底层社会:有人希望当驯马师赚钱,有人希望能有机会见到自己的爸爸,而贫民窟出生的Paul,甚至把“吃饱饭、少罚站、少被打”当成了自己的人生愿望。
  49年之后,他们已是56岁。
  上流社会:John成为了企业家并致力于慈善事业,Andrew成为了律所合伙人,他们的孩子继续接受着精英教育。
  中产阶层: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依然是中产,也会有个别滑落到了社会的底层。
  底层社会:Paul成为了泥瓦工,Symon则成为了司机,他们生了一大堆儿女,儿女中的大部分人继续在底层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在一个百废待兴的社会,弯道超车,一夜暴富都成为可能,但社会一旦进入到发达又稳定的阶段,阶层的分化和固化将变得日趋明显。
  哈佛公开课《公平的起点是什么》中指出:“即使是努力本身,很大程度上也依赖于幸运的家庭环境。”
  两位罗斯福总统都毕业于哈佛,“布什家族”四代都是耶鲁校友,小布什在竞选的时候甚至开玩笑说:“我继承了我父亲一半的朋友。”
  上层社会的人脉、财富、精英意识、教育资源等等,父传子,子传孙。
  而社会中下层的孩子,在公立学校接受了所谓的“快乐教育”后,构成了新一代的社会中下层。但不管怎样,发达社会至少能为他们提供可靠的生活保障。
  这是社会稳定的另一种形态。
  7、社会即将分层,你将会在第几层?
  郝景芳的《北京折叠》荣获2016年的雨果奖。
  雨果奖是世界科幻小说的最高奖项,堪称科幻界的“诺贝尔文学奖”,可《北京折叠》与其说是科幻,不如说是披着科幻外衣的社会隐喻:
  顶层操控规则,中层高节奏工作,而底层的穷人,将连被剥削的价值都不再会有。
  当底层人民对着邻里乡亲高喊读书无用时,阿尔法狗已经战胜了李世石,一场“人工智能”的革命正悄无声息地到来。
  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机器换人”是必然的趋势,当一批又一批“自动XX机”进入各行各业之后,社会对蓝领的需求将大幅降低。到了那一天,那些放弃教育的底层人民,他们的出路又在哪里?
  这是政府要考虑的问题。
  而对于我们自己而言,更关心的问题是:这个社会还有打破阶层的可能吗?
  有,当然有!
  即便是在阶层高度固化的英国社会,在纪录片《人生七年》中,依然出现了一个人,他打破了阶层的天花板成功晋升精英,他就是Nicolas ――一个农夫的儿子,他考上了牛津大学,然后成为了美国名校的教授。
  十四分之一,从概率上来算,约为7%。
  无独有偶,全球复杂网络研究权威、美国物理学会院士巴拉巴西在《爆发》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观点:人类行为的93%是可以预测的,而剩下的那7%无法预测的人则改变了世界。
  书中没有给出7%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但至少他给了我们一个启示:
  世界上永远存在这样一类人,他能够超越自己的家庭、血缘、环境,他能够挣脱时代对他的束缚,让世界另眼相看,这一类人被称为英雄。
  那么问题来了:社会即将分层,阶层正在固化,而你,能成为英雄吗?
  原创热文:(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 中国市值100强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儿了?”(附名单)
  ◆ 深度好文:联系董秘都那么难,请别怪我们不尿你!
  推荐热文:(点击标题即可阅读)
  ◆ 警醒!中产阶级雪崩式返贫,真的是兔死狗烹?
  ◆ 深圳两套房,面临失业,中年财务危机有多可怕?
欢迎举报抄袭、转载、暴力色情及含有欺诈和虚假信息的不良文章。
请先登录再操作
请先登录再操作
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
搜狐公众平台官方账号
生活时尚&搭配博主 /生活时尚自媒体 /时尚类书籍作者
搜狐网教育频道官方账号
全球最大华文占星网站-专业研究星座命理及测算服务机构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多玩坦克世界盒子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