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金校尉被抓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校尉羽书飞瀚海】 - 吴江诗词网
——校尉羽书飞瀚海
校尉羽书飞瀚海平仄:
仄 仄 仄 平 平 仄 仄
校尉羽书飞瀚海拼音
xiào wèi&nbspyǔ shū&nbspfēi&nbsphàn hǎi&nbsp
校尉羽书飞瀚海释义
【校尉】军职名。据《史记》,秦末起义军中已有此职。《项羽本纪》载:项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又《张耳陈馀列传》载:陈胜“以张耳、陈餘为左右校尉。”汉代始建为常职,其地位略次于将军,并各随其职务冠以各种名号。掌管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长官,亦有称校尉者。隋唐以后迄清为武散官之号,地位逐渐降低。明清之际也称卫士为校尉,其地位尤低。参阅《通典·职官十六》、《续通典·职官十六》。【羽书】檄。汉陆贾《楚汉春秋》:“黥布反,羽书至,上大怒。”《后汉书·西羌传论》:“伤败踵係,羽书日闻。”李贤注:“羽书即檄书也。”《文选·虞羲<咏霍将军北伐>》:“羽书时断絶,刁斗昼夜惊。”张铣注:“羽书,徵兵檄也。”唐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清钮琇《觚賸·圆圆》:“烽火羽书,相望於道。”陈毅《过太行山书怀》诗:“敌后三战场,驰骋羽书疾。”亦称“羽毛书”。唐杜甫《赠李八秘书别三十韵》:“战连唇齿国,军急羽毛书。”2.指书信。【飞】〔古文〕《唐韻》甫微切《集韻》《韻會》匪微切,音非。《玉篇》鳥翥。《廣韻》飛翔。《易·乾卦》飛龍在天。《詩·邶風》燕燕于飛。又官名。《前漢·宣帝紀》西羌反,應募佽飛射士。又《釋名》船上重室曰飛廬。在上,故曰飛也。又六飛,馬名。《前漢·袁盎傳》騁六飛,馳不測山。《註》六馬之疾若飛也。別作騛。又桑飛,鷦鷯別名。又飛廉,神禽名。《三輔黃圖》能致風,身似鹿,頭似雀,有角,蛇尾,文似豹。《郭璞云》飛廉,龍雀也。世因以飛廉爲風伯之名,其實則禽也。又《本草》漏蘆一名飛廉。又《廣韻》古通作蜚。《史記·秦紀》蜚廉善走。又借【瀚海】。其含义随时代而变。或曰即今呼伦湖、贝尔湖,或曰即今贝加尔湖,或曰为杭爱山之音译。唐代是蒙古高原大沙漠以北及其迤西今准噶尔盆地一带广大地区的泛称。亦多用为征战、武功等典故。《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霍去病﹞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临瀚海。”南朝梁虞羲《咏霍将军北伐》:“飞狐白日晚,瀚海愁阴生。”唐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2.指沙漠。唐陶翰《出萧关怀古》诗:“孤城当瀚海,落日照祁连。”郑观应《盛世危言·邮政上》:“元宪宗于瀚海中间,沿途设卡。”陈毅《长城词》:“革命真有千般巧
燕歌行其他诗句:
校尉羽书飞瀚海相关问答: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干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
燕 歌 行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 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 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全诗是什么?
年代:唐 作者:高适 作品:燕歌行 内容: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御史大夫张公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
燕歌行的”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单”...
chán chán yú单于,少数名族的首领
可能你会感兴趣:
苏ICP备号-1 校址:吴江区松陵镇垂虹路172号 邮编:215200 学校联系电话:1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友情链接:&&您的位置: &
高适《燕歌行》“校尉羽书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考释举一反三(巩固练习,成绩显著提升,去)
根据问他()题库系统分析,
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相似的试题还有:
阅读高《燕歌行》(节选),完成(1)(2)题。燕歌行(节选)&&&&&&&&&&& 高&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烈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1)对前八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指明了战争的方向和性质,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B.“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描绘了唐军出征前威风凛凛、声势浩大的阵容,预示战争的重大。C.前四句描写战争在东北边境爆发后,天子派遣将领率军抗敌,并为出征将士壮行的场面。D.后四句描写出征军队赴边进军的情形及战前边境的危急形势。(2)对后八句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交待了战争地形的特点。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通过严酷的事实的对比,反映了唐军中将军与战士的矛盾,暗示了唐军必败的原因。C.“孤城落日斗兵稀”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衰败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D.“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唐军主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委以重任,在这危急时刻,理应沉着冷静,藐视敌人以缓解严峻形势。
阅读高《燕歌行》(节选),完成12题。燕歌行(节选)高&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1.对前八句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指明了战争的方法和性质,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B.“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描绘了唐军出征前威风凛凛、声势浩大的阵容,预示战争的重大。C.前四句描写战争在东北边境爆发后,天子派遣将领率军抗敌,并为出征将士壮行的场面。D.后四句描写出征军队赴边进军的情形及战前边境的危急形势。2.对后八句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交代了战争地形的特点。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二句通过严酷的事实的对比,反映了唐军中将军与战士的矛盾,暗示了唐军必败的原因。C.“孤城落日斗兵稀”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D.“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唐军主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委以重任,在这危急时刻,理应沉着冷静,藐视敌人以缓解严峻形势。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燕歌行(节选)&&&&&&&&&&&&&& 高 适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1)对前八句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指明了战争的方法和性质,是指陈时事,有感而发。B.“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描绘了唐军出征前威风凛凛、声势浩大的阵容,预示战争的重大。C.前四句描写战争在东北边境爆发后,天子派遣将领率军抗敌,并为出征将士壮行的场面。D.后四句描写出征军队赴边进军的情形及战前边境的危急形势。(2)对后八句诗句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A.“山川萧条极边土”展现开阔而无险可凭的地带,带出一片肃杀的气氛,交代了战争地形的特点。B.“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两句通过严酷的事实的对比,反映了唐军中将军与战士的矛盾,暗示了唐军必败的原因。C.“孤城落日斗兵稀”写力竭兵稀,重围难解,孤城落日,衰草连天,有着鲜明的边塞特点的阴惨景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D.“身当恩遇常轻敌”是说唐军主将蒙受皇帝的恩宠而委以重任,在这危急时刻,理应沉着冷静,藐视敌人以缓解严峻形势。莱芜大捷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日至23日,国共交战于莱芜地区,我军全歼敌2个军部、7个旅,共6万余人,活捉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此役共解放了胶济线13个城镇,使鲁中、渤海、胶东三个解放区连成一处,此役予敌以沉重打击,迫使山东方面之敌在一个多月内未敢出动。《莱芜大捷》即为陈毅同志祝贺胜利而作
莱芜大捷作品原文
一九四七年二月
淄博莱芜战血红,我军又猎泰山东①。百千万众擒群虎,七十二崮志伟功②。
鲁中霁雪明飞帜③,渤海洪波唱大风④。堪笑顽酋成面缚⑤,叩头请罪詈元凶⑥。[1]
莱芜大捷作品注释
①猎:本义为猎取禽兽。此处是擒敌之意。故人寓练兵于狩猎之中,故以猎火代指战火,以猎代指进攻擒敌。唐代《》: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②七十二崮:指沂蒙山区的72座较大的山。崮,四周陡峭、顶端较平的山。志:记载,标志。
③霁雪明飞帜:积雪映照着飞舞的旗帜。
④渤海洪波唱大风:意谓渤海洪波高唱胜利之歌。渤海,在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之间。唱大风:意谓欢庆胜利。汉高祖有《》:大风起兮云飞扬,威中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⑤顽酋:顽敌的首领。此处指国民党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面缚:两手反绑,即成为俘虏。《》僖公六年:许男面缚衔壁。
⑥詈:骂。元凶,最大的敌人,指。[1]
莱芜大捷相关史事
日,蒋介石在完成了各项战争准备之后,彻底撕下和平面具,动用25个师30万大军分4路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攻,接着又在其他地区向解放区实行全面进攻,从而发动了全面内战。战争第一年(1946年7月至1947年6月)表现为敌人的战略进攻和我军的战略防御。
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1946年9月,山东、华中两个野战军指挥部合并,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12月15日至19日胜利地进行了宿北战役,歼敌整编第69师等部2.1万余人,敌师长自杀。1947年1月下旬,华东全军进了统一整编,正式成立华东军区,山东、华东两野战军撤销合编为华东野战军(辖9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共约27万人),并成立中共华东野战军前线委员会,陈毅被任命为军区司令员、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并担任前委书记。宿北战役后,华东野战军又挥师北上,于日至20日又在峄县、枣庄等地连续作战,歼敌整编26师、51师及第一快速纵队共5.3万余人,缴获大批,生擒敌中将师长马励武和周毓英,取得了鲁南大捷。这两个战役使我军在华东战场上由被动趋主动,并影响全国战局向不利于美蒋的方向发展。
苏北、鲁南连遭惨败后,1947年1月末,蒋介石又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组织31万军队分南北两线攻击我山东解放区。南线敌整编第十九军军长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分三路沿沂河、沐河北犯临沂,北线李仙洲集团以3个军9个师的兵力由淄川、博山等地南下莱芜、新泰地区策应,企图与我华东野战军主力战于沂蒙山区。国民党军总参谋长陈诚亲自在徐州督战,并声称:党国成败,全看鲁南一役,只许成功,不许失败。我军以一部阻击南线之敌,主力北上莱芜歼击李仙洲集团。战斗自2月20日开始,到2月23日下午结束,全歼该敌2个军部、7个师(相当于旅),共6万余人,活捉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时任国民党省主席第二绥靖区司令王耀武得知消息后大为震惊,惊叹骂道:“5万多人,不知不觉三天就被消灭光了。老子就是放5万头猪在那里,叫共军抓三天也抓不完!”此役共解放了胶济线13个城镇。使鲁中、渤海、胶东三个解放区连成一处。此役予敌以沉重打击,迫使山东方面之敌在一个多月内未敢出动。《莱芜大捷》即为祝贺胜利而作。此诗与陈毅稍后所作的《如梦令·临沂蒙阴道中》、《》等诗篇,曾以《鲁中吟》为题在解放区报纸上发表,对华东军民夺取战争胜利起了很大鼓舞作用。[1]
莱芜大捷作品鉴赏
此诗以富于革命英雄主义的豪情概括了莱芜战役的始末。诗作一起首就点明了大战的地点和战斗的激烈:淄博莱芜战血红,我军又猎泰山东。战血红极言战斗的激烈。一个猎字既形象地表明国民党徐州公署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指挥的北线之敌已成为解放军包围之中的猎物,更形象地表现出了我军将士的雄壮威猛气势,他们就像勇猛的猎人追逐,击杀猎物一样奋勇血战。同时,尽管此诗像陈毅的其他描写战斗生活的诗词一样,也未正面写到作为战役指挥的自己,但从这个猎字,分明看到了一个胸有韬略、举重若轻、指挥若定、稳操胜算的军事指挥官的形象。又猎二字不仅点明了各大战役之间的先后关系,而且其中充溢着作者作为军事指挥员驰骋疆场、连获大胜的无比喜悦。
诗的颔联紧紧承接首联,描写解放军将士英勇作战,很快取得了胜利。一个擒字,便将解放军英勇迅猛之姿、摧枯拉朽之势跃然纸上。七十二崮志伟功一句,艺术地点明了此次战役的重大意义。
鲁中霁雪明飞帜,渤海洪波唱大风。这一联承上进一步描写了解放军取得胜利后无比欢乐的情景。不过,诗人没有直接描写解放区军民敲锣打鼓、鸣鞭放炮、欢呼雀跃、载歌载舞的场景,而是用衬托和拟人的手法间接表达了这种欢乐。你看:晴朗明净的鲁中天空下,莹莹白雪映照着飞舞的胜利旗帜,分外壮丽;浩浩渤海也扬起波涛阵阵唱起大风之歌,威武嘹亮。这里,诗人以唱大风,显示胜利大军的雄猛威壮。
堪笑顽酋成面缚,叩头请罪詈元凶。顽酋,即顽敌的首领,这是指李仙洲。缚字与前面的猎字擒字又形成照应。全诗以敌军惨败后狼狈不堪的丑态作结,不仅给全诗对战役的描述画了一个完整的句号,而且与前述解放军作战时的勇猛无敌和胜利后的无比欢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热情洋溢地讴歌了华东野战军英勇善战的英雄气概,气势豪放,感情磅礴,读来痛快淋漓。全诗按战役起讫的时间顺序为结构主线,层层递进,前后照应,气势贯通,浑然一体。作者运用了对比、衬托、拟人等多种艺术手法,用词也颇见锤炼功夫,如猎字擒字都遒劲有力,富于艺术表现力。此外,出现于诗中的泰山、渤海、七十二崮、鲁中霁雪等不仅都是山东特有的地理风物和自然景观,十分切合战役发生的地域特征,而且与大军逐鹿血战的场面相互映衬,使诗作更显出一派雄壮豪迈辽阔高远的境界,其中,渤海洪波唱大风一句尤为沉雄壮阔。[1]
莱芜大捷作者简介
陈毅(),字仲弘,四川省人。1919年赴法。
1922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年在北京中法大学文学院学习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任该校党支部书记。1924年至1926年曾任北京学生总会的党团书记、中国国民党北京特别市党部组织部长、中共北方区委国民运动委员会委员兼中共北京地委国民运动委员会书记等职。1926年3月参加和领导了北京群众抗议&八国通牒&的斗争。同年被派回四川万县工作。1927年8月参加。1928年1月,参与领导的湘南暴动,任工农革命军第一师党代表。同年4月,率部与毛泽东领导的部队会合,先后任工农红军第四军政治部主任、军委书记。1929年至1934年历任红四军前委书记、中共赣西南特委书记、赣西特委书记、江西军区总指挥等职。中央红军长征后,留在江西苏区坚持游击战争。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中共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代理军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任山东、华东军区司令员,华东野战军司令员,中原军区和中原野战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等职。建国后任上海市市长、华东军区司令员、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为中共第七、第八、第九届中央委员,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三、四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日在北京逝世。[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摸金校尉被抓 的文章

 

随机推荐